大日本史 卷之二百一 列傳第一百廿八 將軍家臣十一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北條時賴 附:青砥藤綱
北條時宗 子:北條貞時
北條時賴,時氏子也。
【北條系圖。】
小名戒壽,稱五郎。嘉禎三年,加首服於祖父泰時第。將軍藤原賴經親為加冠、命名。
【東鑑。】
尋拜左兵衛少尉,
【東鑑、關東評定傳。】
遷左近衛將監,敘從五位上。
【東鑑。】
寬元二年,賴經讓職於子賴嗣。四年,時賴代兄經時執權。
【東鑑、帝王編年記。】
時賴從父光時得寵于賴經,密謀代時賴襲其職。
【保曆間記。】
於是人情兇懼,眾無故集鎌倉,民負擔而避之。時賴乃使兵遏入幕府者。夜半士咸擐甲揚旗,分入幕府及時賴第。至明騷動弗已,時賴設兵戒備。賴經遣使時賴第,時賴拒不入。光時知不可免,剪髮請罪,時穎迺流之伊豆,
【東鑑。】
邀廢賴經,
【保曆間記、歷代皇紀。】
使三浦光村等護送于京師。光村在賴經前涕泣,潛有欲迎復之志。及還,其謀益切,密運致私邑甲仗,將作亂。兄泰村知而不禁。
【東鑑。】
時賴外祖父安達景盛,與泰村爭權相惡,因告其有異志。時賴以泰村勳舊有姻戚,布心信任,遇待優厚如故,乃與其子駒石丸約為父子。會時賴往泰村家,泰村族人畢集,各託治具,入內不出,舉措異常。時賴始怪之。夜聞有擐甲聲,慮其有變,間出而還。泰村驚懅解謝。時賴潛遣人察其動靜,益知其有異圖,命嚴守備。近國兵士爭先會集,泰村懼,遣使謝罪,請罷兵,時賴許之,乃令眾徹備,貽書曉諭,加以誓辭。泰村感喜,報未至,俄而景盛使孫泰盛率兵攻之。泰村錯愕,出兵應之。時賴不得已,遂命掃部助北條實時守衛幕府,遣弟時定,將兵擊之,放火於泰村鄰舍。風猛火熾,泰村兵不能支,
【東鑑。】
舉族出走法華堂而自殺。
【東鑑、五代帝王物語、保曆間記。】
時賴奏焚事京師,令諸國守護地頭就所在索捕泰村親黨,遣大須賀胤氏東素暹,襲殺泰村妹夫千葉秀胤父子於上總一宮。
【東鑑。】
寶治元年,召六波羅鎮將相模守北條重時,執權連署。
【東鑑、將軍執權次第。】
建長元年,重時轉陸奧守,時賴代為相模守。
【將軍執權次第、關東評定傳。】
三年,進正五位下。
【東鑑、關東評定傳。】
賴經怒為時賴所廢,聚兵京師,應之者頗眾。
【保曆間記。】
事未發,會佐佐木氏信逮長久連僧了行等,時賴命局鞫之,悉得其情。
【東鑑、保曆間記。】
誅竄久連等,
【東鑑。】
廠賴嗣還京師,迎宗尊親王為鎌倉主。
【東鑑、將軍執權次第。】
又養關白兼經取,納為親王妃。
【東鑑、帝王編年記。】
康元元年,時賴嬰病薙髮,法名道崇,號覺了坊。嘗創最明寺於山內,至是退居養病,以男時宗幼,委其職於武藏守北絛長時,猶參知軍政。
【東鑑。】
一日,諏訪某覘伊具四郎從鶴岡歸,射殺之於途。時昏黑不知主名,執諏訪考問備至,久之不能決。時賴召諏訪,屏人謂曰:「伊具遭害,主名久不立。然汝家僮言:『事出於汝。』府議既決汝死。而今雖回避多端,不可得也。宜以實告,則更得生路。」諏訪感泣自首曰:「伊具前掠奪僕邑,故僕報怨也。」遂命梟之。
【東鑑、關東評定傳。】
時賴既解職,恐諸國吏或有挾私害民者,身自羸服,陽為遊僧,間行四方,潛察風俗。有人抱冤結者,就問事狀。
【增鏡、太平記。】
乃云:「我嘗仕鎌倉,為子訴焉。」自作書與之曰:「持到鎌倉,其人從之。」冤遂得解。
【增鏡。】
行抵攝津難波浦,日暮投宿。其家屋璧傾頹,有老尼獨居,躬親爨炊進飲。時賴見尼不慣賤役,怪而問之。尼潸焉垂泣曰:「我家世食斯邑,不幸喪夫失子,門戶殄瘁,遂為人所奪。無所告訴,孤棲二十餘年,財保殘軀而巳。」時賴憫之,及歸鎌倉,命復其舊邑。
【太平記。】
其餘所歷之地,察間辨覈,隨其善惡,以行賞罰。由是,郡國守宰,人自脩飭,風化歸厚,戶口豐安。
【增鏡、太平記。】
弘長三年,卒,年三十七。
【東鑑、關東評定傳。】
時賴深信禪教,粗通其旨,為宋僧道隆,剏建長寺於鎌倉居焉。臨終著衲衣,上繩牀,坐禪作頌曰:「業鏡高懸,三十七年,一槌打碎,大道坦然。」後深草上皇遣使弔喪,諸將士無親疎,悲慕慟哭,薙髮者甚眾,至下令諸國守護,禁薙髮者,其得士心如此。
【東鑑。】
時賴見泰時卒後,綱紀廢弛,獄訟滋興,
【太平記、增鏡。】
其在職所施行,一守貞永式目,遵賴朝父子三代將軍舊製。
【東鑑。】
士庶歙然靡服,天下稱治矣。
【增鏡。】
嘗上請將軍賴嗣,勸其兼講文武。乃擇縫殿頭中原師連、安達義景、小山長村等數人,置賴嗣左右,以備顧問焉。貞觀政要一部,裝而進之。屢試將士騎射,校其能否。
【東鑑。】
性儉素,食不貳味。一夕燕居,會族父宣時來,時賴手舉酒曰:「獨飲不若與卿共之樂也,奈深夜無下物何。」宣時即起入廚,照紙燭索殘醬侑之,終夜對飲,盡歡而止。其淡薄如此。
【徒然草。】
七子,時輔、時宗、宗時、政宗、政賴、僧時嚴、宗賴。時輔,初名時利,
【平氏系圖。】
稱三郎,為式部大輔。文永初,居六波羅南方。
【將軍執權次第。】
時輔毋賤,
【北條系圖。】
時賴以時宗為家督。時輔心常不滿。及時宗襲職,恥為之下,潛蓄異圖。事覺,
【保曆間記。】
時宗命北條義宗擊之。時輔拒之而死。
【五代帝王物語、關東評定傳。】
時宗併殺其黨與。時宗
自有傳
。宗政,右近衛將監武藏守,為評定眾。弘安四年,卒。
【關東評定傳。】
子師時,時宗養為子,為相模守,代貞時執權。
【○參取平氏系圖、帝王編年記。】
應長元年,卒。
【北條系圖、將軍執權次第。】
宗時,遠江守。政賴號三郎。
【平氏系圖。】
時嚴號櫻田禪師,其子治部大輔貞國,元弘之亂,敗死於鎌倉。
【太平記。】
宗賴,修理亮。弘安初,為鎮西守護,出居長門,卒于鎮。
【北條系圖。】
青砥藤綱,上總人,父曰藤滿。
【弘長記。】
初時賴詣鶴岡齋宿,夢神告之曰:「汝欲致治,須用青砥某。」既覺,明日下書徵藤綱,給食邑數所。藤綱怪問其故,即告以實。藤綱辭曰:「佛經譬無實相,曰:『如夢幻泡影。』今以夢用僕,他日又以夢斬僕邪?夫無功受賞,是謂國賊。臣未有微效,不敢當。」時賴賢其言,益敬異焉,奏授左衛門尉,為引付眾。有人與德宗領爭田者,其辭直,而眾咸憚時賴,遂以田屬德宗領。
【太平記。】
時稱北條氏家督曰德宗。
【梅松論。】
藤綱覆議其事,以其田歸本主。本主喜,裹錢三百貫,密置藤綱庭內而去。藤綱忿曰:「斷訟持平,豈特為汝邪!茍以我公平邪,相模殿宜見賞獎,汝之貸焉得污我邪!」以錢還于其家。嘗夜行過滑川,誤墬十錢於水。藤綱遽命從者以五十錢買炬,照水撈錢,竟得之。或嘲其失大得少,藤綱顰蹙曰:「甚矣子等不用意於經世也。十錢雖少,失之則永損天下之貨。五十錢雖損於我,亦益於人。彼此六十錢,其為利亦大乎。」聞者歎服。藤綱歷仕時賴及時宗,食邑數十所,家當於財,立身清約,衣食蠱惡,刀室不髹。每出,一人持木刀從後。及授官,應佩衛府太刀,藤綱不為裝飾,只加弦袋而巳。性好施,所入俸悉振給貧困。其在職,廉潔剛直,不憚權貴。於是,姦吏斂跡,人人自飭,一時風俗,翕然頓改。至今談鎌倉美績者,咸稱時賴、時宗,蓋藤綱多所補益云。
【太平記。】
北條時宗,小名正壽,稱相模太郎,時賴子也。
【北條系圖。】
甫七歲,冠于宗尊親王府。宗尊賜名時宗。幼習射,蚤以能著。弘長元年,宗尊觀射於極樂寺第,命小笠懸,眾皆以不諳射儀辭焉。時賴召時宗命之,時宗騎而臨場,一發中的,時年十一。宗尊賞歎不已。時賴悅曰:「斯兒固有繼業之器。」是歲,拜左馬權頭,敘從五位下。文永元年,連署。二年,以勞進從五位上,兼但馬權守,尋遷相模守。
【將軍執權次第。○參取帝王編年記、關東評定傳。】
三年,宗尊近習陰謀殺時宗。事發,時宗與北絛政村等議:「廢宗尊還京師,立其子惟康。」五年,辭左馬權頭,相模守如故。初時賴薙髮,時宗尚幼,北條長時、北條政村相繼攝執權之事,至此時宗為執權。
【將軍執權次第、關東評定傳。】
元國因高麗獻書,求通使,時宗秦之朝庭。
【參取關東評定傳、五代帝王物語。】
廷議命前權中納言菅原長成草答書。
【○長成官據公卿補任。】
下時宗議。時宗以謂蒙古書辭無禮,不宜報,遂卻之。
【五代帝王物語。】
八年,高麗遣使告元國來寇。既而元遣趙良弼,持書來責朝貢。時宗皆因大納言藤原實兼奏之。後嵯峨上皇與公卿議謂:「宜以長成所草書,少加修飾為答。」
【○參取吉續記、帝王編年記。】
然亦遂不報。
【五代帝王物語。○本書不詳順末,然推考當時事情,蓋以時宗不聽故,不遺答書也。】
十一年冬,元寇西陲,鎮西將士拒戰卻之。
【歷代皇紀、八幡愚童訓。】
建治元年,元又使杜世忠何文著撒都魯丁等,造長門室津。時宗命收杜世忠等,致之鎌倉,悉斬之。
【關東評定傳。】
乃以北條實政為筑紫探題,節制軍務。
【帝王編年記。】
簡鎮西將士,鎮戍邊海。權停京都大番,省減國用,休息民庶,豫為之備。
【關東評定傳。】
明年春,將發兵征高麗,即令西海及山陰、山陽、南海諸道,修戰艦,補器械。
【野上文書、薩摩文書。】
既而元將夏貴范文虎使周福欒忠來,又捕斬之博多。
【關東評定傳。】
弘安四年,元大興軍,遣其將范文虎等,率舟師寇大宰府。
【關東評定傳、一代要記、歷代皇紀。○范文虎據元史。】
時宗使宇都宮貞綱將中國兵禦之。
【宇都宮系圖。】
未到,海風暴發,元兵悉覆沒。
【一代要記、歷代皇紀、關東評定傳、保曆間記。】
七年,時宗卒,年三十四。法名道果,號寶光寺。子貞時。
【平氏系圖、將軍執權次第。】
北條貞時,小名幸壽。
【【北條系圖。】
弘安五年,為左馬權頭。
【【將軍執權次第、帝王編年記。】
七年,襲父執權,時年十四。明年,除相模守。
【【○參取平氏系圖、帝王編年記、保曆間記。】
外親安達泰盛與子宗景,恃恩驕蹇。內管領平賴綱爭勢,欲相排陷,蔭愬於貞時日:「乃者宗景妄稱故右大將之胤,擅冒姓源氏,是其志欲為將軍也。」貞時納其言,按驗有狀,發兵誅泰盛父子,悉夷族黨。賴綱意望不厭,圖以中子安房守為將軍,而貞時不之知也。後數年,賴綱長子宗綱告其謀,貞時乃誅賴鋼及安房守,流宗鋼于佐渡。已而召還,襲父職。後又以罪配于上總。
【【保曆間記。】
正應二年,廢將軍惟康親王,送還京師,奉皇弟久明親王,立為將軍。
【【增鏡。】
三年,北條時輔子與三浦賴盛謀叛,貞時捕而誅之。
【【保曆間記。】
五年,高麗使其臣金有成來,
【【東國通鑑。】
言:「宜更通信於元,不則有復用兵之事。」
【【公卿敕使參宮次第。】
貞時召有成拘留不遣,元遂絕窺覦念。
【【東國通鑑。】
正安三年,累進從四位上。尋辭職薙髮,法名祟演,號最勝園寺。應長元年,卒,年四十一。
【【○參取平氏系圖、將軍執權次第、帝王編年記。】
貞時慕尚祖時賴治跡,辭職之後,躬披僧衣遊歷郡國,察風觀俗,訪民疾苦。時前內大臣源通基蒙譴於後宇多上皇,
【【○通基名據尊卑分脈。】
奪食邑,屏居田廬。貞時至京,偶過其廬,愛其閑寂,徘徊久之。值有人出,貞時問主人姓名,其人具告,並道見擯之由。貞時曰:「大臣負冤如此,盍告鎌倉申理乎?」曰:「吾儕亦嘗言之,大臣以為:『揚上之非,以伸己之枉,非臣子之義。縱使吾門戶坐此滅絕,命也。何傷。』」貞時憫之。東歸之後,上陳其事。天皇大慙悔,復通基食邑。貞時風餐野宿,備賞艱苦,凡三歲而還。
【【太平記。】
初後嵯峨帝崩後,後深草上皇與龜山帝生嫌隙,
【【神皇正統記、增鏡。】
上皇遣使諭時宗,
【【增鏡。】
曰:「先帝素志,床未必廢正嫡立庶流也。」
【【增鏡、異本太平記。】
時宗即質諸大宮院,始知先帝意屬龜山帝,然以不可奪而止。
【【神皇正統記。】
及後宇多帝即位,上皇憤懣將削髮,時宗聞之惻撚,因議曰:「」雖先皇意專屬龜山帝,然推本而言,則後深草帝先皇之嫡長,而在位亦無失德,置儲貳宜在後深草之胤。遽奏龜山上皇,以後深草帝子熙仁親王為後宇多帝東宮。熙仁親王既立,是為伏見帝。
【【增鏡。】
帝竊為固位之計,密諭貞時曰:「乃者方龜山帝在位,以卿祖先遷後島羽帝於隱岐,切齒思報焉。時無釁可乘,不敢輕動。若今俾其孫子臨御日久,人心歸嚮,則必不利於卿。朕賴先皇之餘德,猥擁重器,願與卿同心戮力,馴致太平之化,不知其他也。」貞時深然之,不欲龜山帝後復承大統,遂與帝合謀,立後伏見帝。
【【梅松論。】
於;是後宇多上皇不悅,遣左中辨藤原定房於鎌倉,讓貞時曰:「國不可有二主,如何數違先帝詔!」貞時遂定策,使後深草、龜山二帝之後,限十年迭立。因先立上皇皇子,循序相傳。時後伏見帝立僅三年,俄讓位于後二條帝,事遂定。而元弘之亂,實胎於此矣。
【【參取神皇正統記、梅松論。】
子
高時
、
泰家
,自有傳。
大日本史 卷之二百一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