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二百二 列傳第一百廿九 將軍家臣十二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北條高時 附:金澤貞將、二階堂貞藤、安東聖秀、鹽飽聖遠、長崎高重、工藤某、五大院宗繁
北條高時,幼名成壽丸,相模守貞時之子也。敘從四位下,
【平氏系圖。】
為左馬權頭。正和五年,代北條基時為執權,時年十四。文保元年,除相模守。
【系圖、將軍執權次第、保曆間記。】
高時為人舉止無度,特以宗嫡襲世職。
【增鏡、保曆間記。】
始委政妻父秋田時顯、內管領長崎圓喜,
【○喜或作基。】
二人合心協謀,一遵泰時約束,頗稱無事。及圓喜以老廢罷,使其子高資代之,高資乘藉主暗,專行胸臆、作威福,無有所憚。海內怒憤,眾情日離。
【保曆間記。】
而高時昏亂滋甚,日夜以酣飲為事。嘗見犬鬭庭上,大愛悅之,索諸將吏家,及課百姓,出以充租賦。遠近獻致,積至數千頭,饜以粱肉,被以珠繡,載以籃輿,役民舁之。道路遇者,下馬俯伏。每月十二度,分朋縱鬭,召會諸將,觀以為樂。其群吠狺狺震地,如爭戶者。聞者皆惡之。京師有田樂戲盛行,高時多召優人,付諸將各養一人,每宴飾進作戲。自高時已下,競解衣裳以為纏頭,竟席積成丘堆,其費不貲,時人皆謂其不終焉。
【太平記。】
元亨元年,後宇多法皇遣使言:「致政於帝。」高時奉旨從之。
【增鏡。】
正中元年秋,帝謀討北條氏。事頗漏,高時大驚,遣使執致中納言藤原資朝、藏人頭藤原俊基于鎌倉。
【增鏡、保曆間記、太平記。】
高時將謀廢立,帝欲紓其患,遣中納言藤原宣房下賜誓書,喻以宸衷無他。高時乃改前議,謝曰:「朝廷之事,固非臣等所敢議也。」上還其書。
【○按太平記云,帝之賜誓書,高時使齋藤利行讀之。二階堂貞藤諫曰:「天子賜誓書於武臣,自古未見其例。固辭無受而可。」高時不從。利行讀未畢,昏眩發衄,瘡發喉而死。高時大怖,止前議。然據常樂記,利行以正中三年死。則其說妄誕,今不取。】
明年,釋俊基還京師,
【增鏡、太平記。】
遷資朝於佐渡。
【公卿補任。】
嘉曆元年春,罹疾危篤。長崎高資勸罷執權,
【毛利家天正本太平記。】
薙髮號祟鑑。
【系圖、保曆間記、將軍執權次第。】
高資以素與金澤貞顯相好,援以代之。高時弟泰家恚不得繼職,薙髮自廢。高時疾瘳,怒將殺貞顯。貞顯懼,亦薙髮,不出視事。時群下爭髡剃以慕效之,
【保曆間記。】
圓頂者盈府庭焉,時以為不祥兆。
【毛利家天正本太平記。】
高資又以己意推赤橋守時為執權,
【保曆間記。】
北條維貞為連署,
【將軍執權次第。】
眾益不服。
【保曆間記。】
是春,皇太子薨,朝延遣大納言藤原定房來言:「繼代斷矣。宜依後嵯峨帝遺命。」高時不奉旨,遂請立本院皇子量仁親王為皇太子。
【○參取神皇正統記、增鏡、梅松論。】
二年春,陸奧人藤原季長,
【○年及季長名據結城文書。】
與其族五郎爭事相訴,高資兩納其賂,久不判決,二人遂相攻擊。高時遣兵討之無功。是後高時稍不平高資所為。元德二年秋,密命長崎高賴圖之。事洩,乃委罪高賴,流之于陸奧。
【保曆間記。】
先是,帝召僧圓觀、文觀於禁內,咒咀高時。高時聞之,執致圓觀、文觀、忠圓,案問得實。至是,遠遷圓觀等。
【太平記。】
元弘元年,高時再執致藤原俊基,於是帝專與護良親王等,議討關東益急。
【增鏡、太平記。○元弘元年據增鏡。】
會後伏見法皇亦遣使具告朝廷之謀,高時乃會諸將諮計,眾相視未敢言。長崎高資進曰:「前者明公不果廢立,所以貽此患也。為今之計,莫如速遷車駕,遠流大塔宮。預謀搢紳,執處斬罪,事乃定矣。」二階堂貞藤諫曰:「國權東移,殆百六十年矣。威服四海,榮傅累世。其故無他以輸忠貞於王室,而布德惠於庶民也。今者拘廷臣,流僧徒,此為已甚。又復放天子,竄座主,人其謂之何?神祇在上,可無自畏?且使我兵威實強,雖稱廷有異處分,誰敢與之。古曰:『君雖不君,臣不可以不臣。』宜益效臣節,靡懈,則天威亦安得不霽哉。」高資作色曰:「文武之用,緩急異勢。孔孟之道,非今日宜言。不訴決,有敕討我,悔何及矣。承久之事,明公所當則也。」高時卒從其言。秋,遣二階堂貞藤及城越後守,
【○二人名據異本。】
率兵三千至京師,至則帝潛出闕,幸奈良,宣言車駕如延曆寺。高時又發大佛貞直、金澤貞冬、足利尊氏以下六十三將,以武藏、相模、伊豆、駿河、上野五國兵二十餘萬赴之。
【本書云,高時聞正成等起兵,乃遣貞直、尊氏。今從光明寺藏書殘編。○今勝院本作十七國兵。】
是時,帝在笠置,北條仲時、北條時益遣兵圍行在,而楠正成據赤坂,櫻山玆俊起備後。
【太平記。】
貞直等攻陷笠置及赤坂,
【元弘日記裏書、光明寺藏書殘編。】
茲俊亦自殺。高時乃命幽帝于六波羅,遣二階堂貞藤、秋田高景,奉皇太子即位,是為光嚴院。
【○參取增鏡、太平記。】
二年春,高時獻帝以僧服,請薙髮,不聽。
【太平記。】
遂遣長井高冬,請新主宣旨,遷帝於隱岐。
【增鏡、太平記。○長井高冬據增鏡。】
千葉貞胤、小山秀朝、佐佐木高氏以兵五百護送,
【太平記、增鏡。】
守護佐佐木清高,率本國及出雲兵士更番防衛。
【太平記、伯耆卷。】
遷尊良親王於土佐,尊澄親王於讚岐。夏,殺參議平成輔于相模,足助重範於京師,中納言藤原資朝于佐渡,中納言源具行于近江,藏人頭藤原俊基于鎌倉。遷大納言藤原師賢及僧聖尋于下總,前權大納言藤原公敏、參議藤原季房于下野,中納言藤原藤房于常陸,僧俊雅于長門。時楠正成復赤坂城,出屯四天王寺。北條仲時、北條時益尋遣兵攻之,不利。高時遣宇都宮公綱助之。護良親王城吉野,
【○參取增鏡、太平記。】
正成城千劍破,
【增鏡、梅松論。】
赤松則村起播磨。高時又使義子阿曾時治及大佛高直、二階堂貞藤等,率大兵,分而攻之。
【太平記。】
又移書諸國將士,並會其軍。
【天正本太平記。】
三年春,遷皇子恒性於越中,遣人殺之。
【諸門跡譜。】
時治陷赤坂城。
【太平記。】
貞藤陷吉野,
【太平記、吉水院真遍言上狀。】
與高直併兵,圍千劍破彌月。高時遣使促戰,高直等盡力急攻,不能下。既而帝出隱岐,御船上山,西國將士爭歸。左近衛中將源忠顯、赤松則村連兵討六波羅。於是高時使名越高家、足利尊氏揮兵西上,半衛京師,半攻行在。夏,高家與則村戰山崎,見殺,尊氏降官軍。尊氏之行也,將攜家以從軍。長崎圓喜勸高時,使其為誓書,留質妻及子千壽王于鎌倉。至此尊氏果歸順,千壽王潛逃亡。高時乃馳人往察尊氏動止。道逢六波羅使,聞其歸順而還。由是鎌倉人心恟恟。高時謀發武葳、上野、安房、上總、常陸、下野六國兵,屬泰家西上。乃徵軍糧于郡縣,以新田義貞領邑素富,課以錢六萬貫,遣吏督急。義貞先已通意官軍,斬吏梟之。高時大怒,議罷西師,專攻義貞。兵未發,義貞起兵,先至武藏野。高時更遣金澤貞將,將上總、下總兵出下河邊,以扼敵後。櫻田貞國、長椅高重等以武藏上野兵拒入間河,貞國與義貞戰,殺傷互多,追陣久米河。次日,又戰,敗退分陪。高時乃遣泰家往援。泰家戰破義貞。明日,戰,更大敗。
【太平記。】
時小山秀朝、千葉貞胤並應義貞,逆擊貞將于鶴見,敗之。
【梅松論。○小山秀朝據太平記。】
諸軍遂引還鎌倉。
【太平記、梅松論。】
會六波羅潰卒至,始知仲時、時益敗死,京師為官軍所復。上下失措,知不可支矣。間一日,義貞放火,三道來逼。居民齎財,四方落竄。高時遣金澤越後將監某、北條基時于假妝坂,大佛貞直于極樂寺坂,赤橋守時于巨福呂板以拒之。守時軍先敗沒,義貞單進入山內,而貞直疾戰,斬敵將大館宗氏,餘眾退走。即夜,義貞自將精兵赴極樂寺,貞直營據坂道,樹鹿角至海岸,多泛巨艦,以便傍射,敵不得過。至曉,海水俄退二十餘町,艦皆漂去。義貞因直馳入鎌倉,守兵皆潰,而眾軍踵進,所在焚蕩。會風暴發,火皆內向,煙燄漲空。俄頃延及高時居第,高時自以千餘人擁衛妻子,逃入東勝寺。東勝寺乃其先烾所在,時已諸軍崩潰,死傷降亡略盡。高時終自殺,時年三十一。
【北調系圖、北條家譜,並作四十二。今據系圖嘉元元年生,及保曆間記應長元年年九歲之文。】
從死者八百七十餘人,於鎌倉自殺者六千餘人。
【○六,一作七。】
長子邦時,幼名萬壽麻呂,稱相模太郎,被捕誅,年十五。
【幼名及年據家譜。】
是月,誅筑紫探題北條英時於筑前,淡河時治於越前,越中守護名越時有於本州。長門探題北條時直出降,時道尋病死。先是,大佛高直、二階堂貞藤、長崎高貞等解千劍破圍,退于奈良。七月,謀犯京師。官兵來攻,高直等困蹙,披剃乞降,悉縛送京師,褫僧服斬之阿彌陀峰。特免貞藤,尋亦謀反被誅。明年,高時族人僧憲法據飯盛城,赤橋重時據立烏帽子城。
【太平記。】
家臣本間某、澁谷某起鎌倉,
【將軍執權次第。】
規矩高政、
【○規矩,異本太平記作上總。金勝院本別載規矩時秋。】
絲田貞義,
【○貞義,天正本太平記作義員,金勝院本賴時,西源院本別載貞義。】
起筑紫。尋皆敗死。
【神皇正統記、太平記。】
北條氏自義時、泰時,上戴天子,中擁將軍,圖以併移其柄,智力挾制,世濟其姦。殆將百年,宿將名族,畏風奉命,漸執臣僕之禮,不敢支吾。宗黨親戚,延蔓盤互,為守護地頭者,蓋八百餘人。及勤王師起,高時授首,前後夷滅,幾無噍類。乃祖之計,甫就而旋墜。
【神皇正統記、太平記。】
次子時行,
自有傳
。
金澤貞將,北條氏之族。父貞顯,為修理大夫,始稱金澤。
【北條系圖、北條家譜。】
貞將為六波羅南方,任越後守,轉武藏守。
【將軍執權次第。】
後逆擊新田義貞于武藏,不利。又戰山內,身被七創,還見高時于東勝寺。高時賞其力戰,授以相模守、長門・筑前兩探題,署狀與之。兩探慎重職也,相模守北條氏世襲官號也。貞將感喜,乃書狀背曰:「棄我百年命,報公一日恩。」懷之馳赴敵陣而死。
【太平記。】
子忠時,左近衛將監,
【家譜。】
為越後守。義貞入鎌倉,率兵三萬距假妝坂,
【太平記。】
軍敗,與父戰沒。
【家譜。】
二階堂貞藤,藤原行政之後也。
【二階堂系圖。】
以才學見稱。
【太平記。】
為檢非違使,兼出羽守。薙髮改名道蘊。
【系圖、太平記。】
及北條高時圖行廢立,貞藤諫之切至。高時不能用,命攻護良親王於吉野城,力戰七日未下。部將有吉野執行巖菊丸者,素諳地形,請夜繞軍後,夾擊之,貞藤從之。城陷,村上義光佯為護良死之。貞藤得其首,送之京師。既而和其非是,進襲高野山,索捕護良,不得,乃移兵會大佛高直,攻千劍破城,能拔。後與高直等出降。帝素知其名,特原不殺,命食其舊邑。無幾,謀叛伏誅。
【太平記。】
安東聖秀,
【○秀,一作賢。】
新田義貞妻之伯父,與義貞兵戰于稻瀨河,敗還。高時已逃東勝寺,府舍焚蕩,將士悉散。聖秀慷慨曰:「堂堂百年跡,何無一人留死節之屍哉!」從殘兵百餘騎,就焦址將自殺。義貞妻適贈書勸降,聖秀怒謂使者曰:「臨危逃死,恥莫大焉。姪女生土家,為士家婦。不知廉恥,何以教子孫哉。然彼女子,固不足怪。義貞若知義者,當叱而止焉,何教我反邪?何爾夫婦之相似也!」以書併握刀𣠽以自殺。
【太平記。】
鹽飽聖遠,官兵入鎌倉,聖遠謂養子忠賴,
【○養子據異本。】
曰:「汝猶未從仕,宜逃為僧,薦我冥福。」忠賴日:「闔家生活,誰非君恩。寧諭己仕與未仕邪。」即剚腹死。聖遠乃設椅趺坐,作偈曰:「五蘊非有,四大本空。
【○一作提持火毛,截斷虛空。】
大火聚裡,一道清風。」引頸令次子忠年斬之。忠年亦自殺。
【太平記。○忠年名據金勝院本。】
長崎高重,稱次郎,高資之子。勇武絕倫,與諸將共拒新田義貞于武藏,畫夜力戰被傷。及敗,持所斬首級,馳歸示高時。祖父圓喜見之,喜日:「我常患汝不肖,數加訓誨。今乃知誤。益努力以報主恩。」既而義貞大軍入鎌倉,數道競攻,諸將相繼戰歿,軍士星散,無復陳伍。高重乃挺身馳突四應,所抵皆披。更騎易刀,手殺凡三十餘人。還見北條高時曰:「戰非不力,如諸將皆敗何。主公無為以身辱寇手。今臣更欲快意一戰,以資冥間攜手之話。忍死見待。」乃乘愛馬名兔雞,往謁僧士雲,立揖于庭曰:「如何是勇士恁麼事?」士雲答:「吹毛急用不如前。」高重大悅。
【太平記。】
出門謂殘兵.曰:「子等勞矣。請從此辭。」眾不肯,相呼死而前。
【天正本太平記。】
高重因命釋幟鞘刃,混入敵中,意得義貞刺之。敵有識之者,麾兵環圍。高重知事不就,縱橫奮擊。己而從士皆死,殘兵纔八人,與俱止高重引還。敵追急,高重返戰十餘,至東勝寺。至則高時方行酒,與左右訣。高重徑入,引飲者三,屬盃攝津道準,
【○準,一作集。】
割腹先斃。道準笑曰:「有此下物,誰得以量小而辭。」滿酌盡其半,以傳諏訪直性
【○直,一作真。】
割腹死。直性徐三釂訖,勸高持曰:「年少輩奏伎相侑。臣雖疲乎,安得不少酬。請以此肴,推次見致。」割腹抽刃,以置高時前而死。
【太平記。】
長崎圓喜乃言:「我年老,當為主公啟行。」自刺不殊。
【諸本太平記。】
其孫新右衛門某,從傍刺之,亦割腹,倚圓喜尸而死。新右衛門乃高重之弟,時年十五。
【太平記。】
工藤某,稱新左衛門。每歎:「高時怠政,時事日非。」累諫不聽,乃去隱高野山為僧,誓不覆出。及鎌倉滅,往弔其處。府第丘墟,彌望茂艸而已。乃概撚作懷舊和歌。後周遊諸國。
【天正本太平記。】
不和所終。
五大院宗繁,為右衛門尉。高時納宗繁妹為妾,生子邦時。及敗,以託宗繁。宗繁諾之,即日出降新田義貞。已而義貞厚購北條氏餘黨,宗繁計:「我親斬送此兒,恐不為眾所齒。不如藉人下手,自取告訴之賞也。」乃給邦時曰:「聞有人告郎君處者,明日逮者將至。請促避之伊豆。臣且留此,告以不知。不可則自殺以滅跡。」邦時信之,從一奴,乘夜而逃。宗繁馳告義貞執事船田義昌,與軍士共追捕之相模川。義貞深惡宗繁所為,慾誅以懲不臣。宗繫聞之亡匿,無所容舍,後卒餓死路上。
【太平記。○參取天正本。】
大日本史 卷之二百二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