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畧記 卷廿七

起圓融天皇紀盡一條天皇紀上

  • 圓融天皇 【六十五代,諱守平,治十五年。王子男一人即位。】
       村上天皇第五皇子。母右大臣藤原師輔女,皇后安子也。
       安和二年己巳,八月十三日戊子,生年十一歲,受神璽。
       同日,關白太政大臣藤原朝臣實賴,改蒙攝政詔。年七十也。
       九月廿日,天皇自襲芳舍,遷御清涼殿。
       同廿三日,於大極殿即位。
       十月十五日,左大臣藤原朝臣師尹,薨。年五十矣。
       安和三(天祿元)年庚午,正月廿七日,右大臣在衡任左大臣,年八十。大納言伊尹任右大臣,年四十七。
       三月廿五日,改為天祿元年。
       四月三日,冷泉院火炎。太上(冷泉)天皇,遷御朱雀院。
       五月八日,太政大臣實賴,薨。年七十一。謚號清慎公。
       十三日,伊尹,蒙攝政詔。
       廿日,夜,延曆寺惣持院燒亡。一云,四月廿日燒亡。
       十月十日,在衡,薨。
       十一月廿日,大嘗會。近江、丹波,供奉其事。
       天祿二年辛未,十一月二日,伊尹,任太政大臣。年四十八。
       天祿三年壬申,正月三日,天皇有御元服。年十四歲。
       四月,入道前左大臣高明朝臣,有詔召反。
       十一月一日,伊尹薨。年四十九,謚謙德公。
       同廿六日,中納言藤原朝臣兼通,蒙關白宣旨。即日,任內大臣。不經大納言。年四十八,右大臣師輔二男也。超於大納言,兼右近大將藤原兼家卿等,忽蒙不次朝恩。是依母后之遺書也。万機巨細,偏委關白。
       天祿四(天延元)年癸酉,二月廿七日,夜,藥師寺燒亡。從食堂童宿所慮外失火。
       三月某日,北野天神宮燒亡。
       七月一日,以皇后昌子,為皇太后。同日,以關白內大臣兼通女女御藤原媓子,為皇后。春秋廿七矣。
       十二月廿日,改為天延元年。是由天變也。
       天延二年甲戊,二月廿八日,兼通任太政大臣。【五十。】
       八九月間,有疱瘡疫。天下貴賤夭亡者多矣。
       秋月,伊尹朝臣之四男右近少將藤原義孝,病疱瘡而卒矣。深歸佛法,常誦法華。命終之間,誦方便品。氣絕之後,異香滿室。同府亞相藤原高遠同在禁省,相友善矣。義孝卒後不幾,夢裡相伴,宛如平生。便詠一句詩云:「普契蓬萊宮裡月,今遊極樂界中風。」【已上出慶氏記。】
       天延三年乙亥,五月,武德殿燒亡。
       七月一日,辰時,日蝕皆既。天下忽暗,已見眾星。
       八月十三日,左大臣源朝臣兼明於龜山祈水,祭文作之。其詞:「云云。」世傳云:「即時清水涌出。云云。
       天延四(貞元元)年丙子,正月晦日,如意寺沙門增祐入滅。播磨國賀古郡蜂目鄉人也。少日入京,住如意寺。同正月,身有少瘡,飲食非例。或人夢,寺中西井邊有三車。問曰:「何車乎?」車下人答云:「為迎增祐上人也。」重夢,車初在井下,今在房前。同月晦日,增祐謂弟子曰:「死期已至,可儲葬具。」寺僧聞之,相共會集。論談釋教義理世間无常。晩頭,被扶弟子僧,向葬所。先是,去寺五六町許,穿一大穴。上人於穴中念佛即世矣。此時,寺南廿許人,高聲唱彌陀號。驚而尋見,已无人焉。【出慶氏往生記。】
       五月十一日,子時,內裡燒亡。天皇遷幸職曹司。
       六月十八日,申時,有大地震。內裡築垣頽。天下舍屋,京洛築垣,皆以頽落。主上為遷幸堀河(經通)太政大臣家。立數百工部令修理間,四面築垣忽倒,打殺工卅餘人。堀出十八人。又御讀經請僧童子等被壓殺,崇福寺法華堂南方頽入谷底,時守堂僧千聖同入谷死。鐘堂顛倒,彌勒堂上岸崩落。居堂上一大石落,打損乾角。又近江國分寺大門倒,二王悉砕損。國府廳并雜屋卅餘宇顛倒,關寺大佛悉砕損。腝上已無矣。其後一兩日間,頻震不止。
       七月十三日,改為貞元元年。有災變也。
       十一月廿八日庚寅,立內裡柱。
       貞元二年丁丑,三月廿六日,行幸於大和國閑院第。有花宴,賦詩奏樂。
       四月廿四日,左大臣源兼明,被停大臣職,改為親王,敘二品,任中務卿。年六十二。
       七月廿九日戊子,申時,天皇遷幸新造內裡。
       貞元三(天元元)年戊寅,十一月廿九日,改為天元元年。【一云,四月十五日改元。】
       同年,延曆寺沙門真覺,入滅。權中納言藤原敦忠卿第四男也。初在俗時,官歷右兵衛佐。去康保四年,出家。從師受兩界法、阿彌陁供養法。三時是修,一生不廢。臨終之時,有微病。相語同法等曰:「有尾長白鳥,囀曰:『去來去來。』即向西飛去。」又曰:「閇目即極樂之相髣髴現前。」入滅之日,誓願曰:「我十二箇年所修善根,今日惣以迴向極樂。」入滅之夜,三人同夢。「眾僧上龍頭舟來,相迎而去焉。」【已上出往生傳。】
       天元二年己卯,二月廿五日,關白太政大臣藤原賴忠朝臣嫡子公任,於殿上元服。天皇手自授冠加首。
       八月廿八日,敕:「故僧正延昌闍梨,法宇棟梁。佛海舟檝,惠風高扇。既無六塵之遺,定水遠澄。更令五濁以淨,况松室素懷。久積濟世利國之日,蓮偈玄理。再授承平天曆之朝,公之餘芳。朕盍崇餝,旌功于二代之間,加名於十號之外。宜謚號慈念僧正。」敕使少納言源元忠,作者源為憲。
       天元三年庚辰,往生記云:「天元三年七月五日,宮內卿從四位下高階真人良臣,卒去。齒迨知命,深歸佛法。晝讀法華經,夜念彌陀佛。雖臥病筵,不敢一廢。先死三日,其病忽平,剃首受戒。其氣既絕,家有香氣,空有音樂。雖遇暑月,稍歷數日,身不爛壞,尚如存生。」【已上出慶氏記。】
       同七月九日,天下大風。羅城門、美福門、皇嘉門、達智門,并諸司諸堂,皆悉吹倒。
       八月一日,有大洪水。山林舍屋,多為江河。
       九月卅日,延曆寺座主僧正良源供養根本中堂。請僧百五十人,或衣薛衲而出嶺,秋霧繞肩。或排松扃而振錫,曉雲封眉。釋子雲集,讚唄之唱任風。伶人影從,絃管之音沸浪者也。【已上出供養記。】
       十一月廿二日,申時,賀茂臨時祭間,內裡燒亡。移幸職曹司。
       天元四年辛巳,五月十一日,四品兵部卿致平親王,出家為僧。春秋廿九歲。
       七月八日癸卯,上內裡棟。天皇自官廳遷御四條後院。
       九月廿日,藏人貞孝於殿上頓死。
       十月廿七日辛卯,天皇遷幸新造內裡。
       十二月,權大僧都餘慶,任法性等座主。于時,慈覺大師門徒云:「法性寺座主者,建立太政大臣貞信公以慈覺大師門人而補任之。仍長者四代之間,奏任座主九人,他門不交。而第五長者,當時太政大臣誤違舊蹤,以智澄大師門徒餘慶奏任第十座主。」仍慈覺大師門徒僧綱阿闍梨等廿二人,諸院諸寺從僧百六十餘人引率,參向關白太政大臣里第。僧徒失禮,有濫吹事。因茲供奉之僧綱等召仰綱所,被停公請。其後不幾經日,權大僧都餘慶辭法性寺座主。
       天元五年壬午,正月九日,藏人掃部助平恒昌有敕登延曆寺。入夜,留宿千手院中。十日早朝,召仰三鋼云:「奉綸命偁:『傳聞:「千手院無一人住僧,智澄大師經戴法文有紛失疑。」宣仰三綱令守護之者,三綱等為恐敕命。可令近邊住僧守護之狀,進申文耳。』仍廿一人為一番,各守五箇日夜,可守護之狀,帖示彼藏近邊住僧百廿六人畢。敕使藏人歸洛已了。又綸旨偁:『座主良源所行,可燒亡千手院經藏并觀者院一乘寺之事,可殺害餘慶穆筭等五人之事,已有其聞。極以不善者。』座主大僧正良源獻請奏云:『伏尋內外典,放火殺害,是罪中之大罪,佛教之所誡。身壞命終,必堕地獄,多劫受苦。設入死門,不可犯惡逆罪。况至法性寺事,門徒愁申之旨,不為各身利益名聞,只為令不墜一門舊跡也。望請天裁。早被召問奏聞之人,慥故弁申虛偽之旨矣。』」
       二月十九日,皇太子(華山)元服。年十五歲。
       三月五日,關白太政大臣藤原賴忠之女女御遵子,為皇后。年廿六,世言四條院。
       八月十五日,日本國東大寺牒大唐青龍寺,傳燈大法師位奝然牒:「往年祖師空海大僧正入朝,受法惠果大和尚。聖教東流以降,殆垂二百載矣。我朝入覲久絕,書信難通。蒼海自隔,雖為一天之參商。白法是同,寧非八代之弟子。件奝然,遙趣大方,慕禮聖跡。潢汙之潤顧鼇波而既期,爝火之光望烏景而不息。乞也察狀。將慰万里泣岐之心,令得五臺指南之便。謹牒。」
       同月十六日,日本國天台山延曆寺牒大唐天台山國清寺,東大寺傳燈大法師位奝然陳狀偁:「十餘年間,有心渡海。蓋歷覿名山,巡禮聖跡也。適遇商客,將付歸艎。奝然,鄉土非不懷,尚寄心於台嶺之月;波浪非不畏,偏任身於清涼之雲。往者真如出潢泒而趣中天竺,靈仙抛家國而住五臺山。縱雖庸才,欲追古跡。伏望垂允容,給小契,以為行路之遠信者。夫以,二方異域,雲水雖逈,一味同法,師資是親。件奝然,學傳三諭,志在斗薮。願令万里之飛蓬付,一箇之行李。以牒。」【已上奝然法橋渡唐牒。】
       十月,大內記慶滋保胤,作池亭記。其文曰:「東京四條以北,人無貴賤,多所群聚也。高家比門連堂,小屋隔壁接簷。東隣有火灾,西隣不免餘炎。南宅有盜賊,北宅難避流失。南院貧,北院富。富者未必有德,貧者且猶有耻。又近勢家,容微身者。屋雖破不得葺,垣雖壞不得築。有樂不能大開口而咲,有哀不能高揚聲而哭。進退有懼,心神不安。譬猶鳥雀之近鷹鸇矣。何况初置第宅,轉廣門戶,小屋相并,小人相訴者多矣。宛如子孫去交母之國,仙官謫人世之塵。其尤甚者,或至以狹土滅一家之愚民,或卜東河之畔。若遇大水,與魚鼈為伍。或住北野之中,若有苦旱,雖渇乏無水。彼兩京之間,无空閑之地歟。何其人心之強甚乎。且夫河邊野外非啻比屋比戶,兼復為田為畠。老圃永得地以開畝,老農便堰河以漑田。夏天納凉之客,已无漁小鮎之涯。秋風遊狩之士,又無臂小鷹之野。予六條以南,初卜荒地。築四垣開一門,就隆為小山。遇窪穿少池,池西置小堂,安彌陀。池東開小閣,納書籍。池北起低屋,著妻子。綠松嶋,白沙汀,紅鯉白鷺,小橋、小船,平生所好,盡在其中。况乎春有東岸之柳,細烟嫋娜。夏有北戶之竹,清風颯然。秋有西窗之月,可以披書。冬有南簷之日,可以炙背。予職雖在柱下,心如住山中。官爵者任運命,天之工均矣。壽夭者付乾坤,丘之禱久焉。身暫隨王事,心永歸佛那。予出有青草之袍,位雖卑,職尚貴。入有白麻之衣,暄自春,潔於雪。漢文帝為異代之主,以好倹約安人民也。唐樂天為異代之師,以長詩句歸佛法也。云云。予杜門閉戶,獨吟獨咏。以仁義為棟梁,以禮法為柱石。以道德為門戶,以慈悲為垣墻。以好倹為家事,以積善為家資。居其中者,火不能燒,風不能倒,妖不得至,疾不得來,鬼神不得窺,盜賊不可犯。其家自富,其主是壽。官位永保,子孫相承。」【已上。】
       十一月十七日乙巳,新嘗會終。同夜寅時,大內燒亡。
       天元六(永觀元)年癸未,三月廿二日,公家供養圓融寺。安置七佛藥師像,池東建法華堂。
       四月十五日,改為永觀元年。
       永觀二年甲申,六月廿九日戊申,安樂寺託宣。辰時,以禰宜藤原長子託宣曰:「我此砌下,月來之間,兩三僧侶種種修善,遞以出入。黃昏錫杖之音,日夜懺法之響。念彿讚經,地感天喜。何况我及眷屬尤有其益,須以件僧等令述陳之。而三摩耶形,是皆釋眾。若用此人,可无法威。仍以愚暗女,輕輕令言。何可求賢,不用本心之故也。寺家別當取筆注之,我欲示一事。云云。我家子孫,遠近有員,內外不隔,漸經數代,遞難相知歟。昔依讒言放我之日,大臣時平卿、光卿,納言定國卿、菅根朝臣,偽稱直宣,召陰陽寮官人,充給種種珍寶,令咒咀我并子孫永絕不可相續之由。神祭多送日月,皇城八方占山野,厭術埋置雜寶。然而我不可絕之術隨分相搆。破指姓名之人,皆以短命。又次次孫孫不高官位,家貧才乏。是依厭術也。朝家之政,豈可然乎。故高視淳茂朝臣等,切切祈念云:『子子孫孫,家業不斷。云云。』我為思家文殿書等被空廢事,令逐淳茂登省及第。次次在躬輔正令相續事。一向我加護力,每度成妨乎。大貳朝臣兼式部大輔事又希有,為家有面目。為公无憲法。大貳朝臣內外共末孫。又存信心,依發造塔寫經之大願,我深迴謀。今令赴任,暫停他事。早遂此願,致合力之人。現世後生之大願皆成,生生世世之因果全熟。我一時之間,迴於三界。常住所者,濟度眾生界也。此界普賢文殊觀音地藏四体菩薩遞來化度。我每日往帝釋宮、閻蘿王宮、自在天宮、五天竺國,大唐長安城,并西明寺、青龍寺,新羅國郡武城、當州皇城,并當府,及諸國所所歸依占別宮等也。我隨身伴黨一万二千八百餘人,惣含恨背世。貴賤靈魂皆以集來,但无理含恨之輩,専不相共。昔自少年時,有入唐之心。出身之後,被任大使。依有本意,早欲渡海。而副使長谷雄朝臣聊有相語,遲怠之間,昇大臣官,已以不遂。依彼本執,常在唐家。抑我是蒙攝政之詔,成功之身,朝家定憲,何无其賞。只贈一階,大山之上知加一塵。我已負无實事之後,希釋宮召鎮國明神被勸糺之。隨即種種灾變,面面出來,公家不堪其譴。改元為延長之日,授本大臣官。彼左遷時,文書皆燒失。不可傳後代之詔明白。是依無罪所行也。彼詔作人事旨不快。仍又天罸畢,愚人之甚不得其心。贈太政大臣正一位,今為我无益。而南山隠者等,皆大恠咎。云云。定無罪由可無例賞。云云。依有先蹤也。已無糺事益。云云。仍所示也。我每日皇城燒亡度度,我見不屑。而伴類中所成,為公常以嘲哢,令致大費。後後又不絕歟。上自崇道天皇,下至菅家小臣。不去帝釋宮,愁緒難斷。去昌泰三年正月三日,行幸朱雀院。太上皇與今上合額言談,召我甚密密被仰,天下政汝獨可奏下。改先詔如何。左大臣見氣色出陣外,我返奏曰:『上在大臣,先詔下畢。是極不便,有大愁歟。云云。』議定曰:『有召無別事,人成奇怪矣。可上詩。題以春生柳眼中。』即被下畢,俄令獻詩。此日,例祿之上,兩帝皇并后宮各賜御衣。眾人驚恠,榮耀無比。左大臣氣色頗異也。又延喜御後,皇胤不變。是只依法皇深御契,所護持也。我家末葉立朝廷者數少,又無力也。吉祥院事,誰人堪力得改作乎。氏中十月十七日悔過,于今不怠,子孫不絕,只依此誠也。至于公事告而無益,不可披露。此勤修諸僧可令知我歡喜之由。云云。【已上託宣略抄。】
       八月廿七日甲辰,天皇春秋廿六,禪位於皇太子師貞親王(華山)
       同日,懷仁親王(一條)立皇太子。
       延曆寺內供奉十禪師阿闍梨千觀,入滅。俗妊橘氏,其母無子,竊祈觀音,夢得蓮花一莖,後終有娠,誕于闍梨。闍梨心在慈悲,面无瞋色。兼學顯密,莫不博渉。除食時外,不去書案。或集法華釋文,具載三宗,或記義科奧旨,各成卷軸。凡厥所撰究美窮埋,亦作阿彌陀倭賛二十餘行。都鄙老少以為口實,極樂結緣者往往而多矣。闍梨夢有人,語曰:「信心是深,豈隔極樂上品之蓮。善根無量,定期彌勒下生之曉。闍梨以八事而誡徒眾,發十願而導群生。遷化之時手握願文,口唱彿號。權中納言敦忠卿第一女子,久以為師。相語曰:「大師命終之後,夢中必示生處。」入滅未幾,夢闍梨上蓮華船,唱昔所作阿彌陀賛,西方行焉。」【已上出往生記。】私曰:「此內供之往生,年來未詳。可考。」故老傳曰:「千觀內供蟄居攝津國箕面山觀音寺,念佛餘暇,撰集法華三宗相體釋文之比。天下旱魃,仍公家為祈雨。遣敕使於內供奉十禪師千觀之草庵。于時,千觀與敕使相共登向箕面之瀧,瀧上有大柳樹,顛仆横覆瀧壺,木上三人並居,奧坐內供手擎香爐,次居從僧手持水瓶,後侍敕使手執敕祿。千公啟曰:『致誠請雨。』而香爐煙聳,自然滿山,從瀧壺內黑雲昇虛。導師稱曰:『法既成就。』出山歸房。途中値雨,自瀧至室,可廿餘町。時人隨喜,故傳記也。又同箕面山瀧下有大松樹,有修行僧,寄居此樹下。八月十五日,夜閑月明,天上忽有音樂及櫓聲。樹上有人曰:『欲迎我歟?』空中答曰:『今夜為迎他人向他所也。可迎汝者,明年今夜也。』又無他語,音樂漸遠。樹下僧初知樹上有人,便問樹上人曰:『此何聲哉?』樹上人答曰:『此四十八願之筏聲也。』樹下僧竊相待明年八月十五日夜,至于期日,果如其語。微細音樂,相迎西去矣。」


  • 華山院 【六十六代。王子男二人,无即位人。】
       永觀三(寬和元)年乙酉,正月三日,座主大僧正良源,遷化。年七十四,謚號慈惠。近江國淺井郡人也。
       十八日,東堂合廿四町,悉以燒亡。
       二月廿二日,皇太后昌子內親王天台山腳建立精舍,號觀音院。此院之裡,有六箇堂。其一曰講堂,即奉安置金色六觀音像,為引攝六道眾生也。復有六天像,令護持佛法故也。其二曰五大堂,安置五大尊像。其三曰濯頂堂,夫濯頂者,大悲之水灌頂,妙覺之月圓光,遍十方而利生,亘三世而濟物。其四曰法華堂,新安普賢像,長轉法華經,一生有限,百齢難期,是以今搆一乘堂,長勤三昧講。其五曰阿彌陀堂,即安尊像,専為先慈。其六曰真言堂,安置兩部曼陀羅。先考先妣外雖無遺軆之輩,妾獨不忘報恩之心。訪泉聲兮和雲色,所延者比丘之一百餘。弄洞蘿兮點嶺松,所供者滿山之三千弱。【已上。】
       廿五日,權僧正尋禪任天台座主。右大臣師輔十男也。
       四月,天台沙門源信撰往生要集,流布天下。
       八月廿九日,圓融院太上天皇,春秋廿七,依病出家。法諱金剛法。
       九月十九日,法皇自堀河院移圓融寺。
       十一月廿日,大嘗會依豐樂院破壞。於大極殿有大嘗會。
       寬和二年丙戊,三月,太上法皇(圓融院)於東大寺登壇受戒。
       四月廿八日,四品盛明親王,薨。延喜帝王第十五之皇子也。
       六月廿二日己未,夜半,天皇生年十九,出鳳厥宮,向花山寺,落飾入道。法號入覺。藏人左少辨藤原道兼、僧嚴久,二人陪從。出縫殿陣,參元慶寺。即時令左近少將藤原道綱,持神璽寶劔,獻東宮(一條)御在所凝華舍。件三人外,他人不敢知之。禁省事秘故也。即夜,右大臣藤原兼家參入內裡,令固禁門。中納言義懷,并左中辨惟成追參華山,同以出家。惟成法名寂空。先帝固辭太上天皇之號,并不賜任人爵人封戶等。偏行佛道,交入山林焉。寬和元年,如來滅後一千九百三十四年。


  • 一條天皇 上 【王子男三人,女二人,二人即位。】
       寬和二年丙戊,六月廿二日庚申,生年七歲,受禪。
       同廿三日辛酉,有太子授位宣命。
       同日,太政大臣賴忠被罷關白蟄居。年六十三。
       七月四日,炎旱之後雨降。先是,遣少僧都元杲於神泉苑。請雨之驗也。
       五日,以皇太后昌子內親王,為太皇大后。年三十歲。同日,以天皇母后詮子為皇大后。年三十六歲。
       九日,大宰府言大宋國商客鄭仁德來著狀。
       十六日,以居貞親王,立皇太子。【冷泉院二男也。】同日,於外祖攝政右大臣南院第,皇太子元服。年十一。
       廿一日丁亥,二品宗子內親王,薨。
       廿二日,花山法皇徒行赴播磨國書寫山。謁性空聖人。
       八月廿五日,仰大宰府。令歸朝入唐僧奝然等。
       十月十日,圓融法皇幸大炊河,賦詩詠歌。攝政右大臣以下,多以從之。
       十一月十日,終夜,春日社鳴如雷。又大風又雨。三日間有電光。
       十二月十七日,以吉田社准大原野社,行二季祭。【四月中申日,十一月中酉日。】
       寬和三年丁亥,正月卅日,重禁兵仗。
       二月十三日戊子,圓融院上皇幸紫野。有子日遊,又有倭歌。
       十六日,敕:「故大僧正良源阿闍梨,垂跡浮生,棲心常樂。智惠之水澄,邪見之煙斂。久居台嶽之貫首,深貯寶藏於唯心。況乎自朕誕育之始,厚其護持之慈。而忍辱之衣永隔,攀戀之襟難忘。其人爰在,其懷可酬。宜加褒崇,謚曰慈惠。縱雖樂金繩之風,請莫輕紫泥之露。」
       同日,入唐僧奝然歸朝。摺本一切經論,并靈山第三傳釋迦等身立像、十六羅漢繪像持來。自山崎津賚來蓮臺寺。
       今日,天皇從凝華舍遷御清涼殿。
       三月四日,仰有司,立新制十三箇條。
       十日,置慈德寺阿闍梨五口。
       四月十二日,盜入主税寮文殿,取散雜文
       五月五日,立新制五箇條。
       廿四日,於神泉苑修請雨經法。依祈雨也。
       廿九日,眼御常膳減撤,又高年人賑給、調庸未進免除,又大赦天下。依災旱也。
       六月廿九日庚申,攝政并左大臣以下群卿參賀茂社競馬。依賽祈雨之感應也。
       七月廿八日,仰公卿等,令上封事。依天變旱災等也。
       八月廿一日,保子內親王,薨。【村上三女,年卅九。】
       九月廿二日,行代始仁王會。
       廿六日,一品行中務卿兼明親王,薨。
       十月十四日,行幸攝政東三條第,命詩宴。又召擬文章生等,奉試賦詩。詔授角振、隼兩神從四位下。又賞家子家司等。
       十六日,召儒士於陣頭,評定試詩。
       廿六日,圓融法皇御幸南京,巡拜諸寺。於東大寺受戒大宋國商人朱仁聰來到。
       十一月二日,加制止上下人人不用錢貨事。
       六日,參議正三位大江齊光,薨。【五十三。】
       八日,行幸石清水。皇太后同參。
       十七日夜,兵庫寮倉二宇有火。
       十二月十五日,行幸賀茂社。皇太后同參。
       廿八日,大赦天下。又老人給穀,復百姓半傜。依武庫災并天變也。
       某月某日,改造北野寶殿。
       某月某日,少僧都湛然卒。
       永延二年,二月八日,歸朝僧奝然差弟子嘉因并唐僧祈乾等,奉大宋國。
       廿一日,參議正三位右衛門督源忠清,薨。【五十六。】
       三月廿日,供養太上法皇圓融寺五重塔。
       廿五日,主上於常寧殿賜賀攝政(兼家)六十筭。左右大臣(雅信、為光)以下候,攝政孫兒二人奏舞。
       廿六日,從一位右大臣藤原朝臣為光供養法住寺五間堂舍一宇,安置金色丈六釋迦如來像,結跏於中央。金色藥師觀音延命如意輪列坐左右。更刻六尺之像。又法華三昧堂一宇,安普賢菩薩乘六牙象,西面。常行三昧堂一宇,安彌陀世尊與四攝眾,東向。共在一時,始其三昧。起自鸎蘂之春,限以龍華之曉,啒一百餘口之比丘,滿兩三年來之願海。錫聲梵響,嶺嵐吹而遠傳;花雨香煙,洞雲拂而猶散。【已上。】
       同年,性空聖人於書寫山建堂,號圓教寺。造立釋迦佛像,供養講師延曆寺實因。
       四月廿六日,太政官頒奉幣帛於六十社。依賀攝政六十筭也。
       十月十三日,兵部卿四品永平親王,薨。【廿四。】
       廿七日,圓融法皇為迴心,欲登台山。幸攝政二條京極新造第,於同馬場殿有走馬事。今夕,宿御一乘寺。
       廿八日,法皇登台山。
       廿九日,太上法皇於延曆寺受灌頂戒。一云:「於東大寺受港灌頂戒」
       卅日,法皇差使於鎌倉。奉訪花山法皇。
       十一月日,大僧都元杲,卒。
       十二月二日,少僧都興良,卒。
       永延三(永祚元)年己丑,八月八日,改為永祚元年。依彗星天變也。
       十三日,夜,天下大風。宮城闕門樓閣、堂舍殿廓,及諸司舍屋垣門、万人家宅、諸寺諸社,皆以顛倒,無一舍立。拔樹頽山。又有洪水高潮。畿內海濱、河邊,民煙蓄田,為之皆没。死亡損害,天下大灾,古今無奴。平城京藥師寺金堂上層重閣為大風被吹落矣。
       九月廿九日,大僧都餘慶,任天台座主。
       十二月二日,宣命使少納言源時方,於觀音院受取印鎰焉。
       永祚二(正曆元)年庚寅,正月五日壬午,天皇元服。【時年十一。】
       十一日,行幸圓融寺。拜謁法皇。
       二月二日,西大寺燒亡。
       三月廿日,太上天皇供養圓融等塔,造五重塔一基。摩訶毗盧遮那如來像四体圖繪於塔中。彌陀、釋迦、藥師、彌勒,各一軀安置於壇上。屈請一百口之僧侶,啟白卅二相之佛陀。昨在金闕,如父於四海之人。今成沙門,似子於十方之佛。【已上。】
       十月五日丁未,以太政大臣賴忠之女中宮遵子改為皇后宮職。同日,攝政內大臣道隆一女女御定子立中宮。【母前尚侍貴子也。】
       十一月七日,改為正曆元年。由去年大風改元也。
       同年,菅丞相,贈太政大臣宣命。
       正曆二年辛卯,二月十二日,圓融院太上法皇春秋卅三崩。
       十九日庚申,葬於圓融寺北原。置御骨於村上山陵傍。主上并侍臣女房著素服。但依遺詔,停素服舉哀國忌山陵、天下之諒闇。
       閏二月十八日,天台座主權僧正餘慶,入滅。年七十三,筑前國早良郡人也。
       同月廿七日,圓融院法皇七七日御法事被修。奉造白檀阿彌陁佛像一軆、觀音勢至菩薩像各一軆,奉寫金字妙法蓮華經一部。【作者輔正。】以前佛經供養演說,八万四千之相,秋月滿而高懸,開三顯一之文,春花貫以永點。伏惟太上法皇,慈愛禀性,佛法刻心。誦一乘經,全護寶珠於頂上,受五部法,新瀉智水於瓶中。嗟乎,過於熈連河之苦行一年,禪定水靜;先於沙羅林之涅槃三日,應化月空。【已上。】
       六七月,天下旱魃。
       七月十日,敕曰:「高階真人成忠,依為皇后外祖,殊有恩。宜為從二位。」又後日,改真人為朝臣。
       同月,供養法興院。其處為軆,不異仙窟。林藂之半老,送春秋兮徐幽。水石之自寒,觀苦空兮共咽者也。導師大僧都真喜任權僧正,行年六十。是法興院供養導師賞也。
       九月十六日,天皇母儀皇太后詮子落於花簪入于物道。法名,停宮號為東三條院。賜年分受領,年官年爵封戶如舊。  十月,東三條院參詣長谷寺。
       正曆三年壬辰,二月廿九日,東三條院參石山寺。
       四月廿七日庚寅,行幸東三條院,賦詩奏樂。
       十二月四日,安樂寺託宣云云。禰宜藤原長子同月朔日早旦云:「依例,昨夜宿御在所。今曉寅時,夢中廟君告仰云:『以汝有可仰傳事,不可罷去。但我一兩日可他行也。其間御殿不開,可祗候者。』」仍召仰宮仕法師淨洞,不開御殿,恒例御供御燈等,於戶外御簾之前批排奉供。同三日夜半,雷公大鳴,降雨如沃。電光似日,天響地震。然間自排御殿之戶,宮仕等皆驚恐。漸及寅刻,禰宜長子託宣云:「寺司等可召者。」大宮司安倍近忠託宣旨:「仰云。云云。我常思昔,其心不安元者,是昌泰三年正月三日朱雀院行幸日事也。【具如上記。】其事漏聞,年內成謀。明年,有左遷事。其同心輩,不經幾裎,皆悉夭亡,子孫各絕。我入滅之後,參清涼殿,拜謁帝皇,奏己古事,合掌流淚。我行西時,故貞信公為右大辨,歎我遠行,遞通消息。不同兄左大臣謀計。由此,彼家子子孫孫,攝政不絕。我每日三度參帝釋宮愁訴之後,得自在身。我今懷一絕句,示寺僧等:『家門一閉幾風煙,筆硯抛來九十年。我仰蒼天懷古事,朝朝暮暮淚連連。』又一切經論欲令書寫,難會道心之人。我家末葉難遂此願,向後必出來歟。」【已上託宣略抄。】
       正曆四年癸巳,正月十一日,禪林寺燒亡。
       八月十日之比,觀音院十禪師成筭童子,由無實小事,禪院住僧平代致大愁。仍慈覺大師門徒僧等斫燒於千手院房舍,并門人一千餘人僧侶追出山門已畢。燒亡房舍四所,權少僧郡勝筭房、故阿闍梨滿高房、阿闍梨明肇房、僧連代房也。斫壞房舍千手院四十餘宇,蓮華院、【冷泉院之御願。】佛眼院、【故式部卿是忠親王建立。】故座主良勇房、故前少僧都房筭房、權少僧都穆筭房、故阿闍梨倫譽房、故已講實定房、阿闍梨壽勢房、故阿闍梨湛延房等也。此外,房舍粗有其數,不能具記。其後智證大師門人等,各占別處不住叡山。【已上。】
       秋比,天下有皰瘡疫。
       正曆五年甲午,自正月至十二月,天下疫癘。起自鎮西遍滿七道,五位以上七十餘人疫死。
       二月廿日,關白道隆供養積善寺,安置金色丈六毗廬遮那佛像一軆,脇侍釋迦藥師各一軀,梵王帝釋四天王各一軀。圖繪釋迦一萬軆,書寫大小乘經妙典。先公入道大相國以忠事君,以信歸佛,即卜勝地,以立道場,積善寺是也。草創以後二三年間,墻壁先成不日之功,堂閣始締如雲之搆。豈圖大厦之基未半,厚夜之駕早催。爰有精舍,稱法與院。斯乃先公閑放之地,不日所改成也。林鶯百囀,暗添歌曲,岸柳千條,漫助舞腰。【已上。】
       十一月五日,天台山惣持院燒亡。
       正曆六(長德元)年乙未,二月廿二日,改為長德元年。是由疫死灾。
       今年夏比,疫癘殊盛。納言以上薨者八人,古今未有云云。
       長德二年丙申四月廿四日,內大臣藤原朝臣伊周,貶謫大宰權帥。年廿二。中納言藤原隆家,貶遷出雲權守。年十七。配流但馬國。件左遷事,元者,去正月十六日,花山院移幸故恒德公之家,內大臣又到彼家。於是內大臣共人等射花山院御在所,仍事起是矣。云云。
       五月四日,權帥伊周離宮。
       十一日,中途稱病,暫留播磨。
       十月七日,前中納言從三位行出雲權守藤原隆家卿獻上申文。其詞曰:「隆家生於累葉丞相之家,仕於一朝聖主之代。年已弱冠,未及二九之齢,位忽高貴,初備十六之臣。為朝為世,雖懸毀謗於万人之唇吻;為家為門,多施榮耀於一身之面目。而無誤坐配流,是猶少而先老之過也。不犯處重科,豈非愚而超賢之怠哉。嗟呼!昔侍鳳闕,已為羽翼之臣。今在馬州,長作蒭蕘之士。天性雖愚,忝懲龍頷逆鱗之誡。地望雖失,泣仰烏頭變毛之恩而已。」
       十一月,伊周竊入京洛之由,風聞天下。尋得,重亦左遷大宰府。
       十二月八日,權帥伊周,到大宰府。
       長德三年丁酉,三月廿五日,依東三條院御惱,天下大赦。
       四月五日,有敕:「召反大宰權帥伊周并出雲權守隆家。」
       五月十三日,入京。
       長德四年,正月廿二日壬午,供養圓教寺。
       是年,自夏至冬,疫瘡遍發。六七月間,京師男女死者甚多,下人不死。四位已下人妻最甚,外國不死。世謂之赤斑瘡。始自天皇至于庶人,貴賤老少,緇素男女,無一免此瘡者。但前信濃守公行,獨不患之。
       長德五(長保元)年,正月十三日,改為長保元年。依去年赤斑瘡疫也。
       六月十四日,亥時,內裡燒亡。移幸東大宮。
       八月廿一日辛未,供養慈德寺。律師嚴久任少僧都。寺司賞也。
       十一月朔日庚辰,關白道長一女彰子,入內。
       七日,為女御。年十二才。
       十二月一日,太皇大后昌子內親王,崩。【年五十五。朱雀之一女,冷泉之皇后也。】
       同月五日甲寅,葬于觀音院。依遺令,不置山陵、不入國忌。
       長保二年庚子,二月廿五日癸酉,皇后宮藤原遵子,為皇太后。世謂之四條宮。同日,中宮定子,改為皇后宮。同日,彰子立中宮。【十三。】
       四月七日,雷零豐樂院。招俊堂雷火。
       八月十六日,洪水。
       廿日,關白道兼女尊子,為女御。
       十一月十一日,天皇移御新造內裡。
       十二月十六日,皇后宮定子崩。廿五。
       長保三年辛丑,春月,疫死甚盛。鎮西坂東七道諸國入京洛,疫癘殊甚。仍二月十八日壬午,行幸八省院。於大極殿,為除疾疫,修大仁王會。
       廿八日,請千僧於大極殿,令讀壽命經。
       五月九日,京師諸人於紫野行御靈會。道路死骸,不知其數。天下男女,夭亡過半。七月以後,疾疫漸止。
       十月九日丙午,天皇行幸中宮御在所上東門院,奉迎東三條院。賀母儀四十之筭,侍臣奏舞。
       十一月十八日,內裡燒亡。
       閏十二月廿二日,東三條院於右大辨藤原行成第,崩。依遺令,不置國忌山陵、停止素服。
       廿四日,葬鳥戶野。
       長保四年壬寅,三月十日,雷電大盛,冰降雨沃。
       七月一日,有日蝕。
       五日,有大流星。
       六日,亦有日蝕。月亦無光。
       斯月,伊勢豐受宮,有廿筒年一度遷宮。
       十七日,大僧正觀修,年五十八,供養解脱寺內常行堂。其詞曰:「弟子自少日經幾年,心繋極樂之境界,口唱彌陀之寶號。巌戶昏來,對日轡而馳思。松門曉到,望月輪而運心。近年,以本山之繩床不煖,中都之草沓屢穿,羊皮空動,蹤隔左溪之玄風。鳳銜頻下,職繼北地之碧分。解脱寺者,東三條院禪定太后為誓護國家所建立也。山隣叡岳之西頭,自披鬱陶於師跡之風。寺鎮帝城之北面,可致潛衛於皇基之日。仍今箚其隙地,結此小堂。奉造白檀阿彌陀佛像一軆,觀音勢至二菩薩像各一軆,奉書墨字雙觀无量壽經一部十六卷。【私云,十六卷之本全不見。如何。】安置供養,法會之次。始自今日黃昏三箇日夜間,偏為後生菩提,修不斷念佛三昧。」【已上。】
       十月十四日,右兵衛府燒亡。
       長保五年癸卯,五月十九日,有洪水。
       六月九日,辰時,增賀聖人於大和國十市郡倉橋山多武岑南无房,入滅。年八十七。直向西方,金剛合掌,乍居遷化。仍不入棺,作轝葬送。晝披法華章疏,終日无倦。夜修彌陀念彿,通宵不眠。以之為其一生行業,少昇叡山,學業日進,忽慕菩提,現狂遁去。其後數十年餘,偏期往生,不交他事。【已上。】智源法師法華駿記云:「多牟峰增賀聖人,平安京人也。誕生以後,未經旬月,父母下坂東國,乳母抱兒乘馬進發。曉更未明,忽出行間。乳母乍居馬上眠睡殊深,所抱小兒落馬入泥。乳母尚寢,不知兒落。空持襁褓,過數十町。眠覺無子,駭悲告親。父母聞之,涕叫无涯。牛馬人夫,定路殺歟。為見死骸,泣還尋求。草下水底遍以探渉,往數千步。狹路泥中平正石上,含咲遊臥。父母喜抱,見者稱嘆矣。其夜夢見:『泥中石上敷於天衣。令居小兒。天童合掌云:『佛口所生子,是故我守護。』乃至年始四歲,最初發語,向父母言:『我登叡山,讀誦法華,習一乘道,當繼聖跡。』作是語已,更無他言。歲及十旬,昇比叡山,為慈惠大借正弟子,習學圓乘,通達止觀。厭有為世,入無常觀。遂遁叡岳之眾處,永卜倉橋之山林。臨遷化時,坐於繩床,誦法華經,結合掌印,乍居入滅。」【已上。】
       秋時,參河守大江定基,出家入道。法號寂照。
       八月廿五日,寂照離本朝肥前國,渡海入唐。賜圓通大師號。
       十月八日甲子,天皇移入新造內裡。
       十一月十二日,大風電。
       長保六(寬弘元)年甲辰,五月九日壬辰,犬上弓場殿之上,跳下自清涼殿東庇。
       七月廿日,改為寬弘元年。
       十一月十五日乙丑,月蝕皆既。
       十二月一日庚辰,日蝕。
       廿八日丁未,大宰權帥平朝臣惟仲停任。去四月廿八日,宇佐宮司氏人等參上,愁訴帥平惟仲令封宇佐宮寶殿事等。仍遣推問使,事既審實,由之被解職也。其替,左兵衛督藤原高遠任大貳。
       寬弘二年乙巳,二月廿五日,前內大臣藤原朝臣伊周,敕列大臣座下大納言上座。
       七月廿一日,中納言藤原朝臣公任上表,辭職。敕返表狀,殊加一階。
       十月十九日甲午,關白道長供養木幡三昧堂。儀式准御齋會,以觀修為寺別當。
       十一月十三曰,伊周敕預朝議。
       十五日己未。夜,內裡燒亡。天皇急幸中院,次御腰輿,遷幸職曹司。
       廿七日,行幸關白東三條第。
       十二月廿八日,流長岑忠義於佐渡國。依宇佐宮寶殿封事也。
       寬弘三年丙午,五月十日辛亥,右少辨藤原廣業,於殿上為藏人式部少丞藤原定佐以笏破打損其面了。仍十一日,除定佐札。
       六月十三日,優免定佐。
       八月十七日丁亥,有童相撲事。相分殿上侍臣,令挑此事,主上御覧。
       十二月五日,關白左大臣(道長)息男教通,能信元服。教通敘正五位下,能信敘從五位上。
       廿六日甲午,左大臣(道長)法性寺內建一堂,置丈六五大尊。今日,開眼供養。


          閤本奧書(狩本奧朱書)云:以古寫一本比讐。

          望之




      扶桑畧記 卷廿七 終

  • [久遠之絆] [廿六卷] [卷廿八] [再臨之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