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畧記 卷廿六

起村上天皇紀下盡冷泉天皇紀

  • 村上天皇 下
       天曆十年丙辰,天下大以旱魃。
       天曆十一(天德元)年丁巳,十月廿七日,改為天德元年。是由水旱損也。 
       十二月廿八日,參議左大辨大江朝綱,薨。年七十二。
       天德二年戊午,十月廿七日,女御藤原安子,立為中宮。右大臣師輔之女也。
       天德三年己未,四月廿九日,延昌僧正供養補多樂寺。請僧百口、僧綱二十人,凡僧八十人也。八十禪眾出蔥嶺而雁行,四五僧綱下雪山而鳩集,又奏音樂。龍之鳴水中,重聞馬季長之笛。鳳之翔雲上,再遇王子晋之笙者也。【已上。】 
       八月十六日,有殿上詩合。
       天德四年庚申,正月四日甲辰,公家於法性寺始御八講會。
       二月廿四日甲午,新立雲林院御願塔心柱。敕使歲人右衛門佐忠尹,修御誦經,布施調布百端。
       廿八日戊戌,大藏省奏神態御庫度度鳴狀。
       三月卅日己巳,於清凉殿有女房和歌合。左右方人更衣童女。左方六人、右方四人,各自南北共獻和歌。洲濱左作金山吹花枝,其葉書歌,右書色紙。左方右兵衛督延光朝臣,右方右近中將博雅朝臣進出。就洲濱下,各讀其歌。召樂所人,相分候南北庭,遞奏歌曲。關白左大臣彈箏,大納言源朝臣高明彈琵琶。盃酌頻巡,絃歌無斷。大臣以下,賜祿有差。
       四月十八日丁亥,式部大輔直幹朝臣自省退出之間,於美福門前,為雜人被打損。
       十九日戊子,撿非違使右衛門府生穗積良氏,石生秋鄉等參內,令藏人雅材奏直幹朝臣申詞日記。又令申損所甚多,辛苦无極,且捕獲所指申下手人等。敕曰:「未嘗聞殴傷四位以上如此之事,早隨直幹申旨,可勘糺。」亦仰雅材:「以醫藥下賜直幹朝臣,令加救療。」
       廿日己丑,主税頭以忠令奏去十八日寅時月犯南斗第三星狀。
       廿二日辛卯,陰陽頭賀茂保憲,為天文博士。
       五月一日己亥,日蝕。仍廢務。
       二日庚子,辰刻,敕使主殿頭時經問右大臣(師輔)病,兼訪出家實否。午刻,右大臣以春宮大進時柄令奏云:「年來本意之上,依病危急,今日可出家者。」報敕云:「縱有本意,忽出家事如何。東宮(冷泉)未成人,又无可訓導人,至于病痾,平否難量。猶暫難許入道之事。」右大臣奏云:「為果素懷,令奏出家之由。須待重敕。乃雖行之,依病火急,剃髮已畢。今間恐申者。」又天下疾疫夭亡之輩甚繁,給官符諸國并十五大寺等,讀經祈疫癘事。
       四日壬寅,前右大臣膝原朝臣師輔,年五十三,薨於九條第。
       八日丙午,霜降。尤可為異。
       十日戊申,中宮移御右近權中將伊尹朝臣之一條第。依親父丞相薨也。同日,敕遣藏人雅材,問皇太子所惱。
       七月廿三日辛酉,敕云:「炎旱既久。依例遣少納言放給神泉苑池水。」
       廿九日丁卯,於大日院令僧正延昌修熾盛光法,限以七日。為除天變也。
       八月九日丙子,大僧都寬空為權僧正,少僧都證蓮為大僧都,律師智淵為權少僧都。大法師觀理、昭日,並為權律師。
       十四日辛巳,敕令藏人永保賜緝子內親王,蒔繪匣調度一具、銀器一具、屏風四帖。亥二刻,件內親王始謁主上。
       十八日乙酉,有大風。
       廿二日己丑,大納言從二位藤原顯忠朝臣任右大臣。年六十三。故左大臣時平二男也。
       九月十九日丙辰,太宰府言:「貞元錄一切經五千五百九十六卷,內依無證本,不堪書具。」敕云:「延命院故太政大臣令書本等,暫付大貳好古朝臣下遣。可令寫者。」
       廿二日己未,請四十口僧於清涼殿,令轉讀大般若經。始自今夜,於仁壽殿,令僧正延昌,修熾盛光法。為除天變炎也。
       御日記云:「廿三日庚申,此夜,寢殿後聞侍臣等走呌之聲,驚起問其由緒。少納言兼家奏云:『火燒左兵衛陣門,非可消救。』走出見之。火焰已盛。即著衣冠,出南殿庭,左近中將重光朝臣持御劔璽筥相從。即遣人召御輿,不能早持來。又令侍臣取內侍所所納太刀契等,令權右中辨國光朝臣行撥殿廊救火事。而雜人甚少,無力救之。侍臣等言:『火已著溫明殿。不能出內侍所所納太刀契等。』又令召御讀經僧等立願。而火勢彌盛,延政門以南廊漸燒,烟滿承明門東邊。于時,知災火不可止。更還清涼殿,經後涼殿及陰明門,微行到中院,留神嘉殿避火。此間,心神迷惑,宛如夢裡。主殿官人持腰輿來。皇太子被抱侍臣來著,左衛門督藤原朝臣參入,仰向內裡令行救火事。次右大將藤原朝臣(師尹)參入,仰行取出鈴印鎰櫃事。次右大臣(顯忠)并公卿等參來,依火勢漸近,右大將藤原朝臣(師尹)相議,令幸太政官。即乘腰輿,出中院,到太政官朝所屋,乍乘舉在板敷上。太子相從候同屋內。右大將藤原朝臣(師尹)言:『太政官自內裡當御忌方。又太白在此方,須移御職曹司。』仍促御輿向職曹司。皇太子乘車相從。召右大臣詔:『朕以不德,久居尊位。遭此灾殃,歎憂無極。』朝忠朝臣還來奏。火氣漸衰,不可延及八省。火起自亥四點,迄于丑四點。宜陽殿累代寶物,溫明殿神靈鏡、太刀、節刀、契印,春興、安福兩殿戎具,內記所文書,又仁壽殿太一式盤,皆成灰燼。天下之灾,无過於是斯。後代之譏,不知所謝。鈴辛櫃置御所內,印并鎰辛堰納外記局。人代以後,內裡燒亡三度也。難波宮、藤原宮、今平安宮也。遷都之後,既歷百七十年,始有此炎。廿四日辛酉,令延光朝臣仰云:『遣左右中少將鑿求溫明殿所納神靈鏡并太刀、契、印等,遣藏人忠尹仰僧正延昌於左近衛府大將曹司可修畢御修法,御讀經,於八省修畢可宜。』重光朝臣來奏云:『依火氣頗消,罷到溫明殿所求見。瓦上在鏡一面,徑八寸許。頭雖有小瑕,専無損。圓規并帶等甚以分明露出,俯破瓦上。見之者,无不驚感。又求得大刀契等,以神鏡等安置縫殿寮高殿。』廿八日乙丑,定造宮。參議雅信朝臣書之。紫宸殿、仁壽殿、承明門、【修理職。】常寧殿、清涼殿、【木工寮。】承香殿、淑景舍北一宇、【美濃國。】貞觀殿、【周防。】春興殿、【山城。】宜陽殿、襲芳合、【播磨。】綾綺殿、淑景舍南一宇、【近江。】麗景殿、【大和。】宣耀殿、【安藝。】溫明殿、【伊賀。】安福殿、【攝津。】校書殿、【丹波。】弘徽殿、【河內。】登華殿、【備前。】後凉殿、【紀伊。】昭陽舍南一宇、【美作。】同舍北一宇、【淡路。】飛香舍、【阿波。】凝華舍、【和泉。】建春門、【若狹。】宣陽門、【尾張。】陰明門、【長門。】玄輝門、【土左。】四面廊、【東面伊勢越前,南面伊豫,西面備中、備後,北面讚岐。】進物所、作物所、御輿宿屋、及殿殿間軒廊、直廬屋等可分宛近國帶杣,以來年為造畢期耳。廿九日丙寅,勸學院倉一宇、政所板屋二宇燒亡。」【已上。】
       十月二日戊辰,敕聽左大臣乘輦車出入宮中,右大將藤原朝臣奏云:「近日,人人曰故平將門男入京事,敕右衛門督朝忠朝臣,仰撿非違使令捜求。」又令延光仰滿仲、義忠、春實等,同令伺求者。
       四日庚午,夜,人人於清水寺見鬼火,遍滿京城。
       五日辛未,大學寮南堂廊燒亡。
       七日癸酉,改定宛諸國門舍四面廊等。
       九日乙亥,木工寮頭小野朝臣道風為內藏權頭,以散位藤原滋望為木工頭。道風朝臣病後,言語不通,無便急作行事,仍任其替也。
       十一月四日庚子,自職曹司移幸冷泉院。儀式如常。
       十七日癸丑,日自辰初薄蝕,色赤而無光。至午四刻復。
       廿日丙辰,新嘗會。
       天德五(應和元)年辛酉正月廿八日癸亥,敕內藏權頭小野道風、散位藤原佐理,共聽昇殿。
       二月十六日庚辰,辰二尅,始立內裡殿舍門廊柱,并上染。同日,改天德五年,為應和元年。天德是火神號也,可有其忌,仍改元也。世傳云:「新造內裡之柱,虫食三十一字。其歌曰:『造るとも(作倫)復も燒なむ(又母屋計南)菅原や(菅原舍)棟の板間の(棟之板間)合はぬ限りは(不合奴限者)。』」
       十八日壬午,東大寺戒壇和尚律師法橋上人位明祐入滅。伊賀國人也。一生持齋,全護戒律,每夜參堂,不宿房舍。及于命終,念佛不休。先一兩日,頗有惱氣,飲食非例。弟子等曰:「終日不食,勸粥如何?」師曰:「齋時已過,命終又邇,何可破乎。」重命曰:「二月者,寺例有所修之佛事,我愗生而過之也。」十七日夕,弟子等誦阿彌陀經。迴向畢後,師曰:「如前可調音樂。」答曰:「無有音樂。何言之相誤乎?」師曰:「我心神不爽。以前有音樂所陳也。」明日即世矣。【已上。】
       廿五日己丑,東大寺別當律師光智令奏:「以新造尊勝院為寺,宛一院,置智行僧十口,令勤修公家御祈願者。」仰:「依請。」
       廿七日辛卯,酉時。坤方見彗星。似野火氣。
       三月四日丁酉,敕:「差遣藏人所雜色各一人,於七大寺,延曆東西寺修諷誦。興福、東大、延曆三箇寺,各調布二百端。自餘諸寺,各調布百端。」為天下安穏并息災延命也。
       五日戊戌,於冷泉院釣殿有花宴。所召文人,文章得業生二人、文章生四人、擬文章生二十人、學生藤原公方、同行葛、舊文章生民部大輔保光朝臣、左中辨文範朝臣、因幡守雅規、右衛門權佐偕行、大內記令茂、少外記笠朝望、少內記菅原䔍茂、勘解由判官源順等也。式部大輔直幹朝臣等,相率文人參入,各著座,召直幹為講師。然直幹遲參,仍令文時講詩。
       九日壬寅,敕:「始自今夜,於延曆寺法華三昧堂,令座主僧正延昌修無量壽决定王如來法。限七日竟之。」
       廿八日辛酉,內藏權頭道風朝臣,於殿上書承明門額。始自此日,書內裡殿舍門等額。
       閏三月十一日,於釣殿有藤花宴。龍頭鷁首舟各一艘,有童舞等。關白、左大臣實賴朝臣彈筝,大納言源朝臣高明彈琵琶,雅信朝臣吹笙,朝忠朝臣吹笛,以御衣各賜公卿畢。
       十七日庚辰,始自今日,於冷泉院東對,令權僧正寬空率廿口伴僧修孔雀經法。又於叡山大日院,修五壇法。權律師喜慶率番僧十口,修不動法。內供奉十禪師賀靜修降三世法,內供奉十禪師尋真修軍宅利法,阿闍梨行譽修大威德法,阿闍梨長勇修金剛藥叉法,各率伴僧六人。但大威德法,阿闍梨良源忽申故障,仍改請。
       廿七日庚寅,始自今日,三箇日間,請六十僧,於興福寺金堂,令讀大般若經。卜彼寺塔鳴怪,國家以有可慎之由也。
       此日,兵部卿有明親王,薨。
       四月一日癸巳,日蝕。仍廢務。
       八日庚子,有灌佛事。導師淨藏率弟子,自南緣東戶參上,發願灌佛訖。即侍臣一一灌佛,次教化畢。導師欲退,右近少將清遠以祿施賜,其後退下。
       廿三日乙卯,敕:「聞天下患疫疾者巨多。宜給官符五畿七道諸國,奉幣轉經,祈禱除災。」又令七大寺及有供諸寺,同讀經,祈止疾疫事。
       五月四日丙寅,中宮職於台横川寺令修故前右大臣周忌法事,使左衛門佐濟時修諷誦,布施調布三百端。
       十日壬申,夜,強盜入前武藏權守滿仲之宅。爰滿仲躬留類人倉橋弘重。弘重,指申中務卿親王第二男,及宮內丞中臣良材、土佐權守蕃基男等所為也。撿非違使左衛門志錦文明參內奏聞。中務卿親王家人申云:「件孫王今曉入親王家。其同類紀近輔、中臣良材等,可有此家。」仍以事由告親王。親王令申云:「男親繁日來重煩痢病。在此家內,不堪起居。待平復時可進者。」依宣旨,使官人等令捜求同類人。親王家內遂不捕獲。於成子內親王家內捕獲紀近輔。申云:「親繁王為首,入滿仲家實也。贓物可有彼親繁孫王之許。」敕云:「依不進男,忽科親王罪。猶伺親繁之出可召捕者。」
       十四日丙子,內藏權頭小野道風朝臣書內裡殿舍門等額畢,但除紫宸殿、仁壽、安福、清涼殿等四箇所。以有舊額也。道風朝臣別給錄,下襲表袴等也。
       十八日庚辰,公家於石清水宮寺,供養金泥自在王菩薩經、最勝王經各三部。請僧卅六口,七僧在比內,加威從各一人。中納言大江朝臣維時作願文,使藏人右近衛少將助信修諷誦。布施調布二百端,差遣侍從。
       廿二日,暴雨雷鳴。西京有震死童一人。
       卅日,酉時,自虹經天。
       六月,天下旱魃。祈雨。
       十一月七日,公家有万僧供。
       廿日庚辰,遷幸新造內裡。寶篋印經記云:「應和元年春,遊左扶風。于時,肥前國刺史稱唐物,出一基銅塔示我。高九寸餘,四面鑄鏤佛菩薩薩像。德宇四角上有龕形,如馬耳。內亦有佛菩薩像,大如棗核。捧持瞻視之頃,自塔中一囊落。開見有一經,其端紙注云:『天下都元帥吳越國王錢弘俶摺本寶篋印經八万四千卷之內。安寶塔之中,供養迴向已畢。顯德三年丙辰歲記也。』文字小細,老眼難見。即雇一僧,令寫大字。一徃視之,文字落誤,不足耽讀。然而粗見經趣,肝動膽奮,淚零涕迸,隨喜感悅,問弘俶意。於是刺史答曰:『由无願文,其意難知。但當州沙門日延,天慶年中入唐,天曆之杪歸來。即稱唐物付屬是塔之次。談云:「大唐顯德以徃,天下大飢,黃巾結黨,抄卻邊州,煙塵漲天,殆及封畿。弘俶為大將,領天下兵,征伐凶黨及九年比,與賊合戰二十四度,斬首五百餘級。顯德元年春,人彌飢荐。烏合蟻結,蝥食華鄙。弘俶麾其師旅,應響攻撃賊飢不戰,立以大敗,乘勝追北。至汶水邊,洪水頓漲,激浪皷怒,津處無船。賊徒知其叵脱,各投深水。暴虎憑河之輩,追捕溺殺,其數不知幾億万,汶水為之不流。自爾以降,天下清粛。弘俶復命之日,主上大喜,作九錫命,封王吳與越。弘俶不幾,坐殺若干人罪,得重病送數月。常狂語云:『刀劔刺胷,猛火纏身,展轉反側,舉手謝罪。』愛有一僧,告云:『汝願造塔,書寶篋印經安其中,供養香花。』弘俶咽中發件願,兩三度合掌禮謝。即得本心,隨喜感歎云:『願力無極,重病忽差。』于時,弘俶思阿育王昔事,鑄八万四千塔,摺此經,每塔入之。是其一本也。云云。」』妙哉大國之僧有此優識。惜哉,小藝之客無其精勤。爰我價募身命,訪求正本。□中郊外蹠屣遍問,適於江郡禪寂寺得件經,其本亦多誤。然兩本相合,互撿得失,終獲其真。然後日分轉經,終日無倦,夜至誦咒,每夜不眠,漸經三箇月。于時,空中有聲,告曰:『汝於此經慇重渇仰。但此經有兩譯,師所持者先譯,多除梵本。其後譯者為之具足也。其本在伊豆國禪院,天下無二本。我常與二十八部大藥叉大將等守護彼經。我獨感汝精誠,常迴汝邊,且告此事。』于時,小僧就國司,便誂觸可書贈彼經之狀。遂以康保二年四月十三日送件經,披閲其卷。功能絕妙,耽弄其文,深理染肝。十二分教為礫,是經其中如意珠。八万法藏為沙,是經其中紫磨金。一句之味如醍醐,百病万惱一般消滅。一字之光越日月,鐵圍沙界倶時照明。非唯忽滅重罪,速證佛果。何得見是經典聞妙理哉。」【已上。】
       應和二年壬戌四月,千觀內供於攝州簑尾山觀音院,作法華三昧宗相對抄。
       八月十六日,御覧瀧口相撲。
       同年,丹波國桑田郡宇治宿禰宮成,依婦女勸企,造佛思。則同郡菩提寺,【號穴穗寺。】觀音像是也。遣使京洛,求佛工人。沙彌感世應請往到,佛工感世每日轉讀法華經。其中諳誦普門品,日日必誦三十三卷。奉仕觀音為多年業。隨宮成語,造金色觀音像。其功既畢,檀越施物。宮成本性猛惡,竊進到大江山,隱立途側,射害佛工感世,奪取所與祿物。歸宅已畢。明日,參寺拜新造觀音。其像胸前立矢,昨日所放之箭也。從疵赤血流出,慈限似泣。金軆如惱,少低而立矣。宮成見之,心懷憂苦,悲淚歎息。則知此像代彼受苦。為知佛師存亡,遣使令見。於是感世無瘡居宅。則語曰:「我從丹波歸洛之日,雖遇盜人,不被疵害。是則妙法威力,觀音靈驗也。」檀那生怖畏,自往佛工之所。更與祿物。見聞之輩,發心供養。其像今存。【已上穴穗寺緣起。】
       應和三年癸亥二月廿八日辛亥,皇太子元服。
       三月十九日辛未,有雲林院塔供養會矣。行幸彼寺,結搆多寶塔一基,安置五佛像。飾金之鐸,待曉風而常鳴,承露之盤,非秋日以永映。便開支提之會,三身歸心。正驚羅漢之僧,百口應請。鵝王之威力,遠任遍法界之風聲。雁塔之功能,遥分利眾生之月影。【已上。】
       秋八月廿一日,有敕:「撰請天台南京各十人名德於清涼殿,五箇日間,令講法華經决擇奧義。」時天台宗良源大法師、法相宗法藏大法師,决擇一切眾生皆成佛理。良源詞林花鮮,義域月朗。爰法藏言:「見源公之宏辨,富樓那反唖羊也。重叩疑關,謂時人何。由茲帝王公卿,殿上階下,悉仰一乘奧旨。稱美天台幽致矣。」【已上。】
       同八月廿三日,空也聖人鴫河東岸建堂,供養金字大般若經會。請僧六百人,有舞音樂。
       應和四(康保元)年甲子正月十五日,延曆寺座主僧正延昌入滅。【八十五。】加賀國人也。僧正兼學顯密,專惜寸分。受戒以降,每夜誦尊勝陀羅尼百遍。每月十五日,招延諸僧,唱彌陀讚,兼令對論淨土因緣法華奧義。往年夢有四品朝服之人,神彩甚閑,語僧正曰:「若欲生極樂者,為一切眾生,書寫法華經百部。」僧正捨衣鉢,書寫供養。僧正平生常曰:「先命終之期,欲修三七日不斷念佛。其結願之日,我入滅之時也。」去年十二月廿四日,命門弟子:「三七日間,令修不斷念佛。」今年正月十五日,僧正沐浴淨衣,向本尊像曰:「西山日暮,南浮露消。不過今夕,必可相迎。」言訖,右脇以臥。枕前奉安彌陀尊勝兩像,以絲繋于佛御手,結著我手。其遷化之期,果如前言。朱雀、邑上兩帝歸依為師。賜謚號慈念矣。【已上。】
       三月九日,大僧都鎮朝補延曆寺座主。
       十五日,大學寮北堂學生等,於叡山西坂下始修勸學會。由聞法歡喜讚之心,講法華經。以經中一句為其題,作詩詠歌也。序曰:「處無定處,新林月林之一兩寺。期有定期,三月九月之十五日。」【已上保胤。】
       四月十五日,中宮藤原朝臣安子,於主殿寮崩。年三十五。
       七月十日癸未,改應和四年為康保元年。依旱魃并甲子歲改元也。
       十月五日,天台睦主大僧都鎮朝,卒去。【八十一。】
       十一月廿一日,酉時,定額僧淨藏入滅。年七十四。臨終早朝云:「命終之期,今日既到。」乃於東山雲居寺,専住正念,對西念佛。及黃昏時,安坐遷化。俗姓三善朝臣,右京人也。參議從四位上宮內卿兼播磨權守清行第八子也。母嵯峨皇帝孫也。母夢天人來入懷中,覺後有娠。月滿誕生。僅及四歲,讀千字文,穎悟拔萃,聞一知二。出家以後,凡顯密、悉曇、管絃、天文、易道、卜筮、占相、教化、醫道、修驗、陀羅尼、音曲、文章,種種才藝,悉以拔群,不遑毛舉。又於金峰山安居行業,修畢還向之路,宿丹治坂下人家。家女悲泣。問其由緒,答云:「婦夫腹中脹滿,三年辛苦,遂以亡没,已經三日。哀其悲歎。」乍立加持,腹中汚穢令其護法踐出。臰香滿室,即以甦生。又或人送新染袈裟,淨藏著之,忽以自口出火,燒斯袈裟。他所著衣,凡全不燒。尋其由緒,不淨人縫云云。又南院親王為祈沈痾,令始修法。修中,親王俄薨。即誦火界咒一百八遍,自得蘇生。淨藏語伴僧言:「是定業也。為顯法驗,延四箇日之命。」結願之後,親王薨逝。又詣長谷寺,為正月導師時,自伊賀國參男,俄拔太刀狂亂。滿堂騒動。爰淨藏暫置如意,作本尊印,狂人被縛,終夜打著札堂之柱。教化事畢解男,件男數年鬼病一旦平痊。佛法威駿,不可測量。【已上傳。】
       康保二年乙丑二月十五日,權小僧都喜慶補天台座主。
       三月廿日,夜,近江國崇福寺火灾。堂塔、佛像、經藏、鐘樓、僧房等,皆悉燒亡。
       四月甘四日,行幸朱雀院。有競馬。
       十月廿七日,兵庫累代戎具皆以燒亡。
       廉保三年丙寅正月十六日,大納言源朝臣高明任右大臣。延喜帝王第十之子。年五十二也。
       七月十七日,座主權少僧都喜慶,卒去。
       八月十五日,殿上有前栽合。
       十八日,有洪水。
       廿八日,權律師良源任天台座主。【五十五。】超法性寺座主律師賀靜所補也。
       十月七日丁卯,殿上有侍臣舞。左大臣彈筝,右大臣琵琶,治部卿源朝臣,朝成朝臣二人笙,博雅朝臣、右馬允藤原清適二人構笛,吉水清真大篳篥,良岑行正小篳篥,左衛門督藤原朝臣銅軆子,修理大夫源朝臣鞨鼓,助信朝臣摺皷,寬仁朝臣拍子,右衛門志秦良佐大皷,共政鉦鼓,左馬允永原守節,播磨掾藤原公方唱歌。次奏万歲樂,舞人左兵衛佐佐理、高速。次奏廷喜樂,舞人兼家朝臣、忠尹朝臣、朝光、理兼。次奏賀殿,舞人兼通朝臣、親賢朝臣。次奏輪臺,舞人修理大夫源朝臣,延光朝臣。次青海波,濟時、為光,著麹塵缺腋袍帶劔。朱紫交舞,視聽催感。次奏散手破陣樂,重光朝臣。次歸德候,時中。次太平樂,初定舞人四人,而濟時忽有所勞,不能供奉。仍為光佐理二人。次酣醉樂,兼家朝臣、理兼。次胡飲酒,兼通朝臣。次羅陵王,小舍人藤原親光,著舞衣并天冠。次納蘇利,小舍人實資,著天冠舞衣。舞畢,召實資於床子,脱阿古女衣賜之。左大臣不堪欣感,起舞。前例給御衣者,即拜舞。今夜不拜,少小之內舞裝束難致拜禮歟。右大臣獻御酒。又令奏呂歌。暫賜祿,公卿以下有差。大臣給御下襲表袴各一重,親王納言白褂紅袴各一重,參議紅染褂袴各一重,舞人四位白合褂一重,五位單重白褂一重,小童亦同,自餘給匹絹。皇太子先是退下,仍不給祿。次奏退出音聲,越殿樂。朕即入內。公卿侍臣,丑二刻退出。【已上御記。】
       廿八日,延曆寺講堂、鐘樓、文殊樓、常行堂、法花堂、四王院、延命院,并故座主喜慶等七人房舍,合三十一宇,拂地燒亡。
       廿九日己丑,左大臣令濟時奏曰:「去承平五年,叡山中堂燒亡時,不見遣官使之由。若准崇福寺燒亡時,遣撿非違使如何?」令仰云:「崇福寺雖為□皇御願,比延曆寺,頗不相合。去延喜十七年東大寺講堂火災之時,遣辨官兼施綿僧等,須勘彼例准行云云。」講堂草創以後,歷百八十二年,始有此災。其後文殊棲移建虛藏峯。
       十一月九日己亥,以右大辨文範朝臣,為藏人頭。
       卅日庚申,今夜,召殿上侍臣於御前,聊打攤給酒。及曉令詠和歌,以納殿絹給侍臣。
       十二月廿六日丙戊,召大臣於御前,定僧綱等以律師房筭、安委、救世為權少僧都,定昭、昌矣、行譽為權律師,智興、餘慶等為阿闍梨。
       康保四年丁卯正月三日,雷大震鳴。
       廿九日,律師賀靜,卒去。
       二月,東宮有病。
       五月十四日,天皇不豫。
       廿五日,天皇春秋四十二,崩。即日,嗣祚於凝華舍。山陵,山城國葛野郡村上陵。【六月四日葬之仁和寺也。】
       同代,京洛有僧,其名空也。不言父母,亡命在世。或云:「出自潢流。」口常唱彌陀佛,故世號阿彌陀聖。或住市中,作佛事,又號市聖。過嶮路即鏟之,當無橋亦造之,見無井則掘之,號曰阿彌陀井。播磨國揖穗郡峰合寺有一切經,數年披閲。若有難義者,夢有金人,常教之。阿波、土佐兩州之間有嶋,曰湯嶋矣。人傳:「有觀音像,靈驗掲焉。」上人腕上燒香一七日夜,不動不眠,尊像新放光明,閇目則見。又一鍛冶工遇於上人,懷金而歸。陳曰:「日暮路遠,非無怖畏。」上人教曰:「可念彌陀佛。」工人中途果遇盜人,心竊念佛。如上人言,盜人來見,稱市聖而去。西京有一老尼,大和介伴典職之舊室也。一生念佛,上人為師。上人令補綴一衲衣,尼補畢,命婢曰:「我師今日可遷化。汝早可賚參。」婢還陳入滅,尼曾不驚嘆。見者奇之。上人遷化之日,著淨衣擎香爐,向西方,以端坐,語門弟子曰:「多佛菩薩來迎引接。」氣絕之後,猶擎香爐。此時,音樂聞空,香氣滿室。嗚呼,上人化緣已盡,歸去極樂。天慶以往,道場聚落,誦念佛三昧,希有也。何况小人愚女多忌之。上人來後自唱,令他唱之。爾後舉世念佛為事,誠是上人化度眾生之力也。鴨河東岸上六波羅蜜寺,是遺跡也。【已上,出往生記。】
       同代,大和國有僧,其名歡喜。行住坐臥念彌勒菩薩,願生兜卒內院。常好修治古塔寺。至曳材木用人夫時,自撃劔皷而唱彌勒上生兜卒天。四十九重摩尼殿等偈,以勸進人心。老後三箇年間,糞穢狼藉終年,自然異香薫室。【已上出年代曆。】天曆元年,如來滅後一千八百九十六年。


  • 冷泉天皇 【六十四代,諱憲平,治二年。王子男四人,女三人,二人即位。】
       村上天皇第二子。母右大臣藤原師輔女,中宮安子也。
       康保四年丁卯五月廿五日,諸卿奉神璽寶劔於凝華舍御在所。
       九月一日,以守平親王為皇太子。于時年九歲,天皇同胞弟也。
       四日,以昌子內親王為皇后。年十八也。
       九日,夜始自亥時,至于寅時,普天之下,眾星自東流西。走散無間,形如刀劔。
       十月十一日,天皇即位於南殿。年十八歲。
       十二月十三日,關白左大臣藤原實賴朝臣任太政大臣。年六十八。
       同日,右大臣源朝臣高明任左大臣。年五十四。
       同日,大納言藤原朝臣師尹任右大臣。年四十八,貞信公(忠平)五男也。
       康保五(安和元)年戊辰,此天皇從東宮時有御惱。今年春比,御藥尤劇。于時,有香山聖人,只以菓子為食,不用火熟之食,又不洗手,其驗殊勝云云。由夢告,有敕:「令侍殿上。」王公卿,相送百味美服供養。而數月祗候,更無其驗,密隠逃去。世云:「習多波天法者也。」又時人云:「事有云云。」不注之。
       六月,延曆寺始廣學立義,立者覺圓,博士禪藝,律師所立三觀義因明四相違。
       八月十三日,改為安和元年。
       十月廿六日,御禊東河。是日,皇子誕生。
       十一月廿日,左近中將藤原兼家,敘從三位,藏人頭如故。
       廿三日,大嘗會。近江、播磨,供奉其事。
       安和二年己巳,二月廿六日,從三位藤原兼家,任權中納言,兼藏人頭,中將如故。
       三月,有尚齒會。大納言藤原在衡行之。文時作序,其詞曰:「少於樂天三年,猶既衰之齒也。遊於勝地一日,豈非是老之幸哉。」【已上。】
       廿六日,左大臣源朝臣高明,坐事遷太宰權帥。年五十六。是依左馬助源滿仲、前武藏介藤原良時等之密告也。云云。左降之除目以前,午時,左府先以出家。同一男左兵衛佐忠賢,同以入道。雖然不改官符文,猶早役左遷。追使右衛門尉藤原為儀,迄山埼使右衛門佐大江朝臣澄景也。逆主僧連茂、中務少輔橘朝臣敏延、左兵衛大尉源朝臣連、前相摸權介藤原千晴等也。即流連茂於伊豆國,配敏延於土佐國,流千晴於隠岐國,配連前於佐渡國。凡繰坐者有數。
       同日,右大臣藤原朝臣師尹,任左大臣。年五十也。
       同日,大納言藤原朝臣在衡,任右大臣。年七十九,大僧都如無之子也。
       八月十三日戊子,天皇春秋二十歲,讓位於皇太子守平親王。
       同日,以師貞親王立皇太子。
       十六日辛卯,太上天皇出宮,遷御冷泉院。安和元年,佛滅後一千九百一十七年也。


          閤本奧書云:以古鈔一本,對校。

          望之

             石本奧書云:冷泉以下,以余所藏抄本比挍。

          吉從




      扶桑畧記 卷廿六 終

  • [久遠之絆] [廿五卷] [卷廿七] [再臨之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