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畧記 卷廿五

起朱雀天皇紀盡村上天皇紀上

  • 朱雀天皇 【六十二代,諱寬明,治十六年。王子女一人,无即位。】
       醍醐天皇第十三子。母關白太政大臣基經四女,皇后穏子。
       延長八年庚寅九月廿二日壬午,生年八歲,受禪踐詐。同日,左大臣藤原朝臣忠平詔為攝政。時年五十一也。
       廿七日丁亥,先帝出宮。移御於右近衛府大將曹司。
       廿九日,太上(醍醐)天皇崩。【四十六。】
       十月十日,葬後山科山陵。
       十一月廿一日,天皇於大極殿即位。
       延長九年辛卯四月廿六日,改為承平元年。母儀中宮,為皇太后。
       七月十九日,太上法皇崩。【年六十五。宇多院。】
       八月五日,火葬山城國葛野郡大內山。依遺詔,不造山陵,不入國忌。
       是歲,吳竹枯矣。
       承平二年壬辰八月四日,右大臣藤原朝臣定方,薨。【六十。】
       十月廿五日,御禊鴨川。
       十一月十六日,大嘗會。近江、丹波供奉其事。
       承平三年癸巳五月十五日,東光寺內更立一堂供養之,并供養一切經論。其地為軆,誠是幽閑。清泉澆階,觀念之月自泛。綠苔滿地,座禪之茵遍鋪者也。唱梵唄而連音,不改靈山之舊跡。揚題名而分響,自寫竹林之遺風矣。【已上出供養記。】
       承平四年甲午春,弘徽殿前柿樹烏作巢,為令移去。敕座主尊意,命修不動法。從第三日,烏日日咋巢,飛去北山。七日之內,悉以咋去。【已上傳。】
       三月廿六日,於常寧殿有太后五十御賀。
       十月十九日,雷火燒亡東大寺西塔。
       承平五年乙未九月,時司時申筭一枚,烏咋飛去。御占云:「不吉。」於常寧殿啒座主尊意。七日之間,令修不動法。至第五日,烏咋筭飛來,置本所而去。【已上傳。】
       十月,興福寺維摩會講師天台基增。其時,良源大法師為訪講師匠,得向奈良京。于時,敕使左中辨藤原在衡僉議云:「良源,是台山之龍鳳也。義昭,亦南都之鶖子也。辨諭之道,古今希類,為第一番,互决雌雄。」於是,良源言泉浪涌,流懸河辯,南北英才共歸其德。其後嘉聲播揚,鼓動天下。【已上傳文。】
       承平六年丙申三月六日,比叡山根本中堂火災,并傍堂舍四十餘宇燒亡,但藥師佛像等眾人扶出不燒。建立以彼百五十五年。云云。一云:「五年燒。」
       夏六月,南海道賊船千餘艘浮於海上,強取官物,殺害人命。仍上下往來,人物不通。敕以從四位下紀朝臣淑仁補賊地伊與國大介,令兼行海賊追捕事、賊徒聞其寬仁泛愛之狀。二千五百餘人悔過就刑。魁帥小野氏寬、紀秋茂、津時成等,合卅餘人,束手進夾名,降請歸伏。時淑仁朝臣皆施寬恕,賜以衣食,班給田疇,下行種子,就耕教農。民烟漸靜,郡國興復。
       八月十九日,攝政左大臣藤原朝臣忠平任太政大臣,年五十七。
       廿二日,右大臣藤原朝臣仲平任左大臣,年六十四。同日,大納言藤原朝臣恒佐任右大臣,年五十九,左大臣良世之男也。
       承平七年丁酉正月四日丁未,天皇元服。年十五歲。
       五日,幸大極殿,受朝賀。
       承平八(天慶元)年戊戌四月十五日,地大震動,天下舍屋多以顛倒。地震之間,內膳司人死去,依件觸穢,停賀茂祭。陰陽寮占云:「東西可有兵革。」
       五月五日,右大臣藤原朝臣恒佐薨,年六十一。
       同月,洪水。
       廿三日,改為天慶元年。尊意座主傳云:「僧平仁,生年八十有餘。諸弟子中,最一之臈,年齒長大。受戒以降,轉讀法華,至終无倦。一生以瓦器為齋食之具,晝夜以一疊宛居息之藉。麻衣以外,亦无餘服。情操質朴,永離希望。」
       天慶元年,平仁以夢想告啟尊意和尚言:「卒仁得兜率請。其文云:『為修法華會,早以可參者。』奉諾之由,返報已畢。平仁候和尚前,今日許也,唯有一恨,和何之前,仁之去乎?」和尚、平仁,遞以悲哀。還私房後,無疾奄逝。臨終之日,告弟子曰:「太虛之中,有伎樂聲。汝等聞否?兜率之迎已以到來。」容色忩遽,言畢氣絕。【已上尊公傳。】年代曆云:「天台山東塔法花三昧堂僧平忍,座主尊意和尚入室弟子也。至性潔白,不染俗塵。閉戶閑居,不好外遊。晝還於房,夜參於堂。専讀誦法華經,此外無餘。時詣於師言:『平忍今日,可生兜率內院焉。』無言歸去。座主驚異,語僧信賢云:『平忍之言,頗以可奇。若風痾更發,神心違例歟。相送白米和布味噌等,可問訊之。』送使還來言:『平忍已以入滅。告弟子曰:「虛中聞樂,汝等聞否?兜率迎到。」言畢氣絕。』座主尊意歎言:『聖人陰德,凡慮難測。』」【已上。】
       天慶二年己亥,夏比,炎旱經旬,田畝難期。仍敕法務大僧都尊意座主云:「准先年例,修尊勝法,祈禱甘雨,必致感應者。」自七月十五日,於延命院,五箇日間,率廿口僧,勤修件法。至第五日,雨澤滂沱。賞以度者廿二人矣。【已上出尊意座主傳。】或記云:「粟田山之東,山科里之北,有一仁祠,號藤尾寺。南有別道場,件道場有一尼。自先年奉造石清水八幡大菩薩像,安置尚矣。凡厥靈驗,觸事多端。仍遠近僧尼,貴賤男女,歸依如林,輻湊成市。彼石清水本宮,每至八月十五日,辨設一會號之放生。上下諸人,莫不來會。而件尼同日更設此會,晝則迎伶人,盡音樂之妙曲,夜則請名僧,傳菩薩之大戒。飲食引物盡善盡美,布施供養如山如岳。因茲僧徒樂人難向本宮,本宮法會頗以寂寥。爰本宮道俗相議云:『菩薩廣德普覃法界,彼尼宿慮非可制止。但設法會於同日,成障礙於本宮。源流細而末流深,本根小而枝葉大。今此所行為之如何云?』本宮牒新宮云:『大小之事,曾無所禁抑。同八月十五日,是本宮放生會之日也。乞改他日行新宮會事云云。而件尼蔑爾本宮之告,經年無所改定。爰八月十二日,本宮道俗數千人,向件山科新宮,壞棄其神社,打縛彼尼身。至于其靈像,奉移石清水本宮。即捕尼身,將去本宮云云。』」或記云:「同九月二日丙午注之。近日,東西兩京,大小路衢,刻木作神,相對安置。凡厥軆像,髣髴丈夫,頭上加冠,鬢邊垂纓。以丹塗身,成緋衫色。起居不同,遞各異貌。或所又作女形,對丈夫而立之。臍下腰底,刻繪陰陽。搆几案於其前,置坏器於其上。兒童猥雜,拜禮慇懃。或捧幣帛,或供供華。號曰岐神,又稱御靈。未知何祥,時人奇之。」【已上。】
       十二月廿一日,陸奧鎮守府前將軍從五位下故平良持之男將門謀叛亂逆。率千餘人兵軍,討取於常陸國合戰,舍宅皆悉燒迴。蟄屋燒者,迷烟不去。遁火出者,驚矢還入。凡一國人物,一旦燒滅矣。
       同廿九日,將門還豐田郡鎌輪之宿。長官詔使令住一家。雖加愍勞,寢食不穩。于時,武藏權守興世王竊議將門云:「雖討一國,公責不輕。虜掠坂東,且待僉議。」將門報言:「所思然也。須奪諸國印鎰一向領之。」
       十二月十一日,將門率數千兵,就下野國廰。時守藤原弘雅、前司大中臣定行等,兼見擬奪國氣色。先拜將門,便擎撃印鎰。差幹了使,追上長官於京都。
       同十五日,將門遷上野國。國司藤原尚範,被奪印鎰。追卻國司,其後領府入廰固四門陣,且行諸國除目。賊主將門,恣行。合戰章云:「」下野守平將賴、【將門舍弟。】上野守多治經明、【廄之別當。】上總介興世王、【武藏權守。】下總守平將為、常陸介藤原玄茂、相摸守平將文、伊豆守平將武、安房守文室好立,又定可建王城之處。下總國猿嶋郡石井鄉亭南,可為都朝。又左右大臣、納言參議、文武百官、六辨八史,皆以點定,但所闕曆博士耳。又以書狀,進寄太政大臣。其狀云:「將門討滅一國,罪科可及百縣。因茲候待朝議之間,且虜掠坂東諸國畢。伏撿昭穆,將門柏原帝王五代孫也。縱永領半國,豈謂悲運哉。昔振兵威,取天下者,皆史書所見也。將門天之所與,既在武藝。而公家頗無褒賞,被譴責之符,省身多耻,面目何施。推而察之,甚以幸也。將門少年之日,奉名簿於太政大臣殿下。數十年間,致勤公誠。然相國攝政之世,不意舉於此事。歎念之至,不可勝言。將門雖萌倍君之謀,何奉忘舊主。貴閤且賜察之幸也。以一貫万。將門謹言。天慶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平將門上。謹謹上太政大殿少將閤賀恩下。」【已上。】其後將門,武藏、相摸等巡撿,皆領印鎰。可勤公務之由,召仰留守國宰等已畢。爰天下騒動,古今無雙。或占居於幽岩之阿,或惜別於夫婦之間。往來絕跡,餓死滿途。
       天慶三年庚子正月十一日,官符云:「太政官符東海東山道諸國司,應拔有殊功輩,加不次賞事。右平將門,積惡彌長,宿暴暗成。猥招烏合之群,只宗狼戻之事。冤國宰而奪印鎰,領縣邑而事抄椋。輕侠之黨,愚蠢之徒,或欲免一朝之辱,自赴勸誘之屬,或擬延片時之命,多入卻略之中。將門不顧微分,還忘朝憲。遂恣逆亂之意,更夾窺覦之謀。縱有帶甲之千万,何犯畫象之化。縱有驍勇之數百,何越紆帶之城。獨知井底之廣,空忘海外之守。開闢以來,本朝之間,叛逆之甚,未有此比。適懷異心之志,空過殄滅之誅。皇天自可施天誅,神明何有秘神兵。抑一天之下,寧非王土,九州之內,誰非公民。官軍黠虜之間,豈無憂國之士乎。田夫野叟之中,豈無忘身之民乎者。」左大臣宣:「奉敕,宜仰國宰。若殺魁帥者,募以朱紫之品,賜以田地之賞。永及子孫,傳之不朽。又斬次將者,隨其勲功,賜官爵者。諸國承知,依宣行之。普告遐邇,令知此由。符到奉行。」從五位下右大史尾張言鑒,右少辨正五位下兼行內藏頭源朝臣相職。【已上。】
      同月廿二日,善相公(三善清行)男定額僧沙門淨藏,為降伏將門,於延曆寺首楞嚴院,期三七日,修大威德之法。然間,將門帶弓箭,現立燈盞。人人見驚。然鏑聲自壇中出,指東去畢。淨藏既知將門降伏。公家被修仁王大會,淨藏為待賢門講師。其日,京洛騒動。將門之軍,只今既入京都。淨藏奏曰:「將門之首,今日持參也者。」果如其言。【已上傳。】
      廿四日,有敕:「遣延曆寺阿闍梨明達於美濃國中山南神宮寺,令修調伏四天王法。擢授內供奉十禪師。」于時,燒香之煙,遍滿寺中。助修僧侶卅人,各掩其鼻。將門破誅之日,臭香滿國。結願之時,賊主將門其首到來。松尾明神託宣曰:「明達者,遣唐使阿倍仲丸後身也。云云。」又世相傳云:「於東大寺羂索院執金剛神前,七大寺諸僧集會,祈請將門調伏之由。然間,數万大蜂遍滿堂內,迅風俄來,吹折執金剛神之髻糸。數万之蜂,相隨髻糸,向東穿雲飛去。時人皆謂:『將門誅害之瑞也。』」一云:「東大寺羂索院後,有等身執金剛神之像,頭光右方天衣切落。」古老云:「天慶之比,有平將門,謀危國家,兵革無絕。公家為免其難,祈請此寺。神像已隱廿餘日。寺家稱恠,屢經奏聞。疑合戰之不利,彌以恐怖。不經幾日,像已立本壇之跡。見其天冠之餝,右方已缺落。又其身濕如洗汗,現為賊被射損之相也。依此祥異,遂梟將門之首。」又公家於大膳職被修小栗栖法琳寺之大元法。古老傳言:「壇中血出。云云。」凡神社、佛寺祈請事等,不可勝計。
       二月八日甲辰,辰刻,主上出御南殿,賜征夷大將軍右衛門督藤原忠文節刀,下遣於坂東國。即以參議修理大夫兼右衛門督藤原忠文為大將軍,世謂宇治民部卿是也。刑部大輔藤原忠舒、右京亮藤原國幹、大監物平清基、散位源就國、同經基等,為副將軍。并下總權少掾平公連、藤原遠方等同下遣也。爰官使未到間,二月一日,下野押領使藤原秀鄉、常陸掾平貞盛等,率四千餘人兵,【一云,万九千人兵】於下野國與將門合戰。時將門之陣,已被討靡。迷三兵手,遁身四方,中矢死者數百人也。同十三日,貞盛秀鄉等至下總國,征襲將門。然將門率兵隱嶋廣山。爰貞盛等始自將門之舘至于士卒之宅,皆悉燒迴。十四日未刻,於同國貞盛為憲秀鄉等棄身忘命,馳向射合。于時,將門忘風飛之步,失梨老之術。即中貞盛之矢落馬。秀鄉馳至,斬將門頸,以屬士卒。貞盛下馬,到秀鄉前。合戰章云:「現有天罸,自中神鏑。」其日,將門件類被射殺者一百九十七人。擒得雜物,平楯三百枚、弓胡籙各百九十九具、太刀五十一柄,謀叛書等。【已上。】
       同月廿四日,天台座主大僧都尊意,卒。年七十七。俗姓息長丹生真人,左京人也。歲及六七,好讀文書。村邑諸童,推而為首。口唱南無,心樂山林,不嘗魚肉,不害羽毛。隣家有翁,授以千手陀羅尼。幼少之心,常以諳誦。北山有幽遠堂,號曰度賀尾寺。登彼道場,三箇年間不歸親家。日夜不斷,誦手手陀羅尼。元慶三年九月十四日,生年十四,始登叡山,到增全房。師見器量,授以經卷,教以義章。同六年,生年十七,習學優長,文義兼通。四月八日,落髮出家。其後,處處靈驗聖跡巡禮。仁和三年四月十三日,年廿二,從天台座主圓珍和尚,受具足戒。隨增全阿闍梨,受兩部大法等。重就玄昭律師,禀三部秘法等。苦行有餘,効驗無雙。臨終前日,剃髮沐浴。漸及晡時,命弟子恒照曰:「今此界之緣已盡,他生之期將至。余從少年歸依觀音,敢無兩心。汝及黃昏,誦千手陀羅尼,加持我身,偏憑汲引。年來之頃願生極樂,今改蓄念,欲生兜率。」又含藥叡大德等曰:「葬送之法,不擇日時吉凶,不用陰陽鎮地。啻加持淨水,誦五字咒,洒其點地,結四方堺。又我弟子等,四十九日間,集居舊房,不可念佛,各住自房,修學莫退。」明日,及于寅刻,悉脱上下內外之衣裳,更著清淨新潔之法衣。洗手漱口,步出乘輿。赴習禪房,無惱入滅。闍維之間,聊無臰氣。來集之人,皆稱奇異。
       廿六日,公家贈僧正職,敕使少納言源朝臣泉。房前宣命。【已上。】
       廿九日,旦,奏將門誅殺之由。
       三月九日乙亥,即賞藤原秀鄉,敘從四位下,兼賜功田,永傳子孫,更追兼任下野、武藏兩國守。又平貞盛,敘從五位上,任右馬助。又告人源經基,敘從五位下,兼補太宰少貳。
       廿五日庚申,將門之頭,進於洛都。【已上將門誅害日記。】
       十一月廿一日,有敕:「遣內供奉十禪師明達於攝津國住吉神宮寺,為降西海凶賊藤原純友。二七箇日,令修毘沙門天調伏法,引率廿口伴僧。」于時,海賊純友等遂以捕得。純友追討記云:「」伊豫掾藤原純友居住彼國,為海賊首。唯所受性,狼戻為宗,不拘禮法。多率人眾,常行南海山陽等國國,濫吹為事。暴惡之類,聞彼威猛,追從稍多。押取官物,燒亡官舍,以之為其朝暮之勤。遙聞將門謀反之由,亦企亂逆,漸擬上道。此比,東西二京,連夜放火。依之,男送夜於屋上,女運水於庭中。純友士卒,交京洛所致也。於是,備前介藤原子高,風聞其事,為奏其旨。天慶二年十二月下旬,相具妻子,自陸上道。純友聞之,將為害子高。令郎侗文元等追及攝津國莵原郡須岐驛。同十二月廿六日壬戊,寅刻,純友郎等等放矢如雨。遂獲子高。即截耳割鼻,奪妻將去也。子息等,為賊被殺畢。公家大驚,下固關使於諸國。且於純友,給教喩官符,兼預榮爵,敘從五位下。而純友野心未改,猾賊彌倍。讚岐國與彼賊軍合戰,大破,中矢死者數百人。介藤原國風軍破,招警固使坂上敏基,竊逃向阿波國也。純友入國府,放火燒亡,取公私財物也。介國風更向淡路國,注於具狀,飛驛言上。輕二箇月,招集武勇人,歸讚岐國,相待官軍之到來。于時,公家遣追捕使,以右近衛少將小野好古為長官,以源經基為次官,以右衛門尉藤原慶幸為判官,以右衛門志大藏春實為主典。即向播磨讚岐等二國,作二百餘艘船,指賊地伊豫國艤向。於是,純友所儲船號千五百艘。官使未到以前,純友次將藤原恒利脱賊陣,竊迯來,著國風處。件恒利,能知賊徒宿所隠家并海陸兩道通塞案內者也。仍國風置為指南,副勇悍者,令撃賊。大敗,散如葉,浮海上。且防陸地,絕其便道,且追海上,認其泊處。遭風波難,共失賊所向。相求之間,賊徒到大宰府。更所儲軍士出壁防戰,為賊被敗。于時,賊奪取大宰府累代財物,放火燒府畢。寇賊部內之間,官使好古引卒武勇,自陸地行向。慶幸春實等皷棹,自海上赴,向筑前國博多津。賊即待戰,一舉欲決死生。春實戰酣,裸袒亂髮。取短兵,振呼入賊中。恒利遠保等亦相隨。遂入截得數多賊。賊陣更乘船戰之時,官軍入賊船,著火燒船。凶黨遂破,悉就擒殺。所取得賊船八百餘艘,中箭死傷者數百人。恐宮軍威入海男女,不可勝計。賊徒主伴相共各離散,或亡或降,分散如雲。純友乘扁舟,逃歸伊豫國。為警固使橘遠保被擒。次將等,皆國國處處被捕。純友得捕,禁固其身,於獄中死。【月日不慥追可勘入。】
       八月廿七日,尾張、參河、遠江三箇國封戶各十烟。有敕:「奉寄伊勢大神宮。又被寄員辨郡。」是亂逆間,為遂賽也。
       同月,有風雨災,年穀不登,人庶大飢。
       十二月廿五日,律師義海,為延曆寺座主。天慶四年辛丑春三月,相當酉方有星。其光如白虹,本細末漸廣,程十里許。經二筒月,其號曰穗垂星。其秋年登,天下頗豐。道賢上人冥途記云:「」弟子道賢,【今名日藏。】以去延喜十六年春二月,年十有二,初入此金峯山。即於發心門椿山寺,剃髮改衣,斷絕鹽穀。籠山六年,爰得風傳云。母氏頻沈病痾,戀泣不休。云云。因之,以同廿一年春三月出山人洛。自後年中一般,躋攀不倦。自彼入山之春,至于今年之秋,此山勤修既及廿六箇年也。年來,天下國土,災難非一,隨見觸聞身半如死,加以為私物怪夢想,紛紜不休。天文、陰陽,頻告不祥。仍為蒙靈驗之助,抛万事,攀登此山。從深彌深入,企強信精進。是則先為鎮護天下,後誓念身上也。更結三七日,無言斷食,一心念佛。于時,天慶四年八月二日午時許,居壇作法之間,枯熱忽發,喉舌枯燥,氣息不通。窮自思惟,既言無言,何得呼人,泣唯作息。思惟之間,出息已斷也。即命過出立崛外,負荷佛經。如入山時,眼迴四方。見可行方之間,自崛內,一禪僧出來。手執金瓶,盛水與弟子令服。其味入骨髄,甚甘善也。其禪僧云:「我是執金剛神也。常住此窟,釋迦遺法守護。我感上人年來法施,忽往雪山,取此水而施而已。云云。」又有數十天量子,種種飲食盛大蓮葉,捧持侍立。禪僧云:「是所謂廿八部眾也。」須臾之間,從西岩上,一宿德和上來下。即申左手,授弟子l令執,相導正道攀登於岩上。窮雪數千丈,適至其頂見。即一切世界,皆悉下地也。此山極最勝,其地平正純一,黃金光明甚照。北方有一金山,其中有七寶高座。和上至畢,坐其座。大和尚曰:「我是牟尼化身,藏王菩薩也。此土是金峰山淨土也。汝餘命非幾,競命修善。人身難得,誤莫邪行。」佛子言:「愚暗之身,不惜命盡。但恐建立道場,未究竟命過哉。願示其餘筭。又歸何佛修何法,當得增壽命。」菩薩取短禮,記八字賜之。其文云:「日藏九九,年月王護。」菩薩曰:「佛子,汝命如浮雲。懸山離散,浮空易斷。汝命且爾。在山修行長遠也,住里懈怠短促也。日藏者,所聞尊與法也。依尊之法,早改汝名。九九者,餘命也。年月者長短也,王護者加被也。汝護法,菩薩為師,重受淨戒。」于時,有自然光明照曜,其光五色。菩薩曰:「日本太政威德天來也。」須臾之間,從西山虛空中,千万人眾來,宛如天王即位行幸之儀式。侍從、眷屬,異類、雜形,不可勝計。或如金剛力士,或如雷神鬼王夜叉神等,甚可怖畏。各持弓箭桙矟,無量鎌杖也。太政天欲退出時,見佛子云:「此佛子欲相示我所住大威德城還遣如何。」菩薩許之。即相共乘一白馬,行數百里。有一大池,其池中有一大嶋,廣百里許。其內有八肘方壇,壇中有一蓮花。其花上有寶塔,塔內安置妙法蓮花經,東西懸兩部大曼陀羅。佛經之莊嚴不可稱盡。又見北方,有一大城,光明照燿。是太政天宮城也。無數眷屬,皆入侍護其中。太政天曰:「我是上人本國菅相府也,卅三天呼我字日本太政威德天。我初相當愛別離苦之悲,非不動我心。故我欲惱亂君臣,損傷人民,殄滅國土。我主一切疾病灾難事,我初思念:『用我生前所流之淚,必滅彼國遂為水海。』經八十四年後,成立國土為我住城也。然而彼所有普賢龍猛等,盛流布密教。我素愛重此教,故昔日怨心十分之一息也。加以,化身菩薩等悲願力故,假名神明。或在山上林中,或住海邊河岸,各盡智力,常慰喩我,故未致巨害也。但我眷屬十六万八千惡神等,隨處致損害。我尚難禁,況餘神乎。」佛子言:「我本國之人,上下倶稱火雷天神,尊重猶如世尊。何故有此怨心乎。」太政天曰:「彼國我為大怨賊,誰人尊重。而彼火雷天氣毒王,我第三使者名也。自我不成佛之外,何時忘此舊惡之心也。若有居我在世時所帶官位者,我必令傷害之。但今日為我上人遺一誓言:『若有人信上人,傳我言,作我形像,稱我名號。有慇懃祈誓者,我必相應於上人祈耳。』但上人有短命相,慎精進莫懈怠。云云。」佛子曰:「金峰菩薩賜此短札,未知其意。」太政天釋曰:「日者,大日也。藏者,胎藏也。九九者,八十一也。年者,八十一年也。月者,八十一月也。王者,藏王也。護者,守護也。歸依大日如來,修行胎藏大法,餘筭八十一也。但如說修行,延為九九年。无懺懈怠,促為九九月。即蒙藏王守護也,自今日後,改本名稱日藏,勇猛精進不得懈怠。」佛子奉教命已畢,還至金峰如上披陳也。菩薩曰:「我為汝令知世間灾難根源故遣而已。」又滿德天曰:「彼日本太政天者,菅公是也。其眷屬十六方八千毒龍惡鬼水火雷電風伯雨師毒害邪神等,遍滿國土,行大災害,國土舊善神不能遮止。又去延長八年夏,震害清貫、希世朝臣等。即此天火第三使者,火雷天氣毒王之所作也。我延喜王身肉六府悉爛壞也,因爾彼王遂命終。且燒亡崇福法隆東大延曆檀林等諸大寺,即是使者天所作也。如是惡神等,滅法害生之罪,我延喜王獨受其殃,譬如眾川之水容一大海也。又自餘眷屬勢力,與彼火雷王同。或崩山振地,壞城損物。或吹暴風隆疾雨,人物併損害。或行疫病夭死之疾,或令發謀反亂逆之心。然金峯八幡等,我滿德天堅執不許,故不能自由也。」宣授已畢,重教歸路。佛子赴入巌穴,即得蘇生。于時,天慶四年八月十三日寅時也。入死門畢,已經十三箇日,僅得再生,記冥途事而已。又追註記入死門間夢事。金峰菩薩令佛子見地獄時,復至鐵窟,有一茅屋。其中居四箇人,其形如灰燼。一人有衣,僅覆背上。三人裸袒,蹲踞赤灰。獄領曰:「有衣一人,上人本國延喜帝王也。餘裸三人,其臣也。君臣共受苦。」王見佛子,相招云:「我是日本金剛覺大王之子也。而今受此鐵窟之苦,彼太政天神以怨心燒滅佛法,損害眾生,其所作惡報,惣來我所。我為其怨心之根元故,今受此苦也。太政天者,菅臣是也。此臣宿世福力,故成大威德之天。我父法王令險路步行心神困苦,其罪一也。予居高殿,令聖父坐下地焦心落淚,其罪二也。賢臣无辜,誤流,其罪三也。久貪國位,得怨滅法,其罪四也。令自怨敵害他眾生,其罪五也。是五為本,餘罪枝葉無量也。受苦無休,苦哉悲哉。汝知我辭,可奏主上。我身辛苦,早可救濟。云云。又攝政大臣可告為我拔苦,起一万率都婆。」【已上。】
       十一月八日,太政大臣藤原朝臣忠平辭攝政,改為關白。年六十三。
       天慶五年壬寅四月廿七日,有石清水臨時祭。
      廿九日,行幸賀茂。是并賊亂之間宿賽也。或記云:「佛滅度後,歷一千十六年,佛法始傳漢土。其後經四百八十六年,相傳本朝。以後,今至天慶五年壬寅,三百九十一年也。并如來滅後,惣計一千八百九十一年。」【已上。】
      天慶六年癸卯七月五日,□□□。
      同年,建延曆寺大日院,置十禮師。【月日可尋。】少僧都貞宗上表:【作者文時。】「右貞宗,去昌泰二年謝東寺廿僧,依有本願,籠金峰山之邊,結搆一新草堂。三十餘年,更絕出山之思。一生之間,欲遂臥雲之志。而延長五年,頻蒙恩詔,俄候禁闈。闕後于今,十七箇年,勵朽邁之感性,奉二代之明時。偏忘煙霞之舊栖,忝沐雨露之厚恩。况乎,无為之化自及,不次之賞頻降。歡娛有餘,還耻肥雁之貌。涯分已溢,如何腐螺之身。於是齒是八旬,命期一夕。耳目漸失視聽之勤,手足亦亡舉動之便。雖報壯日之昔心,不堪暮年之老力。望請,殊蒙慈恩,罷歸本山,將送餘喘。若留露命於草庵,過霜資於松岫。則拭一心之觀月,而遙添金輪之曉光,迴六時之念珠,而彌祈玉扆之遐筭。貞宗,誠惶誠恐,謹言。」【真言宗東大寺。左京人,三善氏。】
       天慶七年甲辰正月九日,夜半,長谷寺燒亡。歷二百十八年,有此火灾,佛像同成灰燼。
       四月九日,大納言藤原朝臣實賴,任右大臣。年四十五。關白忠平之一男也。
       同廿二日甲子,成明親王,立皇太子。生年十九歲。
       九月三日,天下大風。京洛官舍門樓多以顛倒。其日,信濃守紀文幹到著國府,出居國廰。廳屋顛倒,壓殺守文幹。
       天慶八年乙巳九月五日,左大臣藤原朝臣仲平,薨。【七十一。】左大臣平生時,與律師无空有芳蘭契。律師念佛為業,衣食常乏。自謂:「我貧,亡後定煩遺弟。」竊以萬錢,置于房內天井之上。欲支葬斂也。律師臥病言不及錢,忽以即世。枇杷左大臣夢,无空律師衣裳垢穢,形容枯槁。來相謂曰:「我以有伏藏錢貨,不度受蛇身。願以其錢,可書寫法花經。」大臣自到舊房,捜得万錢。錢中有一小蛇,見人逃去。大臣忽令書寫供引養法華經一部畢。他日夢:「律師法服鮮明,顏色悅澤。持香爐,來謂大臣曰:『吾以相府之恩,得免邪道,今詣極樂。』語畢,西向飛去焉。」【已上慶氏記。】
       十二月廿九日,內供奉十禪師明達,任權律師。年七十七。攝津國人,土師氏。天台宗延曆寺。
       天慶九年丙午四月十三日,天皇春秋廿四,讓位於皇太子成明親王。承平元年,如來滅後一千八百八十年。


  • 村上天皇 上 【六十三代,諱成明,治廿一年。王子男九人,女十人,二人即位。】
       醍醐天皇第十七子。母關白太政大臣藤原基經四女,皇后穏子。
       天慶九年丙午四月十九日,受禪踐祚。【一云,十三日。】
       同月廿八日,於大極殿即位。年廿一歲。
       五月廿日,關白太政大臣藤原朝臣忠平,詔准三宮。本隨身外,更授內舍人二人、左右近衛四人,以為隨身。又賜任人爵人。時年六十九也。
       十一月十九日,大嘗會。近江、備中,供奉悠紀、主基。
       十二月卅日,律師延昌任天台座主。
       天慶十年丁未四月廿四日,改為天曆元年。
       廿六日,右大臣藤原朝臣實賴,任左大臣。年四十七。同日,大納言藤原朝臣師輔,任右大臣。年四十一。關白大政大臣忠平二男。
       天曆二年戊申,有皰瘡患。
       五月廿七日,行明親王薨。
       天曆三年己酉三月十四日,太上天皇(朱雀院)落餝入道。一云:「六年三月出家。」御佛陀寺。
       八月十五日,關白太政大臣藤原朝臣忠平,薨。年七十二。謚號貞信公。
       九月廿九日,陽成太上法皇,崩。年八十一。
       同月,元慶寺燒亡。
       十一月十一日,雷火。大安寺西塔燒亡。
       十四日,冷泉院燒亡。
       十八日,陽成院七七日御法事,於圓覺寺被修之。【作者朝綱。】「姑射山上送八十年之春風,功德林中迎四八相之秋月。言其尊儀,娑婆世界十善之主。計其寶筭,釋迦加來一年之兄。千官景從,昔是諸天之愛子。九品雲聳,今則三界之慈親。」【已上。】
       十二月十三曰,中宮職自一七日至七七日,逆修御諷誦文。【作者朝綱。】「右奉令旨云,側聞,人身無常,似霜露之逢朝日。世間不定,同芭蕉之待秋風。方今百年之期,差過其半。一生之裡,漸少其殘。數年之後,枕席乖和。長信月光,逢苦霧而屢暗。永安竹色,受寒露而不鮮。雲母窗間,擣藥之聲不靜。翡翠簾下,問寢之訪頻聞。彼壯齒无病之日,猶起有為之悲。暮春有恙之時,彌倍無常之歎。爰始自一七日,至于七七日,皇城東西二寺,天台嶺上五堂,瞻仰遠近七箇之精舍,結搆今後二世之因緣者。宮臣奉下命,所修如件。敬白。」【已上。】
       同月,左大臣藤原朝臣實賴蒙關白詔。時年五十。
       天曆四年庚戌七月廿三日,憲平親王,立皇太子。降誕以後歷三箇月。
       天曆五年辛亥九月,初發殘菊廣宴。
       天曆六年壬子八月十五日,朱雀太上法皇春秋卅,崩。葬愛宕郡山,置御骨於醍醐山陵傍。依遺詔,不建山陵,不入國忌。
       天曆七年癸丑二月十二日壬戌,丑刻,藍園町有失火事,延及神祇官後廰屋。燒亡已畢,敕遣左近少將國紀,防止其火。
       十三日癸亥,敕:「遭失火百姓賑給之例,宜勘申。又去夜失火,登神祇官高倉撲滅火者,宜令給祿。又仰石大臣,給官符於五畿七道諸國,可令修造神社佛寺破損也。勘申注進今夜失火之間登高倉消火者夾名,山城國乙訓社祝祝部真,茂敕賜祿畢。」
       十八日戊辰,詔:「於雲林院始奉造御願小多寶塔八基中佛像。」
       廿日庚午,始自今夜,於仁壽殿東西庇,以權大僧都延昌、權少僧都寬空,各始御修法,番僧各二十口。並為息灾也。
       廿三日癸酉,伊豫國封廿五戶,奉宛石清水護國寺。【已上御記。】
       三月廿日己亥,權少僧都明珍申給官符,向伊豫國溫泉治病。
       八月七日,朱雀院御周闋,奉書寫供養一切經論五千三百七十五卷。目錄之外,經廿六卷。奉皇太后宮令旨云:「上皇昔有奉寫一切經之叡念,蔡子宅中,魚網雖舊,張芝池畔,松煙非深。尋冲襟於舊日,畢繕寫於今朝。大小乘之並軸,貫春花而爭鮮。權實教之飛文,垂曉露而分點。彼一句半偈之功能,佛猶難筭數。况八萬十二之挍量,誰敢知淺深。於天台山,敬展講筵。秋山運心所設者,百羅漢之綺饌。蘿逕分味所助者,千比丘之霞飡。」【已上。】
       天曆八年甲寅正月四日,太皇大后藤原穏子於昭陽舍,崩。年七十焉。
       二月廿一日,敕供養法性寺塔,造金色普賢菩薩像。金色觀世音菩薩像,安置塔婆。又供養一切經。「實教權教疊縑緗於功德之山,大乘小乘比卷軸於道場之樹。雁聯雲外,高仰明行足之讚揚。星聚漢河,遙思波飲光之結集。惣所書五千一百一十三卷,四百八十七帙,於法性寺敢唱題名。小鳥動大樹之智,先拂垢門。明珠澄濁水之心,能除塵翳。」【已上。】
       三月廿日,公家奉為母公被修法事□□:【作者參議大江朝綱。】「伏惟先太皇大后,大慈在情,撫萬姓於一子,碩德被物。頌十善於四瀛,偏承鍾愛,既在朕躬。爰移仙居於九重之裡,營孝思於万機之先。哀樂如夢,忽趣他方。噫娑婆遺哀,縱屑千行於眼下。真知新餝,定現萬字於胷前。仰願鷲頭雲霽,雞足山開。无上世尊高並妙覺之座,摩訶迦葉跪奉付囑之衣。」【已上。】
       九月十四日,三品式部卿重明親王,薨。年四十九。延喜帝王四子也。
       十二月五日,天台宗良源大法師請元興寺三諭宗義昭大德,於延曆寺,修四箇日法花八講。問者十五人。或云:「廿人。九條右丞相為聞八講登山,居曹局。天曆比,沙門淨藏住八坂寺。然間強盜數輩亂入房中,燃炬拔劔,嗔目徒立,更無其所作。且無言語,先後不覺。稍經數刻,更漏漸闌。殆以垂曙,淨藏啟白本尊。早可免遣者。時賊徒適復尋常,致禮共去。同比,八坂寺塔傾斜。殿上侍臣等多來見之。淨藏云:『今夜試可直立之由。』約諾已畢,夜坐露地,向塔加持。漸及亥刻,微風吹來,塔婆震動,寶鐸箜篌隨動和鳴。明日見之,其塔直立。見者嘉歎。」【已上傳。】
       天曆九年乙卯正月四日,皇帝奉為母儀(穏子)故太皇大后,供養御筆法花經:【作者參議大江維時。】「始思黃鳥出谷,近報七旬之春光,紅桃在園。遙祈千年之榮耀,豈圖鴛鸞之殿永鏁,空隔玉音。沙鹿之山再崩,遂藏金彩。慶賀之思忽變,只積悲愁於紫宮。絲管之遊無期,頻鳴梵鐘於精舍。奉繍法花曼荼羅一舗,奉書金字法華經一部。秋風染翰,初寫貝葉之文。冬雪畢功,多聯貫花之偈。四轉烏輪,八講玉軸。聚義林龍樹之輩,實語傳風。選智日天親之倫,明光拂霧。昔願念蒼生,稱日域之國母。今圓融自滿,號月輪之世尊。」【已上願文】「一周之晨,九重之裡,於弘徽殿敷八講筵,擇諸寺僧綱名僧,惣六十五人也。以耆宿僧綱四人為證匠也。次僧綱凡僧中抽决擇英秀之輩八人,為其講匠。撰難問傑出之者廿人,為其聽眾。四宗龍象,互振智嚢。諸寺鐵腹,各摧義鋒也。以松門禪師十六人為錫杖眾,各誦六度苦行之文。共鳴九條錫杖之響,屈蘭若苾蒭十六口,為梵音眾。口傳魚山之風,手散鹿苑之花焉。第五卷講說之朝,上從親王公卿,下至朱紫綠衫。或捧綾羅絹穀之服,或賚金銀珠玉之寶。同聲讚歎,繞弘徽殿。以其捧物,分施請僧。殊敕定額運日為薪御導師教化。」【已上。】問者表白文:【小倉親王作。】「金輪聖主,堯雲遍壽潤藥草於春畝,舜日重照轉法輪於昬衢。方今開蓮之文,出聖跡臨池之妙。貫花之偈,生神筆入木之功。爰擇碩德於雁堂,開講筵於燕寢。誠是所未曾聽,不可得逢者也。講匠先當其仁,始說彼義。東風未溫,舌下之冰盡解。子夜未至,胸中之月先明。聊叩疑關之樞,將披難入之義。」【已上。】
       三月十二日,酉時,天滿天神託宣記云:「近江國比良宮にして(仁之天)禰宜神良種()男太郎丸,年七歲なる(那留)()()()。我可云事有(),良種等聞()。我()()めるを(メルヲ)()()昔持りし(リシ)()。其()令取とと(ヨト)仰給()。」良種等申():『何處にか(爾加)らむ(良牟)?』答仰給():『 我物具ともは(トモハ)()來住せし(セシ)始皆置()。佛舍利玉帶銀造太刀尺鏡なども(ナドモ)()。我從者(),老松、富部()云者二人有()。笏()老松()(),佛舍利()富部()令持たり(タリ)。是皆筑紫より(ヨリ)()()れる(レル)ともなり(止毛ナリ)。若宮()()()()()地下三尺計入()()。此二人のやつともは(ノヤツトモハ)甚不調()ともぞ(止モソ),心仕遣ひせよ(ツカヒセヨ)。我()たる(タル)左右にで(ニテ)たれ(タレ)不言じと(ジト)とも(トモ),笏()()()。此年來()()()たれば(闘禮ハ),不告して(之天)れるぞ(闘留ソ)。老松()久我()()ぬる(奴留)者也。是なむ(南無)至所每()()()()。我昔大臣()()(),夢()松身()()即折ぬとなむ(奴止南無)しは(シハ)さるへき(弉留邊幾)なりけり(南利介利)。松()我像()物也。我瞋恚()()たり(多利)其瞋恚()焰天()滿たり(多利)。諸()雷神鬼()皆我()從類()()()十萬五千()たり(多利)。只所行事()世界()灾難()事也。帝釋()一向()任給たり(多利)其故()不信()者世()()たり(多利)。疫癘之事をも(於毛)へと(邊止)(),此我伴類をなむ(於南無)所所()使にて(仁天)令行()。今()只不信()()をは(於ハ)雷等()()令蹈殺()。惡瘡不吉物()める(女留)。汝等()我為()不信ならば(南良ハ),子孫()てむとするそ(天無止須留曾)哀れ(阿波禮)斯く(加久)云許そや(曾也),世界()ろひ(呂比)(),眾生()れば(禮ハ),何()むと(牟止)()()。我筑紫()()()()佛天()(),願()()若命終なは(南ハ)當世()如我()慮外()()()人,摠()佗悲()をは(於ハ)助救(),人()沈損せむ(世牟)をは(於ハ)(),身()()しを(之ヲ)如思成たり(多利)。我敵()漸无なりたり(南利多利)今少()()()()()歸依すれば(須禮ハ)暫免たるなり(多留南利)。我宮()今年造たるか(多留加)()甚面白所也とて(止天)賀茂八幡比叡なども(南止毛)()()へり(邊利)無便たるぞ(闘留曾)()()。自餘()神達()常來坐なり(南利)加久天()猶狹()我宮軆()青松垣白沙()()()には(仁ハ)高山有()。前()大濱,背山()雪青山,靈地()可云也。花()()()朝,葉()()()夕,月明風涼()時,憐()風情之地也。南大納言()尚齒會(),此月()かし(加シ)にて(仁天)槐林()()()()はや(八也)。我會には(仁ハ)音樂()諭義とを(止於)令為()。我近邊には(仁ハ)更宍鳥穀事なせめそ(南世之女ソ)瞋恚彌僧()()()()思心起()皆人()加茂八幡()耳云()。我等をは(於ハ)不屑さめり(弉女利)()憑人をは(於ハ)むと(牟止)思心深(),津良()人一人有也。筑紫まで(末天)我居所()()(),祈願()()()()()近有とも(止毛)不向める(女留)。又賀茂八幡とぞ(トゾ)める(メル)何神()()()押伏給はじ(ハジ),燒()燒拂てむ(天無)小量部()立出めりや(女利也)。去月,此若宮事也とて(止天)出入(),被障()還來()()可申事有()八端()()にまれ(爾末禮)()坊城()にまれ(爾末禮),立依てや(天ヤ)申すましと(末之止)()。右近()馬庭こそ(古曾)興宴()なれ(南禮)我彼()馬庭()()移居()但至らむ(良無)には(仁ハ)可生松。』良種申():『己()()()可有事?又天下()可有事仰拾へと(邊止)申。』 『我何事をかば(於加ハ)(),事可有世間なめり(南女利)。汝等()何事かは(加ハ)()天下()をこそ(於古曾)とは(止ハ)(),我世界()()()公事()とて(止天)佛物をなむ(於南無)多申止たる(多留)。其中にも(仁毛)天台()堂寺()燈分をなむ(於南無)たりし(多利之),其罪摠深(),自在()()とも(止毛),苦事多かるを(加留於)。彼代()此邊(),法華三昧堂やは(也ハ)()大法螺やは(ヤハ),每時吹せぬ(世奴)佐良波何()しからむ(之加良無)。一大事()因緣()不可思議也()。我家には(仁ハ)後集()二句をやば(於ヤハ)せぬ(世奴)。離家三四月()云句()雁足(),黏將()()たるやと(多留也止)()云句とを(止於)よよ(世與),初後()とを(止於)振立誦せむ(世無)何興有むと(無止)()。』童覺()仍見聞人相共()記之。」【禰宜神良種,神主葦浦行,見聞人六人。】
       六月九日,大僧都禪喜入滅。以極樂寺竹林院為終焉地。春秋八十二也。俗姓藤原氏,左京人也。法師幼,夢靈異佛像從天台山舒手招兒。年及七歲,始登叡山。參詣中堂,拜覲藥師如來尊容。此則夢見像也。幼情驚悟,感動在心。年十六歲,出家受戒。一紀籠山,性稟聽敏,博渉經諭。延長年中,步三會庭。帝感才僳,遂任綱維。母逝去後,彫其形容,安於居傍。茶菓齋飯,先獻上分,然後自喫。齒及懸車,手自繕寫法花一部。書經之時,著淨潔服,以瓠覆面,穿孔視文。正向西方,先禮彌陀。內外清淨寫一部畢。法師生前,上從王公,下迄黎民,起其情願。昇高講經一千餘度。一生之間,専憑觀音。昏曉二時,偏念彌陀,大小便利不向西方。臨終之日,集弟子等,令唱彌陀念佛,合掌聽受。身无所怠,念佛氣絕焉。往生行業,遂以不怠。【已上傳文。】



      扶桑畧記 卷廿五 終



         
        裡書


         延長八年,九月廿二日壬午,有讓位事。左大臣貞信公在陣座,右大臣定方起座,為內辨。中納言恒佐為宣命使,依御藥急。俄有此事,人人拭淚。宣制後,大臣已下退下。閇諸門,掌侍藤灌子、同明子等參麗景殿,贈璽綬劔笏并服御物等。為忌方角自常寧殿先還御此殿,參宣耀殿,奉授新帝。為避方忌,先御此殿。亥時,事了。新帝自宣耀殿遷御弘徽殿。
         十月二日,見徒罪人皆悉放免。人別給錢云云。左右衛門尉鑒之。
         同五日乙未,於右兵衛府有御葬束事始。
         十日庚子,太上天皇出右近衛府,奉葬醍醐寺邊山陵。出御之後,閇宮門諸門。但開陽明、般富門。左大臣及兩三諸卿候內裡,天皇及近侍者著素服。
         十一月五日甲子,午刻,太上法皇宮中六條院掃地燒亡。
         廿一日,天皇於大極殿即位。三品貞真親王、中納言恒佐、參議公賴、藤當幹、平時望等著禮服,為外辨。申刻,事了。

         九年,正月廿八日丁亥,雷鳴四五度。諸人驚之。
         二月八日,召仰左右近衛、衛門等,検非違使等,可夜行之由。近日群盜滿京,掠人物之故也。
         同十三日辛丑,園、韓神祭依穢疑停。午刻,天顏暗冥,雷鳴冰雨,風烈。可謂異。修明門陣座,雷公入。直舍人迷惑。無害。
         三月二日子刻,地震。
         四月十四日壬寅,召官寮令占申:「去月廿六日被奉神寶日,依穢氣神殿不被開也。」
         閏五月七日,召官寮有御卜。依霖雨也。
         六月四日庚申,承明門艮角,虹立。
         同廿三日己卯,申刻,承明門艮角,并官正廳東二間,虹立。寮占,申官怪處凶由。

         二年,正月廿九日辛亥,鹿入承明門,前至闈司町。被射死。
         三月八日,大納言邦基,薨。
         四月十三日,為消疫癘奉幣諸社。
         五月一日壬午,日食。廢務。
         廿五日,辰刻,印盤丹綿鼠咋散。去廿三日,正廳內牛入。仍相並有御卜。
         六月三日,午刻,狐居侍從所納言座。云云。
         八月十三日,政。此間,虹立辨廳前。
         廿五日,未刻,兵庫倉町西北廿一間倉轉倒。

         三年,正月廿三日庚子,上卿召久永朝臣仰云:「近日群盜入交京中,掠取人物。宜召仰諸衛結番令勤每夜巡撿,以左右馬寮御馬充之者。」
         二月十八日甲子,中納言藤原兼輔,薨。
         四月一日,若狹國貢進雉雛四足卵子等。
         五月十二日,民部史生諸藤殺害侍從源宗城朝臣并其母。
         六月三日戊申,諸陵寮舍等皆以燒亡。
         七月十一日,請印東海、山陽諸國并丹波、太宰府,祈明神可勤警固由官符。是依南殿版位犬遺失,可慎兵革賊之由占申之。
         同十三日丁亥,颷風吹損右近陣火炬屋,并春興校書殿檜皮。寮占乾坤方兵革之由,仍山陰山陽太宰府以官符。
         十一月五日,被定伊勢奉幣事。依齋王御病也。
         十二月十七日,南海國國海賊未從追捕,遍滿。云云。就中,阿波解狀。今日,定遣國國警固使。

         四年,閏正月十五日,巳時,空響兩度,似雷。
         二月五日乙亥,官正廳梁上烏巢。
         三月十一日,山城國進于雞雛一翼,其軆自頸下相分二軆,有四翼四足二尾。
         四月廿三日壬辰,被立諸社奉幣。依海賊事也。
         五月九日戊申,山陽、南海兩道十箇國十八所諸神,被奉臨時幣帛使。依海賊御祈也。
         同廿七日丙寅,午刻,大地震二度。京中所所築垣轉倒。酉刻,紫宸殿南方東第二間砌下,虹見。
         廿八日,卯刻,小地震。
         廿九日,巳刻,地震。
         六月三日,卯時,地震二度。
         十九日戊子,被立後田邑、後山科山陵使。依彼山陵方數度鳴也。
         廿九日,於神泉馬出殿,試右衛門志貞直、內藏史生宗良、左近衛常蔭等之弩。為遣海賊所也。
         七月十七日,薩馬國唐馬一疋,【葦毛牝馬。】牽進左大臣家。
         廿六日甲子,兵庫允在原相安率諸家兵士并武藏兵士等,發向追捕海賊之所。
         九月一日戊戌,日食,廢務。
         十月十九日,辰刻,地震。戌刻,雷鳴。今夜,東大寺西塔并廊等為神火燒亡,但大和國國分寺也。

         五年,正月九日,頃年之間,海賊未隨追捕。去年之末,盜運伊豫國喜多郡不動三千餘石云云。
         同廿二日,夜,上東門北,富小路東,元利親王家失火。
         同廿八日癸亥,地震。
         二月二日,辨官梁上烏成巢,有御占。
         同八日癸酉,申刻,虹立辨官廳砌下。有御占。
         同十九日,戌刻,地震。
         同廿日,午刻,地震。
         三月一日乙未,日食,廢務。
         六日庚子,申刻,比叡中堂鐘堂食堂雜舍惣四十餘宇燒亡,但佛像并法具等僅奉取出。云云。
         四月四日,夜霜降,為異。
         七日,辰刻,地震。
         廿七日,依祈雨奉幣諸社。
         五月四日丁酉,自今日三箇日,依祈雨。於大極殿,以百僧讀大般若經。
         九日壬寅,東大寺講堂并新佛開眼會也。請僧一千口。
         九月一日癸巳,左衛門少尉小野維幹,府生忠宗等,捕得群盜十三人。仰內藏寮給御服,下品絹。


            閤本奧書云:以一古鈔本校訂重以一本讐挍之。

            望之

               再以一本,比讐挍語云。又一本者是。【重以一本挍之六字,原青字。挍語稱一鈔本者即是。】

               乙酉六月廿二日,以余所藏抄本比挍。但其本,朱雀次載冷泉,村上上下巻並缺。

            吉從




        扶桑畧記 卷廿五 終

  • [久遠之絆] [廿四卷] [卷廿六] [再臨之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