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畧記 卷第五
起天智天皇紀盡文武天皇紀
天智天皇
【四十代,號田原天皇,治十年。王子男六人,女十三人,三人即位,但一人不載系圖。】
舒明天皇第二子。母齊明天皇也。
元年壬戌正月三日,即位。
先帝崩後,天皇即位之前七年辛酉八月,為救百濟國,遣一万七千人兵。又同冬月,天下大疾。犮亡之人,稍及過半。時人以為
豐浦
(
蝦夷
)
大臣靈矣。
天下諒闇。天皇至孝,素服稱制。
明年
(
壬戌
)
正月,蘇我宿禰武羅自,任右大臣。
【五十二。】
同月,矢十万隻、糸五百斤、綿一千斤、布一千端、稻種千斛,送百濟國。
三月,大唐、新羅伐高麗。高麗請救國家。仍遣兵軍。大唐軍與日本兵合戰,高麗破,而屬於日本。釋道顯占:「高麗破,屬日本國。」
五月,率舩師百七十艘,送于百濟國。
二年癸亥二月,新羅國燒百濟南畔四州。
三月,遣二万七千兵,伐於新羅國。
八月。新羅國伐百濟國。
三年甲子三月四日,相當大唐麟德元年。玄奘三藏遷化歲,年六十三也。
同月,右大臣武羅自,薨。
【五十四。】
百濟國善光王入本朝,居住難波。
十二月,大宰府築大堤,貯水。謂之
水城
(
ミヅキ
)
。
四年乙丑,百濟百姓男女四百餘人來朝。即移置近江國神崎郡。
二月,皇太后間人皇女,薨。孝德天皇之后也。
新羅王遣使貢朝。
九月,大唐使來朝。上下合二百五十人。十二月歸畢。
又百濟國男女二千餘人,移于東國。不論緇素,皆賜官食。
五年丙寅正月,高麗進調。
大唐沙門智由,貢指南車。
三月,皇太子往佐伯子麿連家,問其所患。
六年丁卯春正月,遷都近江國志賀郡大津宮。本在大和國岡本宮。
二月三日,天皇寢大津宮。夜半,夢見法師,來云:「乾山有一靈窟,宜早出見。」天皇驚寤,出見彼方之山。火光細昇,可十餘丈。火焰廣照,甚為希有。即召大伴連櫻井等令見,皆奏奇異之相。明日,尋求其地。天皇行幸,願滿法師等,相具當彼火光處,有小山寺,一優婆塞經行念誦。召之借問地山之名,答云:「古仙靈窟伏藏地,
佐佐名實長等山
(
サヽナミナガラノヤマ
)
。」于時優婆塞自然失之,罔知所在。但其地軆骨,林樹森森,谷深巌峻,流水清涼,寂寞閑空。可稱勝地矣。
七年戊辰正月十七日,於近江國志賀郡,建崇福寺。始令平地,堀出奇異寶鐸一口,高五尺五寸。又堀出奇好白石,長五寸,夜放光明。天皇煞左手無名指,納燈爐下唐石臼內,奉為二恩。掌中捧燈,恒供彌勒佛及十方佛焉。自爾以還,靈驗如在。天下之人,無不歸依。同寺緣起云,金堂一基,五間檜皮葺,奉造坐彌勒丈六一軀,并脇侍二菩薩像。講堂一基,五間檜皮葺,奉造坐藥師佛一軀,并脇侍二菩薩像。小金堂一基,三間檜皮葺,奉造座阿彌陀佛一軀,并脇侍二菩薩像。三重寶塔一基,檜皮葺,奉造坐四方佛,脇侍二菩薩像。燈爐一基,搆居唐石臼上。鐘一口,高六尺。十三間僧房一宇。七間僧房一宇。印藏一宇。炊屋一宇,五間檜皮葺。湯屋一宇,三間檜皮葺。竃屋一宇,三間坂葺。淨屋一宇,五間檜皮葺。
【已上崇福寺緣起。】
二月
戊寅
(
廿三
)
日,倭姬皇女,立為皇后。
【古人大兄皇子女。】
同日,以大海皇子,立皇太子。
【天武天皇是也。】
五月某日,天皇獦蒲生野矣。皇太子、內臣諸臣,皆悉侍從。
自常陸國,進白雉并生角馬。
敕造百濟大寺。今大安寺也。
【年月不慥。】
別造丈六釋迦佛像,并脇士菩薩等像,安置寺中。天皇夜致祈念之間,曉更有二女人,來自天上。容花端麗,香氣遍滿。禮拜此像,供養妙花,讃歎良久,謂天皇曰:「今見此像,相好已具。與靈山實相,毫釐無違。可謂此土眾生,甚有清信。」其言未終,飄然入雲。又開眼之日,瑞應不一,紫雲滿空,妙音沸天等是也。
【已上出彼寺記。】
又,甘露降於難波。其形如綿,長五六尺,廣八寸。隨風飄落,其味甚甘。
同年,新羅沙門道行,盜草薙之剱,向本國。時風雨荒迷,而遂持歸。
七月,始任大宰帥。
十月,大唐國滅高麗。
十二月,地震。筑紫地裂。廣二丈,長三千餘丈。嶺谷遷改。
八年己巳五月,天皇獦山科野。
八月,霹靂於內臣鎌足之家。
十月十三日,內臣鎌足,任內大臣。
【內大臣此時始。】
改中臣姓,賜藤原朝臣,授大織冠。
【正一位之號也。】
稍纏沈痾,遂至大漸。天皇幸於私第,親問所患。即詔曰:「若有所思,便可以聞。」大臣對曰:「臣既不敏,敢當何言。」帝哽咽,悲不自勝。即時還宮,遣
皇太弟
(
天武
)
,就於其家,詔:「邀思前代,執政之臣,計勞挍能,不足比公。非但朕寵汝身,後嗣帝王實惠子孫。不忘不遺,廣厚酬答。」仍授大織冠,以任太政大臣。
【私云:「任大政大臣者,其旨未詳。雖出家傳,世全不知補大相國。若以任內大臣,書誤云太政大臣歟。慥可考訪而已。」】
十六日辛酉,薨于淡海之第。時年五十有六。敕曰:「一步不忘,片言不遺。仰望聖德,伏深係戀。加以,出家歸佛,必有法具。故賜純金香爐。持此香爐,如汝誓願,從觀世音菩薩之後,到兜率陁天之上。日日夜夜,聽彌勒之妙說;朝朝暮暮,轉真如之法輪。」公卿大夫,百官人等,皆赴喪庭,舉哀皷吹。自古帝王之隆恩,宰輔之極寵,未有若今日之盛也。大臣是大倭國高市郡人也。其先,出自天兒屋根命。世掌天地之祭,相和人神之間。仍命其氏,曰中臣。美氣祐卿之長子也。母,大伴夫人。大臣在孕,而哭聲聞於外。十有二月,乃誕。外祖母語夫人曰:「汝兒懷妊之日,與常人異。非凡之子,必有神功。」夫人心異之。將誕无苦,不覺安生。大臣性仁孝,聰明叡哲,玄鑒深遠。幼年好學,博渉書傳。為人偉雅,風姿特秀。前看若偃,後見如伏。先後賜封,都合一万五千戶也。先是,高麗王贈書於大臣曰:「惟大臣,仁風遠扇,盛德遐覃。宣王化於千年,揚芳風於萬里。為國棟梁,作民船橋。一國之所瞻仰,百姓之所企望。遙聞喜抃,馳慶良深。」
【已上家傳。】
同年,斑鳩寺火。
大唐人郭務悰等,三千餘人來朝。令居近江國蒲生郡。
高麗國破滅。
九年庚午閏九月六日,大織冠內大臣,改葬山城國山階精舍。敕王公卿士,悉會葬所。于時,空中有雲,形如紫盖。絲竹之音,聽於其上。大眾聞見,歎未曾有也。大臣性崇三寶,欽尚四弘。每年十月,莊嚴法筵。仰維摩之景行,說不二之妙埋。亦割取家財,入元興寺,儲置五宗學問之分。由是,賢僧不絕,聖道稍隆。盖斯之徴哉。大和國十市群倉橋山多武峯,是其墓所也。
【已上家傳。】
同年,大藏省并諸司等燒亡。
唐人男女七百餘人來朝。
讃岐國貢四足雞。
十年辛未正月五日,以大友皇子,為太政大臣。年廿五歲。
【天智天皇男也。母釆女伊賀宅子娘也。】
太政大臣,此時始之。
同日,右大臣蘇我宿禰赤兄,任左大臣。
【卅九。】
同日,中臣朝臣金連,任右大臣。
【糠手子大連公之男也。】
同日,始置大納言。
【三人初任。】
四月,始用漏剋。天皇太子時,所製也。
同月,鎮西獻八足鹿生。
唐人二千餘人,來朝。乘船四十七艘。
大炊司有八鼎,同時倶鳴。
九月,天皇不豫。天皇施入珍財於法興寺。
十月,天皇臥柄。召於東宮
大海
(
天武
)
皇子,引入大殿。詔曰:「朕病彌甚,後事付汝。宜嗣帝位。」皇太子大海皇子固辭,奏曰:「臣元多病,何保社稷。請以大后付屬鴻業,令大友太政大臣奉宣攝政。願為陸下,今日出家,欲修佛道。」便於內裡,剃髮為僧,而被袈裟,入吉野山。公卿等相從送之。
同月,立大友太政大臣,為皇太子。
十二月三日,天皇崩。
同月五日,大友皇太子,即為帝位。
【生年廿五。】
一云,天皇駕馬,幸山階鄉,更無還御。永交山林,不知崩所。
【只以履沓落處,為其山陵。以往諸皇,不知因果,恒事殺害。】
山陵,山城國宇治郡山科鄉北山。
【高二丈,方十四町。】
元年壬戊,如來滅後一千六百一十一年。
天武天皇
【四十一代,號清御原天皇,治十五年。王子男十人,女十人。無即位人。】
舒明天皇第三男。母齊明天皇也。
元年壬申五月,大友皇子既及執政。
左右大臣
(
赤兄、金連
)
等,相共發兵,將襲於吉野宮。于時,舍人朴井連雄君奏曰:「臣有私事,至美濃時,
近江朝廷
(
大友天皇
)
,宣美濃、尾張兩國司曰:『為造山陵,差定人夫。人別令執兵杖。』是計,非為山陵,恐必有事矣。若不早避,當有其危。」又或人奏云:「自近江京至大和京,處處置軍。」
云云。
世傳云:「大友皇子之妃,是天皇女也。竊以謀事,隱通消息。」
【已上。】
於是,吉野宮言:「讓位遁世,是為治病痊癒也。然今不圖之外,其禍招身。何黙止哉。」
六月,遣人美濃國,令發兵塞不破道。天皇引率男女子息。
同月十日,步行入東國。路遇縣犬養大伴鞍馬,駕御之。皇后載輿從之。從者草壁、忍壁二皇子,舍人廿餘人,女孺十有餘人。即日,到菟田吐,獦者廿餘人從之。又米駄卅疋,棄米令騎步行者。夜半至伊賀國,國司并數人從之。明日,高市皇子,自鹿深越遇之。越大山,至伊世鈴鹿,於朝明郡大川邊,望拜天照大神。伊世國司發五百軍,塞鈴鹿關。大津皇子,六、七人男相具,率三千人軍參來,塞美乃國不破之道。天皇居不破宮,以高市皇子,令監軍事。差使,遣東海、東山二道。近江朝廷,聞之悉愕。京內併以騒動。尾張守少子部連,率二万軍來歸。即分其軍,塞處處道。以大伴連吹負,為將軍。
七月,遣紀臣阿閇麿等,率數万眾,自伊世大山,越向大倭。且遣村國連男依等,率數万眾,自不破出,直入近江國。
同月七日丙申,途戰。斬近江將軍境部連藥。
九日戊戊,又斬近江國將軍秦友足等。
十三日壬寅,戰己安川濱。
廿二日辛亥,到瀨田時,大友皇子,及群臣等,亦率數万兵軍,營於橋西。左右成陣,飛旗撃皷,驚車千里。列弩亂發,矢下如雨。于時,粟津朝廷大將軍智尊,先鋒距之。爰有大分若臣,棄長矛,拔刀被矢,入軍斬智尊矣。大友皇子走无所匿,乃還隱山前。左右大臣等,僅脱身逃散。
廿三日壬子,大友皇子遂以自害。男依等於粟津岡下,亦斬近江犬上五十君等。
廿四日癸丑,將軍吹負等,探捕左右大臣,及諸罪人等。
廿六日乙卯,向不破宮,捧大友皇子之頭,獻天皇營前畢。
廿七日丙辰,右大臣中臣金連破誅,左大臣蘇我宿禰赤兄配流。時年五十。自餘左遷,其員甚多。同日,依其功勞,各敘官位。
八月,天皇幸野上宮,立年號為朱雀元年。大宰府獻三足赤雀,仍為年號。
九月,天皇還大倭京,遷于岡本宮。
十一月,饗新羅使。
二年癸酉二月廿七日癸未,天皇即位。同日,以
菟野
(
持統
)
皇女,立為皇后。都大和國高市郡明日香清御原宮。
三月,備後國進白雉。仍改為白鳳元年。白鳳合至十四年。
同月,於川原寺,始寫一切經。
智藏,任僧正。吳學生福領僧正在俗時子也。
四月十四日,以大來皇女,獻伊勢神宮。始為齋王。依合戰願也。
十一月,大嘗會。丹波、播磨,供奉其事。
十二月,義成,任小僧都。
同年,大唐使郭務悰等,賜絁一千六百七十三疋、布二千八百五十二端、綿六百六十六屯。
三年甲戊八月,奉祭諸神。
十月,齋宮向伊勢大神宮。
四年乙亥,相摸國女,一産三男。
同年,土左國大神太刀一口,進天皇。
五年丙子,自春不雨,天下大飢。敕諸國:「講讀最勝仁王等經。」
親王以下,內命婦等,各給食封。
同年秋七月,有星出東,其長八尺。
六年丁丑,太宰府貢赤烏。獻烏之人,被敘五品。
三月,新羅使等入京。
六月,大地震動。
七年戊寅三月,地震。因幡國,貢稻一莖,中有八千粒。
十月,甘露降。
十市皇子,薨宮中。
八年己卯正月,新羅人入京,貢金銀等。
九年庚辰正月,桃李生實。
二月,得鱗角。
七月,割伊勢四郡,建伊賀國。別駿河二郡,為伊豆國。
十一月,依皇后病,造藥師寺。鋪金未遂,龍駕騰仙。始鑄佛於飛鳥淨原之朝,畢造寺於
養馬
(
ヤマト
)
藤原之宮,土木之功熟於三帝,
【天武、持統、元明。】
日月之營送於五代。
【又加文武、飯高。】
寶塔穿雲,亘于千代不古;珠殿承日,歷于万劫長今。東南水面,觀實相之月;西北山頭,聞清凉之風。金容垂慈,含二六之願;鍾響遠聽,滅百千之罪。
【已上。】
為憲記云,藥師寺清御原天皇之師僧祚蓮入定,見龍宮樣習作也。
【已上。】
寶塔二基,各三重,有裳層,高十一丈五尺,縱廣三丈五尺。兩塔內安置釋迦如來,八相成造形也。金堂一宇,二重閣,五間四面,長七丈八尺,廣四丈五寸,柱高一丈九尺五寸。佛壇,長三丈三尺,高一尺八寸。安置丈六金銅須彌座,藥師像一軀。左右脇士,日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像,各一軀。
【已上持統天皇奉造座者也。】
又觀世音菩薩像二軆。又帳外壇下佛前,並左右,造立綵色十二藥叉大將像,高各七尺五寸。南大門五間二重,長五丈,廣三丈二尺。東西居師子形,各高七尺。金剛力士中門一口五間,一盖,長五丈一尺,廣二丈五尺,高一丈六尺。南面左右立二王像,並夜叉形天,及座鬼形等。合十六軆。講堂一宇,重閣七間四面,在裳層,高一丈三尺六寸,長十二丈六尺,廣五丈四尺五寸。安置繍佛像一帳,高三丈,廣二丈一尺八寸。阿彌陀佛像,並脇士菩薩天人等像,惣百餘軆。奉繍之。
【為天武天皇、持統天皇之奉造者也。】
食堂一宇,九間四面。正中一間,內殿安置金銅半丈六阿彌陀佛像,並觀者得大勢至菩薩各一軆。經樓一口,鐘樓一宇,懸鴻鐘一口。百濟國王所獻也。西院安置彌勒淨土障子,僧房十四宇。
【已上。】
十年辛巳二月,以草壁皇子,立皇太子。
周防國貢赤龜。
四月,立式九十二條。
九月,新羅頁調。
氏氏賜朝臣、宿禰、連等姓。
同年,多禰國人進其國圖。彼國去京五千里,居筑紫國南海之中。切髮艸衣。
十一年壬午,大宰府,貢三足烏。
四月,天下男女,皆令上髮。
有種種變異。相當大唐乘基法師卒年。
十二年癸未,停銀錢,用銅錢。
同年,移百濟大寺,建高市郡夜倍村。施加封邑七百戶,公田三百町,利稻卅万束。改名曰大官大寺。
【今大安寺是也。】
十三年甲申,天皇不豫。於是,皇太子草壁皇子,奉敕。群臣百官等,共詣大官大寺,各發願曰:「天皇御願,於此伽藍,欲開法會。而其願未遂,晏駕將促。縱雖定業,願延三年之壽。果此大願矣。」于時,天皇感夢,得延寶算。如其所願,三筒年間,刻鏤佛像,繕寫法文。
【已上在大安寺記。】
同年,丹波國貢十二角犢。
大和國獻四足雞。
十四年乙酉四月十四日,難波宮并京宅皆失火。
五月十四日,地震。山崩河涌,舍屋悉損,人畜多死焉。
十月廿三日,天文悉亂,隕星如雨。
十五年丙戊,大倭國,進赤雉。仍七月,改為先鳥元年。
於信濃國令造行宮,擬幸東國溫泉。
八月,七道諸國,遣巡察使。
新羅國進調。
以草薙劔,送尾張國熱田神社。
九月四日,天皇崩。
【一云,九月九日崩。】
山陵,大和國高市郡檜隈大內。
【高五丈,方五町。】
是歲,大友太政大臣子大友與多大臣家地造御井寺,今三井寺是也。依父遺誡建立之。
云云。【私云,若天皇崩後,建立之歟。可考。】
又天皇建弘福寺。
【年月可考。】
元年壬申,如來滅後一千六百廿一年。
持統天皇
【四十二代,女帝,號菟野皇后,治十年。王子一人,无即位人。】
天智天皇第二女,天武天皇之后也。母,山田大臣石川麿女越智娘也。
皇后臨朝稱制。丁亥歲,為其元年。至第四年,即位。都大和國高市郡明日香清御原宮藤原宅。
元年八月,天皇請集三百龍象,施與先帝御服所製縫袈裟各一條。
是年,新羅王子來朝,獻金銀珍寶等並佛像等。
大津皇子,將謀叛反皇太子草壁尊。仍十一月,賜死。
【年廿四。】
皇子,才學拔萃,殊好文筆。詩賦之興,始自此時。皇子之妃,山邊皇女,臨皇子賜死時,被髮徒跣,奔赴殉處矣。見者或悲,或哭。
十二月,饗蝦夷男女三百餘人,於飛鳥寺西槻下。
二年戊子,始定國忌。近代天皇崩日也。
三年己丑正月朔乙卯日,大學寮始獻卯杖,以為恒例。
四月,皇太子草壁尊,薨。
八月,天皇幸吉野宮。
十二月,禁斷雙六。
四年庚寅正月一日戊寅朔,奉神璽、劔、鏡於皇后,即天皇位。
七月,公卿以下,著新裝束,班幣天神地祇。
同七月五日,以高市皇子,為太政大臣。
【卅七。】
天武天皇三男也。兼內舍人。賜封二千戶,合前五千戶也。
同日,多治比真人島,任右大臣。
【六十七。】
多治比親王男。宣化天皇之曾孫也。 九月,天皇幸紀伊國。
五年辛卯十一月,大嘗會。因幡、播磨,供奉其事。始授位記。
六年壬辰三月三日,天皇幸伊勢國。
九月,遣使諸國,定町段。
始置中納言。石上朝臣麿,初居其職。 有敕:「令計天下諸寺。」凡五百四十五寺,寺別施入燈分稻一千束。大官大寺,資財奴婢,種種施入。改舊洪鐘,加調銅數千斤,新鑄之。
七年癸巳正月,漢人始奏踏哥。
同月,詔曰:「令天下百姓服黃色。」
六月,詔高麗沙門福喜,還俗。 九月辛卯日,天皇幸大和國十市郡倉橋鄉多武嶺。
壬辰
(
六
)
日,車駕還宮。
【已上出日本書紀第卅卷。】
同月,遣新羅名僧于天下。
十月,有詔:「講仁王經。凡於內裡,講仁王最勝王經。」始自此時,以為恒例。近江國都賀山,有醴泉涌出。疾病皆愈。
八年甲午五月,始以金光明經百部,置諸國。每年正月上弦讀之。其布施,以當國官物充之。大安寺僧辨通,賜封四十戶。
相模國,進赤烏二翼。
十二月
乙卯
(
六
)
日,天皇遷幸藤原宮。大和國高市郡鷺栖坂地是也。
九年乙未九月,赦獄徒。
十年丙申七月,太政大臣高市皇子,薨。
【四十三。】
十一年丁酉二月,以輕皇子,立皇太子。
【文武天皇是也。】
日並知皇子
【亦名草壁皇子。】
二男也。
七月,天下大旱。
八月一日甲子,天皇讓位輕皇子,號太上天皇。生年五十歲。天皇之代,官舍始以瓦葺之。元年丁亥,相當大唐第四主則天皇后四年。如來滅後,一千六百卅六年。
文武天皇
【四十三代,號後輕天皇,治十一年。王子一人,即天位。】
草壁皇太子第二子。母元明天皇也。
【以下續日本紀四十卷略抄。】
天皇博渉經史,尤善射藝。
元年丁酉歲八月一日甲子,生。年十五,即位。都大倭國高市郡藤原宮。
九月,近江國獻白鱉,丹波國進白鹿。
十月,新羅使來朝。
二年戊戊二月
丙申
(
五
)
日,天皇車駕幸宇智郡。
三月
壬午
(
廿二
)
日,詔以惠施法師為僧正,智淵法師始為律師。
【惠輪僧正在俗時子也。】
六月
丙申
(
八
)
日,近江國獻白樊石。
七月,禁博戲、遊手之徒。
乙亥
(
十七
)
日,下野、備前二國獻赤烏。
八月,詔曰:「藤原之姓,宜令其子不比等承之。但
意美
(
オミ
)
万呂等者,依供神事,宜復舊姓。」
九月,以
當耆
(
タキ
)
皇女,為伊勢齋宮。
十月
庚寅
(
四
)
日,藥師寺作畢。詔眾僧,令住其寺。
十一月,大嘗會。美乃、尾張,供奉其事。
始定律令。
三年乙亥正月
壬午
(
廿六
)
日,新羅女一産二男二女。賜絁五疋,綿五屯,布十端,稻五百束,乳母一人。
癸未
(
廿七
)
日,幸難波宮。
二月
丁未
(
廿二
)
日,車駕還宮。
三月
甲子
(
九
)
日,河內國獻白鳩。
五月
丁丑
(
廿四
)
,役君小角流于伊豆嶋。
【已上國史。】
斯役優婆塞者,賀茂役公氏,今高賀茂朝臣者也。大倭國葛木上郡茅原村人也。自性博學,仰信三寶。齒及二毛,更居巖窟,住葛木山。卅餘箇年,被藤皮,餌松葉,以之為業。閑孔雀之神咒,窮奇異之驗術。乘五色雲,通仙人都。駈使鬼神,汲水採薪。仰山神偁:「大和國金峯山,與葛木嶺。竝亘石橋,可通行路。」爰鬼神等,夜夜運巌削,調度始矣。役行者迫云:「白晝露形,可亘石橋。」然葛城峯一言主神,愧其醜形,不用其命。因茲,行者以咒縛之,置于谷底。彼神託宣宮臣云:「僕元鎮守謀叛之徒,然役君小角將傾國家。先以繋縛。」天皇下敕,召役行者。昇空飛行,不能輙捕。窺搦其母。小角自來。仍配伊豆大嶋,歷三箇年矣。晝隨皇命,居伊豆嶋;夜為練行,徃富士山。身浮海上,走如踏陸。意馳震旦,飛如翥鳳。
【已上異記。私云,役行者,事雖出靈異記,相違本傳,如何。具下文書記。】
六月
戊戌
(
十五
)
日,施山田寺封三百戶,限卅年也。或記云,同比,天皇於大官大寺內,起九重塔,施入七寶。又於同寺內,度五百人。追感天智天皇御願,欲造丈六佛像。招求良工,未得其人。天皇合掌,向佛發願曰:「冀遇工匠,奉刻尊容。」其夜,有一沙彌,謂天皇言:「往年造此像者,是化人也,非可重來。雖得良匠,猶有斷斧之躓。雖云畫工,豈无丹青之訛。宜以大鏡l懸於佛前,拜其映像。像則非圖、非造。三身具足,見其形者,應身之鉢也。窺其影者,化身之相也。觀其空者,法身之理也。功德勝利,無過斯焉。」天皇夢覺而歡喜,知如來之應願。即以大鏡,懸於佛前。請五百僧,大設供養。
【已上。】
七月,弓削皇子,薨。
八月
壬寅
(
廿一
)
日,伊與國獻白鷰。
十二月,始置鑄餞司。
四年庚子三月
己末
(
十
)
日,道昭和尚忽出異香,光明逼室。召弟子好調曰:「汝見光不?」答言:「已見。」法師誡曰:「勿妄宣傳。」光自房出,旋寺庭,照耀良久,光指西行。端坐繩床遷化,春秋七十二。河內國丹比郡人也,俗姓船連。天皇甚惜,遣使弔之。弟子等以火葬之,欲取其骨。于時,風忽吹至,骨灰不知去所。本朝火葬始之矣。和上在生時,兩牙放光。弟子欲收此牙,忽為鬼神取去已訖。和尚持渡經論,書迹文字,並不錯誤。今在平城右京禪院。
【已上國史。】
八月
乙卯
(
十
)
日,長門國獻白亀。
乙丑
(
)
廿
日,敕僧通德、惠俊,并還俗。代度各一人,為用其藝也。
廿六日,右大臣多治比真人嶋,任左大臣。
十月
壬寅
(
廿一
)
,大倭國一産二男一女。賜絁、布、綿、箱、乳母等。
五
(
大寶元
)
年辛丑正月,天皇御大極殿,受朝拜。於正門立鳥形幢。左日像,青龍、朱雀幡。右月像,玄武、白虎幡。文物之儀,於是始備矣。
戊子
(
十四
)
日,新羅使賜絁百五十疋、綿九百卅二斤、布百端。及小使,并水手已上,賜祿有差。
同月,藤原朝臣不比等,任中納言。即日,任大納言。
【時年四十二。】
役君小角,有敕召反。為憲記云,大寶元年正月,役君小角召返。漸近鳳闕,登虛飛去,浮海度唐。古人傳曰:「役優婆塞,身居草座。母尼乘鉢,共以入唐。」外從五位下韓國連廣足,元以行者,為師敬重。後妬賢德,讒奏公家云:「小角誑惑世間,為國凶亂也。」又葛木山之澗底,常有吟音。聞人尋至,大巌藤纏,疑是巌吟歟。切放即纏,如本繋縛。
【已上出為憲記。】
役公傳云,役優優婆塞者,大和國葛上郡茅原鄉人也,今改姓成高賀茂氏也。著藤皮衣,松葉為食,吸花汁,助保身命。卅餘箇年,誦孔雀王咒,難行苦行,大驗自在。追聚鬼神,令駈仕。吾國旡比也。於時,金峯與葛山峰,為行通於兩山,召集諸國諸神,令度橋之時。金峰大神不勝咒力,而且作始之。葛木一言主大神又且作始,申於行者云:「自形尤醜,夜間作之。」行者迫一言主明神云:「晝尚倦,況將夜作哉。早速可作度。」時一言主明神不勝於行者迫,讒言於王宮:「役優婆塞擬傾皇位。
云云。
」依咤宣,追捕行者。依咒驗力,不被更捕。故捕母籠於獄。于時,行者為濟母,出而至于獄邊,稱名被捕也。即被流遣於伊豆島矣。爰行者晝隨王命居島,孝順於母尼,夜修行駿河國富慈峰。已送日月,但以
藤原宮御宇
(
持統
)
天皇代白鳳四十七年丁酉歲二月十日,流遣也。然又件神託宣:「彼行者早速可誅罪。」爰公家信用神讒,言可誅,遣敕使於彼島。以白鳳五十六年十二月廿五日,到於島,召出行者,拔刀欲誅之。時行者不拒,而敕使前蹲居乞誅刀。左右肩,并面、背等,經三度,以舌舐畢,然返與使云:「今早可誅者。」使受取其刀,見上下者,有文。寫取於絺見者,富慈明神表文也。驚惶言上,待天裁。天皇召博士,令說表文者。當其辭云:「天皇可慎宗,是非凡夫,大賢聖也。早免誅罪,速迎於都城。尊重可令住修者也。」爰重敕,使免誅罪畢,勞尊敬如神言。于時,行者含怨,咒力纏一言主明神。以大寶元年辛丑正月一日,母子共度去於大唐。自爾以降,葛木一言主明神所纏未免,辛苦尤甚也。不可讒言,自在大神,得怨讎l,而于今未免脱。件行者,唐國四十仙人中第三座也。以何知之者?日本國求法遣唐副學生道昭大德,得五百賢聖請,住新羅山寺,講法花經。時神仙每日集會,從道昭上人所說。其中第三聖人,以彼倭音,揚問諭義。時道昭法師驚奇云:「道昭,已日本國副學生也,何所聖人乎?其諱亦如何?誰人以和音為問哉?」時件聖人答言:「我是日本國大和國金峯葛山,井駿河國富慈峰等修行,役優婆塞也。」時道昭法師從講座下,禮拜喜悅矣。爰彼此讓敬交談畢,依有眾生之心含恨捨山,母堂自坐鉢,渡來於此國,趻跰送年。雖然,難忘本所,三年一度,詣住於金峰葛山、富慈峰。奇談奉代代天皇。于今未忘朝恩,但一言主葛木明神難可免脱。
云云。
然則件行者,行於大唐國,日夜朝暮,令駈使八部眾。道昭法師歸朝,傳談我國焉。于時貞觀十五年発巳註記而已。自彼大寶元年辛丑歲,至于今年癸巳,積年一百七十三年。
【已上出本傳文。私云,此本傳文雖注年代,未知作者是誰人哉。往往相違,真偽叵知。又上文云丁酉歲配流,下文云大寶元年辛丑度唐,合經五年,而何言三白鳳五十六年猶在于島矣。自彼白鳳四十七年,至同五十六年,已歷十年。上下乖違,何為指南焉。又白鳳合十四箇年也,何云五十六年矣。又役行者遇道昭和尚交談云:「母堂乘鉢,共渡大唐。」此文恐是也。道昭入滅之後,役君入唐,母子同渉,何云趻跰送年乎。但小角相値道公之文,書景戒記並類聚國史,小角獨以通,為時時竊行也,是非母氏相具顯露飛去到。已上私詞。】
二月
丁末
(
四
)
日,釋奠。於是始矣。
三月,安倍朝臣御主人,任右大臣。元大納言,年六十七。
同月廿一日甲午,對馬島國始貢白銀。仍改為大寶元年。
【自是以後,年號相續不絕。】
對馬島出白銀。郡司等,授二階位,並賜絁、綿、布、鍬等。
七月廿一日,左大臣多冶比真人島,薨。年七十八。
八月
壬寅
(
二
)
日,敕僧惠耀、信成、東樓,並令還俗,代度各一人。
甲辰
(
四
)
日,太政官處分:「近江國志我山寺封,起
庚子
(
文武四
)
年,計滿卅年。筑紫觀世音寺封,起大寶元年,計滿五歲。並停止之。」
甲寅
(
十四
)
日,遣使於河內、攝津、紀伊國等,營造行宮。兼造御船卅艘,為備水行也。
九月
丁亥
(
十八
)
日,行幸紀伊國。
十月
丁末
(
八
)
日,車駕至武漏溫泉。
大寶二年壬寅正月
癸巳
(
廿五
)
日,詔以智淵法師為僧正,弁昭法師為律師。同年正月十五日,善住任大僧都。同日,僧昭任律師。
二月
乙丑
(
廿八
)
日,諸國司等始賜印鎰。
三月
乙亥
(
八
)
日,始頒度量于七道諸國。
甲申
(
十七
)
日,分越中國四郡,屬越後國。
甲午
(
廿七
)
日,信乃國獻梓弓一千廿張,以充大宰府。
同月,大安寺道慈法師付遣唐大使粟田道麿,渡海。道慈,俗姓額田氏,大和國添下郡人也。一云,大寶元年,道慈法師入唐。
四月
乙巳
(
八
)
日,飛驒國獻神馬。
七月,美乃國大野郡人進八蹄馬,賜稻千束。
己巳
(
四
)
日,有敕,被止親王乘馬出入宮門。
九月一日,日蝕天暗。
癸未
(
十九
)
,追使於伊賀、伊勢、美乃、尾張、參河五國,營造行宮。一云,十月,幸參河國。十一月,還京。
十二月
乙巳
(
十三
)
,太上天皇不豫。大赦天下,度一百人出家。
廿二日甲寅,
太上
(
持統
)
天皇崩。火葬。大和國高市郡大內陵。
【天武天皇之同陵也。以下火葬。】
大寶三年癸卯二月
癸卯
(
十一
)
日,當于太上天皇七七忌。仍遣使四大寺,及四天王寺、山田寺等卅三寺,設齋焉。
三月
乙酉
(
廿四
)
日,以興福寺僧義淵,任僧正。大和國高市郡人,俗姓阿部氏。其父依無子息,多年祈請觀音。然間,夜聞小兒啼音,奇出見之。柴垣之上,有裹白帖。香氣普滿,歡以取養。不日長大。天智天皇傳聞,相共皇子,令養岡本宮。至是,任僧正。造寺,號龍盖寺。俗云,造五箇龍寺。龍門、龍福等。
四月
癸巳
(
二
)
日,奉為太上天皇,設百日齋於御在所。
閏四月
辛酉
(
一日
)
,饗新羅客于難波舘。
同月一日,右大臣御主人薨。
【六十九。】
是歲,立東西市。
十月
甲戊
(
十六
)
日,僧隆觀還俗。頗渉藝術,兼知筭曆。
大寶四
(
慶雲元
)
年甲辰正月
癸巳
(
七
)
日,以大納言石上朝臣麿,為右大臣。
三月,僧都始分大小。
五月五日甲午,備前國獻神馬。即日,大極殿西樓上見慶雲。仍改為慶雲元年。見雲人,式部少丞小野馬養也。貢神馬人授三階,并賜絁十疋、糸廿絇、布卅端、鍬卅具。
六月
乙丑
(
十一
)
,河內國古市郡人,一産三男。賜物。
七月,下總國進白烏。
同月,栗田真人從唐歸朝。
十一月,周防國貢白鹿。越後國貢兎毛布一張、金鋪二枚。
慶雲二年乙巳三月
癸未
(
四
)
日,天皇車駕行幸倉橋離宮。
四月十七日丙寅日,敕曰:「大納言四人,宜廢二員。更置中納言三人,以補大納言之不足。」
九月
丙戊
(
九
)
日,置
八咫
(
ヤタ
)
烏社。
癸卯
(
廿六
)
日,越前國獻赤烏。貢烏人賜祿。
靈異記云,慶雲二年九月十五日庚申,豐前國宮子郡少領膳臣廣國忽以卒去。逕三箇日,十七日申時,又甦活而語之曰:「使有二人,一項髮舉束。一少子也。路中有大川,廣椅以金塗嚴。自其椅行,至其京。時有八官人佩兵,前有金宮。王坐黃金座,詔廣國曰:『今召汝者,依汝妻憂也。』見昔死妻,以鐵針打頂、通尻,以鐵繩縛四枝。王詔廣國曰:『汝實無罪,可還於家。然慎黃泉事,勿委宣傳。若欲見汝父,即可見南方。』其父抱熱銅柱,鐵針卅七,打之其身。則以鐵杖,夙三百反,晝三百反,夕三百反,合九百反,每日打迫。廣國見之,悲哭問云:『何受此苦!』父語子言:『我昔為養妻子,或誅生命,或奪人物。不孝父母,不恭師長。由此等罪,受如此苦。痛哉!苦哉!汝速為我造佛寫經,贖我罪苦。慎之莫忘。』言畢泣,還其大橋下。有守門人遮言:『凡入內者,更不還出。』廣國暫俳徊間,小子出來。時守門人跪禮小子,不障歸出。廣國問小子言:『汝是誰人?』小子答云:『吾是汝幼稚時書寫觀世音經也。』」
【曰上異記。】
十一月
己丑
(
十三
)
日,徴發諸國騎兵,為迎新羅使也。以正五位上紀古麿,為騎兵大將軍。
十二月
乙卯
(
九
)
日,都下諸寺,施食封各有差。
乙丑
(
十九
)
日,有敕:「令天下女上髮。又令脱裳著白袴。」
同月,四品多紀內親王,為伊勢齋。
是年,天下疫疾。仍始追大儺。
同年,山背國相樂郡,初産二男,次二女,後二女。給物如例。初二男,有詔為大舍人。
慶雲三年丙午正月朔日丙子,天皇御大極殿。新羅使等在列,朝庭儀衛,有異於常。
四日己卯,彼使貢調。
壬午
(
七
)
日,饗新羅使于朝堂。奏諸方樂,賜祿有差。
二月十六日,敕:「從一位,封五百戶。正二位,三百五十戶。從二位,三百戶。正三位,二百五十戶。從三位,二百戶。」
七月
乙丑
(
廿四
)
日,丹波、但馬二國,山林火炎。遣使,奉幣帛於神祇。即雷聲忽應,火災自滅。
九月
乙丑
(
廿四
)
日,行幸難波。
十月
壬午
(
十三
)
日,還宮。
同月,淡海公城東第,初開維摩法會。屈入唐學生智寶,講無垢稱經。
慶雲四年丁未正月,藤氏賜封。大臣薨後贈階低。
三月
甲子
(
廿六
)
日,給鐵印于攝津、伊勢等廿三國,使印牧駒犢。
天下始用革帶。
五月
癸丑
(
十六
)
日,美乃國一産三女。賜穀四十石,乳母一人。
乙丑
(
廿八
)
日,學問僧義法、義基、摠集、慈定、淨蓮,自新羅來。
六月十五日,天皇春秋廿五,崩。
【十一月丙午日,火葬飛鳥岡。】
山陵,大和國高市郡檜前安古岡上。
【高三丈,方一町。】
遺詔云:「舉哀三日,凶服一月。朕之母儀,阿閇皇女,宜攝万機,嗣天皇位矣。」元年丁酉,如來滅後一千六百四十六年。
閣本奧書云:以影尾張古本、
【是本之原本也。】
古寫鈔節本,校訂。
望之
扶桑畧記 第五 終
[久遠之絆]
[卷第四]
[卷第六]
[再臨之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