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二百卅六 列傳第百六十三 諸蕃五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百濟
下
百濟《下》欽明帝六年春,膳巴提便使於百濟。夏,百濟王明使耐率其悛施德次酒入朝。秋,百濟造丈六佛像。明自作願文曰:「蓋聞,造丈六佛,功德盛大。伏願天皇獲勝善之德。天皇彌移居國,俱蒙福祐。普天之下,一切眾生,皆皆得解脫。故敬造之。」七年,中部奈率已連等還蕃,仍賜良馬七十疋、船一十隻。夏,使中部奈率掠葉禮等貢調。八年,使前部德率真慕宣文、奈率歌麻等乞援。下部東城子言來,代德率問休麻那宿衛。明年春,高麗圍馬津城,真慕宣文等辭歸蕃。詔曰:「援兵必發,汝速報王。」帝尋遣使詔曰:「德率宣文等歸後,消息如何?聞汝國為狛賊所逼。宜共任那同謀禦之。」
【○按本書以此詔係六月。今考詔文,當在德率宣文等歸後,掠葉禮入朝前。】
夏,中部扞率掠葉禮等入朝,奏曰:「德率宣文等至,祇承思詔,喜躍無勝。今春馬津城之役,聞虜中語曰:『由安羅與日本府之招來。』臣疑而未信。然不可以不究其所由,故召安羅及日本府執事。而不來。是以愈懷疑懼。伏願,可畏天皇,
【○本書註曰,西蕃謂天皇為可畏天皇,下皆效之。】
暫停援師,先賜勘當。」詔曰:「省書奏具之。安羅及日木府不救鄰難,朕之所疾也。其曰通使于高麗者,朕所不命,不可輕信也。願王開襟緩帶,恬然自安,勿深疑懼。宜依前敕,與任那戮力,固守封疆,扞禦北敵。朕當發若干人,實安羅空間之地。」冬,為百濟築得爾辛。十年,將德久貴固、德馬次文歸。詔曰:「延那斯、
【○延那斯蓋移那斯也。今從本文不改。】
麻都,陰交通高麗者,朕當令加勘問。所調救兵,依來請停之。」十一年,帝遣使問高麗兵事。
【○本書註引百濟記曰,日本使阿比多。】
詔曰:「朕聞北敵強暴,故賜矢卅具。朕復聞奈率馬武王股肱之巨,納上傳下,能輔佐王。若欲家國無事,永保官家以事於朕者,宜每以馬武為大使入朝。」使還,因獻高麗虜六口,別使中部奈率皮久斤等獻狛虜十口。十二年春,以麥種一千石,賜百濟。秋,明會新羅、任那兵,伐高麗。獲漢城之地,又進軍取平壤六郡,悉復故地。十三年夏,百濟、加羅、安羅遣中部德率木刕、今敦等,來奏曰:「新羅與高麗通好合謀,將滅諸蕃國。故遣臣等謹請援師。」冬,明遣西部姬氏達率怒唎斯致契等,獻釋迦佛金銅像一驅、幡蓋、經論,并上表讚流通禮拜功德云:「是法於諸法中,最為殊勝。難解難入,周公、孔子,尚不能知。此法能生無量無邊福德果報,乃至成辨無上菩提。譬如人懷隨意球,逐所用盡依情。此妙法寶亦復然,祈願依情無所乏。且夫遠自天竺,爰洎三韓,依教奉持,無不尊敬。百濟王臣明謹遣陪臣怒唎斯致契怒剖斯致奉傳帝國,流通畿內。果佛所記,我法東流。」帝歷問群臣。大連物部尾輿、中臣鎌子奏:「是蕃國神,不可拜。」乃投佛像難波堀江。是歲,百濟棄漢城、平壤。十四年春,使上部德率科野次酒等請救,前使人中部扞率木刕金敦等辭還蕃。
【○按木刕金敦十三年入朝,謂德率今歲歸國,而書扞率可疑。按三國史記,德率四品,扞率五品也。本書必有一誤。】
夏,遣內臣
【○本書闕名。】
賜明良馬二疋、船二隻、弓五十張、箭五十具。敕曰:「援兵之數,唯王所請。」別敕:「醫、易、曆博士當交代者,附還使相代。其卜書、曆本、藥種亦宜附送。」秋,使上部奈率科野新羅、下部固德汶休帶山等上表曰:「去年臣等同議,遣內臣德率次酒、任那大夫等,奏海表諸彌移居之事。伏待恩詔,如春草仰甘雨。今年忽聞新羅與狛通謀云:『百濟與任那頻朝日本,是必乞兵伐我國也。不如先日本兵未發,攻取安羅,絕日本路。』臣聞其謀,深懷危懼,故馳使以聞。伏願天慈幸垂愍卹,速救海表彌移居國。軍眾所用衣糧,臣應辨給。且海表諸蕃,甚乏弓馬。自古迄今,皆仰給於官庫。今強敵熾盛,宜資武備,伏願垂賜。」且奏曰:「的臣奉天敕,來撫臣蕃。風夜乾乾,勤修庶務。由是海表諸蕃,皆稱其善,謂當萬歲肅清海表。不幸云亡,深用追悼。伏願天慈速遣其代,以鎮任任那。」冬,百濟王子餘昌將國兵攻高麗。軍夜次百合野,高麗潛兵奄至急皷。餘昌大驚,桴鼓相應,通夜固塞堅守。天曙,高麗兵綿亘鉅野,飾騎五人並轡來呼曰:「兒輩傳道,有客野宿,何不迎勞乎。我王即命下臣,來勞從者。敬問尊姓年爵。」餘昌答曰:「姓是同姓,位是扞率,年二十九。」餘昌問亦如前。乃立標合戰。百濟兵以鉾剌高麗勇士於馬上墮之,斬首貫鉾視眾。高麗軍將大怒,百濟乘勝急鼓,士氣益振,遂大敗之。高麗王高平成走東聖山。
【日本紀。高麗王名據東國通鑑。】
十五年,中部施德木刕文次等至竺紫府,問敕軍數。且曰:「今年之役,甚危於前。願師出勿違期矣。」內臣佐柏連奉敕,許兵一千、馬百疋、船四十隻。尋使下部扞率將軍三貴、上部奈率物部烏等乞兵,德率東城子莫古來代。東城子言:「五經博士王柳貴代固德馬丁安,僧曇慧等九人代僧道深等七人。」易博士施德王道良、曆博士固德王保孫、醫博士奈率王有憐陀、採藥師施德潘量豐、固德丁有陀、樂人施德三斤、季德己麻次、季德進奴、對德進陀,皆依請代。夏,內臣帥舟師援百濟。冬,明遣下部扞率汶斯干奴上表曰:「百濟王臣明及安羅日本府臣、任那諸國旱岐等奏:『斯羅無道,與狛同心,謀滅海表彌移居。』臣等抱危怖,仰待王師。六月,有至臣
【○按有至臣即內臣也,國音通。】
帥師至。於是,上下軟喜,便以十二月九日攻斯羅。臣先令東方領物部,莫哥武連領本部兵,攻函山城。
【○東國通鑑作管山城。】
有至臣所帥筑紫物部莫奇、委沙奇,能射火箭。藉天皇之威靈,以即日酉時,焚城拔之。若伹斯羅者,有至臣軍足矣。彼若與狛合勢,則恐難可成功。伏願,命竹斯島上諸軍悉赴援,則莫可憂矣。軍事方棘因馳單艇奏聞,謹獻好錦二疋、毾氈一領、斧三百口、所虜斯羅男二口、女五口。」
【日本紀。】
餘昌已拔函山,乘勝欲滅新羅。耆老諫日:「天未與矣。懼禍將及焉。」餘昌曰:「卿等老矣,何怯也?我事大國,何懼之有?」遂深入新羅,築久陀牟羅塞。明憂念餘昌久勞行陣,自住慰勞。新羅聞明親來,即發兵圍之。百濟軍大敗,新羅奴卒名苦都
【○本書註更名谷智。東國通鑑作稗將高于都力。】
與明遇,苦都再拜曰:「苦都賤奴也,大王名主也。今使賤奴殺名主,願聞王名,常莫忘於心,傳之後世。」明曰:「王首不合受奴手。」苦都曰:「我國法違所盟。雖曰國王首,當受奴手。」明踞胡床,仰天大息涕下。乃解佩刀,授吾都,受斬。
【日本紀及本書一說。】
新羅以禮葬其首,送屍於百濟。
【日本紀一說。○本書云,苦都堀坎埋之。今從一說。】
時新羅圍餘昌急,士卒惶駭,不知所為。筑紫國造善射,發矢雨注,新羅驍騎中之墬馬。其矢洞鞍前後橋,其餘莫不應弦踣。新羅圍兵披靡,餘昌乃得乘間脫走。因褒國造曰:「鞍橋君。」新羅欲窮追滅之。有一將曰:「不可也。日本天皇以任那之事,憎我已深矣。今況復滅百濟官家乎。必招後患。」故止而不追。明年,餘昌遣弟惠來朝。帝始聞明戰沒震悼,遣使迎勞王子惠於津。許勢臣問王子惠曰:「留于此乎?將歸乎?」惠答曰:「朝廷垂憐於亡國,賴假偏師。仗天威以報大讎,惠之願也。惠之去留,唯命是從。」蘇我臣問曰:「王妙達天道地理,名聞四方,意謂永保多福,統領西藩,以奉朝廷也。今有何咎,以致茲禍?」惠答曰:「惠稟性愚闇,不知大計。何況禍福所倚乎。」蘇我臣復謂惠曰:「昔在大泊瀨天皇之世,汝國為高麗所攻,危甚於累卵。天皇命神祇伯受策於神宮,往救汝國。由是汝國靜謐,社稷安寧。乃命汝國祭其神。其神則天地割判,草木言語之時,自天降始建邦之神也。今汝之國輟而不祀,是以禍亂荐興,社稷以危。方今修理神宮,侵奉祭祀,則社稷可再昌矣。」餘昌謂其臣下曰:「我欲出家修道,資先王冥福。何如?」諸臣諫曰:「新羅、高麗,不共戴天之仇矣。王子若出家,誰報其仇,誰雪國恥?臣等請為度國民,以遂王子之願也。」餘昌從之。乃度百人,薦其冥福。十七年,王子惠歸國,賜兵仗、良馬遺之。其從者皆賜物有差。惠等感喜,阿部臣、佐伯連等帥筑紫舟師衛送。別詔筑紫火君,
【○本書註引百濟本記云,筑紫君兒火中君弟。】
率勇士一千,送至彌氏津,以備要衝之地。十八年春,餘昌飼立,是為威德王
【○東國通鑑云,聖明敗死,其年餘昌立。】
二十三年,大將軍紀男麻呂、副將軍河邊瓊岳伐新羅。大將軍大伴狹手彥領兵數萬伐高麗,并詔百濟策應。狹手彥擊敗高麗軍,瓊岳攻新羅,失律無功歸。
【日本紀。】
敏達帝四年,昌使使貢獻,多於常例。使吉士譯語田彥於百濟,計任那興復之事。六年,大別王與小黑吉士宰於百濟。
【○本書註曰,王人奉使於三韓者,自稱曰大別王,不詳其所出。小黑名闕。】
冬,大別王等歸。昌附獻經論及僧尼咒禁、造佛工、造佛寺工六人。十二年,遣吉備海部羽島於百濟徵日羅。昌愛日羅之才,不肯遣。羽島用日羅計,盛色宣敕召日羅。昌怖使恩率、德爾、余怒、歌奴知、參官、柂師德率次干德等,送日羅至。帝大悅。恩率參官意,日羅悉言己國事。臨發,密命德爾、余怒,於數日後殺日羅。帝大怒,捕德爾等下獄。掬問皆伏罪。乃以德爾賜日羅族甘心。恩率參官海中遇風濤,舟船漂散,恩率溺死。祟峻帝元年,恩率首信、德率蓋文等朝貢,并獻佛舍利及僧齡照等六人,寺工、鑪盤瓦師、畫工數人。推古帝五年,王子阿佐朝貢。
【日本紀。】
六年,昌卒。第二子季明立。
【東國通鑑。】
七年,使使獻駱駝、驢各一疋,羊二頭,白雉一隻。
【日本紀。】
是歲,季明卒,諡惠王。長子宣立,是為法王。八年,宣卒,子璋立,是為武王。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九年,新羅攻任那。遣坂本糠手詔百濟:「救任那。」十七年,百濟僧俗八十五人,逢風漂著肥後國葦北津。使難波德麻呂、船龍等送還其國。二十年,百濟人投化,其人身面皆斑白。惡其異於人,欲投之海島。其人謂曰:「若惡臣斑皮者,白斑牛馬亦不可用於國乎。臣有小技,能構山岳之形。」乃試造須彌山形及吳橋於南庭。因命之曰路子工,亦名芝耆麻呂。又有一人名味摩之,善吳樂。因令少年習之。二十三年,百濟使從入唐使犬上御田鍬等入朝。舒明帝二年,使恩率素子、德率武德朝貢。三年,璋遣王子豐入質於朝。
【○本書云,義慈納王子豐璋為質。按東國通鑑,今歲武王璋立三十二年也。義慈立在舒明十三年,本書作義慈,恐非也。故改之。豐璋,舊唐書及三國史記、東國通鑑單作豐,本書誤以百濟王璋與王子豐之名合作豐璋。今併改之。】
七年,遣達率柔等朝貢。十年、十二年,累朝貢。
【日本紀。】
是歲,璋卒,子義慈立。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皇極帝元年春,使使弔舒明帝喪。阿曇比羅夫等就館問百濟消息。使者曰:「百濟王命臣曰:『聞塞上在朝庭,常為不法。汝歸之日,請塞上俱來。朝廷不許。』」
【○按本書又載吊使傔人語云:「去年大佐平智積死。又百濟人使人投崑崙使於海。今年正月,國王母薨。又弟王子兒翹岐及其母妹女子四人,內佐平味有高名者四十餘人,被放於海島。」今按下文,此後智積入朝,翹岐亦被徵來朝。傔人語可疑,不知此事在智積歸國後,傔人後至者語之。訂本書訛載于此歟。不可考。】
國勝水雞使于百濟。召王子翹岐居阿曇山城連家。
【○按翹岐及智積來,不詳在何月,本書恐有錯誤。今從舊文不輒改。】
夏,翹岐延見。大臣蘇我蝦夷宴翹岐等於畝傍邸,惟塞上不預。蝦夷贈翹岐馬一疋、鐵二十鋌。翹岐兒病死,翹岐將妻子移居百濟大井家,遣人葬兒於石川。凡百濟風俗,畏忌死者,雖父母兄弟夫婦,終不自臨。新羅亦同。七月,響翹岐及大佐平智積等於朝,
【本書一說曰,智積及子德率某、恩率軍善。】
命健兒相撲。宴罷,智積出拜翹岐門。百濟質達率長福授位小德。中客己下,授位各有差。二年,使達率自斯等、恩率軍善朝貢。朝廷遣群大夫於難波,責貢調違例。自斯等對曰:「即今可備。」自斯,達率武子之子,武子時質于朝。
【武子為質之年未詳。】
是歲,百濟太子餘豐,
【○本書無璋字,前文誤加璋字者明。】
以蜜房四枚放養三輪山,終不蕃息。四年,遣使朝貢。
【日本紀。】
孝德帝大化元年,佐平緣福等朝貢,兼領任那調使。詔緣福等曰:「昔我遠皇祖以百濟國為內官家,以任那附屬百濟。其後三輪栗隈東人觀察任那國界,其方土所產、調賦所出,具錄圖籍。而今之貢獻,多所闕乏。是以卻卻之。自今以後,貢獻物具題所出國郡名。」又敕徵鬼部達率意.妻子。白雄二年、三年、四年,並朝貢。五年秋,朝貢。冬,復來弔孝德帝喪。
【日本紀。○本書一說曰,帝時,三韓每歲朝貢。】
齊明帝元年,西部達率余宜受、東部恩率調信仁朝貢,凡一百餘人。
【日本紀一說。】
二年,使使朝貢。西海使佐伯栲繩、小山下難波國勝還自百濟,獻鸚鵡一隻。三年,西海使小華下阿曇頰垂、小山下津傴僂,還自百濟,獻駱駝一、驢二。六年,新羅王金春秋乞師於唐,俱攻百濟。
【日本紀一說引高麗僧道顯日本世紀。】
初義慈立二年,健,使將軍允忠攻拔新羅大邪城。金春秋女婿金品程及妻子皆死之,春秋怨入骨髓。及薪羅王真德死,春秋代立,厚結好於唐。時義慈與高麗連和,屢出兵攻新羅。金春秋怨之益深。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義慈初有孝友之聲,稱海東曾子。
【舊唐書、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後稍荒淫,夫人妓妾擅弄國擷柄,誅殺賢良,
【日本紀註引僧道顯日本世紀。○按東國通鑑,王與宮人夜淫酗眈酒樂。佐平成忠諫之。義慈怒囚之,成忠不食而死。】
國又屢有怪異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阿曇頰垂使于百濟而歸,亦云:「始至之時,會百濟伐新羅還,有軍馬自繞寺金堂,晝夜不息,唯食草時少止。」
【日本紀。】
是歲七月,唐大將軍蘇定方率舟師軍尾資津,
【○東國通鑑作德物島。】
新羅王金春秋將馬步軍屯怒受利山,夾攻三日,城陷。
【日本紀一說。】
蘇定方以義慈及其妻恩古、太子隆諸王十三人,大佐平沙宅千福、國辨成孫登等歸于唐。
【日本紀一說云引伊吉博得書。】
九月,達率沙彌覺從等來告難,百濟西部恩率鬼室福信據任射岐山,
【○本書一說云北任敘利山。】
達率餘自信
【○信本作進,據本書下文改之。】
據中都久麻怒利山城,
【○本書一說云都都岐留山。】
收集散卒。新羅兵攻之。時福信士卒未有兵刃,皆以棓戰,大破新羅軍,悉奪其兵仗器械。於是,兵氣稍振,遂入保王城,國人歸之者眾。冬,福信遣佐平貴知等乞援,獻唐俘一百餘人,并請王子餘豐曰:「唐人與新羅蕩擾我疆場,傾覆我社稷,君臣皆為虜。而百濟遙賴天皇之威靈,更鳩集義徒,得再建邦。伏願,迎王子餘豐以主社稷。」帝乃下詔曰:「乞師請救,聞之古昔,扶危繼絕,著于桓典。故枕戈嘗膽,必資拯救。今百濟以本邦喪亂,靡依靡告,窮來歸于我。是以命爾將士,百道俱進,雲會雷動,俱集沙彔,翦其鯨鯢,紓彼倒縣。其王子餘豐,有司宜備禮以時發遣。」帝將幸筑紫遣援軍,乃先幸難波宮,詔修繕軍器。又敕駿河國造軍艦。已成,挽至績麻郊,夜中無故艫舢自反向岸。七年春,帝御船西征,次磐瀨行宮。夏,百濟福信遣使奉表,請迎王子糺解。
【○本書闕糺解來朝文。】
七月,帝崩。皇太子喪服聽海表軍政。八月,前將軍大華下阿曇比邏夫、小華下河邊百枝,後將軍大華下阿陪引田比邏夫、大山上守大石、大山上物部熊救百濟。
【日本紀。】
九月,皇太子以織冠授百濟王子豐,山多蔣敷之妹妻之。使大山下狹井檳榔、小山下秦田來津,帥兵五千餘人,衛送王子豐及其叔父忠勝等。
【日本紀及本書一說。】
福信迎拜稽首,即復國政於豐。壬戌歲,賜百濟佐平鬼室福信矢十萬隻、絲五百斤、綿一千斤、布一千端、韋一千枚、稻種三千斛,別賜豐布三百端。夏五月,大將軍阿曇比邏夫等率舟師一百七十艘繼發。詔立豐為百濟王,賜金策於福信,褒獎其勤勞。豐及福信稽首奉敕,眾皆感喜梳涕。六月,遣達率萬智入朝謝恩。冬,豐及其臣福信議,自州柔城
【○東國通鑑州柔作周留城,地名多與本書異。】
移居避城。秦田來津諫曰:「避城密邇敵境,一夜可行兵。若有不虞,悔無及矣。」豐等不聽,遂移居避城。明年春,使達率金受朝貢。新羅兵燒百濟南畔四州,陷安德等城。
【○東國通鑑云,取居列、居督、沙平、德安四城。】
由是,避城去賊益近,勢不得保,乃還居州柔。福信遣使獻唐俘續守言等。三月,遣前將軍上毛野稚子、間人大蓋,中將軍巨勢神前,譯語三輪根麻呂,後將軍阿陪引田比邏夫、大宅鎌柄,率兵二萬七千人,攻新羅。夏六月,取沙鼻、奴江二城。
【日本紀。】
時福信專權,與豐相猜,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或讒之豐,豐信之。
【續日本紀。】
犬上
【○名闕。】
見糺解於石城,糺解仍語福信之罪。豐便執之,以革穿掌縛之,問諸臣曰:「福信有罪,可斬乎不?」達率執得曰:「此惡逆人不合放。」福信唾執得罵曰:「腐狗癡奴!」豐命健兒斬之,醢其首。秋,新羅聞豐殺福信,謀直入取州柔。豐謂將士曰:「日本將軍廬原君帥健兒萬餘來,我當自往于白村慰勞。卿等固守城而待。」既而新羅兵奄至圍州柔,唐將軍劉仁軌等,
【劉仁軌據唐書、東國通鑑。】
列船于白村江。
【○舊唐書、東國通鑑作白江口。】
日本船師先至者,與唐兵會不利。諸將爭先而進,為唐兵所夾擊。官軍敗績,溺死者眾。秦田來津仰天切齒,殺數十人戰死。豐走高麗,州柔陷。軍民相謂曰:「州柔陷,事無奈何。百濟之名,絕于今日。」乃與其妻子辭訣,至氐禮成,會日本軍。佐平餘自信、
【○東國通鑑曰,遲受信保任存城,蓋此人歟。】
達率木素貴子、谷那晉首、憶禮福留等,與王師俱來,百濟遂滅。甲子年,置百濟王義慈子善光等於難波。
【○續日本紀作禪廣。】
乙丑年,以佐平福信之功於百濟,授達率鬼室集斯小 錦下,以百濟男女四百餘人置于近江神前郡。天智帝元年,遣未都師父朝貢。
【○舊唐書曰,唐麟德二年,以百濟太子隆為熊津都督俾歸國。隆畏眾攜散,逃歸于唐。儀鳳中封帶方郡王,隆畏新羅強,不敢入舊國,寄治高麗死,武氏以其孫敬襲王。今按百濟使,蓋是隆等所遣也。】
二年,移佐平餘自信、佐平鬼室集斯,及男女七百餘人于近江蒲生郡。餘自信沙宅紹明已下,各隨才錄用。四年,百濟臺久用,善羿真子等,相繼朝貢。
【日本紀。】
善光子孫仕于朝。
【續日本紀。】
大日本史 卷之二百卅六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