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二百卅四 列傳第百六十一 諸蕃三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高勾麗
高麗
高勾麗,或稱高麗,
【康富記、隋書。】
古朝鮮之地。朝鮮之肇,未有君長。有神人而降生,國人推立為君,曰檀君,國號朝鮮。周武王封箕子於朝鮮,傳世四十一,至箕準,為燕人衛滿所逐,走韓地。衛滿悉有朝鮮地。至孫衛右渠,漢武帝滅之,以其地為郡。衛氏亡,高氏起於扶餘,漸有朝鮮地。高氏其先出扶餘王金蛙。金蛙得女子,閉於室內,為日光所照,生卵。男子破殼而出,名曰朱蒙。其俗言朱蒙者,善射也。朱蒙都於卒本扶餘沸流水上,國號高勾麗,因姓高氏。國有內部、東部、西部、南部、北部,合五部。其官有大對盧、大使、小使、大相、乙相、位頭、大兄、主簿。
【參取三國史記、東國通鑑、隋書。】
是歲,祟神帝六十一年也。朱蒙遂取沸流、荇人二國,滅東沃沮,攘靺鞨。立十九年死,號東明聖王。有三子,長曰沸流,次溫祚。溫祚是為百濟始祖。朱蒙嘗在北扶餘,生子類利,立為嗣。類利死,號瑠璃明王。子無恤立。此時取梁貊蓋馬勾茶樂浪等,高勾麗之地寢廣。無恤死,號大武神王。弟解邑朱立死,號閔中王。子解憂立暴戾,國人殺之,立類利孫宮。立九十餘年,傳國於弟遂成,稱太祖大王。遂成立亦無道,其臣明臨答夫殺之,號次大王。立宮弟伯固死,號新大王。子男武立死,號故國川王。弟廷優立。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是歲,仲哀帝六年也。九年,神功皇后西征。高麗與百濟俱請降,因定內官家。
【日本紀。】
廷優卒,號山上王。子憂位居立,城平壤移都焉。卒,號東川王。子然弗立。卒,號中川王。子藥盧立。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應神帝七年,朝貢。大臣武內宿禰役其人作池,因號韓人池。
【日本紀。】
藥盧卒,號西川王。子相夫立。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三十七年秋,遣使朝貢,表文無禮。皇太子怒,裂破其表,責還使者。
【日本紀。】
相夫驕逸多猜忌,為其國相倉助利所廢,自縊死,號烽上王。藥盧孫乙弗立。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三十七年,阿知使主、都加使主使於吳,取途於高麗。高麗使久禮波、久禮志二人送之至吳。仁德帝十二年,遣使貢鐵盾、鐵的。宴使者於朝,選群臣善射者射之。盾人宿禰射鐵的洞之,高麗使嘆其精強。
【日本紀。】
乙弗卒,號美川王。子釗立。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五十八年,遣使朝貢。
【日本紀。】
五十九年,百濟攻平壤城,釗中流矢卒,號故國原王。子丘夫立,卒,號小獸林王。母弟伊連立,卒,號故國壤王。子談德立,卒,號廣開土王。子臣璉立。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雄略帝八年,高麗與新羅通好,遣兵一百人,助守新羅,備百濟。新羅誤殺助守兵,高麗怒攻新羅。新羅請敕於任那日本府,膳斑鳩等往援,大破高麗軍。二十年,高麗攻百濟。七日夜,遂陷之。生擒其王及王妃、王子,悉殺之。
【七日夜以下,本書注引百濟記。】
高麗兵請殲其遺眾,悉取百濟。臣璉曰:「百濟,日本之官家。其王入侍于朝,四鄰所共知也。」不可而止。二十三年,帝立末多為首濟王,以兵衛送其國。別詔筑紫安致臣、馬飼臣,率舟師討高麗。清寧帝三年,遣使朝貢。仁賢帝四年,臣璉卒,號長壽王。孫羅雲立。
【臣璉卒以下,據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六年,遣日鷹吉士使高麗。高麗獻工匠須流枳、奴流枳等。繼體帝十年,使安定等朝貢。
【日本紀。】
十三,羅雲卒,號文咨明王。子與安立。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二十五年,高麗殺興安。
【日本紀一說引百濟本紀。○按三國史記、東國通鑑不言殺。 】
弟寶延立。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欽明帝元年,遣使朝貢。
【日本紀。】
六年,寶延卒,號安原王,子平成立。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始高麗王有三夫人。正夫人無子,中夫人其舅氏麤群也,小夫人細群之女也,並有子。及寶延病篤,細群、麤群,各爭立其夫人子,大戰于宮門。細群敗,死者二千餘人。十二年,百濟攻高麗,取平壤等六郡。高麗與新羅連和。十四年,百濟王子餘昌攻高麗,擊高麗王於東聖山上走之。
【日本紀。】
二十年,平成卒,號陽原王。子陽香立。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作陽成,今從日本紀一說。】
二十三年,大將軍大伴狹手彥討高麗破之。高麗王陽香踰墻走比津留都。狹手彥縱兵入其宮,得七織帳鐵屋等,及諸財物而歸。二十六年高麗頭霧唎耶陛等歸化。三十一年,越人江渟裙代詣京奏曰:「高麗使船漂至本國。郡司道君隱匿不奏,故以聞。」詔曰:「高麗迷路至越海,雖辛苦風浪,尚全性命。有司宜於山城相良郡築使館,厚供給之。」遣膳傾子于越,饗高麗使。初使之至也,道君自稱國主,奪其貢物。至是傾子至,道君迎拜伏牠,高麗使具告其狀。傾子悉追其所奪還之。三十二年,帝不豫,尋崩。是以高麗表、獻物未奏上。敏達帝即位,高麗使上表及責物。帝惻然,哀悼極甚。其表書烏羽,王辰爾蒸羽於飯上,以帛印羽,悉寫字讀之。高麗大使稱謂副使曰:「汝不用我言,妄分國調,輒與徵者,是汝之過也。國王聞之,必誅汝也。」副使懼,欲殺大使以斷口。大使聞其計,裝束衣帶,潛出立使館庭,徬徨不知所為。俄有一人,以杖打大使頭而去。次有一人,又進打頭與手破之。血流被面,大使尚不勸,立拭其血。又有一人,進剌其腹,遂殺之。明旦,領客東漢坂上子麻呂推問其由。副使曰:「天皇賜妻於大使,然違敕不受,無禮滋甚。是以臣等謀議殺之。」命有司以禮收葬。二年,高麗使至越海,遇風溺死者多。朝廷疑其頻迷路,給船糧發回。以吉備海都難波為送使。難波畏風浪不欲行,執高麗二人,投海而歸,奏曰:「海中多鯨魚,不得通船。」帝識其偽,沒為官奴。明年秋,高麗使至,奏曰:「臣等去年從船人大島碁日,與送使舟俱發。臣等已還至本蕃,而送使舟至今年尚未來,故因磐日還。別差臣等,問送使不來。」帝召難波詰問之。難波不能對。帝數其罪,遂寘之法。
【日本紀。】
崇峻帝三年,陽香卒,號平原王。子元立。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推古帝九年,新羅攻任那。遣大伴嚙於高麗發兵援任那。三年,詔皇太子及大臣,造丈六佛像。高麗王大興聞之,
【○按三國史記、東國通鑑,此時高麗王名元,號嬰陽王。今從日本紀,不輒改。】
貢黃金三百兩。十八年,使僧曇徵、
【○徵或作微。】
法定入朝。二十六年,遣使朝貢,因奏曰:「隋主興三十萬眾來攻,即拒卻之。」因獻隋俘貞公、普通二人,及鼓吹弩、拋石等十事,并土物駱駝。
【日本紀。】
是歲,元卒,號嬰陽王。弟建武立。
【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三十三年,使僧惠灌入朝。舒明帝二年,使宴子拔若德等朝貢。
【日本紀。】
皇極帝元年,遣使朝貢。使者言:「去年六月,弟王子卒。秋九月,大臣伊梨柯須彌殺國王,并殺伊梨渠世斯等百八十餘人。乃立弟王兒臧為王,以其族都須流金流為大臣。」
【日本紀。○按三國史記、東國通鑑,高麗蓋蘇文殺其君建武,立王姪臧。蓋蘇文一名蓋金,為東部大人。以計殺諸部大人百餘人,自為莫離支。與本書合。而二書此事係今年十月。據本書,此使來再今年二月,而言去年可疑。考本書二年文曰:「太宰府言,高麗使至,群卿相語曰:『高麗自己亥年不朝,而今年入朝。 』」據此文,此使來蓋在二年也。此係是歲者,疑誤。今姑仍舊文,不輒改。己亥,舒明帝十一年也。而本書不載高麗入貢,蓋脫文也。】
四年,高麗學僧等言:「同學鞍作得志在高麗,以虎為友,得奇術。或使枯山變成青山,變黃地作白水。虎又授針術及及針,治莫不差。得志常以針隱厝柱中。後虎折柱取針去。高麗知得志欲歸之意,毒殺之。」孝德帝大化元年,遣使朝貢。自是,頻年入貢。
【日本紀及本書一說。】
白雉五年,帝崩。遣使來吊。
【日本紀。】
齊明帝元年,遣使入貢。二年,使大使達沙、副使伊利之等朝貢。遣膳藥積坂合部磐鍬等報聘。五年,又入貢。時使人持羆皮一張鬻於市,稱價曰:「綿六十斤。」畫師子麻呂本高麗人,聞此事,借官羆皮七十枚為席,迎同姓為使來者,宴於家。鬻羆皮者大慙而歸。明年,使乙相、賀取文等一百餘人入貢。七年秋,唐將軍蘇定方突厥契芯加力,水陸二路逼高麗城下。冬,高麗遣使言:「是冬寒極烈,江水凍合。唐軍雲車衝棚逼城,城兵奮戰卻之。更取唐二壘,今堆餘二塞,已為夜攻之計。唐軍銳竭力屈,士卒昔抱膝而哭。」時齊明帝崩,皇太子素服,聽海表軍政。乃發兵救高麗,軍泊于百濟加巴利濱。兵士爇火,灰忽陷為孔,有響如鳴鏑。咸謂:「高麗、百濟亡滅之徵!」壬戌歲,唐人、新羅人攻高麗。高麗乞援,仍遺軍將保疏留城。由是唐人不得略其南界,新羅不踰其西壘。癸亥歲,唐兵滅百濟。百濟王豐逃至高麗。甲子歲,高麗大臣蓋金死。遺命諸子曰:「汝等兄弟,和如水魚,勿爭爵位。若不如我言,則必為鄰嗤矣。」
【○案三國史記、東國通鑑,蓋金死在丙寅歲。日本紀為是歲之事,今姑從之。】
丙寅歲,使前部能婁、乙相奄鄒朝貢。丁卯歲,葬齊明帝於小市岡上陵。高麗使舉哀道上。是歲,蓋金子大兄男生,出按諸部。其二弟男建、男產,信人誘說,據國內城,拒而不納。男生奔唐,謀滅高麗。
【○男建、男產及國內城名據三國史記、東國通鑑。按三國史記、東國通鑑,男生降唐為丙寅歲,本書係是歲,今姑從之。】
天智帝元年,遣使入貢。是歲,唐將軍李勣以男生為鄉導,攻高麗滅之。
【○男生名據三國史記、東國通鑑。】
初萬麗仲牟王建國,
【○按,仲牟,朱蒙也。】
時言治國千歲矣。其母曰:「若善治之,則可得也。若不得千歲,但當有七百年也。」至是高麗亡,果當七百年之末云。四年,高麗使上部大相可婁朝貢。
【○按東國通鑑,高麗已亡。新羅私封高安勝為高麗王,其稱高麗朝貢者蓋是也。新羅別差人送其使,以為故不載新羅送使。】
帝大友元年,使前部富加抃等朝貢。天武帝元年,使上部位頭大兄邯子、前都大兄碩于朝貢。三年,大兄富干、大兄多武朝貢。四年,後部主博阿干、
【○博疑簿之誤。】
前都大兄德富朝貢。七年,上部大相桓欠、
【○本書富干作富于,阿干作何于,桓欠作桓父,今據釋日本紀訂之。】
下部大相師需婁朝貢。八年,南部大使卯間、西部大兄俊德入貢。十年,使下部助有卦婁毛切、大古昂加朝貢。此後朝貢絕。
【日本紀。○按東國通鑑,唐弘道元年新羅以高安勝為蘇判位,改姓金氏,高麗遂絕。當天武帝十一年。又按文獻通考具載五部別稱,前部即南部也,後部即北部也。此稱尚不、下部者無所見。蓋亦部中別稱也。】
高麗。高麗王王建,不詳其種姓所出。其父曰隆,新羅漢州松嶽郡人也。隆視其國大亂,竊有并吞三韓之志。隆生建,幼而聰慧,有奇貌。年十七,有一僧見奇之。時弓裔、甄蓋割據新羅州郡,各自稱王。建乃投弓裔。弓裔以建為鐵圓太守。隆亦尋歸之,為金城太守。弓裔國號曰泰封,其為人猜忌嗜殺。是以將士不附,遂逐弓裔,推建立為王,國號高麗。遂滅新羅,悉有其故地。
【通國通鑑。】
朱雀帝承平七年,遣使奉書,
【日本紀略。】
因請入貢。廷議不許其所請,送報牒。
【經信記承曆四年。】
天慶二年,遣使又請之。
【經信記。年據日本紀略。】
遂不聽,令太宰府移牒其國廣評省,
【日本紀略。】
但至通商賈之事,准舊不禁。
【朝野群載、日本紀略天延二年。】
建死,武立。死,次堯立。死,次昭立。
【東國通鑑。】
圓融帝天祿三年,其國南凉府使齎牒至對馬島。
【日本紀略。】
令太宰府報。
【百鍊鈔。】
昭死,仙立。死,次治立。
【東國通鑑。】
一條帝長德三年,其國遣使來,牒文乖例。朝廷疑其有詐謀,不報。命緣邊郡豫備。
【百鍊鈔。○按,本書有「是冬高麗賊寇西邊,明年令太宰府擊高麗。」之文。紀略以為南蠻賊,故不書。】
治死,次誦立。
【東國通鑑。】
長保四年,其民苦苛政,不堪命,多流亡投于九州地。
【百鍊抄。】
寬弘元年,高麗蕃徒芋陵島人漂至因幡。
【權記。高麗蕃徒據本朝麗藻,芋陵據東國通鑑。○本書芋陵為于陵,今訂之。公任集云,新羅宇流麻島人至。宇流麻島即芋陵島也。】
給資糧回歸本國。
【本朝麗藻。】
誦死,次詢立。
【東國通鑑。】
後一條帝寬仁三年,女真賊寇西邊。太宰權帥藤原隆家發兵擊卻之,虜獲中多有多高麗人。乃使通事推問所由,皆曰:「賊初寇我本國,吾輩出拒之,返為賊所虜者也。」
【朝野群載、小右記。】
無何,高麗商末斤達漂至筑前志摩郡,即曰:「僕向之宋交易,今將歸國,漂流至貴國也。」府司素不信虜者言,及斤達至亦疑之。併虜者與斤達皆禁錮之初,賊之來也。緣海居民多被虜掠者。對馬島判官代長岑諸近舉家被虜,既而諸近一人脫而還。尋又出亡,經二旬,諸近率其伯母及婦女十人而還告島司曰:「僕前日還家之時,竊慮棄老母及眷族獨存。乖人道,不如委命於賊地,知母之存亡。因竊犯禁渡海,而赴高麗。將至刀伊地,適遭高麗通事仁禮。禮語曰:『賊初寇本國,有司發兵擊之。賊逃赴日本,乃命郡縣儲戰艦千餘艘,分番備賊。及賊復來侵,襲擊破之,殺獲舞算。但賊船中多有日本人。盡收之,得三百餘人。今將送還貴國。議既定,卿須早還國告其狀也。』乃至金海府,就我邦人問母存亡。昔曰:『汝家族除伯母之外,悉沒于海中矣。』乃將與伯母俱還。然而既已犯禁渡海,不能無證驗而還。因請得我邦婦女十人,今所率女子等是也。」島司更就諸近所率之女子等問之。女子中有辨事者二人,一筑前人內藏石女,一對馬人多治比阿古見,答曰:「賊與官兵相拒之間,中箭死者相繼不斷。乃轉至高麗,每夜上陸地,侵掠人物。晝則隱島嶼間,選虜中強壯者留之船,其餘皆投海。居二旬餘,有高麗船數百艘,來擊賊。其勢甚猛。賊亦勵力防之。高麗戰艦之制,高大異常。屋上有層樓,樓上立櫓。左右各四枚,枚別水手五六人。所乘之兵士二十餘人。下亦懸檝,左右各七八枚。所儲兵仗,有鐵甲冑牟、鐵撘等,兵士各執之。又船面以鐵造角,衝破賊船。又蓄大石,打破賊船。賊船覆沒,死者甚眾。賊逐不能防之,悉取所虜掠之男女投海,馳船而逃。無何,有高麗船扶漂沒者,因得蘇息者三十餘人,妾等在其中。戰迄,送妾等致金海府。路中各給驛馬。每驛給食,皆用銀器,供給豐富。有司語曰:『我國敬重日本,故厚遇汝輩耳。』既至府,以白布充衣,且結美食。在府三旬許,長岑諸近至,稱得妾等十人而還。解纜之日,國官命給資糧,且告曰:「近日當遣專使,盡送還其國人。汝等可先歸白狀也。妾等因從諸近而還。」島司併諸近與石女等,送之太宰府。府具錄請官議,議未決。
【小右記。】
高麗使鄭子良至對馬,還男女二百七十人。
【小右記、左經記。○左經記或作新羅,誤。】
廷議召子良至太宰府,詳陳事旨。於是諸近及向所拘高麗人皆得釋。初子良來時,持其國安東護府送對馬牒,即曰:「本國以彼府為鎮東方之總攝府。其他盡改府號為州,統屬彼府。故彼府所牒送也。」廷議以為:「高麗擊賊還我人,實舉國之大事,須國廳特牒送。而別府牒對馬,我亦當令大宰府移牒,議定。」
【小右記。】
明年,遣鄭子良還本國。特賜黃金三百兩於子良,且給資糧,悉還所拘高麗人。
【參取日本紀略、左經記。黃金三百兩據大鏡。】
詢死,次欽立。死,次亨立。死,次徽立。
【東國通鑑。】
後冷泉帝永承六年,其國送牒還日向女在彼國者。
【百鍊抄。】
乃報牒。
【經信記。○八幡愚童訓云,天喜中,高麗還壹岐島僧常行母。是向為刀伊所虜在其國者也。按其事相類,附以備考。】
白河帝承曆四年,商客之高麗交易。及歸,持其禮賓省移太宰府牒,及其所獻物而至。牒曰:「當省伏奉聖旨,訪聞貴國有能理療風疾醫人:『今因商客王則貞回歸故鄉,因便通牒,及於王則貞處說示風疾緣由,請彼處選擇上等毉人,於來年早春,發送到來,理療風疾。若見功效,定不輕酬者。今先送華錦及大綾、中綾各一十段,麝香一十臍,分附王則貞,齎持將去。知太宰府官員處,且充信儀,到宜收領者。』牒具如前。當省所奉聖旨,備錄在前,請貴府若有端的能療風疾好醫人,許容發送前來。仍收領匹段麝香者。謹牒。」
【續本朝文粹、朝野群載、經信記。】
太宰府上表廷議,以牒文無禮,令太宰府移牒,卻還其信物。曰:「貴國懽盟之後,數逾千祀。和親之義,長垂百王。方今犯霧露於燕寢之中,求毉療於鼇波之外。望風想德,能不依依。抑牒狀之詞,頗睽故事。改處分而曰聖旨,非蕃王可稱。宅遐陬而跨上邦,誠彜倫道斁。況亦託商人之旅艇,寄殊俗之單書。執圭之使不至,封函之禮既虧。雙魚猶難達鳳池之月,扁鵲何得入雞林之雲。凡厥方物,皆從卻還。今以狀牒。」
【續本朝文粹、朝野群載、水佐記。】
徽死,次運立。死,次昱立,傳國於顒。顒死,次俁立。死,次楷立。死,次晛立。
【東國通鑑。】
二條帝永曆元年,百濟金海府拘對馬島民,
【百鍊抄。】
尋又拘對馬商人。
【百鍊抄、山槐記。】
晛死,次晧立。後鳥羽帝文治元年,對馬守藤原親光為平宗盛所迫,遁至高麗。高麗主給以食邑。既而源賴朝遣使迎親光,國王命艤船三艘,與珍貨而送還。
【東鑑。】
晧廢,次晫立。死,次韺立。廢,次吳立。死,次徹立。
【東國通鑑。○吳字,實帶衣旁。徹字,彳旁當改為日旁。】
後堀河帝真應二年,高麗人漂至越後寺泊浦,
【東鑑。○按百鍊抄作白石浦。】
存者僅四人,船長十餘丈。
【百鍊抄。】
所齎,弓二張,以革為弦,頗類蝦夷弓。胡籙一口。大刀刀各一柄,以緒組之,中央有銀簡,長七寸,闊二吋,有銘四字,字體異樣不可讀。其他有食器類。
【東鑑。】
明年,入京,居六角堂側,所蓄器物多用銀。聚觀者甚多,朝廷命六波羅逐之。
【百鍊抄。】
嘉祿二年,肥前松浦黨誘對馬島民,乘戰艦數十艘,侵高麗全羅州,掠略人物。
【明月記、百鍊抄。】
國人出戰,松浦兵死者且半,餘眾掠銀器等物而還。
【明月記。】
明年,高麗使至太宰府,
【百鍊抄、皇帝紀抄、東國通鑑。】
譴前年侵掠。少貳武藤資賴具事聞于關東,捕姦民九十人斬之,私送報牒。於是朝議曰:「高麗牒文無禮,資賴不由官議,捕斬島民,私送報牒,大損國體。」命吏治其罪。
【百鍊抄。具事聞于關東據東鑑脫漏。】
寬喜三年,筑前鏡社神民至高麗,夜襲民家,掠奪器財。北條泰時命守護捕犯民。
【東鑑。】
四條帝仁治元年,高麗牒使至對馬。
【百鍊抄、平戶記。】
徹死,次楨立。
【東國通鑑。○徹字,當日旁。】
龜山帝文永五年,楨使其臣潘阜奉書獻方物,且致蒙古書。
【一代要記、帝王紀編年記、五代帝王物語、關東平定傳。】
其書略曰:「我國臣事蒙古國,帝王仁明,御通好於貴國。寡人奉詔,其旨嚴切,茲不獲已,使某官奉皇帝書前去。貴國遣一介之使,以往觀之何如也?貴國商量。」
【五代帝王物語、關東平定傳。○按二書載高麗書甚略,今參取東國通鑑。】
不報,自太宰府卻還。
【五代帝王物語。】
六年春,高麗使從蒙古使至對馬。不納。
【帝王編年記、五代帝王物語。】
秋,又使金有成、高柔等持國書及蒙古書來,至太宰府。不報。高柔感奇夢,奉毛冠於安樂寺而去。
【關東平定傳。】
八年,高麗奉書告蒙古將來寇狀。
【吉續記。】
命西邊將士豫備。
【島津文書。】
九年,蒙古張鐸持高麗書來。不報。
【關東平定傳。】
十一年,高麗以軍八千助蒙古,來寇壹岐、對馬、太宰府等處。
【帝王編年記、關東平定傳、日連註畫讚。○高麗軍數據東國通鑑。】
是年,楨死,次昛立。
【東國通鑑。】
後宇多帝建治元年,昛使其譯語郎將徐贊等,與蒙古使杜世忠等俱來。執斬于鎌倉。
【帝王編年記、關東平定傳。徐贊名據東國通鑑。】
乃命沿海郡國造戰艦,募諸國兵,將征高麗。
【島津文書、野上文書。】
未發,弘安四年,高麗以船九百艘,軍一萬,梢工水手一萬五千,兵糧十一萬碩,助蒙古軍。以金方慶等統之,來寇鎮西。適遇暴風,人船覆溺,亡軍七千餘人。
【參取八幡愚童訓、日蓮註畫讚。人名、軍數據東國通鑑。】
伏見帝正德四年,高麗金有成又持國書至,
【東國通鑑。】
有用兵之語。
【公卿敕使參宮次第。】
北條貞時拘留之。初高麗趙彜為蒙古說,我國可通。忻都洪茶丘等誘之。其所用船糧軍器,命高麗辦。高麗小國不堪誅求,公私共苦。花園帝延度元年,昛死,次璋立,傳國於燾。燾傳禎。禎傳昕。昕死,次胝立。
【東國通鑑。○胝字,本日旁。】
後村上帝正平初,西邊浮浪之徒,以船數千艘侵高麗及元地,屢掠略人物以為常。時屬兵亂,朝制不及遠,無能禁之。數年之間,彼緣海郡邑荒蕪,民居殆盡。
【太平記。】
六年,胝傳國于顓。
【東國通鑑。】
二十二年,顓遣其臣中請大夫前典義令金一及,千戶左右衛保勝中郎將金龍,檢校左右衛保中郎將於重丈等,持國書及元中書省書,至攝津兵庫津,請禁邊民侵害。
【善鄰國寶記、太平記。參取鳩嶺雜事記。】
足利義滿館之天龍寺,令僧妙葩接伴。
【參取善鄰國寶記、太平記、普明國師行狀。】
及還,贈答信物。不送報書,但以當時屬國亂,制御不及為辭。
【太平記。○按善鄰國寶記以為送報書,蓋以義滿不自答之,令妙葩送報書耳。】
顓死,次辛禑立。禑異姓,顓嘗為己子,至是為王。
【東國通鑑。】
後龜山帝天授元年,遣其臣羅興儒來聘,
【東寺文書。】
請禁海寇且通信。
【東國通鑑。】
足利義滿召之京師,
【東寺文書。】
拘留不遣。初高麗僧有投于我者,興儒因請釋。義滿聽之,放還本國。四年,復使鄭夢周來。九州探題今川貞世放還俘掠民數百人。五年,復使李自庸來。今川貞世命還其民二百三十人。元中五年,辛禑廢。子昌立。明年,其諸臣放昌于江華,立主氏宗室瑤為王。居四年,遜于原州。其臣李成桂代為王。
【東國通鑑、成桂據明史。】
後小松帝明德三年,高麗使僧來,復請禁海寇結好。足利義滿命僧中津遺報書,其略曰:「海隅小民,毀壞教化,不尊制教,實我君臣之所恥也。當申命鎮西守臣,禁遏賊船,放還俘虜。至其通信結好,我亦所欲。然而我國將臣,古來無海外通問之例,故不克直答來教。令僧代報,非慢禮也。」
【善鄰國寶記。】
應永四年,高麗改國號曰朝鮮。
【和漢和運。】
五年,特遣使來聘,復申前請。足利義滿始聽其所請。
【善鄰國寶記。】
其後聘問不絕,然非高氏職貢之此,皆帥臣境外之私交也。
大日本史 卷之二百卅四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