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二百廿五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隱逸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藤原高光
源成信
藤原重家
源顯基
藤原為業 弟:藤原賴業、藤原為隆
佐藤義清
鴨長明
士之生於斯世,賢愚隨天賦予,各展其用。豈以偃蹇巖穴,沈冥漁樵為高哉?異邦革命之世,或有恥事二世,高尚其事者,史傳美之。皇朝神裔相承,萬世不易,隱逸之士,似乎不足稱者焉。然士之所遭,其塗非一。有高材逸足而不見知於人者,有抱忠負節而蔽於讒佞者。與其降志屈己,望車塵而戀棧豆,孰若高蹈遠引,耕富春而嘯蘇門乎?故所處雖有得失小大之殊,而君子皆以蠱之上九期之。若藤原藤房諫不行而去,象所謂:「志可則。」而進退合道者也。事在本傳,不列于玆。作隱逸傳。
藤原高光,右大臣師輔子。有才思,善和歌。村上朝,至從四位下,
【○歌仙傳作從五位下。】
右近衛少將。
【尊卑分脈、歌仙傳。】
帝嘗御飛香舍,召讀文選。諳誦三都賦序,帝大感歎。
【九曆。】
高光志趣高尚,不慕榮貴。及將避世,作和歌曰:「
隱ばかり
(
加玖婆加利
)
,
へがたく見ゆる
(
倍我多玖美由流
)
,
世の中に
(
與能奈加珥
)
,
うらやましくも
(
宇羅邪未志玖母
)
,
すめる月哉
(
須迷流都幾加奈
)
。」
【拾遺和歌集。】
出家隱橫川,
【大鏡。】
改名如覺。
【尊卑分脈。】
帝深憫惜焉。後居多武峰,世稱曰多武峰少將。
【尊卑分脈、大鏡、榮華物語。】
正曆五年,卒。
【多武峰略記。】
源成信、藤原重家。源成信,致平親王子。仕一條帝,至從四位上左近衛中將。
【尊卑分脈、古事談、續古事談。】
母攝政道長妻姊,因為道長所子養。
【愚管抄、榮華物語。】
左近衛少將藤原重家,左大臣顯光子,
【尊卑分脈。】
與成信友善,並美姿儀。時人呼曰:「輝中將、光少將。」兼閑朝儀,進止詳華。
【愚管抄、榮華物語。】
一日,二人在直,視四納言仗議,裁決明辨,吐屬如流。退而嘆曰:「在官者宜如此。才不至此,而競望榮進,士子之羞也。不可跂及,則不如辟世讓賢之為潔。」相與投園城寺剃髮。
【愚管抄、古事談、今鏡、續古事談。】
重家法名舜源,號一乘院。
【愚管抄、尊卑分脈。】
年皆二十餘,時人嗟惜焉。
【今鏡。】
源顯基,大納言俊賢長子也。
【公卿補任、尊卑分脈。】
少而好學,篤志典籍。
【續往生傳、元亨釋書。】
寬弘八年,敘從五位下。長和中,為侍從,任右兵衛佐,遷左近衛少將。
【公卿補任。】
後一條帝登極初,上東門院入宮嘆曰:「故院晏駕未幾,宮中事體,不復似舊。」帝有愧色。會顯基在直朗詠,后嗟賞曰:「念及疇昔,惟有此而已。」帝為釋然。
【十訓抄。】
治安、萬壽間,補藏人頭,轉左近衛中將。長元中,任參議,至從三位權中納言。
【公卿補任。】
恩遇最隆,然夙有退素之志。常言:「願得無罪見配所月。」及帝崩,顯基悲慕,入拜梓宮。會不供燈,乃潛嘆曰:「世情菲薄,一至于此。自古忠臣不事二君,吾不欲復立于朝。」遂登比叡山祝髮,更名圓昭。人咸惜之。後住大原山,博閱經論,練行精至。
【古事談、十訓抄、續往生傳、元亨釋書。】
復移醒醍醐。
【十訓抄。】
永承二年,患疽,悅曰:「吾聞萬病至死,心神不變者,唯癱疽也。」終絕醫藥而終焉。
【續往生傳、元亨釋書。年據公卿補任。】
子資綱,善和歌,至權中納言正二位。
【公卿補任、榮華物語。】
藤原為業,權中納言長良之裔也。父為忠,丹後守。
【尊卑分脈。】
為業仕崇德朝,補藏人。
【中右記。】
歷任伊豆、伊賀守,為皇太后宮大進。
【尊卑分脈。】
好和歌,長于記事。設世繼翁夏山繁樹問對,概記君臣事蹟。起文德,終後一條,名曰世繼物語,又名大鏡。
【本書序、尊卑分脈、仁和寺書籍目錄。】
剃髮隱于大原山,更名寂念。
【尊卑分脈、寶物集。】
為業弟壹岐守賴業、長門守為隆。
【○寶物集、作者部類作為經,誤矣。】
賴業,先兄祝髮,名寂然,亦居大原。善和歌,與西行相唱酬。
【尊卑分脈、寂然集。】
為隆亦為僧,名寂超。兄弟三人,棲遲山林,吟詠為樂。
【寶物集。】
世人呼曰:「大原三寂。」
【尊卑分脈。】
佐藤義清,
【義清,諸書作則清,或憲清、範清。憲、範並與則訓讀同,今據台記、尊卑分脈。】
鎮守府將軍藤原秀鄉九世孫,
【尊卑分脈、東鑑、西行物語。】
左衛門尉康清子也。累世以武著稱。
【尊卑分脈、台記、西行物語。】
義清勇敢善射,頗通韜略。
【西行物語。】
仕鳥羽上皇,為北面士,任左兵衛尉。
【尊卑分脈、西行物語。】
酷嗜和歌,造詣高玅。上皇愛其才,甚親遇之。然不喜榮利,常有避世之志。上皇諭旨欲補檢非違使。義清以其職逮捕罪人,多招陰禍,固辭之。會鳥羽新宮成,上皇命一時名輩,上提障子、畫和歌。義清即日進十首。大稱旨,賜御劍名朝日丸。宮中亦有恩賜,親戚賀之。義清不樂,嘗與族人左衛門尉憲康,朝鳥羽殿還。臨別相約。明日,又當同朝。義清如期而至。其家有哭聲聞于外,怪而訪之,則憲康昨夜暴死。義清惕然,而出家之志益決,陳情辭官。上皇惜其才,不許。嘗出遊而還家。其女年甫四歲,嬉笑出迎,牽衣而戲。義清意甚憫之。既而猛省:「害我出離者,無過于此!削愛當此為始也。」乃蹴之墜牀。女慕泣不去。義清強忍不顧,家人驚訝。其夜,遂棄妻子,往嵯峨為僧。
【西行物語。】
名西行,又號圓位。
【尊卑分脈、源平盛衰記。】
時年二十三。義清豪家,抱才遭時,一朝棄去。無所牽戀。時人嗟嘆。
【台記。】
其妻亦為尼,居高野天野,練行堅貞。
【撰集抄。】
西行常謂:「桑門無家,須抖擻終身。」於是,東關西州,無遠不到。當其得意,嘯咏自適。
【西行物語。】
結廬伊勢二見浦,
【千載和歌集、西行談抄。】
藉草為茵,穴石為岩,每和歌會,用扇或花筐代文臺。每自歎曰:「一生無幾,來世在邇。」
【西行談抄。】
嘗過遠江天龍渡,舟人以所乘太多,叱令下。西行為不聽。舟 人怒而鞭撻。血流被面,西行毫無怒色,從容下舟。從僧慍之。西行曰:「我為法至此,陵辱抵死,非所憾也。若無此心,不若不被剃之為愈。汝未能遺世,不宜為吾徒也。」遂謝遣之。
【西行物語。】
神護寺僧文覺不悅西行曰:「沙門為業,為道是修。彼何為者,周遊四方,吟詠涉日,實釋門之賊也。吾見之,必擊破其頭。」西行抵高雄,文覺與語大悅。 其徒謂文覺曰:「師前言加陵辱,而今若此何也?」文覺曰:「爾曹不見西行狀貌邪?固非被我毆者,反將毆吾矣。」
【清案抄。】
又過鎌倉,路逢源賴朝。賴朝使人問名,因召見。問和歌及射御。辭謝曰:「弓馬略繼箕業,而遯世之日,秀鄉以來所傳書悉焚之。若和歌,感時觸物,僅能成之乙。微旨奧義,素所不解。無可以對。」賴朝固請。於是通宵談弓馬,賴朗使侍臣筆記。翌日,辭行。賴朝固留不聽,遺以銀貓,受而出。適見門側有兒童遊戲,予之而去。嘉禎中,北條泰時以海野幸氏精於射法,令傳之於時賴。幸氏舉酉行所告賴朝之言教之。一時將士,如三浦義村等皆稱善,定為射家法則。
【東鑑。】
建久元年二月十六日,卒于京師。
【西行物語作九年,兼載雜談三年。今從俊成家集。】
年七十三。
【○諸書不載卒年,今據台記、百鍊超、義清保延六年為僧十二十三之文推之。】
嘗作和歌,詠櫻花曰:「
願はくは
(
禰鵞波玖波
)
,
花の下にて
(
波奈迺毛登珥氐
)
,
春死なむ
(
婆留志奈牟
)
,
其の如月の
(
曾迺幾沙良疑迺
)
,
望月の頃
(
毛知豆幾迺虛路
)
。」竟如其言。
【續古今集、俊成家集、西行物語。】
其於釋教,兼通顯密。僧慈圓請教。對曰:「欲窺密家之要,當先學和歌。不然,竟不能造其奧焉。」
【沙石集。】
後鳥羽上皇嘗謂:「西行才思天成,非常人所學得。」
【後鳥羽帝口傳。】
其集曰山家集。又有御裳濯川歌合、撰集抄,並行于世。
鴨長明,稱菊大夫,世鴨社氏人。祖季繼、父長繼,皆為彌宜。
【鴨氏系圖。】
長明通管絃,善和歌。
【十訓抄。】
應保中,敘從五位下。
【系圖。】
後鳥羽上皇召為和歌所寄人。
【十訓抄。】
敕一時名和歌者,獻肥大、枯細、艷雅三體和歌,以試其才。眾皆難之,唯長明及攝政良經、僧慈圓等六人奉敕。
【無名抄。】
長明嘗奏請襲父祖補社司。不許。自是鞅鞅不樂,杜門息交,作葵歌以寓其意。
【參取新古今和歌集、十訓抄。】
剃髮為僧,改名蓮胤。
【東鑑。】
入大原山,時年五十。
【方丈記。】
建曆中‧往鎌倉,將軍源實朝素聞其名,數被延接。
【東鑑。】
舞幾,還京師,創意作室。方一丈,高不過七尺,柱楹屋廂,皆用鉤鎖,令可開闔。或不適意,移以他往,可載兩車,遂入日野外山居焉。所有佛像及書數軸箏琵琶,餘無所貯蓄。登山臨水,採擷自給。著方丈記,其耿介之氣,槩見其中,世傳誦之。
【方丈記。】
後上皇欲復召入和歌所。長明上和歌辭之。
【十訓抄。】
遺跡有石牀,世號方丈石。初藤原俊成撰進千載和歌集,採長明歌僅一首。長明喜約:「我非歌人之後,身亦非有才。而敕撰集中見採錄,豈非至榮邪?」或曰:「子之言甚有理。他人不能如此。吾閱是集,庸流多被收載,多者十數首,少者不下四五首。吾以謂子內不能平。初不信子言,而子屬言不措。自今而後,知子之實喜之。存心如此,終當於斯道得神助也。」其後長明聲譽日盛,果如其言。
【無名抄。】
當撰新古今和歌集,一時進和歌者,多至千百首,撰人刪去者多。長明唯進十二首,而皆為所取云。
【兼載雜談。】
所著有瑩玉集、無名妙、發心集、文字鏁、四季物語、方丈記,行于世。
大日本史 卷之二百廿五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