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六 將軍一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源賴朝
上
將帥之任,古今所重。統節制之師,貞否臧之律,宣威閫外,決機瞬息。邦家安危之所繫,豈不重哉。古者征伐,非車駕親臨,則遣皇子誅鋤,旌師所指,不旋踵就戮。而別遣將軍鎮遐方者,自祟神帝始焉。迨應神朝,而置內官家於任那,以綏撫諸韓。齊明朝,建政所於蝦夷,以控制肅慎。爾後征夷、征東,建置不一。有事則命,事平則罷。唯陸奧出羽遐裔僻壤,為邊徼之阨塞,故鎮守府將軍世以才選。源賴朝拜征夷大將軍,父子繼業傳三世,而朝廷不置鎮府,重其任也。蓋賴朝提兵殄滅平氏,元惡大憝,雖就夷滅,而草竊姦宄,就在並起,故欲強藩重鎮,經略防禦以振肅治綱,請為天下總追捕使,而朝廷許之。建牙鎌倉,撫循黎元,伉健難制者,莫不俯首聽命。而兵馬之權盡歸關東,天下之勢自此一變矣。自藤原賴經至守邦親王,皆北條氏之所立。政不己出,徒擁虛器,而陪臣專操兵權矣。元弘、建武間,板蕩流離,糜爛鼎沸,護良、成良二親王相續拜征夷大將軍,懷良親王為征西將軍,源顯家為鎮守府大將軍。元戎啟行,克狀其猶,廢而復置,亦一時之制也。當是時,足利尊氏反斾歸順,與新田義貞東西唱義,掃蕩北條氏,天子醻勳以鎮守府將軍。而溪壑無厭,跋扈有漸。所謂征夷將軍,關東管領者,其所自署而不階王命也。既而舉兵犯闕,乘輿南遷,陽尊光明院,視如弁髦。身據征夷大將車之號,開府京師以自矜大,留少子基氏于鎌倉以為管領,居兵馬元帥之地,而併方鎮節度之雄。天下之勢,至此又大變矣。當時征夷征西,朝廷既拜將軍。而尊氏之號,不階王命,亦列之將軍者,所以見其變也。義滿藉父祖之業,逞雄傑之才,位極人臣,任兼將相。適投南北混己之一機,以鞏子孫永世之基,天下稱曰室町將軍,豈非幸歟。然尊氏之譎詐權謀,功罪不相掩,可以攏絡一世,而不欺天下後世。果足利氏之得志邪?抑新田氏之不得志邪?天定亦能勝人,豈不信然。如其家族、家臣,以類附從,作將軍傳。
源賴朝,小字鬼武者,
【帝王編年記、源平盛衰記。】
左馬頭義朝第三子也。
【東鑑、增鏡、平治物語、源平盛衰記。】
幼有器局,義朝異之,愛過諸子。
【平治物語。】
保元三年,拜皇后宮權少進。平治元年,歷右近衛將監、上西門院藏人,改補藏人。
【公卿補任、將軍執權次第。】
藤原信賴之反也,授賴朝從五位下右兵衛權佐。
【○參取愚管抄、公卿補任。】
與父兄據大內,年甫十三,謂義朝曰:「敵將至。與坐待之,不若速攻六波羅。」眾壯其言。既而平賴盛攻郁芳門,賴朝射殪二人。及軍敗東走疲甚,行睡馬上,而後父兄。夜過近江森山驛,村民群聚將執之,賴朝斬二人,餘不敢近。義朝使鎌田政家還覓,遇於安河。時大雪,眾不能騎,棄甲徒步。賴朝甚艱,復與父兄相失,
【平治物語。】
不知所嚮。適逢土豪大夫屬定康,扶匿佛寺,屬僧護視。尋居定康家。
【東鑑。○平家物語劍卷曰,東近江人草野莊司匿賴朝於居室之承塵上。今按定康姓闕,草野名闕,且其事近似,疑一人也。平治物語曰,賴朝復興眾相失,夜迷失路,出小平山,去過淺井北郡。適逢老媼,便俱至其家,翁媼傾心善遇之。留月餘,又去經小平,有漁人視賴朝,知其非常人,問之。賴朝告以實,漁人被之以婦人服,菅苞佩刀,代為肩之,送到美濃青墓驛。諸異本平治物語為匿于漁人家,與東鑑不合,附以備考。】
明年,適美濃青墓,投驛長大炊家。又去赴東國,
【平治物語。】
道為平賴盛臣平宗清所虜,
【愚管抄、平治物語。○平治物語曰,義朝舉兵,授賴朝鎧名源太產衣,寶刀名鬚切。二物,源家重器,非嫡不傳。義朝不授義平,而與之賴朝。及賴朝去青墓,以鬚切屬大炊。既而被擒,清盛問鬚切所在,賴朝以實告,乃遣人索之。大炊謂:「今以源家寶器,輙與平氏,其可惜也。義朝多子,雖賴朝死,餘子興復亦未可知。不如欺易以他刀示之賴朝,曰是則吾計濟矣。曰不是則謝以非婦人之所能識耳。」遂以他刀名泉水,裝如鬚切出之。及賴朝視之,果曰是。清盛喜而寶之,遂獻法皇。及平氏滅,法皇賜還賴朝,其真者大炊前已致賴朝。平家物語劍卷曰,賴朝到青墓,自度浪蕩孤為,不保旦夕,因草野莊司,輸鬚切于外祖熱田大宮司藤原季範,藏之神殿。未知孰是。】
押至六波羅,平清盛拘之宗清家,宗清意愍之,就清盛後母池禪尼請宥死。尼營救備至,遂獲釋,流于伊豆蛭島。
【平治物語。】
尼戒曰:「自今惟事誦經勿縱騎射、漁獵,為人所疑。」義朝舊臣聞其免死,皆勸為僧以固平氏意。纐擷盛安獨耳語曰:「郎君得脫,神之所祐也。可全形以待前途。」賴朝頷之。及就途,士庶聚觀曰:「之子風彩異常,流之遐遠,放虎於野山也。」既至伊豆,清盛使伊東祐親、北條時政監之。
【異本平治物語。】
賴朝居祐親家,通其女生男,名千鶴。祐親怒,沈之於水,以女嫁江間小二郎,將殺賴朝。祐親子祐清竊告之,賴朝遁依時政,又通其女政子。時政陽為不知者,以女嫁目代平兼隆。政子夜亡奔于賴朝。
【源平盛衰記。○目代據平家物語。】
治承四年,以仁王謀滅平氏,下令州郡招諸源。
【東鑑、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按盛衰記載以仁王特賜令旨及宣布之移文,而諸書無所見,故不取。】
令到,賴朝大喜,密示時政,共謀舉兵。無何,以仁王敗死,三善康信自京師報曰:「如聞平氏以以仁王故,謀除諸源。公為嫡宗,宜潛往北國以之。」賴朝聞之,而圖平氏益急。
【東鑑。】
僧文覺亦慫慂之。
【愚管抄、源平盛衰記。】
賴朝遂決意舉事,遣安達盛長集兵東國。東國將士嘗隸賴義、義家,世戴源氏,故伊豆、相模豪傑來附者眾。賴朝與親信議先擊兼隆,兼隆據山木要害,賴朗竊遣京師人藤原邦道,與之游處。款好累日,悉圖其地形。選勇敢士人,別延之密室,諭曰:「此事唯與卿議,外無知者。請為我力。」眾悅,皆思自奮。而至機密之事,獨與時政決 焉。
【東鑑。】
八月,使時政將八十餘人,夜襲兼隆,斬之。
【○參取東鑑、源平盛衰記。】
兼隆族人知親為蒲屋御廚吏,蠢害百姓。賴朝矯以仁王令罷知親,且稱:「東國事無莊公,一皆使賴朝知之。」賴朝專制關東,始于此。明日,以三浦義澄等未至,出赴相模土肥。兵僅三百,繫以仁王令旨於旗上,陣于石橋山。大庭景親率兵三千來攻,祐親別以三百人掎我軍後,景親迫暮挑戰,賴朝麾下皆殊死戰。時大風甚雨,眾寡不敵,黎明遂敗走。景親乘勝逐北,矢刃垂及。飯田家義在景親部下,率六騎反戈拒景親。賴朝得間逃入于杉山。景親來迫,加藤景員、光員、景廉,大見政光、實政、佐佐木高綱、天野遠景等奮刀扞鬬。賴朝自射,人馬應弦而倒。矢已盡,乃與土肥實平踰險潛行。景員實政等六人,亦來從。既而賴朝用實平,謀皆使散去,獨與實平匿。景親率兵往索,梶原景時給令之他,賴朝遂得脫。
【○按源平盛衰記曰,時從賴朝者土肥實平、遠平、新開忠氏、土屋宗遠、岡崎義實、安達盛長六人。盛長曰:「曩祖源豫州之討奧夷地也,兵敗,從者僅七人,遂濟大功。今日事正相類。」賴朝喜焉。田代信綱尋至,敵兵且至,無處逃避。會有一大僵樹,朽穴空洞,乃俱匿其中。景清率兵追之,獨怪樹穴。景時先入,與賴朝相覩。賴朝以為不免,將自殺,景時遽救止之。適有蜘蛛作網,取而絡之弓冑,出結曰:「此中無物,唯有蝙蝠而已。」景親不信,以弓探穴,觸賴朝鎧冑而不之覺。有二鳩飛出,景親尚將剖樹視之。俄而雷雨晝冥,遂引兵去。今不取。】
箱根別當行實與為義、義朝有舊,遣弟僧永實餉糧,迎匿永實舍。僧良暹,亦行實弟也,與平兼隆有好,謀襲賴朝報仇。永實告之,去赴土肥,自真鶴碕乘舸,至安房獵島,
【○按源平盛衰記曰,賴朝既由樹穴,走入地藏堂,僧開嗣堂下窖藏之。景親追至,搜索之。僧竟不言,因將脫去。自真鶴碕如安房,與三浦黨相遇於海上,不載行實、良暹事。盛衰記又曰,賴朝赴土肥,眾皆失兜鍪,蓬頭鬆懈,恐人怪之。欲得烏帽,路遇帽匠大太郎,就求之。大太郎遽製八帽,一帽誤左折,賴朝偶得之,大喜曰:「從士帽皆右折,我獨得左折,自曩祖八幡殿世世將軍皆著左折帽,今我以亡人得之,豈非天邪?」蓋盛衰記為賴朝與實平、忠氏等七人逆樹穴,故從而為之辭,遂有八帽之說。據本書,賴朝唯與實平匿山中,說見上,今不取。】
與時政及三浦義澄等相遇,聲勢稍張。九月,移檄召募,徵小山朝政下河邊行平,其餘介于敵地者,令取海路而至,將赴上總,就平廣常。行一日次民舍,長狹常伴圖掩不備,義澄逆擊破之。安西景益謂賴朝曰:「道路多虞,恐復有變。」乃道還,遣使趣廣常及千葉常胤,使時政往甲斐,與諸源兵以狥信濃,不應者便宜擊之。會從弟義仲起兵信濃擊平氏,賴朝留數日,得精兵三百餘。而廣常未至,賴朝直赴下總。常胤將三百餘騎迎于國府。賴朝抵隅田川,廣常將二萬人來會。賴朝乃遣土屋宗遠於甲斐,告諸源曰:「房總軍士悉聚麾下,我欲更率武藏、上野、下野兵,邀敵于駿河。諸君宜以時政為先導,會黃瀨川。」又遣使武藏,諭江戶重長曰:「石橋之事,既釋宿憾,可速遵令旨,率兵來赴。」十月,石橋潰兵亦漸集,賴朝率兵三萬餘赴武藏。廣常、常胤等具舟檝於大井隅田以濟之。葛西清重、足立遠元等來迎,乃命常胤遣兵於上總,擊伊北常仲斬之。畠山重忠、川越重賴及重長等迎降,其他豪傑來附者日多。於是以重忠為前鋒,常胤後拒,遂如相模。既而時政及武田信義等,與駿河目代橘遠茂及長田入道戰敗之,虜遠茂、梟長田父子。
【○平治物語曰,賴朝起兵,長田忠致父子來降。賴朝宥其罪,使屬範賴、義經,西討平氏。及建久元年,賴朝入京,抵尾張野間驛,祭義朝墓,戮忠致父子于墓前。而東鑑無其事。今按忠致父讎也,不宜稽緩如此,恐不足信。此所謂長田入道者,疑即忠致。而本書名闕,無所取決。】
賴朝遂奠居鎌倉,遷鶴岡八幡宮于小林鄉,從是每有事禱焉。是月,清盛遣孫惟盛、弟忠度等,率二萬餘騎來擊,軍富士河,賴朝將兵二十萬,逆之。至黃瀨川,刻日接戰。信義等率五萬餘人來會,乃進軍於賀島。信義潛兵夜出敵後,惟盛軍驚擾潰走,賴朝欲逐北而西,廣常、義澄等曰:「佐竹義政
【○按尊卑分脈及佐竹系圖,義政作忠義。今從本書,說見
秀義傳
。】
叔姪擁眾在常陸,其他倔強者尚多,宜定東土,而後徐議進收。」賴朝從之,乃命信義守駿河,安田義定守遠江,而旋軍至相模國府,賞時政、信義等二十餘人功,各有差。大庭景親來降,斬之。其餘黨景親者,大率釋而不問。十一月,將兵如常陸,誘殺佐竹義政。義政姪秀義據金沙山,賴朝遣兵攻之。秀義逃走,賴朝割其地與將士,而還鎌倉,以和田義盛為侍所別當。是月,山本義經、栢木義兼起兵近江應賴朝。十二月,義經等為平知盛所敗,脫身來歸。前此造新館於大倉鄉,至此館成,賴朝徙居之。初鎌倉土壤僻陋,所有唯漁戶農家。於是將士競作第宅,達街衢,名閭里。市鄽周匝,人民日殷,東國之人,遂稱賴朝曰鎌倉殿。養和元年二月,菊池隆直、緒方惟能起兵鎮西,拒平氏以絕水陸。其餘歸嚮者日眾。閨二月,清盛斃,臨終戒子孫銳意東伐。子重衡督東海道兵來擊,賴朝遣和田義盛等于遠江,援安田義定,據形勢,嚴守備。賴朝叔父義廣襲鎌倉,率兵三萬到下野,小山朝政擊卻之。三月,弟僧義圓與叔父行家逆擊重衡于洲股川大敗,義圓戰死。七月,更造鶴岡若宮。八月,平宗盛請下院宣于藤原秀衡,發兵繫賴朝。
【東鑑。】
秀衡依違不敢出師。
【源平盛衰記。】
壽永二年三月,行家與賴朝不協,往信濃依義仲。賴朝謂勢合難制,自率十萬餘騎擊義仲。義仲避之越後,賴朝至臼井坂,
【○平家物語作善光寺。】
聞義仲引去,亦退次武藏,責以納行家。義仲乞和,送子義高為質,賴朝許之,攜還鎌倉,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以女妻焉。
【東鑑。】
七月,義仲與平氏戰連捷,遂逼京師。宗盛挾帝,舉族西奔。法皇遜延曆寺,尋還京師。八月,後鳥羽帝踐祚,法皇專決萬機。
【玉海、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先是,法皇遣中原康定,召賴朝入朝。
【百練抄、帝王編年記、中原據東鑑。】
時法皇欲賞義仲功,然以賴朝功大,而恐其生怨,欲待入朝同賞之,則恐義仲逞忿。公卿議以為:「賴朝雖未朝,而先同賞之。若有不滿意,待其入朝,隨請改之矣。」
【玉海。】
既而義仲先拜官,留在京師。
【百鍊抄。○參取源平盛衰記。】
九月,康定還京師,賴朝因奏三事。其一曰:「頃年平氏當國,橫奪神田寺戶,是以神佛降威罰,闔族奔亡,固非臣之力所能致也。宜還田戶以報其功德。」其二曰:「王公卿士莊園,為平氏所掠者,安堵如故。攘禍召福,無如弭人之愁怨。今臣亦利彼地,此與平氏同轍也。願廷議擇其宜。」其三曰:「平氏黨類棄逆歸順者,縱有罪當死,宜從末減。臣曩雖罹刑網,而幸蒙赦宥,是以能得敵王愾,以效今日之功。今緩其刑、宥其死,則安知後來不復賴其力哉。輕重之權,宜在朝廷處分。」朝議從之,敕東海、東山二到,其田戶莊園皆還本主,令賴朝校勘之。時義仲聞法皇召賴朝,不悅,將發兵拒之。十月,賴朝遣使奏謝曰:「臣若引眾赴召,藤原秀衡、佐竹隆義必窺其後,乘虛掩襲。且數萬眾一旦入朝,則恐擾都下。」遂不朝。
【玉海。】
是月,敕復本位。
【玉海、公卿補任、百鍊抄。】
十一月,源義仲反於京師。
【玉海、百鍊抄。】
是冬,賴朝殺上總介廣常。
【愚管抄。○按本書無年月。東鑑壽永二年闕,而明年正月有去冬依廣常事營中穢氣之文。今參考二書,係于此。】
三年三月,遣弟範賴、義經討義仲,誅之。二月,範賴、義經攻平氏於攝津一谷,破之,斬平通盛、忠度等,禽平重衡。平宗盛奉養和帝,走據讚岐屋島。
【東鑑、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時兵革連年,居民流離,賦稅闕乏。東北諸州寢就平定,而中畿、四國騷擾不息。
【源平盛衰記。】
賴朝上疏曰:「凡政事宜尊前章,務施德惠。諸國受領,尤宜精簡。東北二道以兵荒故,民不安居。今春流民漸還田里。宜至西成命國司以刀吏職,又請敕畿內、近畿武士,堪武技者,悉從義經西討平氏。至賞有功者,臣請論奏之。復請神田寺戶一切復舊,宜祀無闕,念誦匪懈。若有堂社破壞者,令國司繕治之。近年僧徒廢學弄兵,比比而然。宜嚴禁止。若其貯戎器者,敕臣收之,以給官兵。乃至濫縱無行者,勿許公請。」
【東鑑、源平盛衰記。○盛衰記為十一月事。】
疏奏,法皇韙之。
【源平盛衰記。】
三月,賴朝移書西海曰:「平氏之叛,我遣遠江守及左馬頭,將東海北陸兵入京。既而變起於意外,義仲謀反,與平氏連和,我奉院宣即誅之。而平氏出沒南海,縱掠不輟,我將遣官軍海陸並進,速行天討。今奉院宣,爾國人等宜歸降以保地邑,從軍以建戰功。」又令北條時政遺書於土佐望族國信、國元,
【○二人姓闕。】
戮力剿平氏。
【東鑑。】
是月,賴朝以誅源義仲功,敘正四位下。
【公卿補任、東鑑、源平盛衰記。】
賴朝約將士曰:「凡仕武家者,法皇有旨處分。事無是非,一切尊奉。若有枉屈者,將徐奏請申理之。」四月,質子源義高亡去,追殺之。五月,殺叔父義廣於伊勢。六月,召一條忠賴於營中,殺之。
【東鑑。】
七月,關信兼、平田家繼聚兵,據伊賀平田。
【參取東鑑、山槐記、源平盛衰記。】
大內帷義擊敗之,殺家繼。八月,令範賴總督九州軍事,以討平氏。
【東鑑。】
是月,俑兼復聚兵據伊勢瀧野,義經擊滅之。
【源平盛衰記。】
十月,稽置公文所,以大江廣元為別當,中原親能等為寄人,以掌故事。又置問注所,以三善康信為執事,聽決獄訟。
【○本書曰,使康信裁決,而不載為執事。建久二年條,書康信執事,而不載補之年月,其詳不可考。今姑書于此。】
二月,佐佐木盛網敗平行盛於備前兒島。
【東鑑。】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七十九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