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五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藤原宣房
藤原為明
藤原良基
藤原公賢 子:藤原實夏
藤原資名 弟:藤原資明
藤原經顯
藤原宣房,元名通俊,從三位資通之子。
【尊卑分脈、公卿補任。】
家號萬里小路,或吉田。
【尊卑分脈。】
龜山朝,敘從五位下,累進藏人頭,兼左中辨,拜參議,兼彈正大弼。後二條帝崩,宣房罷官,在散班十餘年。及後醍醐帝即位,復出仕,甚見寵待,任權中納言。
【公卿補任。】
帝謀誅北條氏,事頗洩。高時執致權中納言藤原資朝、藏人頭藤原俊基于鎌倉,諸公卿皆懼,竦足而立。其夜,帝顧前權中納言藤原冬房
【○或作冬方或定房。】
曰:「資朝、俊基被虜,不知高時更作何兇。卿善為計。」對曰:「比來武臣跋扈,宜先賜告文,以止其怒。」即命屬稿,帝攬讀之,泣下漸紙上,親以御袖拭去。左右莫不悲惋也。
【太平記。】
令宣房齎以往諭。及建高時,開諭辨明,事賴而解,二人獲不死。
【○參取增鏡、太平記。】
還為權大納言,
【公卿補任、增鏡。】
敕聽帶劍,尋轉正。
【公卿補任。】
及帝幸笠置,宣房以子藤房季房預謀故見拘。
【○參取公卿補任、增鏡、光明寺藏書殘篇、太平記。】
光嚴院削宣房等十人官爵。
【增鏡。】
北條高時以其有時譽,放還于家,奏請復官。光嚴院許之,遣藤原資明諭起,且曰:「若見奉命,郎君來必被召還復舊職也。某為足下保之。」
【太平記。】
宣房乃出仕。
【公卿補任、太平記。】
帝還京師,仍官如故,兼陸奧出羽按察使,尋辭之,陞從一位。延元元年,薙髮。
【公卿補任。】
及帝再幸延曆寺,扈駕,又從還京師,
【太平記。】
復事光明院。宣房歷仕累朝,
【公卿補任。】
博通典故。
【萬一記、臥雲日件錄。】
其日錄有萬一記。
【萬一記。】
二子
藤房
、
季房
,自有傳。養孫仲房襲家。
【公卿補任、尊卑分脈。】
正平六年,詣吉野行在。
【園太曆、太平記。】
以事不適不容還。
【園太曆。】
後事後圓融院,官至準大臣。
【公卿補任。】
藤原為明,權中納言為藤之子也。永仁四年,敘從五位下,為侍從,尋任左近衛少將。正中三年,轉左近衛中將。
【公卿補任。】
能和歌。後醍醐帝每置和歌會,輒召預焉。及討北條氏之謀泄,囚於六波羅,將推鞠,以為彼歌人,非可容疑,唯數預讌集,儻知上旨。欲脅而得其實,敷青竹于熾炭上,將曳而蹈之。為明神色不撓,徐索硯作歌曰:「
思ひきや
(
於毛比幾夜
)
,
我が敷島の
(
和我志幾志磨能
)
,
道ならで
(
美知奈羅傳
)
,
憂き世の事を
(
宇幾與能古斗遠
)
,
問はるべしとは
(
斗波流倍志斗波
)
。」常葉範貞等讀之嘆異,不問而罷。帝之出闕,從大納言藤原師賢適延曆寺。事敗,赴笠置,城陷見執。
【太平記。】
從尊良親王遷於土佐,
【增鏡、新葉和歌集。】
事平還京師。正平中,祟光院授從三位。及南北和好,詣吉野行宮,任參議。十四年,轉權中納言,兼侍從。明年,敘正三位。
【公卿補任。】
後光嚴院命撰新拾遺和歌集,未成而薨。
【尊卑分脈、拾芥鈔。】
藤原良基,關白道平子。元德初,任權中納言,尋辭之。光嚴即位,復任本官。後醍醐帝入京,轉權大納言。後事光明、崇光、後光嚴、後圓融四主,進右大臣,兼皇太子傅。正平中,為關白、氏長者,敘從一位,轉左大臣,後辭關白。弘和中,拜太政大臣,為攝政。元中五年,薨年六十九。
【公卿補任。○尊卑分脈作六十三。】
稱後普光園院。
【尊卑分脈、攝關次第。】
良基工和歌,博覽彊識,諳悉典故。後醍醐帝自隱岐還,具進儀物扈衛之式。嘗歸心北朝,且與足利尊氏、直義等,每相親好。興國、元中間,亂離相尋,載籍散逸,文物憲章,廢墜不備。良基斟酌舊儀,應問明晰,考據正確,為光明以下五朝師範。以與足利氏親,諸家舊記,多所獲。以故充闈日滋,朝廷幕府,賴質正焉。
【參取諸書大意。】
所著有御禊記、榊葉日記等書,行于世。
【仁和寺書籍目錄。○世傳後光嚴即位,無三種神器,議者皆患之。良基奏曰:「以足利尊氏擬寶劍,臣擬神璽足矣。勿患無神器也。」然諸書所不載,今不取。】
七子,長師良、次師嗣,餘皆為僧。
【尊卑分脈。】
師良、師嗣,並終於貴顯。
【尊卑分脈、公卿補任、攝關次第。】
藤原公賢,左大臣實泰子。延慶中,任參議。正和、文保間,累進正二位,為大納言。嘉曆元年,兼右近衛大將、右馬寮御監。
【公卿補任。】
以後醍醐帝寵姬廉子假父,累被寵暱。
【女院小傳。】
元德二年,拜內大臣。元弘初,辭官職。及車駕還自隱岐,復內大臣,兼式部卿。尋授從一位右大臣,兼春宮傅。
【公卿補任。】
足利尊氏再犯京師,公賢從幸延曆寺。
【諸異本太平記。】
後事光明院,為左大臣。正平中,拜太政大臣,尋解之。尊氏請降,後村上帝將還京師,以公賢為左大臣,
【公卿補任。】
兼後院別當。手詔劇司庶務,隨宜處決。既而男山不守,
【園太曆。】
又事後光嚴院,薙髮號空元。
【公卿補任。】
十五年四月,薨,時年七十。
【園太曆系圖、尊卑分脈。】
公賢家多藏書,博覽弘識,閑習禮典。雖解台司,以宿望稱。光明院以降,每事諮詢。時經兵革,朝儀廢缺,賴其多所裨正。所著有園大曆、皇代曆、歷代最要抄、略代抄。
【園太曆。○本書又載歷代抄、歷代要官抄,蓋皆最要抄別名也。】
長長子實世,次實夏,餘十四子皆為僧。
【園太曆系圖、尊卑分脈。】
實世
自有傳
。
藤原實夏,建武中,為記錄所寄人,
【公卿補任、建武二年祭。】
任權左中辨,後事光明、崇光二主,敘從三位,任參議,進權大納言。
【公卿補任。】
正平七年,蒙詔詣行宮,特由本資權左中辦,擢權中納言正三位,聽以其參議從三位等敘任追繫于延元、興國中官籍。因屢往來奉事。無幾,還事後光嚴院,復本官。
【園太曆。】
終至從一位內大臣,兼左近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尊卑分脈。】
三子,公定、公為、公賴。
【園太曆系圖、尊卑分脈。】
公定,官左大臣從一位,
【公卿補任、園太曆系圖、尊卑分脈。】
精譜學,著尊卑分脈若干卷。
【尊卑分脈。】
藤原資名,權大納言俊光之子,權中納言資明之兄也。
【尊卑分脈。】
後伏見法皇時,深被眷遇。
【增鏡。】
醍醐帝朝,累遷至正二位權大納言。
【公卿補任。】
初伏見帝立北條貞時定策,後深草、龜山兩帝之後,迭纉皇統。後深草之後曰持明院。時後醍醐帝以龜山帝孫即位,立後伏見法皇皇子量仁為皇太子。帝方有除北條高時之謀,法皇欲令量仁早即位,密告其事於鎌倉。元弘元年,北條高時遣兵至京師,帝竊出宮幸笠置,高時兵攻陷之,幽帝于六波羅。大佛貞直等請傳神器於量仁,帝不肯授。仲時等強請不已,帝乃令資名及源具親以新器傳量仁,遂遷帝於隱岐。光嚴即位于京師,資名最被寵任,管其樞要。三年,天下義軍並起,進入京師。資名及弟資明遽促光嚴院,入保六波羅。北條仲時等戰敗,奉光嚴院及後伏見、花園兩上皇東奔,資名及藤原經顯等從。至近江番馬,從軍大潰,光嚴及兩上皇為守良親王所得。資名以光嚴之腹,心懼不得脫罪,削髮遁去。無何,高時伏誅,車駕還京。
【太平記。】
廢光嚴院,為太上皇,遜居持明院。
【皇年代略記。】
費名屏匿數年,會足利尊氏之亂起。初熊野別當道有素善資名,及尊氏西奔,患師無名,有欲援立持明院皇統,以兩主之爭奪為辭之意。遣道有京師,密致其意於資名。資名便請廢主之宣,使僧賢俊齎賜尊氏。尊氏遂率,鎮西兵,長驅入京師,據東寺為營。新田義貞奉帝幸延曆寺,令太田全職護送花園法皇及廢主,至延曆寺。光嚴院素與尊氏通謀,途稱疾作,駐駕於法勝寺。既而尊氏入京巷戰,全職將赴之.謂光嚴左右曰:「敵兵迫矣,諸君留候少康,當促駕前來。」資名便以法皇、光嚴,歸直氏于東寺。於是皇統兩立,天下遂分為南北矣。
【太平記。○按本書曰,全職留光嚴,以法皇及豐仁親王而去。非也。今從北條家本、西源院本、南都本。】
弟資明。
【尊卑分脈。】
藤原資明,累官至正二位權大納員。
【公卿補任、尊卑分脈。】
六波羅之敗,從新主東走。
【增鏡。】
帝至自隱岐,詔宥其罪,復官爵。
【公卿補任。】
足利尊氏率鎮西兵,再犯京師。資明從駕延曆寺,
【○資明從駕,據西源院本。】
潛逃從光嚴院,入尊氏軍。尊氏以光嚴前有援於己,欲復其位。眾以其寶祚不遂,北條氏覆宗為嫌。
【太平記。】
乃立光嚴院弟豐仁,是為光明院。
【天正本太平記。】
帝自延曆寺還,御花山院,尊氏逼求神器。帝又以新器授之。 光明院立十二年,伊勢國碕神戶有僧圓成,謁大神宮獲寶劍,齎造資明。資明與足利直義、平野神主卜都兼員等謀,奏進之。其言曰:「圓成將謁神宮,浴於海潮,有物炫曜漂寄,長十握許,柄如三鈷。持詣神宮,忽有一童,為物所憑,指圓成謂曰:『治承以來,王室多難,天下屢亂。實由無神劍以護皇位也。今天祖敕海神,故致之。』庇僧所持是也。」祭主等具記其事,圓成持乏將赴京師。途禱長谷寺而宿,
【○長谷寺據天正本。○本書作春日社。】
傍有人謂曰:「今宵吾夢以法師言達天子,吾子豈是邪?」問其人,即資明門客也。光明院大喜,任圓成大僧都,賜攝津葛葉關稅。內大臣藤原經顯諫之,光明院從之,還其劍而納之平野社。
【太平記。】
正平八年,薨,年五十七。
【園太曆、常樂記。】
藤原經顯,權中納言定資子也。初事後醍醐帝,任參議。及帝幸隱岐,留事光嚴院,任中納言。歷事祟光、後光嚴、後圓融四主,甚見親任,累官至從一位內大臣。
【公卿補任。○甚被親任據太平記。】
與藤原資明爭權相軋。資明進寶劍于光明院,事極迂誕。經顯諫曰:「寶劍堙誨,百六十餘年于今矣。其初當在治世,何於擾亂之時。若夫應聖德之隆,則須天下安寧。今禍難屢起,兵革不弭,其出不知因何應也。臣以謂此事出資明姦詐,佞臣阿諛,欺罔聖聰。陛下以為信然,恐取笑於天下。且葛葉關稅,賜東大寺日久矣。今無故奪之,僧徒必生怨訴。請速追先旨,還與東大寺如舊。」光明院從之,遂遣還之。
【太平記。】
由是,益相惡焉。
【異本太平記。】
文中二年,薨,年七十六。
【公卿補任、尊卑分脈。】
稱芝山內大臣,又稱勸修寺。
【尊卑分脈。】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七十八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