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平重盛 子:平維盛、平資盛、平清經、平有盛、平師盛、平忠房
平重盛,太政大臣清盛長子。資性忠謹,武勇軼人,接物溫厚,
【百鍊抄。】
內外屬意。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久安六年,為藏人,敘從五位下。久壽二年,任中務少輔。
【公卿補任。】
保元元年,上皇集兵於白河殿,重盛率禁軍,從清盛攻之。源為朝將兵守西門,清盛將伊藤忠清、忠直先登。為朝一發洞忠直胸,及忠清鎧,軍中震竦。清盛懼曰:「我攻此門,非承特命。」更嚮東門以避之。將士皆言:「東門亦為朝所守。不如由北門。」清盛乃引兵而退。重盛奮曰:「奉敕出軍,何問敵強弱。」獨麾輕騎直進。清盛惶遽,命左右遏之,不得已而向春日表門。既而源義朝縱火攻之,白河殿遂陷。
【保元物語。】
二年,敘正五位下,任左衛門佐,兼遠江守。
【公卿補任。】
平治元年,從清盛如熊野。至切部,聞藤原信賴等反。清盛進退失據,計猶豫不決。重盛曰:「身為武臣,聞天子為逆徒所逼,安得不亟赴國難!」眾皆從之。乃遣使熊野別當湛增等徵兵。見兵僅可百騎。適聞義朝子義平擁兵三千要安部野,清盛恐眾寡不敵,欲先赴四國,召聚兵士,然後入京。重盛曰:「事若稽緩,賊必矯詔討我,悔之無及。以寡擊眾,將家之常。速往戰死,亦足以耀各後昆。」清盛意乃決,遙禱熊野神,遂赴京師。
【○愚管抄云,清盛至田邊,所從子基盛、宗盛及兵士僅十五人。聞變惶惑,欲先走脫筑紫而發兵。紀伊人湯淺宗重有兵三十餘,勸入京。熊野湛快,具弓鎧,遂還京師。與本書小異。】
行至鬼中山,見一騎士來。眾皆失色,以為義平使。至則六波羅使也,言伊勢兵士三百餘,迎清盛於安部野。於眾心始安。重盛問京師消息,對曰:「六波羅無他,惟有播磨中將遁難來投。信賴矯詔捕之,勢不能匿,出之。」重盛怒曰:「人困而歸我,棄之不祥也。後孰為我用者。」既而還京師,迎乘輿幸六波羅,與叔父教盛、賴盛,各將一千騎,分道攻信賴。重盛勵士卒曰:「年號平治,地曰平安,我為平氏。以三者卜之,賊平無疑。」乃分兵為二隊,留五百騎於大宮街,帥其半攻待賢門。信賴大懼而退,兵皆潰走。重盛進至大庭椋樹下,源義朝使子義平禦之。義平率驍兵十六騎,躬自搏戰,注目重盛。重盛且鬭且卻,至大宮街,杖弓息馬。部將平家貞進贊曰:「曩祖平將軍再生矣。」重盛再率其半,復入大庭,一戰而退。義平追躡,重盛與與三左衛門景安、新藤左衛門家泰,脫身而走。
【○景安姓闕。】
羲平將及,馬躓伏。鎌田政家射中重盛,甲堅不入。又射馬,馬殪,重盛墜兜鍪。政家薄近,重盛撞以弓。逡巡間,乃著兜鍪。景安馳至,搏倒政家。義平來剌景安。重盛怒,欲自當之。家泰進馬當義平,亦為政家所殺。重盛得間走六波羅。義朝來攻,重盛擊走之。時上皇御仁和寺,信賴等往乞宥死。上皇憐之,手書請於帝。使未及還,六波羅遣兵士捕信賴及黨與藤原成親等。信賴伏誅。成親亦當死,重盛請而宥死,自解其縛。
【平治物語。】
是冬,以功兼伊豫守。
【公卿補任、平治物語、源平盛衰記。】
明年,敘從四位上,累遷左馬、內藏頭。尋辭內藏頭,為右兵衛督。應保三年,敘從三位。長寬二年,進正三位。永萬元年,為參議。
【公卿補任。】
是秋,帝崩。諸寺僧侶會葬。延曆、興福二寺,爭次構兵。時有訛言:「上皇陰命僧徒討平氏。」清盛大驚,聚兵自守。重盛堅執以為妄,乃造法住寺殿詷之。會上皇將幸六波羅自開諭,乘輿已在道。重盛乃扈從而還。清盛稱疾不出,上皇還宮。重盛諫清盛曰:「我家討逆撥亂,其功亦多。今有何咎責,而猝至於此?大人不宜形之詞色,恐姦人乘機,釀成讒說。吾苟敬上卹下,神將助我,何懼之有。」清盛嘆稱其恢量。上皇亦戒近侍:「勿輕為浮言。」
【源平盛衰記。】
仁安元年,任權中納言,兼春官大夫。二年,敘從二位,遷權大納言,聽帶劍。三年,以病辭官。嘉應元年,敘正二位。
【公卿補任。】
二年,子資盛路遇攝政基房,不下車。基房從者斫車簾辱之。重盛讓資盛曰:「官有高下,等列尚可敬,況攝政乎!汝過十歲,不知禮法,取辱固宜。」
【源平盛衰記。】
基房縛送其下手者以謝,重盛畏懼,慰勞還之。
【玉海、源平盛衰記。】
清盔聞而盛怒,心欲報復。重盛諫曰:「資盛幼蒙,失禮攝政。罪在從者,而不之問,反欲犯尊貴,豈非悖邪?夫攝籙臣,所以毗輔皇政,撫育民庶,奈何恃勢而凌之。且以德勝人者昌,以力勝人者亡。願大人詳思之。」清盛不納,陰使武士辱基房。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按愚管抄及盛衰記一說,報怨基房,出於重盛意。玉海亦詳載顛末,但云大納言甚憂之,而無報復出於重盛之文。今以其為人察之,不應挍角至於如此。蓋當時巷說紛紜,從而筆記耳。】
重盛懼黜,預其事者,逐資盛於伊勢。
【平家物語。】
承安元年,復權大納言。四年,源雅通以病辭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
諸卿多望補其闕。重盛附奏曰:「宦職之設,文武異塗。止擇華族與世家,近世之弊風也。臣本將種,且大臣之子任大將,古今之通例。冀居此職。遂得兼右近衛大將。」
【源平盛衰記。】
治承元年,轉左近衛大將,尋拜內大臣。
【公卿補任。】
是歲,延曆寺僧有訟,奉日吉神輿入京師,命源平諸將禦之。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重盛以三千餘騎,守陽明、待閒、郁芳三門,禦而卻之。
【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三千作三萬。】
先是,藤原成親結黨竊謀減平氏,事泄被捕。清盛命武士速斬成親。重盛諫曰:「彼法皇寵臣野。自其祖顯季仕白河朝,傳家既久,爵位亦崇。今以私怨遽殺之,未見其可。唯當逐之都外,以儆其餘耳。斯言實為國家,非以與彼有姻也。昔者嵯峨朝,藤原仲成伏誅。厥後廢死刑者,二十五代,至保元中,信西用事,多斬源平二族,發宇治左府墓。後二年,信西墓亦為信賴所掘,豈非其報邪。今我家貴盛冠世,所慮唯子孫。願大人思積善之慶,為子孫少忍之。」清盛意稍釋。重盛出戒武士曰:「大人一旦逞怒,後必悔之。縱有命,汝慎勿加刃。」由此成親得不死。重盛既還,清盛恚怒不止,欲幽法皇於別宮,大召子弟臣僚。於是,平氏親族,戎服畢集清盛第。重盛後至,及中門,見其烏帽直衣,引袖尼之曰:「有大事召公。大人既甲,公尚緩服乎?」
【○平家物語為平貞能言。】
曰:「是何言也?近衛大將,兵權所歸,而吾適忝此職。濫著戎衣,甚非攸宜。若或賊虜猖獗,王師失利,雖大臣之重,固宜被甲執兵。我未曉諸君之所為何如。其所斥為敵者誰也?且所謂大事者,朝家事而已。是私事,何得言大事。」眾皆聳動。
【○參取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清盛心慙,不遑改服,俄起尚素娟而出。恐甲露,手頻正襟至縫裂。故示間暇,從容言曰:「來何晚。拷治西光,備得其情。成親姦謀,實由法皇,皆猥屑小人近侍宮闈,僥倖非望之所致也。而法皇輕舉生事。今當徙法皇於他所,以除禍本也。」重盛垂泣曰:「今視大人之舉動,悲懼交至。未聞官昇相國者,躬擐甲胄。況於披髴後乎。聞佛說四恩,國恩最重。知之為人,不知為禽獸。夫吾家者,雖桓武之苗,中古以來絕無顯達者。平將軍之討將門,賞止受領。及刑部卿造得長壽院,始聽昇殿,人尚以為過獎。大人起自小官,位極人臣。闇愚如重盛,以資蔭叨居顯要。一門釆邑,殆半天下,寵榮極矣。今忽忘隆恩,輕蔑皇威,鬼神必怒,覆亡無日!重盛深懼焉。今拘一二首謀,罪可罪而足矣。何至迫至尊哉!且大人縱欲為之,重盛不忍背國恩。部下有死士二百,足以護法皇。雖然以子抗父,亦所不忍。曩義朝害父,雖以君命,奈悖逆何。重盛,欲為孝子,則為不忠;欲為忠臣,則為不孝!進退維谷。言若不聽,請先斬重盛。」清盛曰:「餘命無幾,惟慮子孫而已。自今而後,唯君之所計。」起而入內。重盛責諸弟曰:「大人衰耄,謀此不良。諸君何不切諫,而反為贊成乎!」又戒將士曰:「汝等慎守我言,勿敢妄動。若欲從大人,必先斬我。」既還第,尚慮其為暴,乃報急纂嚴。將士皆謂:「此公未嘗輕易作事,今忽有此召,何不速赴。」難波經遠、瀨尾兼康、平家貞,及子貞能等爭集小松第。乃令平盛國籍兵,有見兵二萬餘。
【○平家物語作一萬餘。】
於是使家貞、貞能言清盛曰:「法皇聞大人謀震怒,下詔重盛討之。恐大人倉卒間,至有非常事。是以遣二人備防閑。我以身固請,幸勿驚怖。」清盛大惶惑曰:「唯內府所為。」重盛謂家貞等曰:「我以權謀救父過,而反傷其心。是豈人子之道哉。」泫然淚下,聽者皆悽惻。
【源平盛衰記。】
既而勞兵士曰:「諸君不失期約,信義可嘉。唯嚮有所聞而召,事適得解。宜速罷歸,後勿狃而為常。」法皇聞而垂泣曰:「重盛何人,以德報怨!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朕願先斯人終命。勁松彰於歲寒,貞臣見於國危。其此人之謂乎!」
【源平盛衰記。】
清盛跋扈日甚,重盛居常憂懼。一夜,夢賴朝禱神,神斬父首。覺而悲泣。瀨尾兼康來謁,屏人告其夢,亦與重盛所夢符。重盛益感愴。會子維盛來,命飲酒。貞能行酒,重盛使貞能賜維盛大刀。維盛以為傳家寶刀小鳥。既而視之,乃無文刀也。維盛失色,意疑貞能錯繆。重盛灑淚曰:「汝勿深怪。此大臣葬時所佩。家君百歲後,我將佩之。今我有所思,故以與汝也。」維盛不能仰試,欲泣而退。
【平家物語。○參取源平盛衰記。】
無何,解左近衛大將。三年,辭內大臣。
【公卿補任。】
重盛詣熊野社,自祈死。
【山槐記、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盛衰記、平家物語曰,重盛拜證成殿,有光生自身。從者忌而不告。今不取。】
歸路經岩田川,時方盛暑,維盛及諸子浴流取涼,衣裳霑濕,左右見其如著凶服惡之,請更衣。重盛不聽,以為志願遂矣。既而寢疾。會醫至自宋,清盛勸令治疾。辭曰:「命者,天之所賦,治療何為。我若藉彼得愈,是示國無醫也。況具位大臣,不可私見異域浮浪客。縱我不起,寧忍辱國乎!」清盛不能強焉。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疾日篤,帝為賜藥,法皇臨視。
【山槐記。○帝賜藥,據百鍊抄。】
剃髮法名證空。
【帝王編年記。○平家物語作淨蓮,八坂本平家物語,照空。】
薨,年四十二。
【公卿補任、山槐記、帝王編年記。○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為四十三。】
世稱小松殿。
【平家物語。】
其室中四方,各置十二佛像,像別懸長明燈籠,妙選美女四十八人,以供其事。每及日沒,禮讚畢,令擊鈸行歌,身坐中央聽之。時人又稱曰燈籠大臣。
【○本書曰,重盛采地陸奧氣仙郡供皇金一千三百兩。時宋人妙典至筑紫,重盛召之,與其金一百兩,且囑之曰:「今附汝檜木屋材一船,及黃金一千二百兩。其二百兩,宜捨育王山僧侶,一千兩輸之官。請為我就育王山建一小堂,置僧食田,修我冥福。」妙典乃歸國請官。宋主許之。按重盛素重國體,方疾拒宋醫,而不應以私請宋主。此時宋僧德光主育王,故後世以德光與僧正瑛頌,附會為贈金之證。其實無所干涉。本書之說,諸書所不載,故今不取。】
初方相撲節行事,稠人中有竊言:「此公多福,至近衛大將。儀貌心術,亦與人遠矣。澆季之世,未易得見,但恐不能享壽耳。果如其言。」
【源平盛衰記。】
嘗啟事中宮,有蛇至膝下。恐其驚中宮,徐捉其首尾,召藏人源仲綱收之。仲綱袖而出,毫無難色。重盛悅之。翌日,贈駿馬良刀,手書褒之曰:「昨日舉止,似還城樂舞。」其性度如此。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子維盛、資盛、清經、有盛、師盛、忠房、宗實。宗實出為左大臣藤原經宗子 。重真、行實、重遍、清雲,並為僧。
資盛善和歌。
【平氏系圖。】
仁安元年,敘從五位下,尋為越前守。
【公卿補任。】
路值攝政基房而不下車,
【玉海、源平盛衰記。】
重盛責其不敬,逐之伊勢。
【平家物語。】
明年,許歸家。承安四年,兼侍從。治承二年,為右近衛少將,累敘從四位上。
【公卿補任。】
四年,近江以東諸源蠭起,悉應源賴朝。資盛與叔父知盛等,率兵討之,與山本義經、柏木義兼戰,破走之。
【欲海、源平盛衰記。】
養和元年,為右近衛權中將。壽永二年,補藏人頭,敘從三位。
【公卿補任。】
帝赴西海,舉族從之。資盛素得法皇眷遇,自鳥羽歸入法住寺殿。法皇既已出宮,使人奏情狀。不報,乃赴西海。
【愚管抄。】
明年,源範賴、義經來攻一谷城,將七千騎禦之三草山。夜為義經所敗,
【東鑑、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為兵三千。】
走于屋島。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壇浦之敗,投海而死。
【東鑑、平家物語。○玉海元曆元年二月十九日記云,資盛、貞能等為豐後土人所擒。源平盛衰記亦云,豐後人獲資盛、清經,送首範賴。未知孰是。】
子盛綱,
【平氏系圖。】
為北條氏臣。
【一本織田系圖。】
其後世為長崎氏。
【平氏系圖、異本織田系圖。】
次親實,
【○實或作真。】
其母抱之匿近江津田。鄉長取其母為妻,遂育親實為越前織田祠官子,號織田權大夫,
【織田系圖。○參取異本。】
又稱津田先生。
【異本平氏系圖。○異本織田系圖云,資盛子,長盛國,資盛在伊勢所生。次實忠,仕鎌倉,號關左近大夫。次盛綱,次親實。他無書可證,附以備考。】
髴法曰覺盛。嘗作和歌寓思曰:「
五月雨は
(
佐美馱禮波
)
,
津田の入江の
(
豆馱乃伊利延乃
)
,
澪標
(
美乎豆玖志
)
,
見えぬも深き
(
美延奴毛布加幾
)
,
驗なりけり
(
志留志奈利計利
)
。」
【○按尾張法華寺所藏織田系圖,以此歌為資盛赴西海日所遣親實母。又按安土山總見寺所藏,權中納言藤原為重親寫此歌。其沒識曰:「覺盛法師,俗名親實。小松內大臣重盛公次男資盛卿息。」今從之。】
清經,敘正四位下,
【平氏系圖。】
為左近衛中將。壽永二年,與宗盛等出太宰府,乘舟至豐前柳浦。見家國日危,勢不可可復濟。一夜看月慷慨,吹笛朗詠,遂投海而死。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有盛,敘從四位下,為左近衛少將。壽永三年,從資盛將兵陣三草山,為源義經所敗,走于屋島。
【東鑑、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壇浦之敗,力戰而死。
【源平盛衰記。】
師盛,為備中守。一谷城陷,乘舟而逃。有一甲士,請乘其舟。師盛許之。甲士軀幹鴻大,躍而乘之,舟為之覆。師盛墮水。源義經麾下士伊勢義盛以鐵搭鉤斬之。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平家物語,伊勢義盛為本多親經。東鑑為遠江守源義定獲之。未知孰是。今估從其詳者。】
忠房,為侍從,任丹後守,因稱丹後侍從。
【東鑑、平家物語。】
平氏既亡,文治元年,禽獲抵鎌倉。
【平家物語。】
賴朝命兵衛尉藤原基清,
【東鑑。○源平盛衰記作左兵衛尉寶原。】
護送之京師。至近江殺之。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長門本平家物語云,忠房,屋島城陷,不知其所在。後往紀伊,憑依湯淺宗重,據其城。平氏餘黨平盛嗣、藤原忠光、弟景清等,及伊賀、伊勢兩國士眾多歸之。源賴朝命熊野別當湛快等急攻之。城堅不下。湛快請益兵。於是賴朝使僧文覺徃誘之。宗重亦度無濟,勸忠房出降。乃送之源義經。義經又送鎌倉。賴朝引見好言,還之京師。路至近江勢多殺之。保曆間記亦云,忠房竊脫八島,竄匿熊野。平氏餘黨稍稍來集,而戰敗就擒,至鎌倉備誅。按此事,平家諸本互有同異。果如此,東鑑、盛衰記等書,不容不書。疑妄,故不取。】
平維盛,仁安中,為美濃權守,尋任右近衛權少將。承安二年,兼中宮權亮,敘從四位下。
【公卿補任。】
美姿儀。安元中,法皇五十算賀,維盛舞青海波,覩者皆艷賞,
【玉海、安元御荷記、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右京大夫家集。】
呼曰櫻梅少將。
【源平盛衰記。】
源賴朝起兵,維盛為追討使,薩摩守忠度、參河守知度副之。
【玉海、山槐記、源平盛衰記。】
依曩祖因幡守正盛討源義親故事,賜驛鈴而不授節刀。
【百鍊抄、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九月二十二日,將五千餘騎,
【玉海。】
發福原,
【○按發福原日,諸本平家物語頗有異同。今從山槐記、源平盛衰記。】
行發兵。
【玉海、山槐記。】
十月十日,至駿河國府。
【源平盛衰記。】
將踰足柄山就平衍以待敵。部將藤原忠清曰:「初發福原日,相國面命:『凡軍中事,專委忠清。』公所親聞也。臣故敢進鄙計,方今伊豆、駿河兵猶未來附,率烏合之眾,遠侵險阻,甚危道也。不如臨富士川張軍。」維盛從之。
【平家物語。】
麾下士齋藤實盛嘗在關東,審東國事。維盛召而問曰:「賴朝之眾,善射挽強如仁汝者幾?」對曰:「公以實盛為善射乎?凡東兵以射稱者,大箭不下十四五扶。如實盛,車載斗量,不可勝數。且其士馬精悍,東兵一騎,殆當我二三十騎。我兵五萬,彼號二十萬。我客彼主,素諳地形,遮前斷後,我必敗。不若先招誘武藏、相模兵士,而後往擊之。」將士皆懼,無復鬭志。
【源平盛衰記。○參取平家物語。】
既而實盛辭歸京師,維盛不懌曰:「我不與實盛俱,豈不能行軍邪?」乃以忠清為前鋒,
【源平盛衰記、南部本平家物語。】
進陣富士川。賴朝至黃瀨河,
【東鑑、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其將武田信義遣書維盛。激怒。忠清勸維盛斬其使。
【玉海、山槐記。○山槐記,忠清作忠景。南都本、長門本平家物語信義使為賴朝使。】
二十日,賴朝進屯賀島,信義夜自陣後襲維盛營。
【東鑑。】
平氏軍聞水鳥驚噪,以為敵兵大至,軍中騷擾,人馬騰踐,棄器械輜重而走。時人作歌訕笑。
【○參取東鑑、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維盛初無走意,忠清固勸而去。
【玉海。】
賴朝麾下飯田家義父子濟川追躡,無敢拒鬭者。唯伊勢人伊藤武者次郎力戰而死。
【東鑑。】
維盛等退至勢多,先遣使陳狀。清盛大怒曰:「奉敕出師者,有進無退。若王師不利,暴骨戰場,不足以為恥。未聞承追討之任,不血刃而退。汝等何顏再入京師。宜晦跡山林也。」維盛懼而不蔇,後陰來京師,居檢非違使藤原忠綱家。
【玉海。】
清盛聞之,欲逐維盛、斬忠清,不果。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明年,與叔父重衡,擊源行家於尾張洲股,大敗之。
【源平盛衰記。】
頃之,轉右近衛權中將,補藏人頭,尋敘從三位。
【公卿補任、明月記。】
壽永二年,將兵十萬,北討源義仲。義仲聞之,遣其將仁科守弘、林光明、倉光成澄、匹田俊弘等於越前,守燧城。平泉寺長吏齊明亦率其徙一千餘屬之。其城北陸道第一要害,向背阻山,下有澗水。北兵積木石,壅遏道路,溪壑盈溢如湖。維盛至而不能攻,乃陣岩神山。齊明生貳心,為書約之矢以射。平氏獲之,知有堰,發卒決之。俄而水涸,平氏軍進攻,齊明為之內應,守弘等不能支,棄城走。追擊之于河上城,于三條野,于篠原,于安宅,連破之,拔林富樫城,報捷京師。齊明告維盛曰:「義仲見在越後國府。如聞我軍連勝定越前加賀,則必悉兵來矣。若入越中,恐維巨害。宜急遣兵,備寒原之險,塞其進路。」維盛乃遣平盛俊,將數千騎赴之,進次般若野。義仲先使今井兼平率六千騎來攻。既已踰寒原入越中,與盛俊接戰。自卯至未,盛俊兵多死傷,乃收散卒歸加賀。於是,維盛與諸將議,分三萬騎向志雄山,親將七萬餘騎向礪波山。義仲率五萬餘騎至自越後,陣礪波山下,使叔父行家攻志雄山。維盛等以為地勢險阻,義仲艱於攻圍。乃結營猿馬場,與義仲相距可二町。義仲先出弓手十五騎放矢,維盛亦如之。遞番相繼,互倍其數,至昏而止。是夜,義仲潛軍攻襲,呼聲鎮山谷。維盛譽軍騖擾,爭走陷南壑,死者一萬八千餘。
【源平盛衰記。○保曆兼記為五萬餘,平家物語為七萬餘。】
維盛纔收餘眾,走加賀。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保佐良嶽,義仲進與維盛戰于平岳野。兩軍息兵馬十餘日。維盛聞義仲將來襲,濟川宵遁,兵士溺死者一千餘。
【源平盛衰記。】
乃陣安宅港,撤橋待之。義仲不得濟,先縱鞍馬試淺深。馬突入陣中,眾以為散兵之所亡。畠山重能曰:「不然。是敵試水也。一想敵必在近→」重能乃與弟小山田有重,登篠原岳覘之。義仲果涉水而至。
【源平盛衰記、長門本平家物語。○篠原岳據長門本平家物語。】
重能先進,諸將繼之,相鬭交綏。於是維盛等勒兵與義仲會戰,且戰且卻。義仲追擊至成合,實盛以下精兵多死。
【源平盛衰記。】
維盔收潰卒歸京師。
【玉海、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諸本平家物語礪波山、志雄山以下諸戰,將士姓名互有異同,今不悉注。】
既而京師失守,帝幸西海,
【玉海、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宗盛舉族皆從,維盛不以軍事為意,日夜思妻子。三年,與左右三人潛出屋島,舟行至紀伊,欲入京師見妻子,而道路梗塞,不能達。登高野山,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路至粉川寺,見僧源空受戒。
【源平盛衰記。】
重盛舊臣齋藤時賴為僧在寺,偶投其舍。時賴一見且驚且悲,泣問其故。維盛曰:「我不能割愛,常思兒女。內府不察,比我池大納言,稍見猜忌,是以遁來。我今欲一拜熊野神,赴水而死。」乃相攜登高野山,剔髮為僧,時年二十五。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本書並為二十七,據公卿補任訂之。】
乃還從者於屋島,囑弟資盛曰:「唐皮小烏,奕世至寶。傳至于我,向付之貞能。卿當領之。若至亂平,必傳之我子。」既而至熊野,乘舟浮那知海。
【源平盛衰記、長門本平家物語。○盛衰記引禪中記曰,維盛潛還京師,詣法皇宮乞命。法皇憫之,命賴朝宥死。賴朝奏先致鎌倉而後議之。維盛知不能免,不食數日。至相模下瀉而死。】
群為赴海死,匿居牟漏郡藤繩,子孫遂維土人。貢香那智,因名其地曰香疁。小松氏、色川氏,其裔也。
【○參取源平盛衰記一說、色川氏系圖。○源平盛衰記及諸本平家物語以為維盛實死那智海上,太平記作匿十津川。】
維盛有子曰六代,文治元年,北條時政至京師,構求平氏子孫。時政聞i六代與母同匿遍照寺側菖蒲谷,往而擒之。其乳母聞神護寺僧文覺為賴朝所祟信,奔往乞救。文覺乃見時政苦請。
【源平盛衰記。】
時政不聽曰:「二品之命,我焉得專。」
【源平盛衰記。】
文覺曰:「願稽期二旬,我將自請。」時政許之。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文覺遣使鎌倉曰:「維盛嫡子六代,我向許為弟子。時政以公之命,殄滅平氏子孫。六代今就囚。幼弱如彼,雖舍而不問,有何所慮。況彼祖父大有恩德於公。冀姑以六代付我。」賴朝不能違,許之,手書諭時政,宥其死。
【東鑑。○源平盛衰記、諸本平家物語以為文覺親往鎌倉陳請,多方救之。今不取。】
文覺使過期不至,時政將六代還鎌倉,至駿河千本松原,將斬之。有僧馳馬東來,恐其不相及,揚笠遙示。時政見之停刑。已而書至,遂以六代屬文覺。
【○參取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賴朝遺書文覺,屢問其舉動。文覺曰:「六代不肖,不足介意。」其母懼而勸披鬀,更名妙覺,世稱三位禪師。
【平家物語。○妙覺據禰寢氏家譜。】
建久五年,妙覺齋文覺書至鎌倉,就大江廣元陳情謝恩。賴朝敢重盛德,留而厚遇,欲補一寺別當。
【東鑑。】
及賴朝薨,文覺圖不軌。事發覺,處流。妙覺時在高雄,源賴家恐其為變,奏而捕之,斬于相模田越河。
【平家物語。】
時年二十六。
【長門本平家物語。○諸本為二十九,或三十。按六代為囚,在文治元年,時年十二矣。至正治元年,實二十六歲。故今從本書。禰寢氏家譜曰,六代有子曰清重,薩摩禰寢氏其裔也。然無他書可徵,姑赴以備考。】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五十六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