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八十二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藤原成親 子:藤原成經、藤原師光
平時忠
平賴盛 子:平宗清
藤原成親,權中納言家成子。
【尊卑分脈、公卿補任。】
仕近衛、後白河朝,歷侍從、越後守、右近衛中將。
【公卿補任。】
後白河上皇特親寵之,參預機務。平治之亂,黨于藤原信賴,兵敗走仁和寺。上皇匿之。平清盛遣兵仁和寺,收捕反黨。成親就囚當死。重盛以其姻親,為營救之,遂得末減。
【平治物語。○姻親據源平盛衰記。○按愚管抄曰,成親、信賴至仁和寺,覺性法親王收二人送清盛。信賴被誅。成親尚弱,罪狀稍輕,故得不死。今從本書。】
應保元年,復官爵。
【公卿補任。】
尋以上皇近臣解官。
【公卿補任、百鍊抄。】
仁安中,為參議,拜權中納言,
【公卿補任。】
兼尾張守。嘉應元年,成親遣目代右衛門尉政友于尾倀,
【○政友姓缺。】
政友至美濃,與平野莊祠官爭鬭。莊隸于延曆寺,僧徒怒,奉神輿詣闕訴其罪。廷議流成親于備後,政友下獄。未赴配所,得赦復本官。
【百鍊抄、源平盛衰記、備後據公卿補任。】
二年,兼右衛門督,為檢非違使別當。安元中,任權大納言。
【公卿補任。】
治承元年,左近衛大將闕,成親負寵躁進,力丐而不得,心頗怏怏。既而重盛、宗盛超拜左右大將,成親益怨恚,陰脩戰具,聚同志將圖平氏。
【源平盛衰記、長門本平家物語。○按二書並曰,重盛、宗盛為左右大將。既而重盛辭左大將,藤原實定為左大將。成親以為亦出于清盛之意,計益決矣。按公卿補任治承元年七月,成親死于配所。其年十二月,實定為左大將。據此則二書誤矣,故今布取。】
招藏人源行網厚饗之,促膝耳語曰:「平氏竊弄朝權,罪惡貫盈。法皇欲使成親討之。雖非敵愾之氣,欲竭駑駘之力。卿源氏之冑,豈無意於將帥之寄?事若有濟,為卿奏請,操天下兵權。」行網許諾。初成親欲與法勝寺執行俊寬謀,難於發言。數召之,出侍婢佐酒。俊寬通焉,成親承閒告謀,與檢非違使平康賴、式部大輔藤原章綱、僧蓮海西光等,會于俊寬鹿谷別莊。西光有寵于法皇,與成親相結,外託游燕,專議軍事。成親淺行綱白布五十端,以資軍實。宴酣,風起翻傘,群馬奔逸。坐客驚起,誤破瓶子。成親笑曰:「今日首事,平氏既倒,
【○瓶子、平氏音相近。】
豈不快乎。」一坐皆笑。康賴起舞曰:「平氏首既得矣。宜狥街市,梟于獄門。」乃取瓶子懸屋柱。
【源平盛衰記。○參取平家物語、式部大輔章綱據長門本平家物語。】
成親建議曰:「適會祇園祭,街衢喧囂。宜乘此時縱火六波羅,西面急攻,掩擊不備,啟不得志。」乃以行綱為將,赴八條。俊寬、康賴,七條北門。蓮海、章綱,修菩寺西。部署已定,
【長門本平家物語。】
會延曆寺座主明雲處流,僧徒群起奪之。法皇將使成親討之。以故,不得發。行綱見其計議度日,以為以弱敵強,事必難濟。馳至福原首實,清盛大驚,急還六波羅,先攻西光訊鞠,遣使招成親。成親未知事泄,盛服而至。吏卒捽首執之。清盛命幽于小室,將待昏而害之。重盛往見之,成親泣曰:「公為我請命!」重盛見清盛,陳說開譬。清盛意少解,乃見成親嗔罵曰:「平治之亂,卿當誅。以重盛力解,得有今日。位貴秩優,兼領州郡。而有何不歉,忽忘舊恩,反欲滅我?天鑒不爽,遂為我囚。卿具陳謀議。」成親低頭謝曰:「我於公固無宿怨,豈有此事。言出讒吻,冀勿之信。」清盛怒取西光款狀,大聲諷之曰:「卿何面目復欺我乎!」以其書毆成親面,命令曳出箠楚。流于備前兒島,使難波經遠護送焉。經遠以兒島接 于津會,徙之難波。無幾,清盛命經遠殺之。
【源平盛衰記。】
經遠置毒酒中,令飲不死。
【平家物語。】
撤鐵菱於崖下,擠之而死,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愚管抄曰,絕粒七日,後使飲酒大醉而死。】
時年四十。
【據公卿補任天養元年七歲之文。】
成親嘗構臺館於鳥羽別莊,極閎狀,模住江風致,名洲濱殿。白河法皇臨焉,成親獻八葉車,飾五緒簾。餽遣公卿以下甚夥,至牛卒受錢五十萬。其僭奢如此。
【長門本平家物語。】
子成經。
藤原成經,幼事後白河法皇,特見愛幸,近侍殆無虛日。
【源平盛衰記、長門本平家物語。】
嘉應、承安間,稍進為右近衛少將,兼丹波守。
【公卿補任。】
稱丹波少將。治承元年,坐父事囚于六波羅。妻父平教盛,力救之。清盛不得已,命瀨尾兼康放于備中。既而與康賴、俊寬流于薩摩鬼界島。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教盛每給衣食,成經輒分予二人,艱楚萬狀,纔免飢寒。
【平家物語。】
明年,遭赦還。清盛餉物授邑,接待頗厚。
【長門本平家物語。】
尋復官,進為參議正三位。建仁二年,薨。
【公卿補任。○源平盛衰記為大納言,誤。】
藤原師光,阿波人,不詳其父。事少納言入道信西。幼而慧黠,信西愛之,薦為左衛門尉。
【源平盛衰記。】
平治之亂,信西逃于奈良,師光從行。及信西將死,師光剔髮,請命法名。信西為易名西光。
【平治物語。】
為後白河法皇所親近,寵遇日渥,
【源平盛衰記。】
時人稱為呢臣第一。
【玉海。】
欲挂籍于冠族,敕為中納言藤原家成子姓,行院中事,干預朝政。
【尊卑分脈。】
子師高,為左衛門尉、檢非違使。安元初,任加賀守。會師高子師經為目代,因事燒涌泉寺。白山僧徒群起,奉神輿來延曆寺,併詣闕訴之。廷議流師高于尾張。師經亦塵流。師光怨之,構延曆寺座主明雲於法皇,流之伊豆。
【○參取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師經處流,據玉海、百鍊抄。】
及鹿谷謀泄,平清盛命捕師光,致之前庭,瞋目罵曰:「汝以卑賤仕朝家,父子並在官職。何乃狙恩驕肆,讒構天台座主。今又黨兇惡圖我族。」師光顏色不變曰:「凡為士夫者,至受領檢非違使,何足為過。公父忠盛出身寒微,殿上人恥與之齒。公亦年長,未得敘爵,依託我家成卿,布衣高屐,旦夕伺候,京師兒童呼曰:『高平太。』保元中,以乃父逮捕海賊之賞,超為四位兵衛佐,世皆側目。今乃位極人臣,豈非濫竊之甚?」清盛不勝怒,起蹴其面。師光罵不輟,拷掠極楚毒,師光終首實。乃命裂口。
【○參取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夜半斬之,
【玉海。】
梟其首。
【百鍊抄。】
子師高,為加賀守,師平左衛門尉。師親,右衛門尉。師高流在尾張。及師光死,清盛使小熊郡司維長,
【姓闕。】
殺之。師平、師親,亦被殺,皆梟其首。
【○參取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平時忠,大納言高棟之後。
【平氏系圖。】
兵部權大輔時信子也。時信女為後白河帝后,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平氏系圖。】
以故追贈左大臣。
【百鍊抄、源平盛衰記、平氏系圖。】
時忠,久安中,為非藏人左衛門衛。後白河朝,歷刑部、兵部大輔。永曆元年,兼右少辨。亡何,解官。
【公卿補任。】
應保二年,坐咒詛國家,流于出雲。
【百鍊抄、愚管抄、長門本平家物語。○出雲據公卿補任。】
永萬元年,赦還京師。明年,復官位,尋轉左少辨。仁安中,為參議,敘從三位,兼右衛門督、檢非違使別當。尋任權中納言。
【公卿補任。】
嘉應元年,坐奏中納言藤原成親罪狀不實,又流出雲。明年,以廷曆寺訴,徵還京師,
【玉海、百鍊抄。】
復官位,尋敘從二位。
【公卿補任。】
治承元年,延曆寺僧徒奉神輿犯闕,請流加賀守師高,諸將拒而卻之。僧徒將再入京師,朝廷患之,遣官使諭止之。宣旨既出,朝士畏縮,皆不欲行。時忠於縉紳中,素稱氣俠,應選而行。僧徒怒甚,欲加僇辱。時忠神色不變,直抵大講堂,援筆作書,諭以順逆。辭旨剴切,僧徒傳觀歎賞,事遂解。人稱其膽智。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三年,進正二位。
【公卿補任。】
四年,安德帝即位,時年三歲,人譏:「清盛立幼主‧以顓私權。」時忠聞之,作色曰:「諸君何不解事之甚也。近者近衛、六條二帝,皆二三歲登天位。若在異國,則周成王、漢孝殤、晉穆帝,或母后懷而臨朝,或在襁褓而登極,已有故事,復何容擬議。」聞者笑謂:「皆非佳躅也。」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壽永二年,拜權大納言。
【公卿補任。】
是秋,從帝鎮鎮西。先是,豐後國司藤原賴輔遣子賴經,綜理國務。聞平氏奉帝入太宰府,遙命賴經拒之。賴經與緒方惟能合謀,將犯行在所。惟能先遣子惟村令告平氏曰:「惟能等嚮承院宣,勿令貴族入九國。請亟去此。」時忠出見而謂之曰:「」汝諦聽我言。夫我君天孫四十九世正統,人皇八十一代天子,高倉帝嫡長子。天照皇大神之所幽贊,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且傳國劍璽正在于玆。向東北兇徒等,為賴朝、義仲所詿誤,不辨向背,屢拒官軍,自速禍滅。汝輩去順效逆,是何小哉。且若鎮西人士,則趨走闕庭,近承天澤。今忽被鼻豐後誑惑,對捍王師,天罰奚逭。當此之時,汝輩宜翼戴王室,戮力討賊。一旦大駕還宮,悔無所及也。
【源平盛衰記。】
惟村歸報。惟能不聽,遂率九國兵來攻,宗盛等奉帝而遁。明年,一谷城陷,重衡為虜。法皇令重衡送書于宗盛,且降院宣于時忠,上送三種神器,御壺召次花方齋院宣至屋島。時忠執花方曰:「汝為法皇使,遠涉風浪,亦甚勞矣。今為汝作終身之記。」乃火印其面,作「浪方」二字,剪髻截鼻而遣焉。
【參取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帝崩于海上也,平氏或虜或死,劍璽亦沒海,惟內侍所尚存。兵士不知其何物,將啟櫃,忽暝眩衄血。時忠視之叱曰:「此是內侍所也。」兵士恐怖而退。時忠已還京師,竊語子時實曰:「吾有文書一箧,向為義經所收。若顯露於人間,則所連及甚多,吾亦難乎免矣。為之奈何?」時實曰:「聞義經雅信婦言,時事如此,不如與彼結昏以請之。」時忠不聽,時實強之,泣而從之。義經得女大悅,遂還其文書。時忠盡焚之,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而奏請法皇曰:「臣從賊赴西海,自知其罪雖免。然前內大臣命臣沈神鏡於海,而臣保護歸降,是臣之力也。願以此功得免流罪,安堵京師。當剃髮染衣,長謝人間。」乃下公卿議之。
【參取玉海、源平盛衰記。】
時忠在鎮西也,雖未嘗居閫職,至軍國事,則無不豫決。以故深為賴朝所忌,且前辱院使花方,詞甚悖慢,法皇亦衘之。
【源平盛衰記。】
廷議遂流時忠于能登,時實于周防。
【玉海、源平盛衰記、長門本平家物語。○見行本平家物語,周防作安藝。八坂本作土佐,誤。】
官符既下,而遲留數月。賴朝意義經之所為,上奏促之,赴能登。文治五年,終于貶所,
【東鑑。】
年六十。
【公卿補任。○東鑑作六十二。今據公卿補任承安四年年四十五之文。】
賴朝嘆曰:「斯人前朝之輔佐,而有智臣之譽,宜為朝廷惜也。」
【東鑑。】
時忠在高倉安德二朝,階緣椒掖‧荐昇清要,且以清盛妻兄,勢焰傾一時,敘位除目多出其意。世人期以大臣,呼曰平關白。凡三為檢非違使別當,
【源平盛衰記。】
廳務尚嚴。嘗逮強盜十二人,斷其右手‧懸諸獄門。時人讋氣焉。
【○參取百鍊抄、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懸諸獄門,據百鍊抄。】
子時實、時家、時宗。 時實,仁安元年,敘從五位下,任讚岐守。嘉永中,進正四位下,為左近衛權中將。
【公卿補任。】
從帝赴鎮酉。及平氏滅,被虜還京師,
【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流于周防。未赴徒所,義經賴朝構隙,將往鎮西,時實從之。至大物浦發船,暴風倏起,不得前行,從士四散。時實亦與義經相失,將還京師。賴朝兵士捕之,致于鎌倉。賴朝以朝官之罪不可擅決,送還京師,改流上總。文治五年,被赦而還。
【東鑑。】
建曆元年,敘三位。建保元年,暴薨,年六十三。
【公卿補任。】
時家至從四位下,任右近衛中將。時宗為侍從。
【平氏系圖。○本書或為時家子。】
平賴盛,刑部卿忠盛第五子,清盛異母弟也。
【平氏系圖、公卿補任。○印本系圖為第三子。】
初平氏有二寶刀,曰小烏、拔丸。忠盛卒,清盛以家嫡傳,得小烏:賴盛亦以母故,得拔丸。繇是與清盛有隙。
【長門本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保元中,任安藝守,兼右兵衛佐,敘從四位下,為中務大輔,尋兼參河守。
【公卿補任。】
平治之亂,帝潛幸六波羅,清盛使子弟各將一千騎進攻。賴盛入郁芳門,與義朝戰,敗績,單騎卻走。鎌田政家從兵八町二郎多力疾走,追而及之,以鐵搭鉤之。賴盛數傾冑避之,遂為所鉤,幾墮馬。即揮拔丸截鐵搭,二郎顛仆,得間奔歸于六波羅。既而信賴等敗,匿仁和寺,賴盛與兄教盛率三百餘騎,圍而虜之。以功兼尾張守。
【平治物語。】
永曆、應保間,累進任修理大夫,敘正四位下。永萬二年,兼太宰大貳。仁安元年,敘從三位,任參議。治承四年,敘正二位。壽永二年,拜權大納言。
【公卿補任。】
其居曰池殿,因稱池大納言。時東北諸源,兵勢甚熾。宗盛聞源義仲入京師,分遣諸將禦之。
【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使賴盛向山階,賴盛辭曰:「自治承三年冬,我有所思,永廢弓箭。嘗告於故人道殿而誓之。今不可復從戎事。」宗盤不允。既而宗盛奉帝赴西海,賴盛聞之,遣子為盛詢問。至鳥羽及之,宗盛倉皇不及接言而去。
【愚管抄。】
賴盛亦躡後而往,然實無離京師意。至鳥羽南,撤赤幟而還。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法住寺殿法皇命匿之八條院所居常磐殿。
【愚管抄、平家物語。○常磐殿據源平盛衰記。】
平盛嗣謂宗盛曰:「池殿麾下無一人至者,是必留京師。請擊之。」宗盛曰:「忘恩捨義之人,雖來何益!舍而勿問。」先是,源賴朝以池尼之故,屢遺書慰安之,且戒飭士卒,勿害賴盛諸子,是以不從西狩。
【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或榜其門,譏依倚仇家,苟全身命。賴盛深愧之。
【源平盛衰記。】
三年五月,賴朝遣使招致賴盛及其臣平宗清於鎌倉,賴盛將往,宗清固辭不從。
【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賴盛遂抵鎌倉,賴朝接待甚渥,
【東鑑、源平盛衰記。】
與之同舟,自由比浦至杜戶,飲燕盡歡。
【東鑑。】
六月,還京師。
【東鑑、平家物語。○按公卿補任、源平盛衰記,並為五月,誤。】
賴朝贐以金裝刀一口,砂金一囊,馬十匹,
【東鑑。○按贐物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與之異,今不取。】
奏復其官爵釆地。
【東鑑。○參取公卿補任、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文治元年,剃髮改名重蓮。
【東鑑。】
明年,薨,年五十五。
【公卿補任。】
子保盛、光盛、為盛、仲盛、知重。保盛至正三位。
【公卿補任、平氏系圖。】
光盛正三位。
【愚管抄、公卿補任。】
為盛為右兵衛佐,
【愚管抄、平氏系圖。】
紀伊守。
【平氏系圖。○按源平盛衰記曰,為盛戰死于礪波山。據愚管抄、平氏西走,為盛猶存。故不取。】
仲盛任佐渡守,知重敘從五位下,為武藏守。
【平氏系圖。】
平宗清,稱彌平左衛門。
【○諸本平治物語,並作彌平兵衛。】
鎮守府將軍貞盛八世孫,左衛門尉季宗子也。
【東鑑。○八世孫據平氏系圖。】
仕平賴盛,及賴盛為尾張守,以宗清為目代。永曆元年,源義朝伏誅,其子朝長死。賴朝亡,宗清自尾張入京師。路遇賴朝,就而禽之。至青墓驛,掘朝長墓,獲其首,併送六波羅。清盛囚賴朝於宗清家,行刑有日。宗清謂賴朝曰:「郎君欲免死邪?」對曰:「保元以來,父兄宗族,夷滅且盡。冀為僧修冥福耳。」宗清意愍之,乃謂曰:「尾洲母池禪尼者,大貳之後母,而大貳殊敬事之。尼性仁慈,前問君之狀貌。僕為言君:『雖年少,而有成人之風。且容姿酷肖右馬助殿。』尼聞之,悽愴形於色。君若憑之請託,蔗有萬一焉。」右馬助者,禪尼之少子,名家盛,蚤死。已而宗清抵禪尼,告以賴朝之意。尼惻然哀之,乃囑平重盛,說清盛宥其死。清盛不聽,尚緩刑期。會義朝五七日忌至,賴朝請造率都婆。宗清為製百枚與之。賴朝手寫佛名,解衣施僧。禪尼聞而益哀之,營救備至,遂得免死。
【平治物語。○參取諸異本。】
是以,賴朝深德宗清。及擊平氏,每誡將士勿害宗清。
【長門本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平氏西奔,宗清從賴盛留京師。賴朝思池尼之恩,欲招致賴盛、宗清於鎌倉。宗清不欲行,賴盛強之,宗清曰:「公雖無憂,而闔宗漂泊西海。臣每念之,日夜悲憤。敢辭。」賴盛有愧色曰:「家事咸以委卿。卿以吾為不可留,何故無一言?」宗清曰:「去留在公,何妄可否之。人無貴賤,誰不愛其身。賴朝昔脫萬死,故得有今日。臣嘗有德於賴朝,今往相見,必有重賞。而獨不愧于西海諸公子、僚友乎。公若為為之倡義,臣請充前驅。如此行,則何以臣為。公既留京師,鎌食之招難拒。公至鎌倉,賴朝必問臣。請為辭以疾。」
【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乃送賴盛,至近江野路辭去,
【 平家物語。】
直往屋島仕宗盛。
【東鑑。】
賴朝欲召見宗清,予之莊園。豫書充文,備鞍馬絹帛,以俟其至。又命將士三十人,各以鞍馬驏馬及絹帛贈宗清。已而賴盛至鎌倉曰:「宗清以疾不來。」賴朝以為遺憾,以其所擬給物,悉贈賴盛。
【源平盛衰記。】
平氏亡,宗清遁不知所終。子家清,
【平氏系圖。】
與平田家繼等舉兵,戰死於近江。
【東鑑。○本書唯書家清入道,不載姓氏。然據平氏系圖考之,家清與家繼,再從兄弟。則其為平家清者名矣。故書于此。柘植家譜以宗清為少納言平信實子,其說謂平氏亡,宗清避地伊賀山中,賴朝遣藤九郎盛長,舊賜宗清以本州山田郡三十三邑。盛長勸宗清構室而居焉。宗清手折柘枝插地曰:「此枝蕃茂,則吾居成矣。」明年果開花,宗清奇之作和歌,因以柘植為氏。然東鑑等書無所見,且考平氏系圖,信實子有右京大夫宗清,而無稱柘植之文。其稱柘植者,即左衛門尉宗清。則柘植家譜蓋以其同名,誤為一人也,故不取。】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五十五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