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七十九 平清盛上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平清盛
上
平清盛,刑部卿忠盛長子也。
【公卿補任、平氏系圖。】
母白河帝宮女。帝出賜忠盛,生清盛。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按二書曰,帝賜宮女,時宮女有身。帝謂忠盛曰:「生女則朕收之,男則汝養為子。」級生忠盛,欲奏其狀,未得便。年至三歲,忠盛從帝幸熊野,過絲鹿山,掇零餘子獻之。作歌曰:「
這ふ程に
(
波布保妬珥
)
,
妹が零餘子も
(
以毛我奴加古毛
)
,
成りにけり
(
奈利珥計利
)
。」帝繼成之曰:「
唯盛取りて
(
多陀毛利斗利天
)
,
養ひにせよ
(
也志奈比珥世與
)
。」忠盛遂養為子。而今昔物語則曰,八幡別當光清妻生兒,適見零餘子作歌曰:「
這ふ程に
(
波布保妬珥
)
,
妹が零餘子は
(
以毛我奴加馭波
)
,
成りにけり
(
奈利珥計利
)
。」妻繼之曰:「
今は盛りもや
(
以麻波毛利毛也
)
,
取るべかるらむ
(
刀流倍珂留羅牟
)
。」其事相似,疑世見清盛強盛,誤引鳥羽帝語以實之,取光清歌而附會之也。且二書母氏,盛衰記為兵衛佐局,平家物語為祗園女御。而平氏系圖不書清盛母,曰教盛母待賢門院侍女。待賢門院侍女者,疑即祗園女御也,則其母子之異同,猶不可詳。而其記事特委曲詳悉者亦可疑,故今不取。】
長而穎悟,美姿貌。
【長門本平家物語。】
忠盛後娶藤原宗兼女有子,以故,清盛出依宗兼甥藤原家成。
【參取源平盛衰記、尊卑分脈。】
大治四年,敘從五位下,任左兵衛佐。
【公卿補任、中右記。】
保延中,遷中務大輔,兼肥後守,累進從四位上。
【公卿補任。○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並曰,時人謂:「清盛年少非華族,何叼榮位呼?」鳥羽法皇聞之曰:「清盛之族豈在人下?」蓋謂其實為白河帝子也。今不取。】
久安二年,進正四位下,任安藝守。
【公卿補任。】
將詣熊野社,路經伊勢阿濃津,有鱸魚躍入舟中。人賀之曰:「昔白魚入周武之舟,以為嘉瑞。今公獲之,豈非神之所眷佑乎。」清盛喜,手自割之,與從者共食焉。
【平家物語。】
保元元年,上皇集兵白河北殿,清盛叔父右馬助忠正及源為義慶召。初鳥羽帝預知亂作,親書下野守源義朝以下十人姓名,備守禦。清盛以其父奉上皇命使妻乳養重仁親王故不預焉,然以其彊宗世將,美福門院稱遺詔召之。乃與義朝帥兵攻北殿。及北殿敗,敕清盛捕為義。清盛搜索,未能得。為義、忠正窘迫出降,忠正就清盛乞宥死。清盛雅與之不協,且其意以為:「我斬忠正,朝廷必使義朝斬為義。朝議若宥之,我則以斬叔父固爭也。」遂殺忠正。羲朝亦殺為義。
【保元物語。】
清盛以功,任播磨守,尋除太宰大貳。
【公卿補任、平家物語。】
平治元年冬,右衛門督藤原信賴作亂,以義朝與清盛有隙,誘為謀主。瞷清盛詣熊野,發中兵犯皇居。清盛至切部,
【○愚管抄作田邊。】
子弟自六波羅騁使告變。清盛將歸京師,患兵士寡弱,遣使熊野別當湛增及湯淺宗重徵兵。伊勢、伊藤、加藤族率兵來迎,遇於安部野。眾皆踴躍,遂入京師。先詣稻荷社,令眾折杉枝插鎧袖。己至六波羅,時信賴入居禁內,分將士守宮門。
【平治物語。○加藤據諸異本。】
清盛致名簿於信賴,佯示無他志。檢非違使別當藤原惟方遣非藏人藤原尹明,陰與清盛謀。夜,放火二條大宮,賊兵棄宮門赴救。
【愚管抄。】
於是帝潛乘婦人車,出藻壁門,幸六波羅第。
【○參取愚管抄、平家物語。】
清盛遣騎兵三百餘迎乘輿,公卿百官相踵而至。
【平治物語。】
關白基實亦至。基實,信賴妹婿也,人皆疑之。藤原公教顧清盛曰:「關白來,如之何?」清盛曰:「攝籙之臣,不來則可召。今其來,固其宜矣。」眾皆善其對。
【愚管抄。】
帝召清盛諭曰:「今宮城新成,汝令將士佯走示弱,賊必悉兵出鬬,因速入據之,無令宮城罹兵燹也。」清盛曰:「信賴逆賊,在臣掌握。若其兵燹,則無可奈何。然聖旨嚴重,敢不罄力?」乃遣重盛、賴盛等,將兵擊之。戰酣引退,賊果悉兵追之,官軍遂入宮城。信賴狼狽出走,義朝回兵,更攻六波羅。清盛遽著兜鍪,誤倒戴之。左右言之,清盛詭辭應曰:「至尊在此,我不欲背之爾。」乃登北臺,指麾士卒。賊兵急攻,矢下如雨,官軍退縮。清盛叱曰:「使賊薄此處,何其無恥乎!」整軍徐出,躬自當之。令士卒更進遞戰。賊軍敗走。
【平治物語。】
清盛入禁內,收名簿曰:「昨日予焉,今日取焉。」大笑而出。
【愚管抄。】
信賴已伏誅,帝進清盛子弟官爵。
【源平盛衰記。】
義朝走尾張,為平忠致所殺。清盛搜索其諸子,獲賴朝、義經等,欲斬之,既皆赦之。
【平治物語。】
是歲,日向太郎通良反于肥前,
【百鍊抄、源平盛衰記。】
清盛奉敕,遣傔人平家貞討之。
【源平盛衰記。】
永曆元年,以前後功敘正三位,尋任參議。應保、長寬間,兼右衛門督、檢非違使別當,為權中納言。
【公卿補任、源平盛衰記。】
敘從二位,兼皇太后宮權大夫、兵部卿。永萬元年,任權大納言。
【公卿補任。】
是秋,延曆、興福二寺構兵,京師訛言:「上皇密詔討清盛。」清盛聚兵守備,上皇大驚。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幸六波羅,躬自開諭。清盛佯病不出。
【源平盛衰記。】
上皇還宮,謂近臣曰:「浮言一出,京師動搖。未審言者為誰。」嬖臣西光進曰:「天無言,令民言之。驕而無禮者,天之所惡。平氏其亡乎。」坐者默然。高倉帝即位,以其幼沖,上皇復親庶政。清盛妻平時子皇太后之姊,以故勢焰益熾。上皇稍惡之,然不得制,積憤薙髮,專皈佛乘。清盛心竊喜焉。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仁安元年,敘正二位,
【公卿補任。】
拜內大臣。
【公卿補任、兵範記。】
二年,陞從一位太政大臣,賜隨身兵仗,聽輦車出入宮中。不歷左右大臣,直為太政大臣者,前此止藤原信長一人而已。
【公卿補任、源平盛衰記。】
無何,上書辭太政大臣兵仗、輦車。許之,敕賜播磨印南野、肥前杵島郡、肥後御代南鄉‧土比鄉等,為大功田,傳之子孫,世世無絕。
【公卿補任。】
三年疾病,詔行,非常赦。
【百鍊抄。】
剃髮,法名清蓮,尋改靜海。
【公卿補任、長門本平家物語。○見行本平家物語,靜海或作淨海。】
世稱太政入道。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嘗造別館於西八條,殫極土木。
【長門本平家物語。】
其第多蓺蓬,因號蓬壺。又營別莊于攝津福原,亭榭風流,以窮四時之觀。
【源平盛衰記。】
天下政事,一出其手,放濫驕溢,上下苦之。自知有議己者,選童子三百人,以為耳目。截髮詭服,執梅枝,臂小鳥,翼著赤幟,出入禁門,不通姓名,填滿街市,伺察隱伏。凡所見聞者,皆歸報之。清盛聽信其言,淫刑、濫罰頗多,一時為之震懾。京師騎乘者,皆望而避之。
【源平盛衰記、長門本平家物語。】
孫資盛塗遇攝政基房,不下車。基房從者責其無禮而辱之。清盛大怒曰:「雖攝關之貴,何無憚於我也!」乃伏甲士於路,覘基房出,擊破其車,截從者髻以報之。承安元 年,清盛進其女德子為女御。已而立為中宮,是為建禮門院。
【玉海、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治承元年,重盛、宗盛兄弟,並為左右近衛大將。時上首者皆怏怏不平。法皇執事權大納言藤原成親亦企覬之,不能得,因與西光謀,以法皇密旨,約結源行綱、平康賴、法勝寺執行俊寬等,會俊寬鹿谷山莊,謀滅平氏。法皇亦欲臨之,法印靜賢諫而止。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愚管抄為法皇幸者,誤。時詳注本記。】
初西光子藤原師高為加賀手,孫師經燒涌泉寺。白山僧徒就延曆寺訴之。法皇使座主明雲和解之。僧徒不聽,朝議不得已流師高等。法皇不悅。西光乘隙,讒明雲處流。
【○參取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清盛嘗受菩薩戒于明雲,約為師弟。以故延曆寺僧徒乞救於清盛。清盛欲奏請留之。至則法皇不見,明雲遂赴配所。僧徒追而奪之。法皇怒命將士討延曆寺。清盛不肯奉命。法皇特敕成親集兵。成親竊謀討清盛,未發,源行綱背約,馳詣福原告之。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保曆開記為清盛時在西八條第,誤。今從本書及玉海、顯廣王記。】
清盛大驚,急歸京,遣檢非違使阿部資成於法佳寺殿,就大膳大夫藤原信業奏曰:「成親等欲滅臣家、亂天下,此非陛下所知。臣將逮捕此徒,窮問事情。」法皇錯愕,少焉曰:「非朕所知也。」清盛乃收西光拷治,具得其實。遣使誘致成親,著戎衣,操眉尖刀,謂平貞能曰:「我取嫉於人,豈以官階踰分乎。夫田村麻呂、苅田麻呂子,而東征建功,陞為近衛大將。其餘以葷軍功得賞者,不為不多,豈我一人而已。昔保元之亂,右馬助已下親族,多應新院之召,且一宮則故刑部親之所奉,我亦不能恝然。然以故院遺詔,身先禁旅,勘定禍亂平治之亂,信賴義朝凶鋒熾銳。當此之時,自非我忘身奉公,國家殆危矣。撥亂靖難,使官家有今日,是誰之力。若錄此功,則恩齎宜及子孫,況於我身乎。今偏信成親等讒,遽欲滅我門。向微行綱,我豈得晏然。法皇舉措,輕躁如此,他時有再進姦計者,院宣一出,則我得賊名,悔之無及。不如先事圖之,我今欲徒法阜於鳥羽宮。不然則幸於吾第。宿衛之士,或有枝梧。汝宜號令士卒,俾為警備。」於是闔族咸著戎服,將士麏至。清盛以謂重盛必不從己,不欲召之。然以父子之故,乃告以其計。重盛切諫,事遂寢。既而斬西光,流成親父子及其黨,皆置遠惡處。無幾,遣人殺成親。
【○參取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二年,中宮有身。先是,清盛冀其生男,禱嚴島社,月一造焉。夜,夢神賜后寶劍,納其懷,復授妻時子。清盛大悅,世疾其貪榮,榜門謗之。清盛以為有文才者所為,錄差涉形跡者一千三百餘人,按問北野社前,竟不獲主名。
【長門本平家物語。】
是冬,皇子生。清盛喜極而泣。人以為不祥。初中宮產難,時法皇將幸新熊野,先入產室,誦經護持。既而分娩,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清盛獻砂金、富士綿各一千兩謝之。
【源平盛衰記。】
法皇怒其似嚫物曰:「朕為驗者,亦足以活一身。」
【源平盛衰記、長門本平家物語。】
三年,重盛薨。法皇與關白基房謀,收其所領越前。
【玉海、源平盛衰記。】
故攝政基實妻薨,又收其莊園。
【玉海、山槐記。】
基房奏請以子師家超次為中納言。
【玉海、公卿補任。】
基房兄子基通,清盛女婿也,亦因清盛請之,因為懇請而不得。
【源平盛衰記。】
是冬,清盛率兵士數千騎,至自福原,京師驚擾。
【玉海、山槐記、源平盛衰記。】
清盛使子重衡白帝曰:「臣觀時勢,心不自安。若一旦得罪,悔無及矣。今當乞骸骨,竄匿遐徼,願奉東宮以往焉。」帝大驚,遣中使慰諭。
【玉海。】
即日停基房父子官職,以基通為關白。
【玉海、公卿補任、百鍊抄。】
基房聞清盛抵京師,謁法皇曰:「臣曾以費盛事遭清盛怒,因重盛營救得免。今重盛歿,清盛無復所憚,欲甘心於臣。臣必遠竄,不得永奉左右。」因嗚咽泣下。法皇愀然曰:「朕亦不自安也。」
【源平盛衰記。】
遣靜賢諭清盛,以爾後於萬機無有所言。
【百鍊抄。】
靜賢就家臣傳命曰:「頃年朝廷不寧,人心動搖,惟公上下所倚賴。其不能制人尚可,何至自為不靖。聞公有憾于朕,豈由間言而致然邪。公擁兵入京,朕不知其謂。宜披陳悃幅。若無他故,當下令以靖騷擾。」清盛不出拜命。日將暮,靜賢請歸。久之,清盛使子知盛對曰:「靜海老耄,自揣不能復侍院中。」靜賢將出,呼曰:「賢相名臣,跼天蹐地。」清盛乃呼還之,艴然曰:「方成親謀奸,卿能覺事機而止鹿谷御幸,是我所以面卿也。夫保元、平治之亂,忘家勤王,討逆靖難,是皆人之所知。然遣舊勳,動輒猜忌,輕信近習,欲滅我門。命運未衰,幸脫禍機。至若重盛歿未過七七,遽有八幡御遊及法住寺殿御會,疏薄何甚。且重盛忠義,時人所知。向賜越前也,命傳之子孫。然而歿後輒見削奪。死者何罪,遽至於此。及中納言缺,吾為基通請,而更以師家為之。我所請,縱無例據,應以特恩見聽。況夫基通以宗嫡官至中將,於此拜乎何有。竊聞迬院內近習共謀不良,實出於院之叡慮。縱吾有罪,當蒙七世之宥,齡垂七旬,屢將誅戮。我身且不能保,子孫得復立朝哉?老而喪子,猶朽木無枝。重盛沒後,自知衰運。宜其失眷遇,背人望,縱盡忠勒,豈副聖旨,殘喘無幾,絕望於世。不孝子父母尚愍之,況重盛忠孝才行兼備乎。老罹至痛,何不少賜憫恤。故吾謂近侍院中無益耳。」言訖泣下,靜賢亦歔欷。少選為說逆順,多方開諭。清盛意稍釋,禮而遣之。
【源平盛衰記。】
俄而奪公卿以下至北面,親近法皇者三十九人官職。出基房為大宰權帥,流前大政大臣師長于尾張。逐權大納言源資賢于關外。於是造宗盛圍法住寺殿,幽法皇于鳥羽宮。
【○參取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三十九人,諸書有異同。今從玉海、百鍊抄、事註本紀。】
又使宗盛白帝曰:「自今而後,事無巨細,一決聖心。」是日,往福原。
【源平盛衰記、保曆間記。】
無幾還八條第。皇太子避方忌于八條第,獻宋人所齎太平御覽三百卷。
【山槐記、百鍊抄。○按百鍊抄,為天皇行幸。然是日行幸,他書無所見,恐誤,今不取。】
四年,清盛奉皇太子即位,是為安德帝。上皇尚富春秋,亦非有他故,而遽去位。人惡其專恣。上皇以清盛崇信嚴島神,欲臨幸以得其歡心,先喻旨清盛。清盛大悅,遂幸焉。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四月,源賴政勸以仁王,謀滅平氏。乃使源行家齎令旨,歷說東國,與諸源約結。行家先至伊豆,令源賴朝起兵。
【東鑑、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初行家匿居熊野新宮,及赴東國,與那知新宮僧徒約,起兵相應。本宮別當湛增與平氏有好,率其徒攻那知,反為所敗,遣使告之福原。清盛還六波羅,與廷臣議,遣檢非違使襲以仁王。清盛初未知事出於賴政,賴政子兼綱亦在遣中。故賴政先知之,使王遁于園城寺。延曆、興福二寺應之。清盛大集將土計議,用上總介藤原忠清計,以米絹啗延曆寺。延曆寺僧徒果畔。
【源平盛衰記。】
賴政奉王赴奈良,清盛遣子弟,將二萬餘騎追擊之平等院。王及賴政敗死。
【玉海、山槐記、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東鑑。】
清盛常疾叡山奈良僧徒屢犯京師,欲遷都於福原避之。
【平家物語、保曆間記。】
是歲六月,遂徙焉。宮殿未成,權以弟賴盛別莊為宸居。
【玉海、源平盛衰記。】
既而復徙車駕於己第。
【玉海。】
人情崩駭,物議紛紜。
【源平盛衰記。】
至此幽法皇於三間板屋。先是,以宗盛諫,自鳥羽宮徒入八條烏丸,稍寬其禁。及以仁王事起,禁防益密,進膳止朝夕而巳。人呼日:「牢御所。」清盛欲造大內裏於新都,使大納言藤原實定、參議源通親等相攸輪田,規度廣袤。而土地狹隘,議者或欲營昆陽野。或曰「印南野可也。」未決,乃使前權大納言藤原邦綱課周防,假營皇居,稱為里內裏。
【源平盛衰記、長門本平家物語。】
是月,清盛及妻時子準三宮,賜年官、年爵。直私第者,服飾如院宮上日儀。
【源平盛衰記。○年月據公卿補任。】
遷都以來,朝野怨讟,訛言屢行。或云:「源仲綱等擁以仁王走伊豆,潛匿在甲裴。」
【玉海。】
於是收園城寺莊園,罷圓慧法親王所帶夭王寺檢校職,考治僧正房覺以下十三人,停二會講師圓全等公請。
【源平盛衰記、長門本平家物語。】
流堂眾筒井明秀等三十餘人。
【平家物語。】
九月,相模人大庭景觀告曰:「伊豆流人源賴朝稱承一院詔暨高倉宮令指,發兵攻殺目代平兼隆,據石橋山。景親聚兵擊破之。賴朝逃竄杉山,不知其所之。或曰:『赴水。』或曰:『自瘞死。』」清盛大悅,賞景親等。既而清盛族黨在東國者頻告曰:「賴朝死石橋者妄也。北條、佐佐木、三浦等皆屬之。伊豆、駿河、甲斐、信濃將士雲集,兵勢大振。不早誅,恐無及!」清盛悔恨曰:「東國人士,多是為義門族臣孥也。我慮不及此,放賴朝於東國,使彼擁戴而滅我門也。譬猶授盜鑰、放虎野。曏賴池尼之營救,幸得全首領。今忽忘舊恩,關弓於我邪。」乃請上皇下討賴朝敕。上皇曰:「宜奏之法皇。」清盛慍曰:「方今天子幼沖,事不可不決陛下,何為踰請法皇。聖慮其與源氏邪?」上皇笑而從之,下官符東海、東山二道,討賴朝。以孫維盛、弟忠度、子知度為追討使。源義仲亦起兵信濃,應賴朝。是月,上皇又幸嚴島,清盛扈從。屏人迫請日:「既下討賊敕,無復疑陛下。然願賜誓書,而明不與源氏。否則放陛下於此。」上皇曰:「朕年來於公何負,而疑朕至此。如所請則何難之有。」宗盛進紙筆,清盛口占其辭,請上皇書。書成賜之。上皇竊與侍臣語,歔欷流涕。清盛還自嚴島,心稍解,造宮夢野,復徙法皇。十月,維盛抵富士川,軍夜驚潰。十一月,新都宮成,帝徒御焉。延曆寺屢上狀,請還舊京。清盛集百官,令言兩都利害。眾皆承意,盛稱新都之每。左大辨藤原長方獨抗議,以為不便。清盛不懌而罷。
【○本書長方作宗房,誤。今據續古事談訂之。】
俄移公卿還舊京。
【源平盛衰記。】
先是,福原第屢有怪,夜有物如人面,大可充一室。又中夜有聲,如大木僵,而空中哄然大笑。又所愛駿騏曰:「望月,一夜鼠巢尾生子。」又庭上有骷髏數百,旋轉交錯,聚為一巨顱,高十餘丈,忽生千萬眼。清盛惡之。
【平家物語。】
自維盛等敗後,東海、北陸諸源兵勢益熾。前右兵衛尉山本義經及弟柏木義兼,亦起兵近江,應賴朝。
【源平盛衰記、東鑑。】
十二月,遣知盛等討之。
【源平盛衰記、東鑑。】
義經犇鎌倉。
【東鑑。】
時延曆寺僧徒與園城寺連和應義經,據園城寺,遣兵擊之。延曆寺僧徒逆戰山科。
【玉海、百鍊抄。】
又遣子清房攻園城寺,放火燒之。堂宇焚蕩無遺。
【玉海、山槐記、百鍊抄。○清房據百鍊抄。○平家物語作知盛、忠度。】
初興福寺僧徒欲迎以仁王,發兵至木津川,聞以仁敗而還。攝政基通遣氏院有官別當藤原忠成諭之,僧徒陵轢忠成,褫衣逐之。再遣右衛門督藤原親雅,偵其形勢,
【○右衛門督據平家物語。】
恐怖兒還。自後僧徒蠢動不已。朝廷遣使詰事由。僧徒曰:「非有他志,唯欲圖清盛耳。」
【源平盛衰記。】
清盛聞之,以瀨尾兼康補大和檢非違所,率數百騎赴之。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臨發,誡之曰:「無著甲冑執弓矢而使僧徒致疑也。」
【平家物語。】
、僧徒聞兼康至,率兵來攻,士卒多死。僧徒梟其首于猿澤池上,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兼康僅以身免。
【源平盛衰記。】
先是,興福寺復園城寺牒,譏嘲清盛父祖不貴顯曰:「平氏之糟糠,武家之塵芥‧西乘房信救草之。」清盛大怒索急,信救懼,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漆身為癩亡去。
【源平盛衰記。】
後為源義仲書史,所謂大夫坊覺明是也。又作木偶首,號為太政入道首,撾擊蹈蹴。清盛益怒,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遣重衡將兵數千擊之,焚東大、興福二寺。
【山槐記、東鑑。】
時天下諸道,叛平氏者日相續,士卒多逃亡,清盛意頗沮喪,請法皇復覲政院中。法皇讓而不聽。
【源平盛衰記。】
固請再三,既而從之。獻美濃、讚崎,以為御分國。以天下事專委宗盛。
【玉海。】
至是清盛悔心漸生,欲慰法皇意,納其女于宮。上皇晏駕纔旬餘,然法皇不能拒焉。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五十二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