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十六 列傳第四十三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高向玄理
秦朝元 父:釋辨正
阿倍仲麻呂
藤原清河
大伴古麻呂 子:大伴繼人 孫:大伴國通 附:川部酒麻呂
膳大丘
平群廣成
高元度
內藏全成
清海惟岳
高向玄理,初稱高向漢人,又名黑麻呂。推古帝十六年,小野妹子使于隋,時遣玄理等書生,受學於隋。玄理留學三十三年,舒明帝十二年還自唐。大化元年,舉國博土,位小德冠。二年,使于新羅,俾貢其質,罷任那之調,踰歲而歸。新羅令上臣大阿滄金春秋護送之,因以春秋為質。五年,與僧旻同承詔,議八省百官。尋為大錦上。
【○本書註一云,大華下。】
白雉五年,為遣唐押使,與大使小錦下河邊麻呂、副使大山下藥師慧日、判官大乙上書麻呂、
【○本書註一云,小山下。】
宮網田、小乙上岡宜、置始大伯、小乙下中臣間人老、田邊鳥等,分乘二船,漂流數月,取道新羅,泊萊州,遂入長安見高宗。東宮監門郭文舉歷問皇朝輿地、國初神名,皆隨問而答。卒于唐。
【日本紀。】
秦朝元,父僧辨正。滑稽善談諭,涉玄學。大寶中,敕往唐學問。當玄宗在藩,以善棊寵。二子朝慶、朝元。辨正及朝慶皆死于唐。辨正嘗作憶鄉絕句曰:「日邊瞻日本,雲裏望雲端,遠遊勞遠國,長恨苦長安。」朝元,歸仕朝廷。
【懷風藻。】
天平初,敕教弟子二人漢語。
【續日本紀。】
四年,為遣唐判官至唐。玄宗以辨正故,厚賜之。
【懷風藻。】
歸朝,敘從五位上,至圖書、主計頭。
【續日本紀。】
阿倍仲麻呂,
【○按續日本紀、續日本後紀,麻呂作滿。唐書日本傳亦作仲滿。】
中務大輔船守子也。性聰敏,好讀書,敘從八位上。靈龜二年,選為遣唐留學生,時年十六。往唐學問,
【○僧顯昭,古今集抄引國史。】
多所該識,易姓名曰晁衡。玄宗授左補闕,為儀王友。
【新唐書日本傳。○按古今集抄曰,唐朝賜姓晁,名衡,字仲,未知孰是。且唐人王維等贈詩,晁或作鼂。又按文苑英華載包佶送日本國聘賀使晁臣卿東歸詩、李白集稱日本晁卿。晁與鼂通,臣卿蓋仲麻呂字也。】
遷祕書校書,
【唐人儲光義集。○本書載洛中眙晁校書衡詩曰:「萬國朝天中,東隅道最長,晁生美無度,高駕仕春坊,出入蓬山裏,逍遙伊水傍,伯鸞遊大學,中夜一相望,落日懸高殿,秋風入洞房屢言相去遠,不覺生晁光。」按此云仕春坊,今推年紀,蓋仕肅宗於東宮也。然他無所考。】
後至祕書監,
【王維集。】
兼衛尉卿。勝寶中,遣唐大使藤原清河至唐,玄宗命仲麻呂接之。
【日本高僧傳要文抄。】
及清河還,仲麻呂欲與歸,
【古今集。○按本書曰,仲麻呂經年而不還,故復遣使於唐。仲麻呂欲與歸,出明州海濱。考日本紀略延曆二十二年,贈藤原清河位一節曰,勝寶四年,為聘唐大使。天寶十二載,與留學生晁衡同舟歸朝。且王維集送晁監序有曰:「我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因推年紀,勝寶四年,當天寶十一載。唐書玄宗尊號在天寶八載,據之,本書所載者,蓋清河也。】
玄宗因命為使,乃賦詩曰:「銜命將辭國,非才忝侍臣,天中戀明主,海外憶慈親,伏奏違金闕,騑驂去玉律,蓬萊鄉路遠,落木故園林,西望懷恩日,東歸感義辰,平生一寶劍,留贈結交人。」
【文苑英華、唐詩品彙。○按二書載此詩為胡衡作。近世林恕之說謂:「胡、朝字相似,且張氏唐雅胡作朝,可以為證。杜氏通典倭部所謂,天寶末衛尉少卿胡衡,即其國人,亦吻合。」故今定之。】
尚書右丞王維為詩并序送行,
【王維集。】
包佶、趙驊等,皆贈以詩。
【文苑英華。】
既而至明州,與唐人別。仲麻呂望月,悵然詠和歌曰:「
天原
(
阿麻能波羅
)
,
振放け見れば
(
布利佐計美禮婆
)
,
春日なる
(
加須我奈流
)
,
三笠山に
(
美加佐能夜麻珥
)
,
出し月かも
(
以傳志都岐加毛
)
。」因寫以漢語示之,眾皆感嘆。
【古今集、土佐日記。○按土佐日記,
天原
(
阿麻能波羅
)
,作
青海原
(
阿於宇那波羅
)
。】
海上遭風,漂泊安南。
【日本紀略。】
唐人以為仲麻呂溺死,翰林供奉李白作詩哭之。
【唐人李白集。○本書載哭晁卿衡曰:「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沈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仲麻呂與清河復至唐。
【日本紀略。按新唐書,天寶十二歲,晁衡復入朝,蓋此也。】
肅宗擢左散騎常侍安南都護,
【新唐書。】
至光祿大夫,兼御史中丞、北海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
【續日本後紀、古今集抄。】
寶龜元年正月,卒于唐,年七十。代宗贈潞州大都督。
【日本紀略。○本書以此為清河事,蓋本條脫闕,清河、仲麻呂事,混為一也。今據續日本後紀承和三年詔文、古今集抄引國史,及帝王系圖定之。江談抄曰:「仲麻呂在唐被拘,餓死樓上。吉備真備之唐,逢仲麻呂厲。」其事怪誕,今不取。】
仲麻呂嘗作書,憑新羅宿衛王子金隱居,寄鄉親。新羅使金初王持其書至。
【續日本紀。】
仲麻呂在唐凡五十餘年,身雖榮貴,思鄉不已,言及鄉國,未嘗不悽惻也。
【古今集抄。】
寶龜十年,敕曰:「前學生阿倍朝臣仲麻呂,在唐而亡,家口單乏,葬祭有闕。其賜東絁百匹、白綿三百屯。」
【續日本紀。】
承和三年,因命遣唐使,贈正二位,詔曰:「故留學問贈從二品安倍朝臣仲滿,身涉鯨波,業成麟角,詞峰聳峻,學海揚漪,顯位斯昇,英聲已播,如何不憖,莫遂言歸。唯有掞天之章,長傳擲地之響。追賁幽壤,既隆於前命,重敘崇班,俾給於命詔。」
【續日本後紀。○按贈從二品,諸書不經見,疑在延曆二十二年贈清河位時乎。日本紀略脫闕,今無所考。】
藤原清河,中大將房前第四子也。天平中,敘從五位下,為中務少輔,遷大養德守,進從四位下。勝寶元年,拜參議。二年,為遣唐大使。四年,授節刀赴唐,敘正四位下。
【續日本紀。】
至難波,帝遣高麗福信,犒以酒肉,賜御製歌。
【萬葉集。】
至長安,見玄宗。玄宗曰:「聞彼國有賢君。今觀使者,趍揖有異。」乃號日本,為禮儀君子國。命阿倍仲麻呂。導清河等,視府庫及三教殿。又圖清河及副使吉備真備貌,納於蕃藏中。及歸,玄宗賜詩曰:「日下非殊俗,天中嘉會朝,念余懷義遠,矜爾畏途遙,漲海寬秋月,歸帆駛夕颷,因驚彼君子,王化遠昭昭。」特差鴻臚卿蔣挑捥,送至楊州,使魏方進供給。
【高僧傳要文抄。】
是時,阿倍仲麻呂請歸國,
【古今集抄。】
乃與仲麻呂同船而發,逢風漂泊安南,
【日本紀略延曆二十二年。】
至驩州,所帥多為土人所害,清河僅免。復歸長安,遂留仕唐。
【續日本紀。】
改名河清,
【日本紀略延曆二十二年。】
為特進祕書堅。寶字中,渤海使還國,以高元度為迎入唐大使使,與之同發。賜書渤海王大欽茂,護送元度等達唐。大欽茂遣其輔國大將軍高南申來聘,上牒曰:「迎藤原河清使等九十九人。方今唐朝,祿山先逆命,思明後作亂,內外騷擾,未有平殄。欲導使者,恐被殘害。欲且還之,慮違聖意,因令正使高元度等十一人往唐迎河清,判官全成等歸天朝。故差此使,奉報委取。并獻河清表。」詔報曰:「遣唐大使藤原河清,久不來歸,朕所鬱念也。而王遣南申,齎河清表入朝。王之欵誠,實有嘉焉。」矜河清久在異朝,遙授文部卿。
【續日本紀。】
元度至唐,以亂故,不得朝見。久之,肅宗令內使宣敕曰:「特進秘書監藤原河清,今依使奏,欲遣歸國,唯恐殘賊未平,道路多難。元度宜取南路,先歸復命。」
【日本紀略所載敕文,與此異,未知何據。】
於是,元度留錄事羽栗翔等而還,河清遂不得歸。朝廷又遙授常陸守。八年,陞從三位。寶龜中,新羅使再獻河清書。七年,命遣唐使,賜河清書曰:「汝奉使絕域,久經年序,忠誠遠著,消息有聞。故今因聘使迎之。賜絁一百匹、細布一百端、砂金大一百兩。宜能努力,與使共歸。相見非賒,指不多及。」九年,遣唐使歸,河清女喜娘從之。暴風船破,喜娘與判官大伴繼人等,同漂著肥後天草郡。河清遂沒于唐。訃聞,贈從二位。
【續日本紀。】
延曆中,家人請捨家為寺,號齊恩院。
【類聚國史。】
二十二年,詔曰:「入唐大使贈從二位藤原朝臣河清,銜命先朝,修聘唐國。既而歸舳迷津漂蕩,物故他鄉。可贈正二位。」
【日本紀略。】
承和三年,因命遣唐使,贈河清從一品,詔曰:「故入唐大使贈正二位藤原朝臣河清,可贈從一品。昔膺帝簡,遠效皇華,不利歸帆,還苦漂梗,終在殊域,俄從閱川,睠彼云亡。良深嗟悼,特加異代之寵,以申追遠之思。」
【續日本後紀。】
大伴古麻呂,勝寶元年,為左少辨。二年,為遣唐副使。六年,歸自唐,奏曰:「天寶十二載元會,唐主居含元殿,受賀。是日,以臣等列西畔第二吐蕃下,新羅使列東畔第一大食國上。臣爭曰:『新羅朝貢于日本久矣,而今反列東畔上,義所不當。』於是,其將軍吳懷實見臣顏色,即引新羅使,就吐蕃下,臣等列大食國上。」是年,轉左大辨,至正四位下。寶字初,兼陸奧鎮守將軍按察使。橘奈良麻謀廢立,古麻呂黨之,事露鞫問杖死。
【續日本紀。】
初古麻呂等如唐日,有肥前松浦郡人川部酒麻呂,為第四船柁師。及歸,船尾失火,煙焰覆艫而非,眾皆惶遽。酒麻呂迴柁轉舟,手爛不動,因撲滅之。以功授十階,補本郡員外主帳。寶龜中,進外從五位下。
【續日本紀。】
古麻呂子繼人。
【公卿補任。】
大伴繼人。繼人,寶龜六年,為遣唐判官。八年,如唐。九年,還,惡風破船,舳艫兩斷。繼人與麻前遣唐大使藤原清河女喜娘等四十一人,乘其舳,著肥後天草郡。主神津守國麻呂與遣唐判官等五十六人,乘艫著薩摩甑島郡。繼人奏言:「去年六月,四船同浮海。七月,泊唐國楊州海稜縣。八月,至揚州大都督府。十月,發途。今年正月,至長安。唐主遣內使趙寶英迎接,安置外館。三月,召對奏事。四月,辭見。其使人楊光耀監送至楊州發遣。乃領留學生,發長安。又差趙寶英,齎國信來,以結鄰好。六月至,維楊。九月,發楊子江口,至蘇州常熟縣候風。十一月五日,得便風。第一、第二船同發。八月初,更風浪破棚良,潮水滿船,蓋板舉流,副使小野石根等三十八人、唐使趙寶英等十五人,同時溺死,唯臣一人潛行,著舳檻角,生理絕路。十一日五更,檣倒船底,斷為兩段.舳艫分裂。四十餘人,累居方丈之舳。舉舳欲沒,截纜抱柁,得少浮出。裸身懸坐,水穀不入口,已經六日。十三日亥時,漂著肥後天草郡西仲島。臣之再生,叡造所救,不任歡幸之至,謹以聞。」入京師,進從五位下,為能登守,改伯耆守。延曆中,補左少辨。
【續日本紀。】
皇太子以佐伯今毛人為參議,中納言藤原種繼奏罷之。大子恚請殺種繼,不得。
【水鏡。】
帝幸平城,太子留守,使繼人及大伴竹良殺種繼。帝怒,廢太子。繼人竹良以首惡誅。
【續日本紀。】
事詳
種繼傳
。
繼人子國通,坐父事流佐渡。有文才,國宰郡吏,就問所疑。國中文案,皆出其手。遇赦入京師。弘仁中,歷陸奧權介、伊勢介、宮內民部少輔。十四年,授從四位下,補右中辨,拜參議,兼右大辨。
【公卿補任。】
以觸諱,改姓伴宿禰。
【日本紀略。】
天長中,歷兼勘解由長官、陸奧出羽按察使、相模武葳守,至從四位上。五年,卒,年六十一。
【公卿補任。】
子善男,
自有傳
。
膳大丘,勝寶四年,隨遣唐使如唐。歸,為大學助教。景雲中上言:「臣前如唐,問先聖之遺風,覽膠庠之餘烈。國子監有兩門,題曰:『文宣王廟。』山有國子學生程賢,語臣曰:『今主上大崇儒範,追尊為王。鳳德之徵,于今至矣。』皇朝准舊典,猶稱前號,誠恐乖崇德之情,失致敬之理。大丘庸闇,聞斯行諸,敢陳管見,以請明斷。」於是敕稱孔子為文宣玉。寶龜中,至外從五位下,為大學博士,兼豐後介。
【續日本紀。】
平群廣成,敘正六位上。天平五年,隨遣唐使多治比廣成如唐。六年,將歸,發蘇州,遭風飄至崑崙國。
【○按曲江集玄宗敕書,為林邑國。】
遇賊寇剽,及觸瘴死者一百餘人,唯廣成等四人,僅得免。崑崙王給糧,處之惡地。明年,欽州熟崑崙至,偷載廣成,以歸于唐。遇留學生阿倍仲麻呂。仲麻呂請唐主,令取路渤海而歸。玄宗許之,乃給船糧。十年,發登州,至渤海。王欽茂厚待之,期來春護送。會欽茂遺其臣胥要德等來聘,廣成苦請與歸。入海,又遭風,胥要德等溺死。廣成率餘眾,得至出羽。其在唐,朝廷憫久努異域,遙授外從五位下。及歸,敘正五位上。尋為刑部大輔、東山道巡察使,改式部大輔,兼攝津大夫。勝寶初,敘從四位上,武藏守。五年,卒。
【續日本紀。】
高元度,不詳世系。初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留唐不歸,寶字三年命元度為迎遣唐大使使,授外從五位下,與渤海使同發。元度從渤海賀正使楊方度等往唐,遙授元度能登守。肅宗許還清河,使元度先還,賜甲冑一具、戍刀一口、槍一竿、矢二隻曰:「屬祿山亂,多失兵器,今欲以牛角資造弓。聞日本多牛,卿歸求牛角,託使以進。」命其中謁者謝時和,護出蘇州,與剌史李岵,議造船一艘,長八丈,差押水手官越州浦陽府折衝賞紫金魚袋沈惟岳等九人,水手浦陽府別將賜綠陸張什等三十人,送至太宰典朝廷遣,從五位上上毛野廣濱、外從五位下廣田小妹等於安藝,造船送唐使。敕東海、東山、北陸、山陰、山陽、南海諸道:「貢牛角七千八百隻。」以遺于唐。元度入京師,進從五位上,為參河守,又為左平準令,後坐事而流。
【續日本紀。】
內藏全成,寶字中,為迎遣唐大使判官,至渤海。其王大欽茂,議使高元度等十一人赴唐。令全成等歸朝奏事。遭風漂著對馬,既而入京師。寶龜中,補大外記,兼越後介,改敕旨少輔。天應元年,為征東副使,征蝦夷。以功進正五位上,授勳五等,為陸奧守,兼鎮守副將軍。延曆中,歷大藏大輔、內藏頭、讚岐守,至從四位下。
【續日本紀。】
清海惟岳,唐人也。本姓沈,越州浦陽府折衝賞紫金魚袋。寶字中,高元度自唐歸,唐以惟岳為押水手官,護送元度,至太宰府。敕遣參議藤原真先,饗賜惟岳等。太宰府上言:「唐副使紀喬容已下三十八人,共言:『大使沈惟岳贓汙己露,不足率下。 副使紀喬容,司兵晏子欽,堪充押領。伏請進止。』府官商量,所言有實。」詔報曰:「大使、副使,並唐中謁者謝時和。與蘇州刺史所量定,不可改張。」將發,風波不順,敕府依例供給。高麗使王新福來告「廣平王攝政,史朝義聲帝。鄧州襄楊已屬史家,李家唯有蘇州,道路未通。」敕太宰府:「安置惟岳等。」並賜時服。惟岳遂留而不還。授從六位上。寶龜中,至從五位下,賜今姓,編附左京。延曆中,為美作權掾。
【續日本紀。】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十六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