壢中前身──中壢神社

文:陳盛增
  國民政府光復之初,對於日據時代,所留下的殖民文物或日式風格建築,甚為排斥,全省各地神社十之八九均慘遭拆除或破壞(虎頭山桃園神社算是保留完整者),而「中壢神社」亦難逃拆毀命運.昔日遺跡已模糊難辨.然近年本土意識高漲,鄉土文化及史料倍受重視,尋根探源,鑑往可以知來,今天要研究壢中的歷史,不能不追溯,壢中的前身--中壢神社.

  文物是歷史見見證,先民重要文化結晶,屬於國家重要文化財,神杜建物已毀,坊間對於神社地址,眾說紛云,莫衷一是,銅馬搬遷多次,詳細位置亦不可考,數月前,壢中李源曾老師,負賣編纂『壢中校誌』邀我寫稿.致力於文物收藏研究,不遺餘力,且當任桃園縣文物協會會長,又是壢中校友,非得寫些東西不可,所以我便下定決心把神社沿革查個水落石出,所幸家父年八十五歲高齡,但耳聰目明,記憶奇佳,立即偕筆者前去拜訪,當年神社服務人員宋土乾[註一].宋老先生告知神社執掌是三森淳男其夫人三森久子,神社兩名服務人員是,簡新傳及其本人,筆者詢問有無留存文物或照片,可借參證,宋老先生說因搬家數次,所以一物未留,真是可惜.離開前,宋老大大忽然心血來潮說,好像有保留神官寫給其夫的賀年卡,我說可否找出,她使翻箱倒櫃,好不容易翻出一張泛黃賀卡,驚鴻一見,著實令人喜出望外,名信片清楚地記載神官的姓名和東京都的地址,筆者要求保管此信,以便寫信與神官聯絡,她欣然充諾.我即刻請協會耆老張順生先生幫忙,以日文寫信給日本神官,請他提供有關神社相關資料,豈知二十多天音訊全無,希望再度落空,十月-日忽然接到日本神官夫人三森久子的來信,信中告知神官已於平成二年亡故,她本人亦已八十歲高齡,他們在執掌神社出生的兩個女兒如今也己六十歲和五十九歲.信中還附上神杜祭祀寫真照片十數張,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至此神社,鳥居,銅馬之謎,立刻得到解答.
  中壢神社鎮座[註二]地址為中壢街三座屋字三座屋179號(即今中壢高中現址),鎮座時間於昭和十四年十月十五日,杜掌三森淳男,管理委員有:三上敬太郎,板垣次郎,吉田次郎,村田豐,平間秀顯,渡邊與一,吳鴻麟等,所祭祀主神為官幣大社(台灣神社)豐受大臣分身和能久親王.豐受大臣是日本天照大神身邊大將,職司萬物生靈食,衣,住和五穀雜糧,深受百姓尊崇,能久親王乃伏見宮一品邦家親王第九兒子,明治天皇之弟,明治二十八年任近衛師團長,征討台灣,行至台南因公亡故,全省設有八個遺跡所,中壢設在仁海宮對面,功勖彪炳,受日人景仰.
  前人云:「一條街一段老故事,一段牆一頁滄桑史」,日據台五十年,不能留白.感謝三森久子,將珍藏超過一甲子的珍貴照片慷慨捐出,讓壢中校史館增光,還有感謝宋土乾夫婦,張順生先生和家父陳永海熱心幫忙指導,讓壢中前身--中壢神杜,能重現歷史身影,使後人能了解地方掌故.



   註一:宋土乾先生現已中風多年,臥病在床.

   註二:鎮座乃落成之意,原文摘自新竹州時報.

編(李源曾老師)按:作者為壢中校友,民國六十一年就讀本校,現任桃園縣文物協會會長,椎動地方文史工作不遺餘力,曾主編出板「台灣傳統家具」一書,深獲好評.

本文感謝陳盛增會長不吝提供.

浦木按:

 嚴格說起來,本編有些斷句看上去有些不順,字句間的詞藻或許亦不夠華美,甚至站在神道歷史上來看,有些地方感覺亦稍嫌衝突.不過在有限的時間,物力之下,陳盛增會長能做如此考察,著實令人佩服.而當時校刊送印在即,陳會長尚不及進行較訂,即進行送制工作,以至於多少有漏網之魚,還請見諒.
 站在尊重著作權下,筆者對此文不多作修改.除陳會長面示之勘誤之外,盡量以原味重現.這次利用暑假多次返回校史室,請相關人員查調中壢神社之相關史料,其後經由文書組長,李源曾老師,循線追至陳盛增會長宅邸,受到陳會長的款待,筆者在此感謝一切相關人員所提供的協助.

[再臨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