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院 一條天皇
寬弘元年,正月,一日丙戌,節會。天皇出御。
二日丁亥,中宮。彰子、東宮大饗。
三日戊子,左大臣。道長。家拜禮。
五日庚寅,敘位議。
七日壬辰,節會。天皇出御。
八日癸巳,御齋會始。
十四日己亥,同終。天皇幸大極殿。以講師-法橋-真興,任權少僧都。瀧口-藤原-道紀、紀-武忠等,於本所爭論,聲及御所。仍禁獄所。
十六日辛丑,踏歌。
十七日壬寅,射禮。
十八日癸卯,賭射。又於建禮門有射遺。
十九日甲辰,戌時,大雨雷電。
廿二日丁未,除目始。
廿三日戊申,除目。
廿四日己酉,同終。
廿五日庚戌,下名。
二月,一日乙卯,大原野祭。
三日丁巳,釋奠。
四日戊午,祈年祭。
六日庚申,春日祭。
七日辛酉,尚侍-從二位-藤原朝臣-綏子,薨。年三十一。
十一日乙丑,列見延引。依上卿障也。
今日,園、韓神祭。
廿六日庚辰,直物。
今日,住吉神人等五十餘人來陽明門外,愁申攝津守-說孝打傷神人事。
廿八日壬午,列見。
廿九日癸未,祈年穀奉幣。
三月,一日乙酉。闕文。
三日丁亥,御燈。
十三日丁酉,左大臣。道長。於法興院萬燈會。
十五日己亥,於八省院大祓。依可行仁王會也。
十八日壬寅,靈山堂供養。
廿日甲辰,石清水臨時祭試樂。依御物忌,外宿公卿不參。
廿二日丙午,石清水臨時祭。
廿四日戊申,宇佐宮命婦并神人等參入陽明門,愁申太宰帥-平-惟仲卿非例事。是則惟仲卿依封彼宮寶殿也。可遣推問使。件神人等,今日以後三箇日,祗候左近廳南內。
廿五日己酉,左大臣。道長。於仁和寺供養大般若經。
四月,一日甲寅,季御讀經終。
於宜陽殿有平座。見參。
四日丁巳,廣瀨、龍田祭。
七日庚申,平野祭。
今日,擬階奏。
八日辛酉,梅宮祭。
十日癸亥,右少辨-輔尹以下向松本曹司,勘問字佐宮神人等。各進怠狀。
十三日丙寅,鹿出大藏省,入右衛門陣。被打殺畢。
十七日庚午,賀茂齋王禊。
今日,軒廊御卜。去十三日依鹿入事也。
十八日辛未,警固。
廿日癸酉,賀茂祭。
廿一日甲戌,解陣。
廿三日丙子,吉田祭。
廿八日辛巳,敕以前大僧正-觀修封戶百烟宛解脫寺。
宇佐宮司氏人等參入。愁訴太宰帥-平朝臣。惟仲。令封彼宮寶殿事。今日,諸卿奉敕。僉議可遣推問使之由。仍右衛門佐-孝忠以下為推問使。
五月,一日甲申。闕文。
二日乙酉,定推問使等。依太宰帥-惟仲封寶殿也。
四日丁亥,以冷泉院皇子-昭登、清仁,為親王。實花山院御出家之後產生也。以大威儀帥-延源,淮僧綱,聽居筥梹榔毛車榻等。
五日戊子,臨時奉幣使。依御祈也。
九日壬辰,犬上弓場殿之上,跳下自清涼殿東庇。
十五日戊戌,於內裏有產生事。少輔命婦。云云。
十七日庚子,御讀經始。限以七日。
十九日壬寅,左大臣。道長。修法華八講。奉為故東三條院。詮子。也。
廿一日甲辰,左大臣家親王以下捧物。依八講五卷也。主上御捧物,以式部丞-忠隆遣之。花山法皇又送捧物。有樂舞。敕使并親王、大臣等,各有引出物。
廿四日丁未,御讀經終。
廿七日庚戌,左大臣家有競馬。花山法皇御幸此第。左大臣。道長。猴御車。大臣獻御馬三匹。
六月,一日甲寅。闕文。
七日庚申,賑給。
八日辛酉,停太宰帥-惟仲釐務。依宇佐宮愁也。
十日癸亥,月次祭。
十七日庚午,小除目。
某日,密宴。題云:「瑤琴治世音。」瑤琴治世音御製詩,見本朝麗藻。又見十訓抄第十二。
七月,一日癸未。闕文。
二日甲申,祈雨奉幣。
四日丙戌,廣瀨、龍田祭。
八日庚寅,於龍穴,請十口僧御讀經。依祈雨也。
十二日甲午,於七大寺并十七一御讀經。依祈雨也。
廿日壬寅,改元-寬弘。大赦天下。依災變也。
自今日,於七大寺并大極殿,請二百僧讀經。
廿四日丙午,臨時奉幣。依祈雨也。天皇可行幸大極殿。而改元以後,依休日,俄止了。
廿六日戊申,相撲內取。
廿八日庚戌,同召合。
廿九日辛亥,同御覽。
八月,一日癸丑。闕文。
二日甲寅,軒廊御卜。依旱魃也。
四日丙辰,奉幣丹、貴二社。依祈雨也。使藏人。
五日丁巳,釋奠。
六日戊午,於大極殿,以百口僧讀仁王經,限五箇日。依祈雨也。
今日,明經博士率學生參內。給祿退出。
十二日癸亥,定考延引。
今日,御讀經結願。
十六日戊辰,被立七社奉幣使。天皇幸八省院。又發遣宇佐使。
廿一日癸酉,定考。
廿二日甲戌,小定考。
廿八日庚辰,除目。權少僧都-平傳,卒。
今月,旱。
九月,一日壬午。闕文。
三日甲申,御燈。
九日庚寅,平座。見參。
十一日壬辰,伊勢例幣。天皇幸八省院。
閏九月,一日壬子,天皇出御仁壽殿,依甲斐御馬也。
五日丙辰,左大臣。道長。以下參。定申宇佐宮大宮司-邦利殺害門司別當-兼方。
今日,丹波守-業遠,重任。依造羅城門也。
九日庚申,今夜,於殿上守庚申。御書所學生給祿。詩宴題云:「再吹菊花酒。」
十三日甲子,有行幸點地。依可行幸松尾、平野、北野也。
廿七日戊寅,季御讀經始。
十月,一日辛巳,季御讀經竟。
四日甲申,奉幣九社。行幸御祈也。
五日乙酉,弓場始。
十四日甲午,天皇行幸松尾社。
十七日丁酉,於殿上有地火爐次事。內大臣。公季。奉仕。
廿一日辛丑,行幸平野、北野兩社。
廿三日癸卯,權少僧都-真興,卒。
廿六日丙午,復任除目。
十一月,一日辛亥。闕文。
七日丁巳,山科祭。
又小除目。
十日庚申,平野、春日祭。
十一日辛酉,梅宮祭。
十四日甲子,大原野祭。
十五日乙丑,園、韓神祭。
今夜,月蝕皆既。
十六日丙寅,鎮魂祭。
十七日丁卯,新嘗祭。依雨不行幸中院。
十八日戊辰,節會。
十九日已巳,女王祿。
東宮鎮魂祭。
廿七日丁丑,以正四位下-藤原-妍子,為尚侍。左大臣。道長。第二御息女。
十二月,一日庚辰,日蝕,雨降。但不正見。
十一日庚寅,月次祭。
今日,一條北邊堂供養。一條堂,號行願寺。又云革堂,往往見下文。皮聖。行圓。建立之
十三日壬辰,荷前定。
十五日甲午,仁王百講。於大極殿修之。
月有食之。
廿六日乙巳,左大臣息-賴宗、顯信等加元服。各敘從五位上。
廿七日丙午,尚侍-從三位-藤原-妍子參朝平門下。令申敘從三位之慶賀。去七日敘之。
廿八日丁未,太宰權帥-惟仲卿停任。以左兵衛督-藤原-高遠,任太宰大貳。依宇佐宮司訴也。法家所勘申罪名,殊宥其罪,只停其職也。
二年,正月,一日庚戌,節會。天皇出御南殿。
二日辛亥,東宮、中宮,彰子。大饗。
六日乙卯,敘位議。
七日丙辰,節會。天皇出御南殿。
八日丁巳,御齋會始。
十日己未,女敘位。
十四日癸亥,御齋會竟。
十六日乙丑,女踏歌。
十七日丙寅,射禮。
十八日丁卯,賭弓。
廿五日甲戌,除目始。
廿六日乙亥,同。
廿七日丙子,同終。
廿九日戊寅,下名。
二月,一日已卯,大原野祭。
四日壬午,祈年祭。
六日甲申,春日祭。
八日丙戌,野火。及大歌所,延及大藏省。西倉一宇燒亡。
九日丁亥,釋奠。
十一日己丑,列見。
十五日癸巳,祈年穀。伊勢以下諸社。
廿日戊戌,中宮。彰子。行啟上東門院。
廿二日庚子,大祓。依可有仁王會也。
廿五日癸卯,於八省院,有臨時仁王會。
今日,左大臣。道長。仰外記云:「前太宰權帥-從二位-伊周,宜列大納言上。」者。
廿八日丙午,大藏大輔-正五位下-平朝臣-孝信,為賊被殺畢。
三月,一日己酉。闕文。
三日辛亥,御燈。
今日,於御書所,有詩會。題云:「花貌年年同。」序者匡街。
八日丙辰,中宮行啟大原野社。左大臣以下供奉。近衛中將諸衛佐舞人十人。左右京并六府供奉,走馬十疋。社司有賞,抑撿先例。五條后。順子。為賽宿禱參詣之間,用車,今度用輿,是則備禮也。
十四日壬戌,前太宰權帥-從二位-中納言-平朝臣-惟仲,薨太宰府。
廿日戊辰,石清水臨時祭試樂。
廿二日庚午,臨時祭。使權左中辨-源-通方。
廿六日甲戌,前太宰權帥-藤原朝臣-伊周蒙宣旨之後,初出仕也。
廿七日乙亥,敦康親王初覲。脩子內親王於內裏,有著裳事。左大臣。道長。以下參入。女御-尊子結內親王腰,左大臣。道長。結親王腰。有管絃引出物事。即日,脩子內親王敘三品。殿上女房以下給屯食。按,底本原有著袴事,以其既出,削之。
廿八日丙子,左大臣參入。請印脩子內親王三品位記。
四月,一日戊寅,平座、見參。
三日庚辰,雷電大風。
四日辛巳,廣瀨、龍田祭。
七日甲申,平野祭。
擬階奏。
八日乙酉,直物。梅宮祭。
今日,福田院別當雅靜依左大臣。道長。請,來宿東洞院土御門邊之間。今朝食茸。八人醉臥。其中二人死了,殘六人存命。京中貴賤觀者如堵。
十七日甲午,賀茂齋院御禊。
十八日乙未,警固。
廿日丁酉,賀茂祭。
廿一日戊戌,解陣。
廿三日庚子,吉田祭。
廿四日辛丑,太宰帥-平-惟仲薨奏。本府雖未獻府解,彼家人備中守-生昌齎持骸骨。歸洛。仍行薨奏事也。備中守,底本作備中介,今依小右記作守。
卅日丁未,季御讀經始。
五月,一日戊申。闕文。
三日庚戌,御讀經終。
今日,修行聖人-行圓供養建立十條堂。件聖人不論寒熱,著鹿皮,號之皮聖人。
九日丙辰,紫野御靈會也。東西二京條坊十列細男已有其數。日者雨下,今日向情,神明之驗也。
廿三日庚午,雷公震大炊寮廳。并大監物輔範宅。
廿六日癸酉,祈年穀廿一社。天皇行幸八省院。
六月,一日丁丑。闕文。
十一日丁亥,月次祭。依雨下不行幸,付本官。
十九日己未,除目。
七月,一日丁未,諸卿不參。仍無政。
四日庚戌,廣瀨、龍田祭。
七日癸丑,御書所詩會。題云:「織女雲為衣。」詩序載文粹八,詩載本朝麗藻。
十日丙辰,於弓場殿試。學生九人。是則御書所眾二人有其闕。仍試競望之輩。所被試也,題云:「秋叢露作珮。七言八韻。」其中奉試,藤原公政、中原長國、藤原雅任,被直芸閣。
十八日甲子,絹笠岳御靈會也。去年,廣隆寺別當-松興造小屋於門外。所奉移也。而依有靈託,奉造內匠寮。云云。此下疑有脫文。仍今日奉祭也。
廿一日丁卯,前太宰帥-伊周著仗座,又聽帶劍。即起座,奉慶賀。弼權中納言-公任上狀,請罷職。上狀文載文粹第五。中使-右中辨-經通返給辭狀,授從二位。敕使預被物。
廿五日辛未,皮聖人建立行願寺修八講。貴賤多以結錄。
廿六日壬申,相撲內取。
廿八日甲戌,相摸召合。有樂。
廿九日乙亥,相摸御覽。
八月,一日丁丑,釋奠。
二日戊寅,同內論義。
八日甲申,止雨奉幣丹、貴二社。
十一日丁亥,定考。
十三日己丑,除目。
今日,肥後守-為愷、為郎等,被殺害畢。
十四日庚寅,太宰府言上大宋國商客-曾-令文參著由。
十六日壬辰,最勝講始。
廿日丙申,於八省院東廊,有大祓。依仁王會也。
廿一日丁酉,於大極殿,請百口僧。仁王會。
今日,有最勝王經講。
九月,一日丙午。闕文。
三日戊申,御燈。
六日辛亥,藏人-式部少丞-藤原朝臣-隆光奉敕,召檢非違使-右衛門少志-林-重親於藏人所客座。勘問。
七日壬子,重親進怠狀。即解卻其職。後優免復本位。
九日甲寅,平座。見參。
十一日丙辰,伊勢奉幣。天皇御幸八省院。
十六日辛酉,御卜。東大寺言上:「去月十三日,白鷺鳥與狐爭鬪。并大佛殿內如暗夜、大佛面并軀汗出之故也。」
廿六日辛未,季御讀經始。
廿七宮壬申,同竟。
十月,一日丙子,旬。天皇出御。
十九日甲午,左大臣。道長。供養木幡淨妙寺三昧堂。准御齋會。今日,始三昧。左大臣於佛前取火打,誓言云:「而若依此功,我子孫相繼可施榮華者,此火一度可付也。」一度付之。眾人莫不威歎。
廿二日丁酉,御讀經始。新寫大般若經一部於清涼殿被供養也。
廿五日庚子,今上一宮。敦康。參石山寺。大臣以下扈從。
十一月,一日乙巳。闕文。
二日丙午,止雨。夜,雷電大雨。
四日戊申,平野祭。
五日己酉,梅宮祭。
九日癸丑,御卜。依雷電也。
十一日乙卯,行非常赦。依去二日雷電也。
十三日丁巳,第一-敦康親王於妃香社初讀御注孝經。式部權大輔-大江朝臣-匡衡奉授之。召文人賦詩。序者-文章博士-以言。
十五日己未,欲行甲裴國真衣野駒引之間,月蝕。仍上卿退出。
子時,宮中火。殿上皆燒亡。天皇先御中院,次駕腰輿,御職曹司。破壞殊甚。仍御朝所。神鏡同燒損。
十六日庚申,依內裏燒亡,諸司廢務。左近少將-重尹奉宣旨,奉求賢所之間,灰中神鏡二面奉求出之。又燒亡穢中,神事各可停止之。
十八日壬戌,左大臣。道長。仰外記云:「神鏡燒損,可被鑄改歟?將乍燒可奉安置歟?」仰諸道可令勘申者。
廿一日乙丑,止五節舞姬。
廿二日丙寅,鎮魂祭。
廿三日丁卯,新嘗祭。依內裏燒亡,付本官。
廿七日辛未,夕,天皇并中宮。彰子。幸左大臣-東三條院。御竈神同奉渡之。
十二月,一日乙亥。闕文。
九日癸未,左大臣參入。發遣七社幣使。依內裏火事也。
十日甲申,差遣參議-右大辨-行成卿於伊勢大神宮,被申神鏡燒損事。有宸筆宣命。
十二日乙酉,月次祭。
十七日辛卯,旬。
十八日壬辰,大赦。伊勢使復命。
廿二日丙申,被定造宮使事。
廿三日丁酉,立荷前使。
廿七日辛丑,除目。
廿八日壬寅,配流長峰-忠義於佐渡國。依為太宰府使封宇佐寶殿之事也。
廿九日癸卯,以阿闍梨-觀助,補權律師。
三年,正月,一日甲辰,節會。今日九坎也。天皇出御。
五日戊申,敘位議。
七日庚戌,節會P天皇出御。
八日辛亥,御齋會始。
今日,脩子內親王敘二品。年十一。
十四日丁巳,御齋會。
十六日己未,踏歌。
十七日庚申,射禮。
十八日辛酉,有射遺。
廿六日己巳,除目始。
廿七日庚午,同。
廿八日辛未,同。
廿九日壬申,下名延引。
二月,一日甲戌,下名。
二日乙亥,辰刻,地震。
四日丁丑,祈年祭。
六日已卯,大原野祭。
十一日甲申,列見。
今日,春日祭延引。依內裏犬死穢也。
十四日丁亥,釋奠。
十五日戊子,內裏木作始。有大祓。
白雲亘月。
十七日庚寅,被始造營。
廿日癸巳,今日,尚侍-從二位-藤原朝臣-妍子,入東宮。
廿二日乙未,發遣春日祭使。
廿三日丙申,春日祭。
廿七日庚子,祈年穀廿一社。
三月,一日癸卯。闕文。
三日乙巳,御燈。
四日丙午,天皇自東三條遷御一條院。中宮。彰子。同行啟。是日也,天皇先於東三條殿命花宴。題云:「度水落花舞。」大臣貢馬十匹。又行慶賞,角振、隼兩神並授位。又左大臣。道長。室。倫仔。并子息家司等各增爵。東宮出御左大臣枇杷第。
十日壬子,內裏殿舍豎柱上棟。
十三日乙卯,奉幣六社。依造宮也。
十四日丙辰,冷泉上皇自三條宮遷御南院。
十五日丁巳,石清水臨時祭。
十七日己未,初造內裏。
十九日辛酉,直物。
伊勢守-平朝臣-惟衡解任。
四月,一日壬申,平座、見參。
今日,平野祭也。
二日癸酉,梅宮祭。
四日乙亥,廣瀨、龍田祭。
五日丙子,請印角振、隼兩明神奉授正二位位記。并敘人等位記。
七日戊寅,擬階奏。
八日己卯,灌佛。
十六日壬午,賀茂齋王禊。
十二日癸未,警固。
十四日乙酉,賀茂祭。
十五日丙戌,解陣。
十六日丁亥,關白-左大臣。道長。賀茂詣。
十七日戊子,吉田祭。
廿六日丁酉,季御讀經始。
五月,一日壬寅,日蝕。天陰。不正見。
二日癸卯,於大極殿,有仁王百講。
五日丙午,有競馬。
九日庚戌,於紫野有祭疫神事。件祭,長保年中所始行也。世號之今宮祭。
十日辛亥,右少辨-藤原-廣業於內裏,為藏人-式部丞-藤原-定佐打損面目了。
十一日壬子,除定佐籍。
近日,天文道依變異頻,奏近臣內亂之由:「蓋其徵歟。」
十七日戊午,不斷御讀經竟。
廿日辛酉,發遣山陵使。
六月,一日辛未。闕文。
十日庚辰,御卜奏。
十一日辛巳,月次祭。
十三日癸未,除目。
今日,民部大輔-藤原-為任朝臣除殿上籍。依不仕也。
今日,定佐被原免,復本職。
又仰諸道,令勘神鏡燒損可改鑄否事。
又以前伊勢守-平-惟衡任上野介。
十六日丙戌,帶刀-正輔與左衛門尉-文行,有鬪爭事。仍令捕搦之間,正輔逃去。文行犯八虐之由,法家所勘申也。
廿日庚寅,遣使於山陵,告造宮事。
廿一日辛卯,天皇遷御一條院之後,初有旬。天皇出御。今日,給扇於群臣,例也。
廿二日壬辰,左衛門尉-文行被禁本府弓場。
廿四日甲午,季御讀經始。
七月,一日辛丑。闕文。
三日癸卯,召公卿於御前,令定申諸道勘申神鏡事。不可改鑄之由,群議了。
今日,御前籬申,小虵出來。
十三日癸丑,公卿定申諸道勘申客星事。
今日,興福寺三綱以下二千餘人,參八省院。有愁申事。令卻去了。
十九日己未,御卜。依客星事也。
卅日庚午,相撲召合。
八月,一日辛未,同御覽。
七日丁丑,大祓。依可有仁王會也。
十一日辛巳,定考。
十三日癸未,臨時仁王會。
十七日丁亥,第一親王,敦康。於禁中,覽童相撲。有舞樂事。先令親王命左近中將-源-賴定、右近中將-藤原-賢成,相分殿上侍臣,挑此事。今日,於東北對覽之。中宮。彰子。御在所北庭也。主上遷御覽之。
十九日己丑,奉幣諸社。依客星事也。
廿三日癸巳,於左大臣。道長。第有童相撲事。
九月,一日庚子。闕文。
三日壬寅,御燈。
四日癸卯,奉幣丹、貴二社。依祈雨也。藏人為使。
八日丁未,中宮。彰子。行啟左大臣上東門第。
九日戊申,於殿上有詩宴。題云:「□□□□。闕字未詳。」
十一日庚戌,伊勢例幣。
十四日癸丑,小除目。
廿二日辛酉,天皇行幸左大臣。道長。上東門第。
東宮行啟馬場。有競馬。
廿八日丁卯,中宮。彰子。從上東門第行啟一條院禁中。
十月,一日庚午,旬。天皇出御南殿。有樂。
二日辛未,小除目。
四日癸酉,季御讀經始。
五日甲戌,南院燒亡。去三月十四日冷泉院自三條宮所遷御也。此火及但馬守-源則忠宅。
七日丙子,御讀經竟。
十一日庚辰,山雞飛入一條院。瀧口-宣輔射之。給祿。按系圖及法成寺攝政記云,宣輔,紀氏,安藝首宣明男。
十六日乙酉,殿上弓場始。
廿五日甲午,最勝講始。
今日,於式都省有文章生試。或十二月廿六日甲午。
是日也,左大臣。道長。法性寺內建立一堂,安置丈六五大明王像,供養之。
廿八日丁酉,左大臣於法興院萬燈會。
十一月,一日庚子。闕文。
五日甲辰,東宮第一皇孫,敦明。小一條。加元服。于時東宮御左大臣枇杷第。
九日戊申,平野祭、春日祭。
十三日壬子,大原野祭。
十四日癸丑,園、韓神祭。
十六日乙卯,新嘗祭。天皇不行幸中院。
十七日丙辰,豐明節會。依御物忌不出御。
廿一日庚申,賀茂臨時祭試樂。
廿六日乙丑,於式部省有文章生試。題云:「芸始生。」
今日,左大臣上表。即返給。
十二月,一日己巳。闕文。
二日庚午,奉幣諸社。依造宮了也。被祈申還宮之由。
五日癸酉,左大臣。道長。息男二人,加元服。教通,敘正五位下。能信,敘從五位上。
十一日己卯,月次祭。
十五日癸未,請僧百口於紫宸殿御讀經。依可有還宮也。
十六日甲申,除目。又有僧事。
十七日乙酉,授遣山陵使。告申造宮畢由。
十九日丁亥,御佛名。
廿三日辛卯,荷前使。
四年,正月,一日己亥,依御物忌,無小朝拜。節會如恒。
二日庚子,中宮大饗。
五日癸卯,敘位議。
今日,右衛門都-齊信卿家燒亡。
七日乙巳,節會。依坎日不出御。
八日丙午,御齋會始。
十三日辛亥,女敘位。
十四日壬子,御齋會竟。
十六日甲寅,踏歌。
十七日乙卯,射禮。
廿日戊午,敕二品-脩子內親王,敘一品。年官,年爵,準三宮。本封外加千戶。
同日,造宮行事上卿以下及諸國吏大工等敘位。
廿六日甲子,藤原氏公卿等,依一品內親王。脩子。之慶拜賀。
廿七日乙丑,除目始。
廿八日丙寅,同終。
二月,一日戊辰,下名。
四日辛未,祈年祭。
五日壬申,春日祭。
六日癸酉,犬入后町并死。
八日乙亥,於式部省,有文章生試。同十四日判。
十日丁丑,釋奠。并園、韓神祭。
十一日戊寅,列見。
十二日己卯,大原野祭。依當圓融院御崩日延引。
十四日辛巳,省試諸判。及第之者十三人之外,敕命三人。
十五日壬午,故僧正-尋禪,諡號-慈忍。餘慶,諡號-智辨。門徒申請之故也。敕書給中務省。失也。
十七日甲申,祈年榖廿一社。
廿四日辛卯,大原野祭。
廿八日乙未,左大臣。道長。參詣春日社。
三月,一日戊戌。闕文。
二日己亥,於八省院大祓。依可有仁王會也。
三日庚子,御燈。
今日,左大臣於上東門第,設曲水宴。題云:「因流泛酒。」
六日癸卯,於大極殿、仁王會,公卿各調備僧侶。云云。下恐脫字。
七日甲辰,石清水臨時祭試樂。
九日丙午,石清水臨時祭。
十日丁未,請印一品內親王。脩子。位記。
十四日辛亥,季御讀經始。
十七日甲寅,慈忍僧正門徒僧綱以下上表,謝諡號。
今日,國忌。桓武。也。
廿四日辛酉,夜,大納言-道綱卿家燒亡。
四月,一日丁卯,平座。見參。
三日已巳,山科祭延引。依當國忌也。藤原懷子。
四日庚午,廣瀨、龍田祭。
六日壬申,平野祭。
七日癸酉,梅宮祭。
擬階奏。
八日甲戌,灌佛。
十五日辛巳,山科祭。
十六日壬午,齋院禊延引。昨日,內裏有犬死穢之故也。
十七日癸未,齋院禊。今日,警固。
十八日甲申,左大臣。道長。參賀茂社。
十九日乙酉,賀茂祭。山城國司不供奉。延長五年例也。
廿日丙戌,解陣。
廿二日戊子,吉田祭。
廿五日辛卯,於一條院皇居命詩宴。題云「所貴是賢才。」公卿以下屬文之輩多賦詩。題者-權中納言-忠輔卿。序者-文章博士-大江-以言。講師-東宮學士-大江-匡衡。又有音樂。詩并敘,載文粹九,本朝麗藻江吏部集下。
今日,三品-具平親王,敘二品。四品-敦道親王,敘三品。各下殿拜舞。
廿八日甲午,直物。
五月,一日丙申。闕文。
三日戊戌,內侍除目。
十四日己酉,臨事御讀經始。
廿一日丙辰,同終也。
閏五月,一日丙寅。闕文。
七日壬申,奉幣諸社
十七日壬午,於內殿講法華經。僧綱以下能說之者應召。限以五日竟之。
六月,一日乙未。闕文。
四日戊戌,今夜,有流星北行。連夜有此變。
八日壬寅,內侍除目。神今食以前除目,依有先例也。
十日甲辰,御卜。
十一日乙巳,月次祭。
十六月庚戌,詔:「大赦天下。大辟以下,常赦所不赦者赦除。又老人給穀。」依流星之變也。
廿一日乙卯,諷幣廿一社。依流星之變也。
廿六日庚申,奉幣丹、貴二社。依旱魃也。
七月,一日乙丑,大隅守-菅野-重忠,於太宰府,為大藏-滿高被射殺。
二日丙寅,召返流人-忠義,有宣命。
四日戊辰,廣瀨、龍田祭。
十二日丙子,於八省院大祓。依仁王會也。
十四日戊寅,臨時仁王會。天皇出御南殿。被消流星之變也。參八僧綱各給敕祿。
廿六日庚寅,相撲召合。天皇出御。
廿七日辛卯,同御覽。
八月,一日甲午。闕文。
二日乙未,左大臣。道長。被參詣金峰山。權中納言-源-俊賢卿相從之。同十一日參著。
四日丁酉,釋奠。
九日壬寅,臨時御讀經始。
十一日甲辰,定考。
十四日丁未,御讀經終。
今日,左大臣自金峰山還向。
十九日壬子,奉幣丹、貴二社。依止雨也。藏人為使。
廿日癸丑,一條皇居有相撲五番、布引五番等事。布引五番,底本僅云布引,今依權記補之。
九月,一日甲子。闕文。
三日丙寅,御燈。
九日壬申,重陽宴。題云:「菊花映宮殿。」詩並序,載江吏部集下。菊花作花菊。又見江談抄中。
十一日甲戌,伊勢例幣。
廿二日乙酉,季御讀經始。
廿五日戊子,同竟。
廿七日庚寅,除目始。
廿八日辛卯,同。
卅日癸已,下名。
十月,一日甲午,平座。見參。
二日乙未,三品-大宰帥-敦道親王,冷泉皇子。薨。年廿七。
十二日乙巳,維摩會間,講師-大法師-清春修夕座之間,落自高座,心神不覺。仍十三四日朝夕二座,各請舊年講師等。十五日朝,令法橋-扶公相替奉仕之。依宣旨也。
十三日丙午,御讀經始。
十六日己酉,維摩講師-清春蘇生之由言上。
十八日辛亥,御讀經了。
廿一日甲寅,奏敦道親王薨由。
廿八日辛酉,弓場始。
廿九日壬戌,直物。
是日也,群議因幡守-橘-行平殺介-因幡-千里之由。千里,或作更、兼,權記作兼。
卅日癸亥,大僧都-覺運,卒去。
十一月,一日甲子。闕文。
九日壬申,平野、春日祭。
十日癸酉,梅宮祭。
十三日丙子,大原野祭。
十四日丁丑,園、韓神祭。
十五日戊寅,鎮魂祭。
十六日己卯,新嘗祭。
十七日庚辰,節會。
十八日辛巳,東宮鎮魂祭。
廿一日甲申,吉田祭。
廿二日乙酉,賀茂臨時祭。
十二月,一日癸巳。闕文。
二日甲午,左大臣。道長。供養木幡淨妙寺新造多寶塔。淨妙寺供養咒願文、願文,並載文粹十三。
十日壬寅,內大臣。公季。法性寺內建立三昧堂供養。
十七日癸卯,月次祭。
十四日丙午,荷前使。
廿一日癸丑,地震。
五年,正月,一日癸亥,小朝拜。節會如恒。
二日甲子,二宮大饗。
五日丁卯,敘位議。
七日巳巳,節會。
八日庚午,御齋會始。
十六日戊寅,女踏歌。天皇出御南殿。
今日,前太宰權帥-伊周淮大臣,給封千戶。
十七日己卯,射禮。
十八日庚辰,賭弓并射遺。
廿五日丁亥,左大臣。道長。家大饗。
廿六日戊子,除目始。
廿七日己丑,射禮。
廿八日庚寅,同。
二月,一日壬辰,下名。
四日乙未,祈年祭。
五日丙申,春日祭。使-左少將-道雅,去三日忽申故障。以參會社頭諸大夫可為代官者。
六日丁酉,釋奠。
八日己亥,今夜,亥刻,花山法皇崩。年四十一。
十日辛丑,園、韓神祭延引。
十一日壬寅,內大臣。公季。以下參著仗座。定行固關并諸卿三寮警固事。依花山院崩也。依遺詔,停素服、舉哀。官符見朝野群載廿一。又自今日廢朝。
十七日戊申,今夜,奉葬花山法皇於紙屋川上法音寺北。
今日,前若狹守-藤原-元仲,於右大臣。顯光。家頓死。
十九日庚戌,解陣。次有開關官符。
廿一日壬子,前花山院二七日御善根。
三月,一日壬戌。闕文。
三日甲子,御燈。
十二日癸酉,季御讀經始。
十四日乙亥,無論義。依花山院中陰內也。
十五日丙子,同竟。
十六日丁丑,左大臣。道長。以下,諸卿以上,巡撿大學寮及諸司所所。
廿二日癸未,修前花山院七七日御善根。
廿四日乙酉,臨時仁王會。
終日,雷雨。
四月,一日辛卯,平座。見參。
四日甲午,廣瀨、龍田祭。
六日丙申,平野祭。中宮。彰子。不被奉幣。依御懷孕也。自餘神事等,同以停止。
七日丁酉,擬階奏。
八日戊戌,灌佛。依御物忌,左右大臣。道長、顯光。以下參宿。
九日己亥,小除目。
十三日癸卯,子刻,中宮。彰子。自一條院遷御上東門第。御懷孕五月也。依為神事之間所出御也。
十六日丙午,賀茂齋皖禊。
十七日丁未,警固。
十九日己酉,賀茂祭。中宮。彰子。依御懷孕,不被立;使。東宮依花山院事,不被立使。左馬寮使頭-相尹朝臣,忽申本病發由。奏聞之處,以圖書頭-藤原-則孝為代官。長官依遭妻喪,掃部頭-藤原-成親為代官。如此之間,齋王出御及秉燭。希代之事也。
廿二日壬子,吉田祭。
廿四日甲寅,第二內親王-媄子所惱平愈。仍以驗者-阿闍梨-文慶,任權律師。
廿六日丙辰,奉幣伊勢以下諸社。少內記-藤原-隆佐草進宣命。
五月,一日庚申。闕文。
五日甲子,左大臣。道長。家法華三十講。相當五卷。仍公卿、殿上人、外記史等捧物。
七日丙寅,自今日七箇日,請四十口僧,不斷讀法華經。
九日戊辰,紫野御靈會。諸司、諸衛調神供東遊走馬十列等參向。
十四日癸酉,御讀經竟。
廿二日辛巳,左大臣家三十講竟。
廿五日甲申,今上第二內親王-媄子,薨。年九。
廿六日乙酉,奏媄子內親王薨由。天皇不視事三日。
六月,一日庚寅。闕文。
二日辛卯,可停止相撲節之由,官符給諸國。依世間疾疫并物恠也。
十日己亥,御軆御卜。內裏依丙穢,神祇官人候陣外。
十一日庚子,月次、神今食。
十四日癸卯,中宮。彰子。入御內裏。令駕牛車。
七月,一日己未。闕文。
四日壬戌,廣瀨、龍田祭。
八日丙寅,前大僧正-觀修入滅。年六十四。
十六日甲戌,入夜,中宮行啟上東門第。
今日,前女御-從四位上-莊子女王,卒。村上女御。年七十九。具見權記。
廿一日己卯,大祓。依仁王會也。
廿四日壬午,臨時仁王會。
廿八日丙戌,直物。井小除目。
八月,一日己丑。闕文。
八日丙申,軒廊御卜。依霖雨也。
九日丁酉,釋奠。無詩宴并三道論義。依花山院御事也。
十二日庚子,奉幣廿一社。祈年穀也。
十四日壬寅,皮聖人。行圓。於行院寺,自今日至十月三日,始四十八講,擺彌陀四十八願也。為法界眾生逆修也。
廿八日丙辰,定考。式日依廚家申故障延引。
九月,一日戊午。闕文。
三日庚申,御燈。
九日丙寅,平座。見參。
十一日戊辰,伊勢例幣。
是日也,午時,中宮。彰子。於左大臣土御門第御產皇子。敦成。後一條。第二親王也。
十四日辛未,東西山雪降。
十五日壬申,皇子降誕之後五夜也。公卿以下詠和歌。令參議-左大辨-行成卿作序。
十七日甲戌,同七夜也,仰所司調進饗祿。公卿以下獻和歌。令權大夫俊賢卿作序。後一條院誕生七夜和歌序,見大鏡裏書下。
廿三日庚辰,季御讀經始。
廿六日癸未,同終。
十月,一日戊子,平座。見參。
今日,宇佐八幡宮禰宜-成子乘車參織部司南門。訴彼官司邦利以無實科祓事。
四日辛卯,今日,皮聖人。行圓。於行願寺,始釋迦講,五箇日。
五日壬辰,弓場始。
十六日癸卯,天皇駕風輦,行幸中宮。彰子。御所上東門第。依第二皇子誕生也。有音樂,即以皇子為親王。御名-敦成。大江匡衡奉御名,見江吏部集下。左大臣以下於南庭拜舞。宴遊之後,給祿有差。又左大臣室-源-倫子敘從一位。家司等敘位。子刻,還御。其中左大臣子息二人,家司二人敘位。
廿九日丙辰,除目始。
卅日丁巳,同。
十一月,一日戊午,御曆奏。依御物忌,付內侍所。
二日已未,除目下名。
三日庚申,平野、春日祭。
五日壬戌,仗議。宇佐宮大宮司-大神-邦利,彌勒寺講師元命。禰宜大神-清子等訴訟事。清子,十月一日文作成子,未知孰是。依邦利有過,被停宮司職畢。
十五日壬申,吉田祭。
十七日甲戌,中宮。彰子。入御內裏。本宮設饗饌屯食。
廿二日已卯,新嘗會。
廿三日庚宸,節會。
廿四日辛已,東宮鎮魂祭。
十二月,一日丁亥。闕文。
五日辛卯,冷泉院上皇今日初還御南院。燒亡之後,新造也。
十日丙申,御軆御卜。
十一日丁酉,月次祭、神今食。
十三日己亥,御佛名。
十七日癸卯,荷前使定。
廿七丙午,新誕親王。敦成。產生百日也。公卿以下獻和歌。前太宰權帥。伊周。作序。序文載文粹十一。
廿五日辛亥,直物。小除目。
廿八日甲寅,發遣荷前使。
六年,正月,一日丁巳,節會。
二日戊午,二宮大饗。
五日辛酉, 敘位議。
七日癸亥,節會。
八日甲子,御齋會始。
十四日庚午。同終。
十六日壬申,女踏歌。
十七日癸酉,射禮。
十八日甲戌,賭弓。
廿三日己卯,左大臣。道長。家大饗。
廿六日壬午,除目始。
廿七日癸未,同。
廿八日甲申,同。
卅日丙戌,奉咒咀中宮。彰子。并第二親王。敦成。厭物出來。
二月,一日丁亥,釋奠。
四日庚寅,祈年祭。
五日辛卯,大原野祭。今日,於左近馬場被勘刊奉咒詛中宮。彰子。并第二親王。敦成。。左大臣。道長。、陰陽法師-源-念,源念,下文及百練抄作圓能。又東宮傅-藤原-道綱卿奉敕,召大外記-滋野-善言,仰令明法博士,勘申奉咒咀中宮并第二皇子之者。佐伯公行朝臣妻-高階-光子,并民部大輔-源-方理,并妻-源氏,其父-為文朝臣等罪名。權記云,寬弘七年六月廿一日,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為文,卒。先之,去月卅日厭物等出來。云云。
十日丙申,春日祭。
十一日丁酉,列見。
十四日庚子,祈年穀奉幣廿二社。
十五日辛丑,園、韓神祭。
廿日丙午,內大臣。公季。以下參仗座。召善言仰云:「民部大輔-從四位下-源-方理、從五位下-高階-光子等,可解卻所帶官位。僧-圓能當絞罪,宥本罪可行之。高階-光子,并從類可捕進之。又前員外帥-伊周,非有指召,不可參內。」者。
廿四日庚戌,於八省院大祓。依仁王會也。
廿五日辛亥,臨時仁王會。
三月,一日丙辰。闕文。
三日戊午,御燈。
權大納言-藤原-懷忠卿上辭狀。
四日己未,任公卿。
十三日戊辰,石清水臨時祭試樂。今日,奉幣使立。
十五日庚午,臨時祭。
十六日辛未,天台山舍利會。左大臣。道長。供養之。納言以下參會者多矣。
廿日乙亥,直物。并除目。
廿二日丁丑,雷電。雨冰。或本作雨水,未知孰是。
廿三日戊寅,奉御經始。
廿四日己卯,同竟。
四月,一日丙戌,平座。見參。
四日己丑,廣瀨、龍田祭。
五日庚寅,小除目。
六日辛卯,內裏有死穢。是中宮別納廳權守男俄以死去之故也。權守二字可疑。仰云:「賀茂祭,左近衛公卿以下諸司、諸衛不可參內。」
十五日庚子,吉田祭。於織部司南門大祓。依內裏穢也。
廿一日丙午,賀茂齋院,禊。
廿二日丁未,警固。
廿四日已酉,賀茂祭。依內裏穢,使不參內。但中宮。彰子。不被立使。又近衛使-左近少將-定賴俄申障。以左兵衛佐-平-孝明,為代宮。
廿五日庚戌,解陣。
五月,一日乙卯。闕文。
九日癸亥,左大臣。道長。第法華卅講五卷也。辨少納言各取捧物周匝。
十四日戊辰,奉幣廿社。
十七日辛未,左大臣。道長。登天台山。修舍利會。
廿一日乙亥,擬階奏。而七日可被行也。而新任公卿撰吉日,加注署名之間,自以延引。
廿三日丁巳,臨時御讀經始。又被供養大般若經。
廿八日壬午,御讀經竟。
六月,一日甲申。闕文。
十一日甲午,月次、神今食。
十三日丙申,更聽前太宰權帥-伊周朝參。
今日,權律師-觀昭自南京上道之間,於木津路丁落馬而卒。
十五日戊戌,友大臣參詣祇園社。
十九日壬寅,於南殿講論最勝王經。限五日竟之。
今日,前帥伊周并權大納言-公任等敕授帶劍。
今夜,子剋,中宮。彰子。行啟上東門院第。
七月,一日甲寅。闕文。
七日庚申,於御殿守三尸,有御遊。
廿五日戊寅,相撲內取。
廿七日庚辰,相撲召合。天皇御南殿。午時,雷雨。左右大臣。道長、顯光。侯簾中,侍臣帶弓箭,同以衹侯。申刻,雨止。儀式始成。
廿八日辛巳,同御覽。天皇出御。
今日,丑刻,二品-行申務卿-具平親王,村上皇子。薨。年卌六。
八月,一日癸未。闕文。
五日丁亥,釋奠。無宴座。依具平親王之事也。
十一日癸巳,定考。
十四日丙申,奏具平親王薨由。
今日,停止太宰大貳-藤原-高遠任。依筑後守-菅野-久信之訴也。
廿五日丁未,宇佐使-三河守-菅原朝臣-為理,發向。
九月,一日壬子。闕文。
八日已未,仗議宇佐宮寶殿燒亡事。
太宰府申大宋國商客來著由。
九日庚申,平座。見參。
十三日甲子,除目。
十四日乙丑,同。
十六日丁卯,下名。
廿六日丁丑,大祓,於八省院行之。依仁王會也。
廿九日庚辰,於八省院臨時仁王會。雖為國忌,醍醐。依永延三年九月廿九日季御讀經例行之。
十月,一日壬午,旬。天皇出御南殿。番奏音樂。
四日乙酉,入夜,雷電,無風雨。
五日丙戌,寅刻。一條院皇居有火。天皇暫御織部司。二代御記為灰燼。左大臣。道長。仰外記,自今丑日三箇日,廢務。
十九日庚子,午刻,天皇自織部司遷幸左大臣枇杷第。酉刻,賢所奉渡之。
廿一日壬寅,解陣。
廿二日癸卯,戌刻,東宮自丹波守-高階-業遠朝臣宅,遷御故左大臣-雅信宅。
十一月,一日壬子。闕文。
三日甲寅,政始。
七日戊午,於枇杷殿皇居,有旬儀。天皇出御南殿。御鎰官奏番奏如恒。音樂儀止。
九日庚申,平野、春日祭。
十日辛酉,大原野祭。
十四日乙丑,園、韓神祭。權中納言-賴通參神祇官行之。
十六日丁卯,新嘗會。
十七日戊辰,節會。
廿日辛未,賀茂臨時祭試樂。
廿一日壬申,吉田祭。
廿二日癸酉,賀茂臨時祭。
廿五日丙子,辰時,中宮。彰子。於左大臣。道長。上東門第御產第三皇子。敦良。後朱雀。
廿七日戊寅,御產三夜饗宴。
十二月,一日辛巳。闕文。
二日壬午,今夜,中宮。彰子。御產七夜也。諸卿參會,所司奉仕。饗屯食祿等,自藏人所獻之。令大納言-齊信卿作序。
五日乙酉,今日,夜,雷鳴。
六日丙戌,入夜,雷嗚數度。
七日丁亥,御卜。依雷鳴也。
十二日壬辰,臨時祭幣使立。
十五日乙未,夜,雷大鳴。
廿日庚子,奉遣荷前使。
廿四日甲辰,前參議-正三位-式部大輔-菅原朝臣-輔正,薨。年八十五。
廿六日丙午,季御讀經始。
今夜,中宮自左大臣上東門第,入獄枇杷皇居。
廿九日已酉,季御讀經了。
今年,冬天和暖。
七年,正月,一日辛亥,節會。天皇出御南殿。
五日乙卯,敘位議。
七日丁巳,節會。
八日戊午,御齋會始。
十四日甲子,同竟。
十五日乙丑,於枇杷殿皇居有第三皇子御五十日事。
十六日丙寅,以第三皇子敦良,為親王。年二。
今日,女踏歌。
十七日丁卯,射禮。
廿一日辛未,大風。
廿八日戊寅,前太宰權帥-正二位-藤原朝臣-伊周,薨。年三十七。仍無除目。
二月,一日辛巳。闕文。
四日甲申,祈年祭。
七日丁亥,釋奠。
十一日辛卯,列見。
十四日甲午,除目始。
十五日乙未,同。
十六日丙申,同。
十八日戊戌,下名。
廿日庚子,尚侍-藤原朝臣-妍子,初入東宮。
廿六日丙午,酉時,權中納言-賴通著座。丑時,權大納言-齊信,著座。
閏二月,一日辛亥。闕文。
六日丙辰,於枇杷殿皇居有敦良親王御百日事。諸卿給屯食。
九日已未,於八省院奉幣廿一社。依祈年穀也。又被申明年當三合厄。前後年有閏月,可有御慎之由。神祇官、陰陽寮所申也。仍伊、石、賀、松、平、稻、春、原、住、祇、北十一社別,被副進神寶東遊。又伊勢大神宮禰宜三人加階敘位。石清水別當-法橋-源慶,敘法眼。賀茂上下禰宜二人敘位。
十四日甲子,夜,月蝕。
廿日庚午,直物。并小除目。
廿一日辛未,大祓。依仁王會也。
是日也,第三敦良親王,乘輦車拜覲。
廿三日癸酉,於八省院臨時仁王會。式部大輔-匡衡作咒願文。
三月,一日庚辰。闕文。
三日壬午,御燈。
六日乙酉,季御讀經始。
九日戊子,同終。
十五日甲午,石清水臨時祭。
十八日丁酉,於南殿,被供養繪像釋迦如來、七佛藥師、法華一千部。天皇御同殿北庇。式部大輔-大江-匡衡朝臣作御願文,為聖躬息災、天下太平也。講師-少僧都-院源、讀詩-律師-慶命,請僧百四口。
廿一日庚子,國忌。仁明。
今日,皮聖人。行圓。於行願寺供養法華經一千部、圖繪三千餘軆佛像。件聖人,首戴佛像,身著皮裘。元鎮西人也。生年六十餘。
廿五日甲辰,最勝講經結願也。
今日,左大臣。道長。室從一位源朝臣。倫子。供養仁和寺灌頂堂。
四月,一日庚戌,旬。平座。見參。以右仗座為宜陽殿。
四日已丑,廣瀨、龍田祭。
七日丙辰,擬階奏。
八日丁巳,山科祭。
十五日甲子,吉田祭。
廿三日壬申,左大臣參詣賀茂社。
五月,一日己卯。闕文。
六月,一日戊申。闕文。
七月,一日戊寅。闕文。
四日辛已,廣瀨、龍田祭。
五日壬午,小除目。
今日,相撲試樂。
六日癸未,大雨洪水。
七日甲申,風雨。
十七日甲午,第一親王敦康,加元服,敘三品。
廿四日辛丑,從五位下-行式部權大輔-大江朝臣-以言,卒。年五十六。
廿七日甲辰,相撲召合。
某日,從五位下-行助教-海宿禰-善澄,為賊被殺。年六十八。
八月,一日丁未,釋奠。講周易題:「聖人養賢。」
二日戊申,內論議。天皇出御南殿。
六日壬子,奉幣丹、貴二社。依止雨也。藏人為使。大內記-藤原-隆佐,進宣命。
十一日丁巳,定考。
十六日壬戌,未刻,地震。
廿一日丁卯,任僧綱。
廿三日己巳,御卜。依霖雨也。
廿七日癸酉,京官除目始。
廿八日甲戌,同。
九月,一日丙子。闕文。
三日戊寅,御燈。
十一日丙戌,伊勢例幣。
廿一日丙申,未刻,地震。
廿五日庚子,大原野社邊有葬送之輩。仍預等負大祓了。
十月,一日丙午,旬。平座。
四日已酉,於大極殿有仁王會。
十日乙卯,奉幣廿一社。依去八、九月間霖雨也。
今日,第三皇子始食魚味。
今日,式部卿-為平親王,村上皇子。出家。年五十九。按,本作入道式部卿、薨云云。今據權記、大鏡裏書改之。
十六日辛酉,弓場始。天皇出御。事了,奏駒引解文。
廿二日丁卯,第二皇子,敦成。後一條。於中宮。彰子。御方著袴。仍主上渡御。大臣以下相率參入。藏人頭-右中將-公信朝臣,調進御裝束。同頭-右大辨-源-道方朝臣調耳進御前物臺六本。皆奉敕儲之。自餘雜具,藏人所并左大臣。道長。家本宮等沙汰也。所所饗祿屯食如恒。宴闌,有絲竹之興。
廿六日辛未,季御讀經始。
廿九日甲戌,同了。
十一月,一日丙子。闕文。
七日壬午,入道-式部卿-為平親王,薨。據權記、大鏡裏書補之。
九日甲申,平野、春日祭。
十日乙酉,奏前式部卿親王。為平。薨由。今夕葬送也。仍梅宮祭、來十三日大原野祭,可用次子酉日之由,被宣下了。
十四日己丑,園、韓神祭。
十六日辛卯,新嘗會。
十七日壬辰,節會。
十八日癸巳,東宮鎮魂記。
廿一日丙申,吉田祭。
廿二日丁酉,賀茂臨時祭。又梅宮祭。
廿五日庚子,大原野祭。
今日,直物。
廿七日壬寅,齋宮歸京官符請印。恭子女王,遭父-為平親王喪也。
廿八日癸卯,天皇從枇杷第,遷御新造一條院。左大臣。道長。獻御馬十匹、書籍等、唐摺本文選文集。賜御衣於大臣。又息子男女五人,家司二人,增爵級。
十二月,一日乙巳。闕文。
二日丙午,亥刻,東宮自故左大臣。雅信。一條第遷御一條院別納廳。
十一日乙卯,月次祭、神今食。左大臣參入八省院立之。
十七日辛酉,旬。依遷御也。
是日,權中納言-源-俊賢卿,敘正二位。依造宮行事也。
廿日甲子,荷前使。
廿七日辛未,臨時御讀經始。
廿九日癸酉,源-方理,如元敘四位。僧-圓能,被免之。
八年,正月,一日乙亥,天皇出御南殿如恒。
三日丙子,二宮大饗。
五日己卯,未刻,雷電。
敘位議。
七日辛巳,節會。
八日壬午,御齋會始。
十四日戊子,同竟。
十六日庚寅,女踏歌。
十七日辛卯,射禮。
十八日壬辰,射遺。
廿六日庚子,正五位下-行左大史-兼算博士-淡路守-小槻宿禰-奉親,於橫川出家。年四十九。
廿九日癸卯,除目始。
卅日甲辰,同。
二月,一日乙巳,除目了。
二日丙午,召名。
三日丁未,釋奠延引。依內裏穢也。
四日戊申,祈年祭并春日祭延引。
八日壬子,大祓。依穢祈年祭延引也。
十一日乙卯,列見。
今日,大原野祭。
十三日丁巳,釋奠。
廿三日丁卯,奉幣廿一社。依祈年穀也。
申刻。雷雨。冰雨。
今日,大祓。依仁王會也。
廿九日癸酉,仁王會。
三月,一日甲戌。闕文。
九日壬午,石清水臨時祭。
十九日壬辰,直物。
廿日癸巳,季御讀經始。
廿三日丙申,同終。
廿四日丁酉,最勝講始。
廿七日庚子,遣使伊勢大神宮。告齋王。恭子。有故歸京之由。使神祇大副-大中臣-千枝。
廿八日辛丑,最勝講了。
四月,一日甲辰,平座。見參。
四日丁未,廣瀨、龍田祭。
五日戊申,平野祭。
六日己酉,梅宮祭。
七日庚戌,擬階奏。
十五日戊午,賀茂齋王。選子。禊。仰外記云:「一條院北至扣干堀河。例年禊祭供奉之人,皆以下馬。但今年不可然。皆可騎馬。」者。
十六日己未,警固。
十七日庚申,左大臣。道長。參詣賀茂社。
十八日辛酉,賀茂祭。
十九日壬戊,解陣。
廿一日甲子,大祓。依齋王。恭子。歸京也。
廿七日庚午,任僧綱。以僧正-雅慶,為大僧正。以權僧正-勝算,為僧正。以大僧都-慶圓,為權僧正。
其日,密宴。題云:「早夏即事。」
五月,一日甲戌。闕文。
九日壬午,自今日七箇日,於南殿,御讀經。
十六日己丑,左大臣家法華三十講。五卷。
廿一日甲午,內裏於前殿被供養一切經。
廿二日乙未,天皇始不豫。
廿五日戊戌,伊勢齋宮。恭子。歸京。
廿七日庚子,有御藥事。諸卿參入。
廿八日辛丑,詔,大赦天下。大辟以下,罪咸赦除。依御藥也。
六月,一日癸卯,左、右、內大臣。道長、顯光、公季。以下參內。
二日甲辰,太子參覲內裏之間,龍顏嚴公卿侍臣,莫不拭淚。
是日,三品-敦康親王敘一品。本封之外,加千戶,准三后,給官爵。
十一日癸丑,月次、神今食。
以金、銀、御幣、神寶等,被奉伊勢大神宮。使-祭主-輔親朝臣。
十二日甲寅,敕,固三關之使被定。
十三日乙卯,有御讓位事。午刻,宣命云:「皇太子座定賜幣留居貞親王仁,天日嗣遠授賜布。敦成親王遠立天皇太子止定賜布。」新帝。三條。上表陳謝。
十四日丙辰,太上皇。一條。御惱甚重。
十九日辛酉,辰刻,太上皇落髮入道。入□之時,闕字未詳。雖可違忌,依御惱危急,遂叡念也。
廿二日甲子,午刻,太上皇崩一條院中殿。春秋三十二。
七月,八日已卯,右大臣。顯光。著仗座。先皇。一條。院司-內藏頭-公信朝臣參陣外。付大外記敦賴。奏遺詔。可止山陵、國忌、素服、舉哀者,大臣奏聞之後,仰敦賴云:「今日以後五箇日,不可音奏,又素服、舉哀可停止。」
今日,奉葬先皇於北山長坂野。北山長坂野,榮華物語、一代要記、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作石蔭。左大臣。道長。以下參集。正光卿持御骨,暫奉安置圓城寺。城,或作成,當時蓋通用歟。
日本紀略 後篇十一 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