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二百廿二 列傳第一百卌九 孝子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倭果安
奈良許知麻呂
美濃當耆郡樵夫
丈部路祖父麻呂
安頭麿、乙麻呂
丈部知積、君子尺麻呂
網引金村
小谷五百依、建部大垣
矢田部黑麻呂
伴家主
風早富麻呂
財部繼麻呂
丸部明麻呂
秦豐永
丹生弘吉
下毛野公助
僧某
曾我祐成
曾我時致
中原章兼
中原章信
孝,百行之本也。非孝無以為教。物則民彜不能立,禮樂刑政不能出。孝之為道大矣。故皇帝、皇太子讀書,必先孝經,以為常典。朝廷之崇,孝道亦至矣。下至鄉黨閭巷,有純孝者,必旌表其門閭。勸民以孝,舊史所書,班班可考。有盧墓事死之誠,而無刲股割肝之矯。民用敦厖,俗歸厚焉。後世史職廢弛,載籍殘缺,雖有孝弟履信者‧多埋沒而不傳。側陋無由上聞,士庶無以為勸,豈非闕典歟。間有復父仇者,奮不顧身,能存弗與共戴天之義。綱常倫理,賴以不墬。豈古有孝子,而後世無其人哉。晦明關乎盛衰,醇澆屬乎時運。摭其散軼,作孝子傳。
倭果安,大和添下郡人。奈良許知麻呂,添上郡人。果安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凡人有飢病,自齎私糧,巡視看養。登美、箭田二鄉百姓,感其恩義,敬愛如親。許知麻呂,稟性孝順,與人無怨。賞遭後母之讒,不得入父家。絕無怨色,奉養彌焉。和銅七年,旌二人孝義,終身勿事。
【續日本紀。】
美濃當耆老部樵夫,事父至孝。家貧無財,鬻薪自供。其父嗜酒,樵夫常提瓠過市,賒酒以進。一日採樵于山,踐石誤仆,覺傍有酒氣,心怪之,回顧左右,石間水湧,其色似酒。試嘗之,則馨烈甘美。樵夫大洗,汲而供父。靈龜三年九月,元正帝幸美濃,車駕過當耆郡,觀醴泉,以為孝感之所致。名泉為養老瀑,因改元養老,授樵夫官,家至富饒。
【十訓抄、古今著聞集、續日本紀。○按續日本紀養老五年詔文,盛稱醴泉愈疾之功,無孝感事。今從十訓抄、古今著聞集。】
丈部路祖父麻呂,漆部司令史從八位上石勝之子也。養老四年,石勝坐與直丁秦大麻呂盜司漆,並處流刑。時祖父麻呂年十二,弟安頭麻呂年九、乙麻呂年七,同詣官,冒死伏請:「父石勝為養諸子盜司漆,緣是配役遠方。冀兄弟三人為官奴,贖父罪。」詔曰:「人稟五常,仁義斯重,士有百行,孝敬為先。今祖父麻呂等沒身為奴,贖父之罪,欲存骨肉。理當矜愍。宜依所請為官奴。」乃免石勝罪,獨令犬麻呂赴配所。無幾,免祖父麻呂、安頭麻呂等從良焉。
【續日本紀。】
丈部知積、君子尺麻呂,並相模足上郡人也,孝行彰聞。靈龜元年,表其閭里,終身勿事。
【續日本紀。】
綱引金村,
【○綱一作網。】
備後葦田郡人。年八歲,喪父,哀毀骨立。尋丁母艱,追慕益深。景雲二年,詔賜爵二級,復其田租終身。
【續日本紀。】
小谷五百依,甲斐八代郡人。建部大垣,信濃更級郡人。五百依以孝稱,大垣為人恭順,事親有孝。景雲二年,並免其田租終身。
【續日本紀。】
矢田部黑麻呂,武藏入間郡人。事父母至孝,生盡色養,死極哀毀。齋食十六年,終始不闕。寶龜三年,免其戶徭,以旌孝行。
【續日本紀。】
伴家主,安房安房郡人,性至孝。父母歿後,口絕滋味,設像供養,事之如生。事聞。承和中,敕敘三階,終身免戶田租,旌表門閭。
【續日本後紀。】
風早富麻呂,安藝賀茂郡人。德行懿美,竭力孝養。父母歿後,不食滋味,哀慕不已。天長十年,敕敘三階,免戶田租。
【續日本後紀。】
財部繼麻呂,加賀能美郡人,有至性。父母既歿,朝夕哀慕,感愴鄉里。承和四年,敕敘三階,表門閭,免租終身。
【續日本後紀。】
丸部明麻呂,讚岐三野郡人,外從八位上己西成子也。年十八,入仕京師,積勞任本部大領,請讓其父。自守子職,孝養備盡。父母既老,其家與明麻呂相距十里,明麻呂定省不懈,朝夕往還。國同上言,請准式蒙貢舉。嘉祥元年,敕敘三階,免戶田租終身。
【續日本後紀。】
秦豐永,美作久米郡人。天資恭順,孝事父母。父母逝,常守墳墓。事聞。貞觀七年,敘位三階,蠲課役,表門閭。
【三代實錄。】
丹生弘吉,若狹遠敷郡人。幼喪父,獨與母居。力田奉養,愉色婉容,溫情弗懈。每朝詣父墓,擗踊哀痛。其所種雖遭水旱風蝗,未嘗被害。鄉里以為:「孝感之所致。」事聞。貞觀二年,敕敘位二階。
【三代實錄。】
下毛野公助,
【○公助姓據今昔物語。】
父武則,攝政兼家隨身也。嘗從父賭射右近馬場,不勝。武則怒撻之。公助伏而受之。人曰:「何不逃?」公助曰:「父老足弱,追我疾走,則懼顛躓。若有損傷,是重吾罪也。是以受而不逃。」聞者感歎焉。
【古今著聞集、古事談。】
僧某,不詳名字。事母至孝,而家甚貧窶。其母嗜生魚,無則不能下箸,僧常買而羞之。時白河上皇嚴禁屠殺,不能得魚。母頗絕食,疲憊幾死。倌不堪悲惋,自往桂河,補得二小魚,巡吏執之,并魚送於官。法司鞠問,僧抆淚曰:「法之所禁,誰不遵守。況身在釋門破戒律,罪不可逃。但我母老且病,非肉不食。今雖放此魚,不可復生。幸饋母所,聞一下箸,則雖就刑非所憾矣。」辭氣懇切,吏卒感泣。上皇聞之,賜金帛赦還。
【古今著聞集、十訓抄。】
曾我祐成,小字一萬。弟時致,小字筥王。伊東祐親之孫也。父河津祐泰,
【○尊卑分脈祐泰作祐道,今從東鑑。】
為從祖父工藤祐經所殺時,一萬年五歲,筥王三歲。
【曾我物語、東鑑。】
其母抱屍哀哭,撫兩孤曰:「汝等成長,能報父讎乎?」萬泣曰:「兒等成長,必斬讎頭。」及母再醮曾我祐信,兄弟遂為祐信所鞠。年稍長,嬉戲常以擊剌為事。一萬挽弓射屏障。筥王曰:「復父讎何用弓?」自執木刀斫之。一萬嘗仰見蜚雁,歔欷曰:「禽烏猶有父母,使我孤者誰?」筥王曰:「讎之首豈堅於鐵石乎?」一萬遽掩其口曰:「勿妄言。」因相對號泣,集思勞心。復讎之念,未嘗一日懈。會源賴朝滅平氏,管轄天下兵馬。祐經之事被親信。以賴朝嘗怨祐親,勸殺祐泰遺孤。賴朝即使梶原景季往曾我諭祐信:「至二兒於幕府。」母子泣而別。景季心憐之,見賴朝白其狀,請宥之。賴朝曰:「祐親殺我兒,奪我妻。今已死矣。吾欲逞志於其孫子,如何宥之?」富山重忠、和田義盛等營救甚至,二兒因獲放歸。母喜其免死,而切戒之,深自晦匿。一萬年十三,更名祐成,冒繼父氏,稱曾我十郎。乃遣筥王為箱根山僧行實弟子。筥王復讎之志日切,適祐經從賴朝詣箱根,筥王欲識其面,從山僧歷問將士姓名。及祐經,不覺色動,乃袖小刀密圖刺之。祐經執其手曰:「子非筥王乎?容貌肖迺父!我與子至親,今日相遇,且喜且悲。宜速祝髮,專歸佛乘。」因出一裝刀授之曰:「表一時相見之情耳。」筥王欲得間剌之,而眾人環坐,又恐力不敵,終不果。莒王年十七,行實命披緇受戒。筥王憂之,竊還曾我,謂祐成曰:「弟今日為僧,如仇讎何?願早束髮,以避師命。」祐成然之。相與造北條時政訴哀曲。時政壯其志,即為備禮加烏帽,命名時致,稱曾我五郎。母見時致,大駭曰:「吾使汝為僧,何遽如此?汝不母我,吾何子汝?母子之恩絕矣,勿復來見。」時致嗚咽而退。自是,兄弟歷遊大磯黃瀨川三浦,屢覘祐經。祐經每出,從卒自衛。兄弟時或望見,不能下手。建久四年,賴朝獵富士野,祐經從焉。祐成、時致大喜曰:「天也!」因定計往富士野。時致謂祐成曰:「弟獲罪於所恃,不能面訣,死而不瞑。」祐成見母告別,因請召見時致。母峻拒之。祐成叩頭涕泣,具告時致憂懼之狀。母意解召見之。兄弟請賜衣。母解所著授之,戒曰:「狩獵之場,士庶麕集。慎勿致紛爭。」兄弟遲遲不忍去,泫然淚下。退而復進,回顧數四。母頗怪之。兄弟至箱根見行實。行實察其志,取取社中所藏二寶刀授之。遂往富士野,百方狙祐經,不得間。既而聞賴朝還府有日。兄弟憂之曰:「時難再得,一機不可失。今夜急入神野營,以殺祐經。」乃陽為警夜者,過列營前,入祐經臥所。祐經已移別室。兄弟彷徨,不知所為。會畠山重忠家士本多親經至,素欲兄弟遂其志,指畫祐經所在而去。
【曾我物語。】
是夜,祐經召倡妓,與吉備津祠官王藤內宴飲,大醉酣寢。兄弟舉炬相視曰:「殺醉臥人,猶斬死人。」因蹈席大呼曰:「祐成、時致,為父報讎!」祐經驚覺,將執刀而起。兄弟揮刀交下,遂寸斬之,并殺王藤內。倡妓驚呼曰:「曾我兄弟殺父讎!」時五月二十八日,雷雨闇黑,營中騷亂。平子野右馬允愛甲三郎等倉皇出鬬。兄弟殺傷十許人,力極而疲。祐成與仁田忠常接鋒,遂為所殺。時年二十二。時致見祐成死,徑前突入將軍營。小舍人五郎丸被婦人服,俟時致過,自後抱持,眾共禽之。
【參取東鑑、曾我物語。】
賴朝乃遣和田義盛、梶原景時,檢祐經尸。翌日,賴朝坐幕中,諸將環列,召見時致。使狩野宗茂、新開時光,詰問所以殺祐輕。時致瞋目,吒二人曰:「祖父入道歿後,子孫沈淪。雖不得昵近,何就汝輩對狀。願面一言而死!」賴朝壯其言,親問之。時致曰:「祐成、時致,自髫齔至今,復讎之念,無須臾忘。今日志願畢矣。犯幕府者,欲一賜謫而自殺也。夫祐經,我之讎,而君之寵臣也。寂心入道,君之讎,而我之祖父也。君寵吾仇而讎吾祖,能無憾乎!」意氣猛厲,聽者竦動。賴朝愛其膽氣,欲宥死。祐經子犬房丸哀訴請殺,乃斬之。時年二十。賴朝得祐成、時致遺其母書,彈淚讀之,命藏之書庫。
【東鑑。】
時祐信在獵場,賴朝召而慰諭,使還修二子冥福,除曾我莊租。
【東鑑、曾我物語。】
後人為立祠於富士野。
【曾我社緣起。】
祐泰少子律師為僧,犬房又謂殺之。賴朝召見,至則自殺。
【東鑑。○曾我物語曰,賴朝命斬之。】
祐成有妾,名虎,大磯倡也。
【東鑑。】
祐成屢遊大磯,見虎而悅之。虎亦相愛。諸豪競欲通殷勤,皆不顧焉。會和田義盛來飲其家,召虎佐酒。不出。義盛怒,欲罪之。其母懼促之。虎不肯曰:「曾我,寒士也;和田,豪貴也。妾豈忍以貧富易其心乎!」時祐成在虎許,義盛請祐成與虎同出飲。及酒行,終不與義盛相酬酢。引盃飲屬祐成。
【曾我物語。】
及祐成報讎鬬死,賴朝召虎問狀。既而免歸,哀慕悲泣,登箱根山,請僧行實,修祐成冥福。作諷誦文悼之,以祐成所騎馬為嚫。遂為尼,如信濃善光寺。時年十九。
【東鑑。】
後歸大磯,住高麗寺云。
【曾我物語。】
中原章兼、章信,父曰章房,歷仕後宇多、後伏見、後二條、花圓四帝,為大判事。後醍醐帝以章房諳練法律,引參庶務,甚被寵待。帝之將討北條高時,事泄,預謀諸臣盡遭遷殺。而帝益怒,將遂舉兵,密召章房謀之。章房諫曰:「前月之事,人心洶洶,武臣益倔彊。朝廷微力,恐不能克之。廟算一跌,事將有不可測者焉。願熟慮之。」帝恐語泄,陰命平成輔圖之。時有瀨尾兵衛太郎及弟卿房者,居雲居寺徬,俱以俠聞。成輔啗之以貸,囑刺章房。二人諾。會章房詣清水寺,兵衛太郎裝為行旅,伺其出西門遙拜男山俯伏,乃拔刀斷脰。下磴走,迅如飛。從者取章房刀,追之不及。章兼、章信聞之,奔至父死處,舁尸而還。日夜謀復讎,而不知誰為也。多方蹤跡,始知兵衛大郎所為。會章兼疾,章信乃衷甲駕小車,率官奴、私僮四十餘人咸甲,黎明圍兵衛太郎宅。發掘搜索,無所獲。章信悵然將還,從者適仰尾見衣裙微露,以眉尖刀抉承塵。兵衛太郎知不免,拔刀將下。從者既斫其股而墜。兵衛太郎不能起,尚能左右盤刀。從者從後刺殺之。章信遂毀其屋,縛其弟卿房,置其首于車前而還。道路觀者皆稱快。
【島津家本、今川家本太平記。○按東寺修行日記,無章信,以復讎為章兼事。】
大日本史 卷之二百廿二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