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二百十二 列傳第一百卅九 將軍家臣廿二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大友貞宗
少貳貞經 子:少貳賴尚
小田治久
結城親朝
伊達行胤
千葉貞胤 子:千葉氏胤
大內義弘
荻野朝忠
大友貞宗,豐後人,鎮守府將軍藤原秀鄉之後也。五世祖能直嘗為中原親能所子養,後復本姓,始以大友為氏。
【尊卑分脈。○大友系圖以能直為原賴朝子,今不取,說見賴朝傳。】
為左近衛將監,
【大友系圖。】
事源賴朝,見寵遇,從討藤原泰衡有功,又從獵富士野,會曾我祐成與弟時致復父讎,營中大擾。賴朝欲親出拒,能直爭而止之,賴朝嘉其忠誠。
【東鑑。】
尋授豐前、豐後守護,為鎮西奉行,又任豐前守,兼檢非違使,子孫襲為守護奉行,世雄西土。父親時為,左近衛將監、式部大輔。長子貞親,拒蒙古有功,早死。貞宗因繼兄後,為左近衛將監、左衛門尉,兼近江守,襲守護,薙髮號具簡。
【參取尊卑分脈、大友系圖。】
元弘中,帝在船上,貞宗與菊池武時、少貳貞經竊納款,既而武時圖誅筑紫探題北條英時,遣使來告。貞宗顧望,不肯出兵。武時進襲英時,貞宗反援英時,殺武時。及官軍客六波羅,貞宗權得罪,又與貞經合謀,共攻英時殺之。延元元年,足利尊氏犯京師,求援於貞宗。貞宗與大內弘世厚東宗西,將兵船三百隻應之。會尊氏兵敗,退陣于湊川。貞宗從足利直義,回拒官軍,不利。貞宗見軍連敗,不可更戰,勸尊氏曰:「少貳貞經在筑紫,寨傾心將軍。臣等船隻甚多,願速駕赴筑紫,發九國兵來攻。再勝可期矣。」尊氏從之,走筑紫。菊池武俊迎戰于多多良濱,貞宗復從直義擊破之。
【太平記。】
及尊氏再向京師,貞宗復從直義,攻拔福山城。
【梅松論。○太平記云,本間資氏所射島墮大友船。據此則貞宗屬尊氏軍,與本書異。】
進戰湊川。直義為楠正成所迫,
【太平記。】
貞宗與諸將力戰,遂克之。
【北條家本、南都本、西源院本太平記。】
尋與諸將拒新田義貞於東寺.卻之。
【太平記。】
子貞載、氏泰。
【大友系圖。】
貞載為左近衛將監,
【大友系圖、太平記。】
號立花。
【大友系圖。】
從新田義貞討足利尊氏於鎌倉,
【太平記。】
路潛送款尊氏。
【梅松論。】
竹下之戰,乃降尊氏,反擊破官軍。明年,從尊氏入京師,會結城親光佯乞降,尊氏命貞載受之,為親光所斮而死。
【太平記。○梅松論云,眾既殺親光,貞載裹創,持親光頭見尊氏。尊氏嗟賞。明日,創甚而死。未知孰是。】
貞載無子,以弟宗匡為後。
【大友系圖。】
氏泰從脇屋義助拒足利尊氏於山碕,諸軍敗績,遂降尊氏。
【太平記。○大友系圖一本云,氏泰,正慶二年死。誤。】
尊氏授以源姓,歷大炊助、式部丞。
【大友系圖。】
及足利直冬奔肥後,
【太平記。】
大友族與諸將屬之,後再降尊氏。
【園太曆、祇園執行日記抄。○本書並書大友,不載氏泰名。今無所考。】
氏泰無子。以弟氏時為後。氏時為刑部大輔。正平中,歸順,尋復降義詮。
【大友系圖、太平記。】
少貳貞經,筑前人也。五世祖賴平為大友能直祖景賴養子,補武者所,稱武藤。
【尊卑分脈。○少貳系圖云,賴平父賴家任太宰。】
高祖資賴善弓馬,為源賴朝所愛寵,從擊藤原泰衡有功。
【少貳系圖。】
任筑前守,
【○系圖作筑後。】
為鎮西守護,任太宰少貳,子孫世襲其職,居太宰府,因以少貳命族,食岩門鄉。
【尊卑分脈、少貳系圖。】
祖經資,延元初,與菊池武敏戰于筑後豐福有功。
【小代文書。】
父盛經,為筑後守,卒於鎌倉。貞經襲祖先職,薙髮曰妙慧。
【少貳系圖、少貳家譜。】
元弘中,帝幸船上,貞經與大友貞宗、菊池武時通謀,奏請討北條氏綸旨。帝聽之,賜以錦旗。武時將擊筑紫,探題北條英時遣使報之。貞經聞京師之戰,官軍不利,即斬其使,與貞宗俱援英時,遂殺武時。及官軍復京師,貞經大懼,遣使與貞宗約結,同攻殺英時,以自贖。
【太平記。】
尼利尊氏之反也,適貞經二子從在鎌倉,尊氏因遺書貞經誘之。已而尊氏犯京師,大敗,乃與弟直義西奔,將赴太宰府。貞經多備馬仗待其至,遺子賴尚等,率銳卒數百往迎,并製錦直垂,奉尊氏兄弟。菊池武敏邀擊破賴尚,進至太宰府。貞經兵寡不能支,武敏縱火盡焚其所備戎器。貞經保內山佛寺,會女婿原田某逼貞經,
【女婿據西源院本太平記。】
欲俱出降。貞經不肯,乃謂士卒曰:「」我荷將軍倚賴殊重。今聞其臨境,遣賴尚幸迎,而挫衄至此,何面目見將軍乎。即與眾百餘人刳腹而死。少子僧宗應毀戶為薪,火其屍,亦投火中而死。
【參取太平記、梅松論。】
貞經臨命,囑寺僧戒賴尚等曰:「汝曹勿為我誦經修薦,唯善輔將軍濟霸業。此是大佛事矣。昔三浦義明知源家將興.效死衣笠,使褒賞延子孫。我將為義明,汝曹慎勿忘吾言也。」尊氏聞其死,甚悼惜之,哀感左右,賴尚由是益被恩遇云。
【梅松論。】
子賴尚。
少貳賴尚,襲任太宰少貳,為筑後守,敘從五位上。
【○參取武藤系圖、太平記。】
貞經之舉兵也,北條英時使長岡惟幸來察變,
【○惟幸名據金勝院本。】
貞經稱病不見。惟幸更詣賴尚,即視士卒方製楯砥鏃,謂:「其果有謀也。」伺其出就坐,拔佩刀前刺。賴尚素拳捷,舉棋局扞之,與惟幸交搏,左右競集,亂剌惟幸殺之。賴尚遂與父俱討殺英時。後將兵迎足利尊氏軍,比過水木渡,菊池武敏奄至,悉擊殺後騎。賴尚阻水不能還救。
【太平記。】
奔會尊氏于赤間關,從至蘆屋津。軍中已傳貞經死,尊氏召問之,賴尚恐沮軍氧,詭對云:「或不然。」乃前導至宗像大宮司政弼家。
【○政弼名據金勝院本太平記。】
賴尚進陣簑尾濱,尊氏聞武敏大兵來屯博多,夜召賴尚議計。賴尚曰:「宰府之戰,貞經輒失利,以賴尚不在而守兵寡少也。雖然,貞經棄諳本國地形,料其既間道脫出也。將軍明日進兵,則管內諸郡兵爭先來屬。武敏孤軍不足多慮,賴尚一人之力足以制之也。」聞者稍強膽,進至多多良濱。賴尚望武敏兵盛,請尊氏、直義曰:「」敵兵雖眾,今當來降,欲抗我軍者,不過其麾下三百。賴尚奮死蕩之,則敵是風前埃耳。及戰降者相屬,武敏遂敗走。尊氏之取筑紫,由此戰也。尊氏、直義至太宰府,始知貞經之死,甚哀。直義為持喪,禁軍士喧譁,不出帳數日。賴尚齎酒肉往謝曰:「仗義伏節,人臣之常分。公之垂意及此,榮幸為甚。然軍機雖緩,請速出視將士。」因自起勸酒。直義為之強飲而罷。尊氏將入寇,至備後議進取策。或云:「將軍兄弟宜同舟進。」賴尚曰:「此舉天下之成敗係焉。聞敵多攻中國諸城,先擊破之,略可成功耳。若兩將舟師偏進,則誰能掃陸路兵者乎?將軍宜由海,守殿由陸而進。賴尚督陸軍前鋒,血戰卻敵,用此供亡親之佛事也。」尊氏壯其言從之。
【天正本太平記以賴尚所議為得平秀光言。】
賴尚乃以二千兵從直義而進。湊川之戰大有功,遂入京師,率九國兵攻延曆寺,戰敗而還。
【梅松論。】
已而新田義貞來討尊氏於東寺,賴尚與大友貞宗、厚東某等拒破之,名和長年戰沒。
【太平記、梅松論。○大友貞宗、厚東某據太平記。】
尋為直義前鋒,攻官軍于阿彌陀峰破之,後還筑前。尊氏與以采邑數所,併贐錦直垂。直義又贈以愛馬,以勞其前後功。
【梅松論。】
正平中,賴尚為菊池武光所攻,勢窮降之。一色直氏攻賴尚於古浦城,賴尚戰大敗,賴武光之援得免,乃貽血書謝之。及武光討畠山重隆,
【○重隆名據金勝院本。】
令賴尚發兵相援。賴尚輒叛,與阿蘇大宮司宇治惟時通謀,
【○惟時名據阿蘇社文書。】
舉兵太宰府。明年,武光奉征西將軍懷良親王來攻,賴尚隔筑後川而陣,武光進濟川。賴尚退陣大原,夜為武光所襲,大敗。明日,苦戰數十合,又敗,死者凡三千餘人,遂退保寶萬嶽。尋與大友氏時逆擊武光於香椎,又敗。足利義詮以斯波氏經為筑紫探題援之,賴尚、氏時從氏經子松王戰長者原,又敗。賴尚退據岡城,與武光相拒,久之死。
【太平記。】
三子,直資、
【○太平記直作忠。】
冬資、賴澄。
【尊卑分脈。】
直資襲為少貳,與貳子戰死于大原。
【○參取太平記、尊卑分脈。】
冬資任少貳,建德中足利義滿遣今川貞世還鎮西,適冬資在京師,從而西。天授元年,軍于肥後,為貞世所殺。
【花營三代記。】
賴澄,越後守。及冬資死,歸順,任少貳,為探題。
【○參取尊卑分脈、武藤系圖、阿蘇社文書。】
小田治久,初名高知,八田知家七世之孫也。父貞知,常陸介,世食常陸小田地,為著姓。
【尊卑分脈、小田系圖。○貞知或作貞宗。】
治久為尾張權守。
【尊卑分脈、結城文書。】
元弘元年,從關東軍于笠置,轉攻楠正成城。
【光明寺藏書殘編。】
及帝遷隱岐,治久與佐佐木高氏等護送。
【天正本太平記。】
北條氏滅,治久歸順,無幾,任宮內權少輔。
【尊卑分脈、結城文書、烟田文書。】
足利尊氏之反也,本國將士多黨之者。
【太平記。】
治久據小田城,與尊氏黨相抗。延元二年,鎮守府大將軍源顯家西上,途由下野,別遣侍從源顯國自常陸進,治久出屬之。佐竹義春出兵遮路,即擊卻之,
【烟田文書。】
進會顯家于途。
【今川記。】
明年,顯家戰沒,
【元弘日記裏書、太平記。】
治久還據其城,分兵守志筑城。時前常陸大掾平高幹應尊氏在石岡城,治久遣兵攻之。
【常陸稅所文書。】
是歲,準大臣源親房漂至常陸,治久迎之入城,供給經年。
【結成文書。】
朝廷特授治久左近衛權少將,
【小田系圖。○按本書,少將作中將,今據太平記、今川記訂之。】
仍兼常陸介,
【小田系圖、結城文書。】
為本國守護。
【結城文書。】
尊氏患關東將士多勤王,使高師冬來圍小田城。
【保曆間記、結城文書、常陸稅所文書。】
師冬更遣平高幹攻志筑城,數月不能拔焉。
【常陸稅所文書。】
師冬密使說者啗治久以利,治久方倦戰,及聞其說,竊懷二心。親房察知之,馳檄請援於結城親朝。親朝觀望不來救,治久既決意,引敵入城。親房奔保關城。治久既降師冬,師冬變前約,奪其守護,削其邑,停延元已後所任之官職,仍舊稱宮內權少輔。治久大失望,再有歸順之意,而不果。
【結城文書。】
正平七年,從尊氏軍,與新田義宗戰于笛吹坂,敗之。
【太平記。】
是年,死。
【小田系圖。】
治久略涉書史,有文才。
【空華集。】
治久家世相傅,始祖知家源義朝庶子,為藤原宗綱所養,
【尊卑分脈。】
冒藤原氏。至是請尊氏改為源氏。
【小田系圖。】
子孝朝,為讚岐守。
【小田系圖、作者部類。】
後薙髮曰惠尊。
【小田系圖、鎌倉大草子。】
弘和中,足利氏滿自將兵攻小山義政,孝朝為先鋒有功,元中中,義政子若犬丸舉兵,氏滿擊敗之,若犬丸亡匿,野田等忠捕其黨一人,致之鎌倉,有司鞠問,囚曰:「小田孝朝父子竊黨若犬丸,以故隱在其家。」氏滿將收孝朝,孝朝率其子二人及信太某等據男體山,氏滿使上杉朝宗攻之,城在山頂,尤為嶮絕。孝朝拒守甚力,鎌倉兵多被創,踰年而不能拔。氏滿遣使諭孝朝曰:「汝速出降,則宥其罪,食邑仍舊。我不敢食言。」孝朝遂出降。子五郎不肯出,
【五郎據喜連川系圖。】
率餘眾據男體山。鎌倉兵乘曉霧急擊之,城兵狼。五郎火城,與眾百餘人共自殺。孝朝以先出降得免。
【參取鎌倉大草子、僧賴印行狀。】
應永一十年,死。孝朝善書及和歌,子治朝,先父死。孫持家嗣。
【小田系圖。】
結城親朝,稱七郎,上野介宗廣長子也。
【○參取結城家譜、結城文書。】
為參河守。元弘三年,帝在隱岐,遙敕宗廣及親朝討北條高時。宗廣在鎌倉,應護良親王令,與諸將俱攻鎌倉,克之。時親朝留守陸奧白河邑,聚奧羽兵以備不虞。亂平,以功賜糠部郡九戶邑。
【結城文書。】
及鎮守府大將軍源顯家至鎮,親朝為評定眾,兼引付頭人,預議國政。
【建武二年記。】
建武二年,為白河、高野、巖瀨、安積四郡及近接諸邑檢斷,尋任大藏權少輔。延元二年,為下野守護,賜高野郡地,以賞前功。有賊兵據陸奧五百河,源顯家發兵討之,令親朝援之,無何為大藏權大輔,授從四位下。
【結城文書。】
明年,顯家復鎌倉西上,宗廣從之,留親朝鎮本國。既而顯家敗死,宗廣亦病死伊勢,親朝心懷危懼。
【太平記。】
及準大臣源親房漂至常陸,通謀親朝俱擊敵。四年,擊敵于長福砦,敗之。
【結城文書。】
興國元年,鎮守府大將軍源顯信至陸奧,入親朝城。
【元弘日記裏書。】
進將入府,為石塔義房所遮,不能進。途與賴房相持,親朝遣兵救之。帝嘉其功,就拜修理權大夫。
【結城文書。】
明年,與子顯朝從顯信,攻義房拔其城。
【○參取結城文書、阿蘇社文書。】
四年,源親房在關城。承制以親朝為上總守護。
【結城文書。】
初宗廣之死也,遺言誡親朝以必誅賊,以故親朝初竭力制敵。既而官軍連喪將帥,往往叛去,親朝亦度勢不可支,頗懷異心。
【太平記、結城文書。】
及親房據小田城,為敵所圍,乞援親朝。親朝許之,不果。親房走保關城,數遺手書求援,激勵切至,親朝終不應之。是歲,遂叛降足利氏。於是親房棄城西走,關東相次陷沒。
【結城家譜。】
正平初,足利尊氏造吉良貞家鎮陸奧,
【尊卑分脈。】
因發兵擊源顯信。時親朝罹病,遣子顯朝從貞家擊顯信于靈山宇津峰等處。顯信敗走,乃躡後赴出羽,攻立谷澤城,頗有功。尋死。三子,長顯朝,彈正少弼。次朝常,參河守。次朝胤,左兵衛尉。初皆竭力王師,後與親朝俱叛去。及源顯信再發兵入陸奧,顯朝、朝常等竊應之,圖舉義不果,返從吉良貞家攻顯信,走之。
【結城文書。】
伊達行朝,陸奧人,
【伊達系圖、結城文書。】
常陸介藤原時長後也。時長仕源賴朝,食常陸伊佐地,有女曰大進局,,為賴朝所幸,生一男,以故時長得親近。薙髮曰念西。文治中,從賴朝討藤原泰衡于陸奧,軍次熱借山。時長與子為宗等先登,敗伊達郡敵壘,為宗獲信夫莊司佐藤元逍,陸奧平。賴朝以伊達郡與時長,因氏焉,為宗號常陸冠者,為皇后宮權大進,
【東鑑。】
子孫世居陸奧。
【伊達系圖。】
行朝為藏人,任左近衛將監,
【建武二年記。】
後為宮內大輔,
【伊達系圖、結城文書。】
與結城親朝等同列評定眾,兼引付職,預聽奧羽訴訟。
【建武二年記。】
建武二年,北條時行反,會有賊起陸奧長倉,行朝擊敗之。
【○參取結城文書、元弘日記裏書。】
尋從源顯家西上,戰于園城寺。
【太平記。】
延元二年,顯家令行朝等討五百川賊,乃併田村莊司兵.俱擊平之。
【結城文書。】
再從顯家西上。時芳賀禪可據宇都宮城叛,顯家遣行朝等攻之,圍攻三日,遂降之。
【太平記。】
後顯家戰沒,又從源親房至常陸。親房據小田城,行朝據伊佐城。及高師冬來攻,親房走保關城,師冬環而攻之數年,糧盡城陷。敵盡兵來圍伊佐城,行朝厲眾拒守。
【○參取結城文書、別府文書、關城書。】
既而其族在陸奧者,與結城親朝俱降敵。
【結城文書。】
行朝度孤城難支,遂出降師冬。
【常陸稅所文書。】
正平三年,死。
【伊達系圖。】
行朝好和歌,其所詠多入敕撰諸集。
【續千載和歌集、新千載和歌集、新拾遺和歌集、新後拾遺和歌集、風雅和歌集。○作者部類曰,二階堂行朝、伊達行朝同時人,而且同姓,亦皆善和歌,共入敕撰諸集。撰者以其同姓名無分別,改伊達行朝名作朝村,以收集中云。】
子宗遠,彈正少弼。
【○按相馬文書曰,正平七年源顯信起兵,入陸奧襲國府。時伊達飛驒前司、田村莊司等皆屬焉。飛驒前司蓋宗遠也。】
宗遠子政宗,
【伊達系圖。】
為大膳大夫,剃髮曰圓孝。
【伊達系圖、結城文書。○鎌倉大草子孝作教。】
應永七年,在鎌倉,有憾于足利滿兼,與葦名滿盛竊謀作亂,逃還陸奧,
【結城文書。】
據赤館舉兵。
【鎌倉大草子。】
鎮將足利滿貞命陸奧將士擊卻之,不能克。九年,足利滿兼遣上杉氏憲將兵攻之,政宗擊卻之。滿兼更遣大兵圍攻,政宗力盡出降。
【鎌倉大草子。】
千葉貞胤,下總介胤網玄孫也,襲稱千葉介,
【千葉系圖。】
為修理大夫。
【作者部類。】
元弘元年,從大佛貞直,攻楠正成赤坂城。
【光明寺藏書殘篇。】
二年,北條高時遣貞胤等護車駕至穩岐。
【太平記。】
明年,新田義貞起兵,貞胤往從之,擊高時將金澤貞將于鶴見,破之。
【梅松論。】
建武中,從討足利尊氏,屢有戰功。及帝幸延曆寺,貞胤將兵護衛,源顯家自陸奧勤王,貞胤率兵屬之。
【太平記。】
義貞攻園城寺,貞胤與伯父宗胤先登,奪門而前。宗胤力戰,沒于陣。
【太平記、千葉系圖。】
尋從皇太子赴北國,遇雪失路,適遇足利高經軍,貞胤士卒皆飢凍,不能覆鬭,眾欲自殺。高經遣使招之,貞胤遂與部下五百騎降之。正平初,從高師直,與楠正行戰于四條畷。
【太平記。】
六年,死于京師,
【常樂記、千葉系圖。】
年六十一。子氏胤。
【千葉系圖。】
千葉氏胤,襲稱千葉介,
【千葉系圖。】
敘從五位下,能和歌。
【作者部類。】
正平六年,足利直義據男山,氏胤往屬之。
【園太曆。】
已而,又從尊氏,與直義戰于薩埵山,追擊上杉憲顧等,戰早河尻,敗。明年,復從尊氏.與新田義宗戰于笛吹坂,敗之。
【太平記。】
十八年,病死于美濃。
【千葉系圖。】
大內義弘,稱孫大郎,周防人也,姓多多良氏。其先正恒以大內為氏,自十世祖盛房,世任周防權介。父弘世,授從五位上。
【大內家譜。】
元弘、建武間,乘亂攻取周防、長門之地,以勤王師。正平十九年,叛降足利義詮,因授二國守護。
【太平記。】
後加授石見守護。
【大內家譜。】
長門前守護厚東駿河守恨失封,與菊池武光攻弘世。弘世聞之,襲擊武光於豐後,大敗,偽降得免而還,不顯言其狀,多齎金帛赴京師,賂義詮左右,盛得聲譽。義弘驍勇絕倫,好和歌。
【文祿清談。】
年十六,與今川貞世略筑紫,前後二十餘戰,途平鎮西。
【應永記。】
為左京權大夫,敘從四位上,襲守護。足利義滿加授豐前守護。
【大內家譜。】
及山名氏清叛義滿,義弘與氏清驍將小林某,戰於四條大宮,斬之。義滿褒賞,授以和泉、紀伊守護。既而山名義理在紀伊,義滿命義弘擊之,義理不戰而遁。
【明德記。】
時官軍日衰,境土縮削,勢不能支。明年,義弘詣吉野行宮議講和。議成,神器入京,皇統歸一。義弘與有力焉。應永四年,義滿命義弘赴西海,與少貳菊池等族戰,克之。後薙髮,號有繫。
【喜連川系圖。○大內家譜作佛實。】
雄疆富盛冠於天卞。時三管領頗張威福,忌義弘功。義弘亦恃功驕驁,不為之屈。由是義弘所為,三管領每沮激之。
【文祿清談。】
及義滿營居于北山,使諸將助作,且令曰:「使士卒充役。」義弘曰:「我卒可役于弓矢,不可役于土木。」義滿雖不之罪而,大恚之。義弘亦不自安,
【臥雲日件錄。】
潛通謀足利氏滿,欲東酉稱兵,刻期入京。其意蓋在劫義滿除三管領也。六年,義弘至界浦,遣使報義滿。尊道法親王以義滿意遣使召之,不往。義滿又遣僧中津諭之,義弘乃與眾議,所以答之。子弘茂
【○弘茂據一本大內系圖。】
進曰:「大人身有六國,亦已榮矣。今將軍遣使諭大人,其意甚厚。宜改圖奉命。」平井備前亦諫之。杉豐後曰:「大計既立,豈可中止乎。」義弘然之,乃見中津曰:「臣嘗助今川豫州,航海殄敵,而九州平矣。氏清之亂,臣斃其驍將,折其凶鋒,而賊黨敗矣。劍璽天朝寶器,非秦璽之可比。臣倡和議,還之京師,而南北一矣。此皆臣之功也。然將軍嚮命臣伐少貳,陰令彼圖臣。臣果何罪?今聞將軍將奪臣封國和泉、紀伊,臣又何罪?且召臣至京,此欲誅臣也。」中津日:「將軍豈令少貳謀君乎。至於奪兩國,特巷議耳,果何所徵?君之功高矣,宜以遜退保之。」義弘曰:「師勿言。已與鎌倉殿約,將問罪於營中。待來月二日,入見將軍。」乃振衣而起。中津還報,於是義滿遣細川賴之、畠山滿家等擊之。義弘聞義滿出陣東寺,乃至石津,北向一拜,還界浦,多設樓櫓為守禦備。
【應永記。】
一日,禱於住吉社。巫俄發狂騰跳歐曰:「義弘之計,猶雪著爐。」義弘笑曰:「我以寡破眾,猶雪滅火。」
【文祿清談。】
無幾,諸軍來攻。義弘出戰,殺傷無算,至夜半罷。既而諸軍又圍界浦,縱火上風,風烈火熾,城兵多死。義弘乃馳赴敵,縱橫衝突,所向摧靡,欲遇滿家決。滿家兵圍之,從兵悉死,義弘身被重創,不能復鬭,大呼曰:「身是無雙驍將大內義弘也。攜我首去,示之將軍!」遂為滿家所殺。弘茂將自殺,平井備前止之使降,乃以兵三百降。
【應永記。】
子孫世領數州,雄於西土。
【大內家譜。】
荻野朝忠,稱彥六,丹波人也。後醍醐帝在船上,朝忠與族人集眾勤王,從左近衛中將源忠顯,攻六波羅,不利。朝忠與安達祐秀、兒島高德等招集敗卒三千餘人還丹波,據高山寺城。未幾,足利尊氏舉義篠村,朝忠不欲屬之,別與高德等由若狹進入京師。及尊氏反,朝忠與久下長澤、波波伯部族,推仁木賴章為將,以應之。尋以事怨望尊氏。興國六年,兒島高德奉新田義治起兵,竊遣使說朝忠,朝忠從之,又據高山寺城,謀刻日同舉事。尊氏聞之,使山名時氏攻之。時氏為長圍絕糧道,朝忠不能保,遂出降,
【太平記。】
為丹波守護。
【園太曆。】
任尾倀守。正平三年,從高師直戰於四條畷。
【諸異本太平記。】
七年春,國人舉兵攻朝忠,朝忠敗走。
【園太曆。】
後不知所終。
大日本史 卷之二百十二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