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三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富士名義綱
大江景繁
敕使河原直重
秋月種道
河島維賴
氣比氏治
藤原昌能
宇治惟直 族:宇治惟澄
太田守延
津守國夏
本間忠秀
富士名義綱,佐佐木之族也。
【太平記。】
稱三郎。
【天正本太平記、梅松論。○按建武二年記,武者所番載布志那二郎光清,疑義綱兄也。】
為檢非違使。元弘初,北條高時遷車駕于隱岐。明年,所在起兵勤王。高時懼,命隱岐守護佐佐木清高,更集旁近州郡兵,增添守衛,日夜巡警行宮。清高使義綱守中門。義網竊謀奪車駕以舉義,欲先以情奏上,苦未有由。會帝夜使侍姬賜酒中門宿直兵,義綱以為得便,乃謝恩,因附奏曰:「巨謹以所聞,上瀆聖聽。近日楠正成據金剛山,挫關東百萬軍。赤松則村奉大塔宮教,屯摩邪山,勢震畿縣。伊東惟群築寨三石,塞山陽道。士居通治、得能通言,攻走長門探題北條時直。大治舟楫,將來迎駕也。或云:『欲直向京師也。』四方官軍不期而響應。此皇圖再造之時將至也。然此間浮言高時更逞兇謀,欲行弒逆,已有所命。如所傳,則為變叵測。
【○此間以下,據金勝院本。】
當臣上直之日,請速移蹕出雲、伯耆之間,二國將士必多應詔者。臣亦當率兵,佯為追駕而奉從也。」帝乃賜侍姬于義綱,察其情偽。義網感激,效節之心益堅。於是,詔遺義綱,招集兵士。義綱與出雲守護鹽冶高貞,俱出佐佐木氏,以其同宗,先往諭之。為高貞所拘。及帝幸船上,高貞始出義綱,與俱赴行在。義綱雖謀不遂。然帝幸船上,其言實啟之矣。
【太平記。○按船上錄以此事為名和泰長謀,恐誤。伯耆卷云,義綱從帝發隱岐,至出雲沙汰浦登岸。義綱白帝曰:「守護鹽治高貞,臣族人也,請就託之。」帝從之。御馬卻行不進,帝異面登船。高貞發兵來追,己不及矣。明日至杵築浦,義綱登岸求食。祠官來追,御船脫去。義綱遂為祠官所執。與本書異。】
後六年,有大江景繁。
大江景繁,家號三條。景繁仕後宇多上皇北面,常近仕左右。
【毘沙門堂所藏記引繼塵記、雅俊記。○家號據金勝院本太平記。】
後醍醐帝時為刑部大輔。延元年,足利尊氏反。已而偽納款,帝乃還自廷曆寺,御華山院。尊氏分拘左右侍臣,獨景繁得給事焉。踰月,景繁因勾當內侍奏曰:「新田義貞據金碕城,累破賊兵。而劍白山僧徒,攻富樫介那多城拔之,謀為義貞援。北國官軍復振。而從駕將土為賊所拘者,如菊池武重、日吉加賀法眼等,今多逃還,舉義于本國,兇賊誅夷之機,己兆於今矣。陛下乘間幸大和,據險保守,頒詔四方,增義旅之聲勢,耀皇化于宇內也。」帝喜。次夜,蒙婦人衣,使內侍齎三神器,從壞垣而出。景繁擁帝上馬,受荷神器。
【太平記。】
與侍從忠房,
【○姓闕。】
俱從之。時夜深冥暗,咫尺不辨。帝行望路傍,隱然如有祠宇。顧問之,忠房對曰:「是稻荷祠也。」因作歌曰:「
宇和玉の
(
宇波多麻能
)
,
暗き闇しに
(
玖羅岐夜美治珥
)
,
迷ふなり
(
麻余布奈利
)
,
我に飾なむ
(
和禮珥加佐奈牟
)
,
三つの燈火
(
美豆能斗毛志備
)
。」為禮而過。倏有赤雲,起于祠上,照耀路上,明如晝日,隨光南行。
【○參取吉野拾遺、太平記。】
天明,至賀名生,遣景繁招諭吉野山僧徒。吉水院主宗信等悉應之,遣僧兵三百人來迎駕。楠正行等諸將相踵而至,王師復振。
【太平記。】
正平七年,足利義詮犯男山行在,官軍敗走,景繁奮戰死之。時有中原章興者,亦與景繁同死。
【園太曆。】
敕使河原直重,姓丹治,
【丹治系圖。】
稱丹三郎,為左衛門尉。
【○參取太平記、丹治系圖。毛利家本太平記作中務丞。】
武藏人,
【諸異本太平記。○見行本作信濃人。】
足利尊氏之犯京師,從新田義貞,禦於大渡,以宇治、山碕並失守,退還京師。聞乘輿東幸,謂曰:「見危致命,古今常誼。我何面目,忍受逆賊之制乎!」乃與其二子返至羅城門側,割腹而死。
【太平記。】
秋月種道,筑前人,對馬守大藏春實之後也。
【原田系圖、秋月系圖。】
春實嘗伐藤原純友,大有勳績。
【扶桑略記。】
女真之寇筑紫,春實孫種材與其子光弘,將兵擊賊亦有功。
【朝野群載、小右記、大鏡。】
其後子孫名世,原田、秋月二氏最著。種道為筑前權守,
【原田系圖、秋月系圖。○按太平記作備前守,恐誤。】
建武中,種道與菊池、宇治族,起兵勤王,尋拒足利尊氏於多多良濱。及軍敗,走太宰府。敵兵追及,種道與其黨二十餘人返鬭,盡死之。
【太平記、秋月系圖。】
秋月氏,世居西邊,門族頗多,然其業不遂,時人憾之。
【太平記】
河島維賴,稱左近藏人,越前人也。延元初,奉詔撫定本國。及新田義貞奉皇太子北出,維賴從入金碕城。城圉甚窘,義貞與弟脇屋義助,以維賴為鄉導,夜潛遁于杣山城。尋從義助守三峰城。又從與足利高經戰於鯖江,走之。後義貞戰歿,義助還國府,維賴留守三峰。義助拔織田、田中等十七城,維賴有功。
【太平記。】
不知所終。
氣比氏治,
【○金勝院本作親晴。】
稱彌三郎大夫,越前人也,為氣比大宮司。方車駕再幸延曆寺,氏治築城敦賀,為官軍聲援。新田義貞奉皇太子及尊良親王,北至敦賀。氏治與子齊晴,
【○子據西源院本。】
以兵三百,迎入金碕城。敵將小笠原貞宗來攻,齊晴素多力,與矢島七郎等擊卻之。既而城陷,尊良自殺,民治殉死之。齊晴走索得舸,載皇太子,倉卒無楫,乃繫纜於臂,游海三十餘町,達蕪木浦,以皇太子囑土人曰:「此異日為日本國主者。煩汝等奉以入杣山!」復游還城自刎,據父屍而死。
【太平記。】
藤原昌能,中納言貞嗣之裔也。其先季兼任尾張目代,
【尊卑分脈。】
娶熱田大宮司尾張員職女,生子季範。員職以大宮司授季範,子孫因世其職。
【玉葉和歌集、尊卑分脈。】
族曾祖父範直,承久之役,效力王師,故為北條義時褫職。祖範廣父家範並大宮司。
【尊卑分脈。】
後醒醐帝時,昌能為大宮司,
【太平記、尊卑分脈。】
任攝津守。
【太平紀、建武二年記。】
直武者所。
【建武二年記。】
北條時行將三浦時繼自鎌倉逃來尾張,昌能擒之以獻。新田義貞東征足利尊氏,昌能發兵會之,與宇都宮公綱等,擊破賊軍於鷺坂。及義貞敗退,昌能從還京師。尊氏之再犯京師,昌能扈駕延曆寺。尋從還京師,
【○還京師,據毛利家本。○按天正本云,昌能從皇太子赴越前,未知孰是。】
因歸居熱田,落髮號源雄。及鎮守府大將軍源顯家西上,昌能以五百餘人出從之。顯家死,還熱田。
【太平記。】
正平中,發兵與原蜂屋等,討尾張守護代而走之。
【園太曆。】
不知所終。
宇治惟直,稱八郎,肥後人,阿蘇大宮司惟時子也。
【阿蘇社文書。○稱八郎,據太平記。】
元弘三年,楠正成據金剛山,拒關東兵。
【太平記。】
惟時素有勤王之意,
【阿蘇社文書。】
遺惟直及宗族赴之。及至備後鞆津,適得令旨,
【○按本書但書令旨,蓋護良親王也。】
因還國舉兵擊賊。
【宇治惟澄申狀。】
後從菊池武敏,拒足利尊氏於多多良濱。惟直被重創,走小杵山自殺。
【太平記。】
弟惟成,
【阿蘇社文書。】
稱九郎,從兄拒敵,敗走見擒。
【太平記。】
遂遭害。興國中,賜莊田若干於惟時,以報二子之功。惟時族惟澄。
【阿蘇社文書。】
宇治惟澄,稱惠良小次郎。
【阿蘇社文書。】
與惟直俱自備後還,討賊有功。延元初,從菊池武敏擊少貳貞經,克之。
【○參取惟澄申狀、太平記。】
多多良濱之敗,武敏引還。
【太平記。】
足利尊氏將今川藏人陣肥後府,招致黨類。武敏亦起兵,戰于虎河、豐福原等處,
【小代氏文書。】
惟澄每先眾而進戰。
【惟澄申狀。】
及帝自延曆寺還京師,所在官軍皆沮喪,
【太平記。】
多反附于賊者,獨惟澄不撓,據甲佐嶽為壘,慴服近里賊黨。少貳賴尚部下饗庭某,發兵數百來攻。惟澄拒之山崎原,其所騎馬被創斃。惟澄徒跣奮鬭,斬數十人,敵引去。
【惟澄申狀。】
先是,菊池武重脫賊拘而還肥後,再舉義,
【太平記、小代氏文書。】
惟澄及內河義直應之。於是,尊氏遣一色範氏於肥後攻之。
【惟澄申狀、小代氏文書。】
惟澄從武重,擊範氏於犬塚原,破之,斬其弟賴行。
【惟澄申狀。】
朝廷亦遣五辻宮,為大將軍,總督九國兵。
【阿蘇社文書。】
其將三條少將,
【姓名並闕。】
將兵來援。因復與範氏戰于守富莊。少將兵殆敗,惟澄代之接戰數回。自晝至夜,遂破走之。三年,少貳賴尚發兵數千來攻甲佐城,惟澄纔率三十餘騎出擊之,吾兵多死傷,敵亦引去。尋發兵進至日向堺,攻拔野尻、小國二城。乃修築小國城,據之。大友氏族,發豐後兵來攻。惟澄逆擊,斬數百人。
【惟澄申狀。】
興國中,征西大將軍懷良親王至,勞惟澄功,授肥前曾根崎莊,及肥後守富莊地頭職。
【阿蘇社文書。】
有市下道惠者,推惟時宗族坂梨子孫熊丸為將,據南鄉城而叛。惟澄往攻之。會豐後、肥後二國兵大至,惟澄與弟惟賢拒之途,共被創,兵多死。惟澄進斬數十人,後遂拔南鄉城,斬孫熊丸及道惠等六十餘人。正平初,內河義直在八代城,少貳賴尚將攻之,自率兵至守山關,破關而入。惟澄時在小河城,出擊走之,斬十餘人,悉獲其器械。明日,逐北進陣于中途,攻取敵二城。敵更屯兵於八代,與惟澄營中間,絕我往來路。惟澄亦移營,與敵相持。賴尚別遣兵襲八代城陷之。惟澄乃合竹崎某兵,往而擊敵,卻之。義直得再入城。
【惟澄申狀。】
三年,以功為筑後權守,尋兼日向吏務。因出兵於日向,擊高知尾賊,反從懷良親王,攻山鹿城,皆有功。
【阿蘇社文書。】
先是,惟時叛降于足利氏,其後反覆無常。惟澄獨守節,與菊池武光通謀,與小貳大友輩,相攻連歲。
【參取阿蘇社文書、惟澄申狀。】
十三年,惟時遂復反。
【太平記。】
朝廷以惟澄為阿蘇大宮司,為一家之宗。後數年而卒。
【阿蘇社文書。】
惟澄大小數百戰,每以寡擊眾,陷城無算,屢被創,門族多死,然遂無沮撓之色云。
【參取阿蘇社文書、惟澄申狀。】
太田守延,
【守延,據金勝院本太平記。】
稱三郎左衛門,任檢非違使,為但馬守護。元弘中,北條高時幽皇子恒良親王於但馬,使守延監察焉。及源忠顯同諸將攻六波羅,守延奉恒良起義,進會忠顯於丹波。忠顯甚悅之,乃推恒良為上將,與俱攻六波羅。陶田通倫等出拒於二條,守延戰敗死之,從死者三百餘人。
【太平記。從死以下據諸本太平記。】
津守國夏,攝津人,住吉祭主右大辨吉祥之裔也。父國冬任神主,終于左近衛將監從四位上。國夏敘從五位上,襲神主。嘉曆中,營造住吉社,授國夏攝津守,討北條高時。敕國夏祈平定。高時滅,進從三位。
【津守系圖。】
正平七年,車駕將還京師,至住吉,御國夏宅十有八日,因進敘正三位。
【○參取太平記、園太曆。○太平記為從三位。】
無幾而卒,年六十五。
國冬能和歌及笛,國夏頗能傳之,
【津守系圖。】
兼蕃擊鼓。後醍蝴帝嘗慶延曆寺講堂,國夏以樂事從行。方樂起,國夏失期後至,不遑執桴,脫所著靴,遙投鼓以諧音節。
【毛利家本、天正本太平記。】
三子,國量、國貴、國實。國量繼為神主。
【津守系圖。○園太曆作讓職於弟。】
正平十五年,幸住吉,授正四位下,且賜和歌曰:「
位山
(
玖羅為夜磨
)
,
越えても更に
(
古曳氐毛佐羅珥
)
,
思ひしれ
(
於宅比志禮
)
,
神も光を
(
加美毛比加利遠
)
,
添ふる世ぞとは
(
曾布留與曾斗波
)
。」
【新葉和歌集。】
歷修理大夫、攝津守,
【津守系圖。】
從三位。
【津守系圖、新葉和歌集。】
本間忠秀,
【名據建武二年記。○本間系圖作持季,太平記及異本作重氏。】
稱孫四郎,相模人也。
【太平記。】
其先出自參議源賴定,父曰資季。
【本間系圖。】
忠秀騎射絕倫,初事足利尊氏,及尊氏降,忠秀亦從歸順。
【太平記。】
為左衛門尉,直武者所。
【建武二年記。】
尋從新田義貞,拒尊氏于和田崎,海陸相持。未接戰,秀忠單騎進,執弓據鞍曰:「聞將軍舟中多載妓女。敢有所獻,以侑酒。」適有海鳥,攫魚而翔,忠秀欲其生致,射截隻翼,墜于尊氏船樓。
【尊氏船樓據天正本太平記。】
魚猶在爪,尊氏便舟卒遙問其名。忠秀答曰:「鄙人姓氏,素無所聞。而坂東控弦之士,或偶記之。請更以一矢通名。」矢飛六町餘,鏃貫船坂著敵甲。其箭笴鏤姓名,敵中傳觀,莫不驚異。忠秀輝扇而呼曰:「亡矢可惜,請更返射。」有敵出射,矢弱輒墬,舉軍鬨笑。後敵將高師重攻比叡山,以熊野健兵五百為前鋒,肉薄而上,氣勢甚銳。忠秀先進,忠秀、忠重互射殪之。敵眾畏縮不前,二人乃顧我軍曰:「戰將合,請先設的以習我射。」我軍乃揭繪月紅扇,相去二町許。二人相謂曰:「月不可射,當破其側。」及發,一中左,一中右,乃大呼傳名敵陣曰:「請以我矢試甲堅脆。」萬眾為之引卻
【○本書呼名條作姿氏者,誤。】
後隨車駕入京師。尊氏斬之六條河原。
【太平記。】
有從忠秀學騎者,問奧術有幾。忠秀笑曰:「有步棧術,善之無不可為也。」弟子懇請學之。忠秀與之聯騎,遠出山谷間,遇一危棧曰:「子審觀之。」乃下馬徐牽,過棧復上。弟子怪問。忠秀曰:「奧術在全身,無邀危以逞巧也。且崖壑數丈,可一鞭超,況乎有棧。雖然子未習者,慣視超捷,此教危也。」其騎射之法,傳于世云。
【文祿清談。】
子資氏,稱彥四郎,亦善騎。
【本間系圖。】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七十六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