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六十 列傳第八十七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源賴政 附:長谷部信述
源行家
源賴政,攝津守賴光玄孫也。賴光子賴國,亦為攝津守,生賴綱。賴綱善和歌,生仲政。
【政或作正。】
仲政善射,兼能和歌,為兵庫頭,聽昇殿,特詔守護大內,生賴政。
【尊卑分脈。】
賴政,天資穎敏,有武略,尤精射,工和歌。
【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白河法皇擢為判官代。保延中,補藏人,敘從五位下。久壽二年,任兵庫頭。
【公卿補任。】
保元之難,後白河帝以鳥羽帝遺敕,召武將十人,賴政率部下兵勤王。
【保元物語。】
二條帝即位日,有狂人入禁內,賴政捕獲之,以功聽院昇殿。
【公卿補任。】
平治元年,藤原信賴作亂。源義朝勸信賴招賴政。賴政初許之,然慮義朝向殺其父弟,大乖人望,事必不成,心懷危疑。及聞帝潛幸平清盛六波羅第,決意屬禁旅。義朝攻六波羅,賴政陣六條河原不進。源義平察其觀望,以精兵衝之。賴鄭乃收兵赴六波羅,出禦義朝。義朝呼曰:「卿已稱源兵庫頭,今反屬伊勢平氏,玷辱我宗何也?」賴政曰:「我世以弓箭奉仕皇家,未嘗失士節。卿與叛臣,不知自悛,是非辱我宗乎。」義朝奔敗,遂死尾張。
【平治物語。】
賴政久在禁衙,不聽昇殿,嘗作和歌寓懷,示之宮人。
【千載和歌集。】
帝覽憐之。
【源平盛衰記。】
仁安元年,敘正五位下聽昇殿。
【○源平盛衰記曰,敘四位聽昇殿者,誤。】
三年,進從四位上。
【公卿補任。】
高倉帝時,有鵼夜鳴宮屋上,帝以為不祥。侍臣推賴政射之。賴政一發中之。帝及侍臣莫不歎賞。
【十訓鈔。○按賴政射鵼,南都本平家物語為二條帝時,長門本為鳥羽帝時。其除諸本射鵼者再,一為近衛帝時,一為二條帝時。源平盛衰記亦為二條帝時,或為高倉帝時。太平記為近衛帝時,其說又異。諸說紛紜,故皆不採。姑從諸本之說,則怪鳥夜鳴,聲似鵼,震驚宮闕,天皇為之不豫。關白基實建議,使賴政射之。事既如此,何當時諸家日錄一無所載邪。然豬早太階下之舉措郭公弦月之唱和,膾炙人口。蓋粗有其事而敷衍張皇也。但本書所載,差近平實,故今從之。】
嘉應、承安間,任右京大夫,敘正四位下。
【公卿補任、百鍊抄。】
治承元年,廷曆寺僧徒群起,奉日吉神輿犯禁闕。於是,命諸將守宮城諸門。神輿直指賴政所守達智門。賴政下馬,免胄拜伏,遣從士渡邊唱言曰:「守將賴政致意大眾。賴政祟信山王,祈子孫之福。今奉敕在此,懼向神輿彎弓。昔白源平努力相抗,保元以來,源氏稍衰,賴政纔承餘緒,承乏警衛。所率寡弱,自知不足邀大眾,願諒之。若不見聽,賴政與士卒俱暴屍輿前而已。平重盛擁精兵守陽明門,眾徒避之而凌我寡弱,恐取笑京師也。」於是僧徒轉向陽明門。
【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門名從盛衰記。】
二年,平清盛憐賴政年邁淹滯,為奏請曰:「向者諸源多陷逆賊,唯賴政資性正直,勇名披世。齡踰七旬,未昇三品。伏乞未歸黃泉之日,枉賜紫綾之恩。」於是敘從三位,時人異之。
【玉海。○源平盛衰記,賴政作和歌曰:「
登るべき
(
能保流倍岐
)
,
賴り無ければ
(
多余利奈計禮波
)
,
木本に
(
谷能毛斗珥
)
,
椎を拾ひて
(
志比乎比呂比氐
)
,
世を渡る哉
(
余乎和多流加奈
)
。」因此和歌,得敘三位,蓋誤。】
三年,剃髮改名真蓮,
【○一作賴圓。】
世稱源三位入道。
【尊卑分脈。】
子仲綱有駿馬,稱星鹿毛,亦名木下,甚愛之。右近衛大將平宗盛請觀之,仲綱拒以和歌曰:「
戀しくは
(
古比志玖波
)
,
來ても見よかし
(
岐氐毛美余加志
)
,
身に添へる
(
美珥曾布流
)
,
陰をば如何
(
加藝乎婆以加我
)
,
放ちやるべき
(
波奈知夜梳倍岐
)
。」宗盛仍請不止。賴政聞之,謂仲綱曰:「若從時勢,彼雖不乞,猶當遺之。況今懇請如此乎。汝宜速送。」仲綱不得已借之,宗盛不還,
【源平盛衰記。】
怒仲網甚靳,印烙「仲網」二字,畜之廄中。一日,有客請觀,宗盛呼馭人曰:「牽仲綱來。」仲耦聞而媿忿,欲剌宗盛而死。賴政亦不平之,常伺其釁,圖滅平氏。時清盛兇暴日甚,幽閉法皇,奪廷臣四十人官爵,天下怨讟。
【○參取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四十人,據山槐記。】
以仁王,高倉帝席兄,素有英稱。然以母無貴寵,年長不冊親王。賴政謂可為義主,夜竊造王第,說曰:「大王親法皇子,縱登青闈、踐紫極,有何不可。英齡三十,未得為親王,臣竊為王憾之。今清盛縱暴,侵侮至尊,憑陵朝貴,愛憎任心,賞罰由己。神怒人怨,其亡無日。大王上順天心,下應人望。舉義誅逆,以釋法皇之憤,千截一時,斷不可失。臣年踰七旬,齒力雖衰,而宗屬頗廣,亦足以捍衛一方。在昔源平兩家,攻勳爵賞不相下,而今交隔雲泥禮如君臣。源氏文屬,多為編甿,流落四方。大主一旦下令旨,彼皆繼踵而至,滅平氏如指掌也。大王熟思之。」
【源平盛衰記。】
王久幽居不得志,聞賴政之言大悅,遂許之。四年四月,遣藏人源行家,頒示令旨於諸國,以聲清盛之罪。
【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別以令旨一通,賜前右兵衛佐源賴朝。行家嘗居熊野,與新宮僧徒交結。至是相約起兵,僧徒密相告語,事竟泄。
【源平盛衰記。】
本宮別當湛增,
【○盛衰記作大江法眼。】
與平氏有故,率兵三千攻新宮,反為所敗也。使報之,清盛不知賴政為首謀,令賴政子兼綱等圍高倉宮。
【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兼網告之賴政,
【源平盛衰記。】
賴政乃勸王遁于園城寺,率仲綱、兼綱及渡邊黨五十餘騎,
【○騎數據山槐記。】
火第而往,從王于園城寺,使僧徒牒廷曆、興福二寺請援二寺應之。
【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宗盛素聞賴政士渡邊競勇名,及賴政去京師,遣伺之。歸報曰:「競在家。」宗盛不信,再遣闕之,尚在,乃召見曰:「汝非賴政死士乎,何不從行?」曰:「頃日失愛淤入道,故不得從。」宗盛得之甚喜。
【源平盛衰記。 】
競請曰:「臣有良馬,為人盜去,願賜廄馬一匹。」宗盛乃以明馬南鐐賜之。
【平家物語。】
初賴政去京師,從者請告競。賴政曰:「彼家近平氏,若使人遽至,適為平氏所覺。彼有勇略而忠於我,聞我所在則雖不告亦至。」賴政入園城寺。
【長門本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競馳至曰:「臣為伊豆守殿,取六波羅名馬南鐐來。」仲綱大喜,翦其尾鬛,火印「平宗盛入道」五字,放之宗盛門外以辱之。
【平家物語。】
既而延曆寺變約,奈良大眾未至。賴政議曰:「以寡敵眾,無如夜戰。今夜先使羸弱一二千,陣于如意峰,步卒放火於法勝寺三條河原,則平氏必出禦,我兵乃誘敵退于岩阪樓本,乘間遣精銳四五百,襲六波羅,放火上風,乘勢奮擊,蔑不勝矣。」僧徒皆然其議。
【源平盛衰記。】
真海者,黨於清盛,異議移時。
【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賴政乃使僧徒一千餘人,向如意峰。仲綱率七百餘騎,抵山階,而天已明,計不成,軍皆引還。眾怒欲殺真海,真海走六波羅。
【源平盛衰記。】
賴政慮園城寺不可侍,且兵寡難久保,遂奉王赴奈良。王途上倦睡,墬馬六,駐軍憩於宇治平等院。清盛遣左兵衛督平知盛、藏人頭平重衡等,將兵二萬餘追之。賴政撤宇治橋待之,平氏軍既至。
【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黎明大霧,咫尺不辨。至橋墬死二百餘人。賴政部下僧兵筒井明秀,
【○秀或作春。】
出射,殺傷甚多。矢竭,執眉尖刀,趫走橘架,亦斬十餘人。一來法師跳踰明秀頭上,奮刀力鬭。二人斬獲無慮八十人,賴政令渡邊黨代戰。渡邊省及連、至、覺、授、與、競、唱、列、配、早、清、勸等三十餘人踵進。
【○勸,本書作進。今據平家物語、尊卑分脈訂之。】
擊藤原忠清軍卻之。知盛等勵兵雨射,我軍不能前。後中院但馬,
【○平家物語作五智院。】
左右執兵截飛矢‧擊殺數人。世呼曰:「截箭但馬。」平氏軍不能進,我兵舞躍嘲笑。既而足利忠綱等三百騎,亂流而濟。大軍踵至,戰平等院前。賴政與二子連射敵軍,以仁王得間南走。賴政亦從,適有飛矢中賴政膝,兼綱亦餓死。賴政乃告王曰:「事既至此,大王宜速赴奈良,籍眾徒之力以濟事。臣自此永訣。」王嗚咽而去。賴政迴轡射敵卻之。矢竭,乃入平等院釣殿,脫甲端坐,謂左右曰:「身仕六朝,齡垂八旬,官爵已踰祖先,武略不恥等倫。今為天下倡義,隕命留名,武夫所願也。汝輩能捍禦,我將從容就死。」
【源平盛衰記。】
乃賦和歌曰:「
埋れ木の
(
宇毛禮岐能
)
,
花咲く事も
(
波奈佐玖古斗毛
)
,
無かりしに
(
奈加利志珥
)
,
身の成る果てぞ
(
美能奈流波底曾
)
,
哀れなりける
(
阿波禮奈利計流
)
。」言畢,伏刃而死,
【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年七十七。
【古今著聞集。○尊卑分脈為七十六。按本書承安二年藤原清輔尚齒會記,賴政時年六十九,至是歲當七十七,今從之。】
傳首京師梟之。
【公卿補任、東鑑。○源平盛衰記曰,下河邊清恒匿賴政首於平等院牀下,平氏軍無知者。永享記曰,清恒納其首於笈,佯為修驗者,歸下總,瘞古河城東南龍崎。尊卑分脈曰,美濃山縣郡有賴政墓。按賴政叔父國直居山縣,蓋收葬之也。然今無所考。】
五子,仲綱、賴兼、廣網、國政、兼綱。女仕二條院,稱讚岐,能和歌,
【尊卑分脈。】
嘗作澳石之歌,世稱絕唱。自是呼澳石讚岐。
【千載和歌集、尊卑分脈。】
仲網任伊豆守,敘正五位下。宇治橋戰敗,與父同自殺平等院。有子長宗綱,任左衛門尉、肥後守,敘從五位下,與父同死。次有綱稱伊豆冠者,任右衛門尉,敘從五位下。
【尊卑分脈。○伊豆冠者據東鑑。】
壽永元年,承源賴朝命,擊蓮池家綱、平田俊遠於土佐,為源義經女婿,恣行劫掠 。賴朝奏請繩糾之。及賴朝、義經生釁,從義經於酉海。路阻大風,匿于大和字多。賴朝使平時定擊之。有綱勢屈,入山中自殺,傳首京師。
【東鑑。】
次賴成,和泉守。次成綱,左衛門尉。次賴季,七條院藏人。賴兼為藏人,敘從五位下,為大內守護。子賴茂,歷安房、近江守、右馬權頭,至兵庫頭,敘正五位下,為大內守護。
【尊卑分脈。】
承久元年,將軍源實朝遭害,賴茂覬望將軍,潛謀起兵。事覺,後鳥羽上皇欲誅之。
【愚管抄、尊卑分脈。○東鑑為賴氏為法皇意,併討賴茂。】
以大內守護居昭陽舍,召不出,遣兵擊之,乃與子下野守賴氏、右近衛將監藤原近仲、右兵衛尉源宗真,前刑部丞平賴國等,入仁壽殿,放火自殺。殿舍寶物多為灰燼。
【東鑑。○召不出據愚管抄、尊卑分脈。】
廣網,兄仲網養為子,
【尊卑分脈。】
以賴朝推輓,任駿河守,不得預國務。廣綱請而不許。及賴朝拜右近衛大將,不使其列儀從。由是懷怨,亡命為僧,匿上醍醐,終身不出。
【東鑑。】
子孫居丹波,
【多田系圖。】
稱太田氏。
【尊卑分脈、多田系圖。】
國政,實齋院次官國平子也,賴政養為子,稱山縣三郎。兼綱,實賴政弟賴行子,賴政養為子,敘從五位下,任左衛門尉,為檢非違使。
【尊卑分脈。】
宇怡之戰,賴政敗走,兼網獨止拒鬭,矢不虛發。敵披靡不敢親視。藤原忠鋼,欲與之搏,為忠綱所射,貫顙而死。
【源平盛衰記、參取平家物語。矢不虛發,據玉海。】
長谷部信連,右馬允為連子也。
【東鑑。右馬允據長門本平家物語。】
為人有膽勇。年甫十六,
【○年十六,據八坂本平家物語。】
直瀧口。有僚友忿擊者,其人壯健,眾不能制。信連輒提拽以出,人稱其多力。又有強盜入常盤殿殺人取財,宿衛畏愞,不即追捕。信連挺身追之,立斬四人。一盜返擊傷頰,信連遂擒獲之。
【源平盛衰記。】
以功,任左兵衛尉。
【平家物語。】
後隸以仁王。治承四年,王與源賴政謀,欲殄滅滅平氏。事泄,平清盛遣檢非違使源光長等,率兵圍第。賴政子兼網在遣中,告之賴政。賴政急告王遁難於園城寺。事出倉卒,王大驚,乃召信連,告實問計。信連曰:「事易辨耳,王勿深憂。」便人後閤,取婦人衣裳及笠,使王服之為婢妾,乘夜出宮。
【源平盛衰記。】
藤原宗信擔傘,侍童鶴丸戴囊相從。信連乃匿婢妾,斂器物。
【平家物語。】
王有寶笛二枚,曰蟬折、曰小枝,常不離身。及出宮遺之,王甚戀惜。信連於後探得之,追及獻王。王喜,乃命信連偕行。
【八坂本平家物語。】
信連曰:「檢非違使等方旦圍宮,而無一人警衛,令奴輩蹂踐王宮,臣深恥之。臣在王府,世人所知,將謂信連怯懦,惜命逃亡。請亟還衛宮。」王掩淚而別。信連歸宮,開門待之。黎明,檢非違使圍王第。兼綱停在門外,光長馳入門內,大呼曰:「王異圖發覺,檢非違使奉宣旨來邀。王速出!」信連應聲曰:「汝等無狀。王適微行在他所。」檢非違使乃令吏卒入宮搜索。信連怒叱曰:「汝等無狀,騎馬入王門,且使奴輩亂入宮中,何不敬甚也!長兵衛尉信連在此,來共決戰!」拔刀而待,吏卒五十餘人,讙噪入宮。信連縱橫奮擊,無敢敵者。
【源平盛衰記。○參取異本平家物語。】
光長兵有七郎安清者,力兼十餘人,進當之。信連迫與之搏,掖安清向光長曰:「我獲汝所養壯士。汝欲活之,來救!」光長懼不進。信連曳安清而投地,氣絕復蘇。
【長門本平家物語。】
其餘死傷者十餘人,信連刀折,赤手欲當敵。吏卒憚其驍勇,不敢逼近,放矢射之,中左股。有一人執眉尖刀進,信連欲奪之,鏦傷右股。於是,吏卒相聚虜之。信連就縛,大罵曰:「汝等田舍人,太不解事。身是靭負尉,何以縲絏為。吾豈逃逸者邪!」乃送之六波羅。平宗盛踞長押,責讓曰:「官吏銜宣旨收王,汝何為殺傷之。宜就考木,鞠問王密謀蹤跡,具得情狀,則速斬首。」信連曰:「吾固不知王之所如。縱然知之,不應言之,況不知邪。頃聞諸國劇賊潛入京師,竊王公第宅,矯託宣旨,以為剽劫。吾常巡警宮中。今曉檢非違使等擐甲執兵,來犯王第。吾謂姦人矯命行劫,故力鬭抗拒耳。今設有兇賊佯稱宣旨,群人公第,幕下諸士憚其稱宣旨,令其恣意劫掠,公謂之何?」辭氣壯烈,毫無撓色。侍坐將佐,莫不嗟異焉。
【源平盛衰記。○參取平家物語。】
清盛壯其勇烈,赦死流伯者日野。
【平家物語。】
平氏滅後,至鎌倉,原瀨朝錄其功,收為家士,補安藝檢非違使所,賜能登大屋莊。建保六年,終於大屋莊河原田。
【東鑑。○按源平盛衰記曰,宗盛以信連下左獄。平氏滅後,至伯耆居金持。文治二年,賴朝召至關東,欲遺勇士之胤,命取由利小藤太寡婦。與此不同,附以備考。】
子孫世居能登,以長為氏。
源行家,初名義盛,
【東鑑、源平盛衰記、尊卑分脈。○玉海,義盛作義俊。】
左衛門大尉為義第十子也。
【尊卑分脈。】
保元、平治之亂,父兄宗族為,平氏所夷滅,行家潛匿熊野,客於新宮,因稱新宮十郎。治承四年,以仁王欲頒令旨於諸國,聲罪討平氏,覓可使者。會行家游京師,源賴政薦之。王即召喻旨。行家白王曰:「臣少遭家難,竄身熊野。日夜切齒,欲報讎雪恥。今將使命,榮莫甚焉。臣請徵發宗族故舊,唱義所在,以紓大王之稸怒。」王喜,授之令旨。賴政曰:「義盛業已為令旨使,願假一官,以示重四方。」王即命為藏人,改今名。佯為修驗者,歷說近江、美濃、尾張、信濃、甲斐、常陸、伊豆等國郡。諸源奮激,無不響應。初行家赴東國也,移告新宮僧徒曰:「清盛悖逆,幽閉法皇,罪惡滔天。高倉宮不勝憤懣,徵兵諸國,欲仗義討逆。行家巡歷關東,催勸宗人舊故。不日舉兵,願諸君待我歸,相率扶義。」僧徒密相計議,事寢泄,為本官僧徒所覺。
【源平盛衰記。】
五月,王及賴政敗死宇治。八月,前右兵衛佐源賴朝應令旨起兵伊豆,關東州郡望風欵附,京師悚動,平氏大發兵擊之。
【玉海、東鑑、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養和元年正月,行家率數千騎入尾張,將徇美濃、近江。二月,進據美濃板倉,與平氏戰而敗,退保中原。賴朝遣其弟僧義圓,將兵援之,軍勢稍振。
【源平盛衰記。】
三月,與平重衡、維盛等,阻洲股河對陣。
【東鑑、源平盛衰記。】
兵僅千餘,剋期會戰。其夜,義圓挺身先登,行家亦度義圓貪功先己,遣人覘之,果不在。於是,行家簡精騎二百,乘夜濟河。
【源平盛衰記。】
平氏軍預為之備,縱兵擊之。
【東鑑。】
行家冒陣挺戰,其子行賴被擒。義圓戰沒。行家僅以身脫。
【○行賴被擒,據東鑑。○盛衰記曰,行家子惡禪師者,與尾張源氏泉太郎重滿等七百餘人,縛筏宵自上流濟。平氏知之,合圍擊之,斬獲溺死殆盡,惡禪師及重滿皆為虜。八阪本平家物語,惡禪師下有圓清二字。伊藤本作圓西。檢吉記,亦載洲股捷報,有惡禪師者,為藏人弟而不名。考之系圖不載,無所考證,故不取。又按賴朝弟有惡禪師全成,疑與此一人也。諸說蓋傳聞之誤。】
收餘眾,退屯小熊。平氏分軍七千為五,交進來戰。行家射卻其四隊,重衡、維盛迭進。四部又合,行家眾寡不敵,且戰且走。抵參河保矢矯川,額田兵士舉郡來附,軍復振。敵軍追至,行家教老兵三人佯為赴京役夫,贏糧荷槽,過平氏營下。敵兵問曰:「汝等見潰兵乎?」曰:「兵可四五百東走。」又問:「東兵亦來乎?」曰:「前軍己抵菊河,後軍填塞橋本見付。彌野被山,不知幾千萬。」平氏恇懼,引還京師。行家馳使諭美濃、尾張曰:「平氏自潰而走,當路有不放一矢者,指為源氏仇敵。」國郡懼後禍,爭追尾射之。平氏軍狼狽而還。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曰,美濃目代驛言:「東兵已至尾張,道路梗塞。宜亟發兵擊之。」於是知盛、清經等將騎三萬擊之。行家、義圓將六千餘騎,陣尾張河,與平氏相對,乘夜渡河襲之。平氏圍而擊之。義圓戰死,行家大敗,走參河。平氏追擊之。會知盛罹疾,諸軍隱還京師。按玉海、東鑑,去年十二月知盛擊近江源氏。是歲二月,罹病還京。據之諸本云與行家對尾張河者誤,故不取。】
行家欲進入京師,奉告文於伊勢大神宮,以祈滅平氏。
【東鑑、源平盛衰記。】
祠官等拒而不受。又牒延曆寺請援,不報。
【東鑑。】
乃之鎌倉,居松田館,請賴朝曰:「我與平氏大小八戰,多亡士卒。願得一小國,以弔死者。」賴朝曰:「興兵以來,幸為義徒所歸,遂得領十國。若彼義仲,亦自領五國。公宜抗厲威武,自為管國之計。賴朝安得私國邑哉。」
【源平盛衰記、長門本平家物語。○國數據盛衰記。】
行家失望,遂與賴朝生釁,往信濃依義仲。賴朝傳聞行家與義仲謀己,將兵擊之。義仲謂不可與交兵,避之越後。賴朝退屯于武藏,遣使責之,請得行家。義仲不忍遣之,奶質其子義高而講和。壽永二年四月,平氏大舉擊義仲。義仲遣將士逆戰。義仲累敗。五月,平氏分軍為二,進陣礪波、志雄二山,義仲使行家別將一萬餘騎向志雄,與平盛俊戰不利。義仲赴救之,盛俊敗績。
【源平盛衰記。】
是後義仲累捷。七月,進據延曆寺。義仲從勢多,行家從宇治,分道入京師。平氏奔西海,行家與義仲戎服謁法皇于蓮華王院。
【源平盛衰記。○參取玉海、吉記、平家物語。】
法皇賜行家法住寺南殿為第。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尋命諸將,占護京城,自七條南河原,東至大和界,行家守之。
【吉記。】
論功敘從五位下,
【玉海、一代要記。】
任備後守。以非其好,不肯拜。
【玉海、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因改備前守,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聽院昇殿。
【源平盛衰記。】
漸被寵待,至入侍博戲。時京師劫盜充斥,法皇以為北兵新至,未給糧食之所致也,遂依公卿議,
【玉海。】
以所沒官平氏地,頒賜義仲、行家。然尚攻剽不已。
【玉海、源平盛衰記。】
法皇召賴朝。賴朝為奏便宜不至,使其弟範賴、義經監貢賦詣京師。義仲疑懼,欲逆禦之,又與行家等謀,奉法皇臨陣。行家不與其議,白之法皇。法皇使人讓之。義仲意行家泄之,自是交生嫌隙。
【玉海。範賴,據源平盛衰記。】
九月,行家奏曰:「平氏頻寇緣海,抄盜貢篚,攻入備前。部兵單弱,力不能禦。臣願往擊之。」法皇許之。義仲沮而止。
【源平盛衰記。】
既而平氏循下山陽道,兵勢轉熾。
【玉海、源平盛衰記。】
義仲兵與平氏數會戰,不克。義仲自赴擊之。
【源平盛衰記。】
聞範賴、義經入京,途歸備之。
【玉海、源平盛衰記。】
十一月,行家將騎三千,
【吉記、長門本平家物語。○玉海為二百七十餘,源平盛衰記為一千。本書云,將三百騎而發。則玉海所書,亦得其實。】
取路丹波,赴播磨。平教盛等盛兵室山,逆防之。行家大敗,走和泉。時義仲橫暴滋甚,人皆厭苦。三年,行家遂去赴河內,據石川城,
【○八阪本、伊藤本平家物語,並作長野城。今從源平盛衰記及南都本平家物語。】
畔義仲。義仲遣其將樋口兼光擊之。行家棄城,走紀伊名草。
【○源平盛衰記名草作高野。】
兼光追之,適聞義仲敗,引還。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行家往來西海、京師,假賴朝威,所在抄掠。先是,行家出兵數失律,以故不為賴朝所推獎。及西海已平。兵權專歸賴朝,而行家遂不與之通。賴朝益惡之。義經亦為賴朝所忌,鬱鬱不得志。行家依義經,潛居京師。文治五年九月,賴朝遣梶原景季於京師,喻旨義經擊行家,以覘其動靜。
【東鑑。】
景季父子素與義經有隙,及反,從而讒搆之。賴朝令土佐房昌俊擊義經,行家救之。義經捕斬昌俊。行家捕關東祇候人,奪東洞院亭,自徙居焉。未幾,與義經子俱請討賴朝宣旨。法皇不得已許之,以義經為九國地頭,行家為四國地頭。賴朝恚之,親將討之,進至黃瀨川。
【東鑑。○參取玉海、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義經、行家避之西海。十一月,將自攝津之大物浦渡海,行至河尻。州人多田行綱等遮擊,義經、行家拒破之。比發船,大風暴起,船舫壞損。
【玉海、東鑑、源平盛衰記。】
行家與義經相失,漂至和泉。
【玉海、八阪本平家物語。】
法皇復依賴朝請,宣諭畿內,搜捕義經。時行家匿於和泉在廳日向權守清實家,
【○姓闕。】
平時定率常陸房昌明掩擊,行家見擒,斬於赤井河原,傳首鐮倉。
【東鑑。○諸本平家物語曰,平時定聞行家逃匿和泉八木鄉,欲襲擊之。常陸房昌明應募赴之。行家見昌明突入,左右揮刀禦之。奧昌明交搏,行家多力,昌明不得制。時定從士宗安以石擊行家額,行家笑曰:「擊敵以刃,何用礫為?」兵士踵至,遂見擒。行家坐使昌明試視其刃。昌明所執有削刻四十餘所,行家兩刀竟全。昌明曰:「我於山上,屢與惡僧鬭,未值精技若公者。公亦視昌明何如?」行家案曰:「已為汝所虜,我復何言?」遂斬之赤井河原,傳首詣鎌倉。賴朝不賞,反流昌明。世人怪之,後徵還,賜食邑曰:「汝以下臈殺良將,恐受之不祥。故孤流以塞咎殃而已。」按平家物語諸本,其文互有異同,今摘其大較,以附于此。】
子光家、
【○本書作家光,今從東鑑。】
行賴。
【尊卑分脈。】
光家,稱太郎,捕藏人,任左衛門全少衛,為檢非違使,與父同遭害。
【○按源平盛衰記,樋口兼光攻行家於石川城,斬藏人判官家光。又按玉海文治元年十一月條,行家與義經,泊舟大物浦,大風暴起,行家漂至和泉,追兵獲家光,梟其首。據光家已為藏人判官,行家部下不應更有為藏人判官者。家光、光家字蓋倒置,其實一人耳。然他吾所考。】
行賴,稱二郎。戰于洲股川,軍敗被擒。
【東鑑。○玉海文治元年記曰,行家子慶俊律師率兵向近江,法皇手賜甲冑。然諸書無所見。尊卑分脈,行家子為僧者,有西乘、行寬二人,而無慶俊。姑附於此以備考。】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六十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