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五十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藤原良房
藤原基經 子:藤原仲平、藤原忠平 忠平孫:藤原濟時
藤原良房,左大臣冬嗣第二子也。
【大鏡。】
風韻俊拔,弱冠以選尚嵯峨皇女源潔姬。
【文德實錄。】
天長中,補藏人,授從五位下,
【公卿補任。】
累遷任左近衛權中將,進從四位下。承和中,任參議,敘從三位,遷權中納員,兼陸奧出羽按察使。尋兼右近衛大將,轉大納言,兼民部卿。上表請解兼職,不許。嘉祥元年,拜右大臣。辭之,表再上,不聽。又表請減封戶之半,不聽。明年,敘從二位。
【續日本後紀。】
仁壽、齊衡間,進正二位,遷兼目左近衛大將,
【文德實錄。】
監修國史。
【續日本後紀序、文德實錄。】
天安元年,拜太政大臣。固辭表三上,不允,賜寶劍一雙曰:「公宜佩此劍,副朕懇情,莫使蕭何獨擅美漢家。」賜安車入朝,固辭不受。又表辭加封職田、資人、帶刀等,許之。尋進從一位。
【文德實錄。】
及清和帝即位,賜帶刀資人三十人。
【公卿補任、大鏡裏書。】
貞觀初,請減祿,辭資人、帶刀。許之,封戶准左右大臣。五年,賜宴內殿,賀六十筭,賜齎每物皆用六數。明年,帝幸染殿花亭,良房召文人賦詩,宴樂終日。又御射場,帝親射一發中鵠,群臣稱萬歲。良房欲帝知稼穯之艱難,使山城國司紀今守帥郡司百姓等,行耕田之禮。八年,敕攝行萬機。
【○大鏡曰,是歲為關白,誤。】
良房上表固辭。敕曰:「迺者災異荐臻,內外騷然。須賴公助理。」不許。
【三代實錄。】
十一年,山續日本後紀。
【本書序。】
先是,太政大臣封三千戶,賜隨身資人。及良房居位,固讓不當,唯受千戶。十三年,再敕:「益封三千戶,准三宮,給年官,
【○按公卿補任、大鏡裏書以為清和帝即位,良房准三宮,給年官、年爵。然本書無明文,故不取。】
賜內舍人二人,左右近衛各六人為隨兵,及給帶仗資人三十人。」良房又上表辭之,不允。固讓受二千戶,敕賜直廬於禁中。十四年,病篤。詔曰:「酌訓皇源,陶風帝籙,未有不施厚恩以崇盛德,降殊貸以慰元功者。朕外祖太政大臣藤原朝臣,功高三代,位極上台。仁襟被九州而有餘,德水露千里而無盡。自朕在襁褓,以至今時,言其顧復保佐之勤,豈以周旦、漢光為伍。朕念不賞之功,將加非常之寵。知其至謙之性,不敢開口而言,聊且欲縻爵加封以酬萬一。而損彌深,遜讓尤切,感夫乃情,不忍相忤。朕之庶幾,賴彼撝謙之誠。增其延壽之福,長生久視,輔導朕身。令若倚南山坐平原也,是以屈己從人,不奪其志,恐天下以朕為不知恩也。而今寢私第,日月彌留,珪幣相尋,祈禱未效。朕自鍾此患,寢食無安,心隨思焦。言與淚俱,深慮救復之方,誠無所不到矣。聞諸內經,度人歸道之功,能救人之厄命。又先王德政,議獄緩刑,矜老養孤。施斯仁貸,副朕篤情。縱令病在膏肓,幸使鍼藥得力。宜賜度者八十人。又大赦天下,以救其疾。」九月,薨于東一條第,
【三代實錄。○東一條第,據日本紀略。】
年六十九。
【大鏡裏書,公卿補任、日本紀略。】
帝為輟朝三日。
【公卿補任、日本紀略。】
贈正一位,封美濃公,謚忠仁。食封、資人並如生錢。基經稱良房遺命,上表辭食封。因敕給位封國封,以其愛宕墓,列荷前例幣之數。
【三代實錄。】
世稱染殿大臣,或稱白河殿。
【公卿補任、大鏡。】
元慶中,詔置守家一戶。
【三代實錄。】
女明子,潔姬所生也。入文德宮,生清和帝。帝生而九閱月,立為儲貳。文德帝素愛惟喬親王,以東宮尚幼,欲先立惟喬,待其長而傳位。然憚良未決。
【大鏡裏書。】
帝崩,良房輔立幼主,綜理朝政。初清和帝生育于良房第,及登極,念其舊恩,親任尊寵,始終不渝。攝行萬機,前後十五年,位極人臣,權歸其家。
【據三代實錄。】
子孫相繼為攝關。藤氏之昌大,實基于此。
【大鏡。】
無子,以兄長良子基經為後。
【藤原系圖、簾中抄。】
藤原基經,小名手古。
【大鏡裏書。】
仁壽元年,冠于東宮內寢,帝親臨之。
【公卿補任、尊卑分脈,並引家傳。】
敘正六位上。
【文德實錄。】
齊衡、天安間,歷左兵衛少尉、少納言、左近衛權少將,補藏人頭。貞觀中,轉中將,為參議。
【三代實錄。○左兵衛少尉、藏人頭,據公卿補任。】
伴善男之誣源信也,藤原良相信之,命基經收信。基經意其有奸,告之良房。良房營救甚力,信遂獲免罪。
【大鏡裏書。】
是歲,進從三位,拜中納言。
【三代實錄。】
明年,特敕兼左近衛中將。
【公卿補任。】
尋陞大將,兼陸奧出羽按察使。十二年,轉大納言,敘從二位。十四年,拜右大臣。陽成帝即位,耳尚幼,令基經攝政,如忠仁公故事。元慶元年,辭大將。帝使大納言南淵年名齎表白太上皇。太上皇敕曰:「萬機之寄,不可限以一職。宜從其請。然腰底忽空,武備茲闕。願特賜帶劍,嚴其儀容。」乃出金銀裝寶劍一口,授年名。帝即日賜基經,罷大將。秋以旱乞,罷攝政。優詔不許。二年,敘正二位,賜隨身兵仗。似蝦夷擾邊辭,又不許。四年,拜大政大臣。
【○按,公卿補任、愚管抄、大鏡裏書、一代要記,並云,十一月八日,基經改攝政為關白。今以三代實錄無關白之文,不取。】
明年,敘從一位,退居里第。累表辭職,不許。至是,公務有所壅滯,公卿胥議,使辨大夫就直廬取決,後遂為故事。帝加元服,上表歸政。不聽,增給職封、職田、資人、雜俸,辭不受。特敕任人給爵,准三宮,如忠仁公故事。
【三代實錄。】
及帝稍長,昏狂日甚,作廄禁中,飼馬三十匹,號北邊院。
【三代實錄。○參取將談抄。】
右馬少允小野清如以善養馬被寵。權少屬紀正直好道衛,出入禁中。蔭子藤原公門侍奉階下,常被驅策。而清如最多不法。基經悉逐之。
【三代實錄。】
帝猶不悛,捕蛙捉蛇,或鬭犬猿,令人升木,而掊殺之。
【世繼物語。】
祈年祭前手刃人,
【三代實錄。】
基經深憂之,欲行廢立。廢太子桓貞,素有賢行,基經心欲立之,乃微見意。桓貞拒而不納。
【桓貞傳殘編。】
更求諸皇子,無可者。
【古事談、世繼物語。】
初時康親王赴良房大饗,奉膳者遺尊者稚足,遽取供親王者羞之。親王神色不渝,滅燭掩跡。基經適見之,深服其雅量,從是常屬意。
【大鏡。】
至此詣其第通謁,久之出見,進止安詳,被服雅素,徐曰:「何故見過?」基經以為有人君度,
【世繼物語。○參取古事談。】
因陳推戴之意。親王許之,乃刻日而歸。既而入宮,佯奏曰:「臣將使競馬,請臨觀之。」帝悅曰:「期在何日?」曰:「後二日。」
【世繼物語。】
大計已定,會公卿告之,眾論紛云。左大臣源融曰:「求宗室之冑,融等尚在。」基經曰:「固也。然自古未有賜姓為臣,而登天位者。」
【大鏡、古事談。】
參議藤原諸葛按劍叱曰:「今日之事,不依太政大臣處分者斬!」議乃定。
【玉海承安二年。】
及期,使老羸不堪事者從駕,至陽成院,奏曰:「陸下狂虐,君德有闕。臣等為社稷計,遷乘典於此。」帝聞而大驚,號叫悲悔。基經率百官,迎立時康親王,是為光孝帝。
【世繼物語。】
帝即位,念定策之勳,禮遇愈渥。聽駕輦車,出入宮中。敕諸道博土,勘奏太政大臣執掌。基經益抱謙挹,屢求避位。帝特降敕,萬機仍舊,先稟基經而後奏下。尋請使源融、源多代己秉政,不許。
【三代實錄。】
仁和元年,圖年中行事於障子獻之。
【年中行事抄。】
賜攝津為奈野為遊獵地。是歲,敕許節會不就班而直昇殿,又賜宴內殿省。其壽五十,張樂徹曉。賜馬五匹、冬夏衣各五襲、臥具、屏風,又為度僧五十人。
【三代實錄。】
帝多皇子,然憚基基,未言所立。三年不豫,基經入臥內,奏曰:「陛下萬歲之後,神器將付阿誰?」帝曰:「唯公所擇。」基經曰:「以臣所見,其惟王侍從乎。」王侍從者,定省也。帝大喜,召定省,右執其手,左執基經手,泣曰:「大臣勳勞莫大,汝謹勿忘。」
【愚管抄。】
基經出,率百僚上表,請立皇大子。遂立定省為儲貳。帝崩,
【三代實錄。】
太子即位,是為宇多帝。即日手詔宣遺敕,褒夾輔之功。
【扶桑略記。】
尋詔百官:「萬機巨細,皆關白太政大臣,而後奏下。」
【政事要略、扶桑略記、愚管抄。】
一如故事。
【政事要略、愚管抄。】
關白始于此。基經上表,乞歸政,不許。詔曰:「社稷之臣,非朕之臣。宜以阿衡之任,為卿之任。」左大辨橘廣相筆也。時疑阿衡之任,眾議紛然。
【政事要略、扶桑略記。】
藤原佐世故謂基經曰:「阿衡無典職,何得關白庶務?」遂不示官奏。
【○十訓抄曰,或告某經曰:「公豈罷政乎。阿衡位高,而不預事。」基經曰:「然而我問人而已,何用之為?」命放廄馬。附以備考。】
事聞,帝令諸博士勘阿衡職掌。
【北山抄。】
中原月雄、善淵愛成等皆言:「阿衡者,三公也。坐而諭道耳。」基經奏日:「國家之事,一日萬機。而自去年八月,迄于今日,未奏太政官所申之政。臣伏奉去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詔書:『萬機巨細,關白於臣。』上表辭謝,不敢曰當。又奉同年閨十一月二十七日敕旨:『宜以阿衡之任,為汝之任。』臣未知阿衡之任,仍持疑久矣。伏聞左大臣令明經博士等勘申云『阿衡之任,可無典職。以其無典職,知阿衡之為貴。』以臣比擬,非所克堪。抑至于無分職,暗合臣願。伏請早仰執奏之官,莫令萬機壅滯。」於是紀長谷雄、三善清行,與佐世評論官制沿革曰:「殷世阿衡,即周官三公。三公無典職,經史有明文,不可復疑。」帝令廣相、佐世、月雄廷議,左大臣源融判之。佐世欲堅執前議,融依違不能裁斷。節適盛暑,帝頗厭倦。公卿憚基經,皆稱病罷去。時機務壅滯既久,諸司抱憂。帝遣融就基經第,依前詔而行機務。基經曰:「阿衡職掌,其議未決。臣不能奉明詔。」融還奏,帝不悅。融曰:「太政大臣,久不聽政,可患也。請改後詔文,不然恐有不測之事。」帝不得已遂宣詔百官曰:「太政大臣援立先帝,保護朕躬,功大德高,遠超周霍。累代聖明,猶仰輔弼。矧朕小子,何不倚賴。故去年下詔:『關白萬機。』而大臣上表,堅執間退之志。朕欲庶事仍舊,關白大臣。而左大辨橘廣相草詔,失朕本意,遂令大臣持疑,不肯視事。天下之務,盡皆壅滯。自今以後,應奏之事、應下之事,必先諮稟太政大臣。朕將垂拱而仰成。」菅原道真亦贈書解喻。基經遂奉詔。
【政事要略。】
寬平元年,聽乘腰輿。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腰輿作輦車,誤。】
二年,疾,帝將臨視。固辭乃止。及困篤,乞解職。優詔允之,賜度者、免罪囚,以禳之。
【菅家文草。】
明年,薨,年五十六。輟朝三日。贈正一位,封越前公,謚昭宣。
【公卿補任。】
食封資人并如生時,
【愚管抄、歷代皇紀。】
置守家一戶,列荷前例幣之數。
【延喜式。】
基經在職,縝密祇畏,恭事神明。每遇災異,屢乞歸政。不被俞允,則側身修職,思答天譴。清和朝,總攬萬機,務在濟益。吏稱其職,人賴其慶。朝廷無事,內外肅然。敦崇儒術,釋奠之日,公卿拜先聖,使明經博士講周易。
【三代實錄。】
元慶中,奉敕撰文德實錄十卷。
【本書序。】
秋田城司良岑近貪婪,誅求無厭,蝦夷叛亂,北邊騷擾。基經憂之,薦右中辨藤原保則,兼出羽權守,委以閫外之任,卒能討平之。然保則終不蒙賞拔,近亦無罷黜,時人譏其勸懲失方。
【三善清行所撰藤原保則傳。】
基經嘗侍內宴,偶著清和帝所賜御衣。時帝遜位居水尾,基經因賦詩曰:「醉望西山仙駕遠,微臣淚落舊恩衣。」聞者感嘆焉。
【江談抄。】
基經幼時從仁明帝幸芹河,帝偶遺箏爪。時扈從人眾,帝察基經敏慧,召而謂曰:「料唯汝能得之,可歸而索也。」基經茫然不知所為,心誓曰:「若得之,則建一伽藍。」果得之以獻。帝大愧,因創極樂寺。
【大鏡。○參取裏書。】
初居枇杷第,
【三代實錄。】
後往來堀河院、閒院二第。堀河院地勢寬敞,大饗賓宴則於此。其齋戒及延親昵,則於閒院。世稱堀河大臣。
【大鏡。】
子時平、仲平、兼平、忠平。
【大鏡裏書。】
時平
自有傳
。兼平,宮內卿,善彈琵琶,世稱琵琶宮內卿。
【尊卑分脈。】
藤原仲平。仲平,仁和三年,敘正五位,累遷。延喜八年,任參議。十七年,為中納言。延長中,轉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承平中,遷兼左近衛大將。尋拜右大臣,敘從二位,兼藏人所別當。
【公卿補任。】
七年,轉右大臣,大將如故。天慶二年,敕許節會不就班而直昇殿,聽乘輦車出入宮門。數年,進正二位,兼東官傅。八年,薙髮,改名靜覺。薨年七十一。
【公卿補任、日本紀略。改名據補任。】
居枇杷第,世稱枇杷大臣。
【公卿補任、大鏡。】
雄於資材,駢列倉庫,居宅地四分之三。
【江談抄。】
而資性溫雅,人皆稱之。其為左大將時,司天奏有星變,咎在大將。右大將實賴惡而禳之。或告仲平請禳。仲平曰:「是移咎於彼,冀自免也。實賴年少才高,奉朝之日尚多,我老矣,生無益於時,死亦何所損。」聞者嗟嘆。
【今昔物語。】
藤原忠平,幼聰慧。基經將建極樂寺,往相其地,忠平陪乘,指一所曰:「大人欲創佛閣,則莫過于此。」基經視之,則地形實絕勝,因言曰:「當以是為汝後來營構之地。我業已別有所定。」自是心奇之。
【大鏡。】
寬平中,敘正五位下,任侍從,兼肥後權守。昌泰三年,授參議。奏請讓于叔父右兵衛督清經,因為右大辨。延喜初,任參議,兼春官大夫、左兵衛督,補檢非違使別當。尋敘從三位,任權中納言,補藏人所別當,兼右近衛大將。數年,轉大納言,遷兼左近衛大將。十四年,拜右大臣。
【公卿補任。】
十九年,賜宴其家,賀壽四十。
【日本紀略。】
延長二年,敘正二位,轉左大臣。明年,兼東宮傅。
【公卿補任。】
初兄時平撰延喜格式,未及成薨。忠平踵成之,
【愚管抄。】
上格十二卷,式五十卷。
【日本紀略、延喜式。】
朱雀帝即位,詔忠平攝行萬機。
【日本紀略、公卿補任。】
基經薨後,不置攝政關白。至是,以帝幼冲,復置焉。
【神皇正統記。】
累表辭讓。不允,賜隨身兵仗,內舍人二人、左右近衛各四人。承平二年,敘從一位,聽乘牛車出入上東門。六年,拜太政大臣,攝政如故。
【公卿補任。】
天慶二年,准三宮,如忠仁公故事。聽輦車。是歲,以年滿六十,敕六寺:「誦經導壽。」太政官僚屬,及延曆、興福諸寺,亦為修之。
【日本紀略。】
四年,罷攝政,為關白。
【一代要紀、攝關傳。】
宣詔:「萬機巨細,關白太政大臣,然後贈下。如仁和故事。」七年,遘疾。賜度者五十人。
【公卿補任、日本紀略。】
村上帝即位,乞避職,不許。
【本朝文粹。】
天曆三年,表請致仕。
【九曆、日本紀略。】
遣右近衛中將良岑義方,就第敦諭不許。
【公卿補任、日本紀略。】
既而病篤,帝憂之,遣藏人頭藤原有相賜度者五十人。忠平謝曰:「自古人臣因病賜度,皆有功國家者也,然亦不過一二人。臣頃年以來,屢罹衰痾,職事廢滯。而今蒙罔極之恩,不知所奏。」又敕十六寺,諷誦禱之。
【九曆。】
病彌篤,再表致仕。
【九曆、日本紀略。】
遣若近衛中將源雅信,諭之不許。
【日本紀略。】
賜度者三十人,大赦天下。八月,薨于小一條第,
【九曆、日本紀略。小一條第據紀略。】
年七十。
【日本紀略、榮華物語。】
世稱小一條太政 大臣。
【大鏡。】
帝悲悼,輟朝三日。葬法性寺,遣大納言源清蔭、中納言藤原元方、參議源庶明,贈正一位,封信濃公,謚貞信,敕入荷前例幣之數。
【日本紀略。】
忠平寬厚慈愛,及薨,朝野莫不惜之。
【榮華物語。】
與兄時平、仲平,並登衰職門袞職,時人謂之三平。
【大鏡。】
初醍醐帝嘗召相工於宮中,相太子及左右大臣。相工視文獻太子曰:「容貌過美。」視時平曰:「智數過多。」視道真曰:「才能過高。皆非全福之人。」時忠平在下坐,相工回覓坐中,遙指點之曰:「神識才貌,無不協吉。久奉朝家,保榮貴者,其惟此人乎。」宇多法皇雅欽忠平風度,聞相者言,益重之。以子頎子女王配之。
【古事談。○大鏡曰,有相工至自高麗,忠平與二兄見之。相者所言,粗與此同,實是一時之事,而所傳各異。今不兼取。】
天曆中,二子實賴、師輔,為左右大臣,父子同時,並列三公,榮貴顯達,世無與比。
【榮華物語。】
忠平雅與菅原道真善,及其貶,問遺不絕。不以時平之故生嫌。其夷曠如此。
【愚管抄。】
宅邊有宗像神社,忠平往來必下車。一夕神憑曰:「位卑矣。數煩公敬屈,實所不堪。」忠平為奏陞正一位。
【大鏡。】
子實賴、師輔、師保、師氏、師尹。
【尊卑分脈。○按本書以師保、師輔為序。今據公卿補任訂之。】
實賴
、
師輔
,自有傳。師保,從五位下。
【尊卑分脈。】
師氏,至正三位大納言,世稱桃園。
【公卿補任、尊卑分脈。】
好和歌,集曰海士手古良。
【八雲御抄。】
師尹,至左大臣正二位,薨贈正一位,
【公卿補任。】
世稱小一條左大臣。
【大鏡、榮華物語。】
子濟時。
【藤原系圖。】
藤原濟時,康保中,任右中辨,補藏人頭。安和初,為右近衛中將,敘從三位,尋為右兵衛督,拜參議。天延三年,任權中納言。貞元二年,代藤原兼家,兼右近衛大將。永延、正曆間,任大納言,遷兼左近衛大將,尋兼陸奧出羽按察使,至正二位。
【公卿補任。】
世稱小一條大將。
【大鏡、公卿補任。】
長德元年,薨,年五十五。
【公卿補任、小右記。】
藤原忠輔好仰天,濟時戲之曰:「天象有何異?」忠輔應聲對曰:「星犯大將。」濟時惡之。無幾寢疾,遂不起。初三條帝在儲位,將納濟時女娀子,命下之日,濟時意望許輦車,詣關白兼家言其情。兼家曰:「諾。當為卿奏請。」濟時大悅,以為所請必得,拜舞而出。而輦車之命,竟不下。時人呼為空拜大將,蓋以其庭有紅梅樹,假借嘲之。
【江談抄。○紅梅、空拜音相近。】
及娀子立為皇后,追贈太政大臣。
【大鏡、榮華物語。】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三十一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