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廿八 列傳第五十五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正躬王
山田春城
讚峻永直
伴成益
正躬王,萬多親王子也。幼而聰穎,入大學讀史漢,善屬文。年十八,奉文章生試及第。天長中,授從四位下,累遷彈正大弼、刑部大輔、右京大夫,出為丹波守。政尚清簡,民不敢欺。承和七年,任參議,兼左大辨、大和、遠江守。
【三代實錄。】
十三年,法隆寺僧善愷告檀越少納言登美直名:「強賈賤物,過取屋直錢。」正躬與同僚上讞,將抵直名罪。右少辨伴善男以為:「正躬為善愷地。」竊奏受善愷違法之訴。於是下明法家議。大判事讚岐永直、博士御輔長道斷文曰:「檢訴狀,直名所犯,準贓布二十二端三丈。據職制律,准枉法論,合遠流。是所告之罪。鬥訟律云:『告人罪,皆須明注年月,指陳實事,不得稱疑。官司受而為理者,減所告罪一等。』今檢諸辨所執,彼此異論,公私難辨。然尋犯由緒,此緣公事致罪,可無私曲。仍須從公坐法,自流上減一等,徒二年半。即罪輕不盡其官,聽贖銅五十斤。」左大史伴良田連宗斷文曰:「諸辨須議善愷申訴者,依令先令著俗衣,然後受訴狀。而正躬王等執云:『僧尼令雖設權俗之法,而元來未施行。』者。其庶務皆以法令為本。今既設權俗之法,何更稱元來未施行。又執云:『為備禁固,處於間奧。防其逃逸,理非資助。』者。凡禁人之體,庶人皆知。寧處於間奧,可謂禁固乎。又執云:『直名於國為姦賊之臣,於家為貪戾之子。』者。又云:『直名為遁發覺,望下僧綱,自恃利口,求當訥舌。正躬等審其奸計,不許自牒。』者。凡設官分職,各有司存。理須任法付所司,何稱訥舌之有司,破法奪他人之職。其鞫獄之官,須置情平直,無有愛憎。而妄搆異端,鍛鍊成罪,斯所謂屈法申情者。又善男出牒,具示違法之由。而成益等執云:『於辨官推訴訟,是往古之舊貫,非昨今之新意。是以申上官,蒙處分。』所問者,其稱舊貫,事是實也。但元不識法意,從舊例有違失者,須隨教喻之旨改正,不可承循違法之舊貫。而確執不移,可謂知意故犯法。名例律所謂:『私罪者,謂不緣公事。私自犯者,雖緣公事,意涉阿曲,亦同私罪。』理須依盜贓五十端已上,從加役流上減一等,處徒三年。身帶五位已上,請減一等,處徒二年半。五位已上,一官當徒二年,餘徒半年,贖銅十斤,合解官者。」彈正大疏漢部松長斷文曰:「今檢成益、岳雄等所執,事緣公論,情無私曲。雖所行違法,猶是公罪。但餘辨所執,尋其論緒,頗涉私曲。稽之律條,可謂私坐。」敕以彼此異論,科斷不同,覆問條奏。永直等皆稱:「檢諸辨所執,可謂有私。雖然未有所曲,仍處公坐。何者,准律。私曲相須,仍成私罪之故。」又問松長曰:「成益、岳雄同為受推之官,而為公坐如何?」松長對曰:「今加覆勘,前斷有失。失錯之罪,更無所避。何者,善男牒狀,雖論律令數條不合受推之理,而無引明注年月指陳實事之律。若有引此律諫彼諸辨,而猶不承者,自從私罪之法。而檢諸所執,既無此文。又永直等勘僧善愷訴狀,辨官應受推否之狀曰。正躬王等執論曰:『善愷元進訴狀之日,副手實結解。就此等狀,年月實事,既是明白。而永直等猶稱不明,遂斷違法。以此觀之,勘發之興,唯在永直等,非是善男意。然則於此一事,善男并諸辨,俱涉誤失,非緣故犯。據檢律條,可為公罪。但自餘違法之事,雖緣公事,意涉阿曲。准法而論,皆是私罪。』」太政官議曰:「今案所答,皆稱有私。加以問善愷處笞四十之由,永直、長道等對曰:『猶合處笞四十。何者,案所執辨官申上,不合俗形。』者。然則辨官許容,不合俗形。准律,官人、百姓共犯罪,以官人為首。仍許容之辨官為罪首,合處笞五十,僧減一等,合處笞四十者。既云許容,豈非挾私。然則有私之說,彼此一同。唯以未有所曲,猶為公罪。仍更詰難,公私之律,上下失所,相須之文,麤注倒義之由。永直等覺悟,更無駁議。以此論之,既非公罪。何者,名例律云:『公罪,謂緣公事致罪,而無私曲者。注云:「私曲相須,即是欲顯公罪之理,更起私曲之文。』私曲二字,其義猶隱。故承私曲之下,設相須之注。然則相待於私曲二事,全無一者,乃名為公罪。既云無私曲,若此二事,互有一者,不合入公坐,其文已顯明。且不公為私,背私為公,是公私之不雜,猶白黑之自異。然則公坐之中,何得有私;私罪之中,亦宜無公。而長道等云:『有私無曲,或有曲無私,仍為公坐。』者。文義俱亂,其誣已甚。又云:『私曲相須,乃成私罪。』者。仍案私罪之條,終無相須之句。何以無據之傳說,輙亂不疑之成文。上下失所,公私混義,是亦不通也。後經數日,永直等更進所答不盡之狀云:『私曲者,謂私之曲也。相須之句者,合私曲二字為一義,連讀之意也。』今如此說者,私曲是一事。若是一事者,相須之律,終成空文。加以衛禁律云:「弓箭相須。」若云私之曲者,豈是弓之箭乎。舉此一謬,餘隨可知。凡相須與不相須,皆是法律之細例,且史書之中,多有此文。彼此同例,更無異義。忽出新意,強亂舊文,非但當時之戒,當貽後代之疑。加以,長道等初云:『私與曲二者相須,乃成私罪,其後乃變為私之曲。』既云明法,豈有疑辭。而前後殊論,向背異執。斯而不正者,恐涉於弄法。又松長所答,理不可然。何者,諸辨所受訴狀,多乖法式。而復推問之日,頻致違犯。尋其意緒,皆不過資助於訴人,以左右其事。然則資助之情,本末理須一同。受推之咎,故失復何殊別。而松長前後殊言,公私變斷。遂云:『受書一條,當稱誤失。自餘諸事,應為阿曲。』生節目於一事,分輕重於同意。欲辨公私,還增曲直。又答云:『正躬王等執論曰:「善愷進訴狀之日,副手實結解。就此等狀,年月實事既是明白。」者。仍檢諸辨問狀,善男問中,已有不注指年月實事之條。』然則正躬王等,須當彼時,悔悟所受訴狀,已違法式。而其後,明法博士等申返訴狀之日,正躬王等猶亦以手實結解,執為明白之證,明是故犯,何得為失。即是松長自賊夫人之辭也。又以問狀付永直等,令決是非。其後永直等對云:『諸辨問狀,彼此異執,有疑勾勘。因依訴狀勘申者。』然則善男所問,固為先覺。何稱勘發之興,在永直等乎。謬妄如斯,准的何據。夫理有一途,法無二致。今明法之家,公私異論,輕重殊執,各是自心,遞非人說。遂使視聽多疑,取捨無准。今之評議,實罄愚管。謹案名例律:『私罪,謂不緣公事,私自犯者。雖緣公事,意涉阿曲,亦同私罪。』准據此律,諸辨等自始受訴狀,至于推問之日,其所違犯,已涉私曲。然則處私之斷,誠得其情。所見如此,不敢隱欺者。」
【續日本後紀。】
式部少輔小野篁亦同善男之議,遂坐受善愷違法訴狀。
【文德實錄、三代實錄。】
正躬及左中辨伴成益、右中辨藤原豐嗣、左少辨藤原岳雄,並徵銅十斤,奪官削爵。嘉祥元年,詔敘正躬從四位下,成益從五位上,豐嗣從五位下。
【續日本後紀。】
正躬無幾為治部卿。齊衡初,為太宰大貳,進正四位下。妙選僚屬,請橘良基、巨勢夏井為少監。貞觀二年,還京師。明年,拜參議,兼彈正大弼。上表曰:「正躬聲華無算,德望罕稱。幸荷不時之崇恩,明參非據之重任。分暉銑樹,託派銀潢。猥負丘山之恩,慙無塵髮之效。況亦年鬢云暮,孫息稍眾。名編宗親之籍,身耗府帑之資。臣雖才質空虛,猶冀破家為國。思夫公費,內疚私心。因欲除諸子之王名,與諸臣同齒列;削宗室之繁蕪,省歲時之祿賞。雖至女子,蔭留一身。祿不及子,於其降退,式當悲吟。竊見宗門賜姓者多,臣意所欽,在平朝臣。請除非女子,所有男兒,皆賜平朝臣姓。諸姪希望者,同預於此矣。」許之。子往世王、繼世王、基世王、家世王、益世王、助世王、是世王、經世王、并世王、尚世王、行世王、保世王等十二人,與叔父正行王、子高蹈王等,賜姓平朝臣。五年,遷刑部卿、越前權守。卒于官,年六十五。
住世,仕文德、清和、陽成、光孝四朝,為肥後介、甲斐守,至從五位上。基世,仕陽成、光孝二朝,為治部少輔、相模權介,至從五位下。
【三代實錄。○住世仕文德朝,據文德實錄。】
山田春城,字連城,右京人。曾祖白金,為明法博士,該通律令。言法律者,咸資准據。春城年十五,入學。嵯峨太上皇使皇子源明就學,擇大學生之儁者,與之遊處春城應選,與明讀諸子百家。遙授丹波權博土,以為勉學之資。太上皇崩,仁明帝繼使卒業,侍校書殿,披閱秘書,內藏寮賜食,遙授備後權少目,遷備中權少目。承和十二年,對策下科。明年,為少外記。仁壽元年,授外從五位下。頃之遙,授駿河介。三年,請之任。為政聰察,吏民畏憚之。境內駿河郡有神,號阿氣太神,新遷自伊豆。國司白官,建祠奉祀,禰宜祝等‧附會以奇異,誑惑百姓。春城考訊,窮其姦狀。歲時致享而已。吏民終服。其秋,以事入京,諸儒改判春城策,僉曰:「尺木寸玉,非無瑕節。況於大才,古人猶泥。」陞置乙第,
【○本書乙作一,或作丁。按上云承和十二年對策下科,此不當云置丁第。作一者,蓋乙字訛,故今訂之。】
敘從五位下,歷勘解由次官、玄蕃頭。天安二年,遷左京亮,兼大學助。時臥病,京職煩劇,不能理事。因罷亮。尋卒,年四十九。春城性甚寬裕,而議論切直,無所阿避,不事細藝,不信禨祥,有儒者氣象。
【文德實錄。】
讚岐永直,讚岐寒川郡人也。幼入大學,好讚律令。性甚聰明,一聽輙誦。弘仁中,補明法得業生,兼但馬權博士。數年,奉試及第。天長中,為明法博士,歷左右少史,兼勘解由判官。
【三代實錄。】
承和中,授外從五位下,
【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
為大判事,明法博士如故。歲中,兼勘解由次官。
【三代實錄。】
尋與其族右少史永成等,改姓讚岐公,賜讚岐朝臣,隸右京。
【續日本後紀。】
歷兼出雲權介、阿波權掾。法隆寺僧善愷告少納言登美直名犯狀,右少辨伴善男與左大辨正躬王執論,善男辯口便佞,蒙帝寵遇,遂誣正躬王等許容善愷違法之訴,免其官爵。先令明法博士等斷正躬等罪。永直畏憚權勢,不肯正言。然執律私曲相須之義,夫忤善男意。嘉祥元年,刑部少輔和氣齊之犯大不敬,當絞。詔減一等,流伊豆。永直坐其事,流佐渡。
【三代實錄。○續日本後紀,佐渡作土佐。】
及帝不豫,流人遇赦,量移永直,許入京。
【續日本後紀。】
頃之,復本位。
【三代實錄。】
齊衡中,復為明法博士、
【文德實錄、三代實錄。】
大判事。以老屢乞骸骨,許之。以明法博士養病於家。詔曰:「明法博士,律令之宗師也。惜齒在耆耈,不傳正說。宜令諸生就第受讀。」永直閑臥私第,生徒從而受業。式部省就門庭修講竟之禮,法家榮之。貞觀初,敘從五位下。四年,卒,年八十。永直經歷數官,判決能究其旨,後之使司,咸取則焉。大判事興原敏久、明法博士額田今人等,舉刑法難義數十事,欲遣人質問于唐。永直見之,一一辨析,疑滯釋然。其該通如此。子時人,傳父業,改姓和氣朝臣。
【三代實錄。】
至左衛門大尉,
【類聚國史。】
從五位下。
【三代實錄。】
伴成益,右京人也。父宇治人,從五位上。成益,少入大學,及長能文章,登進士科,為左京少進。天長中,歷式部少丞、右京少進,授從五位下。承和中,歷大藏少輔、右少辨、左中辨,敘從四位下。成益為人質直,奉法不阿權貴。
【文德實錄。】
議僧善愷之訴,奪官爵。
【續日本後紀、文德實錄。】
嘉祥中,授正五位上。
【續日本後紀。】
文德帝即位,進從四位下,出為丹波權守。境內清肅,以廉潔稱。仁壽二年,卒,年六十四。
【文德實錄。】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廿八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