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廿六 列傳第五十三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藤原園人
藤原緒嗣 子:藤原春津
清原夏野 子:清原瀧雄、清原秋雄。
藤原園人,中衛大將房前孫,大藏卿楓麻呂長子也。
【公卿補任。】
寶龜未,敘從五位下,為美濃介。天應元年,遷備中守。延曆初,歷少納言、右少辨、安藝、備後守,為太宰少貳。既而為豐後守,
【續日本紀。】
遷大和守,入為右京大夫。所在著績,稱為良吏。百姓追思,為立生祠。稍遷治部大輔、右大辨、大藏卿,兼相模守。大同元年,轉宮內卿,拜權參議,遂為真。兼皇大弟傅,累授正四位下勳五等。為山陽道觀察使,
【公卿補任。】
奏曰:「西海道年中上都雜使,其數繁多。而此道疲弊,異於他境。檢察其由,率緣迎送無息,不得顧私。望請,西海道五位已上,自非秩滿解任者,不聽輙入京。」敕許之。
【日本後紀、類聚三代格。】
二年,又奏曰:「備前國解稱,書生等言,某等白丁課役之民,而長直公事,不顧私業。或久經京下,永防農業。或巡行部內,私費人馬。身勞不異郡司,榮祿還所無賴。伏望,特告官司,借貸正稅,各救窘乏。國司勘之,事有合矜,仍請使裁。使等商量,賞則招人,餌則聚魚。若不優矜,則部內公文,將託誰人。望請當道諸國,隨國大小,正稅一萬二千束已下,八千束已上,每年借貸,令自勸勉。」敕:「宜差量給之。若有未納,令國司填之,立為恒例。畿內七道諸國,亦宜准此。」
【類聚三代格。】
又上言:「播磨國內封戶巨多,多。運租之勞,於民為弊。加以,界近都下,雜月繁多,動用穀類,不足支用。不動之貯,只九萬斛。熟尋其原,由封戶之數多也。伏望減省春宮坊並諸寺封五百戶,移附東國,即收其租,以為不動。然則弊民斯息,貯物自積。」許之。
【類聚國史。】
三年,奏:「當道播磨、備中、備後、安藝、周防等五國,去延曆四年以降,二十四年已往,庸並雜穀等未進,其數不少,良由頻年不稔,人民彫弊也。今將追辨本色,國司則或死或替,幹濟難成。百姓則且病且飢,運進大難。伏望,未進之物,一收穎稻,混合正稅。庶於公無損,於私得便。但任觀察使以來,一依舊令辨進。」許之。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
是歲,轉民部卿,行北陸道事。
【公卿補任。】
四年,奏言:「伏按去四月二十八日詔書稱:『大辟已下,罪無輕重,常赦所不免,咸皆赦除。』者。非常之恩,率土幸賴。凡厥大小,誰不霑澤。方今當道諸國,損弊年久,公途難辨。當時宰吏,或有未進等雜物。檢怠則罪逢赦降,勘物則實在貧民。便付後任,還移前咎。相續催煩,輸轉不絕。准之事由,元非挾情。比之枉法,輕重自分。伏望,大同元年以來,調庸、雜米等未進者,官用有限,支料難乏。並須依數催進。自餘雜未納進之類,在恩詔之前者,悉從免除。庶使窮困人民,永忘舊歲之責;見任國司,頓絕前官之怠。」許之,京畿并諸國准之。
【類聚國史。】
累進正三位中納言。弘仁元年,轉大納言。
【公卿補任。】
奏言:「謹按去延曆十四年閨七月一日敕:『減諸國出舉正稅息利,率十束收利三束。』由茲觀之,矜百姓之罄乏,惜萌俗之弊衰也。大同之初,改張此例,更率十束,收利五束。爾來迄今,彫損滋甚,水旱疾疫,頃年相仍。僅賴今歲之豐稔,少慰先時之菜色。然而窮困之民,未得興復,備償之煩,當從輕尠。伏請諭定公廨及雜色稻出舉息利,始自今年,一依延曆十四年敕行之。庶令改重從輕,濟弊招益。」敕許之。二年奏言:「夫郡司有勞之胤,奕世相承。郡中百姓,長幼託心。臨事成務,實異他人。而偏取藝業,永絕譜第。用庸材之賤下,處門地之勞上。為政則物情不從,聽訟則決斷無伏。於公難濟,於私多患。伏請郡司之擬,先盡譜第。遂無其人,後及藝業。」詔曰:「應變設教,為政之要樞;商時制宜,濟民之本務。故堯舜異道,而天下歸仁;湯武殊治,而蒼生欣賴。朕還淳返朴之風,未覃下土;興滅繼絕之思,常切中襟。夫郡領者,難波朝庭置其職,有勞之人,世序其官。逮于延曆年中,偏取才良,永廢譜第。今省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園人奏,實得其理。宜依來奏。」明年,又奏:「夫量能授職,邦教攸先;訓俗宣風,郡司是寄。故任當其器,則庶績咸康,委失其才,則政治自亂。加以譜第之事,既復舊例,奕世相繼,義在象賢。是以國司簡定,銓擬言上。無賴之徒,不領銓擬之例。或身在京,爭第相告,抑退國選,遂奪其位。一民之志,未有推服,百里之任,何能可堪。臨事面墻,操刀傷錦。其之為弊,古今一揆。望請,銓擬郡司,一依國定。若選非其人,政績無驗,則署帳之官,咸解見任,永不敘用,以懲將來。」敕:「依奏。但主政帳,不在此限。」
【類聚三代格。】
三年,為右大臣。
【公卿補任。】
四年,奏:「念舊酬勞,賢哲遺訓;重生愛命,貴賤無殊。今天下之人,各有僕隸。平生之日,既役其力,病患之時,即出路邊。無人看養,遂至餓死。此之為弊,不可勝言。伏望,仰告京畿,早從禁止。庶令路傍無夭枉之鬼,天下多終命之人。」敕:「宜令加禁制。猶致違犯者,五位已上,注名奏之。六位已下,不論蔭贖,決杖一百。臺及職、國,知而不糾,及條令、坊長,國郡、鄰保,相庇不告,並與同罪。牓示要路,分明告知。」
【類聚國史。】
五年,進從二位。
【公卿補任。】
奏:「去大同二年,停正月二節。迄于三年,又廢三月節。大槩為省費也。今正月二節,復于舊例。九月節准三月。去弘仁三年已來,更加花宴。准之延曆,花宴獨餘。比之大同,四節更起。顧彼祿賜,庫貯罄乏。伏望,九日者,不入節會之例,須臨時擇定堪文藻者,下知所司。庶絕他人之望,省大藏之損。」又奏:「去延曆十年,車駕幸交野。此時,禁畿內國司獻物。而比年間,曾無遵行。國郡官司,非必其人。寄言貢獻,還煩百姓。不穩之譏,相續無息。伏望,自今以後,一切禁斷。但臣下之志,私有供進者,不在禁限。」
【類聚國史。】
又奏:「諸國所收官物,本倉色目,具注稅帳。而國司或非其人。便郡稻者,即充公廨,當土百姓,不得舉給,遠授他郡,徒疲往還。是以不便之處,物數有剩。至于交替,通計諸郡,名無闕失,實與帳違。積習成俗,其弊未改。出雲國最多此類。縱令甲郡應貯而納於乙處,狂賊作亂,還致失火,帳注全倉,物既煨燼。公家之損,莫過於斯。伏望,自今而後,下知諸國,依帳收納,甲乙之郡,不許通計。若本倉相違,准狀科處。庶令官家少損,黎民蒙濟。」並許之。
【日本後、類聚國史、類聚三代格。】
八年,奏:「依太政官延曆十八年四月十三日符:
【○本書一作二十八日。】
『畿內五國郡司,一居內考,率由近接都下。驅策殊甚,准於外國,不可同日。』今如此輩,未出身前,相競如林。既得考後,詐告病假。非啻闕棄郡務,誠是欺犯朝章。伏望,自今以後,有斯類者,國司勘實,一從還本。若有國司受彼請託,輒解卻者,准狀科附,不從寬典。庶遏姦源,以勵後進。」敕從之。
【類聚三代格。】
九年,薨,年六十三。
【日本紀略、公卿補任。】
帝甚悼惜,遣使監護喪事。
【日本紀略。】
贈正一位左大臣,
【日本紀略、公卿補任。】
稱山科大臣。
【公卿補任。】
嘗奉敕,與萬多親王撰姓氏錄。
【姓氏錄序、日本紀略。】
子濱主,
【尊卑分脈。】
從四位上安藝守。
【續日本後紀。】
藤原緒嗣,式部卿百川長子也。延曆七年,加冠殿上。其幞頭巾子,賜乘輿之所御。即授正六位上,補內舍人,賜劍,敕曰:「是汝父所獻也。汝父壽詞,于今未忘。每一思之,不覺淚下。今以賜汝,宜莫失焉。」尋賜封百五十戶。既而進從五位下,補侍從,為中衛少將。
【續日本後紀。】
十五年,兼常陸介、內廄頭,俄遷衛門佐。明年,兼內藏頭,
【公卿補任。】
轉衛門督,兼出雲守,為右衛士督。二十一年,行幸神泉苑,宴闌令緒嗣彈和琴。召右大臣神王,耳語良久,乃流涕。更召皇太子及親王,陪殿上。即詔曰:「微緒嗣之父,朕豈得踐帝位哉?雖知緒嗣年少為群下所怪,而其父元功,朕尚不忘。宜拜參議,以報宿恩。」神王奉敕,便起引唱。
【續日本後紀。】
乃拜參議,特賜別封百戶。十三年,兼山城守。
【公卿補任。】
明年,詔與菅野真道議政事得失。緒嗣曰:「方今天下所苦者,軍務土木。停此兩事,則百姓休息。」帝善之。
【日本紀略。】
大同中,為山陰道觀察使。
【續日本後紀】
俄遷畿內觀察使,
【公卿補任。】
兼左大便。尋兼刑部卿,遷東山道觀察使,兼陸奧出羽按察使。
【續日本後紀。】
奏曰:「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命。而鎮兵三千八百人,一年糧料五十餘萬束。由此百姓糜弊,倉廩空虛。如無蓄積,何防非常。加以,往年每有征伐,必課軍糧於坂東。伏請,以坂東官稻,充陸奧公廨。以陸奧公廨,留收官庫。然則,公私得所,實愜便宜。」又奏:「陸奧國國司鎮官等,各以公廨作差,令舂米四千餘斛,雇人運送,以充年糧。雖因循年久,於法無據。但邊要之事,頗異中國。何者,苅田以北近郡稻支軍糧,信夫以南遠郡稻給公廨。其去國府二、三百里,於城柵七、八百里,事力之壘,不可舂運。若勘當停止,必致飢餓。請給舂運功,為例行之。」並許之。
【類聚國史。】
遷右兵衛、右衛門督,停按察使,歷近江、美濃守,遷宮內卿,兼河內守。弘仁八年,拜中納言,累進正三位民部卿。十二年,轉大納言。十三年,奏言:「臣昔忝陸奧出羽按察速,道經東山,略問百姓之苦。天下重役,莫過驛戶。夏月飲河,不顧產業;冬日履霜,常事遞送。雖寬免其庸徭,勤苦倍於平民。伏請諸國驛子,准書生例,每戶量給借貸稻二百束,兼擇驛下好田,混授一處。」許之。
【類聚國史、類聚三代格。】
明年,敘從二位,兼皇太子傅。
【續日本後紀、公卿補任。】
及淳和帝修大嘗,緒嗣與右大臣藤原冬嗣等,侍清涼殿奏曰:「聖主相續,大嘗頻御。天下騷動,人民多疲。然神事不得已。今年大嘗,須停餝省弊。」帝嘉之。冬嗣請令緒嗣檢校其事,許之。緒嗣亦請以中納言良岑安世、參議伴國道等為檢校,便以治部省廳為行事所。唯齋院卜筮定之:「宮內省為悠紀所,中務省為主基所。」權作屋用之。但齋場依例設於北野,凡玩好金銀刻鏤等飾,一切不用。標以賢木造之,用橘并綿類。書悠紀、主基著樹杪,以清素供神事耳。所用正稅,悠紀、主基各十萬,依國司之請,各減五萬。以從省約。又運悠紀、主基兩國雜物擔夫,各給路糧。
【類聚國史。】
天長二年,為右大臣,納封一千戶,以助國用。九年,為左大臣。
【續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仁明帝即位,進正二位。弘仁以降,上表辭職者十餘,三朝優詔不許。至是,以衰邁不堪務,固辭乞骸骨,請減職封五百戶。亦不許。承和二年,賜攝津島上郡荒田三町。明年,請辭職,田職分、資人、雜色、考人、衛土,以助國用。不許。四年,歲飢,緒嗣上表曰:「臣年老病重,出入絕望。在床引日,既過一紀。臣竊見,天下官庫空罄,國用闕乏。況今年不稔,衣食共損。倉廩不實,何知禮節。天長之初,臣已上意見,奏言:『省不要之官,斷文華之費。』而臣今嬰疾,空積星霜。曠官之責,可謂其首。夫文章者,歷代不朽。豈口奏其言,久居其職哉?加以,陰陽不調,責在臣子。伏望,停不當之號,開賢德之進。然則天道無灾,自作中興。非敢逃天澤之榮、名餝之利。」不許。尋賜山城宇治郡公田若干。十年,屢上表乞骸骨。詔曰:「省表具之,深以悲感。朕自在大哀,荒襟迷繆。雖迫遺制,不能自勉。是以政無大小,聽于家宰。然則恩信之勤,須倍常日,託委之情,當在此時。而認意褫服,致誠懸車,前後累表,確乎不移。殆將依請,則具瞻之寄,闕之於國。縱不遂望,則高養之求,損之於公。畢景終宵,思服成疾。然義不在餝,信終歸誠。頻抑沖祈,恐永傷乃懷。故屈朕懇慕,申公謙退。望朝端而空座,辭台階以生塵。徘徊于此,心無所厝。但至道不限,大忠無終。公家之有無,王室之利害,而言之不諱,議而不盡,自後猶相累,幸勿金玉乃音。是乃所以相共終始之大望也。春寒,想強加飡,旨不多及。」
【續日本後紀。】
於是致仕。未幾,薨,年七十,
【續日本後紀、公卿補任、一代要記。】
稱山本大臣。帝遣使監護喪事,遺言不受。詔曰:「念功惟深,懷德即舊。惣天工之綱紀,為人臣之重望。況乎自朕幼冲,比翊王室。志同鷹隼,操均松筠。夫哀以悼往,榮以餝終。宜崇寵贈,用光幽壤。可贈從一位。」緒嗣曉達政術,國之利害,知無不言。但偏信先入之言,不容後說,以是得譏。
【續日本後紀。】
嘗與撰姓氏錄,
【姓氏錄序。】
及日本後紀。子家雄、
【類聚國史。】
春津。
【三代實錄。】
家雄,從四位上左兵衛督,天長中卒,年三十四。性清介,有家風。好典籍,兼善步射。人惜其未及執臺簡而早卒。
【類聚國史。】
藤原春津,風姿美麗,清警寬雅。天長中,擢左近衛將監,遷皇太后宮大進。
【三代實錄。】
承和中,為侍從,拜右馬頭。及父致仕,其第三表使春津進之。敕曰:「左丞相藤原朝臣公,先朝元勳,而朕之舊德也。近功成名遂,歸老於第。朕以几杖禮優之,不敢負公之故也。然政之資賢相,猶病之待良醫。永言于此,戀慕彌深。夫鬼神有知,體清慎者壽命永;福祿無主,屢忠孝者子孫昌。正五位下右馬頭藤原朝臣春津,是公之孝子。特可授從四位下,以慰目前。」
【續日本後紀。】
嘉祥末,丁母憂去職。未幾,奪情起之,任右兵衛督。仁壽、齊衡間,遷刑部卿,
【三代實錄。】
至從四位上,兼但馬守。
【文德實錄。】
貞觀元年,為備前守,並不之官。是歲,卒,年五十二。春津家室貴顯,貲財甚富,居宅營構,最務鮮華。而性寡嗜欲,不貪財利。唯愛馬,時時觀之,以為娛玩。養間里第,朝參頗希。清和帝戲語左右曰:「春津是南山之玄豹也。」
【三代實錄。】
清原夏野,初名繁野。
【公卿補任。】
三原王之孫,小倉王第五子也。
【續日本後紀。】
延曆二十三年,為內舍人。小倉王表請:「繁野及小倉別王之孫內含人山河等,依犬上王故事,同賜清原真人姓。且繁野名觸皇子諱,改繁為夏。」許之。大同中,歷中監物,遷大舍人大允。弘仁中,補藏人,敘從五位下,為宮內少輔、春宮大進,轉春宮亮,兼讚岐、伯耆、下總等守,補藏人頭,兼左近衛中將、近江權守,
【○本書無權字,今據類聚三代格。】
任參議。天長元年,累進從四位上。
【公卿補任。】
奏曰:「國中之政,朝集使當奏言,而或附史生。至于問政,譬如面墻。伏望,差官長副史生一人,其國滯政,面陳於玉階之前,然後罷遣。但有可奏於玉階前者,雖非朝集使,聽入京。無可奏之事,雖朝集使,不聽之。」又奏:「除不堪佃之外,別有常荒田。百姓耕作,國司徵租。民畏此迫,常憚耕食。伏望一身之間,永聽耕食。但六年之後,徵租如法。」敕並從之。
【類聚三代格。】
明年,進從三位,任中納言,兼左兵衛督。三年,轉左近衛大將、民部卿。
【公卿補任。】
奏曰:「設置八省,職寮相隸,百官守職,庶務俱成。一事有闕,萬事皆緩。今親王任八省卿,此人地望素高,不得就職,無知碎務。是故官事自懈,政跡日蕪。非是庸愚之所致,因地勢使之然也。凡官人遷代,必署解由。至有闕物,不免償物。望請點定數國,為親王國,送任彼國,身留京都。意欲居京官者,須聽一兩人。若有守闕者,不補他人。其料物納置別倉,支無品親王之用。」從之。
【類聚三代格。】
七年,為大納言。
【公卿補任。】
淳和帝幸其雙岡山莊,擇文人三十人賦詩。授妻葛井庭子從五位下。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八年,敘正三位。九年,為右大臣,大將如故。
【公卿補任。】
初藤原不比等作令,傳歷年久。當時學者互作異同。乃詔夏野,疏決壅滯,解釋文義。夏野與參議南淵弘貞、藤原常嗣、文章博士菅原清公等,論辨折衷,作義解十卷。十年,書成奏之,朝廷遂施行焉。
【令義解。】
仁明帝即位,敘從二位。承和元年,嵯峨太上皇幸雙岡莊,進其三子瀧雄、澤雄、秋雄位。夏野屢請解大將,不許。四年,上表又辭。
【續日本後紀。】
唯罷大將,不許還食封。
【公卿補任。】
尋薨,年五十六。
【續日本後紀。】
贈正二位,稱雙岡大臣。又以創比寺,稱比大臣。
【公卿補任。】
子瀧雄、澤雄、秋雄。
清原瀧雄,天長中,任右兵衛少尉,累遷雅樂頭,居父喪,哀毀過禮。朝廷奪情,以本官起之。
【三代實錄。】
嘉祥末,進從四位上,尋為安藝守,遷中務大輔。
【文德實錄、三代實錄。】
貞觀中,丁母憂解職。詔起復。五年,卒于官,年六十五。
【三代實錄。】
清原秋雄,工射藝,善挽強弓。
【三代實錄。】
承和初,為侍從,
【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
遭父喪解官。明年,詔以本官起之。
【三代實錄。】
伴健岑等謀反,遣秋雄守大枝道。
【續日本後紀。】
貞觀中,至從四位上右兵衛督。秋雄不修細行,飲酒過差,晚節最甚。十六年,卒,年六十三。
【三代實錄。】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廿六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