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九十一 列傳第十八 皇子六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皇子
【淳和】五子
恒世親王、廢太子恒貞、恒統親王、基貞親王、良貞親王
【仁明】十二子
宗康親王、人康親王、本康親王、國康親王、常康親王、成康親王、源多、源冷、源光、源效、源覺、貞登
【文德】十一子
惟喬親王、惟條親王、惟彥親王、惟恒親王、源能有、源每有、源時有、源本有、源定有、源載有、源行有
淳和,五皇子。贈皇后,生第一子恒世親王。
【日本紀略、皇胤紹運錄。】
皇后,生第二子廢太子恒貞、
【三代實錄、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
第三子恒統親王、
【續日本後紀、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
第四子基貞親王。
【三代實錄、帝王編年記、皇胤系圖。】
宮人大中臣安子,生第五子良貞親王。
【一代要記、帝王編年記、皇胤紹運錄。】
恒世親王,初為諸王,敘從四位下,為侍從。
【日本紀略。】
弘仁十四年,立為皇太子。恒世上表固辭,因為親王,授三品。
【日本紀略、帝王編年記。○按神皇正統記曰,嵯峨帝既禪位淳和帝,又令立恒世為太子,概欲使淳和帝之後,永承大統也。然恒世固辭,遂為僧。今檢諸書,無所相證。而仁明帝即位,立恒貞為太子,恒貞嘗辭儲位,嵯峨上皇諭之。至上皇崩,緣伴健岑等反,見廢。由此觀之,正統記所書,亦或有據。今姑附以備考。】
是年,任治部卿,轉中務卿。天長三年五月,薨,年二十二。帝悲痛,久不視朝。
【日本紀略。】
子正道王,帝特鍾愛,令仁明帝子之。仁明帝亦愛之,每陪殿上。承和四年,冠於殿上,敘從四位下。六年,為侍從。七年,為武藏守。明年六月,不終秩而卒,時年二十。
【續日本後紀。】
廢太子恒貞,幼岐嶷,能讀經史,頗屬文,嵯峨帝奇之。
【後拾遺往生傳。】
仁明帝受禪,立為皇太子。
【續日本後紀。】
擇小野篁、春澄善繩,為東宮學士。
【續日本後紀、後拾遺往生傳。】
淳和帝累書為辭儲貳,仁明帝不聽。
【續日本後紀。】
恒貞容貌端嚴,威儀閑雅,仁明帝以為非常之器。
【後拾遺往生傳。】
恒貞始朝于紫宸殿,拜舞昇殿。敕賜御衣,受之拜舞而退。時九歲,其禮容如老成人。既而始讀孝經,賜公卿宴。
【續日本後紀。】
恒貞嘗從容奏曰:「皇太子釋奠於大學,是舊儀也。此禮久廢,未知所以也。」仁明帝曰:「昔者天平末,大臣吉備真備勸高野天皇,幸大學行此禮。其後八十餘年,廢而不行。今太子心存興復,甚可嘉。」即敕恒真率百官修禮,博士講經。命群僚賦詩,恒貞亦製詩。菅原清公、滋野貞主等甚賞焉,各獻長句,以勸勵之。
【後拾遺往生傳、恒貞親王傳。】
承和五年十一月,冠於紫宸殿。詔曰:「皇太子恒貞,風標岐嶷,元稟溫釆,毓問東華,守器上序,離幼從長,日以躋昇。今月休辰,肇備元服。義兼四禮,道重三加。盛德以之克融,承祧由斯逾楙。嘉慶之事,豈獨在予。宜洽愷澤被之率土,賜天下為父後者,六位已下爵一級。承和四年以往言上,租稅未納,咸從免除。」
【續日本後紀。】
大赦天下。恒貞牙慧日新,深達世事,自以為:「身非家嫡,而居儲宮,若兩太上天皇晏駕之後,禍機難測。」乃令春澄善繩作表,冀效太伯劉疆,以避賢路。不許。嵯峨太上皇深加教督,恒貞見大夫文室秋津、亮藤原貞守等,歎曰:「孤屢輸青蒲之欵,未蒙蒼昊之恩。諸君奈孤身何?」語竟涕泣。
【恒貞傳。】
七年,淳和帝崩。九年,嵯峨大上皇崩。無幾,春宮帶刀伴健岑等謀反發覺。
【續日本後紀。】
恒貞恐,又抗表辭位。仁明帝優答曰:「健岑凶逆,何關太子。宜勿介懷。」恒貞猶不自安。數日,有飛書曰:「健岑反計,為大子發。」仁明帝信之。
【恒貞傳。】
會上避暑冷然院,恒貞從焉。左近衛少將藤原良相,率近衛四十人,圍太子直曹,奪其帶刀等兵仗,張幄於右兵衛陣下,散禁坊司等百餘人,
【續日本後紀。○參取恒貞傳。】
雜色以下於左右衛門陣,左衛門權佐藤原岳雄、右馬助佐伯宮成等,率近衛縛大納言藤原愛發、中納言藤原吉野、參議文室秋津,分幽於院中。韶廢太子,擯愛發於京外,貶吉野太宰員外帥、秋津出雲員外守。明日,恒貞以劍四口,付右近衛少將藤原富士麻呂,進藏人所。尋集廢坊諸人於右衛門陣庭,詔貶大進已下二十八人諸國權守、權椽、權目。殿上雜色、帶刀品官六位已下,處配流者六十餘人,同附防援,發遣于諸道。橘逸勢、伴健岑亦處配流。
【續日本後紀。】
初圍直曹也,恒貞晏然和暢,謂傍人曰:「吾以非分,荷此重任,禍之萌兆,早自知之。故數年以來,欲謝諸君,不罹此敗。而不忍離背,以招憂患。豈非天乎。」
【恒貞傳。】
尋遣參議正躬王,監送恒貞於淳和院。
【續日本後紀、恒貞傳。】
於是降為親王。恒貞顧左右曰:「幸脫重負。」乃住院東亭子,世稱亭子親王。自是專歸佛,妃嬪不復進御。
【後拾遺往生傳。】
恒貞令聞夙著,天下屬志。一旦廢黜,非其罪,朝野悲之。
【恒貞傳。】
嘉祥二年,敘三品。
【續日本後紀。】
遂為僧,改名恒寂,
【○按皇胤紹運錄作寂恒,誤。】
持戒精進。
【三代實錄。】
貞觀二年,施其莊牧數十所於大覺寺,
【後拾遺往生傳。】
造佛像寫經論安之。又施定額僧十四口香燈齋飯之資。
【後拾遺往生傳、恒貞傳。】
初受史傳於春澄善繩、大江音人,五經於中原月雄,後受顯密祕要於儈真如道昌,皆究其奧。
【恒貞傳。】
尤妙草隸。時兩太上皇工書,論者曰:「嵯峨勁筋乏肉,淳和豐肉軟筋,唯恒貞筋骨雙奇,肥瘦得適。」又善鼓、琴,盡得高橋文室麻呂曲調。文室麻呂每曰:「曲折宛轉者,勤習之功也,敬以傳之。音律清雅者,自然之妙也,誠所不及。」初恒貞八歲,猶養在內裏。嵯峨太上皇聞其好音,召令彈琴,因親授羽調易水曲。恒貞學畢,請問其所起。太上皇曰:「昔者荊軻為燕太子謀,欲剌始皇。太子餞於易水,軻羽聲歌曰:『壯士往兮不返,匕首振兮染鍔。』慷慨感激,怒髮指冠,就車而去,無復反顧。事竟不成。軻死,後人寫之七絃,乃此曲也。」恒貞曰:「此非正聲,臣不欲學。」太上皇悅,貽書淳和帝曰:「親王非唯知音,亦能知言。」帝亦悅,附其書於史局。及在東宮,好圖畫。或進偃息圖一卷,命焚之曰:「此致辱於所生也。」時人歎服。元慶八年,天子遜位於陽成院。太政大臣基經屬心於恒貞,率左大臣源融、右大臣源多,陳推戴之志。桓貞泣曰:「內經有厭王位而歸佛道者,未聞謝沙門而貪世榮者。此邪緣也。」不食者數日。於是奉迎光孝帝。
【恒貞傳。】
恒貞性無慍怒,念佛讀經之外,不戲言。
【後拾遺往生傳。】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
【三代實錄。○按後拾遺往生傳為仁和元年九月薨,誤。】
前一夕沐浴,整衣入壇坐禪。明日午後.弟子開戶視之,西向結跏,宛如生。
【後拾遺往生傳。】
遺命薄葬,務從率儉。
【三代實錄。】
初恒貞生二子,皆有才藻,與恒貞向日為僧。
【後拾遺往生傳、恒貞傳。】
恒統親王,承和九年三月,薨。
【續日本後紀。】
年十三。
【皇胤紹運錄。】
基貞親王,神姿清秀,孝誠懇至。
【三代實錄。】
承和初,賜越前坂井郡荒田二十町。
【續日本後紀。】
十一年,授三品,
【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
特敕預內宴。十三年,為上總太守。嘉祥二年,疾篤,請為僧。
【續日本後紀。】
貞觀十一年九月,薨。
【三代實錄。○按皇胤紹運錄云,貞觀十年九月為僧,明日薨。誤。】
良貞親王,嘉祥元年,敘四品。五月,暴薨。
【續日本後紀。】
仁明,十四皇子。藤原皇后,生文德帝。
【文德實錄、一代要記、皇胤系圖。】
贈皇太后藤原氏,生第二子宗康親王、
【帝王編年記、皇胤紹運錄、皇胤系圖。】
光孝帝、
【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皇胤紹運錄。】
第四子人康親王。
【日本紀略、一代要記、帝王編年記、皇胤紹運錄。】
女御滋野繩子,生第五子本康親王。
【一代要記、帝王編年記、皇胤紹運錄、皇胤系圖。】
女御藤原貞子,生第八子成康親王。
【文德實錄、三代實錄、皇胤紹運錄。】
更衣紀種子,生第七子常康親王。
【文德實錄、三代實錄。○按二書具不載其母氏,今據一代要記、帝王編年記、皇胤紹運錄。】
三國氏,生貞登。
【三代實錄、一代要記、帝王編年記、皇胤紹運錄。】
宮人藤原賀登子,生第六子國康親王。
【帝王編年記、皇胤紹運錄、皇胤系圖。】
山口氏,生源覺。
【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
源多、源冷、源光、源效,並失母氏。
【源氏系圖、皇胤紹運錄。】
宗康親王,承和三年,賜大和山邊郡荒田十町、播磨神畸郡荒田三十三町、美濃席田郡空間地七十町。十一年,授四品。十二年,為太宰帥。嘉祥二年,兼中務卿。三年,帝不豫,落餝,宗康同為僧。
【續日本後紀。】
貞觀十年六月,薨,年四十一。
【○據續日本後紀承和元年,宗康七歲之文。】
人康親王,承和四年,賜山城葛野郡空閒地一町。嘉祥元年,授四品。二年,拜上總太守。
【續日本後紀。○按文德實錄嘉祥三年五月,又載為上總太守,未知孰是。】
仁壽二年,遷彈正尹。天安元年,兼常陸太守。貞觀元年,請為僧。詔人康親王辭其官爵,歸於釋侶,宜準國康親王,收其品封,但本封並帳內資人,準無品例充之。
【三代實錄。○按尊卑分脈書齊衡元年出家,誤。且三代實錄貞觀五年四月載,近江愛智郡人康親王家田九十四町,施入延曆寺,為傳法料。詔付國司,永勿徵租。此疑出自人康之請,然無他證,故不書。】
改名法性。
【皇胤紹運錄、尊卑分脈。】
六年,詔免其家所借絹百三十匹、綿三百屯、調布四百端、錢三千三百貫文。十四年五月,薨,
【三代實錄。】
年四十二。
【一代要記。】
稱山科宮,
【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又稱北野親王。
【皇胤紹運錄。】
三子興基、興範、興扶。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與基,初為諸王,貞觀中,為侍從。
【三代實錄。】
歷信濃・播磨權守、
【公卿補任、職事補任。○信濃據三代實錄。】
彈正大弼,
【皇胤紹運錄。】
除左馬頭。元慶中,兼伊豫守,
【三代實錄、公卿補任、職事補任。】
賜姓源朝臣,為左近衛權中將,兼備前守,
【三代實錄。】
補藏人頭,
【一代要記、職事補任、皇胤紹運錄。】
位正四位下。
【類聚國史、公卿補任。】
仁和中,兼伊勢權守。寬平三年,拜參議,兼宮內卿。是歲,卒,
【公卿補任、職事補任。】
年四十七。
【源氏系圖。】
二子一女,忠相、敏相、宜子。忠相,授從五位下,仁和中,為右兵衛權佐。
【三代實錄。】
敏相,昌泰中,為中宮大進。
【扶桑略記。】
宜子,為清和帝女御。興範,元慶中,敘從四位下,
【類聚國史。】
為侍從。八年,卒。
【三代實錄。】
本康親王,承和三年,賜近江野洲郡空閒地三十五町。四年,賜河內荒田三十町。嘉祥二年,敘四品。
【續日本後紀。】
三年,為上野太守。
【續日本後紀、文德實錄。】
貞觀二年,兼彈正尹。五年,為兵部卿,賜帶劍。十一年,遷上總太守。十三年,進三品。十八年,為太宰帥,兵部卿如故。元慶七年,進二品。八年,為式部卿,
【三代實錄。】
後至一品。延喜元年十二月,薨,
【日本紀略、扶桑略記、一代要記。】
稱八條宮。
【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
嘗與光孝帝共學琴於高橋文室麻呂。
【三代實錄。】
十子二女,雅望王、行忠王、修平王、惟時王、
【○一代要記作雅時王。】
兼似、兼仁、朝鑑、朝志、保望、由道、廉子女王、元子女王。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雅望王,
【○源氏系圖云,賜平姓。然他無所見,故不取。】
為侍從,授從四位下,後遷彈正大弼,進從四位上。仁和中,兼美作權守,轉神祇伯。
【三代實錄。】
二子,希世、隨時,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並賜姓平朝臣。
【皇胤紹運錄。】
希世,歷右近衛權少將、左少辨,至右中辨、內藏頭,
【扶桑略記、朝野群載。】
位從四位上。
【皇胤紹運錄。】
廷長八年,震死于清涼殿。
【扶桑略記。】
希世,性好酒,亭子院八飲之一也。
【扶桑略記、朝野群載。】
隨時,延喜、延長間,歷任中外。天慶中,累遷為左衛門權佐、丹波守、修理大夫,補藏人頭,授正四位下,為內藏頭。天曆中,拜參議,修理大夫如故,兼伊豫守,遷太宰大貳。七年,卒於官,年六十四。
【公卿補任。】
行忠王,從四位上山城守。
【皇胤紹運錄。】
二子,佐幹、佐忠,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並賜姓平朝臣。佐幹,正五位下參河守。佐忠,正五位下安藝守。修平王,從四位上右京大夫。
【皇胤紹運錄。】
惟時王,大舍人頭。
【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
子在寬,賜姓平朝臣,敘從四位下,歷右京大夫、
【皇胤紹運錄。】
中務少輔。
【江家次第。】
兼似,與兼仁等五弟,共賜姓源朝臣。
【皇胤紹運錄。】
歷阿波守、縫殿頭,至從四位上太宰大貳。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兼仁,從四位下因幡守。
【○本書下或作上,源氏系圖守作介。】
朝鑑,從五位上豐後守。朝憲,從四位下因幡守。
【皇胤紹運錄。○按從四位下因幡守,紹運錄一本作從五位上丹後守。源氏系圖,從五位下丹波介。】
保望,從四位下。子惟輔,從五位下,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中宮大夫。
【皇胤紹運錄。】
由道,至從四位下,歷阿波、備前守。子輔成,歷藏人、中宮大進、周防守。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中宮大進據系圖。】
廉子女王,元慶元年,授從四位下。
【三代實錄。】
元子女王,寬平元年,為伊勢齋。
【齋宮記、一代要記、貴女抄。○按齋宮記、貴女抄,作元子內親王,誤。】
國康親王。齊衡元年,敘四品,為上野太守。為人羸弱,不堪出仕。三年,為僧。
【文德實錄。】
昌泰元年三月,薨。
【日本紀略、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
常康親王,承和七年,賜志摩答志島。
【續日本後紀。】
常康少而沈敏,在諸子中,尤為帝所愛。帝崩,常康追慕,悲哽無已。仁壽元年,為僧,居雲林院。貞觀十一年,以院付僧遍昭曰:「深草天皇賜此居之。天皇登遐,常康落髮,昊天罔極,德猶難報。思欲永為精舍,令學天台之教。若委非其人,道則不行。付得其人,業將彌盛。今副田園資財,永以付屬。」
【三代實錄。○按本書貞觀五年載,近江高島郡常康親王家田百三十町,施入延曆寺,為救急料。此疑出於常康之請,然無明文,故不書。】
是歲五月,薨。
【一代要記、帝王編年記。】
稱雲林院宮。
【帝王編年記、皇胤紹運錄。】
子某為僧,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名光勝,創六波羅密寺居焉,
【元亨釋書、諸門跡譜。】
稱空也上。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諸門跡譜、元亨釋書。】
上人之號,自此始也。
【諸門跡譜。】
元慶初,入都市,唱彌陀號,勸化人。人呼為市上人。
【元亨釋書。】
成康親王,幼而岐嶷,有成人之志。帝奇愛之。仁壽三年四月,患疱瘡而薨。
【文德實錄。】
源多,為第一源氏。嘉祥二年,敘從四位上。三年,為阿波守。帝及落飾,與宗康同為僧。
【續日本後紀。】
既而蓄髮。仁壽二年,再為阿波守,任宮內卿。
【公卿補任。】
三年,遷美作守,改備中守。齊衡元年,拜參議,兼越前權守。
【○按一代要記云,元年任治部卿,然無他證,故不書。】
天安元年,為左兵衛督。三年,為信濃守,遷伊勢守。
【文德實錄。】
清和帝即位,進正四位下。貞觀三年,遷備前守,左兵衛督如故。六年,遷左衛門督。八年,進從三位。十年,兼近江守。十二年,為中納言。十四年,轉大納言。十五年,賜帶劍。十七年,進正三位,
【三代實錄。】
兼,陸奧出羽按察使。
【三代實錄。】
元慶元年,兼左近衛大將。二年,因出羽夷俘叛,請解按察使。不省。三年,進從二位。六年,拜右大臣。表請減封千戶,許之,
【三代實錄。】
仁和三年,進正二位。
【公卿補任。】
四年十月,薨,
【扶桑略記、公卿補任、一代要記。】
年五十八。
【○按一代要記仁明紀,作仁壽四年薨,年六十五。扶桑略記年五十九。蓋皆誤。今從公卿補任、一代要記宇多紀、歷代皇紀、帝王編年記。】
遣參議藤原諸葛、治部大輔橘休蔭,贈從一位。
【公卿補任。】
五子,淵、進、任、溉、清。淵,為藏人。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元慶中,為備前介,敘正五位下。仁和中,遷豐後守。
【三代實錄。】
後為宮內大輔,進為藏人。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元慶中,為圖書頭。仁和中,為參河守。
【三代實錄。】
後至從四位下,歷出雲、丹波、信濃、但馬等守,任從五位上,治部大輔。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溉,從五位下。仁和中,為攝津介。
【三代實錄。】
歷美作、伯耆守。
【源氏系圖。】
源冷,嘉祥二年,敘從四位上。
【續日本後紀。】
三年,為讚岐守。
【續日本後紀、文德實錄。】
仁壽三年,再為讚岐守。齊衡元年,為右馬頭。三年,為但馬守。天安元年,遷近江守。
【文德實錄。】
貞觀中,歷伊勢、播磨、相模守,
【三代實錄。】
進正四位下宮內卿。元慶元年,兼右兵尉督。六年,拜參議,尋兼伊豫權守。
【公卿補任。】
仁和三年,進從三位。
【三代實錄。】
四年,兼左衛門督。寬平元年,兼美濃守。
【公卿補任。】
二年二月,薨,
【公卿補任、源氏系圖。】
年五十六。
【○按一代要記云,仁和三年五十八,據此是歲六十一。源氏系圖作年五十二,蓋誤。今從公卿補任。】
二子,通、備。通,從五位上,越中介,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作從五位下。】
備,
【源氏系圖、尊卑分脈。○按皇胤紹運錄,備作條。】
從五位下紀伊守。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源光,為第三源氏。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貞觀二年,敘從四位上。七年,為美作守。
【三代實錄。】
十八年,進正四位下,為左兵衛督。元慶五年,兼相模權守。六年,遷兼播磨權守。
【公卿補任。】
八年,拜參議,餘官如故。仁和三年,丁母憂去官,尋以本官起之。
【三代實錄。】
四年,再兼相模權守。寬平元年,遷備中權守。三年,拜中納言,進從三位。四年,兼民卿。五年,改兼左衛門督、檢非違使別當。九年,為權大納言,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昌泰二年,為真。延喜元年,進正三位,
【公卿補任。】
拜右大臣。
【日本紀略、扶桑略記、公卿補任。】
先是,菅原道真為右大臣,任政,左大臣藤原時平深忌之。光黨于時平,圖傾之。
【北野緣起、太平記。】
至是,道真左降。即日光代之。
【日本紀略、公卿補任。】
三年,進從二位。四年,兼皇太子傅。六年,兼右近衛大將。九年,轉左近衛大將。十年,進正二位。
【公卿補任。】
十三年三月,出獵.馬逸墮塹而薨,
【日本紀略、公卿補任、一代要記、源氏系圖。】
時年六十九。
【公卿補任。○日本紀略、一代要記、帝王編年記、源氏系圖,並作六十八。】
詔贈正一位,
【日本紀略、公卿補任、帝王編年記、源氏系圖。】
賻大藏省絹布。
【日本紀略。】
稱西三條右大臣。
【○按公卿補任,西三條上有幾字衍,今從日本紀略、源氏系圖。】
初五條道祖神祠有大柹樹,時人訛傳:「有佛,現樹上放光,雨寶華。」舉都集拜。光聞之,謂:「必妖魅所為。」乃往到樹下,辟人仰視,移時不瞬。佛變為大鴟而墮,人服其明。
【今昔物語。】
四子,靜、淨、興、賢。
【源氏系圖、尊卑分脈。○按皇胤紹運錄,興作與。】
靜,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按尊卑分脈,靜作清。】
廷喜中,為藏人,
【扶桑略記。】
至正五位下左近衛少將。淨、賢,並為左近衛少將。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源效,從四位上。貞觀十二年,為備前權守,後為僧。
【三代實錄。】
源覺,性聰敏好學,以吏幹稱。及清和帝讀群書治要,令覺每侍側。貞觀十一年,敘從四位上。數年,拜但馬守。俄遷右京大夫,累兼丹波、但馬、美濃守。元慶元年,遷宮內卿,進正四位下,
【○按皇胤紹運錄,為正二位,誤。】
三年十月,卒,年三十一。
【三代實錄。】
三子,濟、修、都。濟,從五位下太宰少貳。修,從五位下圖書頭。
【皇胤紹運錄。】
貞登,承和初,賜姓源朝臣。後依母過削屬籍,為僧,改名深寂。
【○按原名闕,今無所考。】
嘉祥末,恩敕同於法榮尋道之例,
【○按皇胤紹運錄,為正二位,誤。】
復預時服、月俸。後還俗,生子。光孝帝之為親王,貞觀八年,與上總太守本康觀王、參議源多等為奏,其略曰:「仁明帝不豫之間,深寂與時康等,共侍嘗藥,緣身出家,不豫處分。今善緣不遂,再落俗麈,所生之子,隨亦有數,而名猶編僧,身未有貫。出仕之理既絕,沉淪之悲良深。夫為子之道,緇素無別。出家之時,既列皇子,還俗之日,何為非兒。準之人間,宜復本姓。但伏聞嵯峨帝遺旨:『母氏有過者,其子不得為源氏。』望請別賜姓名,敘位階,貫京職。」詔可,賜姓貞朝臣名登,敘正六位上,貫右京一條一坊。明年,進從五位下。
【三代實錄。。】
元慶元年,進從五位上。
【類聚國史。○按帝王編年記云,正五位下。蓋此後所進也,今無所考。】
仁和元年,為備中守。
【三代實錄。】
文德,十二皇子。
【○按歷代皇紀一說,及愚管抄並云,皇子二十九人,賜姓者十四人,今檢諸書,帝子女自源能有以下,及源修子,賜姓者止十五人,其他無所考。】
藤原皇后,生清和帝。
【三代實錄、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
更衣紀靜子,生第一子惟喬親王,第二子惟條親王。
【一代要記、帝王編年記、皇胤紹運錄。】
宮人滋野奧子,生第三子惟彥親王。
【三代實錄、一代要記、帝王編年記、皇胤紹運錄。】
藤原今子,生第五子惟恒親王。
【一代要記、帝王編年記、皇胤紹運錄、皇胤系圖。】
滋野岑子,生源本有、源載有。
【三代實錄。】
伴氏,生源定有。
【皇胤紹運錄、尊卑分脈、帝王編年記。】
多治氏,生源每有。清原氏,生源時有。
【文德實錄、皇胤紹運錄、帝王編年記。】
菅原氏,生源定有。
【皇胤紹運錄、尊卑分脈、帝王編年記。】
布勢氏,生源行有。
【三代實錄、皇胤紹運錄、帝王編年記。○按紹運錄、源氏系圖,並載皇子源富有,然據三代實錄貞觀三年皇女富子賜姓之文考之,富有恐富子誤,故不取。】
惟喬親王,
【○喬或作高。】
帝最愛之。時清和帝為太子而幼沖,帝欲權立惟喬為儲貳,以待清和帝之長,而憚其外祖藤原良房而未決。良房深憂之,欲使太子辭位。藤原三仁通天文,諫良房曰:「懸像無變,太子無他。」會左大臣源信有言於帝,果如三仁之言。
【大鏡裏書。】
天安元年,未冠,特敕聽帶劍,授四品。是歲,冠。二年,為太宰帥。
【文德實錄。】
貞觀五年,為彈正尹。六年,為常陸太守。九年,復為常陸太守。十四年,遷上野太守,是歲秋,寢疾為僧。十六年,益封百戶。
【○按下文敕曰:「全舊封返百戶。」又曰:「親王讓還爵邑之日。」云云,據此上文,為僧條下,蓋有脫文。】
敕曰:「朕聞:『丹陵至治,先和族人之心。紺頂能仁,尚愛釋樹之影。』況於接萼連跗,誰不慇懃懇惻。朕庶兄惟喬親王者,先皇所鍾愛也,朕之友于,尤欲相厚。自從踐祚而還,欲早增其榮弉。而天準渺邈,帝範凝高。以無私成名,假其先人之跡,以至公立德,求其後己之聲。是以順流隨次,朝憲頻申,節欲抑情,素懷久屈。常念星苑騰華,異寵章於萬國。何圖盡度落葉,
【○盡,一作畫,共未詳。】
同歡喜於諸天。骨肉天至,
【○此間二字闕。】
殊跡為疎,緇素道分,仍以欵顏為恨。親王讓還爵邑之日,朕以親王平昔,家途省素,唯仰縣官,非可分衛以為資,定於齋飵而多妨。
【○按飵或作館,疑飰之誤。】
然憚忤高情,未敢處分。今果聞夫屢空之事,悲悵不可勝言。宜全彼舊封,返此百戶,以助衣鉢之費,慰朕惻然之懷。」惟喬上表而辭。
【三代實錄。】
敕答曰:「王神涯高峙,情竇大通。喬北海於胸陂,容東平於掌地。出猥雜之世界,入妙趣之法門。虌頭能藏,鶴身甚瘦。朕異體同氣,昵愛之懷可知;一株連枝,榮枯之期相共。今之封疆,極為窄隘。聊助斗藪之法具,亦是對山之禪糧。而王滌濾澗水,窒慾巖庵,代衣服以薛蘿,當煙霞於飡飯,頻枉野牘之詞彩,深執澤損之謙光。此非以為榮,唯表情素耳。王虛心而受,莫以拒之。若復重辭,言為疎朕。」
【三代實錄、都氏文集。】
寬平九年二月,薨,
【○按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並作貞觀十五年二月薨,二十六歲。然據三代實錄十六年益封,則二書誤。今姑從伊勢物語闕疑抄。】
年五十四。
【○據文德實錄天安元年年十四之文。】
以居小野里,稱小野宮。
【一代要記、源氏系圖、帝王編年記。○居小野,據源平盛衰記。】
又稱水無瀨宮,
【帝王編年記。】
或木原親王。
【平家物語。】
惟喬善和歌,
【作者部類。】
又作詩。
【十訓抄、和漢朗詠集。】
子兼寬王,
【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仁和中,敘從四位下。
【三代實錄。○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並作正四位下。一代要記,正五位下。】
歷山城守、民部大輔、神祇伯、宮內卿。
【源氏系圖。】
惟條親王,貞觀六年,敘四品。九年,為上總太守。
【三代實錄。】
十年九月,薨,時年二十二。
【皇胤紹運錄。○按一代要記,作年二十三。】
子景式王。
【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准彥親王,貞觀九年,敘四品。十年,為常陸太守。十五年,為彈正尹。十七年,為上總太守。十八年,再遷常陸太守,轉中務卿。元慶五年,為上野太守,後改太宰帥。七年正月,薨,年四十四。
【三代實錄。○按惟彥年四十,則長於兄惟喬四歲。四十疑當作三十。】
男惟世王,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女直子女王。
【齋院記、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按異本一代要記,作真子。源氏系圖亦同,而為維條女。或云惟喬女。】
惟世王,子寧幹,賜姓平朝臣,
【皇胤紹運錄。】
為能登守。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直子,宇多朝為賀茂齋。
【齋院記、一代要記、中右記大治二年。】
惟恒親王,貞觀三年,為親王。十三年,敘四品。十四年,為常陸太守。十五年,賜帶劍,為治部卿。十七年,為上野太守,後遷彈正尹。元慶六年,為上總太守。七年,再遷上野太守。八年,為兵部卿。
【三代實錄。】
後進三品。
【日本紀略、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延喜四年四月,薨。
【日本紀略、一代要記。】
源能有,仁壽三年,賜姓源朝臣,
【文德實錄。】
為第一源氏。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貞觀二年,賜山城宇治郡荒田。四年,授從四位上。八年,為加賀守。十一年,為大藏卿。十二年,兼美濃權守。十四年,任參議,
【三代實錄。】
兼左兵衛督。五年,又兼美濃權守。十六年,遷備中權守。
【公卿補任。】
十七年,進正四位下。
【三代實錄。】
十八年,兼左近衛中將。
【公卿補任。】
元慶元年,進從三位。二年,為左衛門督。
【三代實錄。】
三年,再兼美濃權守,
【公卿補任。○按三代實錄無權字。】
加檢非違使別當。
【公卿補任、源氏系圖。】
四年,為近江權守。
【公卿補任。】
六年,拜中納言。
【三代實錄、公卿補任。】
寬平元年,兼民部卿,加右近衛大將,至太子傅。二年,進正三位。三年,轉大納言。五年,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改左近衛大將。七年,再兼民部卿,為畿內諸國別當。八年,拜右大臣,左近衛大將、皇太子傅如故。
【公卿補任。】
九年六月,薨,年五十三。贈正一位,稱近院大臣。
【公卿補任、一代要記、源氏系圖。○按尊卑分脈,近院作近衛院,誤。】
七子,當時、
【○按本書為第二子,今據公卿補任。】
當元、當鑑、
【○按尊卑分脈作當隆,官大納言。考公卿補任等書無所見,分脈誤。】
當方、當年、
【○年或作平。】
當純、當季。女,嚴子、昭子。
【源氏系圖。○按皇胤紹運錄,皆系之女王,以為文德皇女,誤。】
當時,元慶末,為侍從。仁和中,為周防介,
【三代實錄。】
遷美濃介。寬平中,歷左京亮、右馬助、右衛門權佐、左少辨,為權右中辨,兼木工頭,轉左中辨。延喜中,兼周防權守,遷右兵衛督,拜參議,加檢非違使別當,累兼播磨・近江權守、讚岐守、右衛門督。二十一年,至中納言從三位。
【公卿補任。】
是歲,薨,年五十四。
【公卿補任、一代要記。○按日本紀略作六十五,補任一本、歷代皇紀、源氏系圖,七十五,並誤。】
八子,忠相、相平、相職、
【○職或作成。】
當相、相明、相國、中明、中鑒。忠相,歷藏人至正五位下,左近衛少將。相平,左近衛將監。相職,歷藏人、文章生,
【源氏系圖。】
至從四位下,為左近衛少將,
【職事補任。】
任右大辨。
【源氏系圖。】
天慶中,補藏人頭。
【職事補任。】
當相,藏人。相國,正五位下,伊勢守。中明,加賀守。中鑒,為僧,改名寬延。
【三代實錄。】
當元,仁和中,為紀伊權介,
【三代實錄。】
後至從五位上讚岐介。子人鑑,從五位上因幡守。當方,信濃守。子純忠,齋院次官。當年,歷左少辨、右衛門權佐,至從五位上大藏大輔。子中正,從五位上筑前守。當純,歷藏人、
【源氏系圖。】
下總守,至從五位上少納言。
【源氏系圖、尊卑分脈。】
二子,安直、世似。安直,從五位上越中守。世似,內匠允。當季,正五位下右近衛少將。四子,仲舒、仲堪、仲連、輔增。仲舒,至從四位下,歷但馬、出羽守。仲堪,木工允。仲連,歷右衛門尉、
【源氏系圖。】
內藏助、齋院長官。
【扶桑略記。】
輛增,正五位下。
【源氏系圖。】
嚴子,為清和帝女御。
【三代實錄。】
昭子,適太政大臣忠平,
【公卿補任、源氏系圖、尊卑分脈。】
敘正五位下。
【源氏系圖、尊卑分脈、藤原系圖。】
源每有,仁壽三年,賜姓源朝臣,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敘從四位下。
【源氏系圖。】
天安二年,於殿上薙髮,為僧。
【文德實錄。】
源時有,仁壽三年,賜姓源朝臣。後與每有同於殿上為僧。
【文德實錄。】
源本有,仁壽三年,賜姓源朝臣。
【文德實錄。】
貞觀十年,敘從四位上。十二年,為越前權守,後為周防權守。元慶六年,進正四位下。仁和元年,為治部卿。
【三代實錄。】
子綏之,從四位下因幡守。
【源氏系圖。】
源定有,仁壽三年,賜姓源朝臣。
【皇胤紹運錄。】
敘從四位上,為大藏卿。仁和二年,進正四位下。
【三代實錄。】
二子,雅固、雅胤。雅固,從五位下內匠頭。子實時,勘解由次官。雅胤,從五位下攝津守。
【源氏系圖。】
源載有,仁壽三年,賜姓源朝臣。
【文德實錄。】
至正四位下周防守。二子,邦紀、清廉。邦紀,從五位下越後守。清廉,加賀介。
【源氏系圖。】
源行有,貞觀三年,賜姓源朝臣。十七年,授正四位下,為美作守。
【○按本書仁和三年六月條,為十九年任美作守。】
未幾,遷周防權守。元慶四年,為左京大夫。六年,遷治部卿。七年,再兼美作守。俄而遷武藏權守。光孝帝承統之初,監護左馬寮。仁和元年,出為太宰大貳,丁母憂去職,數月以本官起之。三年六月,卒於官,年三十四。
【三代實錄。】
子清雅。
【源氏系圖。】
大日本史 卷之九十一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