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九十 列傳第十七 皇子五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皇子
【平城】三子
阿保親王、廢太子高岳、巨勢親王
【嵯峨】二十二子
業良親王、秀良親王、忠良親王、基良親王、淳王、源信、源弘、源常、源寬、源明、源定、源鎮、源生、源澄、源安、源清、源融、源勤、源啟、源勝、源賢、源繼
平城,三皇子。宮人葛井藤子,生阿保親王。伊勢繼子,生第三子廢太子高岳、第四子巨勢親王。
【皇胤紹運錄、帝王編年記、歷代皇紀並云,長高岳,次巨勢,次阿保。今據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為次序。其第二子,本史不書,無所考。○紹運錄一本,阿保次載萬孝王、山田王,今不取。】
阿保親王,性謙遜,才兼文武,有膂力,善絃歌。
【續日本後紀。】
嵯峨帝即位,敘四品。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弘仁之變,坐貶太宰員外帥。天長初,徵還京師。仁明帝即位,進三品。承和元年,為治部卿,給遠江敷智郡荒田三十三町。尋為下野太守,治部卿如故。三年,轉兼宮內卿。明年,遷兵部卿。七年,為彈正尹。九年,兼上總太守。是秋,東宮坊帶刀伴健岑、但馬權守橘逸勢等謀反,阿保密上書太皇太后橘氏奏變。詔捕健岑等流之。十月,薨,年五十一。及葬,遣參議和氣真綱等,追賞告變之功,贈一品,優恤其家。
【續日本後紀。】
子仲平、行平、守平、業平。
【○皇胤紹運錄,以行平、守平、業平次序,今據三代實錄阿保上表文。】
天長中,阿保上表,援高岳親王例,請賜姓於諸子。詔仲平、行平、守平、業平,賜姓在原朝臣。
【三代實錄。○按公卿補任以行評為第三子。三代實錄,及大鏡裏書,以業平為第五子。江家次第、榮華物語,又並稱業平為在五中將。據此則阿保諸子不止於此,然今無所考。皇胤紹運錄載大江音人為阿保長子,說詳
音人傳
。】
仲平,為藏人,
【皇胤紹運錄。】
歷豐前、駿河守,兼刑部少輔。
【續日本後紀。】
守平,從四位上,民部大輔、左京大夫、相模・信濃守。
【三代實錄。】
行平
自有傳
,業平
歌人傳
。
廢太子高岳,
【○岳一作丘。】
初為親王。大同三年,賜山城久世郡地六町。
【日本後紀。】
嵯峨帝即位,立為皇太子。明年,藤原仲成伏誅,太子廢為親王,
【類聚國史。】
子女停王號,賜姓在原朝臣。
【三代實錄。】
弘仁十三年,敘四品。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無幾,落髮為僧,
【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
更名真如,
【三代實錄。】
居東寺,
【續日本後紀。○元亨釋書作東大寺。】
研究真言宗,為阿闍梨。
【三代實錄。】
承和二年,敕給平城故都水陸地四十餘町。
【續日本後紀。】
貞觀初,高岳表請:「以大同四年所賜上毛野叡努、石上內親王等,平城水田五十五町餘,還施不退超昇二寺。」許之。三年,如唐求法,
【○本書三年或作四年。】
在唐十餘年不返。子善淵等,以不測其存歿,上表請還納其封,不許。元慶三年,陽成帝敕從其請。五年,學問僧中瓘自唐上牒,告:「高岳赴西域,至羅越國而薨。」帝下詔痛惜焉。
【三代實錄。○按元亨釋書曰,高越入唐,遍詢名德,不滿其意,遂杖錫西邁。東大寺僧凝然所撰和漢合運曆曰,至羅越國,遭虎害。】
高岳初以年少早升儲貳,世人號曰蹲居太子,識者以為不祥之兆。既而俄見廢。
【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
子善淵、安貞,皆賜姓在原朝臣。
【三代實錄。】
善淵,齊衡末,歷大舍人頭、中務少輔。天安中,為治部大輔、紀伊守。
【文德實錄。】
貞觀中,拜大和守,累任內匠頭、大藏大輔,為山城權守,善淵初在童齡,以父故為平城帝所擢用,深感其恩。帝晏駕後,常念結精廬於陵次,以薦其福。或事未得遂,則姑使一僧代住,而未得果,乃奏請即高岳所嘗居堂舍舊趾築寺,以嘗宿志。詔許之。仍於平城買廢地,墾闢為田,以供繕修之資。既而有司稱格旨,收為敕旨田。至是又奏訴其事,請永賜為私田。詔許之。尋任神祇伯,至從四位上,復拜大和守。十七年,卒。
【○按皇胤紹運錄曰,善淵消髮,更名遍明,如唐誤。】
安貞,歷大宰少貳、肥後・攝津守,至正五位下。
【三代實錄。】
巨勢親王。弘仁初,給伊賀、近江稻各四千束。
【類聚國史。】
元慶六年八月,薨。
【三代實錄。】
嵯峨,二十三皇子。皇后橘氏,生仁明帝、
【續日本後紀。】
第三子秀良親王。
【皇胤紹運錄、一代要記。○按帝王編年記為高津內親王所生,誤。說見
后妃傳
。】
妃高津內親王,生第一子業良親王。
【三代實錄。○按三代實錄以業良為第二子,然據續日本後紀,以仁明帝為帝第二子,則業良為第一子明矣。又按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並以仁明帝及秀良、業良為序。此特以所生尊卑為文,其實非長幼次序也。凡紹運錄等大抵多此例,下傚此。】
女御百濟貴命,生第四子忠良親王。
【續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第五子基良親王。
【源氏系圖。○按皇胤紹運錄為第四子,然續日本後紀、日本紀略,並以忠良為四子,故從源氏系圖,定為五子。○按皇胤紹運錄,皇子次序,首載親王,其賜姓名者,雖年長皆列諸後。因考國使諸書,嵯峨帝以後,親王特以行第稱,而賜姓者不與焉,別以第幾源氏或源氏第幾郎稱。蓋賜姓者,不得復與親王同其行也。故今一據紹運錄,親王賜姓,各自以長幼為序,其或有違錯,而他書可考證者訂之。】
更衣秋篠高子,生源清。
【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
山田近子,生源啟。
【三代實錄、源氏系圖。】
飯高宅眉.生源常、
【文德實錄、皇胤系圖。】
源明。
【公卿補任、源氏系圖。】
尚侍百濟慶命,生源定、
【三代實錄、皇胤紹運錄。】
源鎮。
【一代要記、源氏系圖。】
宮人笠繼子,生源生。
【公卿補任、一代要記、帝王編年記、皇胤紹運錄為大原全子所生。】
大原全子,生源融、源勤。
【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廣井氏,生源信。上毛野氏,生源弘。
【三代實錄、皇胤紹運錄。】
安倍楊津,生源寬。田中氏,生源澄。
【皇胤紹運錄、一代要記。】
粟田氏,生源安。
【文德實錄。】
惟良氏,生源勝。
【三代實錄、帝王編年記。○皇胤紹運錄為大原氏所生。】
長岡氏,生源賢。
【一代要記、帝王編年記。】
淳王、源繼,
【皇胤紹運錄。】
並失母氏。
業良親王。弘仁五年,賜備前津高郡荒田四十九町。
【日本後紀。】
貞觀十年正月,薨。業良早感心疾,無位而終。
【三代實錄。】
子正內王,從四位下。
【三代實錄、類聚國史。】
秀良親王。天長九年,敘三品。
【類聚國史。】
賜沒官書一千六百九十三卷。
【日本紀略。】
仁明帝即位,為中務卿,改彈正尹。承和元年,更賜所沒其外家橘奈良痲呂書四百八十餘卷。二年,任太宰帥,彈正尹如故。三年,給信濃小縣郡公田十二町、近江加賀荒廢田二百七町、備前空閒地三十四町。明年,加給加賀石川郡廢田四十九町。七年,進二品。九年,任上野太守。
【續日本後紀。】
元慶中,班田使誤收其攝津墾田。秀良奏訴,賜還給之。
【三代實錄。】
寬平七年正月,薨,年七十九。
【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
忠良親王。承和元年,授四品。三年,為上總太守。五年,遷常陸太守。七年,為兵部卿。嘉祥三年,進三品。
【續日本後紀。】
文德帝即位,賜帶劍。仁壽三年,再為上總太守。
【文德實錄。】
清和帝即位,加二品。貞觀二年,遷上野太守,兵部卿如故。先是,下詔禁諸國司養鷹鷂,特聽忠良以私鷹二聯,獵畿內禁野之外。明年,給攝津豐島郡荒田五十七町。五年,轉式部卿,上野太守如故。八年,敕聽養鷹鷂各二聯。十三年,再為上野太守。十四年,任太宰帥,式部卿如故。
【三代實錄。】
後因病上表辭職,
【菅家文草。】
不聽。十八年二月,薨,
【三代實錄。】
年五十八。
【日本紀略、皇胤紹運錄。】
忠良美姿貌,為當時所嗟惜焉。
【皇胤紹運錄。】
基良親王,天長八年六月,薨。
【日本紀略、一代要記。】
淳王。
源信。弘仁五年五月,賜皇子皇女未為親王者,姓源朝臣。
【三代實錄、類聚國史。】
詔曰:「朕當揖讓,纂踐天位。德愧睦邇,化謝覃遠。歲序屢換,男女稍眾。未識子道,還為人父。辱累封邑,空費府庫。朕傷于懷,思除親王之號,賜朝臣之姓。編為同籍,從事於公,出身之初,一敘六位。唯前號親王,不可更改。同母後產,猶復一例。其餘如可聞者,朕特裁下。」公卿論奏:「恐後世有陛下卑枝葉之議也。」不報。
【類聚國史。】
信為第一源氏,
【三代實錄、公卿補任。】
皇子賜源姓,始于此。
【三代實錄。】
信及弘、常明、貞姬、潔姬、全姬、善姬,貫右京,明年皆改貫左京一條。
【日本紀略。】
信率性弘推,風尚不凡。好讀書傳,兼善草隸,工繪事,尤長畫馬。帝親教音律,究其精微。
【三代實錄。】
天長中,敘從四位上,歷侍從,
【三代實錄、類聚國史。】
遷治部卿,兼播磨權守,拜參議,為左兵衛督。
【三代實錄。】
承和初,累進正三位,歷兼左近衛中將、左衛門督、近江・武藏守。九年,拜中納言。
【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
明年,嵯峨帝小祥,有司豫奏言:「太上天皇周忌齋日,正在七月十五日壬寅,是太上天皇本命元辰也。伏按朝章,三宮本命之日,猶忌行凶事。而況重于太皇太后及聖上本命乎。伏請齋會之期,移取十四日辛丑。」眾皆以為允當,太皇太后亦許之。信及參議源弘等奏言:「臣等奉遵顧命,期不違失。今如斯議,竊恐乖遺誥。何者,遺誥曰:『勿拘俗事。』然則何須拘忌。又曰:『送葬勿過三日。』若當時大行未發前三日內有寅者,亦復避之邪。又後年周忌,或有寅日,亦猶避之邪?」時帝病熱,不能面議,敕大納言藤原良房,與公卿議,奏曰:「三宮,本命日,不舉凶事,夐古之跡,不為無據。謹案遺詔:『勿拘俗事。』蓋謂鄉曲碎事,非指朝家舊章也。然則當彼時三日內,如有可避,則避之無疑。周忌齋會,臣子縞素。凡厥舉動,惣是不祥,是以忌之耳。後年國忌,豈可與同乎。偏守一隅,非通論也。」信等無言竟不行。
【續日本後紀。】
嘉祥元年,轉大納言。
【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
文德帝即位,授從二位,兼皇太子傅。
【文德實錄、三代實錄。】
齊衡元年,兼右近衛大將。
【○三代實錄係仁壽中,今從文德實錄、公卿補任。】
天安元年,拜左大臣。
【○三代實錄作齊衡初,今從文德實錄。】
抗表辭職,不許。
【文德實錄。】
初帝愛皇子惟喬親王,有易儲之意。一日從容語信,信曰:「皇太子有罪,則宜廢之。若無罪,則不可論他。臣不敢奉詔。」帝甚不悅而止。
【大鏡裏書。】
清和帝即位,進正二位。貞觀元年,詔賜攝津為率野,為遊獵之地。明年,給山城宇治郡地二十五町。六年,大納言伴善男素與信有隙,至是投匿名書曰:「與中納言源融、右衛門督源勤等,同謀反。」因證成其罪。明年春,以信家人清原春瀧為日向掾,左馬少屬土師忠通為甲斐權掾,左衛門府生日下部遠藤為肥後權大目。三人皆善弓馬,陽加獎擢,實奪其爪牙也。八年春,善男使子中庸竊火應天門,
【三代實錄。】
誣信所為。
【大鏡裏書、宇治拾遺。】
與右大臣藤原良相謀,欲圍信第。
【三代實錄、大鏡裏書。】
召參議藤原基經命之。基經曰:「太政大臣知之乎?」良相曰:「太政大臣崇佛慈仁,必不能決之也。」基經曰:「此非輕事,安得不蒙其處分乎。」乃出告良房。良房愕然,遽奏曰:「信援立陛下,功固不少矣。今忽被戮,老臣不知其罪。若信必見誅,請老臣先伏罪。」帝聞大驚,
【大鏡裏書。】
敕遣參議大枝音人、左中辨藤原家宗等,就第慰諭信。事起倉卒,信危懼,計無所出,乃獻其賓從四十餘人、駿馬十二匹,以示無異志。朝廷不受。帝尋知善男之奸,流之伊豆。信自是大懼橫禍,杜門不出。信性喜鷹馬射獵,屢往攝津遊畋遣悶,敕聽養鷹三聯、鷂二聯。九年,抗表辭官。詔答曰:「公資兼文武,寄重親賢。先朝尚能知其蕭散之性,,不責以僶俛之功。況自朕在青宮,久勞保傅,以至今日,皆賴公翼贊也。往年遣前學士大枝音人,深喻朕意,既念得其忘筌,何今煩此辭職。夫絲竹以養真,翫鷹馬以忘老,公自任素性耳,朕亦未之咎焉。昔之干木偃息,魏侯高枕,先事不忘,今者攸望。宜彌勵乃誠,莫重表請。」又敕返賜七年中所收,山城相樂郡舊鑄錢司地二十町,但採銅依舊。十年閏十二月,獵為奈野,墬馬陷泥,氣殆絕。左右扶起而還,因成病,數日而薨,年五十九。嘗造一室於北山下,設牀居棺,鎖閉四壁,不令人畜犯。及薨,遂葬于此。遺命薄葬。殯殮之期,人多不知也。明年元日,帝不受朝,罷宴。尋遣參議源生、大學頭潔世王等,就第宣制,贈正一位。
【三代實錄。】
信居一條北邊,因稱北邊大臣。
【公卿補任、皇胤紹運錄、今昔物語。○按紹運錄一本,及一代要記,北邊作山邊,誤。】
子叶、平、恭、有、好、保、任、昌、
【三代實錄。○參取源氏系圖。】
尋。
【三代實錄。○按本書不詳其次序,姑列于此。】
叶,從五位下。
【源氏系圖。】
平,從四位上,相模權守、大膳大夫。恭初名謹,貞觀中,為雅樂頭,遷陸奧守,請更今名。元慶二年,蝦夷燒秋田城,出羽守藤原興世上奏請援,數敕恭發陸奧兵助之。
【三代實錄,】
後入為民部大輔,至從四位下。
【類聚國史。】
有,從四位下,因幡守、
【三代實錄、類聚國史。】
尾張權守。好,從五位上,備前守。保,從五位下,若狹守,
【類聚國史。】
任,善彈箏,
【源氏系圖。○按系圖一本,以任為信仍孫,蓋誤。】
敘從五位下。
【三代實錄。】
廷喜中,為武藏權介。去任之後,燒官舍,取公物,襲守高向利春於國府。
【扶桑略記。○按本書不載攻利春結末,今無所考。】
昌,紀伊守。
【源氏系圖。】
尋,天資昏愚,信絕而不為子逐之。後復召還,尋不時至,而信薨。元慶中,兄平恭保等奏請,賜姓編屬籍,詔賜姓春朝臣。
【三代實錄。】
源弘,為第二源氏。
【三代實錄、公卿補任。】
天長五年,敘從四位下。七年,為宮內卿。九年,兼播磨權守。
【三代實錄。】
十年,遷信濃守。承和初,任刑部卿,兼美作守,遷治部卿。九年,拜參議,餘官如故。十二年,轉兼尾張守。十三年,兼左大辨,
【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
為山城班田使長官。
【續日本後紀。】
明年,授從三位。嘉祥元年,為中納言。
【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
仁壽元年,進正三位。
【文德實錄、三代實錄。】
貞觀元年,遷大納言。五年正月,薨,年五十二。
【三代實錄、公卿補任。】
稱廣幡大納言。
【皇胤紹運錄、公卿補任、一代要記。○按帝王編年記,作廣八幡誤。】
弘幼而聰警,好讀經史。尤善隸書。為人寬弘仁愛,通曉政體,視事精斷。初帝視諸子中,弘最好學,特賜以經籍,故家藏書倍於他子。性好絲竹,每退衙,琴書自娛。
【三代實錄。】
子同、撰、雙、弼、道、希、悅、憗、就、昭、近。
【源氏系圖。】
同,歷任侍從、大學頭、中務少輔、刑部大輔。撰,從五位下,
【○系圖作從五位上。】
左兵庫頭、周防介。雙,從五位上,備後權守、越前權介。弼,從五位上,宮內大輔,兼大和權守。道,從五位下,侍從、下野・信濃守。
【三代實錄。】
希,寬平中,歷侍從、藏人頭,兼修理大夫、左近衛中將、伊豫・播磨守,拜參議。
【公卿補任、職事補任。】
請:「割周防租穀,充鑄錢料雜物直。」奏可。尋兼左大辨。昌泰中,至從三位中納言,兼民部卿。悅,從三位東宮亮、太宰大貳、參議、宮內卿,兼左大辨、近江・伊豫等守。
【公卿補任。】
憗,從五位下。就,從五位上,大藏少輔、上野介。昭,藏人、加賀守。近,從五位上甲斐權守、鑄錢長官。
【源氏系圖。】
源常,為第三源氏。
【文德實錄、公卿補任。】
天資深沉,風神爽秀,寵超諸子。天長初,敕授帶劍。五年,敘從四位下。七年,為兵部卿。八年,授從三位。明年,超拜中納言,兵部卿如故。
【文德實錄。】
仁明帝立,進正三位,
【續日本後紀、文德實錄。】
給山城輟喜郡間地五町。
【續日本後紀。】
承和初,兼左近大將為,大納言。七年,拜右大臣,兼皇太子傅。
【續日本後紀、文德實錄。】
八年,進從二位。明年,皇太子廢,立道康親王為皇太子,常仍兼傅。
【續日本後紀。】
十一年,轉左大臣。
【續日本後紀、文德實錄。】
上表請減封,不許。固請不已,優答聽之。頻辭大將,不許。
【續日本後紀。】
文德帝立,進正二位。齊衡元年六月,薨,
【文德實錄。】
年四十三。
【一代要記、歷代皇紀,作年四十四。源氏系圖四十一。今據姓氏錄,弘仁六年年四之文。從文德實錄、日本紀略。】
贈正一位。遺命辭監護葬事。及贈位,
【文德實錄。】
稱東三條左大臣。
【續日本後紀、文德實錄。】
常在官,容儀閑椎,言論和順,務進才能,退讒佞。時人以為有丞相器。
【文德實錄。】
嘗奉敕,預撰日本後紀。
【類聚國史所載日本後紀序。】
子興、穎、直、相、備。
【源氏系圖。】
興,美容止,外雄峻,內寬柔。至從四位上,
【三代實錄。】
歷侍從、
【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
右近衛中將、
【文德實錄、三代實錄。】
藏人頭。
【源氏系圖、職事補任。】
兼相模、阿波等守。
【三代實錄。】
穎,從四位下。
【三代實錄、類聚國史。】
侍從、
【文德實錄。】
民部少輔、信濃・大和等守、但馬權守。
【三代實錄。】
直,歷侍從、藏人頭、右近衛權中將、山城肥後權守、相模・美濃・備中等守,拜參議,
【三代實錄、公卿補任。侍從、藏人頭、肥後權守,據補任。】
至從三位,兼民部卿、讚岐權守。
【公卿補任。】
相,從五位下,周防介。
【三代實錄。】
備,從五位下。
【源氏系圖。】
源寬,
【○按應第四源氏,而公卿補任不載,他無所考。】
幼耽學。帝雅好文章,愛才重士.欲達其才,履勉勵之。始冠,敘正六位上。及第,補文章生。
【三代實錄。】
承和三年,進從四位上。六年,拜加賀守,
【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
遷阿波守。
【○續日本後紀、阿波作加賀。今從三代實錄貞觀十八年五月文。】
十一年,兼神祇伯。十四年,任右京大夫,
【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
尋為刑部卿。
【三代實錄。】
仁壽二年,兼備中守。
【文德實錄、三代實錄。】
齊衡二年,進正四位上。
【文德實錄。○三代實錄,作正四位下,誤。】
貞觀五年,任宮內卿。十二年,遷伊豫守。十八年五月,卒,年六十四。寬天資質直,不妄交游,又不以政事為意,故官爵不得大顯。
【三代實錄。】
子矜、宥。
【源氏系圖。】
矜,從五位上,加賀權介。宥,從五位下,長門介。
【三代實錄。】
源明,為第五源氏。
【公卿補任。】
性甚朗悟,帝頗器重之,勸之讀書,與大學生山田春城,周旋成業。遂博覽諸子百家。天長九年,為大學頭。
【文德實錄。】
承和中,兼加賀、近江、播磨等守,任左京大夫,遷刑部卿,轉兼越中守。嘉祥元年,遷阿波守。二年,拜參議,
【續日本後紀、文德實錄。】
餘官如故。
【續日本後紀。】
及帝崩,明哀慕過甚,廢學為僧,改名素然。
【文德實錄。】
居橫川,
【皇胤紹運錄、公卿補任。】
稱橫川宰相入道。
【公卿補任、源氏系圖。】
仁壽二年十二月,終于橫川,
【文德實錄。○橫川據公卿補任。】
年三十九。
【○據姓氏錄弘仁六年之文。○源氏系圖作五十,公卿補任九十,並誤。】
子舒、建、穎。
【源氏系圖。○按三代實錄,建或作遠,系圖又襲其誤,已建、遠為二人名,今訂之。且常子有穎,不應同名,疑有訛誤。】
舒,貞觀、元慶間,歷藏人頭、參議,兼左大辨、左近衛中將、近江權守、檢校山城班田使、右衛門督、讚岐守等官,至正四位下。
【三代實錄。○藏人頭,據公卿補任。。】
建,歷從五位上,大藏大輔、相模介。
【三代實錄。從五位上,據類聚國史。】
穎,從五位下。
【源氏系圖。】
源定,為第六源氏。
【三代實錄、公卿補任。。】
生而岐嶷,帝令淳和帝子之。淳和帝愛之,視過所生,使寵姬永原氏為之母。故時人謂定有二父母。天長四年,淳和帝奉書,請不拘前詔,特賜親王號,以寵異之。不聽。
【三代實錄。】
明年,賜姓源朝臣。
【公卿補任。】
九年,擢授從二位,為美作守。
【文德實錄。】
十年,拜參議,
【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
兼治部卿。
【○公卿補任係九年,三代實錄係十一年,今從續日本後紀。】
承和元年,遷中務卿。五年,兼播磨守。
【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
七年,淳和帝崩,定上表乞罷職。敕解參議,
【○續日本後紀作并罷中務卿,今從三代實錄、公卿補任。】
特賜食對一百戶。十四年,再拜參議。明年,兼尾張守。
【續日本後紀、三代實錄。】
嘉祥二年,拜中納言,丁母憂去職,奪情起之。
【三代實錄。】
文德帝即位,敕賜帶劍,進正三位。
【文德實錄。】
仁壽三年,兼左兵衛督。
【○公卿補任,作仁壽二年兼又兵衛督,解中務卿。三年,為左兵衛督。今從三代實錄。】
天安元年,患疥,
【文德實錄。】
上表解左兵衛督。
【三代實錄、文德實錄。】
二年,兼右近衛大將。貞觀元年,任大納言。三年,詔聽私養鷹鷂各二聯,獵山城、河內、和泉、攝津等禁野之外。五年正月,薨,年四十九。遣伊豫守豐前王、從五位下田口統範等,就第宣制,贈從二位。
【三代實錄。】
稱四條大納言,又稱楊梅大納言、
【公卿補任、源氏系圖。】
賀陽院大納言。
【公卿補任。】
定長於深宮,未嘗知人間艱難,家事一無所問。性溫雅,好音樂,常陳鐘鼓於庭,每退朝舉樂自娛。
【三代實錄。】
子包、宥、
【源氏系圖。○按寬第二子曰宥,不應同名,疑有訛誤。】
至、
【尊卑分脈作致,今從三代實錄、源氏系圖。】
精、唱。包,藏人、文章生、
【源氏系圖。】
民部大輔、信濃守。
【三代實錄。】
宥,藏人,
【源氏系圖。】
至從四位上,歷侍從、右兵衛佐、中務大輔、右京大夫,兼相模守。
【三代實錄。】
精,歷雅樂頭,任大宰少貳。仁和中,以貢鸕鶿違期,罪當杖一百。刑部省奏,贖銅九斤。
【三代實錄、類聚國史。】
唱,侍從、中務少輔、
【三代實錄。】
右大辨。
【源氏系圖。】
源鎮,承和二年,敘從四位上。
【類聚國史。】
四年,投神護寺為僧,
【續日本後紀。】
稱白雲禪師。
【尊卑分脈、源氏系圖、一代要記。】
源生,為第八源氏。
【公卿補任。】
承和五年,敘從四位上。十年,為加賀守。
【續日本後紀。】
嘉祥三年,遷山城守。
【公卿補任。】
仁壽元年,任左京大夫。齊衡中,兼美作守,
【文德實錄。】
遷治部卿。
【公卿補任。】
天安二年,授正四位下。貞觀初,遷大藏卿。三年,為筑前守,尋兼讚岐權守。六年,拜參議。九年,兼相模守,尋兼右衛門督。十四年,因病辭右衛門督,薙髮。八月,卒,
【三代實錄。】
年五十二。
【公卿補任。】
二子加、見。
【源氏系圖。】
加,正五位下,侍從、加賀・備前權守。見,從五位下。
【三代實錄、類聚國史。】
源澄,以母田中氏故,世稱田中君。子治、蔭、堪、潤、治從四位上,侍從、大舍人頭、因幡權守。
【源氏系圖。○侍從、因幡等,據三代實錄。】
蔭敘從五位下。娶陽成帝乳母紀金子。生子益。益,一日侍殿上,被格殺,事秘無知焉。
【三代實錄。】
堪,藏人。潤,從五位下,武藏權介。
【源氏系圖。】
源安,習射.不好文書。
【文德實錄。】
承和十二年,敘從四位上。嘉祥三年,為備中守。
【續日本後紀、文德實錄。】
仁壽三年四月,卒,年三十三。
【文德實錄。】
子來,
【源氏系圖。】
從五位下。
【三代實錄、類聚國史、源氏系圖。】
源清,敘正四位下。後為僧,稱秋篠禪師。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一代要記。○按江談抄載橘廣相就嵯峨君子間事。又曰,或問隱君子姓名。匡房曰,嵯峨源氏之類歟。又按玉海治承四年八月條,載大外記清原賴業語曰,貞觀中大擊殿火,時人謂:「宜遷都。」嵯峨隱君子聞之曰:「桓武聖主鑒此地可久為帝都,故新營宮室,今不宜改築也。」事遂止,據此則隱君子時去帝世未甚遠。而江談抄說亦有可取,然未見其為帝子之明文,姑闕疑,俟考證。】
源融,為第十二源氏。
【公卿補任。】
帝令仁明帝子之。承和五年,皇太子加元服,其日同冠於禁中,敘正四位下,賜宸筆位記。五年,為侍從。
【續日本紀。】
八年,任相模守。
【公卿補任。】
十四年,轉近江守。
【公卿補任、續日本後紀。】
尋為美作守。嘉祥元年,兼右近衛中將。三年,進從三位,
【續日本後紀。】
任右衛門督。
【公卿補任。】
齊衡元年,遷伊勢守。
【文德實錄。】
三年,拜參議,餘官如故。
【公卿補任。】
貞觀初,進正三位,累兼近江守。是歲,詔聽獵大和、宇陀野。五年,轉兼左衛門督。六年,任中納言,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敕聽養鷹三聯鷂二聯。十二年,遷大納言。十四年,以其近親有勤勞,詔拜左大臣。十五年,進從二位,兼皇太子傅。上表請還封千戶,
【三代實錄。】
優答不許。
【三代實錄、菅家文草。】
元慶元年,陽成帝即位,授正二位。
【三代實錄、公卿補任。】
連表辭職,不許。八年,帝遜位出宮,諸親王已下,文武百官備駕,奉迎光孝帝於藩邸。太政大臣基經先往候起居,解劍而入。融時與兵部卿本康親王,佩劍侍帝側,相顧大驚,各自撤之。
【○按融先是已聽帝劍,然諸書闕文,今無所考。】
帝即敕賜三人帶劍。融自貞觀十八年冬,杜門不朝,至是歲六月,始出視事。
【三代實錄。○按陽成帝即位之後,融杜門不朝,本史不載其故,無所考。及迎立光孝帝,出侍籓邸,於是詔起聽政也。】
宇多帝即位,進從一位。寬平六年,聽乘輦車,出入宮中。
【公卿補任。】
七年八月,薨,年七十四。
【扶桑略記、公卿補任。○按一代要記作年七十三,歷代皇紀七十二。】
照贈正一位。
【公卿補任。】
融置別業於宇治,陽成、宇多、朱雀三帝嘗遊幸焉。後攝政道家求領之。至子賴通,捨為寺,曰平等院。
【花鳥餘情引李部王記。】
又創山莊於嵯峨,曰棲霞觀。清和帝脫屣之後,嘗遷御焉。
【三代實錄。】
又營河原院於東六條居焉。
【顯昭古今和歌集抄。】
臺閣水石,巧窮華詭。
【續古事談。】
取鱗介以致池中,每月使汲難波朝二十斛,日煮鹽以模陸奧鹽竈浦之勝槩。
【顯昭古今和歌集抄。】
世稱河原左大臣。
【古今和歌集、十訓抄。】
及薨,其家獻諸宇多法皇。
【顯昭古今和歌集抄、續古事談。】
子湛、昇、泊、望、副。
【源氏系圖。○按尊卑分脈以湛為清子,源氏系圖以昇為泊弟,並誤。今從公卿補任。】
湛,至從三位大納言,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昇,正三位大納言,兼民部卿。
【公卿補任。】
有子曰是茂,光孝帝養為子,賜姓源朝臣。
【公卿補任、源氏系圖。】
天慶初,任權中納言,兼民部卿,位從三位。四年,薨。
【公卿補任。】
泊,侍從。望,從五位上,土左權守。
【三代實錄。】
副,
【○扶桑略記、本朝文粹並作嗣,今從朝野群載、源氏系圖。】
從四位下兵部大輔。
【扶桑略記、源氏系圖。】
性好酒,亭子院八飲之一也。
【扶桑略記、朝野群載。】
源勤,為第十三源氏。
【公卿補任。】
承和十四年,敘從四位上,
【續日本後紀。】
為山城守。
【公卿補任。】
仁壽元年,任阿波守。齊衡中,任右近衛中將,遷伊豫守,中將如故。天安二年,為宮內卿。
【文德實錄。】
文德帝崩,與勘解由次官藤原宜,監護左右馬寮,任右兵衛督。
【三代實錄。】
貞觀中,為相模守,拜參議,遷兼右衛門督、近江守。
【三代實錄、公卿補任。】
十七年,進從三位。元慶初,兼播磨權守。五年五月,薨,
【三代實錄。】
年五十八,稱西七條宰相。
【源氏系圖、公卿補任。】
子溫、激、浣、凝。
【源氏系圖。】
溫,侍從、伊勢介。
【三代實錄。○按源氏系圖作伊豫守,誤。】
激,從五位下。浣,從四位上,右馬頭。凝,筑前守。
【源氏系圖。】
源啟,以母寵故鍾愛,敕兄常子養之。常視之如所生,資給頗厚。招大學生有才學者,為師讀書。啟尤好文章,善射,為人謹厚,昆弟皆推敬之。
【三代實錄,】
仁壽元年,敘正六位上。
【文德實錄。】
進從四位上。齊衡中,拜越中守。
【三代實錄、文德實錄。】
貞觀元年,遷加賀守。五年,任相模守。十一年,遷越前守,並不之任。性祟信釋教,與姪直約共出家,未果遭病,遂為僧。八月,卒,年四十一。
【三代實錄。】
子記、尋,並從五位下。
【源氏系圖。○按類聚國史云,元慶元年十一月戊午,授正六位下源紀從五位下。據此,記疑當作紀。又按,信子有尋,不應同名,又疑有訛。】
源勝,天長十年,給攝津百濟郡荒田二十七町。嘉祥二年,敘從四位上。
【續日本後紀。】
辭仕為僧,改名由蓮,
【三代實錄。】
稱竹田禪師。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性聰明,博涉梵筴,兼好老莊,尤有巧思,所營皆究妙。仁和二年七月,卒。
【三代實錄。】
子良,
【源氏系圖。】
從五位下。
【三代實錄。】
源賢。
源繼,敘從三位。
【皇胤紹運錄、源氏系圖。】
大日本史 卷之九十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