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史略 後醍醐天皇紀

後醍醐天皇

第九十六世、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諱尊治。母,諱忠子,號談天門院,參議忠繼之女,內大臣師繼花山院公養女也。
 龜山帝愛其穎悟,常置左右。嘗祈其獲位于石清水廟。然以後二條帝長,且無他過失,不得越立。及花園帝踐祚,議以後二條帝子邦良為儲嗣。後宇多法皇。上皇嘗剃髮。不可曰:「朕有所慮。宜先立尊治次及邦良。」

 文保二年,二月,遂即位。法皇以帝生父,專聽萬機。道平二條公,為關白。守邦親王,為儲君。帝欲立皇子護良,高時不奉詔。帝始不平。○帝始嫉高時。
 八月,前內大臣實重三條公,為太政大臣。
 十二月,關白道平,罷。內經一條公,代之。

 
元應元年,立前相國西園實兼之女,為中宮,諱禧子。中將安野公廉之女媵之,號三位局,帝寵之,後為准后,諱廉子。○『唐書』:「陛下富教安人,務農敦本,光復社稷,康濟黎元之應也。」
 是歲,實重,罷。前內大臣源通雄,為太政大臣。
 二年,元主奇渥溫愛育黎拔力八達,【仁宗。】死。子碩德八刺,立。【英宗。】

 
元亨元年,冬,自御紀錄所聽訟。畿內大喜,皆唱萬歲。○天皇賑民聽政,民唱萬歲。○『周易』:「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時而行,是以元亨。」
 二年,夏,大旱。帝詔檢非違使別當源親房:「出栗賑民。」
 陸奧安藤季長,與其族又太郎,有事爭訟鎌倉。高時家人長崎高資,納賂不決。二藤怒,戰于其地。【二藤始叛鎌倉,是北條氏之陳吳。○高時無道。高時遣兵討之,不能克。
 是歲,渡部起于攝,安田起于紀,越智起于和,各擁兵叛北條氏。帝亦聞高時震威專權,酗酒淫色,大背人望,士民共怨,密謀東征。【高時好鬪狗,常以為樂,遂命天下獻獒犬。諸州輿之爭進,及四五千。嗣以魚鳥,著以錦繡,倍稅充費,民人大苦。○高時宴,有天狗數十頭,歌舞曰:「天王寺,見妖靈星兮。」識者以為:「北條氏亡之兆。」天狗,山怪之名。○諸國兵起,叛北條氏。狗好狗,狗警狗。
 六月,帝詔諸儒,論議五經三史。○天皇好學。
 八月,大納言兼季,為右大臣。【兼季,西園寺實兼之季子。其族稱菊庭,後改庭為亭。以好種菊,遂為其族云。】
 東福寺僧師鍊者,著『元亨釋書』,獻朝上表。【其略曰,其度總論者,則于易繫辭。其資治表者,則于春秋云云。通紀曰,昔楊子雲擬易作太玄,擬論語作法言。識者猶難之。僧史固無益世教,而鍊擬之經傳,可謂狂僭矣。】
 三年,關白內經,罷。房實九條公,帶之。源通雄,辭太政大臣。前關白冬平再任之。

 
正中元年,八月,帝益決志滅鎌倉。初帝與日野資朝【中納言。○西大寺僧靜然,嘗扶老而朝,白眉折腰,龍鍾甚苦。內府西園實衡側見,乃起敬曰:「嗚呼,尊宿哉。」資朝從傍謂曰:「是徒年老耳。」明日,使人牽衰茸。一老尨遺內府曰:「是可尊耳。」資朝不畏官長,豪邁可見】、俊基等,【同族右少辨。】密議之。會北嶺僧徒有事,上疏訟闕。帝詔俊基讀之。俊基偽誤讀楞嚴院,為慢嚴院。聞者皆笑。俊基杜門可半年,使人播說曰:「以誤讀,恥見朝士。」乃微服巡行諸州,每見高山大澤,規度指畫軍營處所,歸京圖軍事。○俊基大志。帝乃召土岐賴貞、賴員、多治見國長等,諭其旨。皆奉詔。一日,賴員謂妻曰:「吾與汝綢繆,既經三歲。吾死之後,堅持貞心。」妻怪問之,賴貞告以其故。其妻謂:「吾家族滅之期至。吾告之六波羅,以贖夫罪,則免斯禍。」因語之其父齊藤利行。利行時為六波羅奉行,【職名。】竊召賴員,說使自首。即至六波羅,告之。北條範貞大驚,自聚留京武士,圍賴貞、國長等館,殺之。○賤丈夫,告婦人以大事。○『周易』:「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
 是歲,元主其渥溫碩德八刺,【英宗。】為逆臣鐵失所弒。真金忽必烈之太子。嫡孫也。孫鐵木兒,【泰宗。】嗣。
 十二月,以太政大臣冬平,為關白。
 二年,高時遣使于京,捕資朝、俊基,護送鎌倉。
 帝悔謀泄,咨之吉田冬房。【中納言。】冬房奏曰:「宜賜璽書,以解彼怒。」帝從之。天使至鎌倉,高時將受之。二階堂道蘊,【稱出羽入道。】諫曰:「受之非禮。」高時不聽,遂使利行讀之。利行目眩鼻衂,不能讀終。喉下忽生惡瘡,後七日吐血而死。高時異之,乃釋俊基歸京,竄資朝于佐渡。○敕書神威,破奸臣膽。○正中之變。
 十月,前將軍惟康親王,薨。
 
嘉曆元年,皇太子,【諱邦良。】薨。乃立後伏見上皇之子,【諱量仁。】為東宮。天皇多子,而高時不欲立之。○『唐書』:「四序嘉辰,歷代增置。宋韻曰,曆數也。」
 二年,道平再任關白。
 三年,前將軍久明親王,薨。壽五十五。
 元主奇渥溫鐵木兒,死。海山【武宗。】長子和世梀,嗣。【明宗。】先是,其弟圓帖睦爾,【文宗。】為群臣所立,尋為太子。入見之日,和世梀暴死。

 
元德二年,正月,右大臣經忠近衛公,為關白。尋罷,冬教鷹司公,代之。『周易』:「乾,元亨利貞。」『周易正義』:「元者善之長,謂天之元德,始生萬物。」

 
元弘元年,六月,高時遠竄僧圓觀、文觀、忠圓等。初帝稱為中宮祈皇子,召三僧於宮中,咒詛北條氏,且詔南都北嶺僧軍,密謀東征。至是,事稍泄。高時乃召三僧鎌倉,拷問之。僧以實告,故竄之。高時遂欲使帝幸遠國。二階堂道蘊諫之。不聽。○元弘之變。○道蘊知道。
 鎌倉以北條茂時,為執權。凞時之子也。
 高時怒資朝為謀首,遂命佐渡守護本間氏殺之。【本間氏名闕,稱山城入道。鎌倉佞臣長崎高資勸高時殺資朝。二階堂道蘊諫,弗聽。○資朝之子國光,小名阿若丸,年僅十三。聞之,欲徃面別。母泣止之,固請遂徃,請見其父。本間感其孝志,而恐事聞鎌倉,不肯許焉。遂使其族三郎殺資朝。國光謂:「本間不許一見父於生前,此怨不可不報。」稱病留其家數日。一夕風雨晦冥,國光候夜深人定,潛覘其寢室。不見入道,唯見三郎。因意:「是手斬吾父者,殺之亦少足報怨。」將入室,恐燈明。會有飛蛾,集紙窗外。開窗蛾即入,撲滅其燈。國光乃潛入,蹴三郎枕。驚覺。急刺其心,且絕其吮。即欲自殺,翻然謂:「我有母,不可不養也。有君,不可不仕也。亡父之志,不可不繼也。或不免,則天命耳。」乃欲潛逃。門皆緊閉,深池匝館。池邊多竹,便攀至梢。竹偃池外,身遂得脫走。赴海濱,搭舩而去。追者不及,因得歸京。○國光,一作邦光。後官至中納言。○孝子國光脫危。重捕俊基於京,殺之。○元弘,典出『藝文類聚』。
 鎌倉長崎高資驕恣暴虐,高時密命其族高賴殺之。事覺,反流高賴於奧。高資彌驕,北條氏政益衰。
 七月,諸國地大震。富士山崩數百丈。
 八月,高時遣使于京,請天皇及皇子入道尊雲親王,【親王,帝第三子。帝特寵之。幼拜兵部卿,後剃髮為天台座主,居大塔。時人稱大塔宮。○宮,皇子尊稱。】如海嶋。法親王,天資武達兵術,善劍法。乃進策曰:「陛下乘夜幸南都,更假御衣于近臣一人,陽為車駕幸山之儀,以欺賊兵。【鎌倉及六波羅軍士。】」山徒禦之。於是,大納言師賢花山院公,詐帝赴之。賊兵盡銳追擊甚急。法親王自將僧軍拒之。帝潛幸笠置山。【帝出京之日,先幸南都,入松嶺寺。次鷲峰山,而至笠置山,乃詔徵伊賀、伊勢、大河內等兵。】中納言藤房,【其族稱萬里小路。】及其弟季房等從之。師賢亦尋至行在。○高時能繼義時之業。○紀信不死。
 一夕,帝夢:「設御座於宮庭一大樹下,南枝蔭之。傍有二童,指示曰:『天下唯有此坐,可安龍體也。』」既覺,意有楠氏者勤王事,乃訪諸眾。山僧快元以正成對。蓋正成之先,出左大臣橘公,【正成,橘公諸兄十四世孫,兵衛正玄之子也。】世居河內金剛山下,宅西多楠樹,【楠,漢云樟。】因以氏焉,為郡名族。至正成,以才武聞,兼有恩惠,為士民所附。帝乃使藤房徵之,詣行在,詢以討賊之策。正成謹對曰:「興復非一舉而可成也 。然賊惡貫盈,人怨神怒。陛下勉以恩信撫群下,則終能剪除兇逆,海內歸順必矣。臣雖駑下,願竭股肱之力,為天下勤王之先。」帝大悅,詔令舉兵。乃奉詔而歸。○忠臣楠公出世。
 九月,北條仲時、時益等,遣近國兵七萬五千,犯笠置皇居。守門衛士足助重範善射。【後為高時所殺。】賊軍圍之,不克。既而賊將陶山小見山等至,放火急擊。城陷,判官代錦織俊政、飛驒守石川義純,及義右等死之。○俊政、義純首死于王師。此夜闇黑,風烈雨暴。帝潛出笠置山,群臣倉皇逃散,唯藤房、季房從焉。及幸有王山麓,不飲食既三日,帝疲殊甚,與二臣枕岩假寐。會松風拂露沾御衣,帝詠歌而嘆。藤房亦拭淚和之。○君臣唱和危難中秀逸。
 賊黨奉竹輿而至,逼帝乘之,護送入平等院。賊將大佛貞直等,奏請傳神器於新帝。乃使藤房傳旨曰:「三器,歷朝相乘,親所授受,不得觸逆臣之手。且寶劍不可須臾離身。」弗聽。北條仲時、時益等,請幸六波羅。敕具龍衣鳳輦,如儀乃行。【是時,王、公卿、大夫為賊所擒者六十一人。○賊臣逼帝。帝命嚴乘輿之儀而後行。又請傳神器於新帝。乃授以鏡及新劍璽。

 先是,高時既立皇太子為帝,故曰新帝,是為光嚴天皇。

【久遠の絆】 【花園天皇】 【光嚴天皇】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