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史略 後土御門天皇紀

後土御門天皇

第一百三世、後土御門天皇

 後土御門天皇,諱成仁。母內大臣信宗大炊御門公之女,號家樂門院。
 上年二十三歲,受禪。【○寬正六年十二月廿七日,天皇即位,時年廿四。】太政大臣持通,為關白。將軍義政,為院執事,【細川勝元罷管領,畠山政長代之。】尋為准三宮。義政執政既久,是歲,齡三十,而未有男子。故命其弟淨土寺門跡義尋還俗,改名義視,奏請為嗣。乃敘從五位下,任左馬頭。【號今出川殿,細川勝元為之執事。○義尋還俗。
 寬正六年,義視元服。任參議。【是月,義政夫人富子,生男。富子密命山名宗全曰:「義視既約繼世,而此兒豈可為僧乎。今託之卿,能保護焉?」宗全以為:「吾與勝元惡。義視嗣為將軍,則勝元益專其權,不如佑此兒。」乃從命。富子,裹松贈內大臣重政之女,有國色。】
 三月,義政遊花頂山若王子大原野等處,觀花時,將士奢侈,至以沉檀黃金為筋。又至伊勢及春日,從衛窮極靡麗。由是賦役無度,上下罷敝,民皆思亂。

 文正元年,義視敘從二位。大納言政嗣二條公,為右大臣。大納言實遠西園寺公,為內大臣。○『荀子』王制篇:「積文學,正身行。」
 是夏,將軍義政與義視有事不睦,大納言日野勝光為義勝說義視和之。義視不肯。勝元等諫,乃從之。【初斯波千代德早世無子,以其族義敏為嗣。家人甲斐、朝倉、織田等與義敏不相善,遂就伊勢守貞親譛之。義政乃逐義敏。義敏奔周防。於是,以同族義廉繼其家。既而義敏之妹為貞親妾。或傳義敏妾與貞親妾為姊妹。而義敏之子,為僧蔭涼軒真蕊西堂弟子。由是,貞親與真蕊相議,屢請赦義敏。義政聽之。義廉不肯。義廉,山名宗全之婿也。宗全大怒,與義廉相共聚兵。都下流言。義視亦黨義廉。義政因與義視絕。義視潛行入細川勝元第,京師騷然。貞親、真蕊遁亡晦跡。義敏奔北國,日野勝光與一色範直議使義政兄弟和。○宗全欲使畠山義就入京,以為己援。因說義政之室赦之。蓋欲以勝元與畠山政長善,故赦義就,逐政長,令其失助也。○林道春評曰:「義政昏愚,朝出令夕變。宜哉失威,以召大亂。應仁之戰,天下唯知有細川、山名,而不知有將軍。義植、義澄之於勝元、義興亦然,如朽索之御六馬。後遂使三好松永等,逐義晴,害義輝,蓋足利氏失霸業,其本起尊氏用師直,而成義滿僭上無禮,以幕府擬禁闕之過也。其本亂末治否矣,是之謂也。」○義政兄弟不睦。○文正政變。

 
應仁元年,正月,山名宗全、畠山義就,護衛幕府四門,迎義視於今出川。更奉迎天皇及上皇駕,而請殺細川勝元、畠山政長。不聽。義視乃遣使,命勝元與政長絕交。勝元從之。宗全逼上皇,請討政長院宣。以義就為將,與政長戰于御靈森。政長軍敗逃亡,宗全、義就震威京師。【○賴襄曰:「足利氏之封建子弟也,不知制本末輕重之勢,是以纔能偽定一時,而反者如蝟毛而起。至其中葉以後,天下禽奔獸遁,不可復制也。如彼三管領,皆據大封者也。既與之以土地人民之富,而又以官號之崇,授之權柄之要。是爰異傳,虎以翼歟。應仁之亂,是其所由起也。然其為之者有故焉。彼其初討奪王家中興之業,故濫賞移封,務充其欲,不復計其以後以苟取天下。天下已奪矣,而不可裁抑。一有所問,裂眦而起,無足怪者。充彼之欲,以濟我之私。彼知我私,而以功邀我,我何以制之哉。蓋足利氏以土地人民餌天下之豪俊,而失之亦可哀矣。彼急於取天下,而為苟且玃竊之計者,未有不貽禍於子孫者也。」○『維城典訓』:「仁之感物,物之應仁,若影隨形,猶聲致響。」
 二月,斯波義廉為將軍家管領。勝元勢衰閑居,恥不援政長,而惡宗全、義就橫恣,遂謀攻之。其族攝、丹波、土、讚、阿、淡、參、備中、泉等九州兵屬焉。畠山政長聚紀、河、越忠三州兵而來。京極持清率隱、雲、飛三州兵,武田國信將藝、若二州兵。斯波義敏、赤松政則、富樫介等各從者五百人。其餘吉良義真、仁木成長、土橋政長等兵士黨之者,凡十六萬人。山名宗全聞之,亦召其黨,自領但、播、伯、因、作、石、二、備前、備後等八州兵。斯波義江率越前、尾、遠三州兵,畠山義就和、河二州兵,同族義統能州,一色義直丹後、勢、土三州,土岐成賴濃州,六角高賴江州,大內政弘周、豐前、筑前、藝、石五州,河野之族豫州。其餘吉良義藤、仁木教將等兵士,凡十一萬人屬焉。兩軍既聚京師,勝元陣東,宗全陣西,相持未戰。義視自入東西陣,諭之和解。於是兩陣暫開柵,緩兵備。○勝元、宗全爭威。○應仁之亂,戰國時代始。

後土御門天皇應仁元年東西干戈圖

 五月,勝元使赤松政則略播、備前,而率兵歸京。又使諸將分循諸州。宗全大驚。義政令曰:「挑戰者我敵也。」意在使二人和解也。而不肯。宗全使一色義直護幕府。勝元使大軍向之。義直不戰奔西陣,勝元入幕府警衛焉。義政賜以旌旗,令守四腳門。於是,【二十五日。】兩陣始交兵。後各爭戰數回,勝元每勝之。宗全連募諸國黨與之兵。京城過半罹兵燹。西至大舍人寮,東室町,上御靈逵,下二條,朝貴武辨大小館舍三萬餘宇,及寺院若干延燒。都下之人,扶老攜幼,逃走四散。
 八月,大內介政弘率大軍入京,以援宗全。勝元使赤松拒之于攝。赤松敗走。
 勝元謁義政曰:「府朝近侍之臣,有通志於宗全者,請逐之。」近侍輩怒,欲放火幕府而殺勝元。義政使三條公春、【大納言。】吉良義信,【左兵衛佐。】諭之。於是,侍臣出于外者,九十四人。勝元使人追殺之,不及。○勝元侮其主。
 勝元慮義政右宗全,故使畠山政長及細川一族,詣闕奏請,奉迎主上上皇,奉三種神器而幸室町花邸。其意欲義政若右宗全,則挾天子以討其罪也。乃使吉良義信等護衛禁闕。爾後日日鬪戰,互有勝敗。諸大名邸,其他京城內外人家,及南禪北禪巨剎,【相國寺。】皆為兵火燒。禁闕僅得免。而山名兵威方熾。○勝元挾天子與宗全爭。
 九月,義視潛出京赴勢。國司源教具【北畠中納言。】迎接。【教具數設宴饗之。義視時遊覽國中名山古寺,弄海月,詠和歌。想像京師,以愁兵戈。】
 二年,勝元、宗全在京相持,益爭雌雄。其黨各守陣營,日日交戰。諸州兵士黨二氏者,亦各攻擊。
 四月,義政贈書伊勢,召義視。且奏請詔書促之。
 六月,義視自勢歸京。加、勢軍士護送之。以兵戈路不通,至十月僅得歸京。勝元使諸大名迎入聖壽寺。時有流言:「勝元欲廢義政,義視嗣職。」義政疑懼,欲潛投山名陣。勝元聞之大驚,謂使義視赴山名陣。則義政釋疑。於是,【十一月。】使人奉義視登比叡山。宗全喜迎義視,寓斯波義廉邸。而宗全以下臣從護衛。爾後義政右勝元,義視右宗全,兄弟爭雄。

 文明元年,春三月,【十六日。】勝元夜使兵襲宗全營,燒之。火及廄。宗全擊破之,勝元兵遁走。○『周易』:「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
 五月,多賀高忠,【官號豐後守。】率兵自江入京,援勝元,陣於東山。
既而聞六角龜壽兵起其國,俄引兵歸。【高忠,京極之族,嘗為京所司代,有美名。】  大內正弘留守二尾弘直,【加賀守。】奉政弘伯父道頓,乞將勝元。【政弘,宗全之黨。】以叛其主。
 故太宰少貳嘉賴之子教賴,自對入筑前,以復舊地。九州大亂。
 是歲,山名是豐城天王山,與畠山義就對壘。會備後賊起,是豐就國討之。義政使赤松政則守天王山。
 二年,十二月,後花園上皇崩於室町殿。義政悲泣。是時,以頻年兵戈不止,百官分散。關白兼良一條公,幽居南都,其子教房寓兵庫,其孫房家客土佐。其他朝貴,離群索居者甚多。朝庭及諸家舊記,遭此兵火焚滅者,不可勝計也。【○後花園上皇崩於室町殿。】
 三年,春正月,葬上皇於悲田寺。將軍義政著茅屩扈從。管領勝元,侍所赤松政則,及所司代浦上則宗警衛之。
 ,斯波家老甲斐某,殺其主,奪越前國。織田信秀奪尾張國。有朝高景者,亦斯波家老也,會在京聞之,速歸越前,而殺甲斐,自領其國。將軍義政乃命列大名。斯波一族逃于東國。【按『通鑑』開卷第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下。司馬光論曰:「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卿大夫是也。云云。今晉大夫暴蔑其君,剖分其地。天子既不能討,又寵秩之,使得列諸侯。是區區之名分,復不能守,而并棄之也。先王之禮於斯盡矣,云云。」足利氏命叛臣列大名,益失霸業,古今同一轍。○斯波家篡賊列大名。
 是年,近江守護六角高賴起兵,將入京師。京極持清擊破之。高賴持清並佐佐木定綱之後。高賴五世祖,初稱六角。持清高祖高氏,始稱京極。
 四年,勝元、宗全猶在京對陣。鬪戰不止。其黨與在國者亦各交兵。
 能登守護畠山義統,久在京黨宗全。義政命降勝元,乃從之。於是北國路通,運糧東陣。西陣乏食,宗全之黨多降勝元。
 五年,勝元、宗全,相尋病歿。【宗全三月死,歲七十。勝元五月卒,歲四十四。○勝元、宗全,相尋病歿。】自應仁元年交兵,至是七年,勝敗不決。其黨猶在京相鬪。天朝、府朝,命令不行,遂為戰國。
 義政執政既久,至是辭官。乃以其子義尚為征夷大將軍。【年甫九歲,入朝謁帝。義尚,義政之嫡男。母裏松氏,諱富子。畠山義統為管領。初畠山政長任之,七日而罷。】
 六年政基九條公,為左大臣。政平鷹司公,為右大臣。政家近衛公,為內大臣。
 義政贈書朝鮮,求明國勘合。【按古遣唐使無勘合。自明永樂中,初有勘合。若無之,則彼拒我使云。】
 七年,贈書于明,以僧為使。當時使異國者,皆禪侶也。
 春正月,始行四方拜。應仁以來,朝典悉廢。至是諸節會皆復舊。乙亥,行縣召除名。
 八年政嗣二條公,辭關白。左大臣政基代之,乃辭左大臣。內大臣日野勝光代之。【勝光,義尚母氏富子之兄,故非清華,而昇台鼎。】
 十一月,室町行宮火。累代典籍悉焚。帝行義政小川第。壬子,御北小路第。
 九年,秋七月,北國紅雪,積地一寸餘。
 十一月,黨宗全諸大名,各出京歸國。義視之美濃,京師始靜。爾後諸大名,各據其國,不用將軍命。
 十年,足利成氏與上杉顯定和,而歸古河。【顯定搆城上野平井,自領八州,是為山內家。同族修理大夫定政,居于扇谷。家老有太田道真及子道灌者,共住武藏。用謀使關東武上多叛山內,從扇谷。自是兩杉不和相戰。】
 十月,義政令織田敏定城清洲。
 十一月,齊藤利勝率濃江兵圍之。敵射敏定,中眼。敏定戰愈力。敵兵竟退。
 十一年,義尚年甫十五,代父執政。義政乃造東求堂于東山,又建銀閣,以比北山金閣,居焉。蓄古器、名畫,以茶讌為樂。世稱東山殿。【遺蹤即今銀閣寺,在東山麓淨土寺村中。○義政好茶讌。
 十三年,太閣兼良一條公,薨。年八十。以博識稱,著書傳于世。【○兼良,稱後園城寺。才學絕倫,博涉古今,諳練典故,為天下所賴。及薨,人皆嘆惜。所著有『公事根元』、『花鳥餘情』、『東齋隨筆』等。】
 前右大臣源通博,【初名通尚,久我公。】為太政大臣。
 十五年,將軍義尚夢:「後京極攝政良經詠歌曰:『此一篇,我得意。』」覺後閱彼集,果有之。因命畫工圖其像,使飛鳥井大納言雅親書其歌于畫像上。【長井定宗評曰:「昔高宗,恭默思道,誠心求賢,故夢帝齎良弼。今義尚生亂世,不求良將、賢臣,而徒好和歌,夢歌仙。室町氏政,至是益衰。」】
 十七年,義政削髮,改名道慶。
 是歲,古河氏請和義政父子。乃聽之。
 十八年,細川政元,為管領。【勝元之子。】
 ,上杉定政殺其家老太田道灌。【山內顯定使人讒道灌于扇谷,因殺之。爾後扇谷政衰,山內威權日熾。定政怒兩家交戰。○道灌勇,通武術,最精築城之法。東國名城,多道灌所築也。○道灌雅尚文藝,嘗營燕室於江戶城。名曰淨勝,又號喜山。命僧集九作記。又創菅廟,植梅樹數千株,即今之平川天神是也。】

 
長享元年政忠九條公,為關白。○『昭明文選』:「喜得全功,長享其福。」『春秋左氏傳』:「元體之長也,享嘉之會也,利義之和也,貞事之幹也。」『後漢書』:「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
 明憲宗,殂。子祐樘,嗣,是為孝宗。
 是秋,將軍義尚親征佐佐木六角高賴,發兵近江。以不從命也。義尚在軍中,有間則聽講孝經,又使講左傳。
 二年,義尚改名義凞。

 
延德元年,將軍義凞,薨于近江鉤里軍中。【鉤,一作曲。】時年二十五。贈太政大臣。義政嘆其無子,因與義視和,招入京師。乃養其子義材繼世。【○義凞聰敏好學,在軍中使人讀書,常有揆亂之志。嘗就一條兼良,問治體。兼良作『樵談治要』、『文明一統記』贈之。○將軍義尚薨。○『孟子』:「開延道德。」
 二年,春,義政亦薨。贈太政大臣。【號慈照院。】執政凡四十九年。
 是秋,以義材為征夷大將軍。
 三年,春,其父義視薨。贈太政大臣從一位。【號大智院。】

 
明應元年,秋,義材帥師,陣三井寺,討佐佐木六角高賴。會都下盜多,帝敕歸京。○『周易』:「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
 二年,管領畠山政長與同族義豐相惡,因請義材攻之。義材自率兵至河內,陣於正覺寺。義豐屯於譽田。室町兵不利,義豐密請援於細川政元,進攻正覺寺。政元使兵援之,遂破正覺寺。政長力戰死之。從者皆被殺。政長之子尚順僅免,奔紀伊。政元執義材,置之其家人物部宅。【物部名闕,稱紀伊守。】一夕,義材潛逃,出奔越中。後之周防,客于大內義興家。政元遂廢義材,迎義通於伊豆,以為主。義通及義政之姪,而左兵衛督政知之子也。【先是,政知卒于伊豆。○將軍義材奔越。
 三年,義通任左馬頭,乃名義高。尋為征夷大將軍。【細川政元為之管領。○義高征夷大將軍。
 是歲,伊勢新九郎長氏,攻取相模小田原城。城主大森實賴逃走。長氏移居焉。【長氏初自京之駿客今川家。長氏素有大志,與士卒同苦樂,交結豪傑。會扇谷上杉定政與其族山內顯定爭國,戰鬪不止,兵疲民苦。長氏乘其虛,借兵今川氏,狥伊豆入相模,詐與小田原城主大森實賴交驩,屢俱射獵相樂。一日為獵,勒兵潛行,襲小田原城。實賴大驚,棄城遁逃。長氏乃入領其國。長氏以為:「我清盛之裔,系同北條氏。領州之初,得祖先封國,是天所與也。」遂改氏稱北條。葛原親王六世之孫,曰平維衡,任上總介,是為伊勢氏之祖。其弟維將即北條氏之祖,世領伊豆。長氏故云爾。○長氏嘗使人讀三略而聽之,至「主將之法,務纜雄英之心。」嘆曰:「此一言而足矣。」掩卷而罷。○伊勢長氏取小田原。
 世傳,是歲,伊斯人閣龍Columbus撿出亞米理加州。
 九年,天皇崩,壽五十九歲。

 在位三十六年,改元者六。曰文正、【一年。】應仁、【二年。】文明、【十八年。】長享、【二年。】延德、【三年。】明應。【九年。】

 皇太子立,是為後柏原天皇。

【久遠の絆】 【後花園帝】 【後柏原帝】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