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史略 後村上天皇紀

後村上天皇

第九十七世、後村上天皇

 後村上天皇,諱義良。母准后,諱廉子。【○延元元年十月三日,天皇即位。時歲十二。】
 大納言源親房,【其族稱北畠。】輔佐。【親房博學多識,所著之書皆行於世。】洞院實世、四條隆資,參政。楠正行,【時年十五。】掌禁軍警衛,屢出兵住吉側,以挑北軍。明年,改元曰興國。

 興國元年北朝曆應二年,七月,脅屋義助,率北國兵,取黑丸城。城主高經,【尾張守。】奔富樫城。【在加賀。】尊氏援兵乃擊義助。義助走美濃,守根尾城,【在美濃。】軍不利,遂歸吉野。
 北國義士竭忠於南朝者,連戰皆敗。有畑時能者,兵僅餘二十七騎,猶豫鷹巢城,固守不降。為高經所攻,遂勇戰死之。【時能有愛狗,號獅子,能解人語,知指揮,不啻黃耳。時能欲夜襲敵陣,則先使此犬窺其營。守固,則走出高吠一聲;守怠,則歸城中,向時能振尾告之。是故知敵虛實如神。一日,時能乘夜出城,餘十一騎守城,自率十六騎登敵陣後山大呼。高經以為平泉寺僧軍來援,分兵擊之。時能左右十六騎,大閧衝下。足利兵三千圍之急擊。時能奮戰如鬼神,而眾寡不敵,高經纔得克之。】
 是歲,英佛相戰。佛國西部之地,遂為英國所領。經百餘年而後復舊云。
 二年北朝曆應三年,高師直殺鹽冶高貞。【高貞妻,即西臺翁主,有國色,先皇所賜也。師直欲姦之,而翁主不從,遂欲殺高貞而奪之。讒諸尊氏曰:「貳於南朝。」高貞聞之大懼,竊亡還雲,使其親信護妻子,自間道從之。追兵及之,其人殺翁主,皆殉之。師直益怒,遂窮討高貞而殲之。高貞初歸順先皇,後叛屬足利麾下,而今遭讒死,世以為天誅。○松苗友兄岡田邦彥,嘗著和歌忍草解小夜衣篇云:「高貞者,反覆小人也。初建武帝在隱岐,以藤名判官為使,召高貞,高貞持兩端,不奉敕。及興復時,纔從官軍,而不建一戰忠功。從新田氏東征,竹下之役,叛降足利。寧馨小人,遭讒死以伏天誅,亦宜哉。」師直逞威權,滅人之家,後亦失勢,為人被滅其族,豈非天道好還乎。抑如翁主,為不忠不義之人所尚,又為不忠不義之人所殺。美人薄命,可嘆惜焉。雖然,翁主貞女也。以誦戒姦古歌,不肯污身,無愧從一而終之訓云爾。○叛臣高貞讒死。
 四月,義助奉敕之伊豫,狥四國。世田城主【在伊豫。】左馬助大館氏明,及土肥得能、何田武市、日吉等士來歸,軍威大振。會義助病卒,足利氏將,【細川賴春。】陷世田城,氏明死之。四國悉屬足利氏。時人嘆:「天不祚南朝。」
 夏五月,高師冬攻源親房于小田城。親房擊敗之。【○史論曰,親房學植德望,冠冕一時。關城之圍,急於睢陽,而親朝觀望之罪,浮於賀蘭。進明親王恢復之志,百折不回,獨以召討為己任。今讀其遺書,儼然聲容,恍如相接。苟有人心者,孰不奮發勉勵乎。而其子顯信皆死節,忠義萃于一門盛矣。】
 十二月,北朝以源長通久我公,為太政大臣。
 四年北朝康永元年,,正月通教九條公,為關白。
 九月,北朝陪臣土岐賴遠,有罪伏誅。初光嚴上皇幸伏見宮,車駕至夜而還,過東洞院。土岐賴遠遇之不下馬,為前驅所叱。賴遠大怒射車駕。扈從朝貴跌蕩,上皇幸無恙耳。足利直義聞之,大驚誅之。賴遠因僧踈石謝罪。直義曰:「不恐天威,大逆無道!」遂斬之。賴遠,足利家人,唯知有將軍,故及知。【松苗曰,踈石自負,擅越歸依,不知得辱。此賊豈可免誅乎。○狂賊賴遠伏誅。
 十一月,北朝關白通教,罷。師平鷹司公,代之。【○是年,關大寶寺城陷。親房等走至吉野。】
 五年北朝康永三年,兒嶋高德、脅屋義治潛入京,狙擊尊氏,不克。【巨勢玄仙曰:「高德固有文武之才,而南朝不知登庸,惜哉。」】
 八月,天龍寺成。足利氏所創,以僧踈石為開山,奏請授夢窗國師之號。尊氏兄弟徃拜佛,其儀甚盛。花園、光嚴二上皇,亦將幸之。北嶺僧徒妒之,奏請無幸。翌日,遂幸之。【松苗曰,尊氏悖逆,獲罪後醍醐帝甚多。帝崩後,思身後罪報,恐懼不自堪,因建此寺,為帝修冥福,以贖己罪。浚民媚佛而不知,罪上加罪噫。○史論曰,足利尊氏,非有兼人之永,過久之略,而權謀詐力,足一世之雄。讒搆護良親王,忌心田義貞,多方以傾陷。至於兵屢摧衂,奔竄西海,則奉廢主之命,免叛臣之名。擁立光明院,以亂正閏之分。凶毇益熾,再陷京師。幽後醍醐天皇,殺皇太子,罪惡貫盈,人神所共憤。而將士景附,爭欲效死者何也?武夫、健將,唯見利而不問義。中興初政,排抑武人,徃徃失職,天下騷然思亂。尊氏乘其機而皷之,割膏腴而不吝,頒金帛而不顧。使夫憤怨解望之徒,得以洩忿而充欲。則雖尊氏不臣之罪不可勝計,亦朝廷自墮紀綱之所致也。○尊氏畏罪賂佛。
 六年北朝貞和元年,兒島高德、荻野朝忠,迎式部大輔脅屋義治于上野,起兵。朝忠與山名時氏戰于丹波而敗。朝忠出降。義治、高德入京師,謀足利尊氏,事敗走信濃。

 
正平元年北朝貞和二年,以興國七年,改元曰正平。
 二年北朝貞和三年,楠正行,邀擊山名時氏、細川顯氏于瓜生野,大敗之。
 北朝,以右大臣良基二條公,為關白。
 是歲,十月,北朝以公賢洞院公,為太政大臣,而位在關白良基之下。
 三年北朝貞和四年,八月,足利尊氏遣將細川顯氏,以兵三千,來攻河內。距金剛山下七里而舍,聞正行將攻矢尾城,【河內若江郡。謀侯其出遠,徑至金剛山下,斷後鏖。正行探聽,率兵七百,佯向矢尾,縱火所在潛還,蔽譽田林古市郡而陣。顯氏望矢尾烟,以為敵果攻彼,乃馳赴金剛山,無復隊伍。比過譽田,正行兵呌呼突出。顯氏大敗,直奔保天王寺。山名時氏以兵六千援尊氏,屯于住吉。正行計:「先破住吉,則天王寺兵可不攻而退。」乃分兵二千餘為五隊,放火民舍而進。望敵軍塵揚,以謂:「彼陣四處,而兵倍於我,不宜分勢。」復併五隊為一大戰,破時氏于瓜生野,餘眾隨潰。至渡部橋,溺者無筭。時氏被創走,楠氏軍威大振。○正行敗顯氏,走時氏。
 北朝光明帝在位十二年,改元者三。曰曆應、【四年。】康永、【三年。】貞和。【四年。後圓融帝康曆二年,上崩,壽六十。】是歲十月,讓位皇姪,是為崇光天皇。諱興仁,光嚴上皇長子。母,諱秀子,號陽祿門院,大納言三條公秀之女。帝年十五即位,立花園皇子直仁,為東宮。
 四年北朝貞和五年,正月,正行進逼京畿。尊氏憂恐,乃遣執事高師直、師泰等,大舉入寇。正行邀戰四條繩手。南軍敗績,正行、正時死之。足利氏軍進侵吉野。天皇幸賀名生。○尊氏侵吉野。是役也,正行聞足利兵再至,率弟正時及族屬,詣吉野,請中納言四條隆資奏曰:「亡父正成戰死之時,臣年甫十三,遺訓討賊。臣自櫻井驛歸家,爾後枕戈,未曾須臾忘為國家討賊。而天資多病,因思不幸徒死蓐上,遺憾莫大焉。斯役也,臣劍不貫師直者,則師直獲臣頭耳。願一拜天顏而去。」天皇乃御南殿,褰簾引見曰:「乃父勤王忠義,天下無雙。今朕所賴,亦汝一人而已。宜竭股肱之力,以討兇賊。軍若不利,勿必敢死。」正行拭淚而退。於是拜先帝廟,【後醍醐帝。】記正行、正時以下兵四百三十人姓名,【和田正朝、紀六郎左衛門及二子、野田四郎及二子、楠將監、西河及子、關地良圓、今庭兄弟、畠山與三,及六郎、河邊石掬丸、大冢掃部助、阿間了願、譽田某等。】于如意堂壁,【如意輪堂,在吉野山金峰山寺正堂東三百步。】且題和歌一首而去。○梓弓,引歸さじと,思うより,無數に射る,名をぞ留むる。○或本云,歸らじと,兼て思へば,梓弓,無數に射る,名をぞ留むる。師直、師泰,率六萬餘騎,進軍四條繩手。南軍以隆資為將,總督紀泉兵二萬餘,登飯盛山而陣。正行率三千餘騎,分為三陣,令士卒曰:「今日之戰,猶亡父湊川之役。諸士皆其臣子也。宜一心力,無辱先人。」眾咸感激,爭先而進,殊死而戰,莫不以一當千。足利兵披靡,師直危急,有人代之戰死,師直因得脫。正行得其首,大喜。既知非師直,大怒,追擊甚急。與弟正時,身被數創,謂:「賊將遂不可得。」乃呼正時曰:「在三之義,今死忠而已!」互刺而死,時年二十五,【正行敘正四位下,為帶刀、檢非違使、左衛門尉,兼河內守。】族屬皆死之。○楠氏兄弟死忠。○史論曰,正行受遺託,能建義旗,始終一節,以死報國,可謂忠孝而全矣。至於宗黨疏屬,皆能力戰死節,闔門為忠義之鬼,豈非正成教導訓練之效也歟。○正行墓碑,在河內國讚良郡甲可南苅屋村東。蓋文化年中,京師人村瀨之凞所建也。石詳勒楠氏數世之勳勞,其文甚長,今略之。其銘曰:「韙哉楠公,克世厥勳,奉若遺訓,乃義乃仁。社稷安危,依賴一人,人倫六節,負荷一身。延元以降,天步滋艱,車駕南巡,皇統如線。豺虎猖獗,海宇麻亂,據賊浸滛,覬釁寇邊。維公出奇,神化鬼變,挫銳譽田,遂北瓜生。虜軍土崩,棄兵霧散,江北震驚,悉眾未攻。發擔宗社,致命王庭,精貫白日,氣烈秋霜。三千一心,敗八萬眾,電發龍驤,斬獲如菅。賊酋頹靡,殆授其元,甲血淋漓,馬斃兵殫。豈戰之罪,天聊其命,昆弟伏劍,不辱其名。史乘所記,炳然猶新,誠忠至孝,孰如公全。千載之下,日月爭光。爰以堅石,于甲可南,以諗耒者,弔古於焉。」】師直進燒楠氏家,更襲吉野。天皇匿賀名生。【天川源上。】遂火皇居而歸。師泰至河內,攻楠正儀【正行之弟。】所守千劍破壘,屯兵石川河原。初正成戰死,尊氏函送其首河內,正成室及正行,相視慟哭。正行悲不自禁,入後房祖將自裁。母固止之,泣諭曰:「諺云:『栴檀之芳,自初生兩葉。』汝雖幼稚,正成之子。何不思流芳千歲,而今徒自殺乎。」且諫且怒,遂奪其刀。正行大哭而倒。爾後,父命母訓,刻心銘肝,旦暮欲復讎。而恢復之時未至,遂死斯役,舉世莫不嘆惜焉。【南朝宮媛辨內侍,有美色,高師直遣使誘迎奪之。正行朝吉野,途遇其輿,聞哭聲哀。怪問,因殺其使,護送內侍至吉野。帝褒賞,即出賜妻之。正行固辭,賦和歌言其志。「とても世に,永らうべくも,あらう身の,假の契りを,如何で結ばん。」人或不信。戰死之後,爭傳稱之。○巨勢玄仙曰:「余視足利氏,其將仁木、細川、山名、桃井之輩,其弟姪直義、高經之族,朝從昏逆,昨叛今降,未曾見有節義之士。南朝文官武將,子子孫孫,守義死節,而朝廷日衰何邪。云云。」○初瓜生野之戰,正行援敵溺卒五十人,給衣藥,視養數日,且與鎧馬,禮而遣之。敵或感恩來降。至是悉皆從死。○兄弟名芳寔是栴檀兩葉。
 八月,尊氏以其子直冬,【宮內少輔。】為西國探題。【○高師直、師泰等誇軍功,恃寵遇,專權震威,酗酒淫色,壯麗門戶,奪人之婦女。苟有不合己心者,殺之陷之。驕奢淫佚,惡逆無所不至,人皆畏如蛇蠍。上杉重能、畠山直宗等殊惡之,生隙。時有天龍寺僧妙吉者,侫智以幻術惑人。尊氏、直義等以心術不正,愛妙吉如醉。重能、直宗等交驩妙吉,訟師直兄弟之惡。直義稍疏之,欲加誅戮。故以姪直冬總督西國,折師直勢。尊氏初私淫宮女越前局。局生直冬後告之尊氏,尊氏不信局,遣人直義說之。直義視直冬姿儀不凡,數言尊氏。尊氏始為父子親。由是直冬與直義殊睦。○直義與上杉重能、畠山直宗相謀,欲討師直兄弟。謀泄不濟,直義奔幕府。師直、師泰率兵圍之。尊氏反與師直議和,使直義罷執政,流重能、直宗於越後。妙吉奔,或傳被害。自是師直益逞兇逆。○師直兇虐。
 十月,尊氏命義詮執政。【義詮至自鎌倉,使弟基氏總督鎌倉,後稱關東管領。上杉憲顯為之執事。】
 五年北朝觀應元年,六月,直冬起兵於筑紫,石見人三角等應之。師泰帥師赴石見,陷數城。
 十月,尊氏自將討直冬。父子相戰。【尊氏父子固無倫理。】<命義詮留守京師。○尊氏父子相戰。】<
 十二月,天皇赦惠源罪,且用為將。惠源即直義削髮後號也。初尊氏反于先帝也,陷害護良親王,弒皇太子及成良親王,自為將軍,姦謀邪術,皆直義所勸。遂自伐功專政。而過壯歲無子,滿四十後,初生一男。於是托討師直,欲篡兄職,不濟,乃潛出京來降。帝下公卿議之。或誅或宥,不決。左大臣某勸帝受降,且命為將軍。於是惠源與楠、和田等謀,合兵陣八幡。會畠山國清亦降,率千餘騎援惠源。桃井直常亦自越中至,奉詔登比叡山,將襲足利。義詮督兵欲戰,戰士大畏,散亡殆盡,僅餘五百餘騎,義詮西奔。尊氏聞之歸京,與直常戰。直常軍敗。然人皆嫉師直從惠源,以故尊氏與師直又奔西州,義詮奔丹波,直常復留京。○惠源叛兄尊氏。○以叛臣惠源為將。】<
 六年北朝觀應二年,二月,師泰至自石見,與尊氏、師直遇于播磨,乃合兵,與惠源戰于戰于攝之光明寺、小清水等處。尊氏屢敗績,在松岡城,將自殺。既與惠源議和,惠源又叛,與尊氏、義詮去。
 高師直、師泰伏誅。【兄弟削髮謝罪於惠源,以欲免死,不聽誅之,并滅其族。誅師冬於關東,天下皆快之。○兇賊死晚。
 六月,赤松則村歸順,請奉征夷將軍興良親王起兵討足利尊氏。聽之。尊氏請降,不聽。
 七月,惠源再叛尊氏,出京北走于越。○惠源再叛兄。
 十月,尊氏又請降。許之,詔討直義。初尊氏與直義講和,罷義詮政事,復令直義掌之,而內甚不相能。既而仁木賴章、細川賴春、土岐賴康、佐佐木高氏與石塔賴房、桃井直常等,互相猜忌,各懷危懼。於是浮言沸騰,釁端復開。賴章、賴春等,各逃還領國。直義聞之,亦奔越前,將士多從之。於是,尊氏將兵討之,與直義將細川顯氏、畠山國清、桃井直常,戰于八相杉,破之。國清、顯氏勸直義講和,不就,率部眾降尊氏。直義走鎌倉,尊氏乃還京師,謀復徃擊之。而懼京師空虛,為官軍所襲,屢遣使吉野,請廢崇光帝,營車駕。帝不許。時赤松則祐在吉野,尊氏又因則祐請降。帝佯許之,賜詔書使討直義。
 冬十二月,尊氏帥師東征,陣駿河薩埵嶺。惠源大軍圍之。會宇都宮公綱、藥師寺公義攻其後,以援尊氏。惠源大敗而降。尊氏攜入鎌倉。無幾,毒殺之。此時義詮留守京師,以兵寡不能鎮護,來使乞和朝廷。亦詐許之。義詮乃奉朝廷正朔,以觀應二年,【北朝年號。】為正平六年。【南朝年號。】關白良基二條公以下,百官皆來朝。○惠源伏誅。護良親王在天之靈。○觀應擾亂。
 天皇命前大納言源親房,為准三宮。
 明年,【正平七年,北朝文和元年。】二月,天皇幸天王寺。伊勢國司源顯能,率兵來從。北帝乃幸男山。天皇俄敕源顯能、楠正儀等,急北其兵,以攻京師。足利將,【細川賴春。】防戰死之。義詮大懼,奔近江。顯能奉詔,迎光嚴、光明二上皇,及北帝及其東宮,【諱直仁。】遷于賀名生。【吉野山中。○南軍走義詮。奉三種神器於南朝,以男山為行在所。○三神器亦南遷。○正平一統。
 是歲,故義貞嫡子義宗、【左少將。】其庶兄義興、脅屋義治等,【義助之子。】起義兵討尊氏,戰于武藏野。尊氏敗,脫危而走。足利麾下石堂義房,亦密與義宗通謀歸順。其子右馬助某,【一作左馬頭。】不從。義房恐懼,投新田氏軍。義興、義治等討足利基氏,取鎌倉。基氏奔。既而尊氏與義宗戰于笛吹嶺,義宗軍敗,赴越後。尊氏乃攻鎌倉。義興、義治等退守河村城。
 夏五月,義詮大舉犯男山行宮。顯能、正儀等,防戰不利,皇師屢敗,遂還吉野。【○賊兵圍男山,自三月至五月,官軍糧竭,人無固志。會矢野、下野守湯川庄司等三百餘人叛降義詮,官軍不能支。帝乃擐甲騎馬,潰圍而出。賊前後來逼。權大納言藤原雅賢等死之。一宮有種追及帝,藤原康長擊距之。至木津川,賊又圍而射之。矢及御鎧。康長單騎扈從,拒戰甚力。俄而有官軍百餘人,來擊賊,卻之。遂還賀名生。先是,帝駐蹕天王寺,兒島高德應召至行在。帝詔高德趣東國、北國招誘義旅,以途興復。高德乃至關東,說新田義興、脅屋義治等,令入援行在。時尊氏猶在東國,義治、義興留拒尊氏,新田義宗、桃井直常、吉良滿貞及土居得能等各率諸國兵勤王。未至,男山陷,諸將引還。若官軍拒守少延數日,賊將自退。議者惜焉。○義詮犯男山。
 秋八月,北帝在位僅三年而至吉野。義詮以平安無主,立崇光帝同母弟彌仁親王,是為後光嚴天皇。諱彌仁,時年十五。為義詮所立。北朝百官多懷疑危:「無傳國璽,恐難行即位禮。」眾議不決。時良基為關白,獨奮曰:「方今國家以尊氏為寶劍,臣願當神璽,以奉天朝。」於是稱帝,改元曰文和。外祖大納言公秀,為內大臣。○北帝後光嚴即位。
 八年北朝文和二年,足利麾下伯耆山名、師氏,勸其父時氏叛義詮,降南朝。去年男山之役,師氏軍功最高,就佐佐木道譽,賞于義詮。道譽驕不迎接。師氏怒歸本國,遂起兵,與官軍謀,同討義詮於京。義詮敗績,奉後光嚴帝,東奔。道譽之子秀綱,為追兵所殺。細川清氏,負北帝而遁,以美濃垂井為行在所,募諸國兵,討時氏。時氏以兵散亡,歸本國。義詮乃奉後光嚴帝還京。○山名父子降南朝。○南軍討義詮,再走之。
 九年北朝文和三年,春,義興與義治等出河村城,逃亡。尊氏命基士,總督關東。畠山國清為之宰。
 尊氏歸京,以仁木賴章,【左京大夫。】為執事。【將軍家執事也。】使義詮赴播磨,攻伯耆。時氏迎直冬為主將,再議起軍。越前守護足利高經、越中守護桃井直常等,有怨尊氏,與時氏約期攻京。【巨勢玄仙曰:「尊氏之家不齊甚矣。子弟族屬更叛,其本固亂。宜哉,其末難治。」】
 十二月,山名父子發伯耆。
 十年北朝文和四年,正月,尊氏奉後光嚴帝,奔近江武佐寺。直冬等入京。
 二月,尊氏率東國兵,陣於東阪本。義詮募西國兵,陣於山崎神南。山名軍攻之。足利諸將,競勇防戰。師氏蒙創敗走。○山名軍入京。尊氏東奔。
 三月,直冬、時氏、高經、直常等,兵老糧盡,各歸本國。尊氏、義詮乃歸京。高經後降尊氏。
 十一年北朝延文元年闕文。北朝以文和五年三月廿八日改元。
 十二年北朝延文二年,二月,天皇使光嚴、光明、崇光三帝歸舊京。此時,足利家人驕僭無憚,朝貴諸家威權日衰。○三帝歸舊京。
 十三年北朝延文三年,四月,足利尊氏,薨,年五十四。北帝乃贈從一位左大臣。【葬尊氏於京西衣笠山麓,號等持院。又建寺鎌倉,修冥福,號長壽寺。康正三年,贈太政大臣。】尊氏自曆應元年,奏請北帝任征夷大將軍,至是十九年,是為室町將軍之祖。尊氏終身逆罪,不遑枚舉。楠正成嘗評曰:「尊氏庸愚,不知兵道。暗劣不思名義。量不及賴朝,姦亦不如賴朝也。」○正成評尊氏。蓋先帝惑清忠等佞言,不用正成良策,屢失軍機,而賞罰不明。武人怨望,遂推尊氏為主將,以為源氏貴種也。尊氏因乘其機,開霸府,亦僥倖耳。故十三世中,將士背叛,天下常亂。北朝以其子義詮,【時為參議左中將。】為征夷大將軍。【是年十二月。○僥倖開霸府。○自兵興以來,前後二十餘年,京師為征戰之區。宮門殿舍,悉皆焚蕩。疾疫相踵,盜賊縱橫,死者枕籍。而尊氏將士,日鬭茶博飲,以奢靡相蠶。錢帛器玩,悉散予優妓。一遊之費,幾乎不貲。調發四方,侵漁百姓,冤獄頻起,賄賂公行,上下凋敝乘之。父子兄弟,日尋干戈,海內騷然,無復寧歲矣。興國初,京師郡國大疫災變荐存,尊氏兄弟恬而不顧,謂:「是天災,非人可能救也。」】
 先是,【十月。】足利基氏遣人,誘殺新田義興於武藏矢口渡。基氏不歸鎌倉,陣武藏入間川,嚴武備。東國平。○基氏誘殺義興。
 菊池武光迎後醍醐第九皇子懷良于肥後,奉為征西將軍,討少貳大友。大戰克之。
 關白良基,罷。經教九條公,代之。
 十四年北朝延文四年,春,筑紫探題一色直氏及第範光,為菊池武光所逐歸京。細川繁氏代之塗死。
 七月,武光與少貳大友等,戰于筑紫,大破之。【先是,建武中,武光之父武重,據肥後國,從南朝之命,不肯屬足利氏。兵威震于九州。】
 十一月,基氏命畠山道誓,假總督關東諸軍事,入京謁義詮,議攻南朝。
 十二月,義詮、道誓等將兵數十萬南犯。楠正儀、和田正武等防之。
 十五年北朝延文五年,四月,官軍與足利兵戰于紀伊龍門山、銀嵩、龍泉、平岩等處。
 夏四月,詔征夷將軍興良親王率赤松氏範等,討畠山國清。既而興良叛,焚賀名生行宮。遣前關白師基討之。興良敗走。
 五月,賊陷赤坂城。時天皇匿觀心寺山。楠、和田二將亦逃于金剛山。二山幽深不能犯,義詮退軍北去。
 七月,道誓惡仁木義長自誇軍功驕奢,與細川清氏謀殺之。義長馳到幕府,逼義詮請討道誓 、清氏等之命,自為執事。佐佐木道譽密說義詮,女裝出幕府,而赴谷堂。義長兵士聞之皆散亡。義長出奔伊勢,遂降官軍。義詮乃遣將攻之。南方之兵蜂起。道誓恥無軍功,而歸鎌倉。爾後基氏不寵道誓,道誓將叛,遂以憂死。
 九月,詔征東將軍宗良親王,率兵討賊。以北道地凍,不果。
 十六年北朝康安元年,夏六月,雪。
 七月,山名時氏、師氏與赤松兵戰,陷美作諸城。
 足利罷攝津守護赤松光範。佐佐木道譽嫡孫秀詮,代之。
 九月,楠正儀攻攝津,誅其守護佐佐木秀詮。○正儀誅義詮將。
 是月,筑紫菊池兵復起,敗少貳大友軍。
 同月,細川清氏與佐佐木道譽爭權。道譽誣告清氏有叛心。義詮疑之。清氏出京歸若。
 十月,義詮遣兵擊清氏。清氏出小濱城,迎戰破之。其僕頓宮氏以城降,反拒清氏。清氏乃南奔來降。朝廷命以為將。
 十一月,道嗣為關白。
 十二月,正儀、清氏等,奉詔討義詮。義詮奉新主,奔近江。【義詮嫡子義滿,年僅四歲,禪僧蘭洲抱奔播磨,託之赤松則祐。明年歸京,途過兵庫琵琶塚,義滿愛其佳景,謂近侍曰:「汝等宜舁此地,輸來於京。」眾奇其言之大。○義滿童名春王,母紀氏,名良子,石清水善法寺法印通清之女也。○正儀討義詮。既聞南軍退,歸京。
 十七年北朝貞治元年,義詮以道朝幼子義將為執事,使道朝聽政。
 菊池武光率兵,討九州探題斯波氏經。【道朝之子,時在豐後大友氏時館。】氏經敗績,削髮謝罪,逃歸京師。○菊池討足利氏。
 楠正儀出師攝津,燒細川賴之軍糧舩。斯波道朝,【足利高經削髮,號道朝。其族稱斯波,又稱尾張。】遣兵擊之。正儀歸河內。【先是,細川清氏赴四國,同族賴之與之戰於讚岐。清氏戰死,四國悉屬賴之。○初細川清氏之歸順也,奏請發諸軍復京師。帝召楠正儀議。正儀對曰:「元弘以還,王師復京師者凡五,多不假師徒,所苦兵力不繼,故隨得隨失。今欲取之,不假清氏之力,臣一人足以辨之。祇恐能取之,不復能守也。若恥棄之,致戰,則舉併今所有地失之。臣愚,未見其可也。」帝不聽,遂攻京師,克之。至是,果如其言。】
 十八年北朝貞治二年,義詮任權大納言,敘從二位。良基再任關白。
 十九年北朝貞治三年,細川賴之遣使,招楠正儀奉仕幕府。不從。【先是,大內氏降,將軍山名時氏亦降,義詮悅,授以因、伯、作、二、丹五州守護職。仁木義長亦降。○賴之招正儀,不從。
 是歲,蒙古帖木兒起兵。
 二十年北朝貞治四年,佐佐木道譽與諸大名,同讒道朝。道朝出京逃越前。明年遂死。其子義將降,乃命攻桃井直常。至越中,會直常病死。北國平,以義將為之守護。
 二十一年北朝貞治五年,北朝以右大臣源通相久我公,為太政大臣。
 高麗使來聘。義詮不許入京,命寓天龍寺。其書曰:「近年賊舩出自貴國,侵奪我地。」義詮謂:「是九州海賊之所為也。」【明所謂和寇。】遂不答。然賜鞍馬、白太刀、綾、綵、絹、扇等物歸之。○海賊犯明。
 北帝以足利義滿,敘從五位下。親筆書其名賜之。
 二十二年北朝貞治六年,三月,北帝御中殿,會公卿,詠和歌,以花為題。關白良基二條公,作序。義詮亦侍獻以自詠。
 鎌倉管領足利基氏,卒。子氏滿襲職。上杉憲顯宰之。【或傳尊氏恐義詮器小為他人被篡奪,故命基氏總督關東輔佐將軍。然義詮每疑基氏。基氏祈神早世,以釋其疑。○義詮器小。
 八月,北朝罷良基。以冬通鷹司公,為關白。
 九月,義詮病,使嫡子義滿嗣職。以細川賴之,為執事,託以後事。
 十二月義詮薨。【年三十八。號寶篋院。】北帝贈之左大臣從一位。【是歲春,敘正二位。】
 二十三年北朝應安元年,二月,足利命禪僧中津、妙佐二人,為遣明使。【中津號絕海,妙佐號汝霖。二僧頗有文才,故以為使。○天朝嘗罷遣唐使。足利遣明使,特覺無益。
 三月,天皇崩。在位三十九年。改元者二,曰興國、【七年。】正平。

 第一皇子即位,是為長慶天皇,諱寬成。

【久遠の絆】 【後醍醐帝】 【長慶天皇】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