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史略 後宇多天皇紀

後宇多天皇

第九十一世、後宇多天皇

 後宇多天皇,諱世人。母,諱佶子,號京極院,左大臣實雄女也。
 帝年八歲,即位。關白忠家九條公,尋罷。左大臣家經一條公,代之。

 建治元年,皇祖神廟鳴動。【鴨廟。蓋蒙古入寇之狀。○鴨廟鳴動。○『周禮』:「以治建國之學。」
 二年,宋恭宗降元。度宗長子昰,即位于福州,是為端宗。

 
弘安元年宋端宗殂。其弟昺,立。○『太宗實錄』:「弘安民之道。」
 二年為元兵所犯,溺于海。宋自開國至是,凡三百二十年而亡。
 三年,元主奇渥溫忽必烈,滅宋稱帝。【奇渥溫,姓。忽必烈,名。蒙古虜也。改國號曰元。】
 四年,忽必烈遣兵十萬餘,入寇我鎮西。九州之兵防戰,大敗之。元兵得還者,纔三人。○蒙古入寇十萬之兵,得還者纔三人。先是,【龜山天皇文永五年。】忽必烈獻書天朝,以求通好。【其書曰:「朕惟,自古小國之君,境土相接,尚務講信修睦。況我祖宗,受天明命。異域畏威懷德者,不可悉數。朕即位之初,以高麗無辜之民,久瘁鋒鏑,即令罷兵。高麗君臣,感戴來朝。義雖君臣,而歡若父子。高麗,朕之東藩也。日本邇高麗,開國以來,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國,知之未審。故特遣使持書,布告朕心。冀自今以徃,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且聖人以四海為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乎?以至用兵,夫孰所好乎。王其圖之。】時宗奏書曰:「書辭不遜,宜不答。」朝議從之。後,【文永八年。】以我不答,使其臣趙良弼再齎書來聘。復不報。【良弼至筑紫,捕二人以歸,問我國事,資給歸之。】既而良弼復來,【文永十年。】時宗使九州武士逐之歸國。至帝世,【建治二年。】忽必烈又使其臣度世忠等來聘,至長門室津,召入鎌倉。時宗怒其不禮,斬之梟首。忽必烈聞之大怒,使其臣阿刺罕、范文虎、忻都、洪茶丘等,將兵十萬餘入寇。○時宗誅胡使。高麗王暙,亦率兵從之。】阿刺罕途係病死,阿塔海代之。范文虎等航海至平戶嶋,筑紫之兵防戰。上皇深憂之,上御筆書于宗廟,【伊勢神廟。】祈以身代國難。於是,颶風大作,俄敗其舟。蒙古三將各擇堅艦,乘之遁去,棄士卒十餘萬于嶋。菊池等兵,補其殘兵三萬餘人于五龍山下,斬首博多嶋,僅赦三人,【干閶、莫青、吳萬。】歸國以語其主。【我大日本天威,即皇高祖天照大神神威。龜山上皇敕書,禱神靈驗。蒙古之酋,膽破魄死。彼素有大略,用兵如神,滅國四十,遂平西夏,定西域。然唯我大日本,不能侵尺地。神威高冠,萬國如是。○天照皇太神神威,胡元不能寇神國。宇都宮貞綱,承時宗命,將中國兵,至備後,聞蒙古敗,而不班師,益修武備。【忽必烈欲再入寇。納其臣劉宣諫言,遂命罷之。○元寇事件。○弘安之役。
 弘安七年,六波羅南府左將監時國,罷。貞時殺之,使修理亮兼時代之。皆北條氏族。○貞時殺時國。
 北條時宗,卒。【官相模守,執政于鎌倉,二十一年。】子貞時,【官左馬權頭,時年甫十四。】嗣,執權幕府。外祖泰盛,【秋田城介。】假勢震威。其子宗景,改姓藤為源,北條家人賴綱素惡之,乃訴曰:「彼改姓稱源,欲為將軍也。」貞時遂滅泰盛父子之族,并殺其黨。【是歲十一月。○貞時信讒,殺其外祖父,滅其族。
 八年,帝幸北山,賀准后從一位貞子壽九十。准后,是大納言鷲尾隆衡之女,故相國西園寺實氏之室。其女為後嵯峨帝中宮,故後深草、龜山二上皇,其外孫。主上、東宮,其外曾孫。榮貴無比。帝及二上皇幸之,東宮亦詣之。壽宴之盛,如是世未多有。○北山壽賀。
 十年,將軍惟康,任中納言,兼右大將。北條業時,致仕削髮。貞時乃使宣時,【時房之子。】代之加判。【加判,宋云押判知印。】
 是歲師忠一條公,為關白。
 敕惟康,為親王,敘二品。

 帝在位十三年,改元者二。曰建治、【三年。】弘安。【十年。】
 年僅二十一,讓位皇太子。太子即後深草上皇第二子,而年長於帝二歲。鎌倉奏請:「上皇久待其登極,宜讓寶祚。」【世傳北條時宗矯後嵯峨上皇遺詔曰:「後深草、龜山二帝之孫,可互嗣位。」蓋欲使皇統為二流,以分天威也。故及之。○松苗曰,若據此說,則北條氏,世世奸計陰惡,不可勝誅矣。鎌倉亡後,皇統分為北朝、南朝者,凡五十年。蓋是其前兆。北條氏之病天下也,遺毒亦甚矣。】帝遂從之。
 在位之時,傍無嬪侍,好學多藝,時論謂:「叡敏亞後三條帝。」最好和歌,嘗詔前權大納言為世,選新後撰和歌集、續千載和歌集。○新後撰集、續千載集。
 及後二條帝嗣位,復預聞政事。【後醍醐天皇正中元年,帝崩於大覺寺。壽五十八。葬蓮華峰寺傍山。】

 皇太子立,是為伏見天皇。

【久遠の絆】 【龜山天皇】 【伏見天皇】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