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代舊事本紀大成經 禮綱本紀下卷 上
先代舊事本紀大成經五十九 禮綱本紀下卷 上
禮綱本紀下卷 上
內裏 第七
參內 第八
政事 第九
賞罰 第十
禮綱本紀 下卷上
內裏 第七
內禁在四重之裏,而中第五之重,以日陽天在第五重也。吾天皇以日胤正嫡,如是。若非日嫡,造這內,即是私妄爾。
東西間數,以三百有六十間。是以,年中七十有二侯日數,南北間數,以三十間,累十有三,是以年中十有二月數,及閏月一數。
四面各開三門,積以成十有二門。是以天十宮枝。枝宮其日,開其門,而其禰宜,修其祭。日次祭是。御巫十有二人司之。其祭當其宮,天眾地類之神鬼也。是祈天下豐安,國家民樂,是名開門禮。若此禮停止,則天下風雨不順,國家田畠不登。主將威德衰微。民兆所業困憔。是所以差齋元,天造禮也。
門屬十藏,以天十軒之神矣。是從枝而納於軒,天理也。木寶東藏,文寶南藏,金寶西藏,衣寶北藏,食寶中藏。其節不斤差,是納藏之禮也。內有二十有八殿,是鎮天二十八宿。其二十殿大堂也,是依從角至軫,二十宿光勢大。其五殿,小堂也。是依女、胃、昴、觜、鬼,五宿光數徹。其一殿高廣,是依參之一宿光數大。其一殿,高小,是依心之一宿光太數少。其二殿廣而低,是依奎翼二宿光微數多。皇政事理,或可太可微,或可太太可微微,或可理太事微,或可理微事太也。內宮,依行政故,造宮禮不差天理。
殿屬門,有三十有六,以地三十六禽,出入有尊卑。是依禽質有高下,為之內門之禮。
東五殿,御田殿、大東殿、大仁殿、大育殿、行樂殿。
南五殿,習學殿、正南殿、大正殿、大智殿、正安殿。
西五殿,武德殿、安西殿、大義殿、弓場殿、賦斂殿。
北五殿,正禘殿、清冬殿、禮辰殿、大禮殿、鎮神殿。
中八殿,貞雅殿、觀孤宮、翫花、宮中德殿、太信殿、行御殿、大涼臺、后妃宮,皆依理為政,依政為幸,是宮殿禮也。
別有陰居殿,在於中殿東南,常閉局。是有女主,而為經日居之宮也。
屬舍百局,百僚為宿。後舍百局,女官為宿。門陣百局,從官為宿。內門陣局,六十有五。殿上官之從官之為宿矣。諸局,皆置陰圊,諸圊皆置包箱,以漆墐之,而行溺行屎,更以無污禁土。
天門之庭。作
天隱山
(
天香山
)
,植二十八木,立一十高石。地戶之庭,作高天原,植三十六草,置十二平石。
天隱山
(
天香山
)
為地軸,貫於天。高天原為天輻,沈于地。故禁內,包天地,為山原之高下,是限為日胤嫡主、天孫嫡孫、天 皇所居也。
北殿下,南殿亢,是合天地法,應天皇位。乃成吉祥。
御河水,其底以楠虛木,而令穢水不污土性。
御井水,其邊各十步,以楠漆作布於地,令餘水流之遺於御河水。
禁中,無人死。誤犯死,則諸殿破去,地土搏去。是神代禮也。
禁忠,不犯產穢,不安經婦。
內禁之南,外禁之禁館,是后也,下居之宮也。女御殿、經間殿,皆在這禁。官女、命婦悉下居,唯入后宮太夫正從。而官卿、僧侶,長不出入。
內禁之北,外禁之禁館。巫、僧,上居之堂也。加祓祠,加行院,皆在這禁。神巫、驗僧,悉上居。唯入潔齋侍即官者,而官女、尼侶,長不出入。
內禁之禁門,不入異冠、異服、客侶、三韓使官。三韓,吾臣國,故自昔改國衣。雖非臣國,隨帝使官,尚改服而入,是以為恆例。
異帝、異王使官,古來無得昇殿,皆踞於庭沙,為拜朝,是恆例也。
三韓太子、王子者,先皇許之,而賜昇殿。是依為王者也。又其修祓除,解國穢,而為任,是併恆例也。
僧者,異形人,非參朝人。先帝初徼涅槃,欲入法師於內裏,命由於群臣。雖然,以無聖例,公卿不敢肯。干茲,皇太子雖獨知理不私乎,推肯而逐問事於太神玄意。太神告曰:「大法無拒矣。吾何不肯。」依之,皇太子身進,率僧以令謁於天皇。時新製法服,代異國服,賜以使昇殿。袈裟。古佛之服。諸佛非人倫,雖天皇,雖大神,不能改其法。仍以如故,是亦為恆例。
儒者,異服者,不得參內。雖然,遵僧者之例,而寡人與群卿議,以奏之。改服與階。而為昇殿。儒宗冠服,異王所製,非吾國禮。吾天皇,不貴異州國王。人間所製者,離其國,來吾國。則天皇棄異禮,以吾禮。何私乎。儒聖,皆人倫也。人倫道,以隨國法為禮。然即彼宗先聖、先師,惡咎之。故改服無咎,是併為恆例。
造宮法,民自前請造營,賜祿於庶民,依祥辰,為入山。神巫祭供於山神,修大祭,始乎入山,祭供於木神。以宣命,移木神於佗木,而取材,付印於材,令人業不污之。雖小材,不加材商之材,悉以民信。著於都,以上仁,運於內,敢不犯憂恨,是造宮禮也。
用工法,賜祿於工主、工從,令工氣快悅,與祿諸人夫,施寬諸造際,不敢催促,而為急困。雖愚妄為咎,以優許而不罪之。是造營禮也。
禁內雖富於德,不大乎內量,不多乎宮數。亦其雖貧於仁,不狹乎內量,不少乎宮數。是立內禮也。
君盛則臣衰。改內方之罪,即在於君,這君乃令社稷微之。臣盛則君衰,易內方之罪,即在於臣,這臣乃令自家亡之。此罰必然無差,是吾齋元神定也。
吾齋元國,開闢已來,二君不居於舊內,萬黎不潰於遷都。迄于今上,即爾是所以皇德隆。人臣信也,寡人熟以降世皇德,不隆而君臣必耗於遷都,民情數困於運造。于時有一人聖帝,知時運變降,而定京洛於一地,定皇居於一內。或雖其時,內量如故。是依天運變差,曜宿如故。或有改內方者,於君則其君亡孫,於臣則其臣滅家。或易內主臣,未中亡滅之罰。當知,寡人遺骨,土中泯朽,存神佗方,往去寡人,誓起儒釋神學,而潤色吾國。三法不盡,豈寡人遺監空。是依曜宿作變天下發殀。有智王公明,知神定國法,而不戾不私,而不悋惜,不儉約,而以信隨古,以豐隨法,而止忠止清,以為造營,則寶祚長久,家運繁昌。
參內 第八
王卿參朝,必見日月位,見天蓋位。吾天皇,為日神胤,而即上天日月位。吾禁中,移日若宮,而備非亢非下位,皆神代之神天作之末,人世之人工作之。意不惶,則意背之天理。躬不畏,則躬背天之儀。故有智之王卿,日日望朝,則見日月,見蓋天,而尚寶祚,崇位威。攝意、攝躬以徼于朝,是吾國之禮也。
馬乘,入外禁表重之初重。車乘,入外禁之裏重之初重。儲王、親王以謙下。為馬乘者,至第二重之門,解所乘龍馬䪊、鞅、鞦之端而入。儲王紫絲,引三尺。親王紅絲,齊馬足。三公下、九卿未乘。乘者低下,鞍帔襉而入也。儲王,車馬四重咸入,向內禁門戶,而下乘。親王、諸王寄第四重門之左,而下乘。三公、九卿,寄於其門之右,而下乘。司衛官守門禮。不入王馬,不解房。臣馬不低帔者。不入非禮甲冑,不入非冠非衣,不入非敕使迎道。沙門,不入下不帶敕札儒士,不入非命召,異倫、異物、狂亂、帶血,不出不帶官符、官女,不出不帶官符,帶血血尸。
入內禁門,禮敬躧越扅,左足起於青龍,右足起朱雀,左足尋白虎,右足尋玄武,是所以上天祖許成,日月作成,九天上宮也。故不急當日月行家,不留當星辰轉象,是參退於朝廷威儀也。
昇九階,禮先思神事。天孫降臨時,二上、七帝、七王、兩主。一乎天意,命八百萬神,而造齋元之內裏。以九天,營九階。以日天,營天殿,而底極磐基,宮拄太敷立,上紫天界,儀木皇高為,天侈神造。其日若宮,今此禁闕也。故向之則致敬,旨之則格信也。階不可馴昇,足不可輒蹈。昔有軌則造之,今有軌則造其為軌則也。天照大神軌,天物屋神、天太玉神、天八意神承之,而其軌今在卜部、忌部、
吾道
(
阿知
)
,
磐余
(
神武
)
天皇則
甘真味神
(
可美真手命
)
、
天隱山
(
天香具山
)
神、天日方神承之,而其則今在物部、
尾治
(
尾張
)
、三輪神與皇合成。開闢已來,相傳而無差其禮矣。不同異國世世,改之廢古,而立新人儀。自合者,即彼聖,不可別之。自殊者,即是神,唯可取之。故且失其敬,亡其信,則禍其身,害其孫,不可不慎。
在堂上,則此殿天公殿,心不欲私樂,意不欲私思,口不謂私言,目不見私色,耳不聞私聲,手不為私作,氣不成私威,行不講私辭。清清如在道,明明然住理,而務於可務,交於可交,逗於可逗,退於可退,此一禮之本也。
參內在內者,唯在吾陣,而以私用,不之他陣。非命,則不之後宮,不為言於官女,不通詠於官女。
后妃女御,非父祖,則不入宮房。非父家,則不為卿下。
非后妃、女御之子,則不為皇子。於內侍、侍從子,非熟似天皇面顏,則不為皇子。是依
天孫
(
火瓊瓊杵尊
)
尚疑
木花咲哉姬
(
木花開耶姬
)
之子禮也。
大孫諸子,唯稱命號,不稱王號。行定子禮,而後稱王子。是所以切尚日胤,不妄踐祚也。故參內禮,強正後宮禮而已。
天皇欲立儲王,先行定子禮。徵猿女君等,篤賞重尚,而行神樂之神事。燒禘火於大神殿庭,而設神樂場。乃設三重壇於殿上,而上重立兩大幣,是天祖天尊光祠也;中重立七雙幣,是七代光祠也;下重立五大幣,是五代之神;左立大幣,是三輪大神;右大幣,以為大神之神,今以神託,代
菟狹
(
宇佐
)
大神。忌部、卜部立左右,請天地神,動神皇軌,而修祈祭。神明降託,則以標王幣,一一授皇子。得幣者得王號,不得者即不得王子,又孫亦復爾也。所以不可誤用非皇胤猥踐祚也。故齋元之禮,以男女別,為本而以不參後宮為實。
天皇朝朝,幸大正殿。三公當職,左右候。九卿當職,序之。聞萬訴,天皇之天役。奏訴言,九卿公役。辨理非,三公君役。行成敗,百官忠役。立所役,而融決斷。
行政之官,候陣座。公卿交坐,而行公德行之,而決斷微極。天皇聞政事,猶日月度無私。又其命政事,如日月照無私。三公決理非,猶辰宿度無私。又其行聞奉,如辰宿位無私。九卿傳言敕,猶五行生無私。又其會決斷,如五行剋無私。百官奉成敗,猶四時氣無私。又其行成敗,如四時節無私。君臣無私,而名公人。名公人,而應天道,偁神慮,偁神天,而風雨順時,國家豐樂。故參內之禮,以無私為因,以成公為果。是先皇之禮也。
政事 第九
天皇政道,本在神祭。九代之時,二神於內,同居與天皇,即以祭神之事,直理天下之事。未別神事、皇事。至於兩代之時,豫知世降人濁,當不堪同事與神祇,而奉遷皇神於
五瀨
(
伊勢
)
,大神於三輪,遂別之。神事為祭,皇事為政,而祭以齋為元,政以正為元,而應於萬機也。是所以本祭政一,而且自祭出政,分神事、皇事狀,以祭制政,實歸祭政一之源,而天皇御之以常理萬機也。是先皇政,而無毫端私之政極也。
天皇旦旦,幸政廳,未有直出房穢,不浴臨於政矣。其臨政也,心齊以祓情穢,拜神鏡而雪鏡明心,拜神瓊而磨瓊忠心,拜神劔而鍊劔健心,以不恐大者威,不舍小者悄,不迷己我私,而靜靜然,正正如,幸政廳。上有天,無不聞小判。前有神,無不知小思矣。思有邪,則神察之,而興殃行有私,則天聞之而為毒,社稷自是傾,宗廟自是危。故臨政禮,以拜神為先,是先皇禮也。
皇祖天皇,自日向起,治中國,肇立皇極,而以正璽之三器開之,見其器德狀於左右,而初製五德之政道。曰:「人生以衣食立得之為利,其利依玉金立,以之為寶。為寶依器具成,通之為用也。然即自田出食,自園出衣,自海出玉,自山出金,自人出器。耕田稼園者,自有利用,名之為黎民。人皆黎民,則皇極不立,必可有非耕稼奉事人事。出利用名之為臣造。人皆臣造,則皇極不立,心可有非。耕事工製人,工出利用,名之為匠。人皆工匠,則皇極不立。必可有非稼匠賣買人,賈出利用,名之為商賈。民依衣食,商依金玉,工依器具。臣領五物,互融互發,為成之。帝皇獨在中,為德位人,取五物,主四人也。神瓊,五物之精焉。人依之生即仁德也。神劔,四人之魂焉。世依之治,即義德也。神鏡,獨帝之靈焉。法依之立,即智德也。帝攝五物四人,鏡、理人生世治。故帝為上,鏡為長,是所以三器具,三德之體也。鏡有表裏,瓊有首尾,劔有鋒柄,是即禮也。鏡照無虛,劔截無偽,瓊為寶實,是即信也。是所以三器具,三德之用也。王者臨萬機,乃以三器五德,而依智鏡,明照其理;依仁瓊,善賞可賞,依義劔,正罰可罰。其照、其賞、其罰,皆依器禮、依器信,無不節,無不文,皆止敬,皆止誠。以依神器,無人私。以依天理,無人欲。故其利即道也。」是皇政之根也。
真道命君,自中國出,服天皇,尋立臣道,而以從璽之十器奉天皇。見其器德狀,而奏曰:「君臣道,是世法本,義理根也。自是,世安寶滿,滿足珠成此德,為其印矣。父子道,是人倫本,親愛根也。自是,人生倫法,活存珠成此德,為其印矣。夫婦道,內外本,有別根也。自是,養世續生矣。死反珠,成此德,為其印矣。兄弟道、長幼本,有序根也。白是,睦成、悌成矣。九握劔,成此德,為其印矣。朋友道,會交本,懃信根也。自是,誠成敬成。十握劔,成此德,為其印。兩鏡照珠劔之應用。澳津鏡,照深大。邊津鏡,照淺小。五典應用,必有理。其理科,必有小大。小大併不可不照定。三鰭,具應用報狀。蚖蛇鰭、具無過。蚣蚿鰭,具無罪。蜂蠆鰭,具無災。五典赦過則成罪,成罪則生災。十器,是保身保身,而保世保世,而清神清神,而朝天之璽也。元以二鏡,曉理中。依三珠二劔,道五典。后歸三鰭,解過罪災。是謂三齡之全,是名善人,反之名惡人。分其善惡,而立法以置萬世,是為皇政之本。」天皇朝朝,衣時色服,嚴束帶,而出以期旦明,是所以欲幸政廳,而正政行也。大臣朝朝,著時色服,嚴束帶,而朝以期幸御,又所以欲輔皇政,而正聞問也。況司司,況訴訴乎。故君臣並臨政,依誠正威,依敬正儀,纔誠敬緩,則威儀猥纔。威儀猥則政道不重,政道不重則政威自廢,何有政事之正乎。故政依祭,由君臣同以聖賢不多也。
丈主之政,不納美女言。女主政,不納美男言。
八釣宮
(
顯宗
)
天皇曰:「朕不好色。雖不好,不納美女言。依當大臣疑不正,而憂於慮憶。有司習上儀,而猥輔政也。」
若櫻宮天皇
(
神功皇后
)
曰:「朕不通男。雖不通,氣理或和焉。故不納美男言。」政廳侍從,不以美人。
臨政人,不見美人,不聞其聲。人氣浮於色,譬如亂薄雲于強風,氣頗浮亂。心何正,心儻不正。工色云何見?工言云何聞?工邪或不知,萬機何明?萬機若不明,天下何平?是以知政人,必依本而理標而已。
知政門,不入賄賂。知政人,不遇追從。政者欲乎利也,如閉目之徑。政者隨追從也,似風船如浪,無不落僻際。故先皇製禮,而塞以不入防,以不遇也而已。
輔政人,以國造女不為妻,亦不為嬪。又以其男不為甥。
賢君,以輔政之女不為女御。賢輔之女除之也。
輔政,以謙讓。然立威非禮。
政語,以輭和。其威語非禮。
賢輔威儀,易乎貧訴,難乎奷訴。
政者,訴論不先已敏。
賢輔為判,不從他非。
王政,不欲高名,不欲王好。唯欲平政,唯欲安民。
政語,不訶,唯明其聞。
善政,不責,唯正窮判。
正政,不依偏頗,專正有理。
政者,不嘲不辨,又不讚辨才。不為戲言,又不為利口。不以短氣,又不以恚情。
能從訴訟,而不從工令。
賢輔,專立王德,不恐王威。
輔政,不思王利,唯思國利。
不依怙富大,壹依怙貧小。
唯依太平,不依依怙。
欲斷罪,則還破太平。欲赦罪,則隨招急亂。止仁怒,而忘斷赦。居仁寬,而離小糺。緩緩然無政,是以為極。
政者,不辱不敏,唯恥不正。
唯懼天命,不懼人憎。唯慮冥府,不慮現難。顓大度,則令國俗必奢。偏儉約,則使國民必飢。
悋惜政,非先皇禮。僑伐政,非君子禮。
大度偏機,非小政人。儉約偏機,非大政人。以非機人,任輔政官,則人事相戾,而其政失應極,政道廢自茲,民困國破。故以大機任正官,施廣政而正大總。以約機任輔官,分微事而補徒弊。正官任仁,以著仁冠,下仁行。而於輔官微議,或用或捨輔官任義,以著義冠,下義行。而於正官寬議,或請或辭矣。多寬少微,而寬微相宜,則國豐民樂,是先皇政也。多徵少寬,而微勝寬負,則國結民困,是亂世基也。故先皇製寬為正,約為輔之官禮。
田依倫數,而有五位。上於石成石,次減一,次減二,次減三,次減四。減四者,屬北方,有水減。減三者,屬南方,有旱減。減二者,屬東方,好水旱。減一者,屬西方,好登實。成石者,屬中央,能天地。四方民田,中央王田也。北田成六,出一作中田,逗五宛己。南田成七,出二作中田,逗五宛己。東田成八,出三作中田,逗五宛己。西田成九,出四作中田。逗五宛己。中田成石,納五積宮倉,出五給地頭。地有上下,而成五品。政無上下,而成五等。以積石,為宮倉。以給石,為家倉。大田千積,中田五百積,小田百積。不足吉百積,是山田也。合以成百。合三田為總田,一總為下士,二總為中士,三總為上士。大國國造,給百總。中國國造給六十總,小國國造給四十總,大縣縣主給十總,中縣縣主給八總,小縣縣主給六總。德功無私,則有其過,是又為禮而已。以百總滿上為大國造,以百總闕下為小國造。以大國造為守,以小國造為輔。十總滿上為大縣主,以十總闕下為小縣主。大為正,小為助。大國造三人,小國造五人,是大國國造也。大國造二人,小國造四人,是中國國造也。大國造一人,小國造三人,是小國國造也。大縣主二十人,小縣主三十人,是大國縣主。大縣主十人,小縣主二十人,是中國縣主。大縣主五人,小縣主十五人,是小國縣主。
天皇之子謂皇子,或封一國,封二國、三國,或賜一縣,賜二縣、三縣,皆以功,不以愛。賜氏姓,則止王號,下臣官。皇子之子謂王子,生孫、曾孫併為王。過三世,則賜別詔為王。天皇無子,則以其中而立之為太子也。
皇子所封,而給乎國非常矣,賜縣總是為常。大臣、大連,以國所封,依德依切,又非常。其人以公君號,其為重代。其國縣不變,其階官依人。
公君之號,唯依官階,不依國縣。
天皇製階為六品,德、仁、禮、信、義、智也。天然有階,又四品,王、天、地、異也。六品天皇,貺之以舒之。四品萬姓,自然以得之。其六品者,依德之位也。第一德品,第二仁品,第三禮品,第四信品,第五義品,第六智品,皆有大小。其四品者,假四姓之位也。第一王品,第二天品,第三地品,第四異品。以一尋六,而成十品。又有大小,農者大小,生為異品,諸商大小,生為地品。諸工諸子,生為天品。群士諸子,生為仁品。百司諸子,生為智品。九卿諸子,生為義品。二君諸子,生為信品。三公諸子,生為禮品。諸王諸子,生為仁品。天皇諸子,生為德品。天皇敕給階禮六品,改生以降下,定初位四品,改生昇上,而定初位。是所以六品在上,四品在下也。
農商成工,則自為地品,成土則為天品。故天皇始賜階,於諸工則以智品之小,賜之於士則以智品之大。農、商有功而賜階,則先為士而後晹。
國司,理三年。不足三年,名急命。有餘三年,名緩命。國司有罪,而不足名罪司,有功而有餘,名功司。罪司蟄居國邊,三年不出闈閭,不入縣人。功司,於國賜田,於洛賜宮。
國造,大國八人,中國六人,小國四人。八人,四人在國,四人在洛。六人,三人在國,三人在洛。四人,二人在國,二人在洛。相代無怠惰,在洛三年,在國三年。
縣主,大國五十人,中國三十人,小國二十人。五十人,三十人在國,二十人在洛。三十人,二十人在國,十人在洛。二十人,十人相代,皆交年,在洛二年,在國二年。
在國國造,代於春秋,一人侯于國司。三十人縣主,代於春秋,十人侯于國司,而奉朝事、奉國政。二十人、七人,代十人、三人,代奉朝行、奉國事。國造之侯三旬,縣主之侯四月也。敬國司,是敬朝廷,故敬之從國司,是從朝政故從之。
叛夷侵邊,則敕國司,賜弓箭,使國造、縣主並從。及侵國,則敕將軍,賜鐵鉞,令鄰國、隔國皆從。及五國,則天皇親征,而率天下,將王公。賜國之王君叛逆,則天皇身擊之。以身征擊,命將軍,名之㥾軍,以敕將軍。命國司,名之怠軍。隧㥾非先皇禮,怠軍非正君禮。不賜弓箭,而征之名猥軍。不賜鈇鉞,而擊之名私軍。猥軍非忠臣禮,私軍非公將禮。
天皇制禮曰:「學有二科,一從學,二正學。從學有二,一乳學,二食學。人生,先哺乳。自是以時而不以亂,以靜不以懠。其咲是靜,其喔是懠。人育漸食飯,自是不效悋惜,不效憍恣,不知盜偷,不知偽誑,不因惡業,不交野作。乳母、侍從,悉以君子風行,是所以人生七年人嬰成,是人之生涯行種也。此間馴正儀,不馴邪威。人以嬰馴,為生中風也。正學有二,一用學,二體學。人自八歲,七年人少成。此間學聖藝,不觸邪業。先習書,次習禮,次習樂,次習射,次習御,次習數。是此六藝,得其能,至盡形。七年習藝象,而後至藝術。十有五歲,學聖道。先學吾,次學異,次學外。其吾者,神皇異一也。神者,神代奇敬也。皇者,皇代正誠也。異者,神奇皇正非一是。一者,奇正同極非二。是此間,有神明,皇德之道極,是吾國根元之大道也。其異者,人常倫典也。人者,三綱也。常者,仁、義、禮、智、信也。倫者,五倫也。典者,義親序別信也。乘乎此理,以文是異國之教簡,而人間之通道也。其外者,轉生成佛也。轉生者,九界者有迷,皆名為眾生。其間境皆假境,當改轉也。成佛者,一界者純覺,名之為世尊。此一境,是實境,應願成也。立極之乾坤外,旋化之天地間。三法,皆為玄大,益世其至之極知乎。互者,互美,互助。不至者不知之,不知者為非。相謗相謗者破益,故設禮制之。這禮唯非天皇禮,即上天禮也。吾皇欲破之,終不能得破。異王破之,遂不得且破,天哉命哉。」
善有十善,第一至孝父母,第二崇歸神佛,第三絕忠君王,第四修學聖道,第五恭悌兄師,第六恕愛子弟,第七貞義夫婦,第八恩養臣民,第九信盡朋友,第十悲畜孤獨。第一、第四,當之賜官。第二、第五,當之賜階。第三、第八,當之賜田。第六、第七,當之揚用。第九、第十,當之與祿。普聞其善,速行其賞,是天皇之善也。君王有善,則臣民無有無善矣。臣民雖有善,君王無善,則名衰善,而遂善廢。善廢則國精死,必國亂起。名之為非禮君也。
惡有十惡,第一憎棄父母,第二嫌蔑神佛,第三謀叛君王,第四輕慢聖道,第五逆怨兄師,第六責惱親弟,第七亂邪夫婦,第八詐謾朋友,第九害役臣民,第十事作偷盜。第一、第三,當之縛殺。第二、第四,當之獄終。第五、第七,當之斷支。第六、第八,當之流嶋。第九、第十,當之奪財。未糾其惡,緩措其罰,是天皇之惡也。臣民有惡,而君王有惡,則名盛惡。雖君王制之,刑科差禮,則名差制,為之忘惡。如此為之,則國毒生,必國亂起。名之為非禮君。
禮曰:「以民善為國精,國依之生。以賞之為國養,國依之健。以民惡為國毒,國依之死。以罰之為國治,國依之安。」賞罰有科,名之為禮。故國之安困,歸禮以存而已。
禮,盡理而應時。依國古禮精,今禮麤,異禮迴,吾禮直也。以不合宛之,則還生罪,又失益。天皇知之,而立禮布後葉。理者勿添言,異者勿評跡。或曰:「天皇知其際,何以為證曰?」後代為如天皇,則國安民樂。若差天皇,則國微民困。猶曆說之蝕,諸非以理議之。正察其極,有之也。
立儲禮,先倖其器諸族王,無顧子王,是無私之道,重祚之禮也。無皇器諸族王,則不得止。而索諸子王,無之則求于諸王,無之則休止而期器來,是天忠之道也。
天皇索儲,以先於族王,次於子王,而次於諸王。是所以依孝行也。
立儲禮,天皇常察祚器於族王。於有之,察勝器於子王。於有之,察有私諸其中。厥於有之,察恥辱諸宇宙。厥於無之,察至公諸其中。
族王、公卿,輔天皇,而察儲器於主上皇子。於有之,察勝器諸先皇諸王。於有之,定之。於無之,定主上皇子矣。
先皇諸王,察於諸王中,次察於主上皇子。是所以依孝行也。
天皇倖儲君,先問於三公,次問於九卿,次問於諸王,是三品也。在於二品,而在于天皇,是名小闕。在於三品,而無于天皇,是名大闕。在諸三品,在於天皇,而有等德二王,是名等紛。又有得失二王,是名半紛。是此四者,皆問於神,而定之非器,而立儲非齋元禮。
為政道,以禮為器成禮道,以敬為本得敬道,在認其心。其認心在捫其放,其捫放在純其一。人守認心之一,而不放其心,則其志正,其意誠,其身修,其行敬,無不合體,無不到政矣。禮成政成,則致知格物,無不明矣。迷者謂焉。先物致,尋知格,而志正,意誠以身修,政成如是,努為而經年月。其際心放,意散終身。不認心,禮得狀,而失實政為辦,而亡道。是小人學,非先皇教。
賞罰 第十
禮曰:「政事之要,在賞罰之行。」賞之有文,如春夏之氣行。罰之有節,如秋冬之氣行。是守天行儀之禮也。
賞乎人有禮,為序於孝、悌、忠、信、慈、愛、勳、修是也。
禮曰:「先乎賞孝者。」
境原宮
(
孝元
)
天皇曰:「朕賞人,不先忠於朕,唯先孝於父母矣。」
先皇何先乎孝哉?父母人倫元自己基乩,能先元基,不先朝廷,是先皇無私也。無私以道成,道成政成,政成而天下平。是先皇之禮,上天之禮也。
境原宮
(
孝元
)
天皇曰:「先乎孝者,朕先乎賞。」其基基,是天之禮也。
先孝者,其中有忠,而即相續。先忠者,其中有虛,而孝相後,忠實無賴矣。
先皇賞之,何為先乎忠,后乎孝乎。
孝有五品,陰孝、陽孝、敬孝、養孝、純孝也。
云何陰孝?思父母之法,慮物科兮,取可快,捨可忡,而奉之報之。慮天理兮,取為當,捨為背,而向之前之。議齡察體,而淚餘議思,察育而哭過,為孝慎心,儆身謹言,傚事而於自己,有福無禍,而令父母有喜無憂。
大新河命,常居不背父母方。雖假寢,亦復不迹。
云何陽孝?事父母之法,雞鳴早起,粉、黛、衣、冠,參問寤起。參內有時,時未問寤起于從婦而朝,自朝歸入,直至窺見,白朝事,唯敬語,唯和言,以無氣。夕者,伺床、試襖,見快臥安寐,而罷夜候。晝事不知勞休,向對憼語、憼業,無倉卒。父母命,則進肯、進仕,不訒翔,不迍父母怒,則甚怖不返言,怒息而謝罪。往則告,還則告,見倦控,見快前。
云何敬孝?敬父母之法,孝子恆意,無宗於父母,無崇於父母,心懷身嚴,言祇態儐,然禮捧之、禮事之,敬相進、敬相退。物干無輶之,事萬無疎之。扭于妻從之,狎于子從之。有友者不從,則不為友。有妻子不從,則哭驅之。朝朝必拜畏之,暮暮無不拜矣。
云何養孝?養父母之法,朝食、夕食未咕味,不進之。鹽梅熟限,非美和,不進之。父母不甘食,己不食之。時榖、時肉、時菜、時菓,未奉父母,己不食之。求珍飲,得甘𨢢供之。晝衣、夜衣,非柔滑不參之。表裏綿裯,非清香不參之。父母不衣御,己不衣之。時祫、時襯、時衾、時帳,未奉父母,不著之。求好器、得美具,獻之。
云何絕孝?堪父母之法,昔中冬求熟瓜養母,賣獨子於犧養父。切身肉,祭司命,壽存父。拔齒牙,祭冥皇,救亡母。若之是絕孝,帝美之神感之,施其驗。悌遵孝,兄弟是父母之技也,親愛次於父母。
昔有門城連,旦暮從兄兄往,則往兄住時住,百事問于兄,不任己。相從若影從體,世名云影連。器具飲食不俱兄則不用,世名云俱連。昔有豐間命,常親兄,小大無祕忍,唯房事非可見之,依之不娶妻。人來謂曰:「乃何誤哉?可見見之,可祕祕之,是世上之常也。何不泥於常,娶可娶妻乎?」應曰:「吾非以世常為非,以吾意為是。唯不堪而背世常爾。」爾謂遂不娶,兄死而后娶之。
忠,義於君,而事兮無惜身思,無為私意。進兮無恪命志,無從欲慮。
信,歸於神,而信兮無疑冥心。無輕化念,祭兮無嫪貸情,無倦勞氣。
慈,惠子弟,而無邪無僻,無已無逸。
愛,憐臣族,而無偽無偏,住義住寬。
勳,孜朋友,斷虛斷緩,以誠以懃。
修,慔人常,斷怠斷疲,押我押情。
國有八道,則以賞矣。其賞也,先孝而悌,次之其次賞忠,其次信,其次慈,其次愛,其次勳,其次修。
賞品,階、田,器,財。序品,高、下、多、少也。
國有八反,則以罰矣。其罰也先不孝,而不悌次之,其次罰不忠,其次不信,其次不慈,其次不愛,其次不勳,其次不修。
罰品,不孝以火,不悌以懸,不忠縛斬,不信度斬,不慈流遷,不愛追放,不勳奪田,不修奪官。其奪田,官從之。其奪官,田不從。不孝朝聞其音,則不捨其日,不論貴賤,捕之縛之。不問其由,不許妻子,下刑下死,唯論實否。又糺輕重,不忠朝聞其事,而不以其日,不亂貴賤,召之繞之。明問其由,不及妻子,為實則下刑,為虛則慰免。
寡人聞神人,後代官俗聞敵於君,不日迮之刑之。聞敵於父舍默,不斷不刑。是劫天隆私也,萬機悉廢,百禍咸興,謂之倒道,謂之亂基。
先代舊事本紀 卷第五十九 終
明和
三
(
丙戌
)
天,初夏十九日。書寫功竟。
鬼目山了廣寺九世 釋
臨全
(
知昭
)
六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