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代舊事本紀大成經 禮綱本紀上卷 上
先代舊事本紀大成經五十七 禮綱本紀上卷 上
禮綱本紀上卷 上
神儀 第一
天儀 第二
皇儀 第三
臣儀 第四
禮綱本紀 上卷上
神儀 第一
日靈化成神器,為天孫大神所懷,降臨在於內,遂代神作之器,而遷在
五瀨
(
伊勢
)
,撰以令皇女有德,為杖代常事,令第一臣物部大連為祭主時祠。
臨於祭時,天皇與大連調齋,出於大殿,日日方面。在祭場,並令大臣與天皇調祭,代天皇奉幣。大臣踞於殿上,敬其詔就。天皇身執玉串,授大臣,而敬宣曰:「小子敬畏,用天上之大麻,奉於皇天。上奉幣之意趣者,非苟為小子增壽,非苟為小子除災,唯償日豫之寶祚倍德,與日豫之寶祚任威,及日豫之寶祚永久。天約,敬白,穴賢已。」而大臣懸端布於臂,奉玉串,出東門。乃駕輦從大連,而之
五瀨
(
伊勢
)
,至奉幣埸。
齋宮執鑰啟祠戶,入宮親柱探船。奉神意,而出告旨於大連,退在戶傍。大連立埸土,再拜,授幣於大連,而踞讀宣命。大連昇階入宮,捧幣捧供兮下,而訟祝言。
大連、大臣歸洛,聞天皇報敕。天皇聞報敕,而入後宮。
昇靈得日靈之禪直降臨,在日向吾田。皇天詔
日本姬
(
倭姬
)
命,令天孫大神遷鎮坐
五瀨
(
伊勢
)
渡會
㝹道
(
宇治
)
。
月靈化天梔弓, 副星靈降臨,在
谿羽
(
丹波
)
夜寒
(
餘社
)
。亦皇天命日本姬命遷於五瀨,鎮坐渡會山田。日靈立于陽德,月靈立于陰德,星靈立于和德,任鼎德。在宗宮,鎮天下。齋宮兼事,大連兼事。
非朝服,不入於宗宮門。
非齋服,不度乎廣前。
異形異服,不越八宿。
異國人、異齋法,又不詣。
雖祠官,未階而不預祭事。
雖祠官,非調齋而不牟出入。
忌服不詣不齋,不詣。
未習祠禮不度,不以禮者不拜。
旅火而未遂齋火,不入。
客者不請二見水祓,不入。
越豐受宮者,不入菟道宮。越菟道宮者,不入五十宮。
異國人第二代而入之歸者,第三代而入沙門其人,而入不越祇闈。雖國人沙門,不越花極。
大已貴大神,鎮坐三眾山。物部大連兼事,大連宰陪朝政。則物部連公,或中臣大夫,或忌部大德職之。連公已下,錦冠大德為任而已。臨祭天皇調齋,出大殿方面,身授玉串於大臣,而敬宣曰:「奉豫天下。非稚童天下,是大神奉讓天孫,奉御天下也。奉幣何有佗意趣,唯償讓豫天下泰平,與讓豫天下豐樂,及讓豫天下榮黎之。讓豫天下德政。神約,為神無利罰非神。朕及王等諸臣、諸民、夷戎內外,利可利,罰可罰。一切大神隨意,唯勿差日祚天約。敬白。穴賢。」大臣,立場土,祭主升階。
大臣、祭主歸宮,而天皇入後宮。
行幸御於拜殿,齊尊座於扅。
行啟、座御,齊於緣。
諸王、大臣入拜殿。王敷席,臣不敷。大夫已下,立庭上,而不升。
異國人,強倍齊吾衣冠而入。
沙門這神好之,釋服而入。 高皇產靈大神、去來諾大神、去來冊大神,鎮坐熊野山,祠造法以內之正殿之尊貴。
為造修也,休內殿營,先經之。
祭供法,以大連、大臣,為祭使,為勤祭也。休內饗膳,先祠之。其宗崇所由,悉如是, 天照太神魂劔,具日本武尊,遷尾張,在熱田宮。日本武尊,親圖神劔,作八口劔,繞神劔,鎮坐外宮,八劔殿是。於後年,日本武尊化白鳥,示現在內宮,白鳥殿是。天皇敬齋,身軌大麻。或皇子,或大臣,或大連,或連公,以有勇德,為代遣之。天皇日著武冠,帶劔刀,方面在祭場,不忽武威也。
奉幣之序,先八劔殿,次白鳥殿。 八幡大神,示現
築石
(
築紫
)
,在㝹狹宮。天皇敬齋,祭供於祭時,奉問於臨時。祭使皇子,或王子,隨德蘇我大臣、平群連公。託答者,蹲於庭上。承之直答者,俯於場土。承之神請,不論是非,為理也。神是通明,人是不盡。聖人尚不測也,應命,不踰月。至信,至祟,而無忽無輕也。
聖母大神
(
神功皇后
)
示現,在躬駒山。天皇敬齋,出大殿,在祭場。祭使皇子,或王子隨德蘇我大臣、平群大連。
這神尊武。天皇著武冠,帶劔矢,隨神意。祭使歸內,天皇入後宮。 祭日尊武,是重武也。善乎武,又禮也。非義之武,非禮矣。無德之武,非禮矣。其非禮神,不受。底筒雄大神、中筒雄大神、表筒雄大神,勸
若櫻宮
(
神功
)
朝發人軍,率八百萬神發神軍,而與天皇船軍興正兵奇軍。初擊海外,悉征三韓國,歸至鎮坐住吉宮,鎮吾國之亂,征異國之敵。著武冠,帶太刀,而祭之。敕使紫冠大德、錦冠大德,神依信現威,信依禮發實。天下之治亂在神明之鎮怒,神明之鎮怒在天皇之信仰,天皇之信仰在祭祠之虛實,祭祠之虛實在義式之嚴略。故禮者,祭之基也。
或曰:「天下之治亂,唯在天皇之道廢。神明何自外為之?」不然。汝只知人,未知神。天下本神明之天下也。假使賢聖皇帝,持天下中,有領國邦主君,有道法治。未知有皇帝,不庸皇帝之禮樂。或知之,唯賴自德,不服皇帝。持天下中,有領國邦主君,有道不禮。而怒之征之,與如是。天皇治神明之國,以皇德不信神明。其德其道為真與,為非與。真道之君,不背於神。真德之君,不忽乎祭。故古之聖帝賢王,自修皇德,而製祠神禮,是為真德之君,為真道之主。 武靈雷大神,化或劔,降臨於
天隱山
(
天香山
)
大神之祠,而助
橿原宮
(
神武
)
天皇之軍。遂遷鎮坐
震振宮
(
布留宮
)
。
澳津鏡,照深理,有深修禮。
邊津鏡,照淺理,有淺修禮。
十握劔,刑重罪,有重刑禮。
八握劔,罰輕罪,有輕罰禮。
滿足玉,保朝饒,有服膳禮。
生存玉,保國饒,有桑農禮。
死反玉,保鬼饒,有行奠禮。
蚖蛇鰭,祓地災,有鎮國禮。
蜈蚣鰭,祓人災,有鎮人禮。
蜂萬鰭,祓天災,有鎮天禮。
十寶屬於這社,每年有迎神禮,有
震振
(
布留
)
禮。敕使定紫冠,或錦冠。 吾國神社,總二千八百神,各護持天照大神與地照大神,齋元三種之天約。所謂三約,一寶祚不變,二異國不侵,三自國豐安。配三種,附三器。所謂三器,八咫明鏡、十握武劔、八坂善瓊。諸神等,託三種神器,鎮坐於國國縣縣,而常守三種天約。配三種,有三禮。所謂敬吾天皇,敬吾中國,敬吾神明。故吾三三之道,其據專在禮。天皇以五年,行幸於神社,君臣祭服,祭大神。三輪、石上、躬駒,次第幸祭右同時也。廣田、長田、住吉,次第幸祭,右同時也。兩國互先於五年。 天皇以閏年,行幸於鳥見,祭服祭天地祖神,給祿於諸臣國民,改齋直幸於先陵。君臣元三衣冠,奠先皇。其月幸至畝傍,奠
橿原宮
(
神武
)
天皇陵,並奠諸祖之陵。同月幸至鵙野,奠
豐明宮
(
應神
)
天皇陵,並奠諸皇之陵。
吾天皇政,憑祭神之禮,小大修行之,故呼皇政,言禘事。以信為理,以忠為法,敬心敬身,恭言恭事,是神代之神事,政圖之。故政出於祭,祭以禮為據而已。
祭是禮之心也。大信能發至誠,大崇能發至敬。至誠成而行合於節,儀合於文。至敬成,而行能乎辭,儀能乎恭。以成能事親是為孝,事君是為忠。夫嫣別茲見,兄長惕茲興。禮是理人倫,急務與。
閏年行幸,皇后從。皇后有障,則皇妃從。陽供天皇親役,陰供皇后役之。
五供之御備者,必不畫除忌障也。穀供、菜供、菓供、根供、肉供。其中雜有穢異禁嫌,不用非禮之物。
天皇、皇后役於禘奠,敬盡、法盡也。不盡敬,不盡法,非禮神,不受非禮。
天皇、皇后不役於祠,亢於威位,慢乎上天也。亢慢非禮,非禮不遠招災。 禮,時乎時,法乎法。禮除禍成福,譬如藥除病成健,順風雨、順寒暑,成登穀,治行疫。春以夏禮,夏以秋禮,秋以冬禮,冬以春禮。則此年天氣,先時氣,五穀不實,四姓病惱。故非禮消福成禍,譬如毒成病擊命。故禮天地法綱,皇政法領也。有智天皇、大臣,知之。雖一事非禮,則不為之禮為德也。非神而其靈如神,非符而其驗如符。神驗成於禮,皇威成於禮。
禮之為大也,春獺祭魚,秋鷹祭鳥。天有節,蟲知節。為人豈不節節祭祭乎。知其節,知其祭者,豈不為其信,為其儀乎。
神應自祭,祭實自齊,齊成自禮。禮為功也,不見乎不見,不聞乎不聞,不言乎不言,不為乎不為,不食乎不食,不衣乎不衣。故身不散、心不散、行不行、法不散。以不散咸詼,以詼齊成,齊成而任入祭。
努齋之日,不為出之,不為妄動,不使婦女,不會無式,不衣穢服,不著非服,不食美臭,不飲宴酒,不見蹈扇,不聞謠調,不答噂談,不思憎惡,不言謔笑,不語諍論。
祭祠,不限幸社,國縣為之。其節非儉約,以悋惜為非,以富豐為是。神祇所嫌,在厥貧乏。故祭禮有賀饗之方,是所以興神僩也。神祇不受無𢢀之祭。
祭祠有敬饗,有賀饗,並出於大倉,而分之以傭量。敬饗宛祭供,饊、饙、䬾、粢、㹌、膾、醴、醪、醇、油、衣冠、弓箭、鋒刀、車馬、幣麻,悉成於是。賀饗官俵荐於華表之面,分與而給兆庶,賀饗匾于首長,亶諸貧孤矣。首長辭之名,不周惷之名,失善遒非禮也。貧孤埤于有緣,名偋瘦澆。諸貧孤不便,名害道殫非禮也。
非禮之祭,吾天真地聖之神不受之。受之者,死靈變氣之鬼也。神不受,則其主所治時,天不為天,地不為地,風雨不順,雷疫流行,大家衰亡,小家逆亂。鬼受之,則其主所治時,天以覆運,地以反氣。飢年相尋,殀月相申。小家先死,大家遂殞。
儉約之祭,成于輕神重我。輕神之君,唯非誼神,實維諠我。所以者,何悋寶,伊欲富我也。畜寶而結祭,牟非禮,招夭殀,遂亡我。重神之君,其重神中自有重我德。祭禮合天儀則豐年興、安國成,此時必朝廷威、蒼生樂。彼所重我,還與神成輕。此所輕我,自與神成重。
天儀 第二
天在窿,而其象圓大,其儀文蓋。其德為三百六十有五度之節,其化為三百六十有五度之節。是為君、為父、為男、為尊。地在矮,而其象方小,其儀質載。其謙為五十有六度四分之節,其畏為五十有五度六分之節,是為臣、為子、為女、為卑。其君、臣、父、子、男、女、尊、卑之禮節,文正理,辭讓敬恭之狀,咸在茲。誠哉,禮是天地元然之法也而已。天地中為人,惡厥一事非理為之乎。 日為尊,令天先一度。一年周天,而作日侯之節。常體不易兮見不動之德,是為主、為師、為兄、為老。月為卑,自後十三度,三旬周天,而作月氣之節。朔弦、望弦,兮見進退之功,是為伴、為弟、為少。這間有序日,一度一年一周,月二旬,有七餘周天,二日餘日分。其主伴師子、兄弟老少之禮,動靜語聽,進退問答之儀,悉在茲。禮為天地之大,則如是矣。日月下為人非禮,則無寄身物矣。
立春之節。日在牛,昏畢中,曉房中,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
雨水之節,日在虛,昏參中,曉尾中,獺祭魚,鴻雁北,草木萌動。
驚蟄之節,日在危,昏井中,曉尾中,桃始花,倉庚鳴,鷹化成鳩。
春分之節,日在室,昏井中,曉箕中,玄鳥至,雷始發,聲電始光。
清明之節,日在壁,昏柳中,曉斗中,桐始花,田鼠化成鴽,虹始見。
此節,天帝亞似氣尊,地神稚皇產靈命。天氣甲乙地形,寅卯天數,三地筭,八音、角、調、雙調、味、酸臭香、色、青、蟲鱗、識魂、竅目、臟、肝、腑、膽、禘,造化祭山岡。
穀雨之節,日在奎,昏張中,曉斗中,萍始生,鳴鳩拂羽,賃鳥降桑。
此節,天地之帝,神、氣、形、數、筭、音、調、味、臭、色、蟲、識、竅、臟、腑、禘、祭,皆為土。
立夏之節,日在婁,昏翼中,曉牛中,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
小滿之節,日在昂,昏軫中,曉虛中,苦菜秀,靡草枯,麥秋至。
芒種之節,日在畢,昏角中,曉危中,蟷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
夏至之節,日在參,昏氐中,曉室中,鹿角解,蜩始鳴,半夏根實。
小暑之節,日在井,昏氐中,曉壁中,溫風至,蟋蟀居壁,鷹學習。
此節,天帝烜著塵尊,地神火然明命。天氣丙丁,地形巳午,天數七,地筭二,音徵,調黃鐘,味苦臭焦,色赤、蟲羽、識神、竅耳、臟心,腑小腸,禘火燒,祭竈堗。
大暑之節,日在井,昏房中,曉奎中,腐草為螢,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此節,天帝大己貴尊,地神垣安主命。天氣戊己,地形丑辰未戌,天數五,地算十,音宮,調一越,味甘、臭朽、色黃、蟲倮,識靈、竅口、臟脾、腑胃,禘開圃,祭畠田。
立秋之節,日在柳,昏尾中,曉胃中,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
處暑之節,日在星,昏尾中,曉畢中,鷹祭鳥,天地始肅秀登。
白露之節,日在張,昏箕中,曉參中,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
秋分之節,日在翼,昏斗中,曉參中,雷收聲,蟄蟲坯,水始涸。
寒露之節,日在軫,昏午中,曉井中,鴻雁會,雀入水成蛤,菊生黃花。
此節,天帝猿田彥尊,地神金山彥命。天氣庚辛,地形申酉,天數九,地筭四,音商,調平調,味辛、臭鈶、識魄、竅鼻、臟肺、腑大腸,禘伏夷,祭門閭。
霜降之節,日在觜,昏牛中,曉井中,豺祭獸,草木零落,蟄蟲悉咸俯。
此節,天帝之帝,神、氣、形、數、筭、音、調、味、臭、色、蟲、識、竅、臟、腑、禘、祭,皆為土。
立冬之節,日在亢,昏虛中,曉張中,水始冰,地始凍,雉入水為蜃。
小雪之節,日在氐,昏危中,曉翼中,虹藏不見,天地氣別,閉塞成冬。
大雪之節,日在尾,昏室中,曉軫中,冰結、地折,鶡不嗚,𩸜生荔。
冬至之節,日在箕,昏壁中,曉角中,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
小寒之節,日在斗,昏奎中,曉氐中,鴈北鄉,鵲始巢,雉生雊。
此節,天帝忍星耳尊,地神大水分命。天氣壬癸,地形亥子,天數一,地數六,音羽、調盤涉、味鹹、臭腥、魂精、竅陰、臟腎、腑胞胱、禘杵築、祭川泉。
大寒之節,日在斗,昏胃中,曉氐中,雞始乳,征馬厲疾,水澤腹堅。
此節天之帝,神、氣、形、數、音、調、味、臭、色、蟲、魂、竅、臟、腑、禘、祭,皆為土。
這間有常變度,及差復度,其常如健定,其變易於數,其差異于定,其復歸于定是也。何以知之?冬至、陽竟,故夏至之日宿其星名畢,夏至陰竟,故冬至之日宿其星名尾。是天儀曜式,大定必有也。
帝神,天地自節,司時氣法物,相節從是。天禮為真公,非私象。故皇政公事,以節衣冠,飲食應節,而皇禮為元公,無私儀也。大哉,禮為道也。
皇儀 第三
天皇即位日,冠有玉藻,蘂四面,各七藻,總一百四十有六,玉謱上七,中玉連,前後有兩大玉貫之,以鑫絲金,是天孫降臨時所冠,天上之冠也。是天皇肇踐日月位,非常之禮也。
諸臣侍官之冠,並有玉藻,左右二面,各四藻,總三十有六,玉謱。是天孫侍伴,諸神之冠。其著之者,唯限此時。立三尊於正安殿中,中天皇高坐,左日神、月神、星神高座,右神鏡、神瓊、神劔高座。天皇先拜三神,次拜三璽,而坐尊壇。始南面,以住天中之靜心,鎮如期。大臣奉璽,為是天然期。物部大連先以神璽之瓊,奉天皇云:「以大神惠,普潤天下,如日景溫寒天。」卜部連公,次以神璽之鏡,奉天皇云:「以大神智,普照天下,如日景明闇天。」忌部大夫,次以神璽之劔,奉天皇云:「以大神勇,普制天下,如日景奪光天。」尾治大連,次以神代之史,奉天皇云:「如七代御造化,如五代住治政,而取九代無為,在兩代隨時。」
天皇帶神劔,懸神瓊,懷神鏡,安神史,而即日月位。揚左手,執九天,降右手,撫萬姓,延左足,蹤六地,建右足,踣四夷。執九天者,不可不明矣。撫萬姓者,不可不正矣。蹤六地者,不可不道矣。踣四夷者,不可不德矣。明、正、道、德者,禮之體而己。
殿上禮,尊壇字者,錦葺帳者,四錦棟有鳳形,簷有鳥形,幣三垂而九片。
命婦六口,各以天祝團,奉秘天皇,令玉體不糙見。
大夫五口,天冠二二,左右立,以對向,一口中,向尊壇,而俯踞。
奉瓊大連,已而尊座左坐。奉鏡連公,已而尊座右座。是對坐禮也。
奉劔大夫,已而大連次坐。奉史大連,已而太夫上坐。是辭讓禮也。
庭上禮,武官二口左,二口右,陪侯對向,是左將右將,左副右副也。陪武後陪。
日之幡戈,左月之幡戈,右是踐天日月信也。青龍之幡,戈左上。朱雀之蟠,戈左下。白虎之幡,戈右下。玄武之幡,戈右上。是日月宿之,天之象。即位,天子踐二十八宿,御天之象也。
鷹之幡、戈,亦並次下,是威知天下表也。 大嘗禮,天皇即位,以踐祚事,聞天照大神、月誦大神、天孫大神、五瀨大神,天帝、地后、大社、國社等眾神,告諸王、諸臣、諸司、諸造,中國、邊國、海外夷戎等黎民之上事也。或天皇慢不行,大臣等悋等閑,則風雨不時,國家不豐,水火起、災雷震,為難。
聞於神,所以天皇之政敬啟于茲而不絕。告於臣,所以天皇之政愛啟于茲而不絕。政敬不絕,則天下之治永久。政愛不絕,則天下之豐永久。治豐永久,則寶祚安長,天下泰平也。敬重事之限,愛寧民之限,敬愛禮之體也。
正食之國司立於西,從食之國司立東,而進米於殿上。天皇為拜,米信盡、恭盡,而度米於飯處。信是崇神之限,恭是欽身之限。信、恭,禮之相也。
璽處之供飯,天皇身奉供,酒皇后奉之。今上大嘗供酒,寡人奉之。遵
若櫻宮
(
神功
)
朝之供酒,
豐明宮
(
應神
)
天皇,皇太子從之。
這朝累辭大嘗事,諸臣勸以代,先朝無其祭而已。其辭之由,難女躬為皇帝也。其勸之由,謂天照大神女躬為天帝。其辭有理,其勸依例。理、例,禮之極也。璽處神樂已,物部大連徼天唱天皇治天之目。衣清大臣,對地喝天皇治天之目。唱於天,是白神所以誓不失治天之德。喝於地,是言人所以差或失治天之德也。誓神立,而百非死羞人立,萬惡亡非,與惡去政事合道。大平在茲,誓羞禮之用也。
天皇之尊位,代皇天也。意非吾之自,對諸王、大臣,意常非自。是無憍無慢之道,故遂不得亢禍。
天皇臨節會,必著尊壇。其高均於三璽常壇,唯謙橫腕,是敬神之禮也。
天皇日日,出大安殿,聞朝政。未經之命婦,為連公,二人侍左右,以神璽之箱,懸於標荷之,而侍左以寶劍之𩋡,蘊於袪荷之,而侍右以三百六十有五丈紅朱繭索,附於日形之匳。以其端,納於冠孔,附于龍鬟,須臾不離皇天。其身不離者其心不離,其心不離者其事不離。其見、其聞、其言、其食,皆不離。其不離故事,事無私、無恣矣。以住吉大神奉於
若櫻宮
(
神功
)
天皇,劔之其神天皇,為帶征三韓之盡卜劔於右脇,低帶以隱山大神奉於橿原宮天皇,文之其神天皇為學,治六合之靈史於左袂。祕藏而出御,而三唱曰:「日光雖喬,無不照濱卑。皇位雖堯,無不聞民訴。白思正聽,於不佻哉。萬機事於不便哉,兆民志豈輒沙汰乎。」 行幸,社之行幸,家之行幸,野之行幸也。俱於先之乎聞司,狩衣裝束,無所帶,為訴黎易白。以和言軟詞問事,記司相紹,以懇情鄭筆,書由於次。之乎下士,引棒而高聲。先追衛司,相紹征甲裝束,帶劔箭,為匈奴難參,以威氣藝術,為衛於次。之乎科人,社之行幸,先幣車,後司車。神司相紹,束帶同元日。家之行幸,先償車,後償役。償司相紹裝束如朝。野之行幸,先鷹隼,後䬾役,鷹隼相紹,狩場裝束於次。之乎器司,先幡、後鋒。馬司相紹,龍馬三頭疋,而衣傘明松,相從於次。之乎伶人,奏樂而進行幸,隨人相紹,守龍輦之前後。龍輦如兮,文官相從,車馬隨階官。武官相紹,純馬而含制。
天皇行事有七從。一從天節,二從聖節,三從神宣,四從善例,五從臣諫,六從民訴,七從時宜。
天皇行事有七棄。一棄非理,二棄不正,三棄我欲,四棄色言,五棄讒諫,六棄便訴,七棄好偏。
天皇行賞,賢賞階,忠賞祿。賢忠以階祿。
官司啻在賢,不在忠。
田戶啻在兼者,不在偏者。
給名器,在於名者,不在平功。
文武之重器,人所慾給之,在于至功,不在平功。
賞至賢,以田而加司。賞疊忠,又以田加器。
官有識官,有德官,有計官,有擊官。分為文武,識、德,是文,計、擊是武。天皇賞官,不可不盡之重之。
賞賢文,其德官克之。賞純文,於識官為可。賞賢武,乃計官耐之。賞純武,以擊官又可。
王達天無昏,達地無㤮,達人無私。無昏是聖,無㤮是賢,無私是公。住聖賢公之德而任之,動仁也。
節法於天度之節,敬事於地定之敬,化文於人和之化。節法是聖,敬事是賢,化文是君,住聖賢君之德,而任之勳智也。仁智而行自化佗,是王者為禮之元也。
王者依節天天,而黎民天天。王者依敬神神,而黎民神神。王者依文道道,而黎民道道。王者依辭人人,而黎民人人。天、神、道、人,乃立以節合節,敬合敬,而禮乃立。王人之綱,禮法之綱,人法立而道立而已。
王尚有君,是天也而已。日敬止謙,時節止辭。王者在禮,則兆庶在禮。兆庶在禮,則天下在治爾。
禮曰:「禮永位矣。節日節日,衣冠衣冠,威儀威儀,行事行事,而無慢。」廢無改放,則皇位無失。皇位無失,則妄臣無侵。妄臣無侵,則社稷無盡。是故云禮永位。
禮曰:「禮廢,則位廢矣。」天皇罷衣冠,以假略,則威儀為輕薄,而格式隨為輕薄。王德落輕薄,則臣功隨為輕薄。依之,政事不敦,治躰不重,遂微社稷。是故云禮廢則位廢也。
夏日在丑出閤,冬日在卯出閤。未裝定,不見於臣,不徐裝後夙。
未老耄,則不委政於臣。非任立,非禮倦惰,又非禮。
不聞囁言,不庸女聞,不受密貢,不納非職事。
未奏終,則不問其由。
不荒政言,不標行幸,不卒旨聽,不妄命令。
不節至,則不拜神天。臨節至,則不緩拜祭。
不用凶日,不行非法,不見邪從,不愛偏者。
理於神代衣冠,今上製乎衣冠,而為之朝服。非朝服,則不服。
衣非朝服之服,則不入於禁門,況昇於內殿乎。
不居古帝殿,不立不改土。
不食盛私器飲食。
以非土器不為食器,以塗不為膳藥。
以非神用器,非聖製器,不為朝具。
以非檜木不為材,以非檜皮不為葺門。材不為非,樻矣。
禮曰:「王為非禮,則天爽行神與禍。」禮在天理之節式者是,王以私作行,而韋天儘之節格,則豈天行不參乎。人並於天地,而其靈物任天行,利潤所由,在養異靈物。王徇天治地,而其靈物長。天神所見,必在其王者。故天道順逆、鬼神荒和、六合治亂、五民困樂,獨在王者慮行。是云王為非禮,則天爽行神與禍而已。王者或病,或老,乃有以政委臣。其臣為私猥聖禮,設新禮以王法。不王法,則天災數。謂神荒疊作、兆民先亡,其家次亡。故有智之臣者,雖任委政,唯以王禮而不為私禮,唯以王政而不為己政。故王威不衰,己家不亡,天行不舛,地利不失。
以少王不即位,以非器不立儲,以偏機不禪祚。
大過每跇禮,不及未到禮。故以中庸為禮躰。王者在體之任也,王者禮非中庸,則非禮。
非明極,則不盡禮理。非德行,則不應禮事。明德者,禮元也。王者禮在明德之明間而已。
臣儀 第四
大臣是天皇長臣,在皇政,則為大連上。大連是大神長臣,在神政,則為大臣上。政出皇慮,則大臣在天皇左,大連為右。政出神慮,則大連在天皇左,大臣為右。
九代,神政、皇政未別。物部長者,或大臣,或大連而司之,
尾治
(
尾張
)
長者補其闕。至兩代,神皇相別。物部事神而兼皇,
尾治
(
尾張
)
純事皇,任大連。儀式漸別。日代宮朝已下,武內宿禰為大臣,純職皇政。依其功,比真道太神也。自是已來,物部定大連,蘇我定大臣,
尾治
(
尾張
)
在大連連公,補兩家闕。蘇我王姓,其氏最高。物部、
尾治
(
尾張
)
天姓,其氏次高。大臣、大連品在茲。
大夫序大臣、大連。卜部長者、忌部長者拜任,而補三家闕。神代之三家,
吾道
(
阿知
)
、忌部、卜部,未有大臣、大連號。
行宗源之政,則卜部在左,
吾道
(
阿知
)
在右,忌部在內。
行齋元之政,則忌部在左,而
吾道
(
阿知
)
在右,卜部在內。
行靈宗之政,則
吾道
(
阿知
)
在左,而忌部在右,卜部在內。
行問占之政,則卜部在左,而忌部在右,
吾道
(
阿知
)
在內。
行齋祭之政,忌部在左,而卜部在右,
吾道
(
阿知
)
在內。
行謀計之政,則
吾道
(
阿知
)
在左,而卜部在右,忌部在內。
橿原宮
(
神武
)
朝,物部、
尾治
(
尾張
)
祖神有大功,權柄在兩家。忌部、卜部供奉,東征常任大夫,或至大連。
吾道
(
阿知
)
逗日向,護
築石
(
筑紫
)
,故不具中國。依之,這一家無權行。
大夫,故大臣之官也。大臣、大連興兮而次之,是大丈夫之任也。
諸王不敞,而相並大臣,諸王以為帝臣也。大臣不庫,而相並諸王,大臣以為臣長也。
諸王無司,而上於上官,以為儲君之任。臣連為臣,而連於諸王,以為委政之任也。
諸王賜姓而一下臣者,則無復於祚者,是齋元禮也。
諸王忍作奴,而未賜氏姓,不慨王號者,復於王者,無障又齋元禮也。
諸王事朝,而雖任官如臣已連百司,未賜姓號,不詎王名,則復祚者無障。
諸王離帝都,下田舍,不拜帝,不連王。或三代,或五代。帝不給地,自不望領。帝不賜姓,自不請氏。唯廢而為王,以有德帝徵,而為禪無齋元障。
臣道者,無私矣。尊卑在於官階,無於人輩。天皇未賞官階,則為卑者。向對被俚,是無私也。天皇已賞官階,則為尊者,向對所儐又無私耳。
尊者,謙退是禮也。
無階官之同奴,無尊卑主從,自然尊卑。宗首長,又自然有理也。
朝使遇尊者於道路,述以不下乘。
馬乘下於外堢之砌,車乘下於內門之傍。
諸王參朝,下手押殿扅,而為敬以入。諸臣參朝下指,押門閫,而致敬以人。
諸王同無同品,而會朝也。皇子坐上,王子坐下。王子昇一階,則同位昇二階,則上座。
王臣同階有品,而會朝也。皇子下一階,坐上下二階。同位下三階,坐下。王子下一階,同位下二階,下座。
委政大臣同階,而皇子同位,坐王子上。三公已下,不及王臣之階。
皇子、王子,給姓降臣,則無皇王之差。
天皇之孫,皆為王子。親孫、曾孫無差。
諸王大臣拜乎朝,皇子不論遠近、有無,先於大臣。王子依階別先後。
諸臣於位座拜朝也,同階上官先乎官,同官上階先乎階。下官之上階,隨階而官座有昇。上官之下階,隨階謙儀。
國造先皇之命,先祖有功,而被封其人,故親君上也。君上不棄,召嗣嗣,而不空先功,令起今功。臣下不嬾,朝代代,而不諼先恩,不息今恩,是禮淳君臣因之道。
國造降孫,藐於朝廷,則失朝儀、遺朝道。失儀遺道,則祖忠戀、孫叛成,是君之棄臣之嬾也。於於非禮,故君臣同努乎因禮。
國造對國司,同階而下一階。是以當官,而為政代也。
國司對國,以重禮問國政。國候以知國事,而為久領。
國司破國,在蔑國造。野縣主,愛弱從,憎強對。肄行非禮,苟作非政。故理國之禮,貴上忠,重先功,而斷私拋欲,專敬甚信是也。
先代舊事本紀 卷第五十七 終
明和
三
(
丙戌
)
天,初夏上四日。書寫竟。
羽州最上郡高楯古城下 鬼目山了廣寺九世 釋
臨全
(
知昭
)
六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