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代舊事本紀大成經五十六 醫綱本紀下卷 下
醫綱本紀 下卷下
- 異科 第廿七 【廿七,或本作十七。】
初,針治。
針有補瀉,併歸瀉矣。知之為能療,不知為非療。其施為也,為重療不可而輕療。宜可者及漸驗,不可而頓驗。即可者,使施之針有定穴,不定穴。其定穴在於經,其不定探腹,而施於有病滯之處。於虛人,不過分,唯於分內為輕鍊,於實入過三分,至犯臟腑,不可無恐矣。於有風人,可恐還閉風。故於妙針,能散風非沙汰限歟。
二,灸治。
灸有補瀉,竟歸補矣。又有重輕,而歸重。但分多少,而能施灸。有定穴,不定穴。其定穴在於經,其不定打背,而施於有通痛之處。灸中痛處,則有快思,而大忍易施多壯,而至厭氣之到。不中病處,則生苦患,而太忍難二三壯,而閤強施為,則還減氣,增病於有風人,必可恐還閉風,而至於死。
三,示穴。
針灸同於穴,依病氣,輕重頇漸施針施灸。其灸可灸針,可針則病得快差,名之能醫。其灸可針針可灸,則病為增加名之凶醫而已。
- 百會。在頂中陷中容豆計,去前髮際五寸,後髮際七寸。針不用矣,灸七壯。
- 上星。在鼻上,入髮際,一寸針三分,泄諸陽氣、熱氣。灸七壯。不宜多若頻灸拔氣,上目不明。
- 目窗。在臨泣後一寸,灸五壯。針三分,三度刺目大明。
- 臨泣。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陷中針三分,灸五壯。
- 風府。在項後髮際上一寸,大筋內宛宛中,針四分禁灸。大之使人失音,或七壯。
- 瘂門。在頂後,入髮五分宛宛中,仰頭取之。針三分禁灸。灸之令人瘂。
- 風池。在腦空下髮際,陷中針一寸二分,灸日七壯,至百壯灶不用大。
- 終卻。在腦後髮際上,兩傍起肉上,各一寸三分。腦後枕骨俠腦戶,自髮際上四寸半針三分,灸三壯。
- 角孫。在耳廓中間上開口,有空針三分,灸三壯。
- 肩井。在缺盆上大骨前寸半,按以三指,當中指,下陷中正,可五分。若深令人閟倒,速三里下氣。
- 肩髃。在肩端兩骨間,有陷宛。宛中舉臂取之針八分,灸五壯,可日七至二七。
- 暗明。在目眥內,角針寸半。雀目者,可久留針,然後速出禁灸。
- 攢竹。在兩肩頭小陷宛,宛中三分三度,刺目大明,宜針出血。
- 絲竹空。在眉後,陷中針三分。宜瀉,不宜補。禁灸,灸之,使人目小無所見。
- 頭維。在額角入髮際,本神傍寸,半取曲鬢,一寸針三分,禁灸。
- 迎香。在鼻孔旁,五分針,三分不灸。
- 頰車。在耳下八分,近前曲頰端上,陷中針四分,灸日七壯,至七七。
- 聽會。在耳竅前,陷中上閏下一寸,動脈宛。宛中開口取之,針七分不補,且五壯止,三七壯。
- 聽宮。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針三分灸。
- 耳門。在耳中起肉,當耳缺陷中針三分,禁灸有病,下過三壯。
- 地倉。在夾口吻四分之外,近夏有脈,微微動是也。針三分半,灸日七二七,重者七。
- 水溝。在鼻柱下,溝中央禁針灸日三壯,止三百壯。
- 豕漿。在頤前脣稜下宛。宛中針三分,灸七壯,止七七,炷依小筋頭大。
- 亶中。在乳兩間折中而取之有陷,是穴仰而取之禁針,灸七壯,止七七。
- 綱門。在乳傍一寸半直,又一寸半。第二助端逢中,其寸用胸前寸折量針四分灸五壯。
- 中脘。去蔽骨尖四寸,下至臍四寸、針八分,灸二七,至百壯止四百壯。
- 水分。在臍上一寸,水病之大良禁針,水盡即死。針八分,灸七壯,至四百壯。
- 神章門。在臍中,禁刺刺之。使人臍中痬潰屎出者,死灸百壯。
- 氣海。當臍下一寸半宛。宛中針一分灸七壯。
- 關元。在臍下三寸,自臍心至橫骨,通折五寸。
- 大椎。在脊骨第一椎上陷者宛。宛中人髮不明者,從此穴上行三寸針,五分灸,以年為壯。
- 肺俞。在第三椎下兩傍,各二寸。灸百壯。針中之二日死,故禁針。
- 隔俞。在第七椎下兩傍,各二寸。灸百五壯。禁針。
- 肝俞。在第九椎下兩傍,各二寸。灸七壯。針中之五日死。
- 腎俞。在第十四椎下與臍平兩傍,各二寸。灸以年為壯。針中之六日死。
- 膏盲。在第五椎下兩傍,各三寸半四筋。三間去脾骨,各倒指許。灸百壯,止一千禁針。針中之,絕息即充。
- 腰俞。在第二十一椎下。自大椎至此,折三尺。舒身以腹挺地,兩手相重支額縱四體後,乃取之。針八分,灸七壯至七七。
- 尺澤。在肘中,細紋上兩筋間動脈針一分,勿過之致深壯。
- 列缺。在手側腕上寸半,以手交中指,頭兩筋兩骨罅中針三分,灸七七壯。
- 經渠。在寸口陷中,動脈應手針一分禁灸。
- 大淵。在掌後內側橫紋頭動脈,針一分,灸三壯。
- 魚際。在大指本筋後白肉際三分。
- 少商。在手大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韮葉,針一分,禁灸可鋒針。
- 商陽。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韮葉,針一分,灸三壯。
- 二間。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 三間。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針三分,灸三壯。孕婦不可針。
- 陽谿。在手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 手三里。在曲池下三寸,按之肉起兌肉端。針三分,灸三壯。
- 曲池。在肘外轉骨曲肘橫文頭,陷中拱胸取之。針七分,灸七壯。可日七至二百。
- 伏穴。在陰市上三寸,循起肉坐而取之。針三分,禁灸。
- 陰巾。在膝蓋下三寸,拜而取之。針三分,不灸。
- 三里。在膝蓋下三寸,肵骨間大筋內,坐而取之。針八分,灸止百壯。
- 上廉。在三里下三寸,兩筋兩骨罅陷宛宛中蹲唑取。針三分。
- 下廉。在上廉下三寸,取穴法與上廉同。針三分,茲灸七壯。
- 解谿。在沖陽後寸半,腕上繫鞋帶處取之。針五分,灸三壯。
- 沖陽。在足趹上去陷谷二寸,骨堅動脈是穴。針五分,灸三壯。
- 陷谷。在足大指、次指外間,本節後陷中,去內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
- 內庭。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 厲兌。在足大指、次指端,去爪角,如韮葉。針一分,灸一壯。
- 隱白。在足大指端內側,去爪小如韮葉。月事不止,刺之立俞。針二分,灸三壯。
- 大都。在足大指本節後內側,白肉際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 公孫。在足大指本節後一寸。針四分,灸三壯。
- 大白。在足大指內側大都後一寸,下一寸。針三分,灸三壯。
- 商丘。在內踝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後有照海,其穴居中。針三分,灸三壯。
- 三陰交。在內踝上除踝上三寸,骨下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 陰陵泉。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針一分,灸三壯。
- 少海。在肘內節後去肘端五分曲肘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 通里。在腕後一寸陷中。針一分,灸七壯。
- 神門。在掌後兌骨端陷中。針三分,灸七壯,炷如小麥。
- 霛通。在掌後寸半。
- 小澤。在手小指端去爪一分陷中。針一分,灸一壯。
- 前谷。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針一分,灸三壯。
- 湲谿。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針一分,灸三壯。腕縫針仆分,灸三壯。
- 腕骨。在手後側腕前起骨下陷中有岐骨罅縫。針一分,灸三壯。
- 陽谷。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下陷中。針一分,灸三壯。
- 小梅。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肘向頭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 委中。在足膕中央兩筋間約紋中動脈應手。針八分。
- 承山。在腿肚尖下分肉間陷中。針八分,灸。
- 小澤。在手小指端去爪一分陷中。針一分,灸一壯。【ママ。】
- 前谷。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針一分,灸三壯。【ママ。】
- 湲谿。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針一分,灸三壯。腕縫針二分,灸三壯。
- 腕骨。在手後側腕前起骨下陷中有岐骨罅縫。針仆分,灸三壯。
- 陽谷。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下陷中。針一分,灸三壯。【ママ。】
- 小海。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肘向頭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 委中。在足膕中央兩筋間約紋中動脈應手。針八分。
- 承山。在腿肚尖下分肉間陷中。針八分,灸不及,針止七七。
- 崑崙。在足外踝後五分,跟骨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 中脈。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際,前後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其穴居中。針三分。
- 金門。在外踝下少後丘墟後中脈前。針一分,灸三壯,炷如小麥。
- 然谷。在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針三分,灸三壯,不宜見血。
- 太谿。在內踝後五分,踝骨上有動脈。針三分,灸三壯。
- 照海。在內踝下四分,前後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其冗居中。針三分,灸七壯。
- 復溜。在內踝上際踝二寸,踝後五分,與太谿相直。針三分,灸二壯。
- 湧泉。在足屈足取之宛宛中白肉際,
- 曲澤。在肘內廉陷中屈肘取之大筋內側橫紋中動脈。針三分,灸三壯。
- 間便。在手掌後橫紋上三寸,雨筋間陷中去腕後三寸。針三分,灸五壯。
- 內開。在手掌後橫紋上二寸,雨筋間。針五分,灸三壯。
- 中沖。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韮葉。針一分,灸一壯。
- 大陵。在掌後橫紋中兩筋間陷中。針五分,灸五壯。
- 勞宮。在掌心屈指取之在無名指尖盡處是穴。
- 液門。在手小指、次指間屈舉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 中渚。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 陽池。在手表脫上同骨陷中。針二分,不宜多灸,可三壯。
- 外開。在腕後二寸,兩骨間陷中。針三分,灸五壯。
- 支溝。在腕後三寸,兩骨間陷中。針二分,灸二七壯。
- 天井。在肘外大骨後,肘上一寸兩筋間陷中,又手按膝頭取之屈肘取亦可。針一寸,灸三壯。
- 環跳。在髀樞中即硯子骨下宛宛中也,側臥伸下足屈上足雙。針二寸,灸五壯,武十壯。
- 風市。在膝上外側間直舒手著腿當中指盡頭陷中。【腿音退,股也。】
- 陽陵。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膝下外尖骨前六分,灸七壯。
- 陽輔。在外踝上除骨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針五分,灸三壯。
- 懸鐘。一名絕骨,雖日外踝,上除踝三寸,必以絕隴處為穴。針六分,灸五壯。
- 丘墟。在外踝如前陷中去臨泣三寸。針五分,灸三壯。
- 臨泣,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去俠谿寸半。針一分,灸三壯。
- 俠谿。在足小指、次指岐骨間本節陷中。針一分,灸三壯。
- 大敦。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韮葉許。針一分,灸三壯。
- 行間。在足大指本節前上下有筋,前後有小骨,尖其穴,正居陷中,有動脈應手。針六分,灸三壯。
- 太沖。在大指後內間有給亘連橫至地五禽二寸,骨縫罅閒動脈應手陷中。針三分,灸五壯。
- 中對。在內踝前一寸貽大筋後,仰足、伸足,取而得之。針四分。灸三壯。
- 曲眾。在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取之,當膝曲䐐鞦橫紋頭內外兩筋閒,宛宛中。針六分,灸三壯。
四,病穴。
- 純風病。
- 偏風平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環跳、風市、三里、委中、絕骨、丘墟、陽陵泉、崑崙、照海、足無膏澤、上廉。
- 左癱右瘓,曲池、陽谿、合谷、中渚、三里、陽輔、崑崙。
- 肘不能屈,腕骨。
- 偏腫、列缺、沖陽。
- 身體反折,肝俞。
- 中風肘卒,內關。
- 目戴上,絲竹空。
- 吐涎,絲竹空、百會。
- 不識人,水溝、臨位、合谷。
- 春反折,啞門、風府。
- 風痺,天井、尺澤、少海、委中、陽輔、驚癇、尺澤一壯,少沖、前頂、束骨、風癇、神庭、百會、前頂、湧泉、絲竹空,神闕一壯、鳩尾三壯。
- 風勞,曲泉、膀胱俞七壯。
- 風㾏。百會三壯,肝俞三壯,脾俞二壯,腎俞年為壯,膀胱俞。
- 風眩,臨泣、陽谷、腕骨、申脈。
- 中風,臨泣、百會、肩井、肩髃、曲池、元井、間使、內闕、合谷、風市、解谿、崑崙、照海。
- 口眼喎,列缺、大淵、二間、申脈、內庭、行間、通谷、地倉、水溝、頰車、合谷。
- 瘖瘂,支溝、間使、合谷、魚際、霛道、陰骨、復溜、然谷、通谷。
- 口禁不開,顏車、承醫、合谷。
- 風癇,疾發則僵仆,在地、灸風、百會。
- 寒風病。
- 身熱頭疼,攢竹、大陵、神門、合谷、魚際、中渚、液門、少澤、委中、太白、酒浙。
- 惡寒、寒慓,鼓領、魚際。【二ツ舉イヤ。】
- 身熱,陷谷、呂細、【足寒至聯乃出針。】三里、復溜、洩谿、公孫、大白、委中、湧泉。
- 寒熱,風池、少溝、魚際、少沖、合谷、復留、臨泣、大白。
- 傷寒汗不出,風池、魚際、經集、谷瀉、二間。
- 過經不解,期門。
- 餘熱不盡,曲池、三里、合谷。
- 腹脹,三里、內庭。
- 陰證傷寒,炙神關三百壯。
- 大熱,曲池、三里、復溜。
- 嘔噦,百會、曲澤、間使、勞官、少沖、商丘。
- 腹寒熱氣,少沖、陰陵、商丘、太沖、三陰交、行間、隱白。
- 發狂,百勞、間使、合谷、復留。
- 不省人事,中渚、三里、大敦。
- 祕寒,照海、章門。
- 小便不通,陰谷、陰陵。
- 咳嗽病。
- 咳嗽,列缺、經渠、尺澤、魚際、少澤、前谷、三里、解谿、崑崙、肺俞百壯,亶中七壯。
- 咳嗽飲水,太淵。
- 引兩脇痛,肝俞。
- 引尻痛,魚際。
- 咳血,列缺、三里、肺俞、百勞、乳根、風門、肝俞。
- 唾血內損,魚際、【瀉。】尺澤、【補。】間使、神門、大淵、勞宮、曲泉、大淵、大谿、然谷、太沖、肺俞、【二百壯。】肝俞、【三壯。】脾俞。【三壯。】
- 唾血振寒,大谿、三里、列缺、大淵。
- 嘔血,曲澤、神門、魚際。
- 唾膿,亶中。
- 唾濁,尺澤、間使、列缺、少商。
- 嘔吐,曲澤、通里、勞宮、陽陵、太谿、照海、太沖、大都、隱白、通谷、胃俞、肝俞。
- 嘔食不化,大白。
- 嘔逆,大陵。
- 嘔噦,大淵
- 喘嘔欠伸,經渠。
- 上喘,曲澤、大陵、神門、魚際、三門、商陽、解谿、崑崙、亶中、肺俞。
- 數缺而喘,大淵。
- 咳喘隔食,隔俞。
- 喘滿,三間、商陽。
- 肺脤、膨氣、槍脇下熱滿痛,陰都、【十壯。】太淵、肺俞。
- 喘息不能行,中皖、期門、上廉。
- 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失精勞證,肩井、大椎、膏盲、脾俞、胃俞、肺俞、下脘、三里。
- 傳尸骨蒸肺痿,膏盲、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隱白、灸乳下一寸半。
- 噫氣,神門、大淵、少商、勞宮、大谿、陷谷、太白、大毅。
- 痰涎,陰谷、然谷、復溜。
- 結積溜飯,膈俞、【五壯。】通谷。【灸。】
- 霍亂部。
- 霍亂,陰陵、承山、解谿、太白。
- 霍亂嘔吐,支溝。
- 霍亂吐瀉,開沖、支溝、尺澤、三里、太白,先取大谿,後取太倉。
- 霍亂轉筋,支溝、開沖、陰陵、承山、陽輔、中封、解谿、丘墟、公孫、大白、大都。
- 瘧疾病。
- 瘧疾,百會、經渠、前谷。
- 溫瘧,中脘、大推。
- 痎瘧,腰俞。
- 痰瘧寒熱,後谿、合谷。
- 瘧疾振寒,上星、丘墟、陷谷。
- 頭痛,脫骨。
- 寒瘧不食,公孫、內庭、厲兌。
- 久瘧,中渚、商陽、丘墟。
- 熱多寒少,間使、三里。
- 脾寒發瘧,太推、間使、乳根。
- 積聚病。
- 氣塊、冷氣、一切氣痰,氣海。
- 心氣痛連脇,百會、上脘、支溝、太陵、三里。
- 心下如杯,中脘、百會。
- 結氣上喘及伏梁氣,中脘。
- 脇下積氣,期門。
- 血結如杯,關元。
- 賁豚氣,門期、中脘、巨門、氣海、【百壯。】氣逆、尺澤、商丘、太白、三陰交、喘逆、神門、陰陵、崑崙、足臨泣、噫氣、上逆、太淵、神門。
- 咳逆,支溝、前谷、曲泉、三里、陷谷、然谷、行間、臨泣、肺俞、大陵。
- 咳逆無所出者,先取三里,後取太白。三里、魚際、大谿、竅險、肝俞。
- 咳逆振寒,少商、天突。【灸三壯。】
- 久病咳,少商、天突。【灸三壯。】
- 厭氣沖腹,少商、天突。【灸。】
- 短氣,太陵、尺澤。【三壯。】
- 少氣,間使、神門、太陵、少沖、三里、下廉、行間、然谷、至陰、肝俞、氣海。
- 缺氣,通里、內庭。
- 諸積,三里、陰谷、解谿、通谷、上脘、肺俞、膈俞、脾俞、三焦俞。
- 腹中氣塊,塊頭上一穴,針二寸半,灸二七壯。瑰中一穴,針一二寸,灸三七壯。塊尾一穴,針三寸半,灸七壯。
- 胸腹膨脹氣喘,合谷、三里、期門、乳根。
- 灸哮法,天突。尾窮骨美,又背上一穴。
其法,以線一條套頸上,垂下至鳩尾。夫上截斷,牽往後脊上線盡處,是穴灸七壯妙。
- 腫脹病。
- 渾身浮腫,曲池、合谷、三里、內庭、行間、三陰交。
- 水腫,列缺、腕骨、合谷、間使、陽陵、陰谷、三里、曲泉、解谿、陷谷、復溜、公孫、厲兌、沖陽、陰陵、胃俞、水分、神闕。
- 四肢浮腫,曲池、通里、合谷、中渚、液門、三里、三陰交。
- 風浮身腫,解谿。
- 腫水氣脹滿,後溜、神闕。
- 水脹脇滿,陰陵泉。
- 偏身腫滿食不化,腎俞。
- 鼓脹,復溜、公孫、中卦、太白、水分、消癉、太谿。
- 傷飽身黃,章門。
- 紅癉,百會、曲池、合谷、三里。委中黃疸,百勞、腕骨、三里、湧泉、中脘、膏盲、太陵、勞宮、太谿、中封、然谷、太沖、復溜、脾俞。
- 痛脹病。
- 腹痛,內關、三里、陰谷、陰陵、復溜、太谿、崑崙、陷谷、行間、太白、中脘、氣海、膈俞、脾俞、腎俞。
- 食不下,內關、魚際、三里。
- 小腹急痛不可忍,及小腹氣外腎吊疝氣、諸氣痛灸,是大指、次指、下中節,橫紋當中,灸五壯。男左、女右,極妙二足,灸亦可。
- 小腹脹痛,氣海。
- 繞臍痛,水份、神闕、氣海。
- 小腹痛,陰市、承山、下廉、復溜、中卦、大敦、小海、闕元、腎俞。【隨年壯。】
- 夾臍痛,上廉。
- 臍痛,曲泉、中卦、水分。
- 引腰痛,太中、太白。
- 腹滿,少商、陰市、三里、曲泉、崑崙、商丘、通谷、太白、大都、陰白、陷谷、行開。
- 腹脇滿,陽陵、三里、上廉。
- 心腹脹滿,絕骨、內庭。
- 小腹脹滿痛,中卦、然谷、內庭、大敦。腹脹,尺澤、陰市、三里、曲泉、陰谷、陰陵、商丘、公孫、內庭、大谿、太白、厲兌、陰白、膈俞、中脘、大腸俞。脹而胃痛,膈俞。
- 腹堅大,三里、陰陵、丘墟、解谿、期門、水分、神闕、膀胱俞。
- 寒熱堅大,沖陽。
- 鼓脹,復溜、中卦、公孫、太白、水分、三陰交。
- 腹寒不食,陰陵泉。
- 痰癖腹塞,三陰交
- 腹嗚寒熱,復溜。
- 胸腹膀脹氣鳴,合谷、三里、期門。
- 心傷病。
- 心痛,曲澤、間使、內關、大陵、神門、大淵、大谿、通谷、心俞、【百壯。】巨闕。【七壯。】
- 心痛食不化,中脘。
- 心煩,神門、陽谿、魚際、脘骨、少商、解谿、公孫、太白、至陰。
- 煩渴心熱,曲澤。
- 心煩怔忡,魚際。
- 卒心疼不可忍,吐冷酸水,灸足大指、次指,內紋中名一壯,炷如小麥,大立俞。
- 心恍惚,天井、巨闕、心俞。
- 心喜笑,陽谿、陽谷、神門、大陵、列缺、魚際、勞宮、復溜、肺俞。
- 思慮過多無心力,忘前失後,百會。
- 心風,心俞、【五壯。】中脘。
- 煩閟,脘骨。
- 虛煩口乾,肺俞。
- 煩怨不臥,大淵、公孫、隱白、肺俞、陰陵泉、三陰交。
- 煩心喜噫,少商、大谿、陷谷。
- 心脾非怒,神門、大陵、魚際。
- 懈惰,照海。
- 心驚恐,曲澤、天井、霛道、神門、太陵、魚際、二間、液門、少沖、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 嗜臥,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大谿、照海、厲兌、肝俞。
- 嗜臥不言,膈俞。
- 不得臥,太淵、公孫、隱白、肺俞、音陵泉、三陰交。
- 癲狂病。
- 心耶癲狂,攢竹、尺澤、間使、陽谿、癲狂、曲池、小海、少海、間使、陽谿、陽谷、大陵、合谷、魚際、脫骨、神門、沖陽、行間、京骨、肺俞。
- 癲癇,【癇音閑。小兒有五癇,因五藏色異。】攢竹、天井、小海、神門、太陵、金門、商丘、肝間、通谷、心俞、【百壯。】後谿。
- 思眼四穴,在手大指、足大指內側爪甲角,其艾炷上半,在內上三壯極妙。
- 癲疾,上星、百會、風池、曲池、尺澤、陽谿、脘骨、解谿、後谿、申脈、崑崙、商丘、然谷、通谷、承山針三分,連出灸百壯。
- 狂言,大淵、陽谿、下廉、崑崙。
- 狂言不樂,太陵。
- 多言,百會。
- 癲狂言語不擇尊卑,灸辱裏中央內弦上一壯,炷如小麥大,又用銅刀割斷更佳。
- 狂言數四顧,陽谷、液門。
- 喜笑,水溝、列缺、陽谿、大陵。
- 喜哭,百禽、水溝。
- 目妄視,風府。
- 支滿不食,肺俞。
- 振寒不食,沖陽。
- 胃熱不食,下廉。
- 胃脹不食,水分。
- 胃痛,大淵、魚際、三里、腎俞、肺俞、胃俞、兩乳下灸一寸各二十壯。
- 胃脘痛,大淵、魚際、手三里、胃俞、腎俞,隨年壯。膈俞、兩乳下各一寸各三十壯。
- 翻胃,先取下脘,後取三里,【瀉。】胃俞、膈俞、【百壯。】中脘、脾俞
- 噎食不下,勞宮、少商、太白、公孫、三里、中魁,在中指第二節央。膈腧、心俞、胃俞、三焦俞、中脘、大腸俞。
- 不能食,少商、三里、然谷、膈俞、胃俞、大腸俞。
- 不嗜食,中封、然谷、內庭、厲兌、隱白、陰陵泉、肺俞、脾俞、胃俞、小腸俞。
- 食氣飲食問食臭,百俞、少商、三里、【灸。】亶中。
- 食多身疲,脾俞、胃俞。
- 脾寒,三間、中渚、液門、合谷、商丘、三陰交、中封、照海、陷谷、大谿。
- 至陰,腰俞。
- 胃熱,懸鐘。
- 胃寒有痰,膈俞。
- 脾虛、腹脹,穀不消,三里。
- 脾病溏泄,三陰交。
- 脾虛不便,商丘。
- 膽虛嘔逆熱上氣,三陰交。【三十壯。】
- 鬼侵病。
- 鬼擊,間使、支溝。
- 鬼邪,間使,仍針後十三穴。
- 第一鬼宮,即人中穴。
- 第二鬼信,手大指爪甲下入三分。
- 第三鬼壘,足大指爪甲下入肉二分。
- 第四鬼壘,即大淵穴入半寸足邪畾之精便,自言說論其由來,往驗有實之,得霛未必損盡其命。求云,與之男從左起針,女從右起針。若數處不言,便通穴針之。
- 第五鬼路,即申脈穴火針七鋥二三十。
- 第六鬼枕,大推上入髮際一寸。
- 第七鬼麻,耳前髮際穴。
- 第八鬼市,即承漿穴。
- 第九鬼營,即勞宮穴。
- 第十鬼堂,即上星火針七鋥。
- 第十一鬼藏,陰下縫灸。【三壯。】
- 第十二鬼臣,即曲池火針。
- 第十三鬼封,舌下一寸縫依次而行針灸。
- 見鬼,陽谿。
- 厭夢,商丘。
- 中惡不省,水溝、中脘、氣海。
- 不省人事,三里、大敦。
- 發狂,少海、間使、神門、合谷、後谿、復溜、絲竹空。
- 狐魅神邪附著狂亂者,以兩手、兩足大拇指,用繩縛定,艾炷著四處盡炎,一處灸不到,其疾不癒。灸三壯,即鬼眼穴。小兒胎癇、奶癇、驚癇亦依此法灸,【一壯。】炷如小麥大。
- 卒狂,間使、後谿、合谷。
- 狂走,風府、陽谷。
- 瘈瘲指製,【瘈,音記,狂也。】瘂門、陽谷、脘骨、帶脈、呆痴、神門、少商、湧泉、心俞。
- 久狂登高而棄衣而走,神門、後谿、沖陽。
- 瘈驚,百會、解谿。
- 異驚,下廉。
- 癲疾,前谷、後谷、水溝、解谿、金門、申脈。
- 瘡毒病。
- 熱風𤻘疹,肩髃、曲池、曲澤、環跳、合谷、湧泉。
- 瘰癧,少海、天池、章門、陽輔、臨泣、支溝、手三里、肩井。
- 疥癬瘡,曲池、支溝、環跳、陽谷、太陵、合谷、後谿、委中、三里、陽輔、崑崙、行間、三陰交、百蟲窠。
- 痬腫振寒,少海。
- 腋腫馬刀痬,陽輔、太中、足臨。
- 癰疸發背,肩井、委中。
- 疔瘡,生面上口角灸,合谷生手上灸,曲池生背上灸,肩井、三里、委中、行間、通里、小
- 海、太沖、臨泣。
- 遍身生疥癩,曲池、合谷、三里、絕骨、膝眼。
- 八處秘穴。
- 頭面部二穴。瘡發于頭面,則耳尖上周,迴用稗量之。【自在耳尖上起,端旋經又左尖上還至起端處斷之。】以其稗當結,唯下至頂後雙垂之以患人手橫握其端而切去之。【又其稗中火,當結唯下兩端左右會于項後以垂之。以患人手橫握其兩端之末而斷之。】其稗端當處脊中骨上點之瘡出左者去中骨半寸灸左出右者,灸右出左者,並灸左右。
- 手部二穴。瘡發于手部則自肩上商骨端,【即肩髃穴。】至其第三指頭爪甲端斷之以其稗當結唯下至項後以垂之,如頭部法。
- 背腹部二穴。【自大推下至鳩尾端為背部,自天突下至陰毛際為腹部,兩腋亦厲腹背部。】瘡發于背或腹,則乳上周迴,【自在足大拇指頭起端,從足際右旋經之左右乳頭上,還至起端處。】以其稗當結唯下至頂後雙垂如頭部法。
- 足部二穴。瘡發于足部,則並兩足令相著自在大拇指端至右大拇指端周迴,【自在足大拇指頭起端從足際右旋經之左右足踝右足指端還至起端處。】以其稗當結喉下頂後雙垂如頭部法癰疔發於背腹,於其穴兼灸。此穴乃此總要穴也。
灸八穴,痛則灸到不痛,不痛則灸到痛。或五百壯或七百壯,天炷多灸。左如癰疸,始發而灸,則不潰而自癒。己潰而灸,則生肌止肌止痛亦無再發。
- 婦人病。
- 月脈不調,氣海、中極、帶詠、三陰交、腎俞。
- 月事不利,足臨泣、三陰交、中極。過時不止,隱白。
- 下經若冷來無定時,關元。
- 世人漏下不止,太沖、三陰交。
- 血崩,氣海、大敦、陰谷、太沖、然谷、三陰交、中極。
- 瘕聚,關元。
- 赤白帶下,帶脈、關元、氣海、三陰交。
- 小腹堅,帶脈。
- 絕子,商丘、中極。
- 因產惡露不止,氣海、關元。
- 產後諸病,期門。
- 乳癰,下廉、三里、俠谿、魚際、委中、足臨泣、少澤。
- 乳腫痛,足臨泣。
- 難產,合谷、【補。】三陰交、【瀉。】太沖。
- 橫生死胎,太沖、合谷、三陰交。
- 橫生手先出,右足小指尖三壯,立產如小麥大。
- 子逼心氣閟欲絕,巨闕、合谷、【補。】三陰交。【瀉。】如子手掬母心生下男左女右手心有針痕可驗,不然在入中或腦後有針痕。
- 產後血曇不識人,支溝、三里、三陰交。
- 隨胎後手足如水厥逆,肩井。【五分若覓閟亂,急針三里。】
- 胎衣不下,中極、肩井。
- 陰挺土,曲泉、照海、大敦。
- 無乳,亶中灸,少澤。【補此二穴神功。】
- 血塊,曲泉、復溜、三里、氣海、丹田、三陰交。
- 婦人經事正行與男子交,日漸羸瘦,寒熱往來,精血相競,百勞、腎俞、風門、中極、氣海、三陰交。若以前證作虛勞治者,非也。
- 女子月事不來,面黃乾嘔姙娠不成,曲池、支溝、三里、三陰交。
- 經脈過多,通里、行門、三陰交。
- 無時漏下,三陰交。
- 欲斷產,右足內踝上一寸,又一法灸臍下二寸三分三壯。
- 一切冷億,灸闕穴。
- 月水不調,因結成塊,針間使。
- 小兒病。
- 大小五癇,水溝、百會、神門、金門、崑崙、巨闕。
- 驚風,腕骨。
- 瘈瘲,五指掣、陽谷、腕骨、崑崙,捶頭張口反折、金門。
- 風癇日帶上,百會、崑崙、絲竹空。
- 脫疝,大沖。
- 角弓反張,百會。
- 瀉痢,神闕。
- 赤遊風,百會、委中。
- 秋深冷痢,灸臍下二寸及三寸䡊脈中吐乳,灸中庭。【在亶中下六分。】
- 卒癇及豬,巨闕。【灸三分。】
- 口有瘡蝕斷臭穢氣衝人,勞宮。【三六各一壯。】
- 卒患腹痛肚皮青黑,灸臍四邊,【各半寸三壯。】鳩尾骨下一寸三壯。
- 驚癇,頂上旋毛中灸三壯,耳後青絡三壯,如小麥大。
- 風癇手指屈如數物者,鼻上髮際宛宛中二三歲,兩目背赤,大指、次指間後一寸五分灸三壯。
- 𩕄門不合,臍上、臍下各五分二穴。【各三壯灸瘡末發𩕄門先合。】夜啼,百會。【三壯。】
- 腎脹偏墬,關元、【灸三七壯。】大敦。【七壯。】
- 豬癇如尸厥吐沫,巨闕。【三壯。】
- 食癇先寒熱洒浙乃發,鳩尾上五分灸三壯。
- 羊癇,九推下節間、【灸三壯,針二分。】又法大推上。【三壯。】
- 牛癇,鳩尾。【三壯。】又法,鳩尾、大推。【各三壯。】
- 馬癇,僕參。【三穴各三壯。】又法風府、臍中。【各三壯。】
- 犬癇,兩手心、足大陽、助戶。【各灸一壯。】
- 雞癇,足諸陽,【各三壯。】疳蝕爛,承漿針灸皆可。
五,息治。
小病發時,或藥或灸還生大病。唯不如休息、臥眠、養氣、治勞,小病即差,不至大病。
六,呪治。
醫療無效者,是鬼神所祟爾。早祭呪除之。天文、陰陽、秘符、祭祠總無效,則用驗僧之呪縛及妙經之效驗除之。夫淨僧修戒,定慧而得呪。印觀者雖大天、大神,無不呪縛。況於㤇魅邪魔乎。然佞醫、偽醫嫉妬於他家有功,而甚誹遮之。愚人信私欲之佞言,而忘自己之亡威,俱不可不恨矣。然即似謂醫術不至亦非然,如神仙之神丹、赤丹,無不擊㤇魅矣。其丹雖有功,人門難得之矣。諸佛怋之而遺呪法,其得三學三秘,人間亦不難。其治國家者,憐黎民者不為立一法而廢有功,是私己隨宜能道也。
- 度科 第廿八 【廿八,或本作十八。】
初,常療。
療寒病,施熱藥而解其寒證。療熱病,施寒藥而治其熱證。是以水消火,以火消水之法,而定常之理也。其間有明、有發、有識、有慮,能之是常之療法也。
二,變療。
治熱病以熱藥,寒病以寒藥,是似於火加火,於水加水,當增其證之狀也。是猶以寒水入於熱極瓶,則相戰即破焉。能以熱湯則熱與熱相和,而火氣散器體安。以熱湯入於寒極瓶,則又戰即破焉。能以清水則寒與寒相和冰氣解器體安矣。物之理如是,盡病理而盡藥。理以如理為療,則得相治,是即非尋常法,依以為變法。
三,越療。
明醫又有療道,越於常、變療法,而別成丁療。或越於寒熱之當證,而就元證,更為能療,或越於本標之病證。而就時氣,更為能療。唯得一度,而盡理以致識而已。
四,謀療。
昔有患乎意病者,此人本恐於蛇蟲,一日於山路不覺蹈異蛇,驚歸而得奇疾。一蛇來在天井,其狀如實在,以杖令去之,更無物。一醫乃知是為意病,兼知驚時傷膽,即教病人曰:「乃恐蜈蛇否?」云:「不恐。」又教曰:「蜈蚣能咋蛇蟲。於蛇止,至天井圖蚣蟲,則恐不來。」即信之。即命盡圖百足,兼以當歸、茱萸、五味子、烏梅補膽傷,以意信內補相合。不久病差,是為能謀差意病,諸證皆如是。
五,計由。
萬病無無所由而發矣。或憤由,或食由,或房由,或感由。其間有種差。能規其由而原證,得證而原方,得方而歸道。醫以不歸道,何以得療,故明醫常體道而治病而已。
先代舊事本紀 卷第五十六 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