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代舊事本紀大成經 醫綱本紀下卷 上
先代舊事本紀大成經五十五 醫綱本紀下卷 上
醫綱本紀下卷 上
脈科 第廿四
藥科 第廿五
方科 第廿六
醫綱本紀 下卷上
脈科 第廿四
【廿三闕。廿四,或本作十四。】
初,手脈。
脈聚為穴也,以達骨頭,為上達。一指而云之中至,又一指而名下來也。是吾國古人直名也。異國云是寸口關尺中,左心肝腎應,右肺脾命應。小腸、膽、膀胱,如左。大腸、胃、三膲,如右。婦人腎、命相代,膀胱、三膲,又隨心肺在上。故脈氣達上,肝脾在中。故脈氣至中,腎命在下。故脉氣來下,腑在下,而應上。依其氣隨臟也,三膲跨上下而就下,以出自臟,隨於臟也。陰必從陽,腑為陽行,從於臟。其臟者,神之宅也。以神為臟腑主,物必從主理也。
脈狀為綱也,浮沈遲數是。上部浮,下部沈,中至隨,是常之平脈。上成沈,下成浮,是為陽虛陰實。上浮大,下沈小,是為陽實陰虛。遲是動滅,在寒冷。數是動增,在熱溫。
脈道為屬也,脈屬於息,息屬於臟,臟屬於氣。云何,脈息臟氣之屬呼,出於心肺。其狀浮是為晹,吸入於肝腎。其狀沈,是為陰呼之始。吸之終,肺為之,而轂化成。
脈氣為應也,小陽之應,得冬至之甲子兮王。
而大小長短,陽明之應,得雨水之甲子兮王。
而浮大之短,大陽之應,得穀雨之甲子兮王。
而浩大之長,大陰之應,得夏至之甲子兮王。
而緊大之長,小陰之應,得處暑之甲子兮王。
而緊細之微,陰晦之應,得霜降之甲子兮王。
而沈短之篤年季,受平脈狀如是也。
脈動別病也,分所在之臟腑,腑陽數熱在陽,則熱其狀數臟陰遲寒在陰,則寒其狀遲。
脈狀別邪也,其在常脈變心大,肺浮、肝急、脾緩、腎沈,是常狀也。其脈其狀而為甚者,依自邪侵自臟也。又其為微者,依屬腑邪自侵其腑也。於其臟脈異佗臟脈而其甚者,依其佗臟之邪,侵這臟也。又其微者,依佗屬腑邪侵此屬腑也。
時脈為狀也,春脈弦如木生稚莖,夏脈鉤如莖成洪曲,秋脈毛如莖葉輕飛,冬脈古如根成沉堅。
【古作石,一作固。】
稚莖者柔弱長,洪曲者為急散,輕飛者浮虛短,沉堅者沈滑固也。已而飛實強非虛微而麗濡也。是四時脈歸胛卜脾土之平脈胃氣存在。
變脈為狀也,平脈會內外之傷,則成變皆依病,弦鉤毛石於其時,增其平,而實強在外之病也。減其平。而虛微在內病也。多強大實,又滑長浮鉤且數,又濡刀虛毛益濇,又有柔緩石即虛,又為勾皆臟邪多。胃氣少,故為病急,醫之有術也。
二,腹脈。
臍元為動也,臍下一寸名丹田,直名臍元。人之元氣,在這際,是腎命盛精氣,境之元氣為正也。探臍元,肉厚氣實,而不堅推之。如鼓面,和應則元氣正常也。雖甚病不死也。推之,無底如柔泥,无張是元氣虛也。
氣脈為動也,推臍元,動氣應手來,則雖息絕不死。或雖不來肉堅,而張氣應手。又倚臍有微動,則不死也。
藥科 第廿五
初,溫性。
黃蓍。大補氣虛,堅表生肌。
白朮。止瀉除溫,補脾強胃。
甘草。溫中補脾,和藥解毒。
香附。開鬱快氣,調經止痛。
當歸。生活血心,補益虛損。
川芎。能養新血,開鬱上行。
防風。能除諸風,骨痺口禁。
活根。能除諸風,頭弦足痺。
細辛。能治風溫,利竅通開。
紫蘇。風寒發表,下氣消脹。
麻黃。風寒發散,身熱頭疼。
薄苛。退風清頭,能治骨蒸。
膏本。最除寒濕,風邪頂痛。
半夏。乾濕治痰,健脾補胃。
枳皮。最除氣結,痰積悵蟲。
橘皮。治氣滯痰,和脾平肝。
藿香。任散風寒,而止嘔吐。
香薷。任治傷暑,霍亂便澀。
附子。速走回陽,四肢厥逆。
烏頭。治風入骨,塞痰溫痺。
木香。任調諸氣,和胃散滯。
蓮肉。清心養氣,健脾理胃。
麥芽。消食去脹,行血散滯。
莪朮。消瘀破積,通經活癖。
乾漆。破積敘蟲,追瘕通經。
茱萸。持精益髓,治腎虛痛。
山藥。益腎理脾,補中補虛。
蓯蓉。大補精血,方傷諸虛。
【方,勞乎。】
桑寄。治筋骨虛,腰痛風溫。
二,寒性。
地黃。補血益腎,而清溫熱。
芍藥。收補瀉散,持血為功。
黃栢。養腎滋陰,降火追蟲。
知母。補腎能除,熱渴痰飲。
門冬。補心清肺,消痰上嗽。
柴胡。任瀉肝火,寒熱往來。
升麻。清胃解毒,升𨃷下陷。
桔梗。載藥上升,開胸益氣。
大黃。主瀉破血,快膈通腸。
黃芩。能寫肺火,而清大腸。
蓮連。除痞清熱,厚腸止痢。
澤瀉。上渴消腫,除濕通淋。
牡丹。破血通經,亦治血熱。
木通。利竅經通,小腸熱閉。
苦參。能追熱虫,下血腸風。
沙參。除熱解風,補肝益肺。
五加。益腎加精,健步堅筋。
大戟。利便消水,能除癥堅。
【癥,音止。腸病。】
海藻。除癭癧脹,瘷通水閉。
【癭,音頻。頭惱。癧,音曆,瘰癧。瘷音征,腹內結病。】
天花。去渴煩,消毒除熱痰。
牽牛。排滯除壅,剎水消腫。
青黛。平肝臟,排熱毒驚癇。
練根。利積聚,退諸蟲痛邪。
紫草。利水消澎,任通九竅。
三,平性。
人參。補元氣益,榮衛生津。
茯苓。排濕利竅,化痰安神。
合歡。補血養氣,清腫又食。
三稜。利血排氣,滯蟲積疼。
神麯。破結治痰,開胃消食。
蒲黃。補血破血,退瘀清氣。
百合。安心定脾,治嗽消瀉。
槐花。殺蚘虫治,腸風熱痢。
紫花。濟寒熱治,肺痰吐膿。
菊花。排風邪熱,邪治頭眩。
款冬。補劣除煩,遁肺治痰。
益母。產前產後,去瘀生血。
黃精。補五臟六腑、五勞七傷。
仙著。加精養生,鳥髮稚顏。
丹砂。鎮心養神,定魂安魄。
竹瀝。治陰虛痰,火汗熱渴煩。
芒硝。解實熱痰,及燥便閉。一本,代桔梗。
菖蒲。開心通竅,避痺追風出聲。一本,代香附。
右藥草者,大己貴大神於神代,以吾字、吾語,作書紀,而認其斷傳。是於世也,其語深密,而世俗為難通矣。寡人嘆之,而今考合於異經之說,引以百濟貴字,改書如是。且以異今之疎詞,代於吾古之密言,是不得止。其雖有變,諸成卑詞之咎,所以強忍住易用也而已。
方科 第廿六
初,理劑。
男子預公事,使心勞氣,故得氣虛。其使心者,無不思其為思者,無不脾傷心勞。脾傷則氣虛,卻此方名宗陽。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合歡。
右五味,宛五行能于陽虛方中,有獨合依經之一二病之一二而為缺。
宗血方女子預於經產而損血也,元陰而退陰虛非這方不得救。雖男子於虛,又同矣。
地黃、當歸、川芎、芍藥、香附。
右五味,宛五行能于陰虛方中之獨合,又有一二而有缺。
宗痰,方男女心有痰。其痰之和調,不調成安病。
橘皮、半夏、朮草、茯苓、甘草。
右五味,宛五行能于痰飲獨合,一二又缺。
右氣,則天血,即地痰,則人百病,併發於這叫。故先擇三方,置於方劑之端。三方合應諸其百病。
絕風病之應方:
【絕作純可也。】
防風、人參、麻黃、黃苓、芍藥、活草。
純風病之能方:防風、活草、薄荷、荊芥、當歸、川芎、芍藥、麻黃、大黃、黃苓、連翹、桔梗、朮草、甘草。
寒風病之能方:細辛、姜辛、麻黃、芍藥、半夏、甘草。
寒風病之能方:柴胡、黃苓、橘皮、半夏、人參、甘草。
瘟疫病之應方:防風、活草、朮草、川芎、細辛、地黃、黃岑、柴胡、甘草。
瘟疫病之能方:活草、薄荷、柴胡、前胡、桔梗、川芎、枳殼、人參、茯苓、甘草。
暑熱病之應方:香薷、厚朴、朮草、橘皮、白遍豆。
暑熱病之能方:神麯、人參、朮草、橘皮、香薷。
溫感病之應方:
【溫,濕歟。】
朮草、活草、半夏、橘皮。
溫感病之能方:
【溫,濕歟。】
黃蓍、朮草、枳殼、茯苓。
燥感病之應方:知母、黃栢、地黃、當歸、柴胡、甘草、升麻、麻黃、杏仁、桃仁。
燥感病之能方:黃薝、甘草、地黃、當歸、門冬、黃栢、防風、防己、活草、括婁仁。
火感病之應方:黃栢、大黃、黃苓、黃連。
火感病之能方:升麻、葛根、活草、芍藥、人參、甘草、防風、柴胡。
咳嗽病之應方:紫蘇、禾附、
【禾,可作香乎。】
柴胡、橘皮。
咳嗽病之能方:杏仁、橘皮、半夏、麻黃。
痎瘧病之應方:
【痎音皆,二日一發。瘧音虐,㽽病也。】
人參、柴胡、朮草、橘皮、黃苓。
痎瘧病之能方:常山、厚朴、焉梅、草菓、橘皮。
霍亂病之應方:人參、木草、姜辛、神麯、白扁豆。
霍亂病之能方:木草、茯苓、半夏、香薷、附子、甘草。
便膿病之應方:大黃、黃連、黃栢、當歸、川芎。
便膿病之能方:黃連、大黃、肉桂、木香。
氣虛病之應方:人參、黃蓍、木草、升麻、柴胡。
氣虛病之能方:人參、朮草、紫蘇、香附、橘皮。
氣病,何唯謂虛病,不謂實病。唯謂補療,不謂瀉療哉。曰:「氣无實,病依血虛,為實病。苟以為病瀉之,則與血為虛而遂失所安。故有實病,則補虛血。其虛復,則復位忽安矣。或有瀉藥,添作瀉能,瀉中邪之邪實。」爾異國醫曰:「氣无補法何也?」曰:「男子動陰虛,而陽為邪。實女子多血虛,而氣為邪實。古人見之,且閣補法後人迷之為諺而已。」
血損病之應方:人參、門冬、當歸、芍藥、合歡、甘草。
血損病之能方:黃蓍、地黃、當歸、牡丹、升麻、木通。
血病為種也,吐血、衂血、唾血、咳溺、血使、血沓,所以依情邪傷臟正,而不生乎可生血,不納乎可納。血以不周於可周經絡,不應於可應皮肉,湛於不湛臟腑,溢於不溢竅穴也。是探其標,則由血道不順原其木,則周血證虛損,故不可不養補而已。
腫水病之應方:木通、木香、茯苓、澤瀉、豬苓、朮草、黃芩、附子、甘草。
腫水病之能方:茯苓、木草、紫蘇、橘皮、木通、厚朴、檳郎、大黃、豬苓。
脤滿病之應方:木香、半夏、橘皮、厚朴、茯苓、甘草、川芎、澤瀉。
脹滿病之能方:厚朴、大腹皮、橘皮、澤瀉、木香、半夏、人參、檳郎、甘草。
痰飲病之應方:半夏、南星、貝母、枳殼、茯苓、風甘草。
【風甘草,防風乎。】
痰飲病之能方:朮草、黃芩、半夏、香附、杏仁、木通、木香、茯苓、澤瀉、豬苓、朮草、黃芩、附子、甘草。
腫水病之能方:茯苓、木草、紫蘇、橘皮、木通、厚朴、檳郎、大黃、豬苓。
脹滿病之應方:木香、半夏、橘皮、厚朴、茯苓、甘草、川芎、澤瀉。
脹滿病之能方:厚朴、大腹皮、橘皮、澤瀉、木香、半夏、人參、檳郎、甘草。
痰飲病之應方:半夏、南星、貝母、枳殼、茯苓、風甘草。
【風甘草,防風乎。】
痰飲病之能方:朮草、黃芩、半夏、香附、杏仁。
蟲腹病之應方:木香、檳郎、苦棟根、鸖虱、蕪茅仁、
【蕪荑仁乎。】
為梅、附子、大黃。
蟲腹病之能方:使君子、檳榔子、厚朴、木草、大黃、黃芩、黃連、乾漆。
積聚病之應方:莪朮、三稜、枳皮、半夏、神麯、阿魏。
積聚病之能方:厚朴、黃連、山椒、麥芽、朮草、茯苓。
瘡腫病之應方:麤朴、忍冬、合歡、人參。
瘡腫病之能方:
古本方脫。
產諸病之應方:人參、白朮、當歸、川芎、沈香。
古本方脫。
一本,應方為主方,能方為伴方。升有佐方。古本未知何本為是。
先代舊事本紀 卷第五十五 終
於同郡方賀邑 傳兵衛宅 書寫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