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代舊事本紀大成經 醫綱本紀上卷 上
先代舊事本紀大成經五十三 醫綱本紀上卷 上
醫綱本紀上卷 上
醫立 第一
醫科 第二
天道 第三
稟氣 第四
道道 第五
修身 第六
是非 第七
醫寶 第八
醫行 第九
道科 第十
氣科 第十一
養科 第十二
平科 第十三
憂科 第十四
人科 第十五
身科 第十六
脈氣 第十七
心科 第十八
國科 第十九
季科 第二十
傷科 第廿一
醫綱本紀 上卷上
醫立 第一
聖皇曰:「吾國神國也。上古邇神代,人機正直,无曲情。故,得病疾者,萬人或有一人與。若有則祝祓之萬病咸安兮,无不能於其術。故皇政未道醫療,唯有大己貴大神考艸木性味,以豫知而誨記其藥治某病能。此藥作此病毒之古見爾。時雖无病,聖神之妙智,能知未然之靈,識如是。如今去神代漸遠,其憂疾者,又有成千中之一,又尚以祝祓除之,无不應矣。雖然當來,人氣濁而生乎種病,祝人濁而祓解,不應至諸其時。无醫療,云何?救兆民,故依大神藥經,始分療料,立醫學,而導後葉而已。」
聖皇曰:「醫道,六合之至寶,不可不術精密也。亦不可不己正中,焉疎學卒習,不如其无矣。偏會邪解,不如未效矣。故設學之大綱,立醫之司家,將後人。」
聖皇曰:「吾國唯有祝人,更无醫人,故有祝經,无醫經。異國有醫人,有醫經。此業精,而能之。又有祝人,有祝經,能治病。雖然非吾正祝,故不足來用。醫人為精,多又正經多。故當來用,雖然粗有不應吾國,當用其應者,不用不應者。故立應國之學,舉綱編卷,而期後來委目。」大連河勝拜白:「大王何唯以應國綱,不盡應國目乎?」曰:「醫道應微輒之,故只編諸大綱,而讓委目諸異國耳。醫道應時,或時此術相應,而彼不應,或此術不應,而彼術能應。何易棄之。故純製乎大綱,而委目合于異國。惡勞自以今新作理難盡,而拒他已練先作盡理乎。」
聖皇曰:「吾國、異國,同是一天之下也。何異性不應乎。故異療合吾民,異藥相吾病爾。吾國海東異國海西,東西已殊,貌音又殊,故且有不合至此,迷其應不焉。庶幾,精會此處,深達其術。」
聖皇曰:「吾國未知藥草。如今雖不知之,无不足矣。後葉不可不知之。故五月將百司於埜,藥獵以教之。八月使庶民于山,藥原而買之。是所以畜多藥濟民困也。庶幾,後葉天皇,不歇此行。」
聖皇曰:「吾醫、異醫,有所差者何也?國性不一,古今時二也。左右共可也,勿強諍。」
聖皇曰:「神代之人有一病,夜熱晝醒。今異國醫謂之疫病是也。大己貴大神息吹風毒遺止病也。神代之人,為死皆依之,皇代亦加一病。是
橿原宮
(
神武
)
天皇東征之時,熊野國神,為蠱其毒氣傳遺病也。次第相加如今,至於九病。九病者,內傷,氣、血、痰;外傷、風、寒、暑、濕、燥、火。如是次第相加,則當至千歲成百病。寡人謂之,病證當𢒟之世𢒟之。
【○𢒟,古變乎。】
時而或增或減或同或異,而大凡定兮,更數易與。故學醫之輩,應總知定證,而習治方於古術。別知易方,而得療術於新計耳。唯賴古術,而失新計,是名愚醫。純好我考,而棄古方,是名妄醫。克於古新,而得其術,為之良醫。」
聖皇曰:「熟以隨代世下來,加病證,惟世王者,不設醫療術,何黎民云。故命於新羅,奉醫士,而以異國之醫,合神代之醫,而合乎同,別乎異,以庸宜者,而今為著述。其所差非異醫誤,非吾醫愚,醫國氣有所差也。其同所以依同天下稟同氣降生,其異所以依異土地稟異氣出生,故依同庸同依異庸異是,為明療。」
聖皇曰:「醫道有良醫,有明瞭。其下有愚醫,有暗療。良醫施明療,則非死病焉。不治愚醫施暗療,
【不治,一本作活。】
則非病死多。」
聖皇曰:「勿謂醫只治血氣。醫元治行業,而冶血氣。所以者何也?病出自行業,故史者之只冶其行,尚用之。何況醫者並治行病乎。」
醫科 第二
醫教者,教中之功教也。人之生死,在醫之須臾,故不可不篤學深辨矣。依之疎考。輒惟則其罪倍三賊。明會能得,則其功勝三臣。是以如今,為具分科審別教矣。
醫教有二道,一醫道,二療道。
所以醫道有六,一天道、二道道、三修身、四是非、五醫寶、六醫行。
其天道有五,一五運、二六氣、三天泉、四天政、五稟氣。此中有三,一先天、二中天、三後天。
其道道有二,一根枝、二施端。
其修身有二,一理斷、二理評。
其是非有二,一君醫、二庶醫。
其醫寶有二,一无病、二療病。
其醫行有三,一霛醫、二人醫、三合醫。
所謂療道有四,一平治、二冒治、三病治、四禁治。
其平治有三,一道科、二氣科、三養科。其一有二,一體法、二用法。其二有二,一本末、二齒氣。其三有四,一食節、二媱節、三情節、四行節。
其冒治有二,一平科、二憂科。其一有四,一慮性、二慮味、三慮情、四慮氣。其二有二,一慮病、二慮藥。
其病冶有二,一直治、二度治。其一有十科,一人科、二身科、三心科、四國科、五季科、六傷科、七病科、八藥科、九方科、十外科。其二有六,一常療、二𢒟療、三越療、四謀療、五原療、六論療。
其人科有四,一丈夫、二婦人、三老者、四小兒。
其身科有六,一臟品、二腑品、三經絡、四支體、五神明、六脈氣。此中有二,一手脈、二腹脈。
其心科有二,一情品、二情屬。
其國科有四,一陽國、二陰國、三中國、四異國。
其季科有三,一積季、二季運、三時發。
其傷科有五,一五勞、二七傷、三六淫、四四損、五六侵。
其病科有六,一內傷、二外感、三療腫、四中運、五崇惱、六意惱。
其藥科有六,一補性、二瀉性、三溫性、四冷性、五毒性、六反性。
其方科有二,一理劑、二妙劑。
其外科有四,一針治、二灸治、三息治、四呪治。其一有二,一本穴、二求腹。其二有二,一定穴、二求背。其三有三,一休勞、二休微、三待見。其四有三,一神祝、二佛呪、三仙符。
其常療有二,一剋擊、二減益。
其𢒟療有二,一同化、二同解。
其越療有二,一捨轉、二行歸。
其謀療有二,一理化、二事化。
其原療有二,一原由、二原復。
其論療有六,一病憂、二向醫、三考臟、四虛實、五補瀉、六破傷。
其禁治有三,一嗜毒、二發陰、三兼服。其一有二,一禽猷、二生冷。其二有二,一老人、二玄人。其三有三,一偏藏、二益邪、三不應。
此中謂道,唯以明道為醫體也。豈唯說其體,以真安于身,
【真,古德字。】
以仁療乎人,令自佗死飛道矣。略綱大科四十有二,小柯九十有六,是天有大道而已。夫醫療術,精微而學中之絕學也。未盡天則理不盡,未理盡則智不盡,未智盡則術不盡,未盡道則心不盡,未心盡則仁不盡,未仁不盡則療不盡。期未術盡,又未療盡,何以至賢醫之德。故云醫唯非療病疾能,療天也而已。
天道 第三
初,五運。
天道為五運,木、火、土、金、水是。人身成五臟,肝、心、脾、肺、腎是。運臟一,而隨天成安。受病運,有大過、不及,有能剋、所剋,何能生、所生,何能加、所加。能剋之運氣大過,則所剋之臟氣自受運邪。為王運不及,則能剋之臟氣來。
邪乎其臟,能生之運氣大過,而中所生之臟氣大實,則成實邪。而所剋之臟氣,成滅虛,能加之運氣大過中所加之臟氣,藏為虛,則无為為平,又快,為實生邪,忬養而護其臟。其護在道,以无為,情平臟穩,以无逸,而真業實臟。
次,六氣。
天有六氣,寒、暑、濕、燥、風、火是,地有六形,木、火、土、金、水、焰是。共依陰陽大生少是順,故大陽屬陽初之水位,而依異中同之理;少陽屬木生火理位,而依同中同之理。少生大是逆,故少陰屬陰本之火位,而依異中同之理。大陰屬火生土理位,而依同中同之理,終陰屬水生木之理位,而依異中同之理。限陽屬燥生金之理位,而依異中同之理。天不空乎理哉,病證豈虛妄。在大陽則傷寒泄痢為綱,在少陽則咽病、耳滿為綱。有終陰,則筋急傷風為綱。在少陰,則中暑惡寒為綱。在限陽,則皮病陰病為綱。在大陰,則瘧病腫病為綱。於中有異吾特名,吾終陰異厥陰,吾限陽異陽明,以文明,異國之法也,
三,天泉。
六氣在天地,在天云天行,在地云地修。異容是言司天,言在泉,以幾于聞,且用之天地之六氣,宰季轉回其轉也。以季文,其間在五運。又其轉也,以季于,氣之轉,乃依對方二支。運之轉也,依對方二干。天在南,地在北,定司天在泉,氣運以五行,故有生剋和之功,上下品別領伏正矣。中也在伏位,而為加。此間有天化,无一毫入,无一塵拔。淺知者,纔能醫療。深知者,遂佐國家。至知者,忽入天遷。故良醫无不學矣。諺曰:「上天事者,理真方正无私无妄。」諺曰:「學上天者,為身之是,為心之是,致德格道。」
四,天政。
敬司天,應天行。敬在泉,應地修。敬季運,應吉凶。是君子之行,於司天與在泉及中運,有順逆之生剋,悉為天地人才虛實寒熱之𢒟,及上中下焦常病異病之論。司天剋在泉,則其氣為虛矣。又其得生,則相實也。在泉剋司天,則其氣為邪。又其為生,則其氣且逆。天泉會同氣,則諸氣相和。司氣生運氣,則世氣順和。司氣剋運氣,則世氣死勞。運氣生司氣,則世氣逆上。運氣剋司氣,則世氣亂反。運與司同氣則調和。運氣加天,又加泉,所加氣為盛,在對氣為衰。此間有吉凶,病氣受吉凶,而病證應氣運。
稟氣 第四
初,先天。
天以降人倫,必託主於一氣,而置具於六氣。
稟少陰氣者,心為盛,肝為老,脾為生,肺為死,腎為逸,命為盛。
稟大陰氣者,脾為盛,心為老,肺為生,腎為死,肝為逸,命為死。
稟限陽氣者,肺為盛,脾為老,腎為生,肝為死,心為逸,命為逸。
稟大陽氣者,腎為生,肺為老,肝為生,心為死,脾為逸,命為老。
稟終陰氣者,肝為盛,腎為老,心為生,脾為死,肺為逸,命為生。
稟少陽氣者,命為盛,肝為老,心為盛,脾為生,肺為死,腎為逸。
如是天氣,大陽、少陽、大陰、少陰、限陽、終陰之六也,臟氣盛、生、老、逸、死之五也。是依五運六氣也。以有少陽氣,有命門臟。以有命門臟,心再位之盛,而為壽。肝再位之老,害少脾再位之,生為養,肺再在之。死所感,腎再在之。逸或危,命再位之盛為存,聖人見人也。察氣知臟,賢人見人也。考藏知氣,而攝心養身,是先天氣人所稟之也。
次,中天。
人以稟先天氣,而降誕。其中間在胎中,又稟中天氣,而成人倫之身形。胞袋从胞座成,而包水滿中。胎子在於水中,而不浸立兩膝。踞膝頭,受乎兩臂,兩掌受乎頦頭。臍緒从胞出,於臍入,纏兩膝而卜乎腰,纏兩臂而卜乎肩,咸繚而令身體不動撩。此時口未開,舌未搖,水充於軀外,令鼻息不通呼吸。依之无飲食矣。其為食非乳汁,唯在胎母水殼融氣。其為氣非直食,唯是神食,而養生成。神食微妙也,微妙受精位。胎母不可不飲飲食,不欽則霛兒穢於中天之邪氣,失靈智、失霛聽,兮落風下。當知,人吾元神位,神位上位也。還人吾從上位,出何不欽日時人位乎。
三,後天。
人有六臟,而稰六味。有六腑,而啗六食。分三焦,而啜三嘗。分二腸,而咕二餐。其六臟,心、肝、肺、脾、腎、命。其六腑,小、大、膽、胃、胱、焦。其三焦上、中、下,其二傷臟、腑,其六味酸、苦、甘、辛、鹹、澀,其六食穀、果、菜、根、藻、肉,其三嘗飲、食、䑜,
【䑜,湯膽切,音塌。犬食也。】
其二餐生、熟是也。禽獸魚蟲之徒,或純一,或互二,未曾有如人。人能總用天作之六食三嘗二餐,養天作之六臟六腑三焦二腸,是名後天氣。此間有欲偏。有欲累,有欲疎,而不應天氣,於茲即生百病。
道道 第五
初,根枝。
道為言也,先天地而非天地物,先神人而非神人事。又欲為非其物其事,天地神人萬物法式,皆在中无外。候欲言空,乃妙理圓然相具。候欲言理,玄霛存如相現。又欲言心,性情絕離无物。又欲言神,非魂非魄无象。推名言道,是為道體,又為道根。這根流於物,生仁義豐智之枝。是又非心之仁義豐智,唯是天極理。有之常金,
【金,古法字。】
是為道用,又為道枝。此道入天宮,則成日月五星。又其入人心,則成覺聖五德。至這道者,萬病自消,无憂惱,名之天醫。又其百非自絕,无咎悔,名之天道。
次,施端。
體仁解七情,體豐解四損,則无內傷之侵。則智撥六淫,則義擯五勞,則无外感之侵。以信用藥呪,只以勇用針灸,則无邪毒之侵。我身如是,於佗亦然。是此施端,能五典、清五倫,是為實正心修身人。或曰:「野哉。醫之思只謂道。為君子,為療謂道。」曰:「愚哉。汝言也,別醫文,是虛文意也。炎帝、黃帝,非君子乎。為虛實,在孰焉?」
修身 第六
初,理斷。
得生為人而不修身者非人矣。其修身者,當先知殘身之物,而得治理之術。然未知殘身之物,又未得治理之術,假使雖舌總天地之理,眼盡神聖之交,未為修身之人。其殘身之物,是病。其治理之術,是醫也。是此醫術者,修身之大,正心之本也。故吾大神於神代之上昔,先教藥性,而為修身之本。頃謂修身者,唯謂仁義,不謂療醫。捨身於病夭,而還謂是為道。是未知其修實之人也。不義破之身,病夭之破身,言目異,而廢身一也。加之,不義破身者百而一,病夭破身千而千也。其寡幺尚學之,其眾多焉棄之。是唯著聞理,忘身實耳。成名聞之學,而非修實之道,是皆妄人小人也。故我先皇醫者左宗之,記者右用之,誠有所由哉。不義其元何也?在不羞无道。病夭元又何也?是不羞无道也。不義之罪,在於表。人知之皆哂。病夭之罪,在於裏人不知,不哂以莞辱之。丕莞犯之,其穢意乃甚於不義。夫義人笑何者。
次,理評。
或曰:「先皇誤哉,醫者道一身,記者道天下。一身是小,天下是大。其左右差理何也?」或曰:「醫者謂病根,而治意情。至心性,格惪明,致道玄,又其謂醫療,而訓五運,斷六氣,規五音,度五時。窄則置一身,廣則卷六合。何云是小乎。醫者道病醫也,仁義在其中。記者道仁義也,病醫亡其中。何所誤乎。」或曰:「醫者謂道惪,惪是所以治病,而非所以懲惡。記者謂道惪,是所以勸善,而非所以樂壽。其言斷尤一,而其所以乃異也。其為所以勸善懲惡者,即諸道其為所以治病。樂壽者,即諸欲也。其為道者,尤是公而大。其為欲者,方是私而小也。其所誤明也。」或曰:「病醫焉懲勸,本出於修身,同先皇道也。其念樂壽者,是小人之念也。其謂乎小人之念,則豈唯醫者乎。記者即為名利,為名利之。說理即空言而也。无益為治病之。說道即誠言,乃有益其於同小人。尚差空誠,況於君子之學乎。何有所誤乎。」
是非 第七
初,君醫。
或曰:「君醫能為正道,而不為與利。故探天也、遠斯探人也,深矣。探病也,明兮探醫也,審也。心直而言實,惜道而不惜藥,惜人而不惜我。」
次,庶醫。
或曰:「庶醫為與利,而不為與道,故探天也。暗斯探人也,卒矣。探病也,疎兮探醫也,妄也。心貪而言虛,惜樂而不惜道,惜我而不惜人。君醫常誨性情,時誨氣運,而導道惪。安于不病,令人无服藥,不請療用。俗醫,常庶幾服藥,期請療用,不憂生病,不知道惪矣。季運時氣,性情咸昧矣。」
醫寶 第八
初,无病。
或曰:「醫是天下至寶,病多則人失行,國失當。能治病立人功,立國富,而安君王,補列邦。」或曰:「醫是天下之至尊,心施恕,身導蹟,口見道,手補費。」或曰:「醫者至功哉。心退於道,則其極虛。身退行,則其蹟亡。眼退書,則其理昧。耳退聞,則其學廢。」或曰:「醫者至大哉。人有五臟,未知其健傷。人卦五神,未知其鎮去。人食五味,未知其能毒。人活五運,未知其行。易唯有醫者,已修之而道乎人。」
次,療病。
或曰:「醫是至寶哉,能知病證,能知病位,而下療方。能藥療者,以藥方。能之灸療者,以灸穴。能之針療者,以針品。能之呪療者,以呪術。其无醫王,則誰辨之。或以不中療,猶以火制木,以水制金。其如木金,雖勞於制休去无害。此如病疾,療以不克則死矣。何害如之。夫病家无醫,則若船中失楫,若馬上折轡,欲得其助而无術。故育國家,君王美乎醫王,而貴之祿之。君王所好,天與之人長之,而名醫數發兮天下安。」
醫行 第九
初,霛醫。
大醫之為行其體也,空莫而无吾已,无為而无屈氣矣,无情无念,維性清正也。其相也,靈明而取光日月,靈貞而取行五星。心明昭,氣浩弘也。其用也,善和而合美物,淳順而應美事。惟无邪,業无私也。其體具其相,其相為其用。體相用致於一虛无,久爾見不縮,長妙見不竭而已。
次,人醫。
曰:「小醫之為行,其內仁恕,而往事无悔。今事无憂,寬寬然安,又穩也。其外禮美,而行會无滯修儀,无疝和和然快,又樂也。大小同為道。」
三,合醫。
曰:「靈人合一,而君子也,何為醫者。故為道也,學醫徒,當知天地之始,又知其終。不知,則迷氣血之始,又迷其終。當知陰陽之生,又知其盡。不知,則迷經路之盈,又迷其徵。當知五神之常,又知其𢒟。不知,則晦五情之節,又晦其逸。當知五行之王,又知其相。不知,則晦五臟之實,又晦其虛。達天地,達氣血,達陰陽,達經絡,徹五神,徹五情,徹五行,徹五臟,而格天我之一,則真空霛善,其極以道滿。」
道科 第十
初,體法。
虛極,消心而入真,道惪融氣,而歸中。故心意清无,而喜怒不湛,憂思不遛。志慮淳雅,而恐欲不迫,愛鬱不引。復胸於天,而明靜辭聖之嘆仁。復腹於空,而弘莫過賢之強義。未名仁而有天轉之愛育,未名智而有日月之照曜,未名義而有五行之生剋,未名豐而有五星之節儀。一功无名,而一切如名。百病入无處,千疾來无隙。大哉,道至哉德。
次,用金。
萬物從虛來兮借天而成,萬事於虛發兮用天,而行虛本天末。本末一道,以不逼。而往為其見本者。知元而為元。其見末者。知淳而為淳。其為元而為淳者。天下无障。地上无塞。人中无滯。神際无咎。其无障、无塞、无滯、无咎者,氣血與天迴,肌肉與地調,而无病无夭。其內无病夭者,示外无難辱矣。己得之而令人得之,以天下平、國家穩也。
氣科 第十一
初,本末。
以物為世也,分物為五。二本、二末、一攝。云何五?天地是云本之二,生形是云末之二,神是云攝之一。云何?天是陽氣,而成陽施。云何?地是陰質,而成陰定。此二先有,而能成萬物,故名本。云何?生是羽毛鱗甲摞,云何?形是萌堅柔化氣。此二後有,天地所成,故名末。云何?神是攝本末領之,獨靈,故云攝。夫其生形无不稟天地氣而成矣。就中,生物依天地,成氣血,而得動情,最精也。天陽成氣,地陰成血。天大而能包地,地小而天所包。稟大者,大兮氣餘多,而溢易。稟小者,小兮血闕少,而減易。其溢者,非功折,則還補增其減者,而得中位。不及者,得增。則大過者,自減之理也。養之不可不養以補藥。
次,齒氣。
陽氣,餘多陰血,闕少,是天命自然之成降也。神聖觀寮,而畜養之。
男子陰歲二八而精成,八八而精絕,是陽中之陰,其遲如是。
女子陽歲二七而經成,七七而經絕,是陰中之陽。
其速如是,維諸天命成降而已。
男子重陰之下,越陰歲二六而娶,是陽中之陰,總其少如是。
女子重陽之下,越陽歲二三而嫁,陰中陽,緩其多如是。
維諸神聖畜養而已。何為天命之成降然也,是陰陽男女自然而已。天何私為乎?何為神聖也?畜養也。依五罪,教之人者,靈於生形中也,可養又可得。然不養可養,不得可得,而病於天命平,夭於天命之壽,是一病,則不盡其孝,夭則甚失其孝。君臣、兄弟、夫婦、朋友,其典欽之,復爾。是二其學未遂,其道未行,其惪未得,其功未成。以為人,而為如禽獸。是三父母給之,氣血不安之,還苦之父母給之,家孫不持之,還失之。是四逸乎心,縱乎身,而不顧天命,不恐神教,不思父母,不持性道。是五是,此五罪,所以避之而令人為人也而已。
養科 第十二
初,食節。
食道善於穀時,不善於肉食。穀,正食能堪純食。肉,从食不堪純食。其克能不能,能毒分明也。穀食,善於自秋迄秋,不善於季去季回。其天與穀於人,以自秋迄秋,故是穀氣,持天氣,美於養生民,佗即天氣,既盡无由於養精氣。禽獸无病,是依直食天氣也。民人有病,依或不食天氣也。時有先天後天異處,胎是鬼神位,故食母食氣,成氣血,是為先天,產降為生民位,食水穀,成氣血,水成氣,穀成血,過於分限,則迫于脾胃,不能化食。食氣不為化養,何以生血乎。血不生,則氣自枯矣,譬如油微盠炎及觳。
【盠,漉也。觳,盡也。】
水食,善於清淡,惡於重潮。果汁,天熟美水,任養回氣。酒飲,水穀和成,而水壯也,故疾養氣。微飲,而甚補氣兼補血。過飲,而大汎氣又敗血。肉食,善於直新,惡於為鯘肉鯘,則化能成毒。當知於香,成臭,光化玄,五味善於天自,惡於人造。果菜,善於時物,惡於不時。飲時,善於所好,惡於所嫌。臟腑稟氣或異也。於脾胃相請,則心氣成好。於其相好相請者,制之也。尤安而速化,不為毒。譬如上戶大盃不醉,下戶小盃甚醉。食其善物,時不足,則无病常有餘,則發病重食飽食。太傷脾胃。譬如押納大物於小袋,則成破裂。咸勞傷,脾胃配施官,能配食氣於臟腑經絡,以勞倦,則停其配施。何以臟腑安乎?病生于茲。脾胃,是命神之洛也。或傷損,則命神失其居。然即託何處存住,譬如家屋破壞,而其主不能永住。夫道人,甘道味,而不味股肉之味,以住道足,而不欲穀肉之飽。雖節而自節,非養而自養。水榖之多少,依臟腑生質,為能堪不堪。而人人差別不能一等。非醫學,則不得知之。生傷虛於不堪閒,而生百病於傷虛間。外邪入自傷虛隙,肉毒發雙傷虛中,千疾成于茲耳。故君子常正食節。
次,媱節。
水,五行之始,而万物无不依之。生木,得水生火。以水為祖,依憑成土,得水成性,金依水見,天盈是,地依是。如是人之氣血,精神皆依這氣。生存矣。是腎。是水能令諸臟生存。諸臟咸有火,而燒氣血,燒命安,令人為病,為憂為愚,為天。獨腎水制之,成安,是以是不足,則濟之元由。故君子欽腎行,養腎氣,而始豐於茲,發智於茲,而顧命後。詧古例,小微尚不忽之,是所以其修身之元,強在於此也。為人无不惜命生,而无慎斷生之火,要保生之水,何也?是所以妉妄樂,而忘真命也。有學博識,稱君子輩,亦然。是皆非小人愚夫,无所名之矣。君子尊天命,守自己,以修身正心,而為致知格物。豈以這愚夫,赦之為君子之徒乎。是故聖人制豐,而訓當心。依節而嫁,止儀而別。守時而交,慎日而會而已。愚人戾之,而謂之醫教守腎水,是貪生壽焉。真人以欲,而貪生壽,以樂浮世乎。以天命之命,如命以父與之身,如身以神定之法,如法以道安之安,如安是修身之道也。真人設醫教,是以道如道之道,而非貪生存之欲,是小人之𠊕。
【𠊕,僻古字。異本作僻。】
案非君子正知,何以故其天命令。其趣旨者,男女之嫁娶,是為嗣胤。非為妉邪。小人唯樂妉邪,不為嗣胤,故无豐失節,而忘為病忘亡生。學者,當避此僻案,用其正節而已。
三,情節。
情者,性之發心之迫,為人无是无者矣。以節之,為君子。以放之,為不肖。喜驚心之情,迫之則傷心。惡怒肝之情,逸之則破肝。憂哀肺之情,妄之則擊肺。思樂脾之情,過之則損脾。恐悲腎之情,逸之則消腎。內生百病,外成千罪。故神聖設醫養臟,安神立惪福。臟不養則病發於茲,神不安則夭至於茲,惪以立之,則病夭罪禍自廢,臟神惪福自立。道又廢,則病夭罪禍乍立臟神,惪福乍廢。其道廢立,即在節情也。情以中節,則自得道立。故神聖專誨中節,而立療道,依之,大醫止中節,而養天命,能養而療心療行,療家療國也而已。
四,行節。
聖人異凡者,其遠也如雲泥,其近也若毫毛。心鎮於理,而不思理外物。身住於理,而不為理外事。口限於理,而不稰理外食。氣定於理,而不發理外勤。心鎮中思也,雖理不越乎中。身住中為也,雖理不為乎過,口限中食也,雖理不致乎鉋。氣定中動也,難理不過乎分。物物事事胥道,而七情不傷,四氣不侵,是為行節。行節合天,故心日日清兮智亨亨法,身時時淨業稱縡縡。何有為病乎?凡者何故為凡以戾聖。故之善事嫌事,低不及而相外於節之,惡事好事,僉大過,而不中於節。行行業業悉罪,而五勞恣勞,七傷䬼傷,是為不節。不節背天,故心日日濁兮。智迷法法,身時時污兮。業屈縡縡,何不為病乎。
平科 第十三
初,慮性。
胃六腑之矚,而命神原,氣血宗也。其氣和,而通矣,中而清矣。故百飲千食普納,而无撰舍,咸化之、咸贈之,遣汁於臟成血,降糟於腑成氣。其性以德和通中清也。為和,故善於柔細,不善樹麤為通。故善於小寡,不善於大眾。為中,故善於平好,不善偏嫌為清。故善於淨輕,不善於穢重。總論之善於催飢,不善於為飽。常肉、常酒,雖少勞之。多肉、多酒,雖希又勞。其勞積必為傷。
次,慮味。
胃氣,增於甘,老於辛,動於鹹,死於酸,相於苦。常食太辛,則遂成勞。強食至鹹,則又相枯。多食梅物者,早虛。其食梅物之後,又為重食者,胃以困兮所食種者,滯胃口,而擊胃氣,終化成積聚。時幺食苦恆窺,食甘則胃氣,為盛過。食苦則為健,而好強食。以得過還早槁。好食糖物,則成實而雖少,即盈於盈為重食,則還有傷危。以如此所由,君子守胃,如驚氣守眼。
三,慮情。
胃者,脾之屬。勞於念慮憶度,強好念慮憶度,而在近窄,則自鬢髮,冥眼目。又在遠廣,則發癨𤻙,至不復。或㾪瘠,或百病,成不快,成早死。
四,慮氣。
胃者,以濕為氣。濕腎精為之,人好房,而腎精槁燥,則胃勞衰臨胃勞。時惡食過食,則成胃傷,而發病疾。夫人以脾腎為命根,老人腎氣枯,陰用絕者,脾氣未勞者不死,脾亦衰。胃氣未盡者不死。是以知之,其胃最功。
憂科 第十四
初,慮病。
對向病者,則先詧胃氣,而胃氣盛。則以勝克劑,速擊病氣。咸解病毒,令胃氣不疲,令病毒不遺。胃氣微,則以補益劑。先相胃氣,而用勝克劑,攻病氣。或擊病劑中胃,則半息。而還養胃,以尋治病。是智醫之有術也。或半責病毒,又半仰胃損,而於雖病不攻之。當治雖胃不養之當復 ,共息藥期之平復,是上醫之无私也。又人臨絕病,百藥不應,如胃氣絕。或果,或穀,百中之一有強好之情,則以其物可得救之。
次,慮藥。
夫養胃氣之數,善於以精美之米麥、甘美之果實,薄軟之根菜,輕香之贅肉,淡味之飲汁,不善於好用丹丸。或未損兼醫,或療損長服。胃氣,是中平之性。藥氣,是偏利之性。不宜於要以用之。故雖人參、黃蓍平性之藥,不如精米、脆瓜之養。醫王何不辨之乎。
人科 第十四
初,大夫。
長身之人,陽不足。大身之人,陰不足。短身之人,陽有餘。小身之人,陰有餘。肥滿之人,濕有餘。瘦肉之人,燥有餘。白色之人,肺不足。黑色之人,腎有餘。黃色之人,脾有捐。青色之人,氣血虛。病在於不足,捐發於有餘,故有餘人之放逸,不如不足之人慎養。病科千萬,凡愚雖不能盡明,其本五臟,其傷七情,其感六陰,其療五味。復何不達,獨有醫王不云何。壯夫血氣臖也。肉食隨食起炎氣,胃乘炎氣,又生炎氣。譬如燈欲消益光,炎炎相因,而仍相好。胃有限,肉无限。其有限與无限相擊,則无限者克其有限者,負而遂傷壯者,陽氣臖也。陽欲,隨行起炎氣。腎託炎氣,尚生炎氣。譬如雨欲晴增漉,炎炎相因,而仍相妉。腎者限,欲无限。以其无限,攻其有限。豈其有限者,任无限者不屈,遂為傷。水盡火隆,純燒胃,傷腎,絕不養。五臟云何得立,五神止於何地。
二,婦人。
婦人,以陰為主,生以外為陰,伏陽於內。其生陽早發,其法无恣行。依之常鬱恨而陰還,不快通。百疾生於茲,故有壯婦疾病。多醫療空施,而得男交,病自安。其所由在於陰道,其女病異於男疾。所以陰陽內外,血道滯虛也。又有經行,又有胎產。其間有行跡𥋲,有療謬,陀更何異乎。醫王詧其根,而加根病於當病,以不療之,豈得其快平乎。
三,老者。
老人,下乎半百之人也。質薄而病原矣。
【原,ㄧ本作厚。有非也。】
於老者,有病老,有平老。少壯之時,常食豬、鹿、熊、猿、鶴、鵠、鴻、雞等肉,常樂飲酒,不節交欲,不儀等業,十而八九咸夭,不越五十。或其原質者,
【原,ㄧ本作厚。】
雖十而一二,過乎半百,鬢素、肌顰、目昧、耳聵、齒落、髮墮,風寒中易,暑濕侵易,有疾无安也。其少壯之時,或恐父訓,或歸師誨,或齋祭神,或戒事佛,而不恣乎肉,不妉于媱。或雖天命,而十中一二有不至老者,其實十而八九保壽,而至老形質不衰,氣力亦強,而與少壯尚无病也。其病老,可醫療不療,則不得安,其平老,勿醫療, 為療則還得病。或病至,則病平同有療道。病科百差,豈忬計,唯有不偏不燥之劑,任療老病。
四,少兒。
人陰,季二八之間,陰成之歲也。故斷酒、別色,陰意自效之敬。效之誠,而使兒自近之道,止之正而已。斷重肉,撰輕肉而食之,不伐強味,穀以相足,不甚饜,又撰草木,以果時之已而。先是,必撰乳母,以兒情類於乳母也。雖親母乳之,必慎邪情暴行,乳母食肉毒,兒必發病。又其食清精,兒又平安。所以汝兒之病證,追壯老也。先是,胎母太慎,兒情尚類乳母焉,不類胎母。食辛熱,生兒憂瘡毒。食苦寒,生兒每憂痢。食兔生,豎口。食豬生尖脣。其似如是,何不欽乎。論誕產者,臨產下,胞袋綻啟,而胞水母誤,令生兒飲水血,水血透逗腸胃,水成驚,血成瘡。生兒初沐,勿以濁水為沐湯,亦勿以洗身血湯同洗面顏。穢湯,入目則目早昧,入耳則耳早聵,入鼻則憂外虛,入口則早憂內虛。生兒在胞中,神食水穀融氣。其氣回於臟腑,而氣濁相凋,成胞糞乳。氣強則所押悉下,其氣弱則遣腸際而成熱毒。和黃汁於蜜,令兒飲之,則皆下胎毒。是此產業,人生之本,生涯是其標也。其本妄猥,豈其標安快。又厥少兒異於丈夫也。幼者,必有疳疾,
【疳因耳。小兒食甘物,多生疳病。】
胞瘡往世无於吾。頃此病至从新羅,少者必憂之,佗復非強異。
身科 第十六
初,臟腑。
肝,其氣木,其色青,其音角,其香薰,其味酸,其象幹枝。左三葉,右四葉。其官謀度,在右脇,通食道,能天作風扇,吹三焦,令脾胃為化功,開竅於目,主藏魂。
心,其氣火,其色赤,其音徵,其香焦,其味苦,其象團瓶。盛精血三合,中成七孔三毛。其官纖識,在上央,隱給稟聰氣,成元氣,開竅於舌,主藏神。
脾,其氣土,其色黃,其音宮,其香腐,其味甘,其象襄袋,
【襄可作囊。】
有散膏半斤,包血溫諸臟。其官配化,在胃上,裨胃氣配穀氣,開竅於口,主藏霛。
肺,其氣金,其色白,其音商,其香鈶,其味辛,其象天蓋。有六葉二耳。其官上公,在臟上,傳治節,開竅於鼻,主藏魄。
腎,其氣水,其色黑,其音羽,其香腥,其味鹹,其象瓠瓢。隔前後,分陰陽。其官力努,在臟背,行枝功,開竅於耳,主藏精。
命門,其氣炎,其色紫,其音鍾,其香干,其味澀,其象腎體。成根包陽。其官舍毛,在腎前,男發陽動,女成子宮,開竅於陰,宿精神。
次,腑品。
膽,肝之屬,其氣同肝。其重三兩三銖,盛精汁三合。其官中正,在肝之葉,行決斷,能天作動氣,達心血,令隔膜扇,通息道。
胃,脾之屬,其氣同脾。其長二丈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紆曲屈伸,盛穀二斗,水五升。其官庫倉,圍納水穀,保持以任化於脾,任去於腸,令脾化穀取穀血,令腸通暢胃去滓穢,是此腸胃體一。
小腸,心之屬,其氣同心。其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三一,左迴疊積十六曲,盛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三二。其官分遣,能分水穀,遣穀於大腸,遣水於膀胱。
大腸,肺之屬,其氣同肺。其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三分,分三一。當臍右迴,疊積十六曲,盛穀一斗水七升半。其官傳導,能化水成氣。
膀胱,腎之屬,其氣同腎。其長九寸,廣二寸半,盛溺九升九合,其官州都行津液。
三焦,命門之屬,其氣同命門。其體絲管,雙命門,出下貫腎膀大小,中經肝膽脾胃,上至心肺絡膜,盛血氣九升六合。其官應用,在上在心下,住膈下胃上,令胃口內而不出,在中住胃中脘,不上不下,令食不上不下腐熟。在下住脘口,而令溺出而不內。
三,經絡。
手之大陰肺經,中焦起,直通絡大腸,出賁門,還之膈,屬肺,雙肺系,自系出腋,之臑中,度肘臂寸口,至魚際,度大指內側甲之根,支絡而出腕後,接頭屬陽明。這經氣眾血寡矣,這經動則病喘及咳,肺脹缺盆痛,兩手交臂而成臂。厥作其病,則為氣咳、喘渴、煩心、胸氣、滯結、臑臂外,前廉痛小便,頻數掌中熱,或氣虛肩背痛寒,或作氣隆疼,而風汗出缺伸,少氣遺失頻多也。
手限陽大腸經,起頭指內側高陽,至出合谷,度兩筋岐骨,轉臂肪,入肘外廉,轉臑外,度肩端前廉柱骨傍。从肩下,入鈌盆,絡肺下膈,屬大陽支。从鈌盆,直入頸,通頰前。當於下齒,出人中,會左右,俠鼻孔,注迎香。這經血與氣,盛也。這經動,則頸腫及齒痛,作其病,則為鼻衂、目黃、口乾、喉閉、大指、頭指、難作用,肩臑外側相痛。
足陽明胃經,于鼻起,循鼻外,入齒出挾口,繞承漿,度頤後大迎頰車裏耳前髮際,至額顱,流入迎鈌盆底,至膈入胃而絡脾,正經度缺盆,落乳內,或支度憂門,轉腹中,下而會於氣沖。然依脾關,至膝臏,度胻胕中指內關,或落膝,止三里。出中指,透外關。或支走足跗指,盡於大指之端。這經氣與血多,這經動則缺伸。面顏黑以惡寒,畏見人。聞水聲,則心相振。登高空歌,又捨衣走。甚者,腹脹,即賁響。此諸病咸骭厥,作其病者,為狂瘧、淫汗鼻衂、喎、唇裂、喉痺、膝臏、疼痛、腹脹。
足大陰脾經,起於足大指,轉內側白肉之際,度核骨後,內踝前昇臑,轉胻脛膝裡,度股內側廉,入腸中,屬脾,絡胃,與膈通,俠喉連舌,散舌下,支絡从胃,注心宮。這經氣盛血衰也。這經動,則其病,是氣所為,食入口,則吐。胃脘痛,兼身體。痛難移,腸強善噫,舌本強,得後餘氣,快而衰。其作病者,舌是痛,其躰重,其食不食,煩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瘧,不臥強直,股膝腫疽,發身黃大指痿。
手少陰心經,即起於心,下膈直通小腸支者。从心系,上咽喉,懸目瞳,直者,上肺出腋下,度臑肘內,少海及臂內之後廉,抵掌中,度兌骨之端,注少中。此經多氣、多血。是經動,則心脾甚痛難堪,忍咽燥,失潤唯渴欲水。其所病,脇痛目,如金脇臂之內,後廉痛,掌中有熱。
手大陽小腸經,起於小指端,小澤,循手外廉出踝中,循臂骨,出肘內側,上循臑外,出其後廉,度肩解,循肩甲,交肩下,入缺盆內,向腋絡心,循咽嗌,下膈抵胃,屬小傷。其支自缺盆,貫頸頰,至目兌眥,卻入耳,自耳前,上頰。此經病頷,下腫,而不可顧。肩如拔,臑如折。所作病,主肩臑、耳聾、目黃,而腮頰腫。肘臂之外,後廉痛。
足大陽膀胱經,目內,眥上顴額之尖。或支上巔,到耳角。直者,从巔懸腦後,絡腦還出,別下項,隨肩膊,俠脊邊,抵腰、臀、腎、膀胱內。或支下連後陰,貫臀度委中穴。或支膊內別左右,貫脾,俠脊度髀樞。臂內合臟中,下而貫踹內,度外踝後京骨下指外側,是經血眾氣寡。其動也,頭痛難忍,項如拔,腰如折,髀強痛,徹脊中央,咽如結,臑如裂,是踝厥筋傷。其所作,以顋䫥項,痛目色黃,度腰尻,膕腳疼,連脊淚衂,及癲狂。
足少陰腎經,自小指,透湧泉之心,度然骨之下,內踝後,別入跟中,侵腨內,出膕內廉,上股內,貫脊屬腎,臨膀胱。直者,屬腎貫肝膈,入肺循喉,尋舌根。其支从肺,絡心內,至胸中。此經氣重血寡,其動者,病饑不食、喘嗽、唾血、喉中鳴,目視荒然,氣不足,心懸惕如,又若饑。其作病,舌乾、口熱、咽痛、氣賁、遏股內,後廉,及脊疼,心惕煩痛、痿厥躰怠,墮足下熱痛。
手終陰命門經,起胸屬三焦,下膈就命門。或支循胸,出胸下,脇下連腋,又上抵腋循臑內,度大陰少陰。其透中沖,或支別兮度副指,絡以相通。是經氣少,血多其動也。手心熱,肘臂攣急,腋下腫甚,則胸脇滿澹然,大動善笑,面黃又赤色。其所生,為心煩。心痛掌熱,又仍。
【ママ。】
手少陽三焦經,起於手副指之端,度指之岐,骨手腕表。上出臂外,兩骨間,度肘後臑外。循於肩上,少陽後交別傳。下入缺盆,分膻中,散給心包膈膜,而穿膜裏。或支之膻中,缺盆上,上肩旋耳後耳角,屈下至頤生頰。或支出耳入耳前,卻从上關,交曲頰,至目內眥,盡這經,血少氣多。此經動,則耳鳴,為喉痺。所作者,乃自汗副指,如廢。
足少陽膽經,起於目銳眥,抵頭循角。下耳後,之腦空風池,手少陽前,至肩上,交少陽,右至缺盆。一支於鈐眥大迎下,合手少陽,抵項根,下加頰車,合於鈌盆,入胸,貫絡肝經,屬膽過協裏,下入氣衝,榮毛際,人髀厭環跳內。直者,自缺盆,下腋膺,度季脇,下髀厭內,出膝外廉,之外輔絕骨踝前,分足跗副指。一支从大指,別如於三毛際,接肝經。這經,氣眾血寡矣。然相動,則口苦大息,心脇疼痛。身无潤面塵,足熱所作病頭痛,度銳眥,鈌盆腫痛,汗出振寒,痎瘧。
足終陰肝經,起於大指端毛上,度足跗之上廉大中,入踝前一寸於中分,上踝交出大陰之後,繞膕內廉,如於內股,循陰戶,至小腹,挾胃屬肝,絡膽而會上,貫膈裏,就脇肋,挾喉就項,顙目系上巔,逢于督。一支生目系中,下絡頰裏,如于脣,內一支還,之膈肺,斯經。血多氣少,是又動,則腰疼俛抑難,男為疝氣,女小腸腫,面色脫,咽燥。所病者,胸滿、嘔吐、洞泄、小便難通,更還遺溺,又狐疝。
四,支體。
目,肝之竅,筋又此屬也。筋餘成爪。
咽,心之竅,血又此屬也。血餘成毛。
口,脾之竅,肉又此屬也。肉餘成肌。
鼻,肺之竅,皮又此屬也。皮餘成息。
耳,腎之竅,骨又此屬也。骨餘成齒。
陰,命門竅,精又此屬也。精氣成聲。
其竅、其屬有病,則治藏而正,本手足頭軀經絡,通依本治標。
五,神明。
神者,火之精,心之魂。能體於五音,而主言語。
魂者,木之精,肝之魂。能體於五色,而主見視。
魄者,金之精,肺之魂。能體於五香,而主齅息。
靈者,土之精,脾之魂。能體於五味,而主飲食。
精者,水之精,腎之魂。能體於五觸,而主聽聞。
識者,焦之精,命之魂。能體於五生,而主記覺。
識者,出白精借神之化成,故五神而六神也。六神,各異躰主而成之,以成萬用也。天地自是成,而亦有六神成萬化,天地成人身。亦有六神成萬行。六神清健,是聖賢,无病而有道。故醫神所教,在學聖賢有道,而清健六神。其所以得六神清健者,是在治五情,而安六臟。其為然者,是在醫道而已。
脈氣 第十七
初,手脈。
脈狀為論也,古來吾國,是不為精物。何以故,生死問於鬼神決之,病疾行乎祓解治之,醫療未曾足用。故不為精。唯大己貴大神,依手腹,遣九句。古人依九句,且為傳語。又項百濟阿佐上,辰旦舊書四卷。上編二卷,謂天。下編二卷,謂醫。黃帝與神遷,論道惪之書,玄玄究二道,極極盡三才。雖然,首尾斷絕,中心脫落。又並上扁鵲古典,難論嚴嚴。有妙發明,密密有奇。又是編卷,不全其間。有脈說,今初合吾異,纔論首綱,而任廣目於後解。先謂其手脈,則脈品在於至穴也。以達骨頭為上達,一指而云之中至。又一指而名下來也,是吾國古人直呼品名也。異國云是寸口關上尺中,是依理文名也。左心肝腎應,又肺脾命應。小腸、膽、膀胱,如左。大腸、胃、三焦,如右。婦人腎、命、相代、膀胱、三焦,又隨心肺在上。故脈氣達上,肝脾在中。故脈氣至中。腎命在下,故脈氣來下。府在下,而應上依其類,隨臟也。三焦跨上下,而就下以出自臟,隨於臟也。問陰,必从陽腑為陽。何从於臟?答其臟者,神之宅也。以神為臟腑,主物必雙主理也。
脈品為穴也。上達是為陽,見心肺上焦之證,主自心胸迄頭項病科,中至陰陽,聞見肝脾中焦之證。主自胸下,迄臍上病科,下來是為陰。見腎命下焦之證,主自臍下迄足上病科。脈品為候也,凡有三候,所謂浮、平、沈也。浮主皮膚,以陽候表病腑病。平主肌肉,以平候胃氣安難。沈主筋骨,以陰候與病臟病。
脈狀為綱也。其浮、沈、平、篤,又弦、鉤、毛、石是。上四在品者,下四在時者。品、時,合考以分明,不紛惑矣。夫醫人,或未得分明,或未解紛惑。則慎勿施療行。
脈品為狀也。上部,浮。下部,沈。中部,平。左下,篤。其浮在於揚,无于推。其沈在於推,无于揚。其平在推揚中間。其篤至中在底。其品如位,是常之安脈。上成沈,下成浮,是為陽虛陰實。上浮大,下沈小,是為陽實陰虛。共虛、共實,可考之也。
時脈為狀也。春脈弦,如木生稚莖。夏脈鉤,如莖成洪曲。秋脈毛,如莖葉輕非。冬脈石,如根成沉堅。稚莖者,柔弱長。洪曲者,為急散。輕非者,浮虛短。沉堅者,沈滑固。已而非實強,非虛微,而為匂和,為丽濡,
【丽,麗古字。】
是四時脈,歸脾土之常脈,胃氣存在。
脈道為屬也。脈屬於息,息屬於臟,臟屬於氣。云何?脈、息、藏、氣之屬,呼出於心肺。其狀浮,是為陽,吸入於肝腎。其狀沉,是為陰,呼之始,吸之終。脾為之而穀化成。
脈氣為應也。小陽之應,得冬至之甲子兮王。而大小長短,限陽之應,得雨水之甲子兮王。而浮大之短,大陽之應,得穀雨之甲子兮王。而浩大之長,大陰之應,得夏至之甲子兮王。而緊大之長,小陰之應,得處暑之甲子兮王。而緊細之微,終陰之應,得霜降之甲子兮王。而沈短之篤,季季受常脈狀。如是也,其脈勢大小,依人質,故問人質之生脈。脈狀別邪也。依常𢒟之至狀。心大肺、濇肝、急脾、緩腎、沈命,篤是常狀也。其脈其狀,而為甚者,依自邪侵自臟也。又其為微者,依屬腑邪,自侵其腑也。於其臟脈,興佗臟脈。而其甚者,依其佗臟之邪侵這臟也。又其微者,依佗屬府邪,侵此屬府也。
𢒟脈為狀也。常脈會內外之傷,則成𢒟。皆依病,弦鉤毛石於其時。增其常,而實弦在外之病也。減其常,而虛微在內病也。或弦弦太實,或滑長浮鉤,又甚數濡力,又虛毛益濇。有柔緩為石,有虛微為數,皆中不失為和為匂,是臟邪多臟虛多,而胃氣少。故為病急,醫之有術。弦大專強,以无和。唯鉤不搖,以无濡。散毛无處,以斷柔。終石深沈,以无匂。皆偏臟邪純元勞,无胃氣,故為死證。何其術云。
常脈為至也。一息四至,是尋常之也。三至五至,是常脈之屬也。三至及有,奇是,為壽者脈。五至及有,奇多為夭者脈。
脈動為𢒟也。六二為疾病,八一為絕精,十无為必死,十二再无為神逝。
二,腹脈。
臍元為動也。臍下一寸理名,丹田真名。臍元人之元氣,在這際,是腎命盛精氣境也。人神精正,而臍元正。神精乘元氣,元氣在氣脈,故押非虛泥,探有動氣,則不抱三部,而知生氣,元氣為正也。探臍元,肉厚氣實,而不堅如堅。推之如穀面和應,是元氣正常也。雖甚病不死,肉薄氣虛,而肉弱應空,而无底推之,如柔泥无張,是元氣虛盡也。雖纔病,必死。
氣脈為動也。推臍元,動氣應手來,則雖息絕不死。或雖不來肉堅,而張氣、應手。又倚臍有微動,則也不死。動氣已絕,而如推協腹,雖微疾遂死。
心科 第十八
初,己情。
喜,則樂。喜樂者,心所好時有。而在小,則養心、消病還頻有。而在大,則損心發病,其損為凡,則重病。不病者,不遠而病。為絕,則頓死。不死者,乍重病。故聖者,常住其理,而喜可喜兮无欲之,而還喜无我之身,樂可樂兮无欲之,而還樂无我之樂。故心健,而无所傷。
怒,則惡。怒惡者,肝所好道,而怒可怒,惡可惡亦道。而休於可休,以不遺矣。是人之常,君子所為也。故散鬱邪,而肝復清以不至於病矣。非理非節,而在欲在我,則傷肝而為病。其為病者,亦以甚以絕則頓死,又不遠死。
或憂或哀,肺為之。而肺又與之傷也。憂世哀難,是尋常也。其尋常尚強之,則為病。況於為我乎,絕恐即死,絕憂早死。其縮命為病,不可不恐之。
或思或愛,脾為之。而脾又與之傷也。謀計憶慮,皆屬思。戀慕慈憐,是屬愛,悉非節,則傷牌。自是臟腑成虛損。
其悲其欲。是腎之晴。多悲者,情自槁多。欲者液自減。五臟主風火溫濕燥,唯以精液養之。其精液乾盡者,何以養之乎。
其恐其驚,命門之情。常恐常驚者,精減滅,氣哀絕。或狂亂,或耄猥,甚恐甚驚者,即死即病。恐驚擊命,猶刃。又其發如火,故君子常靜心,而離驚常治情,而解恐。
夫五臟,已發其情,而還破其己。譬如木生火為火即所亡,是臟自傷者也。其情常起者,常傷其內,而令內虛弱,內傷故為外。即所傷譬如罐中水滿,而中實則外火難入難燒。其水隨減,火氣入,又隨兮燒之。是臟佗傷者也。故學醫者,虛乎心,實乎腹,虛乎思,實乎神。解內之傷,脫外之入,致无疾病,是臟元傷者也。无疾而孝,於親无病,而忠於君。身无病行无疾,是名學醫者,是无傷有道者也。
二,互情。
樂驚傷肝,思惡傷心,哀喜傷脾,悲愛傷肺,怒恐傷腎,欲憂傷命門。是有互相奪,而无互相養,則俱虛而俱傷。此傷非速為,相因而為之。君子預知,大憚之。
國科 第十九
初,陽國。
東國、南國是陽國,故夏餐秋瘧,譫語發狂。大底熱實多,而寒虛少矣。瀉冷多,合補溫少。應大凡佳於黃苦,不佳香辛,亦復奇劑,以可而耦劑不可也。
二,陰國。
北國、西國是陰國,故冬咳春瘟,積疝脹風。大底雖外感多,而實熱少矣。補溫眾,應瀉冷寡合。大凡佳於桂活,不佳於黃寒。亦復耦劑,以可而奇劑不可也。
三,小國。
畿內、兩中是間國,故勞鬱痰損,虛弱雜病。大底內傷數,而外感鮮。補療每應,瀉冶希合。大凡佳於人耆,不佳於莪稜。亦復大劑,以可而小劑不可也。
四,異國。
異國,在萬里海西,為呂國,尚為陰國。尤雖有南北,其南以比吾北,常食牛、豕、羊、犬、雞、鵝,邪傷多矣。故其療其方尤重矣。吾國常祭神,故永不食牛丈之邪熱,又不為放逸媱穢。依之,病證輕薄,方療又隨輕設有有利也。用異國療方,則宜為考辨。
季科 第二十
初,積季。
大日霛太神,開闢元季。甲子天地,未有疾病證,而有疾病氣。寒熱實虛是也。此時未有醫療事,而有醫療理,涼瀉溫補是也。小改六十季,中改二百四十季,大改二千四百季。小束改二萬四千季,中束改二十四萬季,大束改二百四十萬季。大己貴大神,開醫元季甲子,亦其小改元季也。大束改再轉四百八十萬季。此次以中束改,又次以大改。以中改,遂至小改兮。見其季證,而為其季療,是為醫療之極微。天皇十有二年甲子,是瀉療之當改而已。
二,運季。
大陽、少陰、少陽、大陰、限陽、終陰,此六氣、隨二六枝、相對代六季、而持天地。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此五運,从二五幹,獨立代五年,而持天地、天氣、地氣,分上下。或生、或剋,而成風、暑、濕、燥、寒、焦。中運生上下,剋上下,親敵,更和而以運行矣。其間有病,病相常,而病證,異其病,故不受其常療。見其季證,而為其季療,是為醫療中微。
三,時感。
年中有春夏秋冬,其病一病。夏病非冬病,春病非秋病。春風之時,夏熱之時,秋燥之時,冬寒之時,用溼之時,緩中芽於當時,而發於後時。急中其時,即中而即發,貞知其證,而慥為其療,是為醫疎微。
傷科 第二十一
初,五勞。
五勞,是心、肺、脾、腎、肝之勞也。其元在血、氣、肉、骨、筋之傷、其元在視、臥、坐、立、行之久。積五儀勞,則成五支勞。積五支勞,則成五臟勞。故醫道慎視臥坐立行,其慎度在於久為,其久為在於人品也。其人品者,不病之人在季季月旬,為病之人在候日時刻。知其根量,而為其節養,名之慎度。
次,七傷。
七傷,是七臟之傷,而在七情之至大。心、肝、脾、肺、腎、命、胞者,人身之有兮。雖鬼神无不具矣。喜怒憂思,恐惕驚者,人情之常兮。雖賢聖不能无之,於其為有之中,當事作兮至大,則成其傷耳。大喜傷心,大怒傷肝,大憂傷肺,大思傷脾,大恐傷腎,大惕傷命,大驚傷胞。極至者即死,次至者即疾,其次者積病。是吾大神之意,異醫更不同。
三,六淫。
六淫者,風、寒、暑、溼、燥火也。風木氣,春中。寒水氣,冬中。暑火氣,夏中。燥金氣,秋中。溼土氣,度四時,春夏多,秋冬少。火焦氣,暑雨合熱為傷。有其中時即發,有含中後發,知之而去之,是醫道也。已而解之,是醫療也。
四,四損。
大酒損血,大媱損精。大動損氣,大苦損神。四損積累,而成之。甚責者,即死也。
五,六侵。
大危侵心,大飽侵脾,強力侵肝,溼水侵腎,飲冷侵肺,風雨侵形。六侵生,平者即成,強氣者積成。
先代舊事本紀 卷第五十三 終
明和
三年
(
丙戌
)
天,三月上十日,書寫竟。
【於內表邑。】
羽州村山郡高古城邊 了廣寺九世 釋
臨全
(
知昭
)
六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