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代舊事本紀大成經 天皇本紀下卷 上
先代舊事本紀大成經廿七 天皇本紀下卷 上
天皇本紀下卷 上
人皇第廿四代 清貞天皇
分國、分縣
人皇第廿五代 顯宗天皇
先王尸並仲子尸
置目老婆
報怨論
心狀論
右二代賢朝舊事
清貞天皇
清貞天皇者,諱青海媛尊,又飯豐皇女,謚清貞天皇。乃磐坂市邊押羽皇子女,母
多食尊
(
仁賢
)
與
雄食尊
(
顯宗
)
同產孃也。
天皇生質,皃姿嬋娟,心性智敏,不溺姪色,不泥富貴,不倦萬機,不勞正節,摠無迷佞言紛妄物等事,可謂賢異雄。
五年,春正月
,
白髮
(
清寧
)
天皇崩。爰皇太子
多食王尊
(
仁賢
)
與
雄食尊
(
顯宗
)
,互相讓位,敢不踐祚。于時皇太子與群臣議之,奉進踐祚。天皇明知兩王堅讓敢不即位,受天皇璽,續日祚,以於角刺宮立朝秉政。自稱忍海高木飯豐青海尊也。
二月
,命群臣曰:「朕未知男女道。生生者何不知。願有司且許之。」有司奉聽,仍是召男於閨殿矣。一夜而身,生春日弟媛命。以父非皇子,故不稱皇女也。遂詔群臣曰:「為知男女道,一召男耳。既知再召則非女道,是恣業也。加之,一知安更可異,思世人耶悉愚,幾回樂不異事,是即迷而已。」然終再不召。世人譽之謠歌,云云。
是月
,天皇詔以尾治連遣西國、北國,以物部木蓮子連遣東海、陸奧諸國。分大國出州,分大郡出縣。自
瀨津
(
攝津
)
出和泉,分
黃蕨
(
吉備
)
前中後,分
築石
(
筑紫
)
為六,分
谿羽
(
丹波
)
作二,自出雲出石見,分雁越前中後,自
五瀨
(
伊勢
)
出
嶋間
(
志摩
)
,自三河出遠江,自
胸刺
(
武藏
)
出相模,分總國,分毛國,自陸奧出津輕、會津、篠生、出羽,定撩國造,規髴縣主,別紛宮田首田,分別弗慥屯倉。至此御代,國事分明。是國司誖,在國境,國造諍論國畔謾,故明君分國定州郡界畔,其法之例也。
此時,命大伴金村連公等,下制定男女別,宮士、宮女別居,鄉男、鄉女別閏,禁數大燕,上失宮業,下失農桑,造首數畋費農桑業,宰職臨廳聾䞈曲訟。宮使入鄉妄婬民妻,巫徒謾巫發非時祠。如是,種事具同禁之。此代天下人知非身非儀。是先皇仁政在德,未為度後代,效之無度,則怠怠則趍節亂,而還失仁體,明君儲度尋復仁德,其事例也。
冬十一月
,天皇產春日孤媛命,而告群臣曰:「朕得群臣聽知男女道,又產一兒,既勤女道。治宇一年,天下太平,萬民快樂。帝皇之道,平天下耳。平天下宗,安萬民爾。既勤皇道。朕知皇太子心,至賢堪仁任義而無己,真謙能讓於有功。明如玉,堅如金,必讓遂不即位。故朕補時且即位者,今以天位讓於皇子。朕以女身,何數費位。可死此時也。」謂已,發產血,崩於角刺宮。時年三十歲。
是時,天下咸唱一諺:「得難舍富,富極天下。就難去貴,貴極皇位。成難敗身,身極命壽。義重與天下,為義拋天下。悌尊與皇位,為悌拋皇位。理大與命壽,為理拋命壽。義悌,理道本。天皇盡此本。天地可壞,不壞此德。日月出止,不止此名。」
天皇御宇,不足一年。故古人議不人皇代。吾國專尊神璽,已受神璽即位。今謚清貞天皇。
十二月
,葬天皇于葛城垣口陵。 天皇誕生一女,春日孤媛命也。
顯宗天皇
顯宗天皇,諱
雄食
(
弘計
)
尊,又名大敏尊,謚顯宗天皇。
去來穗別
(
安康
)
天皇孫,市邊押磐皇子兒。母曰荑媛,蟻臣女也。
天皇性仁恕而遠離苛政,聰明叡智,尚恆納諫。加之,久居邊裔,悉知百姓憂苦。上荒則下苦,首私則民困,下民痛近亂。恆見枉屈其狀,若納四軆溝隍。深垂悲,弘配愛。尚如養育六親,布德施惠。政令流行,恤貧養孀,天下親附。
穗穴
(
安康
)
天皇三年,十月
,天皇父市邊押磐皇子命及帳內佐伯部仲子,於蚊屋野為
大廿瀨
(
雄略
)
天皇見殺。於是
天皇
(
顯宗
)
與
皇太子
(
仁賢
)
聞父見射,恐懼逃忍巧匿。帳內日下部連使主穗室與吾田來彥臣,竊導天皇與皇太子,避難於
谿羽
(
丹波
)
國。使主遂改字名曰
田狹來
(
田疾來
)
。尚恐人知已露及王子,又從茲遁入
張祠
(
播磨
)
國縮見山石室,而自經死焉。天皇尚不識使主所之地。勸與皇太子,向
張祠
(
播磨
)
赤石,俱變姿改字曰
谿羽小子
(
丹波小子
)
,乃兄弟俱就仕於縮見屯倉首。吾田來彥至此不離,固執臣禮。 于時
白髮
(
清寧
)
天皇二年 ,冬十一月
,
張祠
(
播磨
)
國司山部連祖來目部首小楯使主,乃之於赤石郡,親辦新嘗供物。會縮見屯倉首縱賞新室,以夜繼晝。爾乃
天皇
(
顯宗
)
謂
兄王
(
仁賢
)
曰:「避亂於斯,年踰數紀。其顯名而著貴,方必屬倉宵歟。」
太子
(
仁賢
)
惻然歎曰:「其自道揚見害,孰與全身免厄?」天皇又曰:「吾等是
去來穗別
(
履中
)
天皇孫。而困事於卑人,以飼牧馬雄牛,豈若顯名被害?」遂與
太子
(
仁賢
)
相抱涕泣,不能自禁。
皇太子
(
仁賢
)
曰:「然非弟,誰能激揚大節兮,可以著名乎!」天皇辭曰:「僕元不才。豈敢宣揚德業。」皇太子又讓曰:「弟英才賢德,任以無過人。必也不辭之。」如是相讓再三,終歸天皇稱述。俱就室外,居于下風。時屯倉首命居竈傍左右,以令秉燭矣。
于時夜深酒酣,奴等次第儛訖。
久目部首
(
來目部首
)
謂曰:「僕見此秉燭者,而貴人以賤己,先人而後己。恭敬遵節,退讓明禮。可謂君子。」小楯撫絃曰:「秉燭者起儛!」兄弟相讓而久不起。小楯嘖之曰:「何太遲?速儛!」
太子
(
仁賢
)
起儛既了。
天皇
(
顯宗
)
次起,自整衣帶,為室壽曰:「築立柱剎,此家長之御身鎮也。引渡棟樑,此家長之御心正也。採置椽掩,此家長之御慮齊也。採營蘆萑,此家長之御業平也。採結繩葛,此家長之御壽堅也。採葺草葉,此家長之御富厚也。出雲者新墾,十握稻之穗,淺甕釀酒,美飲喫哉,吾子等任之腳曳日傍山,牡鹿角舉,而吾儛者,旨酒,餌香市不以直買之。手掌摎亮,拍上調為,吾常世等。」御酒壽畢,起節作詠歌曰:「云云。」
小楯謂之曰:「可恰。復聞之。」天皇遂作殊儛,誥曰:「大日本者,彼彼茅原,淺如茅原,兄弟僕是。」小楯由是深奇異矣,更使唱之。天皇誥之曰:「石上振神椙,伐本截末,於市邊宮當治天下,天萬國萬押磐尊御裔,僕是。」小楯大驚,即起離席,悵然再拜,承事供給,率屬欽伏。於是,悉發郡民,不日經營造宮,權奉安置。乃詣京都,求迎二王。時
白髮
(
清寧
)
天皇聞,喜咨歎曰:「朕無子也。可此為嗣。」與大臣、大連,定策以禁中。使
張祠
(
播磨
)
國司來目部小楯,持節以將舍人,至赤石奉迎之。
三年,春正月
,
天皇
(
顯宗
)
隨
太子
(
仁賢
)
到
湍津
(
攝津
)
國,使臣、連,持節,以王青蓋車,迎入宮中也。
夏四月
,先論敕以
多食
(
億計
)
王立為皇太子,
天皇
(
顯宗
)
為皇子。
五年,正月
,
白髮
(
清寧
)
天皇崩甕栗宮。于時,
皇太子
(
仁賢
)
與
天皇
(
顯宗
)
讓位,久而不處。天皇之妹飯豐青媛天皇於忍海角刺宮,立朝秉政,自名稱忍海飯豐青媛尊。
冬十一月
,飯豐天皇崩角刺宮。
十二月
,
皇太子
(
仁賢
)
集百僚而大會。時
皇太子
(
仁賢
)
,取天子璽,置於天皇之座,再拜從諸臣位白天皇曰:「此天子位,實有功者可以處之。著貴蒙迎,皆弟謀也。故可以有天下。」以讓於
天皇
(
顯宗
)
。又
天皇
(
顯宗
)
顧讓曰:「唯非弟不即位。昔奉
白髮
(
清寧
)
天皇,誠欲傳位於兄,立皇太子。誰橫即位。」前後固辭曰:「夫朝日出矣,而爝火不息,光不亦難矣。又時雨降矣,而猶水浸灌㵀,不亦勞乎。
皇太子
(
仁賢
)
稱臣功。臣功時一有功。
皇太子
(
仁賢
)
功俱與德有。仁義而立太子,賢明而生兄長,是德自有大也。將臣共逃難,解怨固有命,是功本大也。是
皇太子
(
仁賢
)
並德與功,豈以一小功遮並德功乎。是臣所不堪聞諸古老。兄友、弟親,不易之典。何
太子
(
仁賢
)
有臣獨闕之。」
皇太子
(
仁賢
)
曰:「
白髮
(
清寧
)
天皇以吾立太子,舉天下之事,而先屬我,唯以兄耳。我其羞之。惟太王也,密尊事卑,聞者歎息,彩顯帝孫,見者殞涕。惘惘搢紳,忻荷戴天之慶;哀哀黔首,悅逢履地之恩。克固四維,永隆萬葉,功鄰造物,清猷映世。超哉邈矣。臣孰比德,無得而稱。雖是曰兄,豈先處乎?非功而據,咎悔必至。吾聞:『天皇不可久曠,又其天命不可謙拒。』大王誠中天命,任社稷,主百姓。」發言慷慨,至于流涕。天皇於是知終不處,而不逆兄意,乃聽即御座。百僚喜即帝位,世民喜得賢王,悉美互至讓曰:「宜哉!兄弟怡也。願然我,不不然。天下歸德,篤於親族,民皆興仁,自憑義矣。」世人皆云之:「雖天落地散,是二王之道,不可有絕滅。」
元年太歲己丑,春正月
己巳朔
(
一
)
,大臣、大連奏言:「皇太子
多食
(
億計
)
尊,聖德明茂,奉讓天下。陛下正統,當奉鴻緒,為郊社主,承乎續祖,備無窮列。上當天心,下厭民望。陛下若不肯踐祚,遂令神尊本國以徒空落異法,金銀蕃國反元異境,群僚遠近莫不失望。願陛下明慮之天命有屬,而令皇太子推讓聖德,立以不失彌盛福祚。孔章存殞,而勤謙恭、慈順,傳道蹟於天下。宜奉兄命,承統天業。」制曰:「可也。」乃召公卿、百僚之飛鳥八釣宮,調方即天皇位。百僚倍者悉忻焉。都甕栗宮。皇太子
多食
(
億計
)
尊,為皇太子如故。
己卯
(
十一
)
,立皇后
浪花小野姬
(
難波小野王
)
。是命,
雄朝姪稚子宿禰
(
允恭
)
天皇曾孫,磐城王孫,
公稚子王
(
公丘稚子王
)
女也。物部小前宿禰美其賢,為大連。
先是,
天皇
(
顯宗
)
語
皇后
(
難波小野王
)
曰:「
皇太子
(
仁賢
)
情堅守義理,不忽毫末,絕利絕欲,深止仁道,無自佗分。故強讓之,頻謙退身。朕知不勝,無理即位。朕若生子,必又讓之,遂不即位。若然,朕是先皇罪人也。夫夫婦道者,古今睦道,無不交愛。雖然,必交則必生子。朕思夫婦道,為交愛之道,當空皇太子。思度此二重,則有悌之道,以有義之道。云何棄重,妄取輕乎。故欲斷交。皇后守清,樂乎獨閨,勿恨朕也。」時皇后曰:「清哉,至哉。聖皇之德,賢帝之道。妾雖弱婦,豈昧於義。天皇恣守道。」
天皇
(
顯宗
)
大悅兮,遂不交女也。仍以無胤矣。
壬午
,赦放天下罰人。國民大慶,皆言:「安自今已後,作罪苦天皇。」
二月
戊寅朔
(
一
)
,詔曰:「吾先王遭離多難,殞命荒郊。朕在幼年,亡逃自匿,猥遇逑迎,升纂天業。雖廣求骨,莫能知者。」與
皇太子
(
仁賢
)
,泣哭憤惋,不能自勝。是召眾耆宿,天皇親歷問。有一老嫗進曰:「置目知御骨埋處。請以奉示之。」於是天皇與
皇太子
(
仁賢
)
,將老嫗婦,幸于
淡海
(
近江
)
國來田綿蚊屋野之中,掘之乃得御骨。臨穴哀號更慟。天皇、太子失心。人言:「自古以來,不見如斯酷也。」仲子之尸,交橫御骨,無能別者。皇、王共曰:「嗟先王也,如此成焉。噫仲子也,如是忠死。」爰有磐坂皇子乳母,奏曰:「仲子上齒墮落,以斯可別。」由乳母言,見髑髏別。仍於蚊屋野中,造起雙陵,如一,葬儀又相似。
詔老嫗置目:「居于宮傍,優崇賜恤,使無乏少。置目老嫗伶俜羸弱,不便行步。宜張繩引絙,扶而出入矣。繩端懸鐸,無勞謁者,入則鳴之。朕知汝到。」置目奉敕,鳴鐸而進。天皇遙聞鐸聲,悲哀詠歌,云云。
三月
上巳
(
三
)
,幸于後苑,為曲水宴。
夏四月
丁酉朔丁未
(
十一
)
,天皇詔曰:「人主所以勸民,惟授官於賢也。社稷所矣興人,惟在賞其功也。前
針間
(
播磨
)
國司來目部小楯,求迎舉朕,厥功茂焉。其所志願,以勿難言。」小楯謝曰:「山官宿所願也。」拜山官,改賜姓而為山部連氏,以
黃日
(
吉備
)
臣為副,以山守部為民。褒善顯功,酬恩厚寵,永富答慶。
五月
,欲報怨狹狹城山君韓帒宿禰,事連謨矣,仍殺押磐皇子。臨誅叩頭,極哀。天皇不忍加戮,充陵戶,兼守山,削除籍帳,隸山部連。惟倭帒宿禰。因姉置目功,復之,賜其本姓狹狹城山君氏。
六月
,天皇幸避暑殿,會群臣奏樂。設酒食給之。
二年,春三月
上巳
(
三
)
,幸後苑而設曲水宴。喜集公卿大臣、大連、臣、連、國造、伴造,而為慰遊樂人。群臣頻稱:「萬歲!」
八月
己未朔
(
一
)
,天皇雨淚,以謂
皇太子
(
仁賢
)
曰:「吾先考王無罪有其罪,而
大廿瀨
(
雄略
)
天皇射殺,棄骨郊野,至今未獲散憤。盈懷燒心,臥泣行號,志雪讎恥。吾聞:『父母讎不與共戴天,兄弟之讎以不反兵,交遊之讎不同於國。』匹夫之子,居父母讎,寢刃枕干,不與共國,遇諸市朝,不反兵而便鬪之。況吾立為天子, 二年于今不酬,不知不孝過之。願壞
大廿瀨
(
雄略
)
天皇之古陵,摧骨投散。今以此報,不亦孝乎。」
皇太子
(
仁賢
)
,歔欷雨泣喑嚘,以哭絕未能答,既而乃諫曰:「臣念懷又然,雖如若,數顧之,則事以不可也。
大廿瀨
(
雄略
)
天皇,以正統萬機,而臨照天下。華夷海內外,悉頃仰天皇。亦
吾父先王
(
市邊押磐
)
雖古天皇子,遭遇于迍邅,未曾登天位。今謹以觀之,尊卑惟別也。而忍壞陵墓,則無上下法。若王者無法,有誰人修之,而奉之天靈乎?其不可毀一也。
天皇
(
顯宗
)
與
寡人
(
仁賢
)
,若夫不得蒙
白髮
(
清寧
)
天皇厚寵殊恩,豈臨寶位?若已不臨寶位,何力欲毀皇墓?
大廿瀨
(
雄略
)
天皇者,
白髮
(
清寧
)
天皇父也。
寡人
(
仁賢
)
聞諸老賢言曰:『無不詶德,無不報有恩矣。不報賊常賊也。』或
天皇
(
顯宗
)
破陵,世人悉謂之:「
白髮
(
清寧
)
天皇養賊毀父。」唯不辱讎皇,即辱其恩皇。唯不辱恩皇,即是辱自己。若王者自辱者,云何制天下辱。若王者為賊者,云何治國賊乎。其不可毀二也。又聞其言矣:『厥養父之義,重同乎生父之道。』
白髮
(
清寧
)
天皇是養父也。陛下若毀陵而奉懸恥辱于
白髮
(
清寧
)
天皇,報生父讎是,而辱養父非。父有怨破之是,子有恩辱之非。度是非時,怨人為遠,恩人為近。父亡先王,子立先王。其恩唯不有身。先王立此恩高,寡人臣者亡王子也。陛下君者先皇子也,其理分明。今為陛下先皇公父,亡王私父。
大廿瀨
(
雄略
)
天皇先皇而公父,何以私父讎而壞公父陵。其規輕重之理,而定不可毀之。其不可毀三也。吾日本國是異其佗國也。自
磐余彥
(
神武
)
天皇至陛下,一日祚而一神極。公位,
大廿瀨
(
雄略
)
天皇入於一極,已天下公位。先王不幸而不踐祚,是臣下私位。陛下不盡理,而為私毀公,方破齋元道。若毀齋元道,是神明罪人。加之,為王者先赦私者。云何,治天下私。不治私,則國亂,為之招天下亂。若然,先皇罪人,其不可毀四也。嗟噫,惟皇帝獨天下法本,萬世人鏡也。君皇誤興一非,則庶民成萬非,流於天下難可防休。王者修一善,諸入為白善,又流國家自澤四海。若陛下以生讎報於死而壞陵,則世世後人等以有讎毀古墳,令天下無古墳,而令無抓天下墳。天下孝子燒身歎之。惡以一子之恨,生萬世兆子歎。孝子可不思乎。其不可毀五也。
陛下
(
顯宗
)
與
寡人
(
仁賢
)
朝泣夕哭矣。月重又年篤,是恨其讎也。為人之子,以皆同也。然慟於其恨,以無處之報,唯非慟恨諸迷理也。皇者是何者,非國中日月。若國之日月,乃自闇於迷,則以誰宜明之。其不可毀六也。」時天皇答曰:「大哉兄大王,善哉皇太子。賢如日月光,能分理之微。朕誠倉卒也。朕誠慟其恨。宜令罷役。但君與朕心恨,朝暮相哭,而終生涯而已。」
皇太子
(
仁賢
)
曰:「天皇迷也,是至孝也。憂哉,
寡人
(
仁賢
)
不及至孝,故知其理。宜畢兄弟尊相哭,而終身不向高鷲原陵方。」世人咸大感云之:「天皇與皇太子,天與地至孝也。」
己卯
(
廿一
)
,詔曰:「治國要者在三人安。其三人者,王臣民也。安之要者,在德美富。民安唯富,故薄調役。王安唯德,故住天道。臣安是美,故隆人善。王四海咸有富自有,非要。臣依修功終不費,以可富。民從桑耕富而辭非稼富,任迴富者即王者富不費。富者是諸臣富,稼作富者是民庶富,而富自有富乃道也。」是三富道,其教元也。
九月
,置目姥老困,乞還曰:「氣力已衰邁,老耄虛羸矣。要假扶繩,不能追步。願歸桑梓,以送厥終。」天皇聞惋痛,乃賜物千段,逆傷岐路,重感難期。賜歌,云云。
此月
,諸韓貢調。
冬十月
戊午朔癸亥
(
六
)
,賜宴群臣。時天下太平,民無徭役矣,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穗重而稻斛當銀錢一文,牛馬被野也。
三年,春二月
丁丑朔辛卯
(
十五
)
,詔天下曰:「朕思無ㄊ佗,唯天下民安。朕久居于鄙,能知民之苦。君雖慈愛,大臣不慈,王慈不通下。大臣雖慈哀,國造無慈愍,又慈不通下。國造雖有慈,伴造、鄉首等有欲邪,遮之,無下預王仁。自今以後,東西南北遠國下民,郡一人旅陪內下役,郡民就之。告其苦狀。國司迷賄,必僻分訟。朕無欲無黨,何有毫末昧。唯當隨民心。」天下聞詔,庶民感之。雨淚喜之。因造首等,恐慎咸復。
丁酉
(
廿一
)
,敕曰:「朕不導民,心心有中,事事有中。取中撰品,有疎 、有密。疎者可見,唯撰紛者,密者恆祕。故思原之。朕唯取密,而每止中。民自從入,及者戀密。不及樂疎。雖疎見道,不若有行。」
三月
上巳
(
三
)
,幸于後苑,設曲水宴。群臣會集,感天皇之愛美。悉盛喜淚酒盃。年益年功,世間豐澤。是時朝廷無諸法度,故無作罪人。故無刑人也。世人稱之唱誠泰平。
四月
丙辰朔
(
一
)
,天皇出大殿,率
皇太子
(
仁賢
)
共論其理,談心狀曰:「心者靈宗也。致之則宗源,則之則齋元。足神氣虛理。神主靈物,故妙存活。氣伴動物,故妙造化。虛總莫物,故妙從。隨理別常物,故妙法則存。法體也,名性不亂,純德為道化。從用也,各相不定,有德又妄。性體自道,無借修行。相用是危,依修成道,此間有精。冶用歸體,依體得精。是名學習。如何治用化,從者為之。為者多少矣。多者過分,少者不及。過分之惡者為罪。又其善者為異者。不及之惡為過。厥善者為愚者,為善擇之,而以取中。為惡辟之,依以格敬。夫欲取格者,不遣氣疴,否不停虛遷,否然後中見。將以敬得,中敬名道。獲者名君。云何,得精神體公明,無有私昧。理體正德,敢不邪妄。虛體常無,更不立物。氣體不休,故庸精進。合名明德,疎則不至。致密初至,靈光鎮善,是即聖道,若何學習。生四物者,入成吾箇,出成世萬。修四物者,入寓吾法,出在萬法,此兩四物,非二是一。欲盡難盡,不可不盡。至盡者名聖,大盡者名賢。知之以知,而以格之。進之以勇,無泥於物。道之以仁,必以遂事。茲見明德,仁義以照。又見中敬,忠恕以光。體用而一,猶日月質。見得而不迴,不迴而不留。爰有人品,如無學習。知之顧之,強至獲之。爰見有學,在少治身,以介祖孫。至多治國,拜輔天皇。是天神法,又先皇道。」
戊辰
(
十三
)
,置福草部。
庚辰
(
廿五
)
,天皇崩八釣宮。
天皇性明,生德自行,仁厚堪治天下,義濃任師臣造。春秋四十年,其跡以悉善,盡壽史瞪,更無隨惡。獨得自賢,無借其學。御宇三年,風雨隨時,五穀成熟,百姓安樂,夷賊歸仁。
明年,冬十月
,葬磐坯丘陵。 天皇無胤。
先代舊事本紀 卷第廿七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