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代舊事本紀大成經 天皇本紀上卷 上

先代舊事本紀大成經廿三 天皇本紀上卷 上 天皇本紀上卷 上
  • 人皇第十六代 應神天皇
  • 人皇第十七代 仁德天皇


     應神天皇

     應神天皇者,諱譽田別尊,又八幡丸尊。謚應神天皇。足仲彥(仲哀)天皇第四皇子也。母氣長足姬尊(神功皇后)稚日本根子彥大日日(開化)天皇曾孫,氣長王子之女也。

     大歲在庚辰,皇后討新羅。
     此年冬十二月,生築石(筑紫)之蚊田。幼而甚異,聰達,玄監,深徹遠識。壯而血氣正盈。身長九咫六寸,臂有鞆形。眼形三角形,如張弓,中角向天,如番弓鏃。聰有七十二青毛,太如牛尾,長馬尾,強根終不拔。常動容進止,聖表有契矣。

     皇太后尊攝政三年,立為皇太子。時年三歲也。
     初天皇在孕,而天神地祇授三韓矣。既而產生,宍生腕上,其形如鞆。是肖太后為雄裝負鞆,故稱其名曰譽田尊。生時,八幡天降,故名八幡丸尊。

     攝政六十九年,皇太后崩。

     元年太歲庚寅,春正月丁亥朔(),三璽自動,自至御座。即天皇位。都輕嶋地,謂豐明宮。世謂此年璽至元年。

     二年,春三月庚戌朔壬子(),以仲姬命,立為皇后。誕生三兒。
      兒,荒田皇子。
      次,大鷦鷯尊。
      次,根鳥皇子。
     先是儲君,以皇后姊亮城入姬命為妃,生四兒。
      兒,額田大中彥命。
      次,大山守皇子。
      次,去來真稚皇子。
      次,大原皇子。
     次,妃皇后弟弟姬。生三兒。
      兒,吾邊皇子。
      次,淡路御原皇子。
      次,菟野皇女。
     次妃,物部田道閒公大連公女香室媛命。生三皇子。
      兒,菟道稚郎子尊。天皇四十年,立為皇太子。幼有神智,又有聖行。生而能知,不學能覺。及壯,身七咫二寸,目有三瞳,眉長下於半面,聰生七十二紫色漩轉毛。
      次,矢田皇子。
      次,雌鳥皇女。
     次妃,香室媛弟小甂媛。 生一女。
      菟道稚郎姬皇女命。
     次妃,河派仲彥命女弟媛。誕生一皇子。
      稚野毛二派皇子。
     次妃,櫻井田部連公男鉏妹絲媛。誕生一皇子。
      隼總別命。
     次妃,泉長媛。生二皇子命。
      兄,大葉枝命。
      次,小葉枝命。
     凡天皇男女,二十王也。

     三年,冬十月辛未朔癸酉()。蝦夷悉朝貢。即役東蝦夷,而作廄坂道。
     冬十二月,處處海人,訕哤不從命。遣阿曇連祖大濱宿禰,平其訕哤。置海人宰。
     四年,夏四月,百濟辰斯王失禮而不敬信。故遣木角宿禰(紀角宿禰)、羽田矢代宿禰、石川宿禰、木菟宿禰,嘖讓其無禮狀。由是,百濟諸臣殺辰斯王,以謝其罪。時木角宿禰、木菟宿禰等,議立阿花為王而歸。
     夏五月,天鳴。赤星然雙出,大如啟明,二光烈猶日,赤色若朱。初更在東天,三更沒西天。天皇異之,問武內公。大臣奏曰:「此星妖星,迴天之度不合於天,必近諸地在百丈上。唯見吾國,不見三韓。是吾國妖。」問由於神,即命令神巫奏諸降神樂。即有神,託巫。武內大臣問倚降:「這神御何大神乎?」迺行口告曰:「天懸久延彥。天皇不知耶?此殀星,天皇兄麛坂王、忍熊王,恨天皇現半天,欲亂東亂西耳。冶之法者,祭之為祠,國人災神也。」天皇聞神教,即敬對曰:「有朕所思,奈神赦耶?」神又曰:「左右其夜星也出。」天皇出庭,向星敕曰:「夫知天祚,唯為國民,非為己威。二王無憚,又何所望。下知為殺之人氣長足姬天皇,奉詔往征之人大臣出武內宿禰。朕得於天,與汝不諍。氣長足媛天皇,威勢滿於天地,御宇六十九年,怖隱而不現。大臣武內宿禰,德功一于六合,生齒二百歲,不能近牟兮。無恨。朕世今出何故?朕若政有私,天先汝制之。朕慮行無私欲,天尚不可制朕。況於乃荒神等。」天皇即嗔目,而左右眼睨,眼光如日昇中。時二星泯去,猶火上片雪,而天下見之。恐其德其威,不制而不叛,不治而不亂。

     五年,秋八月庚寅朔壬寅(十三),令諸國,定海人部及山守部。
     
    冬十月,命出維國令造船。長十丈船。既成兮。試浮于海,使輕泛疾行如馳,故名其船曰虛御。
     六年,春二月,天皇欲見民,幸於淡海國。至菟道野上而歌之,云云。
     七年,秋九月,高麗人三首,百濟人五首,任那人二首,新羅人四首,並來朝貢矣。命武內宿禰,領諸韓人等作池。因以號韓人池。
     八年,無事。

     
    九年,夏四月,遣武內宿禰於築石(筑紫),以監察百姓。武內宿禰弟甘美內宿禰,欲廢兄自立,讒言于天皇:「武內宿禰常密有望天下之情。今聞,在築石(筑紫)而密謀之曰:『獨裂築石(筑紫),以招三韓,令朝於己,遂將有天下。』」天皇知其忠,且受不敢信。已而誓於神,強以及三度。雖疑弟讒言,其親弟白狀難強可疑之。則試遣官軍,令圍武內宿禰。武內宿禰歎曰:「吾無貳心,以忠事君。今何禍矣?無罪而死。」有往來直真根子者,其為人形似武內宿禰姿,獨惜武內宿禰無罪而將空死。語武內宿禰曰:「今見大臣,以忠事君,既無黑心,天下共知。願密避之,參赴于朝,親辨無罪,而後死不晚也。吾聞時人每云,僕形能似大臣。我代大臣而死。夫畜忠臣奉與天皇,畜賢壽是與大臣,畜良公又與國家。於身有何所惜乎?」遂則伏劍自死焉。武內宿禰獨大悲之,竊避築石(筑紫),浮海而之從南海迴泊()水門,僅得逮朝。乃辨無罪。天皇則推問其武內宿禰、甘美內宿禰。於是二人各堅執而爭之,是非難決。天皇敕之:「令請神祇探湯取決。」與武內宿禰、甘美內宿禰出于磯城川濱齋埸,欲決勝負,共為探湯。武內宿禰便得勝狀。時執橫刀,謂於弟曰:「吾與汝者,一樹技也。與我無義,汝乍捐天。為真根子,今即殺汝報彼之死。」天皇敕令釋,是依父功也。下賜木齋直祖,是木齋直祖。以木齋直等,世謂讒言直,以往來直等世道三忠直。是以一旦一念赤黑,遺譽於千代,留辱千萬孫,其理之元也。

     十年,春二月,以真根子兒小經見躬命,封熊襲國造。
     十一年,冬十月,令作劔池、輕池、鹿垣池、廄坂池。
     是歲,有人奏曰:「日向國有孃子,名髮長媛。即諸懸君牛諸井女。是國色之秀者。」天皇心裏欲覓。
     十二年,無事。
     十三年,三月,天皇遣專使,而徵髮長媛。
     秋九月,髮長媛漸而至自日向,安置於桑津邑。爰大鷦鷯尊(仁德),及見髮長媛,感其形美麗,而常有戀情。天皇尋知大鷦鷯尊感髮長媛,而欲配之。宴于後宮,此日喚髮長媛,因以上坐宴席。時撝大鷦鷯尊,以指髮長媛,乃詠歌賜之。大鷦鷯尊乃蒙御歌,知得賜髮長媛,而大悅奉報歌,而奉給之為妃。
     十四年,二月,百濟王奉使而貢縫衣二女。來目衣縫始祖。
     是歲,弓月君自百濟來歸,因以奏之曰:「㠯領己國人夫百二十縣而歸化。然因新羅人拒,皆留于加羅國。」遣葛城襲津彥,召其弓月人夫。然尚經三年,襲津彥不來焉。

     
    十五年,八月壬戌朔丁卯(),百濟王奉使貢錦繡、金銀及易經、孝經、論語、山海經。又以阿直岐,貢良馬二疋。養於輕坂上廄。因以使阿直岐令掌飼,亦阿直岐能讀經典。依之,太子菟道稚郎子尊師之,始為韓儒學焉。於是天皇問阿直岐:「汝國勝汝博士有?」對曰:「有也。王仁者,是就中秀也。」遏時遣荒田別、齋巫別於百濟,仍徵王仁也。其阿直岐者,阿直岐史其始祖也。
     十六年,二月,王仁參來矣。則皇太子菟道稚郎子尊師之,習諸典籍,莫不通達。所謂王仁者,書首等始祖。
     是歲,百濟阿花王薨。天皇召直支王詔曰:「汝返於國,以嗣國王位。」且賜東韓地而令送遣之。
     八月,遣經繰(平群)木菟宿禰公、的戶田宿禰於加羅國。仍授精兵而詔之曰:「襲津彥也久兮不還,由新羅拒而為滯矣。汝等急往擊以新羅,披其道路。」木菟宿禰等便相進精兵,莅于新羅之境。新羅王愕之,即服其罪。率弓月之人夫,與襲津彥共來。
     十七年、十八年,兆庶無言無思。

     
    十九年,十月戊戌朔癸卯(),住吉大神曰:「八百萬神等無常俱居天皇守之,唯予三神俱天皇常居內裏,冀大殿中間定余居淨處,崇余余力擊西。故以吾三神入於序,祭之。又加八門於今四門,更以四大殿加二十四殿。若闕一字,則發國災。天皇之政依上中下,祭神之儀皆依古儀。雖崇尊之不為新加,雖急之時不為新滅。王仁頻為異解,謾神代,輕皇代。當推取其密書,為末葉類僻印。異國人文推吾神力,莫合神文,須尊是此八節之法。」天皇令曰:「以此神語,慎為節用。」即召王仁,問其所以。王仁即曰:「如吾國理解此國文,著書持之,以奉天皇。」即敕告之:「汝國人國,吾國神國。向後,以汝國理而勿解吾國文。」于時王仁愕然驚曰:「他不所知,而獨書之。卑神知之。」即見此事身震,毛豎,知神德驗。
     甲辰(),天皇敕令奉節,以住吉大神入於第八序。故崇祭奉齋田。又令津守連祖田裳見宿禰子,深谷戶為連公,知社務祭事之。復清內大殿,天皇自奉幣。大神現形告天皇曰:「賢哉,天皇聖也。大帝能歸豫言哉。尚有有,知否我無定居矣。唯住謹敬,不亂中間。他居非實。我無必約,唯因無私公潔事業,他因非實,若知余真居及余真因者,天地神皆護。每物吾在,每事吾度。天皇知之,宜歸我也。」
     是日,天皇齋次慎議浪華皇子與菟道太子及武內大臣。即立八節法,永為國之軌。
     序社寶祚根也,食先於天皇食,衣先於天皇衣,貨先於天皇貨,盡信、盡敬、盡齋、安心、置身、於言,是吾國元方,寶祚長久。則住吉三神者,是天三臺矣,即地三軍也。故崇於大殿,為序社大領。三軍在君則威不衰,三大在德則政永然。
     內裏大門移十二宮而立十二,王者依憑行十二德。敬大、讓小、節位,北三門事。出入慈平、悲苦、育世,東三神事。出入照理、明物、精己,南三門事。出入祿功、罰罪、斷政,西三門事。出入中禁大殿者,表二十八宿,立以二十八宮,行以二十八敬,而為王者宿。敬寶祚、宗廟、神慮、天命、君人、賞方、愛方,是七依於東七殿。敬萬機、任臣、高位、我分、在眾、言告、物理,七事,南七殿是處。敬納貢、寶方、聞訴、禁度、使人、瞋方、刑方,七法,諸西七殿也。敬後色、房樂、女言、常思樂欲、身事、獨居,七者,當北七殿斷。一殿缺之非。禁內法,一敬失之,非王者道。
     九代為上政,無為然為元。兩代為中政,祭敬化為元。四代為下政,智仁勇為元。上政代者神皇無隔,一居一政,而御天矣。中政代者居二,真一,政將猶故。下政代者營殿,勤詣、加祭、加田。於政也一之,恐而不為二,向後萬代依之守三。祭神祇儀持天祚軌,尊神代跡,守先皇皇行。故依其古祭之供之,勿任天皇時發意新及異國珍。
     神代正直,吾國直國,不以巧理。故其多紀神變人常皆任有記,無寓虛工。以異國巧理解這正直書。是謾神法妙,而為人儀凡,失神驗德,廢吾國威。韓國人文輔人代政,故有用之。唯純用之推神代奇,輕神國驗,依怙異國,怨害吾國,莫純一弘,自由習之。
     二十年、二十一年,無讚新誹私政矣。

     
    二十有二年,三月甲申朔丙子(ママ),天皇在於大殿,召浪華王及菟道王、武內宿禰,而詔:「汝等論主身處。」浪華王曰:「春美生物,夏大成物,秋矯實物,冬沉收物。而更不促。每年行之而尚不休,每日思之而也不盡。待死不惜。」菟道王曰:「效今、效古、效是,欲盡不盡,相從不偏。問剝所民怨,聞興所民好。磨所當曲,精所殘黑。規昨日悔,終今日悅,慮明日慎。於日有時,於時有觀。得之為無,被戀還虛。為行如天,為誠若地。為心之間,安靜如生。」武內宿禰曰:「煉勤惠,勤宜,效敬、效知,勤效盡己。武時以勇,文時以和,獨時以清,眾時以節,名異軆一。」天皇詔曰:「耳無由聲,口無由辨,身與民同,獨與眾同。人無不聞而異人思,又無不言而其跡差。有苦樂別,有隱見別。人多然者非君人心。雖有行者或未,又專,還有非中,難知其中。每事每物在是,不去。」天皇已曰:「二王大道,大臣小道,朕通大小。大中悉有小,小無我則大。又勿取論,取則尚之,尚則成偽。其害難治,甚於凡人。論之何為,脩身治世,還破身世。」
     二十三年,大大寬寬。
     二十四年,春二月,白鳥雌雄飛來兮懸,巢於內園井桐。鳥形若山雞而高,大如大鶴甚過。鳴聲合於五音。人不知其明。遂生乎一雛。高飛遠翔,食餌,不知何餌為餌。雛起去後,更亦不來。韓人見之而云鸞鳥。
     二十五年,百濟國王直支王薨。子久爾辛立,以為王。爾辛王年幼,大和木滿致執國政獨行,與王母相婬,而多行無禮。天皇聞召之。
     二十六年、二十七年,無為豐饒。
     二十八年,九月,高麗王使朝貢,因以上表。其表言曰:「高麗國王教日本國。」于時皇太子菟道稚郎子讀其表,怒之責高麗之使,以表狀無禮,則破損其表。
     二十有九年、三十年,平安。
     三十一年,八月,天皇敕群卿曰:「官船虛御(枯野)者,出維(伊豆)國所貢。是朽不堪用。然雖非生,奇物,而以久為官用,其功不可忘。為何認船名,而得傳後葉?」群卿被敕,以令有司,取其船材,為薪而燒鹽。得五百籠鹽,則賦施之周賜諸國,因令造船。是以諸國供貢上五百船,集於婿兒(武庫)水門。當時,新羅調使宿於婿兒(武庫)水門。爰於新羅停失火,即引之及于聚船,多船見焚。由是責新羅人。尋新羅王聞之,襲然大驚,貢能匠者。是豬名部巧等始祖。初虛御(枯野)船為鹽薪燒,而有餘燼。雖何燒之,一向不燼。奇其不燼而獻之天皇,異令是作琴,其音鏗鏘而遠聆矣。是時天皇歌之,云云。
     三十二年、三十六年,萬機無事,唯鼓穀御。

     
    三十有七年,二月戊午朔己巳(ママ),天皇詔:「遣吾路(阿知)使主及戶上(都加)使主於吳,求縫工女。」吾路(阿知)使主等渡於高麗國,欲達于吳國,更不知道路。乞知道者於高麗王。高麗王畏承,副吳發(久禮波)吳質(久禮志)二人之吳人,以為導者,由是得通吳也。吳王畏於皇命,敕令國中,撰吳漢工。即獻工女兄媛、弟媛、吳織、漢織四婦女焉。
     三十有八年,春三月,天皇為群卿、諸造,行花宴。終酒粗醉生睡氣。夢大人勝風狀,消息宛若天皇。即告天皇曰:「余是白真弓日本武丸也,赤根指日魂也。分降治皇之怨,成白鳥歸高天。然元日神,天照遍咒赫赫熾成皇神太神。亦使我天降毋國敵衛國,燒炎熱田縣奉故令鎮坐。武士八劍殿俱並鎮並坐。」須臾覺視之,度丈白鳳鳥自天非降,向東飛去。即詔:「遣使,比八劍殿,以後靈地營白鳥殿,而奉鎮坐。
     三十九年,二月,百濟國直支王遣其愛妹新齊都媛,以令仕朝。新齊都媛率七婦女而來歸矣。

     
    四十年,正月辛丑朔戊申(),天皇欲立太子,即召大山守命及大鷦鷯尊,而問二王曰:「汝等者愛子耶?」對言:「尤愛也。」亦問:「長與少孰是尤愛焉?」大山守命兼拒惟,知在寵於菟道王,即敕答奏曰:「少子無孝功,不逮于長子。」大鷦鷯尊察天皇之心宗菟道王,而敬對言:「臣恆思子於,中長者多經寒暑,既以成人,更無悒矣。唯有少子爾,未知其成不,是以甚憐之。」時天皇不悅大山守命言,悅大鷦鷯尊言,而告之美之曰:「汝言無私,寔合朕心!」菟道稚郎子有才學勝德,天皇常欲立為太子。故今欲和二皇子意,因發是問。
     甲子(廿四),以菟道稚郎子皇子,立為皇太子。即任大山守命,令掌山川林野。以大鷦鷯尊,為太子之輔,令知國事矣。又以物部斤葉連公,為大臣焉。
     四十有一年,春二月甲午朔戊申(十五),天皇崩豐明宮。百十一歲。
     天皇性天,至善、至德、自然、妙智,合諸萬機,精理,厚仁,常撫不厭,制罪自有恩,氣健住靈和,不擊人伏,不懷民戀,蕩蕩巍巍,無人能知。

     天皇所生,十七皇子,十二皇子,五之皇女。
      男,荒田皇子。
      次,大鷦鷯尊。
      次,根鳥皇子。大田君等祖。
      次,額田大仲彥皇子。
      次,大山守命。與土方公(土形君)等、榛原君等祖。
      次,去來真稚命。涂江別(深河別)君等祖。
      次,大原皇子。
      次,菟道稚郎太子尊。
      次,稚沼笥二俣皇子。三國君祖。
      次,隼總別命。
       兒,大大迹王。
        兒,私斐命王。
         兒,彥主人王。
          兒,大迹天皇。
      次,大葉枝皇子。
      次,小葉枝皇子。
      次,矢田皇女。
      次,阿倍皇女。
      次,淡路御原皇女。
      次,黃菟野皇女。
      次,雌鳥皇女。



     仁德天皇

     仁德天皇者,諱大鷦鷯尊。譽田別(應神)天皇第四皇子也。母仲媛命,五城百入彥皇子孫也。
     天皇尚幼,聰明叡智容貌美麗。及狀,身長九咫,目有青黃光陰,耳從眉上垂口下。其足指長,猶手指常儀。立道仁寬慈惠。

     
    四十一年,二月譽田(應神)天皇崩。于時,皇太子菟道稚郎子皇子,讓位于天皇。辭,未即帝位。仍諮天皇曰:「夫君天下以治萬民,蓋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驩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役上有,天下安矣。今我是弟也,且文獻不足。何敢繼嗣位,輙登天業乎?大王天然風姿岐嶷,仁孝遠聆,以齡且長,足為天下君。其所以先帝立我為太子,豈有能才乎?唯少子恩愛。亦奉宗宮社稷,重事。僕之不辨,不足以稱。昆即上而季是下,聖為君而愚為臣,是古今典焉。願大王勿疑,須即帝位。我則為臣,奉輔萬機。」天皇乃對曰:「先皇聖三才見,其天祚氣猶向明鏡見。大王能有妙才,知是國異國法,覺天度地儀明,更非臣所及。其才高如天,其德厚若地,誠是天賜也。先皇之聖知,正觀器視叶故預選明德,立王為試祚,而以後嗣,授之以民崇其寵章,令聞於國,豈少子愛。我雖不賢,何卻天命,而就人私,棄徒父皇敕,輙從弟王願?」固辭不承,各相讓之。
     於是時,額田大中彥皇子,將掌大和國長田及屯倉,而謂長田司出雲臣等祖雄鸕宿禰曰:「這長田者,是自本山守地。是以今吾將治之矣。爾之不可掌。」時雄鸕宿禰啟于皇太子。時皇太子謂之曰:「汝便啟大鷦鷯尊。」由雄鸕宿禰便啟天皇曰:「臣所任長田,大中彥皇子距不令治矣。」于天皇聞之問大和直祖丸雄臣曰:「大和長田者元謂山守地,是將如何?」即對白曰:「臣未所能知。爰唯有臣弟吾子籠知也。」適是時,吾子籠遣韓國又未還。爰天皇歎之告雄鸕宿禰:「爾躬往於韓國,以喚吾子籠臣。」雄鸕宿禰奉命,兼日夜急往。乃差淡路海人八十為水手。
     雄鸕往韓國,召率吾子籠而共來之。因問事由。對言:「臣傳聞之,於纏向珠城宮御宇(垂仁)天皇之世,科大足彥太子,定大和長田也。是時敕旨:『凡大和長田所者,每御宇帝皇定之。長田也雖帝王子,非御宇者不得掌矣。』是謂山守地者,非先皇意。」時天皇遣吾子籠於大中彥皇子,而令知其狀。大中彥皇子更無如何焉。乃知其所惡,而赦之勿罪。
     大山守命每恨先帝廢己非立,而重有是怨。則謀殺太子而登我帝位。天皇聞所謀,密告之太子,備兵令守之。太子又設兵待大山守命。而大山守命不知其備兵,獨領數百兵,夜半發而行。會明,詣菟道,而將急渡河。時太子服布袍,取檝櫓,接渡子,載大山守皇子而濟。至于河中,誂於渡子,蹈船而傾。大山守皇子墮於河淵深而沒,更浮,俱兵漂流。然伏兵多起防,不得著岸,遂沉亡死焉。令求其屍,泛於淀濟。太子視其屍,詠歌曰,云云。既而,興宮室於菟道,御居于茲。太子諫天皇曰:「夫鳳業者,一極無私,互讓為義,是義還私,以差義真,義真宜耳,宜又理爾。臣讓皇位,是真非義。所以者何,臣性長理。大王長理,則寡賢悅。又眾愚愁,理之為理。眾愚悅者,唯天獨耳。雖聖不能,至聖理而密理。臣非至聖,何敢。故不堪聖皇嗣。大王長仁,仁者寬恕理而不建。合賢忍愚,賢喜、愚喜。爰天下平,以堪上主。故如理無私,依早即皇位,兄王侵無道而亡於不順。罪非兄王,只在空位。」天皇辭曰:「天下愚愚而賢不進,雖得大平曷王者利。依聖皇嗣不在臣耳。」尚相讓位,共不即位。
     太歲辛未,春正月,空位。時皇太子諫天皇曰:「居富不安,居貴最苦。天下富絕,皇位貴極。非其人則不堪,以甚難強進之。是似以苦振臂進之。雖然如斯,兄者是尊,賢者是德,尊可在貴,德可在富。大王兄也,生而有德。天與其苦於大王也,勿強辭之。速即天位,撫育四海。」天皇對曰:「尊之尊者,非兄賢也。德之德者,非行自也。得者非取,是天與也。知者非他,是父知也。大王至賢,實當尊矣。大王生知,實當德也。天已與之。既與太子,父已知之被撰其人。冀稀大王蹈苦,立難代萬庶痛。」遂互相讓,不即天位。
     是年譽田(應神)天皇,葬于百舌野陵。

     太歲在壬申,春正月,空位。天皇率群卿諫皇太子曰:「日一日不出,乾坤不得立。王一日不嗣,天下不得安。大王大仁,何棄民庶。願為黎萬,早即位焉。」太子應曰:「天皇何者?是天下元。天下獲何物,而得所建哉?是法則耳, 序節即是。朝家無昆弟,又其無長少其猥。云何之?看夫大王者,天子相有生,宮廳不知相,其愚云何之。大王即位善,臣是即不善。」天皇又曰:「臣是力行,大王生自。生自安持力行日苦,唯非安持,萬機不危。安唯日苦,每事惟危。皇政為一僻,天下萬庶闇罪以傳萬歲。臣以不肖以無禪兮。私即位生僻令,天下闇者,是萬代罪也。大王至悌,何無憐乎。」太子亦曰:「皇以天下且與臣,天以天下永與大王。皇天已異,先皇雖聖,不及天明。臣即天皇位而數生僻非,是且非臣誤,即是先皇過。夫世孝子有何底人不慮先考,何唯拒臣身,即奉拒先皇。大王至孝,何疎先皇。」尚互相讓,遂不即位。
     夏四月,有海人,即齎鮮魚苞苴,獻于菟道宮。太子命彼曰:「我非天皇。」教進浪華(難波)。天皇亦返以令獻之菟道。於是苞苴鮾於往還。更取他鮮魚,亦用之獻焉。讓如前日。鮮魚亦鮾。由之海人苦於屢還,乃棄鮮魚而失行哭。故諺曰:「有海人,因己物以泣之。」太子聞之曰:「我知不可奪兄王心。豈煩久生兮煩於天下乎!」乃自死焉。于時,天皇聞太子薨,以大驚兮,從浪華(難波)馳到菟道宮。時太子薨之經三日。天皇見之,摽擗叫哭,不知所致。解髮跨屍,以三呼曰:「我弟皇子!」應時而活,自起以居。天皇又見語太子曰:「悲乎!惜乎!何所以歟自逝!若之,死者有知必也,先帝(應神)何謂我也?」太子啟兄王曰:「天命也,誰能留余。向天皇(應神)御所,具奏兄王為聖,且至有讓狀矣。聖王聞我死,以急馳遠路,豈得無勞乎?」乃進同母妹矢田皇女曰:「雖不足納采,僅而充掖庭數。」且伏棺而薨矣。於是天皇素服,發哀哭之,泣聲不止終年。
     太子性聖,明大仁合天,周愛人惻世,仁以不為仁民,悉喜樂忘本作惡。大智,普諍、天理、地儀、人科,皆知無晦迷處。大勇,無所其恐。無不成,可其成德以厚重。人懼民尊,為百王師。最堪踐祚。故先皇重寵。又天皇深辭。
     冬十月,歎無由,葬於菟道山上。
     天皇尚悔悲乎太子不即位薨,而不即皇位。時百濟相人王仁,敬伸相以奉相之曰:「太子夢御是天命也。不可悔恨。大王有天相,又不可止休。當速即天位。」而獻歌,云云。

     元年大歲癸酉,春正月丁丑朔己卯(),天皇即天位也。尋尊皇后(仲姬)曰皇太后。都遷浪華(難波),謂高津宮。  丁酉(廿一),始造殿。即宮垣殿室,更弗堊色。桷梁柱楹,又弗藻餝。茅茨之蓋,弗剖齊也。此不以私美,故富耕稼也。
     初天皇誕生日,木菟入于產殿。明旦,譽田(應神)天皇喚武內宿禰公,敕曰:「是何瑞也?」大臣言:「吉祥也。復當昨日,臣妻產時,鷦鷯入產屋。是亦所異焉。」敕曰:「朕子與大臣子,同日共產,又並有瑞,是天表也。朕今以為,取其鳥名,相易名子,為後葉契。」則取鷦鷯名以奉於皇子,曰大鷦鷯尊,取其木菟名,附大臣之子,曰木菟宿禰。是歷繰(平群)臣祖。
     二年,春三月辛未朔戊寅(),以磐之媛命,立為皇后。誕生四所。
      大兄去來穗別尊。
      次,住吉仲皇子。
      次,瑞齒別尊。
      次,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尊。
     妃,日向髮長媛。生男女二皇子。
      兒,大草香皇子。
      次,幡梭皇女。
     三年,無事。

     
    四年,春二月己未朔甲子(),登於葛城二上山岑,觀前後國烟氣不起。喟然歎以敕曰:「朕乏哉。」左右左右奏曰:「貴在天位,富持六合,何有貧乏憂乎?」敕曰:「國民貧乏,何持六合利也?今是百姓乏矣,何在天位高也。」而還浪華(難波)敕群臣曰:「朕登高山以遠望之,烟氣不起於域邦中。以為,百姓既以而貧,家無炊者。朕聞:『往古聖王之世,人人皆誦詠德音,家家悉有康哉歌。』今朕臨億兆,治於茲三年。頌音不聆,炊烟轉疎。即知,五穀不登,百姓已窮乏也。封畿內尚有不給者,況於畿外諸國邊乎!」
     三月己丑朔己酉(廿一),召群臣大歎詔曰:「自今已後,至于三載,悉除課役,不納調貢,息百姓苦。夫以天理天皇國父、大臣國兄,為國苦身。若亦不然不中於理,不守儉約,何持三年。朕與群臣,一心無恨。誠是國父、國兄之道。」時大臣群臣大悅,皆雨淚以前,奏曰:「臣等身命奉為天皇已捨,不取。假使無道,今無所惜。況為大道,又以為道忍飢寒乎。」是日始之,定三年法,配諸國宅,群臣賜半。天皇與大臣直麤食、麤服、黼衣、鞋屨,弊盡而作。溫飯、煖羹,酸餒而易。削心約志,以從事乎。無為樂之。是以,宮垣崩而不造,茅茨壞之更以不葺。風雨入隙而沾衣被,星辰漏壞而露床蓐。是後年年,風雨順時,五穀豐穰。三稔之間,百姓富寬,頌德既滿,炊煙亦繁。
     五年、六年,朝廷閑徒。
     七年,夏四月辛未朔(),天皇登二上山而遠望之。烟氣多起。即詠歌,云云。尋還浪華(難波)宮,語皇后曰:「朕既富矣。豈有愁乎。」皇后對諮:「而宮垣壞髦髮風枯,悉殿屋破衣被露曝。何謂富乎?」天皇又敕曰:「其天之立君,是為安百姓。然則君國人以百姓為本。是以古聖王者,國中一人飢寒,顧之聞之問之,責身辱吾謝天。今百姓貧也,則是朕貧也,百姓富也,則朕富也。神代已來,未有百姓富天皇貧。」
     秋八月己巳朔丁丑(),詔:「為大兄去來穗別皇子定壬生部。亦為皇后定葛城部。」
     九月,諸國悉請之曰:「課役並免,既經三年。因此朝微宮殿朽壞,府庫已空。今黔首富饒,而不有拾遺。里無鰥寡,家有餘儲。若當此時,非貢稅調,以脩理宮室者,懼之還天下人其獲罪于天乎。」時令群臣其賜復本,然猶天皇忍之不聽。武內宿禰謹敬奏曰:「臣心同共,又同忍之。雖然如是,恐理過乎。」答曰:「何有所過。王者千歲一乏,百姓每年窮困。百姓百人,獨憍王者每代皆憍。由唯朕與大臣同乏,又樂同之。」遂不聽之納之。
     八年,無事。
     
    九年,春正月,從穴門(長門)國海出馬形之龍,而遷陸遊野。長量五尺餘。頭頸腹龍有鱗,有角,體尾足馬有毛,有蹄。群馬從之,群蛇又從。熊豬狼犬,甚怖不親。人欲得之不能取得,奉事朝廷。百濟王聞之奏曰:「是諸龍馬,千歲不出。天皇德瑞天下大祥,非人手取,非人家有。」
     十年,冬十月,國國請不止。是時敕聽之。而甫科課役,以構造宮室。時國國喜之,百姓自不領,而扶老攜幼,運材負簣,不問日夜,竭力爭作。是以未經幾時,而宮室悉成矣。故於今稱聖帝。

     十一年,夏四月戊寅朔甲午(十七),詔:「朕視是國,郊澤曠遠,而田圃少乏。且河水橫逝,以流末不駃。聊逢霖雨時,海潮數逆上,而巷里乘船,道路亦埿也。群臣當議視之,決橫源而通海,塞逆流全田宅。」
     冬十月,命民掘宮北郊原,令引南水以入西海。因號其水,是曰堀江。又將防北河澇,以築茨田堤矣。爰堀從堀而埋,堤者從築又壞,而難塞之矣。是時天皇夢,有神來誨曰:「胸刺(武藏)人強頸,又河內人茨田連衫子,以這人二人祭於河伯,必得塞之。」則覓二人而果得之,因以禱于河神。爰強頸泣悲之沒水而死。乃其堤成焉。唯衫子有才,取全匏兩箇,臨于難塞水。乃取兩箇匏投於水中,而請之曰:「河神崇之,以吾為幣。仍今吾來也。必欲得我者,能沉是匏,而不令泛。則知真神,吾從親入水中。若不得沉匏者,自知偽神。何徒亡身。」時飄風忽起,欲引匏沒水。轉浪上而不沉,則潝潝遂遠流。是以衫子不死,而其堤乃成矣。因以衫子連幹,大音呼曰:「水神不得吾,即勝於河伯。吾身不亡耳。」故號其兩處,曰強頸斷間、衫子斷間也。
     是歲,新羅人貢。則勞於是役焉。
     十二年,七月辛未朔癸酉(),高麗國遣使貢鐵盾、鐵的。
     八月庚子朔己酉(),高麗客召朝饗之。
     是日,集群臣,令射高麗國所獻之鐵盾、的。諸人射之,不得通的,爰的臣祖盾人宿禰,以大矢通。次小廿瀨宿禰,見先箭不通處,放細箭而射通。知中先矢而鐵氣弱,欲令異國客知吾國射多,以此為略也。時高麗客等畏其射勝巧,共起以拜朝。美盾人宿禰,而改姓賜功名,曰的通田(的戶田)宿禰。又小泊瀨宿禰,賜名曰賢遺臣。
     冬十月,掘大溝於山背栗隈縣,而潤田矣。仍其百姓每豐年也。
     十三年,秋九月,始立茨田屯倉。因定舂米部也。
     冬十月,命造輪丹(和珥)池,築橫野堤。
     十四年,十一月,橋於豬鹿居津,掘大溝於漸來(感玖)。乃引石河水,而潤上鈴鹿、下鈴鹿、上豐浦、下豐浦四處,以得四萬餘頃田。故其處百姓,悉得寬饒,無凶年患。
     十五年,無事。
     十六年,秋七月戊寅朔甲申(),詔:「王者不興天下樂,無天地安其身處。所以樂天下者,在萬庶一親株。所以其一親株,在盡我天生仁。所以其仁不仁在,欲修仁為道。何以故然?仁為道者以仁為他,以道為外。仁本吾心,惡有求為道本吾行焉。有取名,而備為仁。又造為道,皆是偽爾。在其誠者無自他,為一親株。諸端皆非煩所求。」
     十七年,新羅欲背不朝貢。
     秋九月,詔:「遣的臣祖通田宿禰、小廿瀨造祖賢遺臣兩將,而問闕貢事。」時新羅人懼之謝罪,乃獻調貢。絹一千四百六十疋,金銀種種雜物,并八十艘。
     十八年、三十年,唯民安,頌聲鳴。
     三十有一年,正月癸丑朔丁卯(十五),以大兄去來穗別尊,立為皇太子。
     三十二年、三十四年【闕。】
     三十五年,夏六月,皇后磐野媛命,薨筒城宮也。
     三十六年,為常恆然。
     三十七年,冬十一月甲戌朔乙酉(十二),磐野皇后葬於名埒(那羅)山。

     三十有八年,春正月癸酉朔戊寅(),八田皇女次立,為皇后矣。
     秋七月,天皇、皇后居高臺而避暑。時每夜鹿聲自兔鹿野聞。其鳴聲寥亮而甚悲哀之。共起可憐情。及月盡,以鹿鳴不聆。天皇語皇后曰:「當是夕鹿不鳴,其何由焉?」
     明日,豬名縣主佐伯部獻苞苴。天皇因令膳夫問其苞苴狀。對言:「牡鹿也。」問之:「何處鹿?」曰:「兔鹿野得。」天皇以為,是苞苴者必其鳴鹿,因謂皇后曰:「朕比有懷抱,有聞鹿聲慰。今惟佐伯部獲鹿之日夜及山野,日即當鳴鹿。其人雖不知朕之愛此鹿,不知憐哀業,朕猶不得止,而自有恨矣。故佐伯部者武藝可也,不欲近習。」乃令有司,移鄉渟田。此今吾秋(安藝)渟田佐伯部遠祖也。世曰:「昔有一人,往兔鹿,宿野中。時二鹿臥傍,將又至雞鳴,牡鹿謂牝鹿:『吾今夜夢之,白霜多降而覆吾身。是何祥焉?』牝鹿答曰:『汝之出行,必為獵人見射而死。即以白鹽塗其身肉,如霜素矣。』時宿人聞,心裏異之。未及昧爽,有獵人來以射牡鹿。是以時人諺曰:『鳴牡鹿,隨相夢。』」
     三十有九年、四十年,世樂。
     四十一年,春三月,遣紀角宿禰百濟,而檢校三韓國。始分國郡疆場,具錄鄉土所出。百濟王孫酒君無禮。由紀角宿禰訶責百濟王。百濟王懼之,鐵鎖縛酒君,附襲津彥而進上之。禁之久矣,遂赦其罪。
     四十二年,唯為豐饒。
     四十有三年,秋九月庚子朔(),依網屯倉篇兒懸網,捕甫覦鳥,為異獻于朝廷。質似鷲而小矣。依未見,問酒君。見之奏曰:「多在韓州。得為馴懷諸人,為非掠乎鳥也。」酒君奉預而著韋紙,又著鐵鈴,以居于拳,上於天皇。時幸百舌鳥野,初前鷹遊御野,時野雉又數起。即放鷹令捕,而獲雉多矣。其獵甚面白。武內宿禰供奉陪田,事休奏白:「此鳥神代高鳥類也。惡為性鳥。此野為源,往世可盛。得寡,失眾。」
     是月,始令定鷹甘部。是惡王狩獵,費民業民物,失仁心、失萬機,故其失甚多矣。善王田野,進民、施民、見民、聞民,故成得耳。於卿士蒐,從樂為之,是失無得。為氣為之,是得少失。其法元也。
     四十四年、五十四年,天下豐足。
     
    五十五年,蝦夷叛牟。遣田道令擊,則為蝦夷所敗死于藺道(伊寺)水門。時有從者玉杵,取得田道手纏,與其妻。俱乃抱手纏而縊死也。時人聞之,皆流涕矣。里人憐,造墓。蝦夷首聞之大怒,將徒來以掘田道墓,則有大蛇,即發瞋目,飛自墓出以咋蝦夷,悉被蛇毒而多死矣,唯一二人纔得免耳。自是神靈大祟,發病蝦夷悉亡。故時人皆云:「田道雖既亡,遂以報讎。何死人其無知耶!」
     五十六年、五十七年,無事豐樂。
     五十有八年,夏五月,一夜當于荒陵松林南道,忽生兩歷木,挾路而末合。
     冬十月,高麗國與吳國,並朝貢。
     五十九年,亦復平安。
     六十年,冬十月,促白鳥陵守等,宛乎異役。于時天皇臨于役所,爰陵守目杵忽化白鹿走以入野矣。天皇敕曰:「此陵本虛,故欲除陵守。乍而現這奇,其陵尤靈御,當畏怖崇之。以不動陵守。」依之,彌貴授土師連等。
     六十一年、六十四年,亦復無事。

     
    六十五年乾田(飛驒)國有建名猛夷首者,軀一面二,其二面相背,頭合無項矣。南北有手足,有膝無膕踵。左右佩劍,兩弓雙射力強。聲輕,頑高虛,振重物,伏國民,追國造。以不隨皇命。依是,敕撰將。輪丹(和珥)臣祖武振熊君,即中其任。依以詣三諸岡,白大神祈誓曰:「臣擇多中征其奇強,不得急誅,而不歸洛陽,又不生在國神感其實,即賜朱鍪。」地拜著鍪歸,諸從不得見。以見知身隱,將兵至乾田,遂得親建名。親以戈刺殺,仍乾田國平均,不日復無風波。
     六十六年,只無風塵。
     六十有七年,十月庚辰朔甲申(),幸河內國石津原,定陵地。
     丁酉(十八),始築陵。鹿忽超野中,入役民中死。時靈其忽死,以探其痍,即百舌鳥自耳出飛。因視耳中,悉咋割剝。故曰其處名百舌鳥耳原。人尚靈非常役中有好占,其名曰速龍。即考之語曰:「大歲在己卯,其數得四數。月次十月,即有十數日。數十八,合三十二,拂去得八,是老土占。時日在午,其數得七,合三十九,拂去得七,是少土占。總數拂去,以得三數是為當占。」尋考之曰:「合七與八,成十有五。土之五數,合得二十。陰多陽少,故非日成土。土和遲月疾迴之年,遲回之故,非月成所落有年。此欲陵遲成,當二十年成。占如是吉也。豈此一陵成,及乎二十年。」爰見其理,御陵成後二十年用,果如此占。
     是歲,於吉備(黃薇)中國河鳴河派有災。有大虬令苦人。時路人觸其處,而行必被其毒,以眾多死亡也。命笠臣祖縣守治之。縣守為人,勇悍強力。而臨派淵,以三全瓠即投水曰:「汝屢吐毒,令苦路人。余殺汝虬。汝沉是瓠,汝能沉得則余被避,若不能沉則斬汝身。」時水虬化鹿,游引欲入瓠。瓠轉而不沉。即縣首舉劔入水斬蛇。求虬黨類,虬族數十有滿淵底岫穴。悉斬殺之,河水變血。故號其水曰縣守淵。乃妖氣消。
     六十八年、七十七年,平泰相續。
     七十八年,冬十月,大臣武內宿禰薨。生年三百十六歲。事六代天皇而輔政,伏夷。正吾國擊異國。年始三歲,事朝。八歲,謀擊熊襲。十有六歲,奉詔,察國察北陸,察東海至陸奧,權蝦夷。其功無比並,是古今獨功。故天皇甚悲歎。此年如闇,季儀閉廳戶,閉社戶。先是,大臣遊園,有一人貴卿來進大臣前,道大臣曰:「天祖召公,將行天政。」大臣答曰:「臣久陪國,知天下政。雖天曷也異乎。唯問公,有異耶?」貴人答曰:「但非至哲,迷虛變耳。他無所異。」自此力弱矣,他無所煩,薨。是至哲人帝召天廳,其事元也。
     七十九年、八十一年,天下彌安。

     八十二年,春二月乙巳朔(),詔侍臣物部大別連公曰:「皇后久經不誕皇子,以爾大別定皇子代后號為氏以為氏造。」賜矢田部連公姓矣。
     八十三年、八十六年,六合無風。
     八十七年,春正月戊子朔癸卯(十六),天皇崩。壽百四十三。
     天皇性明,夙興、夜寐,萬機無滯。輕賦、薄斂,樂寬民萌。布德、施惠,意極困窮。弔死、問疾,以養孤、育孀。至敏、通理,不學自知,不動自行。是以民伏政令,流行天下太平。
     冬十月癸未朔己丑(),葬昔所築百舌鳥野陵。

     天皇所生,五男皇子,一女皇女。
      大兄去來穗別尊。
      次,住吉仲皇子。
      次,瑞齒別尊。
      次,雄朝嬬稚子。
      次,大草香皇子。
      次,幡梭皇女。



    鬼目山藏

    先代舊事本紀 卷第廿三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