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宮皇太子菩薩傳

上宮皇太子菩薩傳

天台沙門釋思託撰

    唐是宋洲相邑縣,姓范,大范村人,三生之司。碑文現在之。
 昔陳朝有南嶽慧思禪師者,亦說大隋思大禪師,蓋一人也。謂陳、隨二國並化也。其南嶽即陳之土境。隋高祖令第二子漢王領四十萬眾,平陳入隋,即說隋南嶽衡山思禪師。
 某南嶽靈應甚多,百嶺相隈,千巖盤欝,楨松仙桂,亘嶺侵雲。其嶺崇迥,人莫窺尋。五通仙府,十仙窟宅。儒生輻湊,玄侶雲集。常有五千僧,修道,多至頭陀苦行,坐禪誦經。或口宣三藏,心味四禪。或振錫衲衣,攜瓶揭鉢。或冬夏祖膊,跣足經行。或隱居巖穴,飡松噉栢。或常坐不臥,宴點夷真。各擅己能,俱未曾理。其山門有二十里松徑,有一異人,守護此山。若惡人入山懷劫奪者至松徑,異人即出提手,牽入松林谿中而言:「汝過去無量劫中作惡業,今且坐禪入滅盡定。」以一手提石壓腳上,更不能起。假令凡二十餘人,舉彼人一手之石,不能得動。此形貌與凡無別,亦無栖泊處。若有惡人即現,無惡人不現。時共目為大祥渴。
 其山中有千年梨樹,樹若發花結菓,即有聖人應生。於一時,梨樹生花結實,其思禪師來彼山修道,即自豎一石記之:「余一生來此,迄耆年墬齒,捨壽零形。」在後其樹又發花結實,又堅一石,記自云:「余第三生於此門修道。」在後即云:「余今往東方無佛法處,化人度物。」至今唐朝時人皆云:「往南嶽觀思禪師三生石,其樹唐開元年中,發花 結實。」至天寶八年,有住檜和上,久在彼山修道。其年造大講堂,急催造畢。即都會山中僧,設大齋慶生。其日,住檜和上至堂禮佛畢,合掌東西,看眾僧畢,即歸房齋畢。用楊枝竟,迴頭向崑崙,近事云:『我婆﨟,去哭崑崙。』喚死作婆﨟。即報告堂中諸僧。用揚枝畢,便往堂中舉哀。從此眾僧始知住檜和上應千年梨也。思大和上即佛在靈山聽法花經僧也。然靈山同聽法花有思禪師在南嶽山,智者在荊州玉泉寺,定先禪師在天台華的峰。然此三人各異於時,思禪師威稜最甚,定先禪師耳聳零天蓋,智者目有重瞳。
 思禪師後生日本國橘豐日天皇宮生,度人出家,人皆不從,即云:「奴不能捨離眷屬。」太子云:「汝若出家,與汝高位大祿,不制嬬房。」自是己來,出家甚眾。漸後制三歸、五八戒等,是知菩薩方便,善巧多方。經云:「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道。」次發使往南嶽,取先世持誦法華七卷一部,一卷成小書,沉香函盛經至。即作疏四卷釋經,又作維摩經疏三卷、勝鬘經疏一卷。於是跡窮智境,文飾鳥章,心罄玄律,研幾祕術。發揮名教,曠千古之未聞,昭晉禮容,曠百王而有祐。遂得寶偈西從爰開石室之闕,金牒東流逸龍宮之海藏。又講件疏,香風四起,華雨依霏,御吻纔彰,流耀泛燄。於是法花經創傳日本。
 菩薩兼時入禪定,或時一日三日五日。于時世人不識禪定,但言太子入夢堂,制以白事進食。先造大官寺,又為弓削大連起亂於攝津造四天王寺,度人出家。而弓削殂殞,大祚克寧,又造法隆寺,及皇后宮,及橘寺、妙安寺、般若寺。造僧寺三,造尼寺五,合八所。
 又記言:「從今近二百年,當有傳持戒律,大興律儀嚴峻。」是知聖人記事無差。但太子龍樓不御,鵠駕長飛,棄劣仙而成大仙,超等覺而昇妙覺云云。

上宮皇太子菩薩傳 終

    上宮皇太子菩薩傳 一卷
      正應四年(辛卯)正月十三日 於知足院書寫了

      沙門了敏【生年五十三,戒﨟三十二。】



      底本:續群書類從八 傳部『上宮皇太子菩薩傳』

[久遠の絆]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