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釋書 卷廿二
濟北沙門 師鍊撰
資治表 三
【起元正,至廢帝。合四君。】
元正皇帝
元年春正月,改元靈龜。
夏五月,復知事管寺產,移元興寺于左京。
秋八,有沙門玄昉赴唐。
冬十月。 靈龜元年丙辰正月,不書即位。去歲九月初三,于平城也。帝草壁太子女,母元明帝。即位日,左京兆獻白龜,因茲改元。舊史系乙卯,今立丙辰者,孝德之例也。五月初,近州刺史藤武智適遊一寺。殿宇荒頹,不見比丘。顧問村人,對曰:「檀家管統寺產,主事無分,故有此廢。不獨此剎,餘處多爾。」刺史嚬頞曰:「如來設教,其旨深妙。天竺、支那,延及此方。且夫創寺檀信,元志植福。何其孫子,不思先業。侵三寶物,致是朽荒?不啻滯累其身。於曠劫所以虧耗,至治於清朝也。」乃表奏曰:「臣幸浴大化,得守上邦。適問民事,至一精舍。院宇頓毀,緇伍不在。問之,知依檀家管寺供也。若不下明詔起此廢,恐滅正法,且缺清化。不獨當州餘方或聞,乞下嚴勑,復此敗亡。臣不敢,專仰待明制。」詔曰:「傳聞浮屠之法,清淨無為。纔有檀興,辟功不處。是以射空之矢,從空而落。投海之滴,與海不竭。今民間謾收冥海之波,却受墜空之矢。是不啻貪墨之甚,又弗耳真乘之過也。自今以往,天下寺院、田業資產,悉隨僧管,不許檀家係掠。若其資寡廢久之院,宇合數寺成一區。眾僧諸檀,共振頹綱。若有乖誑,刺史檢校以聞。」是歲,當元宗開元四年也。
二年春。夏。秋。
冬十有一月癸丑,改元養老。沙門道慈,至自唐。 養老元年十一月,美州醴泉出。因此,十一改元。慈公是歲自唐歸。
三年春。夏。秋。
冬十月,舉高德精學業。沙門行善,至自高麗。三藏善無畏來遊。 養老二年十月,尚書省劄曰:「告諸僧綱。智鑑冠時,眾所推讓,宜舉其人者。又諸僧徒,各有所業。或誦習,或禪修,皆守本業,慎加勵勤。莫事浮遊倦墮矣。」行善之歸,事在本傳。無畏不聞,所止故書遊。
四年春。夏。秋。
冬十有一月,沙門神睿道慈,賜封戶。 養老三年十一月,睿慈二師之封,各五十戶。
五年春正月,與公驗于僧尼夏。
秋八月,轉經于四十八寺。
九月,置放生會。
冬十有二月,正經師。 養老四年正月,僧尼公驗始焉。
八月,勑都下四十八寺,一日夜讀藥師經。祈右僕射藤公病也。
九月,日、隅二州亂。朝廷祈宇佐神宮平寇。大神託曰:「交鋒之間,死傷多矣。我甚憐之。願寇平之後,置放生於諸州。」八幡放生會,自此始焉。
十二月,詔曰:「真詮佛乘,化在音聞。唱禮轉經,元有規矩。比來僧尼或出私曲,妄作別調。後生之輩,慣習成俗。若不變正,恐壞聲教。自今當式唐沙門道榮及沙門勝曉轉唱,餘皆停之。」
六年春。
夏五月,詔天下合修廢寺。度一百人。尚書右丞笠公薙髮。
六月,優沙門行善。錫道藏。
秋。冬。 養老五年五月,詔七道按察使,巡州郡,修廢寺。其不堪者,合數寺。太上皇病,度淨信男女一百人。祈病也。笠公出家,書官者貴之也。六月詔曰:「沙門行善,負笈萬里,普事遊學。既經七代,博積修練。天下所過之寺院,皆迎待供養。」又曰:「百濟沙門道藏,釋家棟梁法門領袖。年逾八十,氣力羸衰。若無束帛之施,何寄恤老之志。」有司四時頒供綿帛。優錫何?優遇稱譽也。錫賜也。錫賜孰異?賜常也。錫非常也。
十二月,太上皇崩。
七年春。夏。秋。
冬十有一月,寫諸經製幡蓋。
十有二月,設齋于京畿諸寺。安彌勒像于藤原宮。 養老六年十一月,勑寫華嚴、大集、涅槃、大菩薩藏經,及觀世音經二百卷。造幡蓋諸法器。薦大行太上皇也。
十二月、於京畿諸寺齋僧尼二千六百三十八人、及藤原宮安彌勒像者、薦天武天皇也。
八年春二月,遣沙門滿誓,撿構觀世音寺。
夏。秋。
冬,建施藥、悲田二院于興福寺。 養老七年二月,詔滿誓法師,造觀世音寺。觀世音寺,和銅二年詔大宰府官造,已歷十數年。恐修也。何書構?未竟也。未竟書構無咎,又警有司怠慢也。若曰修未由見怠。滿誓誰?笠右丞也。是歲,於興福寺建二院,納封戶五十,及豫州田一千畝,越州稻一十三萬束。
九年春二月甲午,天皇禪位于皇太子。後諡元正。
夏。秋。冬。 養老八年二月初四,太子受禪。
聖武皇帝
元年春正月,改元神龜。轉大般若經于宮中。
夏四月,諸州放生。
秋七月,營殿于山階寺。
九月,度人轉經。
冬十月。 神龜元年乙丑正月,不書即位。去歲二月于平城也。帝文武長子。養老七年,和州貢白龜,因此即位改元。舊史系甲子,今立乙丑者,孝德之例也。延沙門六百人于宮中,轉大般若,攘災也。夏,天下放生。及七月,山階寺營殿安藥師像者,祈太上皇病也。九月壬寅,詔曰:「朕聞,古先哲王,君臨寰宇。順兩儀以亭毒,叶四序而齊成。陰陽和而風雨節,災害除而休祥臻。故能騰茂飛英,鬱為稱首。朕以寡薄,嗣膺景圖。戰戰兢兢,夕惕若厲。懼一物之失所,睠懷生之便安。教命不明,誠信無感。天示象變,地顯震搖。熟惟災眚,責在予躬。昔殷宗修德,消雊雉之災。宋景善言,弭熒惑之異。遙瞻前軌,寧忘後懲。宜令有司,擇三十人出家,并左右京及和州管內諸寺,始今月二十三,一七日之間,轉經修勵,憑茲勝利,冀攘災異。」此歲當,開元十三年也。
二年。 神龜二年。
三年春二月,僧尼轉金剛般若經于宮中。
夏。秋。冬。 神龜三年二月,延比丘六百人、比丘尼三百人,讀金剛般若。攘災也。元年,大般若不書人,今何書?元年比丘而已。言轉般若,知有比丘,故不書。今二眾并屈,故書人。
三月,和州長谷寺成。行基法師為導師,義暹呪願而慶之。不書私也。
四年春。夏。秋。
冬十月,賻僧正義淵。
十有二月,頒金光明經于天下。 神龜四年十月,義淵法師卒。賜布帛,勑禮部監護喪事。褒淵之德望酬皇眷,故書以官。
十二月,以金光明經六十四部,頒下諸州。令比丘諷讀。祝聖也。 五年春二月,設齋會于元興寺。
夏六月,置修仁王會于宮中。止合廢寺。
秋八月癸亥,改元天平。
冬,新大安大寺。 天平元年二月,於元興寺設大齋會。左僕射
長室皇子
(
長屋王
)
,為監護。時一沙彌,連比丘,座捧鉢受飯。僕射以牙笏擊沙彌頭。血流下面,沙彌拭血而哭,忽然不見。經二日,或奏此事。帝怒,賜僕射死。
六月,仁王會者,一代之會也,立為式。止合廢寺者,辟濫并也。左京兆獻靈龜,背有文曰:「天王貴平智百年。」因茲,八月改元。是歲,侈新大官寺。禮也。初有司不委寺規。沙門道慈,進西明寺圖。帝大悅。
六年春三月,起東塔于藥師寺。
夏四月,藤皇后起塔于興福寺。
秋。
冬十月,沙門辨正為僧正。 天平二年四月,創興福寺塔。藤皇后及僕射房前,率文武官僚,曳材夷基。
七年春。夏。
秋八月,度釋行基散徒。
冬。 天平三年,初行基法師善諭導。所至之處,耕夫舍鋤,織婦投杼,隨之而聽。以故,隨侍之者多。無賴惰庸輩,相慣持鉢,寄活於我。八月詔曰:「行基法師從侍之士,其中優婆塞、優婆夷,如法精修者,男年六十一、女年五十五以下,咸許出家。餘持鉢行路之人,有司加撿捕。」
八年。 天平四年。
九年春。
夏四月,沙門榮睿普照赴唐。
秋七月,置盂蘭盆供于宮中。
冬。 天平五年七月,詔司膳寺備盂蘭盆供。立為式。
十年春正月,藤皇后構西殿于興福寺。
夏。秋。
冬十有一月,以妙法華、最勝王經為度科。 天平六年正月,皇后光明子營西金堂于興福寺,安丈六釋迦佛及菩薩、羅漢、神王等像,施衲伽梨沙門四百人。薦先妣橘氏也。
十一月,尚書省奏:「比來度者,不考學修,只資官舉。是乖法意,又亂聖政。自今不許舉度,只取才器。以妙法華、最勝王二經為科。先背誦,屢問數義,中者得第,不中下第。制可。」
十有一年春。
夏四月,沙門玄昉至自唐。
秋。
冬十月,定皇子薨薦。唐沙門道璿來。 天平七年四月,昉師以傳來佛像及經論,獻于尚書省。帝悅。
九月,新田皇子薨。十月,詔曰:「凡皇子之薨,七七之忌,供百比丘,以薦冥福。立為式。」是歲,唐道璿來。勑舘大安寺西唐院。
十有二年春二月,沙門玄昉賜封戶及田畝。扶翼童道,慈扶翼童。
夏。
秋七月,度一百人。
冬十月,賜沙門道璿、菩提,時服。 天平八年二月,昉師賜封一百戶、田一百畝,翼侍童八人、慈師童六人也。
七月,度一百人。都下四大寺行道,一七日。祈太上皇病也。
十月,璿、提二師,賜溫服。
十有三年春三月,營釋迦像、大般若經,于諸州。
夏四月,置轉經于大安寺。
五月,轉大般若經于宮中。
秋八月,轉大般若最勝王經于宮中,度京師及諸州人。沙門玄昉,為僧正。
九月,施綿帛于京畿僧尼。
冬十月,講最勝王經于大極殿。
十有二月,與玄昉綿帛。 天平九年三月,詔每州造丈六釋迦及菩薩像,并寫大般若經一部六百卷。是國分寺之權輿也。
四月,沙門道慈奏:「大安寺修造以來,每歲命百五十比丘,轉大般若。以故,荐年災害消沮。自今乞轉此經鎮國家,立為永式。以官租為達嚫。」制可。
五月朔日,有食之。延沙門六百人,宮中讀大般若經。攘災也。
八月,於宮中一十五處,轉大般若、最勝王二經。京師度四百人,諸州一百七十八人。祝聖攘災也。
九月,兩京、五畿比丘、比丘尼及沙彌二千三百七十六人,賜綿帛,各有差。
十月,於大極殿講最勝王經。百僚皆集,其儀同元日。沙門道慈為講師,堅藏讀師。皇太后藤宮子染沈痾,自誕帝未曾相見。
十二月,皇后光明子延玄昉法事,帝預聽。此日,藤宮子在焉。見昉師,洗然病愈,遂與帝晤。母子相喜,百僚皆賀。帝賜綿帛絲布,各一千純。書曰:「與淫萠也。」昉師何不書官氏?蠱也。
十有四年春三月,納封戶于山階寺于法隆寺。
夏四月,轉最勝王經于天下。
秋七月,納官租于國分寺。
冬月,六齋日停漁獵。 天平十年三月朔日,有食之。納山階寺于封一千戶,法隆寺二百戶。攘災也。
四月,天下之轉經。祝聖也。
七月,國分之租官稻,各二萬束也。是歲,詔曰:「去年天下諸州,營寺宇、置像經。今茲風雨順序,五穀豐稔。靈貺如響,佛事可崇。自今,天下諸州,每月六齋日,不得漁獵殺生。刺史加檢察。」
十有五年。
天平十一年。
十有六年春。夏。
秋九月,造觀世音像于諸州。
冬十有二月丁卯,遷都于山州恭仁鄉。 天平十二年九月,勑曰:「筑紫有不軌之臣。命軍討伐。願依聖祐,欲安百姓。故今州別造大悲像,高七尺。」不軌臣,藤廣嗣也。
十二月十五,都山州山階恭仁宮。
十有七年春正月,頒封戶于國分寺。
三月,舉國分寺安四王像。起塔寫頒經,納戶田。
夏。秋。
冬十月,橋役賜度。 天平十三年正月,藤太師遺命,返封五千戶。帝割二千戶賜其家,三千戶分納國分寺。充丈六像費也。
三月,詔曰:「朕以薄德,忝膺大寶。政化未洽,寤寐省慙。頃者年穀不登,慚懼交集。是以博求景福,覆燾兆庶。去歲,令天下造釋迦佛像高一丈六尺,及大般若經數六百卷。爾來風雨順序,五穀豐穰。靈貺如響,一懼一喜。經云:『若有國土講讀此經,恭敬供養,我等四王,常來擁護。』故今令天下諸州,安四天王像,及寫金光明最勝王、妙法蓮華二經各一部。朕又寫金字金光明最勝王經一部。每州構七級塔,安之。所冀,聖法之感,與天地而永流。擁護之恩,被幽明而恒滿。其造塔之所,又國之華。必擇好處,兼期久遠。自今僧寺號金光明四天王護國之寺,擇明德二十人為居者封五十戶,田一百畝。尼寺名法華滅罪之寺,擇淨尼一十人為居者,田一百畝。二寺有缺,量才補滿。二寺各月,八轉最勝王經。望誦戒羯磨。又六齋日,諸州不得漁獵。刺史加撿挍。駕世山東河架橋,始自七月至十月,募畿甸淨信民役之。役竟,得度凡七百五人。」
十有八年。 天平十四年。
十有九年春正月,轉最勝王經于四十九寺。
夏。秋。
冬十月,創大銅像于紫香樂。 天平十五年正月,帝作疏曰:「天皇敬諮四十九座諸大德,弟子階緣宿殖嗣膺寶命。思欲宣揚正法,導御蒸民。故以今年正月十四日,勸請出家之眾。於所住四十九寺,限七七日,轉大乘金光明最勝王經。仍令天下,七七日禁殺。又於大養德國金光明寺,設殊勝之會,為天下之模。諸德等,或一時名輩,或萬里嘉賓,屈彼高明,隨茲延請。諧慈悲之音,暢微妙之旨。仰願梵宇增威,皇家累慶。國土安泰,人民康樂。同駕菩薩之乘,共登般若之岸。」
三月,遣右僕射橘諸兄,如諸寺慰眾僧。
十月,於紫香樂京,創毗盧遮那佛銅像。帝製幹疏,降尚書省,宣示天下曰:「有天下之富者朕也,持天下之勢者又朕也。以此富,勢成彼像,設不為難矣而已。然亦少有思焉。夫像者金銅一十六丈之毗盧遮那佛也。庇廕是像,殿宇又宏。竭國銅而鑄,傾國材而構。度斯巨役也。雖寬租賦,恐傷氓黎。是以四海為費資,萬姓為助友。一針一草,各人各佛。像成之日,不獨朕有。以此勝利,天下共之。宜以朕意普告天下。帝闢寺基。於是行基法師,率徒并勸士庶助役。帝之大構元是良辯法師之所勸也。」
二十年春二月庚申,遷都于攝州難波。
三月,轉大般若經于新宮。
夏。
秋七月,殖稻于國分寺。
八月,度三千八百人。
冬十有一月,造大像模。 天平十六年二月,宣左僕射定難波都。
三月,於難波宮東西樓殿延沙門三百人轉大般若經。
七月,以稻二萬束,賜國分寺。子母計畫收其贏充修造。僧尼兩寺皆遍。殖何?貨殖之謂也。
八月,帝不豫。自難波歸平城,度三千八百人。病愈。
十一月,於甲賀寺創大像模。帝親引繩,太常奏樂。勑會四大寺沙門,達嚫有差焉。
二十有一年春正月,釋行基為大僧正。
夏五月,問京便于四大寺沙門。戊辰,車駕復平城。
秋八月,移大像于平城。
九月,度三千八百人。
冬十有一月,遣玄昉檢構觀世音寺。 天平十七年正月,行基加大僧正,及賜度者四百人。大僧正自基始。
五月,遣膳部郎粟栖王於平城藥師寺會四大寺眾宣問:「三都何佳?」僉曰:「平城佳。」由是,十一還奈良都。
八月,於和州平城移營大像。帝以衰袖裹土築壇。
九月,之度祈上疾也。昉師在西府。有惡稱,故書不氏官。
二十有二年春。
夏六月,玄昉夭。
秋。冬。
十月,天皇幸金鐘寺然燈。 天平十八年六月,觀世音寺成,昉師慶之。忽空中捉昉,不見其形。後昉頭落興福寺唐院。初大宰府都督司馬藤廣繼妻美,昉通花鳥使。司馬𠹤。自此,與昉有卻。十二年,司馬反。大將軍野東人討之。司馬亡而數年矣。其靈及於此也。
十月,幸金鐘寺,供盧舍那佛。然一萬五千七百燈。沙門數千歌唄讚頌。繞佛三匝,三更還宮。
二十有三年春。
夏五月,講仁王經于南苑,及天下。
秋。
冬十有一月,納田于國分寺。 天平十九年十一月,勑國分寺塔婆僧坊,皆令修備。因而納田僧寺九百畝,尼寺四百畝。
二十有四年春。夏。
秋七月,寫法華一千部。
冬十有二月,度僧尼各一千。 天平二十年七月,千部法華。薦大行元正上皇也。
十二月,一千之度。薦山陵也。
二十有五年春正月,天皇受菩薩戒及皇太后皇后。大僧正行基,錫號大菩薩。
二月丁酉,釋行基寂。奧州貢黃金。
夏五月,納田戶財帛于一十二寺。
秋七月甲午,天皇禪位于皇太子,後諡聖武。定諸寺莊田。
冬十月,天子幸智識寺。
十有二月,天子及太上皇,幸于東大寺。八幡大神入寺。 天平二十一年正月,帝於平城中島宮,屈行基受菩薩戒。法諱勝滿,皇后德滿,皇太后萬福。即日,賜號大菩薩。書錫褒也。
二月初,帝鑄大像,欲買黃金于唐國。依宇佐大神託,罷唐使。至此,奧州刺史百濟王敬福獻小田郡所出黃金九百兩,敬福階銀青光祿大夫。
閏五月,納五千戶十萬畝于東大寺,又納稻帛于大安。藥師、元興、興福、東大之寺,墾田各一千畝。及法隆、四天王、弘福、崇福、香山、建興、法華之寺,各若干畝。帝著發願文曰:「敬憑諸寺眾沙門,大藏大小經律論等,轉讀講誦。盡未來際,永無退轉。故今以茲資產,敬納諸寺。所希諸佛菩薩、諸天善神,隨喜擁護。寶祚延長,萬民樂業。法界有情,成無上道。」
七月初二,太子即位。勑定諸寺莊田。大安、興福、藥師、法華,諸國分寺,各一萬畝。和州國分寺四萬畝,元興寺二萬畝。弘福、法隆、四天王、崇福、新藥師、建興、下野藥師、築紫觀世音寺,各五千畝。諸州法華寺各四千畝。餘定額寺,各一千畝。
十月,八幡大神託向京。甲寅,勑諫議大夫石川年足等,迎神赴路。衛士百人。所經之州放生,官使等不食酒肉,道路除汙穢。
十二月戊寅,大神入都。遣官使迎之於宮南梨原宮,造新殿棲神。詔沙門四十輩慶讚。丁亥,帝及上皇幸寺,百僚皆從。作種種伎樂,拜大像。會五千沙門。又納封四千戶奴婢,各一百人于寺。此日,八幡大神託社女入寺拜像,王臣大奇之。尋常書天皇,曷為言天子?受禪之歲,猶屬舊主。天子之稱,理之順矣。
孝謙皇帝
元年春正月,改元天平勝寶。
二月,納封戶于金光明寺。
夏四月。秋七月。冬十月。 天平勝寶元年庚寅正月,不書即位。去歲七月初二也。帝聖武之女,母光明后。去歲,奧州貢金。四月丁未,改元天平感寶。迄帝即位,換勝寶。舊史系己丑,今立庚寅,孝德之例也。二月,和之金光明寺封三千戶,通前成五千。是歲,當天寶九年也。
二年春。
夏四月,沙門菩提為僧正。
秋。
冬十月,修續命法于藥師寺。 勝寶二年四月,菩提法師為僧正。世曰婆羅門僧正。
十月,勑沙門四十九人於新藥師寺行續命法。祈上皇疾也。
三年春正月,放生天下,度一千人。
夏四月,慶東大寺。天皇太上皇幸之。
秋。冬。 勝寶三年正月,詔曰:「今年自孟春至窮臘,天下停殺生。沿海之民,以漁為活者,數戶給米。」己丑,之度男九百五十人,女五十人。祈上皇疾也。
四月初九,慶東大寺。上上皇幸寺。百僚皆從,儀服甚盛。講師隆尊,讀師延福。延一萬沙門,奏一萬伎樂。東西分列,歌舞交發。佛法西來,齋會之盛,未嘗有也。
四年春正月,點燈于東大寺。
夏。秋。冬。 勝寶四年正月,帝幸東大寺,點二萬燈。
五年春正月,唐沙門鑑真來。
夏四月,築戒壇于東大寺。傳林邑舞。
秋。冬。 勝寶五年正月,鑑真法師從遣唐使伴胡來。真,善律學。
四月,勑於東大寺建戒壇。上皇登壇,受菩薩戒。靈福等舊僧八十人重受,沙門佛哲解音。今茲,詔樂部學林邑舞。所謂菩薩舞、拔頭舞也。
六年。 勝寶六年。
七年春二月,天皇幸智識寺南宮。兵部尚書橘建世,設傳法會于志賀寺。
夏五月乙卯,聖武太上皇崩。
六月,賜米鹽于沙門鑑真、法榮。放生天下。設僧齋于大安寺,于興福寺。促營東大寺步廊。
秋。
冬十有二月,六十沙門講梵網經。 勝寶七年二月,上幸智識宮。翌日,禮隣寺七佛。
五月初二,聖武上皇崩。沙門法榮誓侍山陵,轉經修薦。勑:「蠲榮本貫一郡租。」
六月,以上皇御膳米鹽等,賜真、榮二師。庚寅,詔曰:「居喪之禮,臣子惟同。天下之民,誰不預者。天下諸州,自今以去,放生一朞。」薦上皇也。丙戌,設一千僧,齋于大安寺。薦上皇五七忌也。興福寺齋者,七七忌也。凡講供有儀,曰齋會。諷供不儀,曰僧齋。甲辰,詔曰:「明年國忌,當設東大寺步廊。未竟,速促營備。課六路諸州督租庸。」
十二月,遣名臣六員于六大寺。屈六十二沙門,講梵網經。薦太上皇也。
八年春正月,度八百人。
夏五月,設僧齋于東大寺,結安居。
秋八月丙寅,行布薩于諸寺。
冬十有一月,納田于東大寺。
十有二月,納田于山階寺。納封戶于法華寺。 勝寶八年五月,東大寺一千五百僧齋。薦國忌也。今茲國忌,預始四月十五,至五月二,天下寺院講梵網經。故安居在望。
八月,詔曰:「軌持佛法,無尚木叉。尸羅之制,協我禮經。自今諸寺,勤行布薩。因而每寺納田一百畝。」
十一月,納備州田一千畝于東大寺唐禪院。薦上皇也。
十二月,山階寺田一千畝,給施藥院也。
廢帝
(
淳仁天皇
)
元年春正月,改元天平寶字。
夏四月。
秋八月庚子,天皇即位。僧綱菩提,上尊號於太上皇。釋鑑真,賜號大和尚。沙門延慶,授朝散大夫。辭。許之。新羅沙門來。
冬十月。 天平寶字元年戊戌,去歲八月駿州獻蠶,自成字曰:「皇帝命百年。」先三月,宮中承塵上,有「天下太平」四字。因茲,十八改元。今以史法系元正。八月初一,帝受禪即位。帝,天武之孫,舍人親王第七子也。即日,菩提僧正率僧綱,上表於太上皇。號曰,寶字孝謙稱德皇帝。此日,授號于鑑真。初為大僧正。真患綱務煩雜,故有此授。延慶法師有時望,授朝散大夫而賜封田。慶辭爵封,帝許爵不許封。君子曰:「君臣有禮乎。」癸卯,新羅沙門三十二人,尼二人,男十九人,女二十一人,歸化。勑居武州閑地。於是,始置新羅郡。尋常受位年不元,曷為元?折衷也。曷為折衷?丁酉改元,戊戌即位。己亥立元,恐緩也。戊戌之元者,折衷也。是歲,當肅宗乾元元年也。
二年春。
夏六月,城外路傍栽果樹。修諸州廢寺,括私度。
秋八月,大和尚鑑真,建招提寺。
冬。 寶字二年六月,東大寺普照法師奏:「路傍果樹可輔聖化,行路之人多寓其下。熱則就蔭,飢則啖實。乞城外道兩,邊栽果樹。」制可。山階寺玄基法師奏:「嚴淨國家,無過伽藍。攘炎拯難,佛力賴之。見今諸州練若,廢頹相仍。不加修治,恐失基趾。乞降宣刺史諸檀,年加興復。」制可。
八月,鑑真創招提寺。薦聖武帝也。書號尊之也。沙門賢璟寫大藏五千四十八卷而納寺。又薦帝也。君子曰:「見義勇為,璟之謂乎。」
三年春二月,僧正菩提寂。
夏。
秋七月,置四位十三階。賦東大寺產。
冬,沙門良辨為僧正。 寶字三年七月,四位十三階依良辨奏也。詔曰:「東大寺封五千戶。其一千戶充修造,二千戶僧供,二千戶官家法事。」非禮也。
四年春二月,大師藤仲移觀音殿于興福寺。
夏六月,造彌陀像于天下。法華寺納田,于山階寺,于法華寺。
秋。
冬十月,遷都近州保良。道鏡侍上皇疾。 寶字四年二月,藤惠美押勝修一宇興福寺,安觀音像。西壁繡補陀落山,東壁極樂界相。精致妙麗。此宇,元山階寺東院也。大師叛臣,曷為書官,褒修營也。然則何名?功不全也。
六月庚辛,皇太后莽忌預構淨土院于法華寺西南隅,安丈六彌陀像。至此日,設齋供。天下國分尼寺皆洽。又納田四百畝于山階寺。每國忌講梵網戒經,法華寺田給淨土院。薦太后藤氏也。
十月,之遷都十三也。沙門道鏡姓弓削氏,義淵之徒也。有梵學。召入內道場,修如意輪觀自在供。上皇疾保良。詔鏡看侍。鏡曷為不族。譏也。曷為譏?侍女主也。
五年春正月,築戒壇于藥師寺于觀世音寺。
夏五月辛丑,復都平城。
六月,太上皇祝䰂。
秋。冬。 寶字五年正月二十一,勑曰:「東山道下野藥師寺,西海道筑紫觀世音寺,各立戒壇。」充東西戒業也。上皇與帝有隙。因茲,五月帝歸平城,在中宮院。上皇于法華寺。
六月,上皇為尼。法諱法基。
六年春。
夏五月戊申,大和尚鑑真寂。
秋。
冬,納封戶于葛木寺。 寶字六年。
七年春。夏。
秋九月,道鏡號大臣禪師。停畋獵。 冬十月壬申,天皇狩淡州。
十有一月,檢保國分寺。 寶字七年九月,道鏡賜號大臣禪師。鏡媚上皇,故書不族。號名非法,不書賜。寶字之政權在上皇,帝只當宁而已。藤太師患鏡之寵。及反,以誅鏡為名。壬子,仲亡。上皇聞帝知仲事,遣兵圍中宮院。帝懼退位。降為淡路公,配淡州。婉文書狩也。
十一月,詔曰:「比聞。諸國分寺郡吏,侵掠多,致朽荒。僧尼逃散,大壞風化。諸州刺史,宜加檢察。」
元亨釋書卷第二十二 終
[久遠の絆]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