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孟箚記序

吉田松陰

 道則高矣、美矣,約也,近也。人徒見其高且美,以為不可及,而不知其約且近,甚可親也。富貴貧賤,安樂艱難,千百變乎前,而我待之如一,居之如忘,豈非約且近乎。然天下之人方且淫于富貴,移于貧賤,耽于安樂,苦于艱難,以失其素,而不能自拔。宜乎其見道,以為:「高且美,不可及也。」孟子,聖人之亞,其說道著明,使人可親。世蓋無不讀。讀而得于道者,或鮮矣。何也?為富貴、貧賤、安樂、艱難所累而然也。然富貴、安樂,順境也。貧賤、艱難,逆境也。境順者易怠,境逆易厲。怠則失,利則得,是人之常也。吾獲罪下獄,得吉村五明、河野子忠、富永有鄰三子,相共讀書,講道往復。益喜曰:「吾與諸君,其境逆矣。可以有利而得也。」遂報孟子書,講究礱磨,欲以求其所謂道者。司獄福川氏,亦來會稍善。於是悠然而樂,莞然而笑,不復知圜牆之為苦也。遂錄其所得,號為講孟箚記。夫孟子之說,固不待辯。然喜之不足,乃誦之口,誦之不足,乃筆之紙,亦情之所不能巳。則箚記之作.其可廢哉。抑聞往年獄中無政,酗酒使氣,喧械紛爭,絕無人道。
 今公即位,庶政更張,延及獄中,百弊日改,眾美並興。蓋司獄亦與有力焉。今乃與諸君,悠悠講學,以得樂其幽囚者,寧可不思所以對揚乎哉。安政乙卯,秋日二十一回藤寅。書諸野山獄北房第一舍。


講孟箚記 卷一
  • 第一場 乙卯六月十三日
    • 孟子序説

  • 第二場 六月十八日
    • 梁惠王上 首章
    • 梁惠王上 第二章 
    • 梁惠王上 第三章

  • 第三場 六月廿二日
    • 梁惠王上 第四章
    • 梁惠王上 第五章
    • 梁惠王上 第六章

  • 第四場 六月廿七日
    • 梁惠王上 第七章

  • 第五場 七月二日
    • 梁惠王下 首章
    • 梁惠王下 第二章
    • 梁惠王下 第三章

  • 第六場 七月六日
    • 梁惠王下 第四章
    • 梁惠王下 第五章 
    • 梁惠王下 第六章

  • 第七場 七月十七日
    • 梁惠王下 第七章
    • 梁惠王下 第八章 
    • 梁惠王下 第九章
    • 梁惠王下 第十章 
    • 梁惠王下 十一章

  • 第八場 七月十九日
    • 梁惠王下 十二章
    • 梁惠王下 十三章
    • 梁惠王下 十四章
    • 梁惠王下 十五章
    • 梁惠王下 十六章
講孟箚記 卷二
  • 第九場 七月廿二日
    • 公孫丑上 首章

  • 第十場 七月廿六日
    • 公孫丑上 第二章

  • 第十一場 七月廿九日
    • 公孫丑上 第三章
    • 公孫丑上 第四章
    • 公孫丑上 第五章
    • 公孫丑上 第六章
    • 公孫丑上 第七章
    • 公孫丑上 第八章
    • 公孫丑上 第九章

  • 第十二場 八月三日
    • 公孫丑下 首章
    • 公孫丑下 第二章
    • 公孫丑下 第三章
    • 公孫丑下 第四章

  • 第十三場 八月六日
    • 公孫丑下 第五章
    • 公孫丑下 第六章
    • 公孫丑下 第七章
    • 公孫丑下 第八章
    • 公孫丑下 第九章
    • 公孫丑下 第十章
    • 公孫丑下 十一章

  • 第十四場 上 八月九日
    • 公孫丑下 十二章
    • 公孫丑下 十三章
    • 公孫丑下 十四章
  • 第十四場 下 同日
    • 滕文公上 首章
    • 滕文公上 第二章

  • 第十五場 八月時二日
    • 滕文公上 第三章



  • 第十六場  八月十六日
    • 滕文公上 第四章
    • 滕文公上 第五章

  • 第十七場  八月廿一日
    • 滕文公下 首章
    • 滕文公下 第二章
    • 滕文公下 第三章
    • 滕文公下 第四章 
    • 滕文公下 第五章
    • 滕文公下 第六章

  • 第十八場  八月廿六日
    • 滕文公下 第七章
    • 滕文公下 第八章
    • 滕文公下 第九章
    • 滕文公下 第十章























     吉田松陰,名矩方,通稱寅次郎。幕末尊王論者、思想家、長州藩士。皇紀二四九零年,誕生。幼習兵學,遊學長崎、江戸,師事佐久間象山。培里再來時, 企圖密航不果,下獄。後於萩之自邸,開松下村塾。凡高杉晉作、桂小五郎、久坂玄瑞、伊藤博文等,是其門下。所以教化,並是維新魁首。後連坐安政大獄,于皇紀二五一九年刑死。


[久遠の絆]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