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二百六 列傳第一百卅三 將軍家臣十六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細川和氏 弟:細川賴春 從弟:細川顯氏 顯氏弟:細川定禪、細川直俊
細川和氏,稱八郎。
【太平記。】
其先出自足利義康,義康長子義清居信濃,稱矢田判官代。
【尊卑分脈。○居信濃據源平盛衰記。】
源義仲起兵,義清引兵赴丹波,平忠度不戰而退。
【玉海。】
及平氏據屋島,義清與海野幸廣等將兵七千,
【源平盛衰記作五千。】
屯備中水島,將攻屋島。為平重衡等所敗,與弟義長等力戰而死。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盛衰記又云,義清治承之亂,屬源賴政戰死,誤。】
義清生義真,義實生義季。義季居參河細川,稱細川二郎。義季曾孫曰公賴,生和氏賴春。
【尊卑分脈。】
和氏為阿波守。
【尊卑分脈。】
元弘之役,足利尊氏密圖歸順,和氏與上杉重能俱贊成其計。及攻六波羅,尊氏欲四面圍之。和氏曰:「兵窮則守必固。不如開其走路。」尊氏善之,為紓圍一角,敵兵果相爭出降。尊氏乃令和氏及弟賴春等。將兵討北條高時于鎌倉。途聞新田義貞已誅高時取鎌倉,便往下野,擁足利義詮入鎌倉。和氏自慊後期無功,將飜攻義貞。
【梅松論。】
初義貞取鎌倉,閱首級於鶴岡社,因啟神庫,展視寶器,有二引兩旗。二引兩者,足利氏旗號,相傳源義家遺物也。和氏等傅聞,為義詮乞之。義貞拒而不與,和氏等欲因之生事。時關東新平,士歸義貞者相踵,以故不得輒發,乃大宣揚尊氏之得朝獎,以扇擾眾心。於是將士稍去義貞,歸義詮。和氏等竭心綏撫,因留輔義詮居鎌倉。義貞大恚之,由此新田足利始生嫌隙。和氏從尊氏討北條時行有功,及尊氏反于鎌倉,和氏又與上杉重能為之謀主,
【太平記。】
遂從而犯京師。尊氏之走筑紫也,使和氏率其族留于讚岐,
【○讚岐據諸異本太平記。】
攻略四國。數月,尊氏再犯京師。和氏等率舟師,從戰于兵庫,又戰于京師,並有功。後復與賴春、師氏,俱輔義詮居鎌倉。
【梅松論。】
會鎮守府大將軍源顯家來討,和氏等出拒於利根川,戰敗而退。
【太平記。】
與國三年,死,年四十七。
【尊卑分脈。】
和氏嘗著夢想記,敘當時事。
【難太平記。○按梅松論記細川氏功,頗為溢美。而其書託宿菅廟所聞,疑即夢想記也。】
子清氏、賴夏。清氏
自有傳
。賴夏,出為仁木賴章養子。
【尊卑分脈。】
和氏弟賴春。
細川賴春,稱源九郎,為刑部大輔,任讚岐守。
【尊卑分脈、細川系圖。】
足利尊氏犯闕,賴春與兄和氏等從之。尊氏兵敗走兵庫,會周防、長門兵至,使賴春等領之,拒官軍於瀨河。賴春殊死戰,又敗被創。尊氏途逃于筑紫。賴春從和氏,留居讚岐。尊氏再犯京師,賴春與諸將累拒王師。
【梅松論。】
尋攻中務卿尊良親王于金岐城,陷之。興國初,脇屋義助將官軍平伊豫,入守國府。亡幾,義助病卒。賴春聞之,以為機不可失,即率兵七千餘,攻破河江城,進赴世田城。官軍別將金谷經氏以兵三百許,逆擊于千町原。賴春望之謂曰:「是皆精銳,將逼我決死也。宜疲而斃之。」乃戒勸士卒,分眾為三隊,親將其前隊。經氏兵來衝之,賴春佯披避之。經氏又擊破一隊,後隊兵接戰,遂大敗之,斬首二百餘級。經氏僅以千餘騎脫去,遂進陷世田城。守將大館氏明死之。
正平三年,從高師直,與楠正行戰,破之。初賴春屬直義,後從尊氏攻直義,
【太平記。○從尊氏以下據天正本太平記。】
尊氏命為侍所。七年,足利義詮據東寺,王師來襲,賴春率兵三百餘赴援。
【○本書或為五百。】
途與和田正忠、楠正儀戰,馬驚墬地。有三卒逼斮之,賴春臥斬二人,方起,一奴踵至,援槍摏之,中喉而死,
【太平記。】
時年五十四。
【尊卑分脈。細川家譜作四十九。】
賴春善射,後醍醐帝當講射馬場殿,召賴春充耦,十發皆破的。又命乘矢,亦中。賞賜衣物。賴春上和歌謝之,帝益嘉歎。
【細川家譜。】
子賴之、賴有、賴元、詮春、滿之。賴之
自有傳
。賴有,右馬頭。賴元為兄賴之養子。詮春讚岐守、左近衛將監。滿之,兵部少輛、備中守護。賴春弟師氏,為掃部助。從弟顯氏。
細川顯氏,稱小四郎。
【○本書或做賴氏。】
父曰賴貞。
【尊卑分脈。】
建武中,從足利直義居鎌倉。會北條時行倡亂,至武藏女影原,賴貞疾赴戰而歿。
【天正本太平記。○梅松論曰,賴貞時有疾,浴相模溫泉。顯氏從直義走至參河,馳人報狀。賴貞曰:「我不幸罹疾,聞賊起不得效力,安以殘喘累汝曹死節之念乎。」言迄。對使者伏刃而死。未知孰是。】
顯氏,任陸奧守、兵部大輔,
【尊卑分脈、園太曆、太平記。○分脈作少輔。】
為引付頭。
【尊卑分脈。】
從足利尊氏陷京師,又從奔筑紫,戰于多多良濱。
【太平記。○梅松論曰,顯氏留讚岐。未知孰是。】
既而與弟定禪抵京師,與新田義貞等戰,有功。
【梅松論。】
正平二年,將兵攻楠正行于河內。抵譽田,遇伏大敗,退保天王寺。
【○園太曆曰,顯氏與正行戰于教興寺,夜為正行所襲,敗還于京。未知孰是。】
尊氏遣山名時氏援之,並潰而還。
【天正本太平記。】
顯氏家于京師錦小路,及直義為高師直所訴停職,徙居焉。
【太平記、尊卑分脈。】
其歸順也,顯氏從之,與俱攻尊氏。及和議成,從直義還京師,直義奔越前。
【太平記。】
顯氏承尊氏旨,往喻直義解兵。
【園太曆。】
直義拘之不遣,命與畠山國清、桃井直常,拒尊氏於八相山,不利。顯氏與國清又諫直義,與尊氏講和,委政于義詮。直義大然之,出與尊氏相見。直常固沮不可,和議再敗。
【天正本太平記。】
顯氏恥事不諧,欲削髮為僧,尊氏聞而止之,因從還京師。
【園太曆。】
七年,義詮據東寺拒官軍,和田正忠、楠正儀火七條坊市而進。顯氏率兵百餘赴之,與戰而敗,僅與七騎還讚岐,得兵三千。
【○見行本太平記或作六千。】
再至京師,與諸將往攻男山。諸將方戰于園殿口佐羅科。
【太平記。】
顯氏火民家夾擊,官軍不戰而退,遂與細川清氏進營如法經塚。湯川莊司二百人相率來降,男山陷而還。
【園太曆、太平記。】
七月,出家。明日,死。
【園太曆、常樂記。】
顯氏能和歌,
【尊卑分脈。】
好禪,嘗以軍事抵申斐,參慧林寺 僧疎石,甚祟信之,遂薦于尊氏云。
【梅松論。】
四子,繁氏、業氏、氏之、政氏。繁氏,為式部丞。正平中,為伊豫守。足利義詮命鎮撫九國,先往讚岐調戰艦。祟德院堂領亦課軍糧。未發,暴病而死,世以為帝所祟。
【太平記。○堂領據園太曆。】
業氏和氏子,顯氏養為子,兵部大輔、陸奧守。氏之,賴貞季子,亦為顯氏養子,伊豫守,政氏左近衛將監。
【尊卑分脈。】
顯氏弟定禪。
細川定禪,少而削髮,為鎌倉若宮別當,任律師,稱卿律師。
【尊卑分脈、太平記。】
北條時行之亂,定禪與兄顯氏從足利直義,走至武藏狗庭原,傍郡兵應時行來攻,勢甚銳。定禪督士卒殊死戰,敗之。
【金勝院本太平記。】
後往居讚岐。及足利尊氏反犯京師,以書招之。定禪即起兵應之。軍于鷺田莊。高松持將舟木賴重來討,
【○賴重氏據舟木系圖。】
次屋島。定禪夜襲,大敗之。於是四國人士悉歸定禪。備前人飽浦信胤、田井信高,亦起兵應定禪,據備中福山城,定禪勢益張。延元元年,以兵東向,遇赤松範資于途,相率而進。是時尊氏已至大渡,與新田義貞相持。脇屋義助亦璧于山碕,以拒尊氏。定禪、範資先攻義助,走之。義貞遂棄大渡而退。定禪追敗新田義顯,長驅入京師。車駕己幸廷曆寺,定禪等即縱火焚宮闕。
【太平記。○參取梅松論。】
尊氏命定禪興兄顯氏等往至園城寺。以僧徒急犯行在,時鎮守府大將軍源顯家發陸奧兵赴行在,軍勢甚熾,將來攻園城寺。定禪等大恐,累發三使請益兵,尊氏不許。定禪等出拒唐碕,見敗,退戰于園城寺,又敗,遂退還京師。義貞等乘之來攻,尊氏兵大敗,棄京師而遁。定禪深憤之,謂士卒曰:「京師不守,吾曹之由,可不一戰以雪恥乎!料新田氏之軍已疲,不可復用。而餘兵皆志在金帛,必四出劫掠。襲之則克。」即夜簡兵三百,縱火返鬭。義貞等敗走,追斬期部將數人,尊氏復入京師。
【太平記。】
於是,定禪勇讋軍中,後與義貞戰于兵庫,又大破之,遂從尊氏戰;于京師定禪功居多焉。又以兵攻阿彌陀峯,破官軍而還。
【太平記、梅松論。】
弟僧皇海、直俊。皇海,若宮別當,
【○參取梅松論、清和源氏系圖。】
稱三位房。
【尊卑分脈。】
細川直俊,為民部少輔。
【印本尊卑分脈。】
'稱帶刀先生。
【尊卑分脈、梅松論。】
延元中,從顯氏、定禪戰于京師,義貞敗退,眾議欲攻阿彌陀峰。直俊約:「阿彌陀峰之敵,皆近畿鳥合。據城而戰,固其所欲也。宜先擊竹田敵,回兵由木幡稻荷,襲阿彌陀峰,腹背夾攻,破之必矣。守殿當出兵七條,要其走路也。」乃與顯氏等攻竹田。直俊與二騎先進,排門而入,身被重創。眾繼進急攻,官軍陷水,溺死略盡。還抵阿彌陀峰,自營後衝之。直義亦進兵當其前,官軍狼狽,不戰而逃。
【梅松論。】
後與大塚惟正,戰於河內,敗死。
【尊卑分脈、和田系圖裏書文書。】
大日本史 卷之二百六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