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九十三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源顯家
源忠顯
源顯家,大納言親房長子。元應,嘉曆間,敘從五位上,累進兼侍從左近衛少將。元弘元年,任參議,為左近衛中將,時年十四。
【公卿補任。】
是春,帝與中宮及永福門院,幸權大納言藤原公宗北山莊觀花。帝親吹笙,顯家舞陵王。容貌閑雅,俯仰中節,觀者嗟賞。舞畢將退,帝召還更舞一曲,賜物賞之。
【增鏡、舞御覽記。】
三年,兼彈正大弼。
【公卿補任。】
帝以天下新定,思鎮撫東陲,以顯家為陸奧守,出鎮陸奧出羽。辭以不慣吏途將率之事。不許曰:「世屬升平,文武無別。在昔皇子、皇孫、執政大臣子胤,多總戎務。自今可講武藩屏朝家也。」顯家不得辭,彊赴任,欲請皇子藉重,乃奉義良親王行。帝親書旗銘賜之。及戎器數具,時縉紳之赴任久廢缺。及顯家出,乃悉稽循古儀。帝賜衣馬於御前遣之。
【神皇正統記。】
特准鎌倉舊制,置評定眾、引付眾,及侍所諸奉行,輔國政。
【建武二年記。】
初護良親王惡足利尊氏竊有執天下兵權之志,欲散其黨與,以分其權勢。因推顯家為東方鎮將,使東國將士從之,以壓尊氏。顯家姑者,護良親王之妃也,故為之。
【保曆間記。】
居二月,兩國率服。
【神皇正統記。】
建武元年,以功敘從二位。二年,兼鎮守府將軍。
【公卿補任。○太平記係延元元年,誤。】
詔奉義良親王,與新田義貞俱攻足利尊氏于鎌倉。
【太平記。】
顯家集兵國內,不能時發,乃率見兵轉戰而前。
【參取關城書太平記。】
延元元年,抵鎌倉,尊氐既已西上,時東北諸將新田義興、千葉貞胤來屬,兵凡五萬,尾尊氏晝夜兼行。至近江,使大館幸氏攻拔佐佐木氏賴觀音寺城,斬五百餘人。帝遣船七百隻,迎顯家,泛湖至延曆寺。
【參取神皇正統記、梅松論、太平記。】
與義貞攻園城寺克之,遂與諸將分道攻尊氏。顯家以二萬人自粟田口,放火而進。尊氏望之曰:「」北畠殿來,吾不可不親當也。率數十萬人禦之。戰數合,眾寡不敵。顯家兵善戰,尊氏不能破,並解而憇。義貞因縱兵突擊,尊氏敗走,又出兵豐島河原,再攻尊氏。顯家先登,諸將繼進,大敗之。尊氏西走,乃與義貞振旅旋京師。
【太平記。】
兼右衛門督、檢非違使別當。
【公卿補任。】
時尊氏黨與四方蜂起。
【太平記。】
於是顯家奉義良親王,復如陸奧。
【元弘日記裏書。】
韶併管常陸、下野二國。
【保曆間記。】
上書請曰:「陸奧國,當邊境之至要,備蝦夷之不虞。弘仁三年,特下敕符:『建鎮守府,擇主帥之器,授將軍之號,秩從五位上階,率本國如鄰州牧宰兼任之。』臣今官昇八座,位至二品,依別敕蒞本州,以功兼鎮守府,恩寵誠重。雖然位高而 官卑,恐違光格。願今後三位以上,任此職者,加大字,以為永格。因時制誼,歷代之通規。親王任刺史,特號大守,蓋此類也。伏望天裁。」
【建武二年記。】
於是,為鎮守府大將軍。
【建武二年記、職原抄。】
尋拜權中納言。
【公卿補任。】
進攻相馬胤顯于法華堂,相馬光胤于小高城,斬之。
【相馬家傳。】
二年春,陸奧將士多應尊氏,攻顯家。顯家戰不利,與藉城宗廣,奉義良親王保靈山城。
【○參取結城文書、元弘日記裏書、保曆間記、太平記。】
敵又來圍,
【結誠文書、保曆間記。】
先是,帝御吉野,官軍復振。
【結城文書、太平記。】
新田義貞遣書顯家,勸發兵上道。顯家未發,會帝遣修理亮江戶忠重,敕顯家曰:「朕向還軫京師,而足利直義負約,處置失方,殊乖朕意。今移蹕吉野,促諸國義徒,以圖恢復。卿須率官軍,速赴京師,庶賴卿力,平定天下。特以朕意諭宗廣等,令輸忠節。」顯家乃以敕示宗廣等,眾咸感激,士氣益奮。
【結城文書。】
因移檄徵兵。宗廣之族,及伊達信夫、南部下山族等六千餘應之。顯家乃發靈山至白川關,管內兵士來赴幾十萬,進至下野,
【太平記。】
駐宇都宮數日,休兵馬而發。
【○參取結城文書、保曆間記。】
足利義詮兵扼利根川,會霖雨水漲,眾不能涉。顯家部下齋藤實永及弟豐後次郎,亂流而進,餘眾隨涉,水為之泛溢西岸。敵欲防之中流,溺死者無算,大潰而走。顯家入武藏府,駐五日,宇都宮公綱來屬。顯家遣兵攻芳賀禪可降之,與北條時行、新田義興,攻鎌倉走義詮。
【太平記。】
敵將斯波家長退據杉本城,乃遣兵攻拔之,斬家長。
【○參取保曆間記、室町家的始日記、尊卑分脈、鶴岡社務記。】
三年,率兵赴京師,士卒侵掠恣暴,所過焚蕩。比至尾張,藤原昌能、堀口貞滿引兵來會,兵勢彌漲。沿道敵軍桃井直常、土岐賴遠等,往往起躡後,眾至八萬餘。顯家駐陣青野原,與賴遠等戰卻之。會尊氏遣高師泰拒黑地河。
【太平記。】
賴遠等又至,顯家前後受敵,
【難太平記。】
取道伊勢,將赴吉野。
【太平記。】
師泰追到雲津河,擊卻之。
【難太平記、三刀屋文書。】
休兵奈良,集諸將問計。結城宗廣曰:「不破黑地,徑詣行宮。帝若有問,無辭塞責。我兵雖疲,足復京師。萬一致挫衄,暴屍於王城之下,亦可洩憤已。」從之。未發,尊氏遣桃井直常邀之。顯家兵疲不能戰,潰走。顯家逃河內,收散卒據男山,軍聲復振。尊氏遣高師直攻之。顯家據險深塹,士皆力戰。敵軍不利,師直慮河內、攝津官軍與顯家掎角,留重兵圍城,身陣天王寺絕援路。顯家出城,與戰大敗,從二十餘騎,將突圍奔吉野,手自接戰。敵兵合圍,竟歿于陣,
【太平記。】
時年二十一。
【公卿補任、北畠系圖。】
贈從一位右大臣。
【關城書、高野金剛峰寺所藏親房手筆順文。】
子曰顯成,
【尊卑分脈。】
事後村上帝,侍吉野行在。
【園太曆。】
子親成。
【尊卑分脈。】
源忠顯,內大臣有房孫,權中納言有忠子也。
【太平記。】
家稱六條,或千種,
【尊卑分脈、太平記。】
又禪林寺。
【保曆間記。】
弱冠喜騎射,以博賭酒色為事,有忠心絕不為子。
【太平記。】
仕為左近衛少將。
【公卿補任、舟上錄。】
後醍醐帝潛幸笠置‧忠顯扈之。及笠置陷被虜,帝御六波羅南方。北條仲時、北條時益特放忠顯及中納言藤原藤房,給事左右。既而從帝適隱岐。明年,官軍所在並起,隱岐守護佐佐木清高,日夜巡警行在,以防非常。
【太平記。】
然衛士多竊欲翼戴者。
【增鏡、伯耆卷。】
富士名義網衛中門,奉旨往出雲,招集兵士,為鹽冶高貞 所拘。帝遲之數日不至,乃與忠顯謀,託以三位局產期在近,移就外舍,乘昏而出。道斥輿步行,獨忠顯從焉。扣路傍民家,問千波湊。主人熟視帝,對曰:「湊去此五十町許,路多岐易迷,請為鄉導。」負帝到湊,求舟御之。舟人亦以為非常人,曰:「今日得奉此役,是生涯之榮,敢請所往。」忠顯密謂之曰:「是即天下之主,急欲屆出雲伯耆之間。」指形使之地赴之,事成賞以邑土。舟人喜,解纜疾馳。佐佐木清高發舸追及,人皆驚愕,不知所為。
【太平記。】
帝謂舟人曰:「勿怖,第垂釣。」舟人乃匿帝及忠顯船底,覆以薧魚,使柁工、水手列立其上盪櫓,而身坐釣。賊上御船褊索,舟人徐問曰:「公等何索?」賊曰:「主上逃去,必在海中。」
【○參取梅松論、太平記。】
舟人詒曰:「今夜子刻有船出湊,一人冠,一人烏帽,簪纓之客也。今行可五六里。」乃遙指曰:「船猶在彼。」追兵轉柁去。須臾,敵舸百餘艘又追至,駛如飛。會風止,御船不得進。帝投佛舍利于海默禱,
【太平記。○遙指云云,據天正本。】
俄而風起,敵舸西,御船東,漂蕩數日,經出雲,到伯耆大坂湊。忠顯登岸,問路人曰:「此地亦有知名武人邪?」人答以名和長年。忠顯遣使造其家,宣旨委託。長年即起兵,奉帝幸船上山,軍勢大振。
【○參取太平記、伯耆卷。○按毛利家本、天正本太平記曰,忠顯與帝侍女通,有孕。帝託其移就外舍以出。請忠顯曰:「所生若男,必為汝嗣。」及娩果男,後以繼家。梅松論曰,富士名義綱奉帝及忠顯適伯耆。又按伯耆卷載後醍醐帝播磨遷之始末,與諸書差異。今不悉取。】
忠顯以功,為藏人項、左近衛中將。
【公卿補任、保曆兼記、太平記。】
赤松則村攻北條仲時、北條時益于六波羅,不利。忠顯奉命將兵往援之。路收降兵,幾得三萬人。
【三萬據諸異本。】
但馬守護大田守延奉恒良親王,舉兵至丹波篠村。適與忠顯會。忠顯因奉恒良親王,進陣西山峰堂。時僧良忠陣于男山,赤松則村陣于山崎。忠顯恃眾自欲專功,孤軍進入京師,令軍士綴鎧袖,書風字,以為號。與六波羅兵戰,不利,守延死之。忠顯引軍遏還峰堂,議欲退軍。兒島高德苦諫止之,語見
高德傳
。忠顯怯懼,即夜奉恒良親王奔男山。時足利尊氏自內野,赤松則村自東寺,入京師。忠顯亦自竹田入戰,大克,進圍六波羅。忠顯令曰:「緩攻曠日,千劍破兵捨彼來救,則腹背受敵。宜先其不來,急攻而拔之。」軍士連車數百輛,撤屋材,山積車上,推至城門下,火之以燔門樓。北條仲時、時益途挾光嚴院東奔。
【太平記。】
忠顯得神鏡于北山莊,奉安禁中。
【皇年代略記。】
車駕歸闕,忠顯率從兵五百前驅,以備非常。以功,賜三大國及邑數十所為食邑。
【太平記。○本書不載所賜國名,今無所考。】
為彈正大弼,敘從三位,拜參議,
【公卿補任。】
寵渥無比。忠顯自是奢汰無度,令家臣番設盛饌,日費萬錢。率所暱數百人就酣宴。又作大廄,畜馬數十匹,每醉著錦袴虎皮行榺,聯騎遊獵。
【太平記。】
足利尊氏之犯闕,忠顯與結城親光、名和長年等拒之,大戰于勢多。
【梅松論。】
延元元年,削髮。
【公卿補任、尊卑分脈。】
尋與近衛少將藤原雅忠,捕足利尊氏于西坂,戰敗而死。
【太平記。】
四子,具顯、長忠、忠方、顯經。
【尊卑分脈。】
顯經,少納言、近衛少將。
【左右不詳。】
正平七年,諸將攻足利義詮于京師,顯經以兵五百自丹波路入戰。
【參取園太曆、太平記。】
後至權大納言。
【新葉和歌集。】
子雅光,從一位權中納言。
【尊卑分脈。】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六十六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