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六十六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藤原實資 子:藤原資平
藤原能信
藤原伊周 弟:藤原隆家
藤原實資,乳名大學丸。
【大鏡。】
參議齊敏子也。祖父實賴養為己子,
【公卿補任、大鏡、榮華物語。】
甚見慈愛。其珍寶莊園,咸歸焉。
【大鏡。】
少屢歷清要。長保三年,任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
是時,左大臣藤原道長累世權戚,加以后父,專總朝政,逞縱威福。及三條帝嗣,道長驕蹇殊甚。朝臣上下,夤緣攀附,唯恐不及。朝廷綱紀,日益頹弛。實資獨侃然正色,無所回撓。帝亦竊倚賴之。
【○參取小右記、大鏡、榮華物語。】
初宣耀殿女御入宮有幸,生小一條院。枇杷中宮之立也,帝繼欲立女御為皇后,然憚道長不決。道長揣帝意嚮之,而外示贊襄,內實沮礙。及冊拜日,廷臣佞媚之徒,恐其補皇后職,悉往中宮所居,逃避朝命。帝遣使召之,眾皆不應,以醜言陵侮敕使。如參議藤原正光,至以瓦礫投之。實資適有疾,聞之曰:「天無二日,士無兩主。實資豈可畏權臣而忽朝命哉!」即時力疾,與中納言藤原隆家等數輩入朝,預嘉會。帝深德之,密諭實資子資平曰:「朕淹在東宮,不知物情。常謂:『一旦登極,何事不如意。』而今不獲爾。昨日立后,自公卿以下,咸憚左大臣,應敕喚。惟須大將經理,朕深嘉忠懇。自今以往,庶事必與大將議。卿其以是密報,俾大將知之。慎勿泄焉。」實資聞敕諭,大感喜曰:「食祿之身,恒恐素餐之責。臣子之義,安可不奉命乎。」會道長病,時有流言:「實資、隆家等喜道長病。」實資曰:「此言何所從來?榮辱有命,何足恤也。」于時帝久患眼,道長因逼令禪位後一條帝,而以皇長子小一條院為其儲副,欲使實資為東官大夫。實資輒辭謝曰:「身典親衛,十六年于此。衰老日迫,警衛或懈。重以顯要,益非所堪也。」事遂寢。寬仁三年,刀伊寇西海。敕符太宰府討之。藤原隆家時為權帥,符未及到,發管內兵,擊而卻之,奏捷京師。公卿會議酬賞。權大納言藤原公任、中納言藤原行成等曰:「所下敕符,雖有賞募之文。而符未到,先既發兵,不宜加賞。」實資駁曰:「昔在寬平中,新羅侵對馬。島司文室善友不待敕符,擊走寇賊,朝議加賞。苟有功可錄,何問敕符到不到。此而不賞,將何以勵後。」權大納言藤原齊信亦同其議,遂行焉。
【小右記。】
治安元年,拜右大臣,
【公卿補任、日本紀略。】
尋兼皇太弟傅。
【公卿補任。】
萬壽三年,聽駕牛車入宮門,不就班列直上殿。
【日本紀略。】
長曆元年,敘從一位。
【公卿補任。】
永承元年,薨,年九十。
【公卿補任、扶桑略記、榮華物語。○尊卑分脈作寬德二年薨,年九十二。】
世稱後小野宮。
【尊卑分脈。】
日錄曰小右記。
【仁和祀書籍目錄。】
實資,性明達方正,不阿權貴。初上東門院入內也,道長要一時名輩,昨屏風和歌。藤原公任為其選首,華山法皇亦有御製。實資獨拒不作,乃歎曰:「豈有官列上達部,而受大臣命作其屏風歌者乎。我未之前聞也,況於法皇之尊乎。公任身出華貴,職典廷尉,當自異凡流。而阿從之甚,何心敢爾。」道長使人懇祈,實資固辭不作。及後一條帝立中宮,百僚咸會。道長謂實資曰:「我賦和歌,子肯和乎?」實資諾。既而和歌出,蓋其意以天下為己有之義也。實資惡其僭慢,詭辭贊之不和。
【小右記。○藤原清輔袋草子引小右記,為不和秀歌之故實者,誤。】
帝有凶夢,心惡之。或白:「宜講最勝王經,以除之。」實資曰:「夫佛所說,亦非釐正法政之事乎。若能政務循理、則災眚自熄。陛下留念省察。」帝然其言。
【小右記。】
園城寺僧明尊,夢關寺牛自稱迦葉佛。乃率徒侶,往而膜拜。於是,朝野靡然赴之。獨實資不往焉。
【今昔物語。】
賴通為關白,暴禁京師婦女戴笠著襪。時有違犯者,吏報毀剝。實資非之曰:「都下婦女,戴笠覆面,以詣佛宇,亦善心之所向。任其所為可矣。況無妨害於公乎。方今憲令之可設非一,而何汲於批哉。」
【小右記。○著聞集曰,後朱雀帝惡廷臣褻太長,其弊漸至侈靡,與實資議所以矯之。實資奏曰:「愚臣先稱因此蒙譴,杜門家居。則庭僚當不禁而自革。」乃停朝參數日。於是朝貴肅然,悉復舊規。按與大鏡所載藤原時平事大同,概傳聞之誤,今不取。】
實資少修操行,人或姍笑之。實資不以為意,益勉飭勵。嘗移居新宅,爐火飛燒簾,俄頃延及屋宇。眾皆喧擾來救,實資止之。人怪其故。曰:「微火倏發,終不可救。蓋天災也。縱令救而滅,別有災大於此者,亦不可測也。」徐徐駕車而出,唯攜一笛,餘無所顧。人服其曠達。
【十訓抄。】
道長嘗有邪祟,實資往候。鬼忽憑人曰:「賢者方來,我不欲見此人。」歘為解散之狀,疾即瘳。
【古事談。】
時人號曰賢右府。
【十訓抄、今昔物語、尊卑分脈。】
然性好土木,終歲修茸相繼。斧斤之聲常不絕,殆與東大寺相比。以此頗招物議。
【大鏡。】
實資初無子,養兄高遠子資高、弟懷平子資平為子。
【○參取尊卑分脈、大鏡。】
後生二子,曰資賴、曰某。某為僧,稱良圓。
【大鏡。】
資高,從四位下筑前守。
【尊卑分脈。】
資賴,歷伯耆守、
【小右記、大鏡。】
刑部少輔,
【小右記。】
至正四位下攝津守。
【尊卑分脈。】
初後一條帝視除目時,攝津國司闕,賓資為執筆,自請關白曰:「天曆舊臣實資,身歷仕七朝。冀以此勤勞,賜攝津國司。」即敕許之。實資拜謝,遂以資賴補之。
【古事談。】
藤原資平,長德中,任侍從,敘從四位上。
【公卿補任。】
及三條帝登極,以父故,甚被親暱。帝嘉其性勤,欲置之清貫,擬辨官暨藏人頭。道長並沮之。
【小右記。】
長和四年,遂補藏人頭。長曆中,累進至正二位。治曆元年,任大納言。三年,薨,年八十二。
【公卿補任。】
嘗著水真餘流記、決戶記。
【仁和寺書籍目錄。】
子資房、資仲。
資房,參議正三位,
【尊卑分脈。】
日錄曰春記。
【仁和寺書籍目錄。】
子資宗、公房。資宗,正四位下右馬頭。
【尊卑分脈。】
公房,參議正三位,
【公卿補任、尊卑分脈。】
資仲,長元中,歷任讚崎權守、侍從、右近衛少將。長久、延久間,累官至權中納言。承曆四年,為太宰權帥。寬治元年,薨,年六十七。
【公卿補任。】
嘗著節會抄。
【仁和寺書籍目錄。】
子顯仲,善和歌,為從四位下左兵衛佐。
【尊卑分脈。】
嘗侍白河帝宴,詠柳糞池水和歌,以勝間田池託興。時池廢既久,人嗤其紕繆,呼曰勝間田兵衛。
【袋草子。】
藤原能信,攝政道長第五子。寬弘中,敘從五位上,歷任侍從、兵衛佐、藏人。長和初,兼中宮權亮,累遷左近衛權中將,敘從二位。寬仁元年,任權中納言,敘正二位。無幾,陞權大納言,兼陸奧出羽按察使。
【公卿補任。】
後朱雀帝在東宮,道長進其女嬉子為妃。妃生後冷泉院,不正位於官闈而薨。及後朱雀帝即位,立禎子內親王為中宮,以能信兼中宮大夫。前此后妃多出於藤原氏攝錄家。是時能信兄賴通為關白,而無女可為后者,因子養其妻女姪嫄子,納諸掖庭。於是改中宮稱皇后,嫄子稱中宮,
【○參取榮華物語、愚管抄。】
因以能信為皇后官大夫。
【公卿補任、榮華物語。】
寬德二年,帝違豫,欲禪位後冷泉帝,而令後三條帝居東宮。賴通受顧命而退。
【愚管抄、十訓抄。】
能信知賴通沮議,躬近御牀,詭言白曰:「陛下欲以第二宮付何僧?」帝曰:「是何言。朕將置之東宮。前謀之關白,曰:『事未晚也。』故止。」能信曰:「聖慮已然,宜早決定,不可過今日也。」即日立尊仁親王為皇太弟,後三條帝是也。以能信為東宮大夫,世稱其讜言。
【今鏡、愚管抄。】
治曆元年,薨,年七十一。
【公卿補任、尊卑分脈。】
後三條帝在儲位,能信養妻兄藤原公成女茂子納宮,生白河帝。
【榮華物語、今鏡、愚管抄。】
帝即位,以外祖父贈能信大政大臣。
【扶桑略記。】
常曰:「朕微此人,不得居此座。」
【愚管抄。】
凡言及能信,則稱曰大夫殿而不名。其見追崇如此。
【今鏡、愚管抄。】
藤原伊周,幼名小千代。
【大鏡、榮華物語。】
關自道隆第二子也。
【公卿補任、榮華物語。】
才貌邁人,特為道隆所愛。
【榮華物語。】
兄道賴為祖父兼家養子,
【大鏡、榮華物語。】
以故早擢顯職,累進中納言。
【榮華物語。】
伊周,正曆中,任參議,拜權中納言。
【公卿補任。】
道隆恒憂伊周官階不少如道賴,俄遷為大納言,
【榮華物語。】
敘正三位。又超叔父道長等,拜內大臣,
【公卿補任。】
時年二十一。
【大鏡。】
道隆既嬰疾,不能事。因請伊周權攝省中事。又敕:「文書宣旨,先經關白,而後覽之。」伊周謂:「事合專委我,何煩經關白哉。」道隆從而請令為關白。帝不聽,唯隨身從其所請。
【小右記。】
道隆薨,伊周身在喪次,橫預朝政,多所裁定。首革易衣服制度,自謂:「代父職者,必我也。」而以叔父道兼屬尊望重,竊憂之,令外祖高階成忠咒詛。既而道兼為關白,伊周憤恚。道兼尋薨,伊周喜以為果得所願矣。
【榮華物語。】
初東三條太后及道長,與伊周不協,而伊周以中宮兄,為帝所親寵。
【大鏡。】
太后雅惡其為人,謂是兒一旦執權,幾誤國事。
【愚管抄。】
因屢請帝令道長為關白。帝不得己聽之。伊周益憤,時論譏其不自揆焉。
【大鏡、榮華物語、愚管抄。】
太政大臣為光二女,孤居鷹司第。伊周私其姊,華山法皇亦聞其妹美。書挑之不聽。法皇屢往窺之。伊周疑其與姊通,以告弟隆家。隆家曰:「兄勿憂,我能辦之。」長德元年,隆家率輕俠數人,夜覘法皇歸自廳司,欲放矢怖之,誤中御衣。
【○按百鍊抄為二年正月事,今攷小右記元年七月廿七日條,其為元年事明矣。故今從本書。】
事暄傳京師,帝雖粗知聞,為法皇慙之,不驟推窮。伊周又修太元法,咒詛東三條太后。故事太元法唯官修之,人臣所不能為也。事發覺,帝震怒。二年四月,遣檢非違使收之。官使宣敕:「貶伊周太宰權帥,隆家出雲權守。」伊周驚怖不肯出,檢非違使圍守其第。伊周夜半竊出圍,詣木幡先塋告別。
【○按小右記、百鍊抄、古事談皆曰,遁愛太子山。未知孰是。】
先是,中宮有娠,出居伊周第。翊日,帝責中宮出伊周。中宮陳不在,帝大怒,索之甚急。檢非違使入第徧搜索。其夕,伊周歸自木幡,兄弟乃赴配所。伊周道病,帝聞而憐之,敕:「安置伊周于播磨,隆家于但馬。」是秋,伊周聞母疾,亡歸匿居西京。
【榮華物語。】
帝復命檢非使,徙於筑紫。
【公卿補任、榮華物語。】
三年,遭赦還京師。
【公卿補任、大鏡裏書、扶桑略記。○按榮華物語以為長德四年皇子敦康生,即召還伊周兄弟,誤。】
長保元年,中宮生皇子敦康。
【日本紀略、小右記。】
二年,道長女女御彰子,立為中宮。
【日本紀略。】
因改中宮稱皇后。無何,皇后崩。
【日本紀略、百鍊抄。】
三年,復伊周本位。
【公卿補任、百鍊抄。】
五年,進從二位。
【公卿補任。】
寬弘二年,敕居大臣下大納言上,參預朝政。
【公卿補任、百鍊抄、小右記。】
五年,准大臣,賜封一千戶,尋敘正二位,為儀同三司。
【公卿補任、職員抄、尊卑分脈。】
伊周常謂:「敦康親王後必登青闈。」及中宮生皇子敦成,大失望。時會流言:「伊周與高階明順咒詛敦成。」道長召明順責之。明順憂懼,數日而死。
【榮華物語。】
六年,伊周坐咒詛事,停朝參。既而赦之。
【公卿補任、日本紀略、百鍊抄。】
七年,疾篤。臨終,誡其子女曰:「我平生意令男陟顯職,女為后妃。今命之窮至此,不可奈何。汝等慎勿誤身於人,以辱我名。道雅,汝勿恥居下位,希世媚權,忍為之,則不如晦跡山林為僧也。」又謂隆家曰:「吾儕宿志不遂,齎恨入地。今以道雅託子,善教督之。」薨年三十七。
【榮華物語。】
稱帥內大臣。
【公卿補任。】
子道雅,從三位左京大夫。顯長,從五位上縫殿頭。
【尊卑分脈。】
藤原隆家,幼名阿古。
【大鏡。】
一條帝時,累歷官階。正曆五年,進敘從三位。長德元年,任中納言,時年十七。
【○按扶桑略紀,為長德二年年十七。】
二年‧貶出雲權守。道病,安置但馬。
【公卿補任。】
會母病,外祖高階成忠代隆家,上書請歸養。不省。
【扶桑略紀、本朝文粹。】
亡幾,與伊周俱赦歸,為兵部卿。
【公卿補任、大鏡、榮華物語。】
自是絕交罕出。道長詣賀茂,公卿皆從,隆家列在後行。道長慮其不平,同載而語,且誓曰:「眾謂子前遭譴,我所奏定也。子意亦然。是時奉行詔旨,我豈加一辭?若我專之,今日何得詣此社。天鑒在上,寧可歎罔。」道長與廷臣會飲,宴酣曰:「如此之席,無隆家不樂。」乃遣書招之。坐客霑醉,釋衣讙呼。及隆家至,為之歛容。道長促隆家釋衣,隆家諾而未肯。藤原公信自後褫其衣。隆家作色曰:「我素非為卿等所侮弄者。今乃坎壈至此!」眾咸失色。道長笑曰:「我今日聊與諸君遊戲,子亦強為之。」躬起釋其袍。隆家乃悅。
【大鏡。】
長保四年,復本官,敘從二位。
【公卿補任。】
隆家常欲敦康親王居東宮,及一條帝大漸,就臥內候顧命。時道長威權日盛,帝雖愛親王,而憚道長,不肯冊立。隆家歸家,拊膺憤歎,居常鬱鬱不樂。
【大鏡。】
長和中,兼皇后官大夫。
【公卿補任。】
竊有出外之志,加患目疾。時宋國醫來筑紫,欲就療之。會大宰大貳闕,隆家求補其闕,
【大鏡。】
迺任權帥。及赴任,賜宴晝御座,
【小右記。】
進正二位。
【公卿補任。】
在治有政績,為士民所歸嚮。
【大鏡。】
寬仁三年,刀伊寇對馬、壹岐二島,攻殺壹岐守藤原理忠,進入筑前怡土郡。
【小右記。】
隆家命郡人文室忠光等拒之,頗有殺獲。賊又至那珂郡,隆家再遣前少監大藏種材、藤原明範等拒之。賊船奄至,欲燒警固所。府兵奮戰,賊眾多中矢,退于能古島。數日,賊抵志摩郡船越津。隆家豫遣權檢非違使財部弘延邀擊。賊逃去,隆家乃遣小貳平致行、種材等數將,發船三十餘艘追擊。賊抵肥前松浦,前介源知擊走之。
【朝野群載。】
致行等船泊博多津,隆家聞諸將逗撓,遣少貳源道濟,督趣之。將士皆謂:「賊船頗多,請益戰艦,一時齊發。」種材獨奮曰:「若待造船而發,賊徒既逃。我忝功臣後,犬馬之齒過七旬,雖非一夫之用,願單身當賊,隕命王事!」道濟壯之,同其議,勒兵解纜。既而賊徒遠去,事乃止。
【小右記。】
隆家上諸將士功,朝廷賞種材為壹岐守。
【大鏡。】
種材者,對馬守春實孫。春實,天慶中,與小野好古俱討兇賊藤原純友者也。
【大鏡、秋月系圖。】
是歲,隆家罷帥歸京師。治安三年,辭中納言。尋為大藏卿。長曆二年,復任太宰權帥。長久三年,辭帥。寬德元年,薨,年六十六。
【公卿補任、大鏡裏書。】
子良賴,正三位權中納言。經輔,正二位權大納言。
【公卿補任、尊卑分脈。】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三十九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