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六十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菅原道真
菅原道真,字三,
【桂林遺芳抄。】
小名阿呼,
【梅城錄。】
參議是善第三子也。
【公卿補任、扶桑略記。】
幼而穎悟,甫十一歲,是善使島田忠臣試詩。道真即賦曰:「月耀如晴雪,梅花似照星,可憐金鏡轉,庭上玉房馨。
【菅家文草。】
是善嘆曰:「蘭茁而芳,信哉。」
【梅城錄。】
貞觀中,舉文章生,為得業生,授下野權掾。
【公卿補任、政事要略。】
道真一日訪都良香,會良香講射。良香以為彼儒生未嘗操弓,試授弓矢。道真一發即中,觀者驚服。
【荏柄緣起、太平記。】
對策及第,為玄蕃助訟,
【公卿補任、政事要略。】
任少內記。既而丁母憂罷。
【三代實錄。】
十六年,敘從五位下,歷兵部、民部少輔。元慶初,遷式部少輔,兼文章博士。
【公卿補任、政事要略。】
詔講後漢書,
【菅家文草。】
進敘從五位上。七年,兼加賀權守。
【公卿補任、政事要略。】
渤海聘使裴頲來,以道真權行治部大輔事,與島田忠臣接伴之。
【三代實錄。】
仁和中,遷讚岐守,敘正五位下。寬平三年,入為藏人頭。
【公卿補任。】
上狀辭曰:「臣謹檢近代之例,任此職者,或出自潢流,或生於鼎族。未有凡夫儒士而能當此任者也。」不聽,再舉式部少輔,兼佐中辨。又上表請解藏人頭,不聽。
【菅家文草。】
四年,敘從四位下,兼左京大夫。五年,為參議,兼式部大輔,左大辨,勘解由長官,俄兼春宮亮。
【公卿補任、政事要覽。】
時春宮每事省略,二員學士闕而不補,使道真供執經。道真以兩職煩劇,力不足給,舉藤原菅根代執經。
【菅家文草。】
明年,以道真為遣唐使,紀長谷雄為副。
【扶桑略記。】
時僧中瓘在唐,告以其寇亂。道真奏曰:「伏檢舊記,遣唐之使者,或有遭賊遂亡身者。如中瓘所報,未然之事,可推而知。願以其狀,遍下公卿、博士議。國之大事,不獨為身。且陳欵誠,伏請處分。」
【菅家文草。】
竟不果行。
【扶桑略記。】
是歲,道真年五十,門人設宴賀之。有一老父,置賀章及沙金於案上,不顧而去。眾見而怪之。其文曰:「傳聞菅家門客,共賀知命之年。弟子雖削跡人間,無名世上,而數記淳教之風,多改惷昧之過。古人有言:『無德不報,無言不酬。』深感彼義,欲罷不能。金以表中誠之不輕,沙以祈上壽之無涯。莫疑其人,可求其志。遠居北闕之以北,遙增南向之和南。」後知帝之所設,其被貴重如此。
【荏柄緣起。】
七年,兼近江守,拜中納言,敘從三位,兼春宮權大夫。
【公卿補任、政事要略。】
八年,奉敕錄左右獄囚徒,多所平反。
【菅家文草。】
兼民部卿,餘官如故。九年,任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政事要略。】
為氏長者。
【公卿補任。】
帝嘗遊獵,道真諫止之。
【序古事談。】
隨事獻替,多所匡弼。帝之立東官也,獨與道真定議。後二年,欲遜位,道真極陳其不可。後帝又諭以前志,道真贊成之。既而外議紛紜,事殆寢。道真奏曰:「大事不再舉,事留則生變。」帝嘉之,遂傳位東宮,是為醍醐帝。
【寬平遺誡。】
詔同藤原時平,參決萬機。
【寬平遺誡、大鏡、愚管抄、政事要略。】
上皇以禪讓之事,由道真贊成,戒醍醐帝,特重之。
【寬平遺誡。】
敘正三位,兼中宮大夫。蒙內宣旨,昌泰二年,以藤原時平為左大臣,道真為右大臣,大將如故。
【公卿補任、政事要略、內覽宣旨據愚管抄。】
上表辭曰:「臣地非貴種,家是儒林。偏因往年拔擢之恩,自至今日。昇進之次,人心已不縱容,鬼瞰必加睚毗。伏願陛下,高迴聖鑒,早罷臣官。非唯不奪志於匹夫,亦復得從望於眾庶。」表三上,不聽。
【菅家文草。】
道真寵眷日隆,禁中內宴每預焉。
【菅嘉文草。】
三年,帝朝朱雀院,密與法皇議,
【扶桑略記、梅城錄。】
以為:「左右大臣並秉朝政,吾所統一,不便。」
【荏柄緣起。】
因召道真,諭曰:「天下之政,卿宜專奏決之。」道真固辭不受,
【扶桑略記、荏柄緣起。】
且奏曰:「既召臣而無事,人必怪之。」遂賦春生柳眼中詩獻之。帝及法皇,各賜御衣而罷。
【扶桑略記、梅城錄。】
尋上表請罷大將,不許。
【菅家文草。】
帝屢幸神泉苑,宴於乾臨觀閣,以近衛次將為別當。道真諫止之。
【古今著聞集。】
道真起翰林,遭遇法皇不次登庸,位極將相,諳鍊治體,裁決如流‧綱紀振肅,人想風采。時平常嫉寵任勝己,及聞其有密諭,而彌不悅。
【參取大鏡、太平紀、荏柄緣起。】
時源光、藤原定國資望素高,而二人位在道真下,居常怏怏。
【荏柄緣起。○參取菅家文草。】
藤原菅根亦有憾於道真。
【江談抄、荏柄緣起。】
時平結交,協力排陷,譛毀日至。
【太平記、荏柄緣起。】
時平密奏:「道真有異圖,欲廢陛下,立齊世親王,而身專國權。」
【梅城錄引聖廟記。○按本書齊世親王作本康親王,今據皇胤紹運錄訂之。】
道真女適親王,
【皇胤紹運錄。】
石平蓋以是動之。帝富春秋,在位日淺,遂惑之。
【梅城錄引聖廟記。】
延喜元年正月,敘從二位,俄貶太宰權帥,
【政事要略。】
責以欲行廢立。左近衛中將源善以下,
【○官據印本尊卑分脈。】
緣坐貶官者多。
【政事要略。】
道真憂悶,不能自白,以和歌哀訴於法皇。
【大鏡、荏柄緣起。】
法皇欲見帝申救之。菅根遏而不通。
【江談抄、荏柄緣起。】
諸陣警固,衛士等不肯下榻,法皇終日坐於陣外,竟不得入而還。
【日本紀略、參取扶桑略記。】
道真有男女二十三人,皆被貶黜,
【太平記、荏柄緣起。】
各異其處,唯聽小男、小女隨行。道真愛梅,臨發花適開,詠和歌敘懷,辭甚悽切,聞者憫之。
【大鏡、太平記、荏柄緣起。】
至太宰府,閉門不出,託文墨自遣。
【菅家文草。】
後朝延遣使宇佐,過太宰府,察其舉動,使者歸奏:「道真言:『我實無意,為善朝臣所詿誤。且法皇有遵承和故事之旨,終至此耳。』」
【扶桑略記引醍醐御記。】
蓋當時讒者誣奏源善勸道真圖非舉,故諷使者証成之。其守讚岐,前守藤原保則豫料其不能令終。
【○其守讚岐以下,三善清行所撰藤原保則傳。】
及居相位,文章博士三善清清行亦勸避權寵
【扶桑略記、本朝文粹。】
。道真不從,至是遂以讒廢。
【續古事談。】
三年二月,薨于貶所,年五十九。
【公卿補任、日本紀略、大鏡。○按扶桑略計為六十。政事要略四年薨,六十一。今據菅家文草齊衡乙亥年十一之文推之,其為五十九明矣。】
葬筑前安樂寺,
【荏柄緣起。】
道真能文章,最長詩。仁和中,遊阿波守平某河西莊,賦二十題,食頃而成,文不加點。又為官僚時,應令賦二十物,立成,妙極其趣。渤海裴頲見道真詩,以為近白居易體。
【菅家文草。】
昌泰中,奉敕纂所著詩文為十二卷,今所謂文草是也,并祖清公、父是善集上之。帝賜詩褒賞,有:「更有菅家勝白樣,從茲拋卻匣塵深。」之句,且書其卷後曰:「平生所愛白氏集,今得菅家集,不復開帙。」
【菅家文草。】
及在太宰府,輯錄其所著,遺紀長谷雄,菅家後集是也。
【鎌倉本菅家後集跋、荏柄緣起。】
嘗奉詔,與諸儒修三代實錄五十卷。
【三代實錄。】
又奉詔,分類舊史,
【菅家文草。】
名曰類聚國史,凡二百卷。
【仁和寺書籍目錄。】
興福寺僧寬建如唐求法,請:「齎道真及紀長谷雄、橘廣相、都良香詩集。小野道風行草書,至彼以廣其傳。」許之。
【扶桑略記。】
道真薨後,時平、菅根,相繼而沒,京師數災,文獻太子暴薨,世以為其祟。
【日本紀略、扶桑略記、北野緣起。】
帝後悔悟。延長元年,追復本號,贈正二位。
【日本紀略、政事要略。】
左遷宣旨及外記文書,凡關道真事者皆焚之,故世不能知其詳焉。
【日本紀略、扶桑略記、政事要略。○參取愚管抄。】
一條帝正曆四年,贈左大臣正一位,尋贈太政大臣。
【公卿補任、日本紀略、百鍊抄。○扶桑略記以贈太政大臣係元年。】
詔曰:「寵章表德,錦篇載而長傳;褥禮旌賢,素簡編而不朽。故贈正一位左大臣菅原朝臣。鐘石銘勳,旂常紀績。和鹽梅乎台鉉,韜風雲乎才岑。朕前加追榮,令昭徽烈於百代之後。今申駿命,逾崇靈魂於九原之中。嗟呼馬鬛年深,蒼煙之松雖老,龍光露暖,紫泥之草再新。贈以太政大臣,宜極人臣之職,式照泉壤之蹤。」
【史官記、政事要略。】
初天曆中,民間建祠于北野,祀道真之靈稱曰:「天滿天神。」爾後無貴賤,崇奉轉盛。
【元亨釋書、北野緣起。】
朝廷亦以八月四日,設祭禮,
【公事根元。】
入二十二社之數。
【二十二社本緣。】
寬弘元年,始行幸北野社。
【一代要記、北野宮寺緣起。】
自是歷朝相承,奉幣不絕,
【公事根元。】
世稱聖廟。
【本朝文粹。】
郡國往往建社畫像以祀焉。子高視、景行、兼茂、淳茂。
【菅家傳記。○按太平記、荏柄緣起並云,道真有四男、十九女,而不敘行第。菅家系圖數本,互有異同,今不悉註。】
高視,敘正六位上,補文章得業生。
【葉黃記寶治元年。】
進從五位上,任右少辨,
【菅家文草。】
為大學頭,坐父事貶土佐介,
【政事要略。】
後復為右少辨。
【扶桑略記。】
延喜十三年,卒,年三十八,子孫連綿,世以文章承家,多至達官。
【尊卑分脈。】
景行,從五位下式部大丞,
【菅家傳記。】
貶駿河權介。
【政事要略。】
兼茂,
【○政事要略作景茂。】
藏人正六位上,
【※菅家傳記。】
左降飛驒權掾。
【政事要略。】
淳茂,
文學傳
。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三十三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