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十三 列傳第四十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小野妹子 孫:小野毛野
坂合部石布 附:津守吉祥、伊吉博德
粟田真人 附:坂合部大分、鴨吉備麻呂、山上憶良、伊吉古麻呂
多治比縣守 弟:多治比廣成
中臣名代
小野石根 附:小野滋野、海上三狩、羽粟翼、上毛野大川、高原源、布勢清直
藤原葛野麻呂 子:藤原氏宗、藤原常嗣
小野妹子,天帶彥國押人命六世孫,米餅搗大使主命之後也。家于近江滋賀郡小野村,因為氏。
【姓氏錄。○按皇胤紹運錄、系圖,以妹子為春日皇子之子,誤。】
仕推古朝,位大禮。十五年,為遺隋使。鞍作福利為通事。隋人呼妹子曰蘇因高。居歲餘而還。煬帝使裴世清俱來報聘。路為百濟奪其答書。妹子歸以實奏。帝下群臣議其罪曰:「使人之職,雖死不可失節。何至失大國之書。罪當流刑。」帝敕曰:「勿輒罪之。朕為隋客恥焉。」置而不問。乃遣飾騎,迎世清於海石榴市勞之。及其歸國,朝廷復以妹子為大使,難波雄成為副使‧福利為通事,再聘于隋。明年九月,使事竣而歸。
【日本紀。】
位至大德冠。
【姓氏錄、續日本紀。】
子毛人,位小錦中。
【續日本紀。○明曆中,山城一乘寺邑人發塚得石棺,中有一鐵版。鐫曰:「小野毛人朝臣之墓。」其下二行細書曰:「營造歲次丁丑年十二月上旬即葬。」其背曰:「飛鳥淨御原宮治天下天皇御朝,任大政官,兼刑部大卿,位大錦上。」今見在一乘寺。丁丑,即天武帝五年也。】
毛人子毛野。
小野毛野,持統朝,位直廣肆。九年,為遣新羅使。
【日本紀。】
文武朝,進直廣參,為筑紫大貳。與大伴安麻呂、粟田真人等,參議朝政。敘正四位上,為中務卿。和銅元年,任中納員。明年,敘從三位。七年,薨。
【續日本紀。】
坂合部石布,大彥命後也。其先允恭帝時,奉敕立國境之標,因賜姓坂合部連。
【姓氏錄。○按坂合部或作境部。續日本紀,石布作石敷。日本紀齊明帝二年,作磐鍬。而下文及伊吉博德書皆作石布。並訓讀通。】
石布,齊明帝二年,為遣高麗副使,尋敘小錦下。五年,為遣唐大使。
【日本紀。】
九月,至百濟南島,又浮海,遭逆風,漂著南海爾加委島,為島人所殺,東漢長、阿利麻、坂合部稻積等五人,奪賊船,逃至括州。州縣傳送至洛陽。
【日本紀註引伊吉博得書。○按阿里麻等事,僅止于此。蓋至東京,隨附使津守連吉祥朝見,而日本紀不載,且其歸國亦無所考。】
寶字元年,大政官奏:「小錦下坂合部宿彌石布,奉使唐國,飄著賊洲,橫斃可矜,依令下功。其功田六町,令傳其子。」
【續日本紀。】
津守吉祥,位大山下。齊明帝五年,為遣唐副使。
【日本紀。】
海中遭風,與大使坂合部石布相失。行一日夜,至會稽須岸山,東北風急。數日,至餘姚,留資裝於此。由陸路而進,至越州府。時高宗在東京,遂乘驛入東京。
【日本紀註引伊吉博德書。】
吉祥乃率所送蝦夷而朝。
【日本紀註引難波男人書。】
高宗問曰:「日本國天皇平安不?」對曰:「天地合德,自得平安。」又問:「執事卿等好在不?」曰:「天皇慈仁,亦得好在。」又問:「國內平安不?」曰:「治講天地,萬民無事。」高宗又問蝦夷地方風俗。吉祥敷陳詳悉。高宗善其對,面慰諭曰:「使人遠來辛苦,退在館裏,後更相見。」十一月,朔旦冬至,高宗受賀,蕃使悉朝,吉祥亦見,儀容最勝。既而,客館失火,又有讒者,由是得罪。尋下令曰:「來年將有事于海東,汝等倭客不得東歸。」遂幽于西京,困苦經年。
【伊吉博德書。】
吉祥遠孫,從五位下國基為住吉社神主。世其職,至于今。
【系圖。】
伊吉博德,齊明朝遣唐副使津守吉祥等在唐。別倭種韓智興、傔人西漢大麻呂讒我客。客等獲罪,唐已決流罪,流智興於三千里外,博德在客中,申辨其誣,因得免。時唐有百濟之役,遭幽西京。困苦經年,既而事平,得歸國。海中遭風,漂到耽羅島,率其王子阿波岐等九人而來。耽羅入貢,是為始。
【日本紀註,引博德書。○別倭種三字,據日本紀白雉五年文。按本書不載博德名,註引博德書,今據之。其往來皆無所考。】
當天智帝稱制,博德位小山下,護送百濟司馬法聰等。踰年而歸。大津皇子謀逆,博德黨之。持統帝宥而不問。後進務大貳,與直廣肆小野毛野等,使於新羅。
【日本紀。】
大寶中,賞與定律令功,賜田十町,封五十戶,敘從五位上。寶宇初,太政官奏,傳功田於子。
【續日本紀。】
粟田真人,其先出自天足國押人命。
【姓氏錄。】
真人好學,能屬文,進止有容。
【新唐書日本傳。】
天武朝授小錦下,進直大肄,請迴授父,不許。持統朝,為筑紫太宰,獻隼人一百七十四人,及布、牛皮、鹿皮若干枚,賞賜衣裳。
【日本紀。】
進直大貳。文武朝,與撰律令,為民部尚書。大寶元年,為遣唐執節使,改位號,敘正四位下,授節刀。至筑紫,風浪惡,不得發,歸京師。二年,參議朝政。尋再赴唐。至于楚州,有人來問曰:「何國使?」真人曰:「日本國使。此何州界?」曰:「是大周楚州鹽城縣也。」真人又問:「嚮稱大唐,何緣改號?」曰:「永淳二年,天皇太帝崩。皇太后登祚,稱聖神皇帝,國號大周。聞海東有大倭國,謂之君子國。人民豐樂,教行禮義。今見使人儀容閑麗,豈不信乎!」言畢而去。
【續日本紀。】
至長安,見武后。賜宴麟德殿,授司膳卿。真人冠進德冠,頂有華蘤四披,紫袍帛帶。唐廷稱其溫雅。
【新唐書日本傳。】
慶雲元年復命,上節刀,賜大倭田二十町,穀一千斛。二年,拜中納言,進從三位。和銅初,為太宰帥,尋進正三位。養老三年,薨。
【續日本紀。】
坂合部大分,右兵衛率。大寶初,為遣唐副使,留居於唐。養老中,隨多治比縣守而歸,授正五位下。
【續日本紀。】
鴨吉備麻呂,
【○本書,鴨或作賀茂。音訓通。】
刑都判事。大寶初,為遣唐中位。慶雲中以使絕域,賜 絁、綿、布、鍬、穀。和銅、養老間,歷下總守、玄蕃頭,為河內守,至從四位下,遷播磨守,管備前、美作、備中、淡路按察使。
【續日本紀。】
山上憶良,大寶初,為遣唐少錄。和銅末,至從五位下。靈龜中,為伯耆守。養老中,詔每退朝侍東宮。
【續日本紀。】
聖武朝,為筑前守。憶良屬文,善和歌。著歌林類聚。
【萬葉集。】
伊吉古麻呂,大寶初,從遣唐使如唐。慶雲中,賞勞賜絁、綿、布、鍬、穀。
【○本書大寶元年、二年、慶雲元年,書遣唐使始末,不載古麻呂。而慶雲四年載與吉備麻呂同受賞。則如唐明矣。】
天平初,至從五位上,為下野守。
【續日本紀。】
多治比縣守,左大臣島子也。慶雲中,敘從五位下。
【○按本書和銅三年,書以從四位下多治比大縣守為宮內卿。推前後文,位階勿,且衍大字。疑錯簡,今不取。】
靈龜初,進從四位下,為造宮卿,擢遣唐押使。養老元年,授節刀,赴唐。
【○新唐書日本傳曰,開元初栗田復朝,請從諸儒授經。詔四門助教趙玄默,即鴻臚寺為師。獻大幅布為贄,悉賞物貿書以歸。其副朝臣仲滿,幕華不肯去。據續日本紀,栗田真人大寶二年如唐,慶雲元年歸,後不再往。唐書所載栗田者,蓋縣守也。養老元年,當唐開元五年,與所為開元初合。仲滿如唐,亦此時也。】
玄宗賜朝服,逾年而歸。三年正月,縣守率副使以下,著唐服朝見。尋進正四 位下,為武藏守,管相模、上野、下野按察使,除播磨按察使。四年,陸奧蝦夷反,殺按察使上毛野廣人。縣守為持節征夷將軍,授節刀,討平之。明年,即授正四位上,凱旋為中務卿,
【○按本書曰,征討陸奧蝦夷大隅薩摩隼人將軍已下,及蝦夷有功者、譯語人,授勳官有差。考前後文,蓋縣守亦預授勳之列,而無明文,故不書。】
遷大宰大貳。天平元年,權為參議,進從三位,尋為民部卿。三年,以諸司推舉,擢參議,為山陽道鎮撫使。四年,拜中納言,為山陰道節度使,進正三位。九年,薨。
【續日本紀。】
年七十。
【公卿補任。】
弟,廣成。
【續日本紀。】
多治比廣成,和銅中,任下野守,為迎新羅使副將軍。養老中,遷越前守,管能登、越中、越後按察使。天平四年,為遣唐大使。五年,授節刀,赴唐。六年,將歸,值暴風,四船相失。逾月,廣成漂著多禰島。七年,歸京師,上節刀,敘正四位上。帝觀騎射於北松林,廣成率唐人奏唐樂、新羅樂,弄槍,又獻請益秦大麻呂問答六卷。九年,拜參議,陞中納言,從三位。十一年,薨。
【續日本紀。】
廣成好文學,善詩。
【懷風藻。】
初在唐,稱牡丹墀,子孫因用丹墀字。
【三代實錄貞觀八年。○曲江集玄宗敕書,亦稱丹墀真人。】
中臣名代,御食子曾孫。父島麻呂,小山中。
【中臣系譜。】
名代,天年初,敘從五位下。四年,為遣唐副使。明年,赴唐,
【續日本紀。】
遭風飄蕩南海,艱虞備至,僅得達唐。
【曲江集玄宗敕書。】
八年,齎玄宗書,率唐人皇東朝等三人,及波斯國人李密翳而歸。
【○齎玄宗書據曲江集。】
帝臨朝,授名代從四位下,為神祇伯。坐藤原廣嗣事,被流。
【○本書失地名,今無所考。】
踰年,召還復位。十七年卒。
【續日本紀。】
子鷹主,
【系圖。】
敘正六位上。寶字中,唐使沈惟岳等送高元度,至太宰府。朝廷將護送惟岳等,命遣唐使,敕造四船於安藝,鷹主為遣唐判官。船成至難波,一船膠泥破裂,因減使人,限兩船。賜鷹主從五位下,為大使,授節刀。至太宰府,風波簸蕩。敕放還惟等,召還鷹主等。鷹主歷肥前守、武部少卿,坐事削籍。寶龜中,復位,為大判事。延曆中,為鑄錢長官,進從五位上歷神祇大副、信濃守。
【續日本紀。】
子弟枚,伊賀守,從五位下。
【系圖。】
小野石根,太宰大貳老子也。寶字中,敘從五位下,歷南海道節度副使、長門守、造宮大輔。慶雲中,為近江介。寶龜中,任中衛少將,兼左中辨,轉中將,兼鑄錢長官,進從五位上。七年,遣唐大使佐伯今毛人等至肥前,以不得便風,歸京師。因罷副使大伴益立,以石根為副使。八年,兼播磨守。四月,今毛人病,敕石根持節先發,行大使事。敕曰:「大使今毛人,病重不堪進途,汝等至唐之日,彼若問無大使者,量事分疏。」石根著紫,猶稱副使,持節行事,一如前敕。九年正月,至長安。三月,見代宗於延英殿。及歸,代宗令內使趙寶英等俱來。十一月,風濤險惡,第一船破。石根、寶英等沒于海。明年,贈石根從四位下。
【續日本紀。】
小野滋野,寶龜中,為敕旨大丞,兼下總權介。六年,為遣唐判官。八年,赴唐。九年十月,還至肥前松浦郡橘浦,奏言:「臣滋野等,寶龜八年六月,候風入海。七月,與第一船同至揚州海陵縣。八月,至揚州大都督府。觀察使兼長史陳少游以祿山亂,館驛彫弊,限使人六十人入長安。十月,臣等八十五人發,行百餘里,得中書門下牒,樽節限二十人。臣等請加二十三人。持節副使小野石根,副使大神末足,准判官羽栗翼,錄事上毛野大川、韓國源等,凡四十三人,明年正月,至長安城。監使特勾當使院,禮待優厚,中使不絕,禮見於宣政殿。乃進國信。唐帝大喜,示群臣。三月,引見延英殿,所請皆許。賜宴宮中,賜物有差。四月,監使楊光耀宣敕云:『將遣中使趙寶英等,齎報信物,往日本。命揚州造船。卿等知之。』及拜辭,奏云:『本國海路遙遠,漂蕩不測。今中使云往,冒涉波濤。萬一顛躓,恐曠王命。敕朕有少信物,差寶英等押送。道義所在,不以為勞。』乃賜銀碗酒,以為餞。六月,至揚州,船未成。中使奏狀,寄乘臣等船。第一、第二船在揚子塘頭。第四船在楚州鹽城縣。九月,臣船得正南風,解纜行三日,忽遭逆風,船著沙上。損壞頗多,竭力修造。今月十六日,船浮入海。二十三日,至肥前松浦郡橘浦。唐客隨臣入朝,迎接祗供,一同蕃例。臣具牒太宰府,以令準擬。唐今天子廣平王,名迪,
【○按代宗初名俶,蓋迪、俶音相近,當時傳聞,用迪字耳。】
年五十三。太子雍王,名适。年號大曆,正當十三年。」敕令滋野等速入京師。初寶英等與小野石根乘第一船,沒于海。唯孫興進等與滋野共來。滋野敘從五位下,為豐前守。
【續日本紀。】
海上三狩,敏達帝之裔也。
【姓氏錄。】
初為諸王。勝寶中,賜姓。寶龜六年,為遣唐判官。明年,至肥前,不得風便。大使佐伯今毛人病歸京師。三狩等留府待期,時人善之。既而如唐。此歸漂著耽羅島,為島人所略留。敕遣太宰抄監下道長人於新羅,迎三狩。新羅求得三狩,隨長人歸。為太宰少貳。延曆中,至從五位上,歷兵部大輔、右中辨、造長岡宮使。
【續日本紀。】
子真直,延曆中,以宿怨殺父妾婢,下獄死。
【類聚國史。】
羽栗翼,山背乙訓郡人。寶龜六年,以佐伯今毛人為遣唐大使,翼為其錄事,尋改准判官,兼敕旨大丞,從副使小野石根赴唐。九年,還自唐。尋授從五位下。天應元年,奉敕至難波,鍊朴硝。延曆中,為丹波介,改內藥正,兼侍醫。又歷左京亮、內藏直助,至正五位下。
【續日本紀。○本書寶字三年,以高元度為迎入唐大使,而不書判官、錄事。五年,元度自唐,授從五位上,而云其錄事羽栗翔,流河清所而不歸。歷考本書,翔出於此之外不再見。翔、翼字相近,蓋一人乎。然今無所考。】
上毛野大川,寶龜中,為遣唐錄事,歸補大外記,兼山背守。延曆中,至從五位下,為主計頭。
【續日本紀。】
高原源,本姓韓國連,
【續日本紀。】
與物部同祖。其先某,武烈時,以使韓國,賜姓韓國。
【姓氏錄。】
源,寶龜中,為遣唐錄事,歸與海上三狩等,漂著耽羅島。三狩等為島人所抅,源率餘眾四十餘人而逃歸。延曆中,至外從五位下。上表曰:「臣等,物部大連苗裔。夫物部連等,各因居地行事,別為百八十氏。是以源等先祖鹽兒,以父祖奉使國名故,改為韓國連。則大連苗裔,是日本舊民,今號韓國,反似三韓之新來。至於唱導,每驚人聽。因地賜姓,古今通典。伏望改賜高原。」許之。
【續日本紀。】
布勢清直,寶龜中,歷少納言、武藏介。九年,為送唐客使,護唐客孫興進等赴唐。天應元年,歸。至正五位下,為兵部大輔。廷曆初,歷民部大輔、上總守。
【續日本紀。】
藤原葛野麻呂,大納言小黑麻呂長子也。
【公卿補任。】
延曆初,敘正六位上,進從五位下。尋歷陸奧介、少納言、右少辨,
【續日本紀。】
兼春宮亮,歷左右中辨,兼春宮大夫、伊豫守,遷右大辨,為太宰大貳。二十年,拜遣唐大使,兼越前守。
【公卿補任。】
臨發,宴餞殿上,一依漢儀。賜酒御牀下,作和歌優勞之。葛野麻呂感泣,左右無不嘆羨。賜御被三領、御衣一襲,金二百兩。辭見,受節刀。會暴風破船,不得進而還。
【日本紀略。】
二十三年,累進從四位上。
【公卿補任。】
又赴唐,宴餞殿上,作樂,賜寶琴一張。經十月,達長安,謁德宗於宣化殿。二十四年,還自唐,進從三位。大同元年,累歷參議,兼式部卿,為東海道觀察使,尋為中納言,進正三位,兼皇太弟傅。
【公卿補任。】
尚侍藥子之變,葛野麻呂嘗諫,上皇不納。事敗,帝以其與藥子有姻媾,欲抵重罪。多入鹿為證言,事遂寢。
【類據國史。】
尋遷民部卿。弘仁九年,薨。年六十四。
【日本紀略、續日本紀。】
子常嗣、
【續日本後紀。】
氏宗。
【公卿補任。】
藤原氏宗。氏宗,仁壽、齊衡間,任參議,補檢非違使別當,歷左近衛中將、左衛門督。
【公卿補任。】
貞觀中,敘從三位,進中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轉權大納言。
【三代實錄、公卿補任。】
時詔參議以上,論時政得失。藤原良相、紀今守等,各上意見。久之不報。氏宗上疏請,擇其切要者以施行焉。頃之,轉左近衛大將。氏宗雅重藤原基經才器,表請讓大將。不許。歲餘,進正三位,為大納員,兼東宮傅。明年,拜右大臣。辭不許。乞割職封之半,且職分、資人,職田、季祿准大納言。優韶嘉之,唯聽割職封之半。十四年,薨。
【三代實錄。】
時年六十四。
【公卿補任。○按本書又曰,延曆十四年生。據此推之,則年七十八。一書矛盾,未知孰是。】
輟朝三日,贈正二位,遣參議在原行平等,齎敕書告身,就第宣賜。家人遵遺命不受。
【日本紀略。】
藤原常嗣。常嗣,少遊大學,涉獵史漢,諳誦文選,善屬文,兼能隸書。稟性明幹,威儀可稱。
【續日本後紀。】
弘仁十一年,任右京少進,遷藏人、式部大丞、敘從五位下,為下野守,不之任。留為東宮亮,遷右少辨。天長初,歷式部少輔,兼勘解由次官,坐事左降刑部少輔。既而補藏人頭,兼勘解由長官,任參議。九年,兼下野守、右大辨。承利元年,為遣唐持節大使,兼近江權守。明年,轉左大辨,餘官如故,累進正四位下。
【續日本後紀、參取公卿補任。】
三年,赴唐,假正二位,授節刀。帝御紫宸殿,賜宴,命五位以上,賦詩送之。常嗣進上壽,帝為舉盃,賜御衣、白絹、御被、砂金,極驩而罷。洋中遇風,其兩船漂泊。大宰府上言:「敕符慰之。」常嗣上表謝罪,竟不得進。朝旨因西上彫弊,判官以下,舟行還京師,大使、副使聽去留自便,常嗣還京。四年,任太宰權帥。明年三月,又赴唐。六年八月,歸朝。帝御紫宸殿,受報書,引常嗣近御坐,慰勞之,置酒殿上。常嗣具陳使狀及路中艱難。賜御被、御衣,敕曰:「」遣唐大使藤原常嗣,遠度海濤,歷涉殊苦。克竟使事,得報而還,可不嘉哉。其常嗣以下至水手,宜進冠位。判官正六位上藤原豐並,在唐身亡,朕甚愍惜,宜加褒典。授常嗣從三位,追贈豐並從五位上。自餘判官,準位有等。是歲,遭母喪。明年,敕起視事。尋薨,年四十五。當時相襲,中專對之選者,唯常嗣父子而已。
【續日本後紀。】
三子,興邦、文弘、葛覽。
【尊卑分脈。】
興邦,承和、齊衡間,累官為東宮亮。
【文德實錄、三代實錄。】
貞觀中,至從四位卞。
【三代實錄。】
文弘,從五位下,丹波守。葛覽,正六位上,日向守。
【尊卑分脈。】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十三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