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第七十二 本紀第七十二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後小松天皇 上
【紀首揭北朝五主紀。】
光嚴天皇
光明天皇
崇光天皇
後光嚴天皇
後園融天皇
後小松天皇
後小松天皇。諱幹仁。
皇曾祖光嚴帝,諱量仁。後伏見帝第一子也。母廣義門院。
【皇胤紹運錄、續神皇正統記、皇年代略記。】
正和二年七月九日乙未,花園天皇養為子。八月,為親王。
【○歷代皇紀作九月。】
後醍醐天皇登祚,嘉曆元年七月,立為皇太子。
元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庚戌,加元服。
【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
元弘元年秋八月,天皇擁三神器,出幸笠置山。
【太平記。】
九月二十日癸巳,皇太子以花園上皇詔,踐祚於土御門殿。
【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按太平記,以踐祚係十月十三日,誤。今從本書及歷代皇紀、公卿補任。】
儀遵後鳥羽天皇故事。
【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
仍用元德號。
【元弘日記裏書、將軍執權次第。】
關白冬教、左大臣藤原基嗣、右大臣源長通、內大臣藤原季衡、權大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藤原經通、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藤原道教,竝如故。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冬十月,天皇還自笠置山。
【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皇胤紹運錄、光明寺藏書殘篇。】
六日戊申,帝受劍、璽、鏡于天皇。
【太平記。日據元弘元年劍璽渡御記、皇年代略記、皇胤紹運錄。】
二十五日丁卯,以故皇太子邦良子康仁為親王。
【歷代皇紀。】
是日,號禖子內親王曰崇明門院。
【女院小傳、歷代皇紀。】
十一月八日己卯,立康仁親王為皇太子。
【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增鏡。○元弘日記裏書,八日作七日,蓋誤。】
以右大臣源長通為傅。
【公卿補任、增鏡。】
正慶元年三月七日丙子,遷天皇于隱岐島。
【增鏡、太平記、梅松論。】
二十二日辛卯,帝即位於太政官廳,年二十。
【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太平記為年十九,今據本書正和二年七月生之文訂之。】
四月二十八日丁卯,改元。
【公卿補任、增鏡、元秘別錄、天正本太平記。】
五月二十日戊子,上中宮號,曰禮成門院。
【女院小傳、歷代皇紀。】
七月十三日辛巳,右大臣兼皇太子傅源長通罷。
【公卿補任。】
十月十四日庚戌,內大臣藤原季衡為右大臣,大納言藤原通顯為內大臣。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二十八日甲子,御禊。
【歷代皇紀、皇胤紹運錄、太平記。】
十一月八日甲戌,前右大臣藤原兼季為太政大臣。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十三日己卯,大嘗。
【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增鏡、太平記。】
二年閏二月二十八日辛卯,天皇幸伯耆船上山。
【後醍醐帝賜名和長年宸翰。】
三月十二日乙巳,赤松則村來攻六波羅,鎮將北條時益、北條仲時拒之不利。帝及皇太子後伏見、花園二上皇幸六波羅,帝親臨勞軍士。五月,六波羅兵與足利尊氏等戰敗。七日己亥,北條時益、北條仲時奉帝及二上皇、皇太子,齎劍璽及歷世寶器而東駕。
【太平記。】
宫人奉神鏡,安權大納言藤原公宗北山第。
【皇年代略記。○太平記為帝以三器而東,誤。】
北條時益為敵所射殺,有流矢及帝左肱。九日辛丑,至近江番馬,守良親王出兵要駕,北條仲時及從兵悉自裁。帝與二上皇、皇太子御太平護國寺,以劔璽及諸寶器出付守良親王。
【參取皇年代記、皇代略記、神皇正统記、皇胤紹運錄、太平記、梅松論。】
二十二日甲寅,北條高時與新田義貞戰于鎌倉,敗死。
【增鏡、太平記、梅松論。】
二十五日丁巳,帝遜位。
【歷代皇紀。】
二十八日庚申,帝及二上皇、皇太子從太平寺還京師,置兵護衛。
【皇年代略記】
後伏見上皇勸帝薙髮,帝不敢奉命。
【增鏡。】
六月五日丁卯,天皇還宫。
【皇胤紹運錄、公卿補任。】
十二月十日庚午,尊曰太上天皇。
【歷代皇紀、皇胤紹運錄。】
延元元年四月六日壬午,後伏見上皇崩。
【皇胤紹運錄、帝王編年記、神皇正统記。】
先是足利尊氏反,軍敗西奔。是月, 自筑紫擁兵東上。二十七日壬申,天皇出幸延曆寺,遣檢非違使大田全職,迓帝及花園法皇、豐仁親王。帝至北白河,不豫,停駕久之。足利尊氏迎兵至,乃與法皇及豐仁親王還幸六條殿。
【太平記。】
六月三日丁丑,幸男山。十四日戊子,幸足利尊氏東寺營。
【皇年代略記、諸異本太平記。○見行本太平記為帝自還居東寺,誤。】
八月,太弟豐仁親王踐祚,帝總攝庶務,徙居持明院。
【參取神皇正统記、皇胤紹運錄、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天正本太平記。○見行本太平記作光嚴帝重祚,誤。】
崇光院登祚,稱光明院,曰新院。
【皇代記、續神皇正统記。】
帝更稱一院,與聽政事如舊。
【毛利家、今川家、天正本太平記。】
正平七年八月,帝在賀名生薙髮,
【公卿補任、園太曆。】
法名勝光智。十一年,去勝字,為光智。是歲,赴天野行宫。明年,還京師,居伏見殿。
【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
師僧疎石究禪旨,自是益厭世故,不欲復接人間,屏居小倉山下。既而復還伏見,御光嚴院。以其密邇京師,臣僚候問不絕。乃盡屏侍從,獨從僧順覺,
【○順一作道。】
雲游四方,而時人始莫之知也。行歷當時戰爭地,深為生靈悔罪,多所慙慨。及抵紀伊川,有危橋不可輒渡,躊躇久之。會武人數輩踵至,訶叱排帝墬水。順覺投身,掀而出之,被服透濕,肢體毁傷。順覺掩涕,扶入野亭更衣。往至高野山。有二僧追至,拜跪謝罪,請執役自贖。蓋前日排擠帝墬水者。帝喻遣還之,固請不肯去。及夜,帝遣二人汲水,與順覺急出還伏見。途過賀名生行宫,謁後村上天皇,共語及戰爭間,上為攬淚悵然。及辭出,給以廄馬。不受。已還復居光嚴院。以來候者尚多。出至丹波山國,構庵居焉。貞治三年七月己巳,崩。年五十二。卽葬其地。
【太平記。年五十二據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
藏遺骨於金剛院,安御影於大光明寺。
【後深心院關白記。】
遺命稱光嚴院。
【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諸書葬日闕。】
光明帝。諱豐仁。光嚴同母弟也。
元亨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壬戌生。二年二月,為親王。
【皇胤紹運錄、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
延元元年八月十五日戊子,加元服。踐作于權大納言藤原良基押小路第。
【皇年代略記、天正本太平記。】
改延元元年,用建武三年。
【公卿補任、皇年代略記。】
以左大臣藤原經忠為關白,右大臣藤原公賢、內大臣藤原經通、權大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藤原道教、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藤原師平,竝如故。
【歷代皇紀、公卿補任。】
二十二日乙未,帝幸足利尊氏東寺營。十一月二日甲辰,帝受劒、璽、鏡于後醍醐天皇。上天皇尊號,曰太上天皇。
【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
十四日丙辰,立太上天皇第七子成良親王為皇太子。
【皇年代略記、歷代皇紀。】
以內大臣藤原經通為傅。
【公卿補任。】
十二月十日壬午,幸藤原經通室町第。二十一日癸巳,太上天皇出幸吉野。
【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
尋廢皇太子。
【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
四年正月十六日戊午,號珣子內親王曰新室町院。二月七日戊寅,號壽子內親王曰徽安門院。
【貴女抄、女院小傳。】
四月五日乙亥,關白經忠赴吉野行宮。十六日丙戌,以前左大臣基嗣為關白。七月十二日庚戌,內大臣藤原經通遷左大臣,右大臣藤原公賢罷,權大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藤原道教為右大臣,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藤原師平為內大臣。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十二月二十八日甲午,帝卽位于太政官廳,年十七。
【續神皇正統記、皇年代略記、毘沙門堂所藏記。】
曆應元年四月甲午晦,號準三宮藤原實子曰宣光門院。
【女院小傳。○歷代皇紀、貴女抄,為二十八日。】
五月十九日癸丑,關白基嗣罷。左大臣藤原經通為關白。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七月六日戊戌,石清水宮火。
【石清水回祿記、後愚昧記應安四年。】
十七日庚戌,以石清水宮火,廢朝五日。
【石清水回祿記。】
閏月二十八日庚寅,卜石清水宮火于軒廊。八月十一日癸酉,遣使于石清水。
【後愚昧記應安四年。】
征東將軍權大納言足利尊氏,為征夷大將軍。
【公卿補任、喜連川系圖。】
十三日乙亥,立皇姪益仁親王為皇太子。
【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皇胤紹運錄。】
以右大臣藤原道教為傅。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二十八日庚寅,改元。
【皇年代略記、皇代記、公卿補任。】
壬辰晦,右大臣藤原道教罷左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
十月十九日庚戌,內大臣藤原師平罷右近衛大將,以權大納言藤原良基兼左近衛大將,大納言源具親兼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二十八日已未,御禊。
【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
十一月十九日己卯,大嘗。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
二年正月十六日丙子,前右大臣藤原兼季,薨。
【尊卑分脈、園太曆。】
八月十六日壬寅,後醍醐天皇崩于吉野行宮。
【神皇正統記、皇胤紹運錄、常樂記、元弘日記裏書。】
十月五日庚寅,後村上天皇即位于吉野行宮。
【關城書裏書。】
十二月二十七日辛亥,關白經通罷左大臣,右大臣藤原道教轉左大臣,內大臣藤原師平遷右大臣,大納言源具親為內大臣。是冬,以春日神木遷座長講堂,罷京官除目。
【園太曆。】
三年七月八日已未,內大臣兼右近衛大將源具親罷。十九日庚午,權大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藤原良基為內大臣,大納言藤原實忠兼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十月六日丙戌,佐佐木高氏放火焚妙法院,撻亮仁法親王。
【太平記。十月六日據金勝院本。】
十二月二十七日丙午,前右大臣源長通為太政大臣。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壬寅,流佐佐木高氏于上總。
【太平記。】
八月十九日甲子,春日神木歸座。
康永元年正月二十六日戊戌,關白經通罷。二十七日己亥,左大臣藤原道教為關白。三月二十九日庚子,太政大臣長通罷。
【○歷代皇紀係二月十九日。】
辛丑晦,關白道教罷皇太子傅。以內大臣藤原良基為皇太子傅。
【公卿補任。】
四月二十七日戊辰,改元。
【公卿補任、皇代記、毘沙門堂所藏記。】
九月三日壬申,光嚴上皇幸伏見殿,修伏見天皇冥福。土岐賴遠被酒犯駕。十月己亥朔,土岐賴遠伏誅。
【太平記。朔據常樂記。】
十一月已巳朔,關白道教罷左大臣。十二日庚辰,關白道教罷。
【○歷代皇紀道教罷關白左大臣,竝係十三日。】
十八日丙戌,右大臣藤原師平為關白。十二月二十一日己未,內大臣藤原良基罷左近衛大將。二年三月十九日乙酉,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藤原實忠罷。二十七日癸己,關白師平罷右大臣。四月十日乙巳,前右大臣藤原公賢為左大臣,內大臣藤原良基遷右大臣,前大納言藤原實忠為內大臣,大納言藤原冬信兼左近衛大將,大納言藤原公清兼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皇紀以冬信公清兼大將為三月十九日,今從補任。】
三年八月十五日壬申,東大寺八幡宮神輿入京。二十日丁丑,以神輿在京,釋奠罷宴穩座。十月二十三日己卯,朝上皇于持明院。二十六日壬午,還宮。
貞和元年正月丙戌朔,元會。七日壬辰,白馬。十六日辛丑,踏歌,竝徹樂。二月二日丁巳,釋奠罷宴穩座。五日庚申,盜入東宮,取內侍局衣服。十一日丙寅,大學頭紀行親為盜傷而死。
【姓據康永歌合。】
三月七日辛卯,奈良白乳社顛倒。二十九日癸丑,避方忌于新殿。甲寅晦,還宮。四月十二日丙寅,延暦寺中堂長明燈無故而滅。ト之。
【園太曆、皇年代略記。】
七月,彗星見東北。二十六日戊申,令五畿七道轉讀仁王、般若二經,禳彗星。八月壬子朝,以足利聖王卒,廢朝七日。八日己未,發使金原、淨金剛院、深草等五陵,穰彗星。
【園太曆。聖王名據常樂記。】
是月,足利尊氏創天龍寺,成。帝詔準敕願。以延暦寺僧徒訴,罷其命。
【園太曆、太平記。】
九月八日己丑,內大臣藤原實忠罷,大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藤原冬信為內大臣。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十月二十一日辛未,改元。
【公卿補任、園太曆、皇代記。】
二年正月辛巳朔,罷小朝拜,國栖奏徹笛。七日丁亥,白馬節徹笛。二十一日辛丑,東大寺八幡宮神輿歸座。
【園太曆。】
二月十八日丁卯,內大臣兼左近衛大將藤原冬信罷,大納言藤原公清為內大臣。二十九日戊寅,關白師平罷,右大臣藤原良基為關白。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五月二十五日癸卯,前右大臣藤原季衡薨。
【園太曆。】
六月十一日戊午,左大臣藤原公賢罷。
【公卿補任。】
閏九月十四日己未,幸持明院。十五日庚申,幸廣義門院新殿。十六日辛酉,還宮。
【園太曆。】
十月十六日庚寅,內大臣藤原公清罷右近衛大將,權大納言藤原經教兼左近衛大將,權大納言藤原道嗣兼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園太曆。】
三年正月四日丁未,前內大臣藤原實忠薨。
【尊卑分脈、公卿補任。】
二月十三日丙戌,避方忌于持明院。五月辛未晦,避方忌于長講堂。
【園太曆。】
八月十六日丙戌,內大臣藤原公清罷。九月十六日乙卯,關白右大臣良基轉左大臣,權大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藤原經教為右大臣,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藤原道嗣為內大臣。四年三月二十八日乙丑,右大臣藤原經教罷左近衛大將。四日月二十八日甲午,內大臣兼右近衛大將藤原道嗣轉左近衛大將,大納言藤原公重兼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五月十七日癸丑,奉幣諸社,祈雨。二十八日甲子,大雨洪水。七月八日癸卯,興福寺僧徒以訴修造春日社迴廊,遷神木于移殿。
【園太曆。】
八月十二日丙子,內大臣藤原道嗣罷左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
九月十九日癸丑,避方忌于持明院。二十日甲寅,還宮。
【園太曆。】
十月七日庚午,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藤原公重轉左近衛大將,權大納言藤原長定兼右近衛大將。二十二日乙酉,前左大臣藤原公賢為太政大臣。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二十七日庚寅,帝讓位皇太子,徙御土御門殿。
【園太曆、皇胤紹運錄、公卿補任、歷代皇紀、太平記、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土御門殿據園太曆。】
十一月,上尊號曰太上天皇。
【園太曆、皇胤紹運錄、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
觀應二年十二月薙髮,法名真常惠。
【椿葉記、園太曆、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法名據紹運錄以下三書。】
文和元年,與崇光院共遷于賀名生。帝臨發,謂右近衛大將源顯能曰:「朕本無卽位情。特為武人所迫爾。脫屣之後,欲速辭京師,遠追華山之蹤,然亦未能也。方今國家再造,萬物盡遂其生。朕願蒙曲恩,得披緇衣以終于窮僻。卿其為奏之。」顯能不敢奉命。後天皇間之惻然。
【太平記。】
四年八月,帝著僧服,改法名真惠。赴天野行宮。尋還,居伏見殿,研究佛旨。徙居大光明寺及保安寺,又遷深草金剛壽院,後居長谷寺。
康曆二年六月,崩。年六十。遺命稱光明院。
【參取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園太曆、椿葉記、太平記。○太平記、椿葉記云,帝與光嚴院同還京師,誤。諸書葬地闕。】
崇光帝。諱興仁,初名益仁。光嚴長子也。母陽祿門院。
建武元年四月二十二日己卯,生。光明院即位,曆應元年八月,為親王。十三日甲午,立為皇太子。
【皇胤紹運錄、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後愚昧記立太子為十五日。】
貞和四年十月二十七日庚寅,皇太子踐祚于關白左大臣良基押小路第。
【園太曆、公卿補任、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
關白左大臣良基、太政大臣公賢、右大臣藤原經教、內大臣藤原道嗣、大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藤原公重、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藤原長定,竝如故。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立花園上皇皇子直仁親王為皇太弟。
【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園太曆。】
以內大臣藤原道嗣為傅。
【公卿補任。】
十一月十一日甲辰,花園法皇崩。
【園太曆、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常樂記。】
十三日丙午,葬花園天皇。
【園太曆。】
二十五日戊午,尊光明帝曰太上天皇。
【園太曆、皇年代略記、皇胤紹運錄。○歷代皇紀為二十八日。】
五年正月癸巳朝,以春日神木在移殿,元會不御殿。九日辛丑,避方忌于持明院。十日壬寅,還宮。
【園太曆。】
七月六日乙丑,前關白道教薨。
【公卿補任。】
九月十三日辛未,關白良基罷左大臣,右大臣藤原經教轉左大臣,內大臣藤原道嗣為右大臣,大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藤原公重為內大臣。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十二月二十六日壬子,帝即位于太政官廳,年十六。是歲,後村上天皇正平四年也。
【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太平記。○公卿補任為二十七日。】
觀應元年二月二十七日壬子,改元。
【園太曆、公卿補任、皇年代略記。】
三月十八日癸酉,太政大臣公賢罷。
【公卿補任、園太曆。】
五月十六日庚午,盜殺參議菅原在登。
【公卿補任、祇園執行日記抄、太平記、菅原系圖、常樂記。】
八月二十七日庚戌,左馬頭足利義詮攻土岐賴明於美濃殺之。
【園太曆、祇園執行日記抄。】
十一月八日已未,內大臣藤原公重罷左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
十二月九日庚寅,足利直義歸吉野行宮。
【太平記。】
二十三日甲辰,以足利直義兵將入京師,幸土御門殿。二十八日已酉,還宮。二年正月辛亥朔,元會不御殿,罷國栖奏小朝拜敘位諸儀。十四日戊子,避足利直義兵,幸持明院。十六日丙寅,春日神木歸座。
【園太曆。】
二月二十七日丁酉,征夷大將軍足利尊氏誅高師直高師泰。
【東寺長者補任、長樂記。○園太曆係二十五日,太平記二十六日。】
四月十日已丑,內大臣藤原公重罷。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十六日乙未,權大納言藤原冬通兼左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
六月二十六日癸卯,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藤原長定為內大臣。九月十九日乙丑,內大臣兼右近衛大將藤原長定罷。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十一月七日発丑,左近衛中將足利義詮廢帝及皇太弟直仁,奉正平號。
【參取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
十二月二十三日戊戌,帝以劒、璽、鏡奉後村上天皇。
【園太曆。】
二十八日癸卯,後村上天皇尊帝曰太上天皇。
【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椿葉記。】
明年,帝及光嚴、光明二上皇,直仁親王,同赴男山行營。
【皇年代略記、椿葉記、園太曆、東寺長者補任。】
時事出倉卒,無輿可乘。前太政大臣公賢進一車,四主同載一車。近臣北面扈者僅三人耳。夜抵東寺,至旦未供食,侍姫索飯上之。駐男山,踰月幸河內東條,尋遷于賀名生,幽諸廢屋內,栫之以棘。置兵士固守,縱姫、妾各一人給事之。
【園太曆。參取椿葉記、吉野拾遺、東寺長者補任、太平記。】
延文二年二月,帝還御伏見殿。
【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椿葉記、園太曆、續神皇正統記。】
明德三年十一月,薙髮,法名勝圓心。
應永五年正月十三日辛酉,崩于伏見殿,年六十五。
【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
遺命稱崇光院。
【皇年代略記、椿葉記。○諸書葬地闕。】
帝之在位,遭世騷亂。御禊、大嘗之儀,遂不行而止。
【皇年代略記、續神皇正統記。】
後光嚴帝。諱彌仁,崇光同母弟也。
曆應元年三月二日丁酉,生。
【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皇代記。】
貞和二年二月,著袴。
【園太曆。】
觀應二年,崇光帝廢。外祖母藤原氏,欲帝為僧晦跡。廣義門院命北斗堂僧實算占之,得天子之兆。乃匿養右大辨藤原時光家。
【太平記。】
文和元年二月二十六日庚子,足利尊氏殺弟直義。
【皇年代略記、常樂記、太平記。】
閏月二十日甲子,右大臣藤原道嗣罷皇太子傅。
【公卿補任。】
二十一日乙丑,光嚴、光明、崇光三帝,及直仁親王赴賀名生。帝亦當同赴而不果。八月,先是足利尊氏以京師無主,請廣義門院欲奉帝登大位。羣臣以不傳神器且無所受命,難之。尊氏不聽。前太政大臣公賢議遵繼體天皇故事,從之。十七日丁巳,廣義門院命帝為親王,加首服。
【園太曆。】
踐祚于土御門殿。
【園太曆、毘沙門堂所藏記、公卿補任、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
關白良基、左大臣藤原經教、右大臣藤原道嗣、權大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藤原冬通,竝如故。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九月二十七日丁酉,改元。
【公卿補任、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園太曆、續神皇正統記。】
十月二十九日己巳,號準三宮藤原秀子曰陽祿門院。
【園太曆、女院小傳。○貴女抄為二十七日。】
十一月二十七日丁酉,前權大納言藤原公秀為內大臣。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園太曆。】
二年二月四日壬寅,持明院火。
【皇年代略記、園太曆、太平記。】
三月,京師有尼連害小兒數十人。捕誅之。
【園太曆。】
四月五日壬寅,大風,真言院倒。
【東寺長者補任。】
六月九日乙巳,足利義詮與山名時氏戰敗。義詮奉帝幸東坂下。十三日己酉,如美濃。
【園太曆、太平記。】
七月二日丁卯,內大臣藤原公秀棄官為僧。八月六日乙丑,前關白師平薨。二十七日壬戌,前太政大臣長通薨。
【公卿補任。】
九月二十一日乙酉,帝還自美濃,御土御門殿。
【園太曆、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
十二月十一日甲辰,盜殺前參議藤原實益。
【公卿補任。】
二十七日辛酉,帝即位于太政官廳,年十六。
【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
三年四月八日庚子,前關白基嗣薨。
【公卿補任。】
十五日丁未,權大納言源通相兼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閏十月二十八日丙戌,御禊。十一月十六日癸卯,大嘗。
【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
十二月二十四日辛己,帝避足利直冬兵於近江武佐寺。
【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毛利加天正本太平記。】
四年二月八日乙丑,如延暦寺。三月二十八日甲寅,還京御土御門殿。
【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園太曆。】
詔:「奪留京受吉野官署公卿封邑。」七月二十六日庚戌,盗入掖庭偷衣物。
【園太曆。】
八月八日辛酉,光明院至自賀名生。
【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園太曆。】
是月,以左近衛中將足利義詮請復公卿封邑。九月五日丁亥,春日神木遷座移殿。
延文元年正月壬午朔,元會。以神木遷座罷小朝拜,國栖奏徹樂。十三日甲午,春日神木歸座。
【園太曆。】
三月二十八日己酉,改元。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園太曆。】
七月十三日辛卯,興福寺以訴春日社封戸遷神木于金堂。十八日丙申,東大寺僧徒奉八幡宮神輿入京,訴伊勢守護殺神人。
【○園太曆。伊勢守護姓名闕。】
二十一日己亥,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源通相為內大臣。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八月十四日壬戌,大風洪水。二十一日己巳,奉幣諸社祈晴。十月丁未朔,盜入禁中,竊服御物。二年正月丙子朔,元會。以八幡宮神輿在京,罷小朝拜,國栖奏徹笛。十六日辛卯,踏歌節垂簾徹樂。
【園太曆。大風據東寺長者補任。】
二月十八日癸亥,光嚴院、崇光院、直仁親王至自賀名生。
【園太曆、皇年代略記、皇胤紹運錄。直仁親王據椿葉記、太平記。】
三月四日己卯,春日神木歸座。八日癸未,一乘院僧徒與大乘院僧徒戰于奈良。十月二十五日丙申,一乘院僧徒焚奈良禪定院,延燒數百餘宇。三年正月庚子朝,元會罷小朝拜,國栖奏徹歌笛。七日丙午,白馬節徹樂,罷國栖坊家奏。
【園太曆。】
四月戊戌晦,征夷大將軍權大納言足利尊氏薨。
【尊卑分脈、東寺長者補任、常樂記、足利系圖。】
十二月十八日壬午,以左近衛中將足利義詮為征夷大將軍。
【公卿補任、太平記。】
二十九日癸已,關白良基罷。以左大臣藤原經教為關白。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四年正月乙未朔,元會罷諸儀。四月二十八日庚寅,新千載和歌集成。
【園太曆。】
五年四月六日壬戌,前太政大臣公賢薨。
【尊卑分脈。】
六月八日癸已,前內大臣藤原公清薨。九月甲申晦,關白經教罷左大臣,右大臣藤原道嗣轉左大臣,權大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藤原冬通為右大臣,內大臣兼右近衛大將源通相罷,權大納言藤原公忠為內大臣。十一月十七日庚午,右大臣藤原冬通罷,左近衛大將權大納言藤原實夏兼左近衛大將權大納言藤原實俊兼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冬通罷大將,本書不日。今姑係十七日。】
康安元年三月庚辰晦,改元。
【公卿補任、皇年代略記、後愚昧記、太平記。】
六月二十八日丁未,先是京師地頻震,是日修最勝講。八月十三日辛卯,修熾盛光法,竝禳地震。
【後愚昧記、太平記。】
九月二十三日辛未,幸新熊野。是日,還宮。
【歷代皇紀、後愚昧記、東寺長者補任。還宮據補任。】
十一月九日丙辰,關白經教罷,左大臣藤原道嗣為關白。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十二月八日乙酉,避細川清氏兵於近江武佐寺。
【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太平記。】
貞治元年正月五日壬子,幸延曆寺。二月十一日丁亥,還自延曆寺,御權大納言藤原實俊北山第。四月二十一日丙申,御土御門殿。
【皇年代略記。】
九月二十三日乙丑,改元。
【公卿補任、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
十月四日丙子,關白道嗣罷左大臣。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十二月二十日辛卯,內大臣藤原公忠罷。
【歷代皇紀、後愚昧記。】
二十七日戊戌,右大臣藤原冬通轉左大臣,前內大臣源通相為右大臣。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二年三月己亥晦,權大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藤原實夏為內大臣。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後愚昧記。】
六月十七日乙卯,石清水神輿入京。
【皇年代略記、後愚昧記、東寺長者補任。】
二十七日乙丑,關白道嗣罷。以前關白良基為關白。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後愚昧記。】
七月十七日甲申,卜伊勢大神宮井水涸,及吉田社神像失于軒廊。
【後愚昧記。】
八月二日戊戌,前內大臣藤原公秀薨。
【尊卑分脈、後愚昧記。】
二十九日乙丑,石清水神輿歸座。
【後愚昧記。】
三年二月七日壬寅,內大臣藤原實夏罷左近衛大將。十九日甲寅,內大臣藤原實夏罷。
【公卿補任。】
三月十四日戊寅,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藤原實俊為內大臣。
【公卿補任、後愚昧記。】
二十九日癸巳,權大納言藤原師良兼左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七月七日己巳,光嚴帝崩。
【皇胤紹運錄、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後愚昧記。】
十二月二十一日庚戌,興福寺僧徒舁春日神木入京,訴越前守護足利高經奪春日社封戸河口莊。命移神木於長講堂。
【太平記。月日據歷代皇紀。】
四年三月十日戊辰,前關白經通薨。
【公卿補任、尊卑分脈。】
十月九日癸亥,避方忌于內大臣藤原實俊第。十一月四日丁亥,還宮。
【後愚昧記。】
五年三月十六日戊戌,東大寺八幡宮神輿歸座。
【歷代皇紀。】
八月十二日壬戌,春日神木歸座。
【公卿補任、皇年代略記、太平記。】
二十三日癸酉,以修繕內廷,避方忌于六條長講堂。二十四日甲戌,還宮。
【後愚昧記。】
己卯晦,右大臣源通相為太政大臣,內大臣藤原實俊為右大臣,權大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藤原師良為內大臣。
【公卿補任、後愚昧記。】
六年正月十六日癸巳,右大臣藤原實俊罷右近衛大將。二月十三日庚申,權大納言藤原忠基兼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
十四日辛酉,元主使來請禁我民侵掠彼邊境者。
【善鄰國寶記。○太平記係五年九月。】
三月十八日甲午,幸長講堂,親誦佛經,修後白河天皇冥福三日。
【太平記。】
二十六日壬寅,內大臣藤原師良罷左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
二十九日乙巳,清涼殿和歌會。是日,天龍寺火。
【歷代皇紀、太平記。】
四月二十六日壬申,左兵衛督足利基氏薨。
【太平記、足利系圖。】
六月丙午朔,前內大臣藤原實夏薨。
【尊卑分脈、公卿補任。】
二十九日甲戌,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藤原忠基轉左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八月十八日壬戌、詔興福、延曆、東大三寺修最勝講于紫宸殿。僧徒相鬬殿庭,死傷數十人。
【太平記。參取續神皇正統記。○皇年代略記為七月,未知孰是。】
二十七日辛未,關白良基罷,左大臣藤原冬通為關白。九月癸卯晦,右大臣藤原實俊罷,內大臣藤原師良為右大臣,前權大納言藤原實繼為內大臣。
【公卿補任。】
十二月七日己酉,征夷大將軍權大納言足利義詮薨。
【公卿補任、皇年代略記、足利系圖。】
應安元年二月十七日戊午,改元。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三月十一日辛巳,後村上天皇崩。
【花營三代記、鳩嶺雜事記。】
二十一日辛卯,太政大臣通相罷。
【公卿補任。】
四月,彗星見東北。
【鳩嶺雜事記。】
令五畿、七道神社、佛寺讀仁王經,禳彗星。
【建內記永享十一年。○本書不月日,今姑係于此。】
五月十一日庚辰,石清水雨雹,大如桃李。遣使法住寺大原淨金剛院,禳災異。
【後愚昧記。參取鳩嶺雜事記。】
八月二十八日丙申,延曆寺僧徒奉日吉神輿四基入京,請毀南禪寺山門。
【皇代記。】
十二月丙申晦,左馬頭足利義滿為征夷大將軍。
【後愚昧記、後深心院關白記。】
二年正月,石清水雨雹,大如柚子。卜之。
【皇年代略記。】
三月,京師萬里小路女子產子,狀如三歲兒,頭上有肉塊,大與其首等。
【後愚昧記。】
四月二十日甲辰,日吉神輿四基又入京。佐佐木氏賴禦戰,僧徒棄神輿而走。命移諸祇園社。
【皇代記、後愚昧記、後深心院關白記。○皇年代略記係八月。】
八月三日乙丑,日吉神輿歸座。
【後愚昧記、後深心院關白記、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為四日,誤。】
九月二日甲午,大風。太政官廳東門倒。
【後愚昧記。】
十月辛卯晦,避方忌于長講堂。十一月壬辰朔,還宮。
【後愚昧記、後深心院關白記。】
四日乙未,關白左大臣冬通罷。以右大臣藤原師良為關白。十二月十九日庚辰,大納言藤原公直罷右近衛大將,權中納言藤原師嗣兼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二十九日甲寅,石清水神輿歸座。
【皇年代略記、後愚昧記。】
四年三月二十一日乙巳,幸權中納言藤原忠光柳原第。
【後深心院關白記、後愚昧記。】
二十三日丁未,讓位於皇子緒仁。
【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後愚昧記、後深心院關白記。】
閏月,上尊號曰太上天皇,
【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後深心院關白記。】
稱新院,猶預決機務。
【參取後深心院關白記、續神皇正統記。】
七年正月二十九日乙未,薙髮,法名光融。是日,崩。年三十七。
【皇胤紹運錄、花營三代記。】
火葬泉涌寺。分藏遣骨于深草法華堂及金剛院,稱後光嚴院。
【後深心院關白記。參取皇年代略記。】
帝屢欲遣使告即位於大神宮,以路梗不果。羣臣議取他道奉幣,亦終不果。
【園太曆。】
後圓融帝。諱緒仁。後光嚴第一子也,母崇賢門院。
【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續神皇正統記。】
延文三年三年十二月十三日丁丑,生。
【皇年代略記。】
應安四年三月,著袴。二十一日,為親王。
【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
二十三日丁未,加元服踐祚于權中納言藤原忠光柳原第。是日,遷御土御門殿。
【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後深心院關白記。】
關白左大臣師良、右大臣藤原忠基、內大臣藤原經顯、權大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藤原師嗣、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藤原兼定,竝如故。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閏月六日己未,尊後光嚴帝曰太上天皇。
【皇年代略記、後深心院關白記。】
五月五日丁巳,卜八幡邑人入石清水宮自盡。血污神殿于軒廊。
【後愚昧記。】
八日庚申,以石清水宮穢,廢朝五日。
【後愚昧記、後深心院關白記。】
七月,內大臣藤原經顯罷。
【本書不日,今不可考。】
十四日甲子,前太政大臣通相薨。
【公卿補任。】
十二月二日辛巳,興福寺僧徒奉春日神木入京。
【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
請流一乘院僧實玄、大乘院僧教信、三寶院僧光濟、覺王院僧宋錄。
【參取春日神木入洛記、花營三代記。】
五年正月庚戌朔,元會,不御殿,國栖奏徹歌笛。
【後愚昧記。】
五日甲寅,停敍位。
【後深心院關白記。】
二十二日辛未、流僧實玄於伊豆,僧教信於土佐。
【後愚昧記、後深心院關白記。】
夏四月二十三日乙未,卜賀茂社怪於軒廊。
【後深心院關白記。】
九月二日庚子,大風。太政官廳及土御門殿東門倒。
【皇年代略記、後愚昧記、後深心院關白記。太政官廳據關白記。】
二十八日丙寅,天龍寺火。
【歷代皇紀、鳩嶺雜事記、後深心院關白記、花營三代記。】
戊辰晦,盜入新院柳原殿。悉捕斬之。
【後愚昧記。】
十一月十三日己卯,流赤松性準於上總,
【○後深心院關白記上總作下野。】
赤松範顯於越後。
【後愚昧記、花營三代記。】
七年正月,京師痘瘡流行。二十九日乙未,新院崩。二月二日戊戌,葬後光嚴帝。
【後愚昧記、後深心院關白記、花營三代記、皇年代略記。】
六月二十日甲寅,日吉七社神輿入京。
【歷代皇紀、後愚昧記、後深心院關白記、花營三代記。】
十二月十日辛未,流前參議平行知於美濃,
【○公卿補任作播磨。】
儀俄元奇於遠江,僧光濟於播磨,宋錄於備中。
【花營三代記。○公卿補任作十二月九日。】
十七日戊申,春日神木歸座。
【皇年代略記、花營三代記。】
二十八日己未,帝即位于太政官廳。年十七。
【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
永和元年正月十七日戊寅,召還前參議平行知於美濃。
【後深心院關白記。】
二月九日己亥,延曆寺火。
【歷代皇紀。】
二十七日丁巳,改元。
【公卿補任、皇年代略記、皇代記、鳩嶺雜事記、花營三代記。】
十月二十八日乙卯,御禊。
【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永和大嘗會記、後深心院關白記。】
十一月十八日甲戌,關白師良罷左大臣,右大臣藤原忠基轉左大臣,權大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藤原師嗣為右大臣,權大納言藤原兼嗣為內大臣。
【公卿補任。】
二十三日乙卯,大嘗。
【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後深心院關白記、永和大嘗會記。】
十二月二十七日壬子,關白師良罷,左大臣藤原忠基為關白。二年正月丙辰朔,前關白良基準三宮。六日辛酉,右大臣藤原師嗣罷左近衛大將,內大臣藤原兼嗣兼左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師嗣罷大將,本書不日。今姑係六日。】
三年二月十八日丙寅,柳原殿火。
【歷代皇紀、後愚昧記。】
五月二十二日己亥,內大臣藤原兼嗣罷左近衛大將。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己巳,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藤原兼定轉左近衛大將,權大納言藤原實時兼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
七月庚子晦,權大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藤原兼定薨。
【歷代皇紀、公卿補任、後愚昧記。】
八月二十七日丁卯,關白忠基罷左大臣,右大臣藤原師嗣轉左大臣,內大臣藤原兼嗣為右大臣,前權大納言藤原公直為內大臣,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藤原實時轉左近衛大將,征夷大將軍權大納言足利義滿兼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忠基罷大臣,二書不日。今姑係二十七日。】
康曆元年三月二十二日己丑,改元。
【公卿補任、後愚昧記、花營三代記。】
六月八日壬申,日吉七社神輿歸座。
【花營三代記。】
八月十四日戊寅,春日神木入京。
【皇年代略記、後深心院關白記。】
二年六月二十四日戊子,光明帝崩。
【皇胤紹運錄、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花營三代記。○諸書葬日闕。】
十二月十五日壬申,春日神木歸座。
【皇年代略記、花營三代記。】
永德元年二月二十四日庚辰,改元。
【皇年代略記、公卿補任、元秘別錄。】
七月二十三日丙午、準三宮良基為太政大臣,內大臣藤原公直罷。
【○公直罷大臣,本書不日,姑係于此。】
征夷大將軍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足利義滿為內大臣。九月四日丙戌,前權大納言藤原兼綱準大臣。五日丁亥,準大臣藤原兼綱罷。二十六日戊申,前準大臣藤原兼綱薨,輟朝三日。
【公卿補任。】
二年四月十一日庚寅,幸持明院北中園第,讓位于皇子幹仁。上尊號曰太上天皇,
【皇年代略記。】
號新院。
【歷代皇紀、後愚昧記。】
十一日庚寅,關白師嗣罷。
【公卿補任。】
明德四年四月二十六日辛丑,崩于故內大臣藤原經顯小川第。年三十六。火葬泉涌寺,藏遺骨于深草法華堂,遺詔稱後園融院。
【皇年代略記。】
後小松天皇。即後圓融帝之長子也。母通陽門院。
【皇胤紹運錄、皇代略記、皇年代略記。】
永和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壬申,生。
【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
永德二年四月,著袴。
【○皇代略記四月三日,為親王。然皇年代略記曰,不為親王。故今不取。】
十一日庚寅,踐祚于土御門殿。
【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
以太政大臣良基攝政,征夷大將軍左大臣兼右近衛大將足利義滿、右大臣藤原兼嗣、內大臣兼左近衛大將藤原實時,竝如故。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十九日戊戌,前權大納言藤原仲房準大臣。
【公卿補任。】
二十五日甲辰,尊後圓融帝曰太上天皇。
【皇胤紹運錄、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為二十八日。】
十二月二十八日壬寅、天皇即位于太政官廳。時年六歲。
【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
是歲,後龜山天皇弘和二年也。三年三月五日己酉,以石清水宮火,遣使于宇佐。
【後愚昧記。】
十月二十二日壬辰,御禊。十一月十六日乙卯,大嘗。
【皇胤紹運錄、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
十二月,權中納言藤原為重上新後拾遺和歌集。
【拾芥抄。】
至德元年二月二十七日乙未,改元。
【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公卿補任。】
三月十日戊申,左大臣足利義滿罷右近衛大將。二十三日辛酉,內大臣藤原實時罷左近衛大將,權大納言藤原經嗣兼左近衛大將,權大納言源具通兼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
二年二月十五日丁未,盗殺前權中納言藤原為重。
【公卿補任、拾芥抄。】
嘉慶元年正月三日乙卯,天皇加元服。
【皇胤紹運錄、公卿補任、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
八日庚申,攝政太政大臣良基罷。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補任罷攝政月日闕。皇紀係正月不日。今據二書罷太政大臣日,姑係于此。】
二月七日戊子,以右大臣藤原兼嗣攝政。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為四日。】
八月二十三日甲戌,改元。
【皇年代略記、公卿補任。】
十二月八日甲寅,前權大納言源善成準大臣。
【公卿補任。】
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庚子,攝政右大臣兼嗣薨。四月八日乙丑,以前太政大臣良基攝政。五月二十六日己亥,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滿罷左大臣,內大臣藤原實時為左大臣,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源具通為右大臣,權大納言兼左近衛大將藤原經嗣為內大臣。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六月二日甲辰,準大臣藤原仲房薨。
【公卿補任。】
十二日甲寅,攝政良基罷,以藤原師嗣為關白。十三日乙卯,前攝政良基薨。
康應元年正月五日乙亥,右大臣源具通罷右近衛大將。
【歷代皇紀。○公卿補任具通罷大將為二月事。】
二月九日己酉,改元。
【公卿補任、皇年代略記、東寺長者補任。】
四月二十日己未,權大納言藤原宗實兼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歷代皇紀。】
明德元年三月二十六日庚寅,改元。
【公卿補任、皇年代略記、皇代略記。】
四月癸亥朔,內大臣藤原經嗣罷左近衛大將,權大納言藤原宗實罷右近衛大將,權大納言藤原實直兼左近衛大將,權大納言藤原通定兼右近衛大將。
【公卿補任。】
三年,征夷大將軍前左大臣足利義滿使大內義弘于吉野行宮講和。
【應永記。】
十月二十八日丙子,後龜山天皇以三神器發行宮。閏月二日己卯,後龜山天皇還京師,御大覺寺。
【歷代皇紀、皇年代略記、續神皇正統記。】
大日本史 卷第七十二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