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二十一 本紀二十一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桓武天皇
桓武天皇,諱山部,光仁帝長子也。
【長子據日本紀略、一代要記。】
母曰皇太后高野氏。天平九年,生。
【生年據歷代皇紀,及日本紀略崩年七十之文。】
天平寶字八年十月,敘從五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十一月,進位一階,尋為大學頭。 寶龜元年八月,敘從四位下,為侍從。十一月,為親王。二年三月,任中務卿。三年五月,皇太子廢,羣臣奏定儲貳。帝謂:「酒人內親王可立。」參議藤原濱成請立稗田親王。參議藤原百川獨推天皇,固請不已。帝從之。
【羣臣以下,水鏡。】
明年正月,遂立為皇太子。 天應元年四月三日辛卯,皇太子受禪,即天皇位,
【○水鏡、一代要記等諸書,為三日受禪,二十五日即位,誤。】
時年四十五。
【年據水鏡、愚管抄,及日本紀略崩年七十之文。○按帝王編年記為四十六,誤。】
右大臣大中臣清麻呂,內大臣藤原魚名並如故。
【公卿補任。】
四日壬辰,立皇第早良親王為皇太子。十一日己亥,遣使大神宮告即位。十四日壬寅,中納言藤原田麻呂兼皇太子傅。十五日癸卯,詔尊所生夫人高野氏為皇太夫人,賜諸社神官位一級,賜僧綱及僧尼物,賑恤高年窮乏孝義者,免天下今年田租,進羣臣位有差。五月四日壬戌,地震。十三日辛未,又震。十六日甲戌,伊勢言:「鈴鹿關城門自鳴。」十七日乙亥,為皇太夫人置中宮職。六月戊子朝,詔曰:「先王之建官也,量材授能,職員有限。其後事務稍繁,遂置員外。近古因循,民受其弊。朕肇膺寶曆,君臨區夏,言念生民,情深撫育。思欲除其殘害,躋之仁壽。凡內外文武官,常員之外,一皆解卻。但郡司軍毅,不在此限。又在外國司,多乖朝委。或未知欠倉,且用公廨;或不畏憲綱,肆漁百姓。奸濫尤著者,秩雖未滿,隨事貶降。自今以後,內外官人,立身清謹,處事公正者,所司審訪,授以顯官。其在職貪殘,狀迹濁濫者,宜遣巡察,採訪黜降。庶使,激濁揚清,變澆俗於當年。憂國撫民,追淳風於徃古。」十二日己亥,地動。十八日乙巳,赦流人弓削淨人廣方等。二十二日己酉,地震。二十三日庚戌,右大臣大中臣清麻呂罷。二十四日辛亥,太白晝見。二十七日甲寅,以內大臣藤原魚名為左大臣。中納言藤原田麻呂為大納言,兼近衛大將。中納言藤原是公為式部卿,兼中衛大將。是日,太白晝見。秋七月五日壬戌,詔曰:「朕以不德,承纘大業。陰陽未和,炎旱經月。為民父母,遭此靈譴。雖竭至誠,未蒙霈澤。顧念囚徒,特宜矜愍。其赦天下。」六日癸亥,駿河言:「富士山雨灰。」十九日丙子,河內言:「尺度池水,赤如血甚羶。」八月二十五日辛亥,陸奧按察使藤原小黑麻凱旋。冬十月十日乙未,地震。二十五日庚戌,下總女子一產三子,賜乳母并穀。十一月三日丁已,地震。八日壬戌,近江言:「木連理。」十三日丁卯,大嘗。二十七日辛巳,地震。十二月十三日丙申,又震。十七日辛丑,三品稗田親王薨。二十日甲辰,詔曰:「朕以不德,忝承洪基。夙興夜寐,思求政道,克己勞心,志在孝敬。而精誠徒切,未能感天。頃者,太上天皇聖體不豫,宗社盡禱,珪幣相尋,數經晦朔,未見効驗。顧惟虛薄,責在朕躬。撫事思𠍴,戴天慙惕。有生之類,莫重於人。刑罰或差,乃致冤感。思降惠澤,式資聖躬。宜大赦天下。常赦不免者,咸皆赦除。」二十三日丁未,太上天皇崩。詔曰:「朕凝誠無感,奄及凶閔。痛酷之情永纒,終身之憂深結。欲諒闇三年,以報罔極。而羣公卿士咸言:『宗廟不輕,萬機是重。宜準後奈保山朝廷,總斷萬機,一同平日者。』朕以霜露未變,茶毒尚深。一旦從吉,情所不忍。宜天下著服,六月乃釋。始自今月二十五日,諸國郡司,於廳前舉哀三日。遠道以符到日為始。」二十四日戊申,地震。二十六日庚戌,南院兵庫鳴。二十七日辛亥,敕曰:「前緣羣卿奏:『天下著服,以六月為限。』但朕孝誠無効,慈蔭長違。結慕霜葉,無復承顏之日,緬懷風枝,終虧侍謁之期。終身之痛恒深,周極之懷彌切。宣政前敕,限以一年。」
【續日本紀。】
延曆元年壬戌,春正月七日庚申,葬光仁天皇。癸未晦,大祓,百官不釋素服。閏月十三日丙申,地震。十四日丁酉,因幡守冰上川繼謀反。事覺,流于伊豆三島。貶黜其黨三十五人。十五日戊戌,地震。二月十八百辛未,空中有聲如雷。十九日壬申,地動。三月九日辛卯,有虹繞日。二十六日戊申,從四位下三方王,及其妻弓削女王、正五位下山上船主,同謀厭魅乗輿。詔:「流三方王、弓削女王於日向,船主於隱岐。」夏四月十一日癸亥,詔曰:「朕君臨區宇,撫育生民,方欲屏此興作,務茲稼穡,政遵儉約,財盈倉廩。今者宮室堪居,服翫足用,佛廟云畢,錢價既宜。且罷造宮、敕旨二省,法花、鑄錢兩司,以充府庫之寶,而崇簡易之化。造宮敕旨,雜色匠手。隨其才幹,隸於木工、內藏等寮,餘配本司。」十三日乙丑,有白狐,見重閣門。十六日戊辰,遣使畿內祈雨。二十七日己卯,敕免畿內兵士之調。五月十二日甲年。以陸奧奧郡百姓,數遭兵亂,敕給復三年。六月十四日乙丑,左大臣藤原魚名坐事免。是日,地震。二十一日壬申,以大納言藤原田麻呂為右大臣。秋七月三日甲申,雷雨。大藏東長藏災,內廄寮馬震死者二。十一日壬辰,解雜色長上五十四人,廢餅戶散樂戶。二十五日丙午,詔曰:「朕以不德,臨馭寰區。憂萬姓之未康,憫一物之失所。況復,去歲無稔,懸罄之室稍多;今年有疫,夭殍之徒不少。為民父母,撫育乖術。靜言於此,還慙於懷。又顧彼有罪,責深予。自非滌蕩,何以自新。宜大赦天下。」是日,地震。二十七日戊申,天皇移御敕旨宮。二十九日庚戌,公卿奏:「頃者災異荐臻,妖徵仍見。乃命龜筮,驗徵其由。神祇官、陰陽寮並言:『方今天下素服,依例祭祀,故伊勢大神及諸神為崇。』而陛下至孝,欲終喪服。神道誠有難誣者,恐致聖體不豫。伏乞以社稷為念,為除凶服,愜神之意。」詔曰:「朕以霜露未變,茶毒如昨,方遂諒闇,以申罔極。而羣卿再三執奏,以宗廟社稷為諭。事不獲已,一依來奏。其諸國釋服者,待祓使到乃釋。不得飲酒作樂著雜彩。」八月辛亥朔,百官釋服。十九日己巳,詔曰:「殷周以前,未有年號。至于漢武,始稱建元。自茲厥後,歷代因循。是以繼體之君,受禪之主,莫不登祚開元、錫瑞改號。朕以寡德,纂承洪基,既經歲月,未施新號。今者宗社降靈,幽顯介福,年穀豐稔,徵祥仍臻。思與萬國,嘉此休祚。宜改天應二年,為延曆元年。其賜天下有位諸社神官內外文武官把笏者,爵一級。」冬十一月十三日辛卯,有光氣挾日,狀如虹。日上亦有光氣,長可二丈。十二月二十四日壬申,詔曰:「朕雖除諒闇,哀感尚深。霜露既變,更增陟岵之悲。風景惟新,彌切循陔之戀。來年元正,宜停賀禮。」是歲,和泉、武藏、淡路、土左飢,賑恤之。
二年癸亥,春正月戊寅朔,廢朝。二十三日庚子,地震。三月十九日丙申,右大臣兼近衛大將皇太子傅藤原田麻呂薨。夏四月十八日甲子,立夫人藤原乙牟漏為皇后。十九日乙丑,敕坂東諸國曰:「蠻夷得夏,自古有之。非資干戈,何除民害。是知加徂征於有苗,奮薄伐於獫狁,先王用兵,良有以也。自頃夷俘猖狂,邊陲失守,事不得已,頻動軍旅。遂使坂東之境,恒苦調發;播殖之輩,久倦轉輸。念此勞弊,朕甚愍之。遣使存慰,開倉優給。凡厥東土,悉知朕意。」六月丙午朔,出羽言:「雄勝、平鹿二郡,為賊所略,彫弊已甚。」敕給復三年。十日乙卯,敕申禁京畿私造佛寺。秋七月十九日甲午,以大納言藤原是公為右大臣。冬十月十四日戊午,行幸交野,放鷹遊獵。十六日庚申,詔:「免交野郡今年田租,賜高年及從者物。」十八日壬戌,車駕還宮。十一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十二月六日戊申,敕禁富民出舉錢財,貧民宅地為質,及京師諸寺貪求財利,取宅為質。
三年甲子,春二月二十四日乙丑,
【本書做己丑,今推甲子以訂之。】
以從三位大伴家持為持節征東將軍,從五位上文屋與企為副。夏五月十三日癸未,攝津職言:「蝦蟇二萬許,從難波市入四天王寺。」十六日丙戌,敕遣中納言藤原小黑麻呂、從三位藤原種繼等,相山背乙訓郡長岡村之地。二十四日甲午,攝津職獻白燕。六月十日己酉,遣使長岡,經始都城,營作宮殿。十二日辛亥,普光寺僧獻赤烏。十三日壬子,遣參議近衛中將紀舩守於賀茂大神社,奉幣告遷都。秋七月四日癸酉,修造山崎橋。九月五日癸酉,京師大雨,壞民盧舍,賑之。二十七日乙未,太白晝見。閏月十日戊申,河內茨田郡堤决,發單功六萬四千餘人築之。十七日乙卯,行幸右大臣藤原是公田村第宴飲。冬十月二十一日戊子,越後言:「蒲原郡人三宅笠雄麻呂散私稻,救寒饑,修道橋,濟艱險。」因授從八位上。丁酉晦,敕曰:「如聞,京師多盜,掠物放火。宜仰鄰保,檢察非違,一如令條。其遊食博戲之徒,不論蔭贖,决杖一百。放火劫略之類,不必拘法,懲以殺罰。勤加捉搦,遏絕姧宄。」十一月戊戌朔,日南至。敕賜公卿以下物,免京畿今年田租。三日庚子,詔曰:「民惟邦本,本固國寧。民之所資,農桑是切。比者諸國司等等,厥政多僻,不愧撫道之乖方,唯恐侵漁之未巧。或廣占林野,或多營田園,百姓彫弊。職此之由,宜加禁制,懲革貪濁。自今以後,國司等不得公廨田外更營水田,又不得私貪墾闢,侵百姓農桑地。如有違犯者,所闢所收,悉皆沒官,即解見任,科違敕之罪。」十一日戊申,天皇徙長岡宮。
【○本書為甲子,干支錯次。今從水鏡、日本紀略。】
二十八日乙丑,修賀茂下、上,及松尾、乙訓四社。十二月二日己巳,詔:「賜造宮有勞者爵,免貢役夫國、今年田租。」六日癸酉,遣使畿內七道大祓,奉幣於天神地祇。十三日庚辰,詔:「禁王臣諸司,及寺家兼并山林藪澤,而專其利。其諸氏家墓,不得斫損。」
四年乙丑,春正月丁酉朔,御大極殿受朝。十五日辛亥,參議紀船守兼近衛大將。二十二日戊午,安房言:「大魚五百餘,漂著於海岸。」夏四月甲午晦,有赤雀集于皇后宮,旬日不去。五月三日丁酉,詔曰:「臣子之禮。必避君諱。比者先帝御名,及朕名公私觸犯。自今以後,並宜避諱。」於是改姓白髮部為真髮部,山部為山代。
【○本書託代字,今據日本紀略補之。】
十九日癸丑,以赤雀之瑞,詔:「賜內外文武官把笏者爵一級,免山背今年田租。」二十六日庚申,遣使畿內,祈雨。二十七日辛酉,地震。六月二十四日丁亥,敕京畿七道:「括戶口,勘浮浪。」
【六月以下,類聚三代格。】
秋七月二十日癸丑,敕:「錄上僧尼有德行者。」又敕:「造宮役夫,宜給其功。」於是和雇諸國百姓三十一萬四千人。八月二十四日丙戌,行幸平城宮。九月三日乙未,地震。七日己亥,遣朝原內親王侍大神宮。八日庚子,獵于水雄岡。二十三日乙卯,盜射殺中納言藤原種繼。二十四日丙辰,車駕至自平城,敕:「搜捕賊黨。」推鞠事連皇太子。誅首惡左少辯大伴繼人,斬流其黨。二十八日庚子,廢皇太子,幽于乙訓寺。
【二十八日以下,日本紀略。】
冬十月四日丙寅,遣使檢畿內田。八日庚午,遣使山科田原後佐保陵,告廢皇太子,遂流于淡路。道卒。
【遂流以下,日本紀略、水鏡。】
二十七日己丑,河內隄壊。發單功三十餘萬人築之。十一月八日庚子,能登守三國廣見,以誣告謀反,流於佐渡。十日壬寅,祀天神於交野柏原,以賽宿禱。二十五日丁巳,立皇子安殿親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以大納言中務卿藤原繼繩為傅。是歲,周防飢疫。出羽、丹波年穀不登,百姓饑饉。河內洪水。遠江、下總、常陸、能登大風損稼。悉賑給之。 五年丙寅,春正月二十一日壬子,造梵釋寺。二十八日己未,地震。夏五月三日辛卯,以京邑新建,民未豐贍,詔賜左右京,及東西市人,物有差。六月己未朔,敕:「撫育百姓,糺察部內,國郡官司所共掌也。頃年正倉有火,獨罪郡司,不罪國守,豈合法意。自今宜奪國司等公廨,贖所失官物。其郡司者,不在會赦之限。」秋七月十九日丙午,太政官院成,百官始就朝座。八月八日甲子,以征蝦夷,遣從五位下佐伯葛城於東海道,紀勝長於東山道,簡軍士,閱戎器。冬十月二十八日甲申,改葬光仁天皇。是歲,渤海來貢。
六年丁卯,春正月二十一日丙午,敕陸奧按察使,禁王官百姓與夷俘交關。
【類聚三代格。】
三月二十日甲辰,詔曰:「養老之義,著自前修,歷代皇王,率由斯道。方今時屬東作,民趨南畝,迺睠蒼生,情深矜恤。其賜京畿七道民,年八十已上穀,鰥寡孤獨,及廢疾者,宜令長官親至鄉邑,存情賑贍。」夏四月十六日庚午,山背獻白雉。秋七月八日己未,太白晝見。八月二十四日甲辰,行幸高椅津,還過大納言藤原繼繩第。冬十月八日丁亥,詔曰:「朕君臨四海,于茲七載,未能使生民共洽淳化,率土咸致雍熙。顧惟虛薄,良以慙嘆。而今歲天下豐稔,思與百姓,慶此有年。其賜天下高年穀,賑恤鰥寡孤獨,疢疾之徒。免乙訓郡出舉未納。」十七日丙申,獵于交野。二十日己亥,還宮。十一月五日甲寅,遣大納言藤原繼繩,郊祀天神於交野,以光仁帝配焉。
七年戊辰,春正月十五日甲子,皇太子加元服於前殿,赦天下。二月二十八日丙午,陸奧按察使多治比宇美兼鎮守將軍。三月二日庚戌,敕運糗糧於陸奧多賀城。三日辛亥,發坂東諸國步騎五萬二千八百餘人,限以來年三月,會于多賀城,以征蝦夷。夏四月三日庚辰,遣使畿內祈雨。十日丁亥,奉馬於丹生川上祈雨。十一日戊子,敕五畿內:「頃者亢旱累月,溝池乏水。宜令所司,不問王臣家田,有水之處,聽百姓播種。勿失農時。」十六日癸巳,自去冬不雨,亘五月。是日,旱。天皇沐浴,出庭親禱。俄而澍雨。羣臣舞蹈,稱萬歲。因賜五位上御衾及衣。五月二日己酉,詔:「宜差使祈雨伊勢神宮,及七道名神。」是夕,大雨。秋七月四日己酉,太宰府言:「去三月,大隅曾乃峯,焚響如雷。」六日辛亥,以參議中衛中將紀古佐美為征東大將軍。
【○公卿補任,征東作征夷。】
二十八日癸酉,前右大臣大中臣清麻呂薨。九月二十六日庚午,詔曰:「朕以眇身,忝承鴻業。水陸有便,建都長岡。而宮室未就,興作稍多。徵發之苦,頗在百姓。今聞:『造宮役夫,短褐不完,類多羸弱。』朕深傷焉。凡出役夫之國,今年出舉,不論正稅、公廨,一切減其息利。」冬十月二日丙子,雷雨暴風,壞民廬舍。是歲,僧最澄創根本中堂于比江山。
【是歲以下,水鏡、一代要記、歷代皇紀、天台座主記。】
八年己巳,春正月甲辰朔,日有食之。二十八日辛未,敕:「大學寮諸學生,年不滿三十,不得任用。」
【二十八日以下,類聚三代格。】
二月二十七日庚子,移自西宮,始御東宮。三月九日辛亥。諸國軍士會于多賀城,分道討賊。十日壬子,遣使奉幣帛大神宮,告征蝦夷。秋七月十四日甲寅,敕伊勢、美濃、越前等國曰:「置關之設,本備非常。今正朔所施,區宇無外,徒設關險,勿用防禦。遂使中外隔絕,既失通利之便;公私徃來,每致稽留之苦。無益時務,有切民憂。思革前弊,以適變通。宜其三國之關,一切停廢。所有兵器粮糒,運收於國府,自外館舍,移建於便郡矣。」八月己亥晦,敕:「免陸奧從役者今年田租,給復二年。」九月八日丁未,征東大將軍紀古佐美還自陸奧。十九日戊午,敕:「責古佐美等逗遛敗軍之罪,解鎮守副將軍池田真枚、安倍黑繩等官。」右大臣兼中衛大將藤原是公薨。冬十月十日戊寅,以大納言藤原繼繩兼中衛大將。二十三日辛卯,以從五位下巨勢野足為陸奧鎮守副將軍。十二月二十三日庚寅,敕:「頃者中宮不豫,宜使天下諸寺,讀大般若經。」二十八日乙未,中宮高野氏崩。
【○按本書書皇太后崩,而追上皇太后尊號在明年。今從其實,書中宮。】
是歲,伊賀、伊勢、志摩、安房、下野、美作、備後、紀伊飢,賑給之。
【○帝王編年記曰,是歲,天皇行幸住吉社。而本書即日本紀略等書不載,故不取。】
九年庚午,春正月十五日壬子,葬皇太后。
【○按本書九年追上尊號曰皇太后,而不月日。又載正月十四日辛亥奉誄上諡號。據此追尊亦在此時歟。】
二月二十七日甲午,以大納言藤原繼繩為右大臣。三月三日庚子,停節宴。閏月四日庚午,以征蝦夷,敕坂東諸國造革甲二千領,限以三年。十日丙子,皇后藤原氏崩。十一日丁丑,天皇移御近衛府。十六日壬午,詔曰:「朕以寡德臨御寰區,國哀相尋,災變未息。轉禍為福,德政為先。思布仁恩,用致安穩。宜大赦天下。延曆三年已徃,天下負租,調庸未納,咸免之。」二十八日甲午,葬皇后。二十九日乙未,以征蝦夷,敕坂東諸國,備糗糒十四萬斛。夏四月五日辛丑,敕太宰府,造鐵冑。五月二十一日丙戌,遣使畿內祈雨。二十九日甲午,詔奉幣畿內名神,以祈雨。六月十三日戊申,以諒闇,行神今食於神祇官曹司。
【○按神今食,未詳原始。公事根源曰,元正帝靈龜二年六月,始修神今食。不知何據。其見於史者始于此。而當時蓋既為恒式,故此後不書。】
秋九月三日丙寅,以皇太子疾,敕誦經於京師七寺。十一日甲戌,奉相嘗幣帛于太神宮。以諒闇,不御大極殿。十三日丙子,詔曰:「朕以寡昧,忝馭寰區。旰食宵衣,情存撫育。而至和靡届,炎旱為災,田疇不治,農畝多廢。雖豐儉有時,而責深在予。今聞京畿失稔,甚於外國,且疾疫飢饉。宜免京畿今年田租。」十六日己卯,攝津職獻白鼠。冬十月二日甲午,復置鑄錢司。十四日丙午,召見道守東人於禁內。年百二十二歲,
【○日本紀略,作百十二。】
顏如少年。賜衣服遣之。十九日辛亥,賞征蝦夷有功者四千八百四十餘人,授勳進階。二十日癸丑,太政官奏:「蝦夷干紀,久逋王誅,大軍奮擊,餘孽未絕。坂東之國,久苦戎役。強壯者疲筋力,貧弱者困轉餉。而諸國百姓,未被徵發。普天之下,同曰皇民,至於舉事,何不均勞?請使京畿、七道諸國司等,不論土著、浮浪、王臣、佃戶,檢錄財堪造甲者,所蓄物數,及鄉里姓名上之。」奏可。十一月十五日丁丑,地震。十七日己卯,以諒闇,行新嘗於神祇官。二十七日己丑,以兵役疫旱,詔免坂東諸國今年田租。十二月十三日甲辰,地震。是歲,和泉、參河、遠江、近江、美濃、飛驒、上野、丹波、伯耆、播磨、美作、備前、備中、紀伊、淡路、阿波、太宰府所部飢,悉賑給之。秋冬,豌豆瘡流行,京畿最甚。
十年辛未,春正月壬戌朔,廢朝。十八日己卯,以將征蝦夷,遣正五位上百濟俊哲、從五位下坂上田村麻呂於東海道,藤原真鷲於東山道,檢閲兵士、戎器。二月二十一日辛亥,陸奧介文室大原兼鎮守副將軍。三月六日丙寅,詔:「始行吉備真備、大和長岡等所刪定律令。」十七日丁丑,敕令右大臣以下,五位以上造甲,其數有差。二十三日癸未,大政官奏:「方今國忌日多,朝政曠廢。請除親盡者。」從之。二十六日丙戌,敕京畿、七道國郡司造甲。夏四月十八日戊申,遣使修山背諸寺浮圖。二十七日丁巳,車駕幸彈正尹神王第,宴飲。五月五日乙丑,以諸國早疫,停節宴。六月庚寅朔,日有食之。二十六日乙卯,奉馬丹生川上神。秋七月庚申朔,奉幣畿內名神,祈雨。十三日壬申,以從四位下大伴弟麻呂為征夷大使,正五位上百濟俊哲、從五位上丹治比濱成、從五位下坂上田村麻呂、巨勢野足為副。二十二日辛巳,伊豫獻白雀。二十七日丙戌,罷鷹戶。八月三日辛卯,盜燒大神宮正殿財殿,及門垣。五日癸巳,置畿內班田使。十四日壬寅,遣參議中衛大將紀古佐美、神祇伯大中臣諸魚等於伊勢,奉幣帛以謝神宮火,又遣使修造神殿。九月十七日甲戌,轉平城宮門移于長岡宮。禁伊勢、尾張、近江、美濃、若狹、越前、紀伊等百姓,殺牛用祭漢神。二十三日庚辰,征夷副使百濟俊哲,兼陸奧鎮守將軍。冬十月十日丁酉,遊獵于交野。十三日庚子,還宮。二十五日壬子,敕東海、東山二道諸國,作征箭。二十七日甲寅,皇太子詣大神宮,以賽宿禱。十一月三日己未,敕坂東諸國,備糗糒十二萬餘斛。十一日丁卯,皇太子至自伊勢。是歲,紀伊、豐後、日向、大隅飢,悉賑給之。
十一年壬申,春正月九日甲子,御豬隈院,觀五位已上射,賜中者錢。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十日乙亥,獵于登勒野。
【類聚國史。】
二十七日壬午,地震。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十九日甲申,白氣貫日。
【日本紀略。】
二月六日辛卯,獵于水生野。十八日癸卯,獵于大原野。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十七日壬子,獵于栗前野,遂行幸故右大臣藤原是公別業。
【類聚國史。】
二十八日癸丑,使諸衛府,守平城故宮。
【日本紀略。】
甲寅晦,車駕巡京師,遂幸兵部太輔輔原乙叡第。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三月十一日乙丑,行幸椙谷。
【日本紀略。】
二十一日乙亥,美作獻白雉。二十四日戊寅,修造大神宮。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是日,曲宴,賜五位以上錢有差。
【類聚國史。】
夏四月二日丙戌,大納言兼近衛大將紀舩守薨。二十一日乙巳,以參議大中臣諸魚為近衛大將。
【日本紀略、公卿補任。】
五月六日己未,以頻年旱災,停騎射。十七日庚午,行幸葛野川,御右大臣藤原繼繩別業。六月甲申朔,天寒如冬日,人或著絮。五日戊子,奉幣畿內名神,祈皇太子病。二十二日乙巳,雷雨大水。式部省南門倒。
【日本紀略。】
秋七月二十七日庚辰,敕曰:「送終之禮,須從省要,如聞豪富之室,市𫑮之人,猶競奢靡,不遵典法,妄結眾徒,盛陳幡幢,既窆之後,酣醉而歸。不翅耗斁資財,實有害於風教。宜令所司,嚴加禁遏。」
【類聚三代格。】
八月九日辛卯,大雨洪水。十一日癸巳,行幸赤目崎,觀洪水。十二日甲午,遣使賑恤被水百姓。
【日本紀略。】
九月,獵于大原野,于栗前野,于登勤野,于交野。冬十月十四日乙未,獵于大原野。
【類聚國史。】
二十六日丁未,罷相模獻橘,伊豫獻瓜。十一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日本紀略。】
二十五日丙子,大雪。賜駕輿丁已上綿有差。
【類聚國史。】
閏月壬午朔,下新制彈令八十三條于彈正臺。八日戊子,巡幸諸院。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十二日壬辰,伊豫獻白鹿。
【日本紀略。】
是月,獵于水生野,于葛葉野,于大原野,于石作丘,于登勒野。
【類聚國史。】
十二年癸酉,春正月十四日癸巳,始讀藥師經於宮中,令天下禁殺生七日。
【類聚國史。】
十五日甲午,以將遷都,遣大納言藤原小黑麻呂、左大辨紀古佐美等于葛野郡宇太村相地。十七日丙申,停射。二十一日庚子,以毀宮故,遷御東院。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月二日辛亥,遣使賀茂,告遷都。
【日本紀略。】
四日癸丑,獵于栗前野,行幸伊豫親王別業。十三日壬戌,獵于水生野。
【類聚國史。】
三月己卯朔,車駕巡幸新京。
【日本紀略。】
九日丁亥,改攝津職為國。
【類聚三代格、日本紀略。】
十二日庚寅,築新京宮城。是月,奉幣伊勢。遣使山階田原山陵,以告遷都。夏四月三日辛亥,行幸葛野,御藤原繼繩別業。
【日本紀略。】
五月十六日癸巳,敕山背、攝津放生。
【類聚國史。】
六月八日乙卯,祈雨。二十三日庚午,課諸國,造新宮諸門。
【日本紀略。】
秋七月七日癸未,御馬埒殿,觀相撲。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按諸國貢相撲人,聖武帝神龜五年始見。七月七日觀相撲,天平六年始見。是年以後,往往不絕。率在七月七日,至淳和帝天長三年,避平城帝忌日,改用十六日,其為恒例可知。故此後不書。】
十九日乙未,獵于大原野。
【類聚國史。】
二十五日辛丑,巡覽新宮。
【日本紀略。】
八月二十一日丁卯,獵于大原野,御藤原繼繩別業。
【類聚國史。】
二十六日壬申,巡幸京師。
【日本紀略。】
二十八日甲戌,獵于葛野。九月七日癸未。獵干大原野。二十二日戊戌,獵于栗前野,御伊豫親王亭。二十四日庚子,獵于瑞野。
【類聚國史。】
冬十月丙午朔,日有食之。
【日本紀略。】
六日辛亥,深草王坐毆父,流于隱岐。十一月二日丁丑,巡覽新京。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御藤原繼繩別業。是冬,獵于葛野,于交野,于栗倉野,于瑞野,于岡屋野。
【類聚國史。】
十三年甲戌,春正月乙亥朔,以毀宮殿,廢朝。十五日己丑,地震。
【類聚國史。】
是月,奉幣大神宮。遣使山階田原山陵,告征蝦夷。
【日本紀略。】
是春,遊獵于栗前野,于瑞野,于葛野,于水生野,于大原野。
【類聚國史。】
夏四月癸未朔,日有食之。
【日本紀略。】
二十八日庚午,車駕巡覽新京。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五月二十四日乙未,甲斐獻白烏。
【日本紀略。】
六月十三日甲寅,地震。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十一日壬戌,肥前獻白雀。
【類聚國史。】
秋七月辛未朔,移東西市於新京。十日庚辰,震于宮城,及京畿官舍民屋。
【日本紀略。】
八月十三日癸丑,先是,敕右大臣藤原繼繩等修國史,至此而成,奏上之。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是月,安房疫。九月辛未朔,地震。二日壬申,又震。
【類聚國史。】
三日癸酉,以講仁王經,敕天下,禁殺生三日。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十八日戊戌,奉幣諸國名神,告遷都及征夷。
【日本紀略。】
己亥晦,召一百僧,講仁王經於新宮。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台座主記叡岳要記、高階成忠中堂供養記並曰,是月,最澄供養中堂,天皇行幸。而類聚國史、日本紀略無所見。且延曆寺供養記,載大外記清原業忠中堂供養勘文駁議。其說甚詳,故不取。】
是秋,獵于大原野,于交野。
【類聚國史。】
冬十月二十二日辛酉,車駕遷新京。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十八日丁卯,征夷大將軍大伴弟麻呂奏捷。
【日本紀略。】
十一月七日丙子,詔增置越前水田一百二町於大學寮,名曰勸學田。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八日丁丑,詔曰:「今此山背,山河襟帶,自然作城。因斯形勝,可制新號。宜改山背國為山城國。子來之民,謳歌之輩。異口同辭,號曰平安京。今宜從之。」
【日本紀略。】
是冬,獵于交野,于北岡,于康樂野,于大原野,于山階野。
【類聚國史。】
是歲,建平野社。
【○年中行事、公事根源並云,延曆年中造。一代要記係是年,故據之。】
十四年乙亥,春正月庚午朔,以大極殿未成,廢朝。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十三日壬午,大雪。賜公卿已下綿有差。
【類聚國史。】
戊戌晦,征夷大將軍大伴弟麻呂凱旋。三月四日辛未,禁私養鷹。
【日本紀略。】
是春,獵于日野,于交野。
【類聚國史。】
夏四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日本紀略。】
二十七日甲子。禁百姓施捨貿易田宅園地於佛寺。
【類聚國史、類聚三代格。】
五月三日己巳,以右京人上毛野兄國女,自稱諸天,妖言惑泉,流于土左。六月,行幸近東院及大堰。
【日本紀略。】
秋七月十二日丁丑,巡幸京師。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閏月乙未朔,詔曰:「今諸國出舉正稅,收半倍息利。貧窮之民,多破家產。朕甚憫焉。古人有言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其論定公廨及雜色等稻出舉息利,始自今年,一從省減。庶阜財利用,濟生民於頽弊。家給人足,絹隆平於當今。」
【類聚國史。】
二日丙申,置畿內七道巡察使。十一日乙巳,大風發屋。八月十五日己卯,廢近江相坂剗。十九日癸未,幸朝堂院,觀營造。甲午晦,罷巡察使。九月五日戊戌,行幸東院。二十九日壬戌,太白晝見。
【日本紀略。】
是秋,行幸佐比津、大堰、北野,獵于柏原野,于大原野,于日野,于登勒野。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冬十月十六日己卯,行幸交野。二十二日乙酉,還宮。
【日本紀略。】
十二月甲子朔,巡幸京師。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十三日丙子,聽參議以上著白玉帶。
【日本紀略。】
十八日辛巳,巡幸京師。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十六日己丑,免諸國逃亡軍士三百四十人死罪配陸奧,永為柵戶。
【日本紀略。】
是冬,獵于紫野,于栗栖野,于大原野。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十五年丙子,春正月甲午朔,御大極殿受朝。石見獻白雀,長門獻白雉。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月十五日丁丑,奉幣大神宮。二十五日丁亥,敕:「南海道驛路逈遠,使命難通。因廢舊路,通新道。」三月十九日庚戌,敕諸國:「舉武技出眾者。」
【日本紀略。】
又敕:「禁京畿吏民男女混殽,濫祭北辰。」
【○按年中行事,延曆遷都後,始有奉御燈於北辰之儀。公事根源曰,延曆十五年三月,始祭北辰。今據類聚國史敕文,則非朝庭始有此儀,而唯禁民間淫祀耳。】
二十四日乙卯,巡覽朝堂及諸院。御近東院宴飲,賜羣臣物有差。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是春,行幸紫野。
【日本紀略。】
獵于芹川野,于登勒野,于水生野,于日野。夏四月十日辛未,巡幸京師。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十五日丙子,雨雹。
【日本紀略。】
二十七日戊子,渤海來貢。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五月四日甲午,遣吉備魚主於山陽道,索捕盜賊。
【○魚主官爵闕。】
十二日壬寅,大雨洪水。六月三日壬戌,肥前獻白雀。是月,行幸葛野川。
【日本紀略。】
秋七月十六日乙巳,右大臣兼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藤原繼繩薨。
【日本後紀、公卿補任。】
十九日戊申,遣使賑尾張飢。
【日本後紀。】
是月,肥後言:「阿蘇山神靈池水涸二十餘丈。」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詔:「賑給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令諸守讀經悔過。」
【日本後紀。】
八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六日甲子,大和山崩水溢。
【○日本紀略係甲申。】
七日乙丑,奉幣畿內諸神,祈晴。是日,賑恤筑後水澇。
【日本後紀。】
二十一日己卯,巡幸京師。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是日,敕諸國作地圖。是月,霖雨,穀價騰躍。遣使賑給京師。
【日本後紀。】
九月己丑朔,敕置烽燧於山城、河內,以備不虞。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是秋,獵于登勒野、于栗前野。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冬十月十六日癸酉,修藥師懺于宮中。是日,遣使賑志摩飢。
【日本後紀。】
十一月八日乙未,鑄新錢。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十四日辛丑,奉新錢於伊勢、、賀茂、松尾社,施七大寺,賜皇太子以下諸臣有差。
【日本後紀。】
二十一日戊申,移相模、武藏、上總、常陸、上野、下野、出羽、越後民九千口于陸奧伊治城。二十二日己酉,敕天下:「搜捕飛驒工匠逃亡者。」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十二月四日辛酉,以參議藤原雄友為中衛大將。
【日本後紀、公卿補任。】
十四日辛未,巡幸京師。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御朝原內親王第,賜五位以上物。
【日本後紀。】
是冬,獵于登勒野,于大原野。于紫野,于日野,于北野,于栗栖野。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是歲,創東寺。
【水鏡、一代要記。○濫觴抄係明年。】
十六年丁丑,春正月戊子朔,太宰府獻白雀。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十三日庚戌,賑壹伎飢民。
【日本後紀。】
二十六日癸丑,行幸近東院。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二月九日乙丑,以大納言紀古佐美為皇太子傅。
【日本後紀、公卿補任。】
十三日己巳,先是,重敕皇太子學士管野真道等,撰續日本紀。至是而成,上之。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十一日丁丑,參議近衛大將大中臣諸魚卒。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公卿補任。】
三月十一日丁酉,參議藤藤內麻呂為近衛大將,藤原乙叡為中衛大將。
【日本後紀、公卿補任。】
是月,遣使賑甲斐、下總、武藏、土佐飢民。
【日本後紀。】
是春,三巡幸京師,獵于水生野,于大原野,于北野,于登勒野。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
夏四月四日己未,大納言兼皇太子傅紀古佐美薨。
【日本紀略、公卿補任、一代要記。】
十八日癸酉,以布施內親王為伊勢齋。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十九日甲戌,敕太宰府,檢括浪人。
【類聚三代格。】
五月七日壬辰,巡幸京師。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八日癸巳,修宇治橋。十九日甲辰,讀金剛般若經於宮中及東宮。
【日本紀略。】
二十二日丁未,修灌頂經法於禁中。
【類聚國史。】
六月七日辛酉,朝原內親王獻白雀。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九日癸亥,詔頒彈正尹神王等所刪定令格四十五條于有司。
【類聚國史。】
十七日辛未,敕禁諸司喪期未滿,私著吉服。
【類聚三代格。】
十八日壬申,遣使奉幣畿內、七道名神,以祈天下安寧。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十八日壬午,以遷都,免諸國今年租。秋七月十一日甲午,敕曰:「男女有別,禮典攸崇。品類無差,名教己闕。如聞:『黎庶愚闇,不識禮儀。所司寬容,曾無誨導。公私會集,男女混淆。』敗俗傷風,莫過斯甚。宜嚴加禁斷。」
【類聚國史、類聚三代格。】
八月十四日丁卯,地震,暴風。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左右京坊門,百姓廬舍顛仆。
【類聚國史。】
二十五日戊寅,邊山城治於長岡京南。
【日本紀略。】
九月二十日壬寅,敕:「時屬西成,民事收穫。宜令畿內諸國,勿供獻於行在所。」
【類聚國史。】
是秋,行幸葛野川近東院。
【日本紀略。】
獵于的野,于北野,于大原野。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冬十月九日庚申,車駕將幸交野。有啄木鳥入前殿,因停幸。十一月五日丙戌,以從四位下坂上田村麻呂為征夷大將軍。
【日本紀略。】
是冬,獵于北野,于日野,于陶野,于栗栖野,于大原野。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是歲,罷筑前國司,隷太宰府。
【類聚三代格。】
十七年戊寅,春三月千六日丙申,式部省奏請:「立春秋、公羊、穀梁二傳於學官。」許之。
【令集解。】
是春,車駕五巡京師,獵于水生野。夏四月十日庚申,地震。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十五日乙丑,敕沙汰僧徒不遵戒教者。
【類聚三代格。】
五月十九日戊戌,遣使渤海。閏月二十五日甲戌,祈雨丹生。六月四日壬午,又祈雨。
【日本紀略。】
是夏,車駕三巡京師。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又幸近東院葛野川北野。秋七月二十五日壬申,奉幣丹生祈晴。八月九日丙戌,大風壞民廬舍。
【日本紀略。】
十日丁亥,巡幸京師。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十六日癸巳,以大納言神王為右大臣。
【公卿補任。】
九月二十三日己巳,敕禁諸國吏民貯錢。
【類聚三代格。】
是月,阿波饑,賑給之。
【日本紀略。】
是秋,獵于栢原野。于北野,于大原野,于栗前野,于日野。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冬十月四日己卯,禁兩京畿內夜祭,男女會飲歌舞。十九日甲午,敕曰:「凡厥具僚,或情狥贓私,多違憲法。頻經誡勵,未聞悛懲。泣辜之仁,雖切解網。刑故之典,誠不獲已。宜切加誨諭,各令自勖。如猶違犯,必處重科。」
【類聚三代格。】
十二月二十七日壬寅,渤海來貢。是冬,行幸大堰北野。
【日本紀略。】
獵于大原野,于日野,于水生野。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十八年己卯,春正月九日甲寅,賜五位以上新錢有差。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二月十五日己丑,敕:「出舉私稲,先已禁制。如或違犯,即有嚴科。而去年不稔,百姓乏食。諸國出舉,定難周瞻。因時弛張,古今通典。宜寬前制,暫任民情。其取息利,率十收三。如過此限,罪亦如前。」
【日本後紀。】
是月,行幸交野,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獵于栗前野。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三月乙己朔,震民部省廩。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夏四月九日癸未,以澇水損稼,撿山城、河內、攝津貧民,給正稅。
【日本後紀。】
十五日己丑,賑左右京貧民。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十六日庚寅,以正六位上大伴峯麻呂為遣新羅使。五月十九日壬戌,令諸國司講師沙汰國分寺僧。
【日本後紀。】
二十八日辛未,遣使改造大神宮正殿。讚岐,貸穀賑之。二十九日壬申,停遣新羅使。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六月五日戊寅,詔曰:「惟王經國,德政為先。惟帝養民,嘉穀為本。朕以寡薄,忝承洪基。懼甚履冰,懍乎御朽,昧且丕顯。日昃聽朝,思弘政治。翼宣風化,時雍未洽,陰陽失和。去年不登,稼穡被害。眷言其弊,有憫于懷。宜敷寬恩,答彼咎祥。美作、備前、備後、南海道、肥前、肥後等十一國,被損尤甚。去年田租,特全免之。」十日癸未,敕:「前停止公廨混合正稅,兼減舉穀,以省民煩。然諸國稱:『任中之未納,徵公廨之息利,百姓受弊,艱苦實深。』自今以後,宜停徵焉。違者科之。」十二日乙酉,以僧擅去本寺住山林,受人屬託,行邪法,敕諸國司:「巡檢部內僧尼,具錄上之。」
【日本後紀。】
二十三日丙申,詔曰:「朕祇纂丕業,撫臨黎元,克已勤躬,不遑寧處。思欲輯熈四海,期之刑措,弘濟百姓,致之壽域。而近巡京師,過堀川處,鉗鏁囚徒,暴體苦作。雖生民之愚,自招罪惡,而為民父母,寧不哀愁。其在役見徒,及天下見禁囚等,罪無輕重,並宜赦除,令得自新。但私鑄錢、謀殺、故殺,及被問民苦使推訪,諸國郡官吏百姓等,不在赦限。其謀殺故殺、配役者,停役配流。」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
二十六日己亥,免山城乙訓、葛野、愛宕三郡負租。二十七日庚子,名僧三百人、沙彌五十人於禁中,讀大般若經。
【日本後紀。】
秋七月二十三日乙丑,以風旱免備中去年租。是月,天竺人漂著參河。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
八月五日丙子,常陸言:「去月十一日,海潮盈涸,十有五度。」
【日本後紀。】
七日戊寅,巡幸京師。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十五日丙戌,遣使畿內諸國,校田。
【日本後紀。】
九月七日戊申,暴風壞屋。是秋,行幸大堰北野。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獵于栗前野,于水生野,于陶野,于的野。冬十一月四日甲辰,地震。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八日戊申,以風水為災,免淡路今年調庸。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
十四日甲寅,出播磨穀,賑給淡路乏絕戶。
【日本後紀。】
二十四日甲子,敕:「先遣問民苦使,採訪政迹,思明激揚,以嚴黜陟。今閱使狀,違紀者多。理須峻刑,永懲後輩。去延曆十四年,簡差使者,擬遣巡察。慮彼自新,未遽發遣。而慢法不悛,縱欲無厭。其延曆十五年以還,有犯國司以下,宜依法斷,以懲將來。但犯佃田三町以下,,及驅使兵士者,特從寬宥。其十四年以徃所犯,積習已久,卒難洗盪。宜事無輕重,一從原免。」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
十二月二十九日戊戌,敕:「天下臣民,進本系帳。」
【日本後紀。】
是冬,二巡京師。獵于交野,于西野,于水生野。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是歲,大和、河內、近江、美濃、越中、丹後、伯耆、備中、紀伊、淡路、阿波、讚岐、土左飢,悉賑給之。
【日本後紀。】
十九年庚辰,春正月,行幸五百井女王別業,及西島院、北野。
【日本紀略。】
二月四日壬申,禁民輸錢求爵。
【類聚三代格、日本紀略。】
是月,獵于栗前野。三月,巡幸京師。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夏四月二十三日辛卯,和泉雨雹,大如桃李。
【日本紀略。】
是月,二巡京師。
【類聚國史。】
六月戊辰朔,日有食之。六日癸酉,駿河言:「春夏之交,富士山焚。雨灰,響如雷。」
【日本紀略。】
秋七月二十三日己未,追號廢太子早良為崇道天皇,追復廢后井上內親王為皇后,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水鏡。】
墓稱山陵。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八月十四日庚辰,祈晴丹生。是秋,行幸神泉苑、葛野川、大堰,
【日本紀略。】
獵于水生野,于栗前野,于大原野。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冬十月四日己巳,修葛野川堤。六日辛未,獵于的野。十七日壬午,行幸交野。二十五日庚寅,還宮。十一月六日庚子,遣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檢諸國夷俘。
【日本紀略。】
二十六日庚申,禁外民規避課役貫京戶。
【類聚三代格。】
二十年辛巳,春二月二十五日丁巳,監試對策。
【經國集。】
是春,行幸大堰,大津夏四月八日己亥,敕越前國司:「禁屠牛祭神。」十九日庚戌,行幸參議紀勝長山階宅。五月壬戌朔,日有食之。十三日甲戌,敕諸國:「設舟檝織浮橋,以便貢調。」十七日戊寅,祈雨丹生。
【日本紀略。】
六月三日癸巳,備中言:「慶雲見。」
【類聚國史。】
十二日壬寅,停太宰府進隼人。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十四日甲辰,參河女子一產三子,賜稻三百束。
【類聚國史。】
是夏,行幸神樂岡、大津、神泉苑、大堰。秋七月二十六日丙戌,參河言:「慶雲見。」八月十日庚子,以從四位下藤原葛野麻呂為遣唐大使,從五位下石川道益為副。九月二十七日丙戌,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奏,討平夷賊。是秋,行幸神泉苑、大堰。
【日本紀略。】
獵于大原野,于栗前野,于的野。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冬十月二十八日丁巳,坂上田村麻呂凱旋。
【日本紀略。】
是冬,獵于栗前野,于日野,于水生野。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十一年壬午,春正月戊午朔,以雨雪,廢朝。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八日乙丑,加征夷將士勳位有差。敕曰:「富士山焚,雨沙礫如雨。ト之:『兆應旱疫。』宜令駿河、相模二國,讀經以禳災殃。」九日丙寅,遣從三位坂上田村麻呂,築陸奧膽澤城。十一日戊辰,配東國浮浪四千人于膽澤城。十八日乙亥,美作獻白鹿。是春,五行幸神泉苑。
【日本紀略。】
獵于水生野。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夏四月十五日庚子,坂上田村麻呂奏言:「蝦夷酋大墓公阿氐利為、盤具公母禮等,率其眾五百餘人而降。」五月十九日甲戌,以富士山焚,石壅足柄路,闢筥荷路。
【日本紀略。】
六月十二日丁酉,左京火,賜遭災者米鹽。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十六日辛亥重敕出羽,禁私交易蝦夷土物。
【類聚三代格。】
是夏,二幸神泉苑。秋七月乙卯朔,大和言牛生二頭六足犢。十日甲子,坂上田村麻呂將蝦夷二酋至京師。二十五日己卯,百官表賀蝦夷平。
【日本紀略。】
八月八日壬辰,豐後獻白雀。
【類聚國史。】
十三日丁酉,斬蝦夷二酋。是秋,行幸神泉苑、大堰。
【日本紀略。】
獵于的野,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于芹川野,
【類聚國史。】
于北野。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冬十月九日壬辰,行幸交野。十五日戊戌,還宮。二十六日己酉,行幸大原野。十一月甲寅朔,日有食之。
【日本紀略。】
二十二年癸未,春正月癸丑朔,以雨廢朝。二日甲寅,受朝。美作獻白鹿,豐後獻白雀。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三月六日丁巳,坂上田村麻呂築志波城,備蝦夷。是月,行幸神泉苑志賀可樂崎。夏五月八日丁巳,廢筥荷路,復足柄舊路。二十二日辛未,遣唐大使藤原葛野麻呂遭風不得渡海,還上節刀。六月二十一日庚子,祈晴丹生。是夏,巡幸京師。幸神泉苑、志賀可樂﨑。
【日本紀略。】
秋八月十三日辛卯,以言語不諱,流正六位上長倉王於多褻島。
【類聚國史。】
是秋,行幸神泉苑、梅原宮、伊豫親王愛宕別業、葛野川西八條院。
【日本紀略。】
獵于栢野,于水生野,于北野,于的野。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冬十月二十五日壬寅,大德親王薨。閏月戊申朔,造行宮于近江蒲生野。十六日癸亥,行幸蒲生野。二十七日甲戌,還宮。詔免栗太、甲賀、蒲生三郡今年田租。國、郡司、介、掾,進位賜物。
【日本紀略。】
是月,獵于大原野。十一月戊寅朔,日南至,老人星見。百官詣闕表賀。十五日壬辰,詔曰:「天地覆燾,順時播氣,皇王亭育,利物弘仁。朕以冥昧,嗣登鴻基,臨馭八紘,撫育萬類。政道無洽,方思南薰,惠澤未淳,尚慙東戶。比有司奏曰:『老人星見。』又今年十一月朔旦冬至,皇太子及百官表賀。朕以靈徵攸臻,必資厚德,休命所感,乃由至仁。顧惟庸虛,但增慙愧,思施凱澤,以答天心。宜赦天下。王公己下,宜加普賜。但能盡忠力,先有勤効者,特加爵賞,用申褒寵。內外文武官主典已上敘爵一級,賜天下高年百歲已上穀二斛,九十已上一斛,八十已上五斗。庶恤隱之旨,感於上玄,珍貺之應,被於中壤。布告遐邇,知朕意焉。」
【類聚國史。】
十二月二日戊申,有狐鳴禁中。
【日本紀略。】
二十三年甲申,春正月丁丑朔,武藏言:「木連理。」近江獻白雀。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十九日乙未,以征蝦夷運武藏、上總、下總、常陸、上野、下野等粮米於陸奧小田郡中山柵。
【日本後紀。】
二十八日甲辰,從三位坂上田村麻呂復為征夷大將軍。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是月免淡路窮民負稅。
【日本後紀。】
二月五日庚戌,移大和石上社器仗於葛野郡。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十八日癸亥,免大和田租地子。
【日本後紀。】
二十日乙丑,巡幸京師。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十五日庚午,遣使賑攝津飢。
【日本後紀。】
三月十六日辛卯,以霖雨,賜五位已上米。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十八日癸卯,復授遣唐大使藤原葛野麻呂節刀如唐。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是春,獵于水生野。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行幸神泉苑、西八條、五條院、可樂崎。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夏四月二十八日壬申,右兵衛府獻白雀。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
五月十一日甲申,幸式部卿伊豫親王第。
【日本後紀。】
二十三日丙申,齋宮寮獻白雀。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以正稅二萬束,假貸攝津貧民。
【日本後紀。】
六月十九日壬戌,行幸大堰。秋八月十日壬子,暴雨大風,中院西樓倒。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十一日癸丑,地震。十九日辛酉,巡幸京師。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九月十八日己丑,遣兵部少丞大伴岑萬里於新羅。二十七日戊戌,地震。是秋,行幸神泉苑、大堰、葛野川、與等津。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獵于北野,于栗前野,于大原野。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冬十月三日甲辰,行幸和泉。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獵于惠美原,
【日本後紀。】
于程野,于垣日野,于藺生野,于日根野。十一日壬子,進幸紀伊玉土島。十三日甲寅,還御日根行宮。十四日乙卯,獵于熊取野。十七日戊午,還宮。二十一日壬戌,行幸神泉苑。二十三日甲子,禁私養鷹鷂。十一月二十二日癸巳,廢出羽秋田城為郡。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是月,獵于日野,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四行幸神泉苑。十二月壬寅朔,行幸神泉苑。六日丁未,復幸。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二十一日壬戌,敕:「牛之為用,在國切要。負重致遠,其功實多。如聞:『無賴之輩,爭事驕侈,殺剝班犢,競為鞍韉。胡籙之具,為弊尤甚。』須禁絕焉。」
【日本後紀、類聚三代格。】
二十五日丙寅,天皇不豫。遣使七大寺誦經,賑給平城道俗飢之者。二十六日丁卯,赦天下。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二十四年乙酉,春正月辛未朔,以不豫,廢朝。
【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十四日甲申,敕:「放鷹犬。為崇道天皇,建寺於淡路。」又敕:「修天下諸寺。」二十二日壬辰,大星晝隕。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二十五日乙未,地震。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月十日庚戌,詔遣使還石上器仗於舊社,聚僧讀經,以鎮謝焉。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十四日甲寅,遣使賑備後飢。
【日本後紀。】
十九日己未,使諸國國分寺,修藥師懺。三月二十七日丙申,赦天下。
【日本紀略。】
召僧玄實於殿上,行灌頂法。
【日本後紀。】
夏四月十日己酉,奉幣賀茂社。五月十一日己卯,遣僧於紀伊伊都郡,造三層塔,以禱病愈。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二十六日甲午,遣使賑伊賀飢。
【日本後紀。】
秋七月十四日辛巳,遣唐大使藤原葛野麻呂等還自唐。十七日甲申,地震。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二十五日壬辰,敕:「如聞:『疫癘之行,民庶相忌,不通水火。父子至親,畏諱無近,遂致死亡眾多。』宜喻所司,悉心救療。」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二十六日癸巳,祈雨畿內名神。二十七日甲午,獻唐信物于山科、後田原、崇道天皇三陵。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八月九日乙巳,地震。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是日,召入唐僧最澄於殿上,悔過讀經。最澄獻所齎佛像。二十七日癸亥,太白鎮星見東方。九月十七日壬午,召最澄修毘盧遮那法。冬十月二日丁酉,野鳥入殿。二十五日庚申,寫大藏經,薦崇道天皇冥福。二十八日癸亥,讀經前殿三日。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十二月五日庚子,地震。七日壬寅,召公卿議政事得失,停兵役營造。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減仕丁、衛士、隼人、歌女、仕女之數,免伊賀、伊勢等二十一國今年庸。
【日本紀略、類聚國史。】
八日癸卯,免淡路浮浪今年調庸。十日乙巳,廢造宮職。
【日本紀略。】
二十五年丙戌,春正月丙寅朔,以不豫,廢朝。七日壬申,敕停五位已上進裝馬。三月十五日己卯,天皇大漸。十七日辛己,敕:「延曆四年流人已放還者,不論存亡,悉復本位。」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是日,天皇崩于正寢。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年七十。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謚曰日本根子皇統彌照尊,又諡桓武天皇。葬紀伊郡栢原陵,
【日本後紀、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世稱栢原天皇。置國忌齋於西寺。
【江家次第。】
天皇天資好武。自登宸極,勵心政治。
【日本後紀。】
大討蝦夷,邊陲遂寧。遷都平安,百世賴利。
【斟酌諸書大意。】
初中院樓倒,牛壓死。天皇嘆曰:「朕生年在丑,殆不利乎。」未幾不豫。召皇太子,特有所敕。又召羣臣,咨訪民瘼。參議藤原緒嗣言:「方今天下所苦,在兵與土木。請罷二者。」天皇善之,乃從停廢。聞者莫不感歎。
【日本後紀、日本紀略。】
大日本史 卷之二十一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