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第二十 本紀第二十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光仁天皇
光仁天皇,諱白壁。天智帝之孫,春日宮天皇施基第六子也。
【○神皇正統記,為第三子,誤。】
母紀氏,以和銅二年十月十三日乙未生焉。
【月日據本書寶龜六年敕。】
天平九年九月,敘從四位下。
天平寶字三年六月,敘從三位。六年十二月,任中納言。八年九月,敘正三位。
天平神護元年正月,授勳二等。二年正月,為大納言。
天皇寬仁敦厚,意豁如也。天平勝寶已來,國家無儲貳,人疑彼此,罪廢者多。天皇深慮橫禍,縱酒自晦,故數免害。
神護景雲四年,八月四日癸巳,稱德帝崩。從四位上藤原百川,與左大臣藤原永手,右大臣吉備真備,參議藤原宿奈麻呂、藤原繩麻呂、石上宅嗣,近衛大將藤原藏下麻呂等,定策禁中。即日,以遺詔奉天皇為皇太子。
【○本書不載百川,今從公卿補任、水鏡。】
六月乙未,令天下舉哀,服限一年。差近江兵二百騎,守衛宮門。十七日丙午,葬稱德天皇。僧道鏡奉梓宮留廬陵下。二十一日庚戌,下令貶道鏡為造下野藥師寺別當。二十二日辛亥,流大納言弓削淨人、其子廣方等於土左。二十六日乙卯,以河內職復為河內國。九月三日壬戌,沙汰令外官冗員。六日乙丑,召還流人和氣清麻呂。二十二日辛己,天下大祓。二十三日壬午,停一年服期,天下從吉。十月己丑朔,皇太子即天皇位于大極殿,時年六十二。
【年據水鏡、歷代皇紀,及本書崩年七十三之文。】
先是,肥後連獻白龜。宣詔:「改神護景雲四年,為寶龜元年。大赦天下,賑瞻高年貧窮及孝義者,免天下今年田租。」左大臣藤原永手、右大臣兼中衛大將吉備真備,並如故。
【左大臣以下,公卿補任。】
寶龜元年庚戌,冬十月八日丙申,吉備真備罷中衛大將。十一月六日甲子,追尊皇考曰春日宮天皇。
【○帝王編年記,係明年二月,誤。】
皇兄弟姉妹、諸皇子,悉為親王。立妃井上內親王為皇后。十日戊辰,行幸甕原。二十七日乙酉,敕宥先後逆黨。
二年辛亥,春正月十三日辛未,停天下吉祥悔過。二十三日辛己,立皇子他戶親王為皇太子,以大納言大中臣清麻呂為傅。大赦天下。二月十三日庚子,行幸交野。十四日辛丑,遂幸難波宮。二十一日戊申,車駕還至竹原井行宮,節幡竿無故自折。二十二日己酉,左大臣藤原永手薨。三月戊午朔,太宰府獻白雉。五日壬戌,使天下諸國祭疫神。十三日庚午,以大納言大中臣清麻呂為右大臣,正三位藤原良繼為內臣。是月,右大臣吉備真備致仕。
【致仕據本書六年十月真備薨條,及公卿補任。】
閏月十八日乙巳,壹岐島獻白雄。夏五月二十二日己酉,右京人獻蠶成字。二十七日甲寅,始設春日宮御宇天皇忌齋於川原寺,著為國忌。
【國忌據三代實錄元慶八年。】
六月十六日乙丑,以旱奉馬於丹生川上神。秋九月二十二日乙巳,罷左右平準署。冬十一月十八日庚子,遣使造齋宮於伊勢。二十一日癸卯,大嘗。二十九日辛亥,有星隕于西南,聲如雷。十二月癸丑朔,日有食之。十五日丁卯,追尊所生紀氏為皇太后,墓稱山陵,置國忌。是歲,石見飢,賑給之。 三年壬子,春正月三日甲申,渤海遣使來貢。以表文無禮,卻之。二月十七日戊辰,行幸右大臣大中臣清麻呂第。二十四日乙亥,以旱奉馬於丹生川上神。丁卯,罷內堅署及外衛府。
【○今推干支,丁卯十六日,而本書敘乙亥下,卯疑丑之訛。丁丑,二十六日也。】
三月二日癸未,皇后井上內親王坐巫蠱廢。十五日丙申始免出羽國司戶徭。夏四月十八日戊辰,赦天下。二十九日己卯,震西大寺西塔。五月二十六日丙午,西北空中有聲如雷。二十七日丁未,廢皇太子。六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四日癸丑,參河獻白烏。十五日甲子,設仁王會於宮中,及京師諸寺,天下國分、金光明寺。十六日乙丑,有虹繞日。十九日戊辰,隕石於京師數日,大如柚子。二十三日壬申,以旱奉幣於畿內諸神。秋七月二十二日辛丑,上總獻馬前蹄似牛。以其係詐偽,罸國司介等,本主決杖八十。八月六日甲寅,行幸難波內親王第。是日,大風雨,拔樹發屋。卜之,伊勢月讀神為崇。每年九月奉馬,准荒祭神。十八日丙寅,遣使淡路,改葬廢帝。是月,霖雨大風,河內堤決二十二。九月三日庚辰,山背獻木連理。二十六日癸卯,遣使六道覆損。冬十月十日丁巳,太宰府言:「去年五月,豐後速見郡,山崩澗壅,民屋漂沒。」詔免調庸,賑給之。十一日戊午,肥後葦北郡、八代郡,各獻白龜。十四日辛酉,除墾田禁。十一月十日丙戌,詔以風雨不調,頻年飢荒,復天下國分寺吉祥悔過。十一日丁亥,詔免京畿七道遭風者田租。十三日己丑,以酒人內親王為伊勢齋。十二月十三日己未,星隕如雨。二十三日己巳,彗星見南方,召百僧,設齋楊梅宮。二十五日辛未,行幸山背水雄岡。二十九日乙亥,有馬嚙的門土牛偶人。是歲,尾張飢、讚岐疫。賑給之。
四年癸丑,春正月二日戊寅,立皇子中務卿山部親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
【○本書正月、二月干支錯次,今推甲子訂之。按水鏡、歷代皇紀,十四日立皇太子。十四日庚寅也,未知孰是。今姑從本書。】
七日癸未,
【○本書作辛未。今推之,是月無辛未。據赦詔正月七日未爽以前文,及御重閣中院設宴賜物,其為七日明矣。蓋癸訛作辛,故今訂之。】
詔曰:「朕以寡簿,忝承洪基。風化未洽,恒深納隍之懷。災異屢臻,彌軫臨淵之念。今者初陽啓曆,和風扇物,天地施仁,動植仰澤。思順時令,式覃寬宥。宜大赦天下。」二月十七日壬戌,地動。二十七日壬申,楊梅宮成,徙御焉。乙亥晦,地震。三月十三日戊子,以旱奉馬丹生川上神。十四日己丑,以天下穀貴,廷議:「定常平法。遣使七道糶穀賑氏。其賤糶私稻者授位。」夏四月十八日壬戌,敕曰:「朕君臨四海,子育兆民,崇德忘湌,恤刑廢寢。而德化未洽,災異屢臻。興言念此,自顧多慙。設法雖期無刑,觀辜猶有垂泣。宜因生長之時,式弘寬宥之澤。可大赦天下。寶宇元年、八年逆黨,遠近配流,咸赦之,令得自便。但高元度及強竊二盜,不在赦限。」二十三日丁卯,奉馬丹生川上神。五月乙亥朔,以旱奉幣畿內諸神。二日丙子,雨。二十七日辛丑,隕星于南北各一,大如瓫。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二日丙午,霖雨。十四日戊午,渤海使至能登。遣使責其無禮,卻之。秋七月十日癸未,祭疫神於天下諸國。八月八日辛亥,霖雨。二十七日庚午,先是,下野、上野正倉災。至是敕諸國郡司燒官物者,解其見任。壬申晦,地動。九月十五日丁亥,常陸獻白鳥。冬十月癸卯朔,地震。四日丙午,又震。十二月二十五日乙未,敕:「增益福田,憑釋教之弘濟。光隆國祚,資大悲之神功。是以比日依藥師經,請僧設齋。至于放生,理所宜急。加以陽氣始動,仁風將扇。順此時令,思施霈澤。可大赦天下。」是日,備前言:「木連理。」是歲,以大納言藤原魚名兼近衛大將。
【○本書不書魚名為大將。九年三月,魚名為內臣條,書近衛大將如故。公卿補任,係是年。今據之。】
左右京、志摩、尾張饑,參河、近江、飛驒、出羽大風,並賑贍之。伊賀疫,給醫藥。 五年甲寅,春正月二十日庚申,詔:「停蝦夷俘囚入朝。」二十五日乙丑,山背言:「去年十二月,乙訓社狼鹿野狐每夜聚鳴一百許,七日而止。」二月三日壬申,以禳疫讀經於天下諸國七日。三月四日癸卯,新羅使來。責其無禮,卻之。十八日丁巳,敕罷員外國司。夏四月十一日己卯,敕以疾疫流行,使文武百官天下百姓念誦摩訶般若波羅密。二十二日庚寅,以早奉馬丹生川上神。六月五日壬申,以豺狼怪,奉幣乙訓社。是日,又奉馬丹生川上神。秋七月十日丁未,上總獻白鳥。二十三日庚申,敕陸奧鎮守將軍大伴駿河麻呂討蝦夷。八月二日己巳,敕坂東八國:「陸奧如有告急,速發兵赴援。」二十二日己丑,行幸新城宮。九月六日壬寅,修諸國溝池。七日癸卯,遣使天下覆損。二十五日辛酉,遣使五畿內,修造陂池。冬十月四日庚午,大伴駿河麻呂等討平蝦夷,遣使陸奧宣慰之。十一月九日甲辰,行幸坂合部內親王第。十二月,始設方廣悔過於宮中。
【二月以下,年中行事、公事根源。○按後世佛名之儀,始于此。】
是歲,京師及大和、河內、志摩、尾張、參河、近江、美濃、飛驒、若狹、能登、伊豫、土左、讚岐飢,咸賑給之。
六年乙卯,春正月三日丁酉,敕:「三春初啓,萬物惟新,天地行仁,動植霑惠。古之明主,應此良辰,必布恩德,廣施慈令。朕雖虛薄,何不思齊。宜大赦天下。」二月八日辛未,地震。十三日丙子,遣使伊勢,修渡會郡堰溝。三月二十二日丙辰,以去年蝦夷騷動,田疇荒廢,詔復陸奧今年課役田租。二十五日己未,置酒田村故宮。羣臣上壽,賜物有差。夏四月七日己巳,河內、攝津有鼠食五穀草木。遣使奉幣諸國神社。十三日乙亥,近江獻白龜。十五日丁丑,山背獻白雉。二十七日己丑,廢后井上內親王、庶人他戶並卒。五月四日丙申,地震。十四日丙午,白虹竟天。六月十九日辛己,以正四位下佐伯今毛人為遣唐大使,正五位上大伴益立、從五位下藤原鷹取為副。二十二日甲申,遣使祭疫神於畿內諸國。二十五日丁亥,以旱奉馬丹生川上神,奉幣畿內諸國神社能興雲致雨者。秋七月十六日丁未,下野言:「都賀郡有黑鼠數百,食草木根數十里。」十九日庚戌,雨雹。八月十二日癸酉,始設蓮葉宴。十九日庚辰,先是,敕:「京官祿薄,不免飢寒之苦;國司利厚,自有衣食之饒。因茲,庶僚咸望外任,多士曾無廉恥。朕君臨區寓,志在平分。思欲割諸國之公廨,加在京之俸祿。」至是太政官奏:「每國割公廨四分之一,以益在京俸祿。」奏可。二十二日癸未,伊勢、尾張、美濃言:「大風雨。壞民廬舍,人畜多死。」
【○本書曰,三國言:「九月日異常風雨。」云云。九月日三字,疑有謬誤。日本紀略無此三字,今從之。】
遣使修理齋宮,按檢遭災百姓,是日,祭疫神於五畿內。辛卯晦,以大風雨故,大祓。九月十六日丙午,河內獻白龜。二十一日辛亥,以霖雨,奉白馬及幣於丹生川上神、畿內諸神。冬十月辛酉朔,日有食之。二日壬戌,前右大臣吉備真備薨。六日丙寅,地震。十三日癸酉,天皇生日。先是,敕名此日為天長節,使諸寺僧尼每年是日轉經行道,海內禁屠。至是大酺,賜物羣臣有差。出羽言:「蝦夷未平,請置鎮兵。」敕:「差發相模、武藏、上野、下野兵士。」十九日己卯,召二百僧,讀大般若經於宮中及朝堂。二十四日甲申,以風雨地震,大祓。二十五日乙酉,奉幣帛於大神宮。十一月六日丙申,遣使五畿內,修溝池。七日丁酉,太宰府言:「日向、薩摩,風雨損桑麻。」詔免今年調庸。是歲,和泉、參河、信濃、丹後、備前、讚岐饑,賑恤之。
七年丙辰,春正月十九日戊申,遣檢稅使於七道。二月六日甲子,有流星,大如盆。夏四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十二日己巳,敕:「祭祀神祇,國之大典。若不誠敬,何以致福。如聞諸社不檢損穢,春秋之祀,亦多怠慢。因茲,嘉祥弗降,災異荐臻。宜諭諸國,莫令更然。」五月二日戊子,出羽志波村蝦夷叛。發下總、下野、常陸等騎兵討之。二十九日乙卯,以災異屢見,大祓。丙辰晦,召僧六百,讀大般若經於宮中及朝堂。六月四日庚申,太白晝見。十八日甲戌,以旱,大祓于京畿諸國,奉馬丹生川上神。秋七月十九日甲辰,震西大寺西塔。八月丙辰朔,遣使奉幣天下神社。其社祝不勤洒掃,以致蕪穢者,罷之。十三日戊辰,大風。是月,天下蝗。畿內遣使巡視,諸國委國司檢之。閏月二十八日壬子,丹後女子一產三男,賜稻乳母。壹岐島風,損稼,免今年調。九月十三日丁卯,配陸奧俘囚於筑紫。二十日甲戌,天皇御大藏省,賜陪從五位已上物,稱力取之。是月,每夜有瓦石落內豎曹司京師屋上,經二十餘日乃止。冬十月九日癸巳,地震。十一日乙未,以陸奧頻經征戰,百姓凋弊,免今年田租。十一月二日丙辰,地震。二十六日庚辰,發陸奧兵,伐膽澤賊。癸未晦,配出羽俘囚於筑紫及讚岐。十二月十四日丁酉,罷遣唐副使大伴益立,以左中辨小野石根、備中守大神末足代之,陸奧百姓戍奧郡者,給復三年。
八年丁巳,春正月三日丙辰,以內臣藤原繼為內大臣。二月二十八日庚戌,遣使五畿內,祭疫神。壬子晦,日有食之。三月癸丑朔,置酒于田村故宮。十六日戊辰,行幸大納言藤原魚名曹司。十九日辛未,以宮中頻有妖,大祓。二十一日癸酉,召六百僧於宮中,讀大般若經。夏四月五日丙戌,雨雹。十三日甲午,雨水,震太政官廳。二十二日癸卯,渤海遣使來貢,賀登極。先是,遣唐大使佐伯今毛人病不能行,敕副使小野石根持節行大使事。五月七日丁巳,御重閣門,觀射騎。
【○按孝謙帝以聖武帝忌月廢端午節,至是又置,故書廢置。而此後不書,說見文武紀大寶元年,但未知有何故而延至七日。類聚國史枚之於五日節宴,今據之。】
十三日癸亥,以霖奉馬丹生川上神。六月十八日戊戌,楊梅宮南池生雙頭蓮。秋八月八日丙戌,以霖奉馬丹生川上神。十一日己丑,以從三位藤原曹子為夫人。九月十五日癸亥,以發軍討賊,復陸奧今年調庸田租。十八日丙寅,內大臣藤原良繼,薨。冬十月戊申晦,大赦天下。十一月十八日丙寅,長門獻白雉。十二月二十五日壬寅,皇太子疾,遣使奉幣五畿內諸社。是冬,不雨,井泉皆涸。是歲,伯耆、隱岐、讚岐飢,賑給之。 九年戊午,春正月戊申朔,以皇太子疾,廢朝。二十日丁卯,改葬井上內親王。二月二十三日庚子,以參議藤原百川兼中衛大將。,三月三日己酉,以大納言藤原魚名為內臣。土左言:「去年七月,大風雨,壞盧舍,人畜流亡。」詔賑給之。二十日丙寅,誦經東大、西大、法隆三寺。二十三日己巳,敕廢帝墓稱山陵,置守戶。二十四日庚午,大赦天下,度僧三十人。二十七日癸酉,大祓。遣使奉幣伊勢神宮,及天下神社,以禱皇太子疾。是日,祭疫神於畿內。丙子晦,以內臣藤原魚名改為忠臣。夏四月八日甲申,攝津獻白鼠。十八日甲午,行幸右大臣大中臣清麻呂第。五月二十一日丁卯,地震。二十五日辛未,又震。六月二十五日庚子,賜陸奧、出羽國司已下有戰功者,二千二百六十七人爵。二十七日辛丑,特詔遣參議藤原是公、肥後守藤原是人,奉幣帛於廣瀨、龍田,以祈風雨調和,秋稼豐稔。秋七月九日癸丑,飛驒言:「慶雲見。」八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二十五日丁酉,皇太子以疾,參詣伊勢,自拜神宮,賽宿禱。十二月十一日癸未,太宰府獻白鼠。
十年己未,春正月壬寅朔,以忠臣藤原魚名為內大臣。五日丙午,渤海遣使來貢。三月十日辛亥,遣唐副使大神末足等至自唐。夏四月十九日己丑,夜暴風雨,折木發屋。五月三日癸卯,唐使孫興進等來。十七日丁巳,饗唐使於朝堂,授位賜物。六月二十三日辛酉,周防男子自稱他戶皇子,誑惑百姓。流之伊豆。秋七月戊辰朔,日有食之。九日丙子,參議兼中衛大將藤原百川薨。八月二日己亥,因幡言:「暴雨,山崩水溢,人畜漂流,百姓飢餒。」遣使賑恤。十九日丙辰,赦天下。九月四日庚午,以中納言藤原繩麻呂兼中衛大將。十四日庚辰,安置渤海鐵利人三百五十九口於出羽。冬十一月十九日乙酉,太政官奏:「諸國正稅多欠負,送納不給。請停割諸國公廨,加在京俸祿。」可之。十二月十三日己酉,中納言兼中衛大將藤原繩麻呂薨。二十五日辛酉,以中務卿藤原田麻呂兼中衛權大將。是歲,駿河大水飢饉,賑給之。
十一年庚申,春正月丁卯朝,以雨廢朝。五日辛未,新羅遣使來貢。十四日庚辰,大雷,京師數寺災。十九日乙酉,詔曰:「今順四時,聖人之茂典。網解三面,哲后之深仁。朕錫命上玄,君臨下土,政先儉約,志在憂勤。雖道謝潛通,功慚日用,而邇安遠至,歲稔時雍。今者三元初曆,萬物惟新。宜順陽和,播茲凱澤。其赦天下,免今年田租。」二十日丙戌,詔曰:「頃者彼蒼告譴,伽藍罹災。眷言于茲,情深悚悼。於朕不德,雖遇此尤,於彼桑門,寧亦無愧。如聞,緇侶行事。與俗不別。上違慈教,下犯國憲。僧綱率而正之,其孰不正乎。」二月二日丁酉,陸奧奏請:「造覺鱉城,以備蝦夷。」許之。三月十六日辛巳,太政官奏:「分官設職,不在繁多。宣風導民,務於簡要。是以制令之日,限置官員,量才授能,職務不滯。今官眾事殷,冗食者多。穀帛難生,而用之不節。一歲不登,便有菜色。古者人稠田少,而有儲蓄,由節用也。今者地闢戶減,而患不足,由糜費也。臣等以為,當今之急,省官息役,上下同心,唯農是務,并省官員。則倉廩實而禮義行,國用足而廉恥興矣。」又奏:「方今諸國兵士,率多羸弱,徒免身庸,不歸天府。國司軍毅,自恣驅役,未習騎射,唯事蒭蕘。以此赴戰,是謂棄之。請除三關邊要之外,隨國大小以為額,點殷富百姓才堪弓馬者,專習武藝,以應徵發。其羸弱者,皆令赴農。此設守備,省浮費之道也。」並許之。二十二日丁亥,陸奧言:「上治郡大領伊治呰麻呂反,殺按察使紀廣純。蝦夷大亂。」二十九日癸巳,以中納言藤原繼繩為征東大使,正五位上大伴益立、從五位上紀古佐美為副使。甲午晦,以從五位下大伴真綱為陸奧鎮守副將軍,從五位上安倍家麻呂為出羽鎮狄將軍,以討蝦夷。夏四月十八日壬子,左京女子,一產三男。賜稻、乳母。六月二十八日辛酉,伊勢言:「鈴鹿關西內城鼓自鳴。」秋七月十五日丁丑,敕使緣海諸國嚴為警備。二十二日甲申,伊豫人越智靜養女,以私物資養窮民一百五十八人。賜爵二級。九月二十三日甲申,以正四位下藤原小黑麻呂為持節征東大使。冬十月三日癸巳,左兵庫鼓自鳴。十二月四日甲午,敕左右京:「今聞,造寺悉壞墳墓。採用其石,非唯侵驚鬼神,實亦憂傷子孫。自今以後,宜加禁斷。」十四日甲辰,又敕:「左右京無知百姓,招致巫覡,崇奉淫祀。芻狗符書,百方作怪。託事來福,頗涉厭魅。宜嚴禁之。」是歲,駿河、伊豆飢疫,賑恤之。
【續日本紀。】
天應元年辛酉,春正月辛酉朔,詔曰:「以天為大,則之者聖人。以民為心,育之者仁后。朕以寡薄,忝承寶基,無益萬民空歷一紀。惠澤壅而不流,憂懼交而彌積。日慎一日,念茲在茲。比有司奏:『伊勢齋宮所見美雲,正合大瑞。』彼神宮者,國家所鎮,自天應之,吉無不利。其大赦天下,改元曰天應。天下老人賜粟,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量加脈恤。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旌表門閭,終身勿事。又為呰麻呂等詿誤百姓歸順者,給復三年。諸國丁壯從役陸奧、出羽者,免今年田租。」三月六日乙丑,地震。二十五日甲申,以不豫,詔大赦天下。二十六日乙酉,美作言:「苫田郡兵庫鳴動如雷。」伊勢言:「鈴鹿關西中城門鼓自鳴。」是春,下總飢,賑之。夏四月己丑朔,左右兵庫器械自鳴。遣使伊勢、美濃、越前固關。三日辛卯,禪位於皇太子。十二月二十三日丁未,天皇崩,年七十二。
明年正月,諡曰天宗高紹天皇,葬廣岡山陵。又諡光仁天皇。
【○類聚國史,光或作廣。】
延曆五年十月,改葬田原陵。
【續日本紀。○延喜式,陵上有東字。】
天皇龍潛之時,和光接物。及正位南面,臨馭億兆,政舉大綱,不在苛察。官省無用,化崇清簡。是以寶龜之間,四海晏如,刑罪罕用,遐邇欣戴。可謂寬仁大度,有君人之德矣。
大日本史 卷之第二十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