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第十一 本紀第十一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天武天皇
天武天皇,初稱大海人皇子。天智帝母弟也。
生而岐嶷,及壯雄拔神武,曉天文遁甲。 天智帝四年十月十七日庚辰,帝不悆,令蘇我安麻呂召天皇。安麻呂素與天皇善,密謂天皇曰:「宜慮而言。」天皇頷之。既而入卧內,帝屬以後事。天皇辭曰:「臣不幸多病,何能奉社稷。願陛下以天下屬皇后,立大友皇子為儲君。臣請今日出家,為陛下修功德。」帝許之。天皇乃退入省中佛殿,踞胡床,剃髮為僧。帝使次田生磐賜袈裟。天皇收所有兵器,悉納之官。十九日壬午,入宫拜辭,入吉野。左大臣蘇我赤兄、右大臣中臣金、大納言蘇我果安等,送至菟道,時人謂:「翼虎放之也。」是夕,御島宫。翌日,至吉野,謂舍人等曰:「我今入道修行。汝曹欲修道者留,欲仕成名者歸。」舍人等不敢去。及再命,半留半去。 明年五月,朴井雄君來告曰:「臣頃至美濃。時朝廷敕美濃、尾張兩國司,差山陵役夫,令各執兵。臣意,非唯為山陵,必有事矣。若不早圖,悔無及。」又有人告曰:「近江京至倭京,多置斥候。命菟道守橋者,遮留舍人運私糧者。」天皇聞而惡之,曰:「吾所以遁世者,欲治病全身,永终百年也。事既如此,吾豈坐取亡耶?」
六月二十二日壬午,遣村國男依、和珥部君手、身毛廣,
【○身毛,續日本紀作
むけつ
牟宜都
。】
徃諭美濃國司。先命安八磨郡湯沐令多品治,發本郡兵,急塞不破道。
二十四日甲申,天皇將赴東國,或諫曰:「近江羣臣,蓄謀已久,必告天下,梗塞道路。今欲徒手而東,臣恐事不就矣。」天皇從之,欲召還男依等,乃遣大分惠尺、黃書大伴,逢志摩,乞驛鈴于倭留守司高坂王,因命惠尺等曰:「若不得鈴,志摩當歸報。」惠尺直至近江,召高市、大津二子,會我于伊勢。已而高坂王不與鈴,志摩歸白狀。是日,天皇發途入東國,正妃鸕野皇女輿從。草壁皇子、忍壁皇子,及朴井雄君、縣犬養大伴、佐伯大目、大伴友國、稚櫻部五百瀨、書根麻呂、書智德、山背小林、山背部小田、安斗智德,調淡海等二十餘人,女嬬十餘人從焉。時事出倉卒,不遑待車馬。天皇步而出,途獲縣犬養、大伴鞍馬騎之。比過津振川,車馬亦追至。至菟田吾城,大伴馬來田、黃書大伴後至。屯田司舍人土師馬手餉從者,過甘羅村,召獵人大伴朴本大國等二十餘人,又徵美濃王,皆來從。掠駄米馬五十匹,使步者乘,至大野。會日暮,壞民舍籬,為炬以前。夜半過隐郡,燒驛家。呼曰:「天皇入東國,吏民來歸。」然無一人應者。渡橫河,有黑雲竟天,廣十餘丈。天皇舉燭,親秉式占曰:「此天下兩分之祥也。然我终得之乎。」進至伊賀郡,又焚驛家。還至中山,郡司等率兵數百歸之。
二十五日乙酉,黎明蕀萩野,停駕進食,赴積殖山口。高市皇子率民大火、赤染德足、大藏廣隅、坂上國麻呂、古市黑麻呂、竹田大德、膽香瓦安倍,自鹿深來會。進經大山,至伊勢鈴鹿。
【○宇治拾遗載天皇微服獨出吉野,備嘗艱苦。田原里人獻栗,志摩土人進水,洲股女子匿天皇等事。源平盛衰記亦載鈴鹿老翁匿天皇,不破土豪役使天皇等事。皆誕妄附會,諸書所不載。今並不取。】
國司守三宅石床,介三輪子首、湯沐令田中足麻呂、高田新家等來會,發兵五百,塞鈴鹿山道。天皇進至川曲坂下。會日暮,正妃疲勞,停駕少時。夜曀欲雨,乃發。既而雷雨暴寒,眾皆凍疲,至三重郡,焚屋一間以燠之。
二十六日丙戌,晨至朝明郡迹太川上,望拜天照大神。大津皇子率大分惠尺、難波三綱、駒田忍人、山邊安麻呂,小墾田豬手、埿部眂枳、
【○眂本書作賦,今據卜部兼永本,及釋日本紀訂之。】
大分稚臣、根金身、漆部友背等來會。村國男依亦來報,發兵三千,塞不破道。天皇褒之。乃命高市皇子監不破軍事,皇子徃居和蹔。遣山背部小田、安斗阿加布於東海,稚櫻部五百瀨、土師馬手于東山,發兵。
【○釋日本紀引私記曰,安斗智德日記云:「令發信濃兵。」】
是夜,天皇次桑名郡。帝大友遣書藥、忍坂大麻呂等,徵東國兵。藥等至不破,高市皇子伏兵虜之。
二十七日丁亥,天皇入不破。尾張國司守小子部鉏鉤率眾二萬來歸。天皇大喜,分遣其兵守諸道。進至野上,高市皇子來迎。天皇撫背褒慰,因命總统軍事。於是,造行宫于野上而居焉。是夜,大雷雨。天皇祈曰:「天神地祇佑我,則雷雨息。」言訖即息。
二十八日戊子,如和蹔視軍。己丑晦,又如和蹔,即日還。大伴吹負與倭京留守司坂上熊毛,及漢直等謀,奪飛鳥寺營,殺其將穗積百足,擒穗積百枝、物部日向,招降留守司高坂王、稚狹王,遣大伴安麻呂等來報。天皇大悦,即就拜吹負為將軍。三輪高市麻呂、賀茂蝦夷,及諸豪傑,相率歸吹負。
七月庚寅朔,吹負發軍赴乃樂。分遣裨將,守龍田、大坂、石手三道。坂本財等赴龍田,次平石野。近江兵在高安城,望風自燒積聚而遁,財等進入之。
二日辛卯,遣紀阿閉麻呂、多品治、三輪子首、置始菟,將兵數萬,自伊勢大山赴倭。村國男依、書根麻呂、和珥部君手、膽香瓦安倍,將兵數萬,自不破向近江。眾皆以赤為幟。别命多品治,率兵三千,屯蕀萩野。田中足麻呂守倉歷道。近江將山部王、蘇我果安、巨勢人,將兵數萬,將襲不破,軍犬上川,自潰而逃。羽田八國以族來降。因授斧銊,拜將軍,北入越。近江將壹岐韓國攻高安,坂本財出城戰于衛我河西,不克。時紀大音守懼坂道,財等退與之合。先是近江兵衝玉倉部邑,天皇使出雲狛擊卻之。
四日癸巳,大伴吹負與大野果安戰于乃樂山,敗走。
五日甲午,近江别將田邊小隅,夜襲倉歷,田中足麻呂棄營脫走。
六日乙未,小隅又襲菊萩野,多品治邀擊走之。七日丙申,村國男依等,與近江軍戰于息長橫河,破之,斬其將境部藥。
九日戊戌,男依擊秦友足于鳥籠山,斬之。是日,東道將軍紀阿閉麻呂等,聞吹負敗,遣置始菟赴援。遇吹負于墨坂,進屯金綱井。軍復振,與壹岐韓國戰于葦池上,破走之。吹負分軍,三道並進。自當中道,近江别將廬井鯨率兵來犯。吹負兵連射,鯨不得進。會上道將三輪高市麻呂、置始菟,大破近江軍于箸陵。乘勝斷鯨軍後,鯨驚顧潰走,倭地盡定。
十三日壬寅,村國男依等,進戰于安河上,獲社戶大口、土師千島。
十七日丙午,又擊栗太軍,克之。
二十二日辛亥,諸將進至瀨田,近江軍張陣于橋西,撤板拒守。大分稚臣挺身直進,眾兵踵之。近江軍敗績。男依等進軍粟津岡下,將軍羽田八國率出雲狛,攻三尾城,下之。
二十三日壬子,男依與近江軍戰于粟津市,斬其將犬養五十君、谷鹽手。于是,近江軍潰散。
二十四日癸丑,諸將會筱浪,搜捕左右大臣以下。
二十六日乙卯,諸將詣不破宫奏捷。
八月二十五日甲申,命高市皇子,科近江羣臣罪狀。右大臣中臣金處斬,左大臣蘇我赤兄、大納言巨勢人,并其子孫,及中臣金子、蘇我果安子,悉配流。其餘釋而不問。二十七日丙戌,賞諸功臣。
九月八日丙申,天皇發不破,還桑名。十二日庚子,至倭京,居島宫。十五日癸卯,遷岡本宫。十二月四日辛酉,賞諸有功臣,量授小山位以上。是歲,營宫室于岡本宫南,號飛鳥淨見原宫。
【○按本書十五年七月,改元朱鳥,仍名宫曰飛鳥淨見原宫。據此是時未有飛鳥宫號。而明年二月,亦云即帝位于飛鳥淨見原宫,蓋追稱之也。】
新羅貢調。 元年癸酉,
【○按本書以壬申年為元年,今以壬申歲屬帝大友,以癸酉歲為天皇即位元年,故與本書差一年。又按藥師寺塔銅檫有銘,相傳舍人親王書。其文曰:「維清原宫馭宇天皇即位八年庚辰之歲。」據此則當時實以是歲即位紀元審矣,如本書以壬申為元年,直欲以天武接天智之统,故致此曲筆耳。】
春正月七日癸巳,賜宴羣臣。
二月二十七日癸未,即天皇位于飛鳥淨見原宫,是為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立正妃鸕野皇女為皇后。乙酉晦,賜功臣爵有差。
三月十七日壬寅,備後國司獲白雉于龜石郡以獻。敕免本郡課役,大赦天下。是月,始寫大藏經于川原寺。夏五月乙酉朔,詔曰:「凡出身者,先任大舍人,然後選簡才能,以充職,婦女欲進仕者聽之,其考選准官人例。」
閏六月八日壬辰,耽羅王遣其子久麻藝、都羅宇麻朝貢。十五日己亥,新羅遣二使,賀登極,弔天智帝喪。
【○本書註或云,貢調使。】
秋七月,始置不破關。
【秋七月以下,一代要記、帝王編年記。】
八月二十日癸卯,高麗貢調。冬十二月五日丙戌,以侍奉大嘗,賜中臣、忌部及神官,播磨、丹波二國郡司以下役夫等物有差。賜郡司等爵各一級。
【○本書不書行大嘗,蓋闕文也。】
十七日戊戌,以小紫美濃王、小錦下紀堅麻呂,為造高市大寺司。
【○本書註,今大官大寺是也。】
二年甲戌,春三月七日丙辰,對馬始貢白金,獻諸神祇。頒賜小錦以上大夫,授其國司守忍海大國小錦下。秋八月三日庚辰,遣忍壁皇子於石上神宫,整理神寶。神府所藏諸家寶器,悉還附其子孫。冬十月,遣大來皇女侍伊勢神宫。
三年乙亥,春正月丙午朔,大學寮諸學生,陰陽寮、外藥寮,及舍衛女、墮羅女、百濟善光、新羅人等獻藥及奇貨。二日丁未,皇子以下百寮拜朝。三日戊申,百寮初位以上獻薪。五日庚戌,始起占星臺。七日壬子,賜宴羣臣。十七日壬戌,公卿大夫,及百寮初位以上,射于西門庭。是日大倭上瑞鷄,東國上白,近江上白鴟。二十三日戊辰,奠幣諸社。
二月九日癸未,敕大倭、河內、攝津、山背、播磨、淡路、丹波、但馬、近江、若狹、伊勢、美濃、尾張等國,選百姓善謳男女,及侏儒、伎人以貢。十五日己丑,詔除甲子歲所賜諸氏部曲,及所賜親王、諸王以下羣臣諸寺,山澤浦嶼、林野陂池。二十三日丁酉,行幸高安城。是月,新羅王遣其子忠元等入貢。
三月十六日庚申,以栗隈王為兵政官長,小錦上大伴御行為大辅。是月,高麗、新羅貢調。夏四月五日戊寅,召僧尼二千四百餘口,設大齋。九日壬午,詔:「諸國貸稅,自今以後,明審百姓貧富,簡定三等。中戶以下欲貸者許之。」十日癸未,遣小紫美濃王小錦下佐伯廣足於龍田立野,祭風神。遣小錦中間人大蓋、大山中曾禰韓犬于廣瀨河曲,祭大忌神。
【○按風神大忌祭,是后為常制,故不書。】
十七日庚寅,詔禁諸獵漁者造檻穽,施機槍。四月至九月,設比七滿沙伎理梁,及食牛馬鷄犬猿,若有犯者罪之。十八日辛卯,三位麻績王有罪流于因幡,
【○萬葉集,流伊勢伊良虞島。】
二子于伊豆島、血鹿島。二十三日丙申,簡才藝者,賜物有差。秋七月七日己酉,遣使新羅,以小錦上大伴國麻呂為大使,小錦下三宅入石為副使。
八月二十二日癸巳,大風。是月,耽羅王使其子久麻伎入貢。
冬十月三日癸酉,遣使四方求大藏經。十日庚辰,賜宴羣臣。十六日丙戌,筑紫獻唐人三十口,處之遠江。二十日庚寅,詔諸王以下初位以上,每人備兵。是日,相模言:「高倉郡女子,一產三男。」
十一月三日癸卯,夜有人登宫東岳,妖言自刎。因賜宿直者爵一級。是月,地大動。
【○一代要記曰,是歲,始行除目。】
四年丙子,春正月庚子朔,百寮拜朝。四日癸卯,賜高市皇子以下小錦以上大夫,衣袴褶腰帶腳帶及几杖,但小錦三階不賜几。七日丙午,賜小錦以上大夫物各有差。十五日甲寅,初位以上獻薪,因賜宴。
【○按前年正月三日百寮獻薪,據年中行事、公事根源,後世正月十五日獻薪,蓋始于此。故是后不書。】
十六日乙卯,射于西門庭。中的者賜物有差。是日,天皇宴島宫。二十五日甲子,詔:「凡諸國司選大山位已下任之,但畿內及陸奧、長門二國司不在此限。」
二月,大伴國麻呂等至自新羅。
夏四月四日辛丑,大倭添下郡人鳄積吉事獻瑞鷄。飽波郡言:「雌鷄化為雄。」十四日辛亥,敕:「諸王、諸臣之封戶在西國者,改于東國給之。」又敕:「諸國臣、連、伴造、國造之子,及庶人有才能而欲仕進者,并聽之。」
五月三日庚午,按諸國司輸調殿最科罪。七日甲戌,下野飢,百姓請賣子。國司奏狀,不聽。是月,敕:「禁南淵山、細川山蒭蕘,重禁畿內山野濫樵蘇。」是夏大旱,五穀不登,百姓飢乏。遣使四方,奉幣神祇,使僧尼禱三寶請雨。
秋七月二日戊辰,進卿大夫及百寮爵,各有差。是月,長星見東方。
八月二日丁酉,賜親王以下小錦以上大夫,及皇女姬王內命婦等食封,各有差。十六日辛亥,詔諸國行大解除,因課國造、郡司輸祓柱。十七日壬子,赦:「死刑、沒官、三流,并降一等。徒罪以下,已發覺、未發覺,悉赦之。但既流者,不在赦例。」是日,詔諸國放生。九月丙寅朔,雨不告朔。十日乙亥,給兵器于京畿男夫。十二日下丁丑,筑紫太宰屋恒王有罪,流于土左。十三日戊寅,賜百寮及蕃客物有差。
冬十月乙未朔,置酒宴羣臣。三日丁酉,奠幣帛于新嘗諸神。十日甲辰,遣使新羅。以大乙上物部麻呂為大使,大乙中山背百足為副使。
十一月乙丑朔,以新嘗事不告朔。三日丁卯,新羅遣使貢調請政,肅慎人從之來朝。十九日癸未,詔近京諸國放生。二十日甲申,遣使諸國,講金光明經、仁王經。二十三日丁亥,高麗朝貢。是歲,將都新城,不果。 五年丁丑,春正月十七日庚辰,射于南門。
【○自是以後,本書比年書十七日射。其為恒例明矣,故不書。】
三月癸巳朔,物部麻呂還自新羅。是月,敕山背營賀茂神宮。
【敕以下,年中行事引右官史記。】
夏四月十一日壬寅,村田名倉坐指斥乘輿,流於伊豆島。
五月壬戌朔,不告朔。
【○本書不記其故。】
七日戊辰,新羅人漂著血鹿島。是月,旱。京畿雩。
六月十四日乙巳,地大震。是月,詔東漢直等曰:「汝等族類嘗犯七罪。自小墾田朝至近江朝,每議其事。朕今將覈汝等罪狀,以處刑法,而不忍盡滅其門,故降大恩以原之。自今而後,若有犯者,必罰無赦。」
秋八月十五日乙巳,設齋於飛鳥寺,讀大藏經。天皇御寺南門,禮三寶。豫詔親王、諸王及羣卿,各賜度者一人。二十八日戊午,耽羅王遣其子都羅朝貢。
冬十月十四日癸卯,以內小錦上河邊百枝為民部卿。內大錦下丹比麻呂為攝津職大夫。
十一月己未朔,雨不告朔。筑紫太宰獻赤烏。太宰府諸司,及本郡郡司,賜物、進爵有差。其獲赤烏人,賜爵五級。郡中百姓,給復一歳。大赦天下。十二月己丑朔,雪不告朔。 六年戊寅,春將祭天神地祇。使天下悉祓,起齋宮於倉梯河上。夏四月七日癸巳,將幸齋宮。會十市皇女薨,事遂寢。十三日己亥,震新宮西廳。十四日庚子,車駕臨十市皇女葬。秋九月,忍海能麻呂獻瑞稻,赦徒罪以下。冬十月甲申朔,有物如綿,降于難波。時人謂之甘露。二十六日己酉,詔定文武官考績進階之制。十二月二十七日己卯,臘子鳥羣飛蔽天。是月,筑紫地大震,民屋多倒。
七年己卯,春二月壬子朔,高麗貢調。四日乙卯,將以辛巳歳大閱,詔親王、諸臣及百寮,豫畜養兵馬。是月,大賑窮民。三月七日丁亥,行幸越智,謁後岡本天皇陵。二十二日壬寅,賜貧乏僧尼綿布。夏五月五日甲申,行幸吉野宮。六日乙酉,天皇與皇后諸皇子盟。七日丙戌,車駕還宮。六月庚戌朔,雨雹。二十三日壬申,雪。秋七月六日甲申,又雩。八月己酉朔,詔諸氏貢女。十一日己未,行幸泊瀨,宴于迹驚淵上。先是,詔王卿騎乘之外,別養細馬。至是,觀其馳驅於迹見驛。二十二日庚午,縵忍勝獻嘉禾。冬十月二日己酉,詔曰:「朕聞:『頃日暴惡者多在里巷,或容忍不治,或蔽匿不正。』是王卿等之過也。自今以後,嚴加捉搦,勿有倦怠。」十一日戊午,地震。十七日甲子,新羅貢調。十月十四日庚寅,地震。二十三日己亥,以大乙下倭馬飼部連為大使,小乙下上光欠為小使,遣多禰島,各賜爵一級。是月,始置龍田山、大江山二關,築羅城於難波。十二月二日戊申,以嘉禾瑞,賜親王、諸臣、百寮物,各有差。赦大辟以下。是歳,紀伊獻芝,因幡獻瑞稻。
八年庚辰,春正月八日甲申,天皇御向小殿,宴王卿於大殿庭。二十日丙申,攝津言:「活田村桃李實。」二月十八日癸亥,東方有聲如鼓。二十六日辛未,有人獻獸角。角上有肉,時人以為麟角。三月十日乙酉,攝津獻白巫鳥。二十三日戊戌,行幸菟田吾城。夏四月十一日乙卯,橘寺火。五月乙亥朔,敕賜京內二十四寺絁、綿、絲、布各有差。是日,始講金光明經於宮中及諸寺。十三日丁亥,高麗朝貢。六月八日辛亥,雨灰。秋七月五日戊寅,臨犬養大伴家,問其疾。是日,雪。十日癸未,有朱雀集于南門。八月五日丁未,法官獻嘉禾。大水。十四日丙辰,大風折樹發屋。九月九日辛巳,行幸朝嬬,觀大山位以下馬於長柄,因命騎射。二十三日乙未,地震。冬十月四日乙巳,賑給京內僧尼百姓貧乏者絁、綿布,有差。十一月壬申朔,日有食之。三日甲戌,夜東方明,戌至子。七日戊寅,詔百官:「凡有利國家、濟百姓之術者,詣闕聞奏。」十日辛巳,雷。十二日癸未,以皇后不豫,為創藥師寺,度一百僧,赦囚。二十四日乙未,新羅貢調。二十六日丁酉,天皇不豫。度一百僧,尋愈。辛丑晦,臘子鳥羣飛蔽天。 九年辛己,春正月二日壬申,奠幣諸神祇。七日丁丑,天皇御向小殿,會親王、諸王於內安殿,諸臣於外安殿,置酒張樂。十九日己丑,詔畿內及諸國,繕修神社。二月二十五日甲子,天皇與皇后御大極殿,詔親王、諸王、羣臣曰:「朕方欲定律令、改法式。卿等宜共修是事。然頓就是務,恐公事有闕。宜分人為之。」是日,立草壁皇子為皇太子,攝萬機。三月十七日丙戌,天皇御大極殿,詔川島皇子、忍壁皇子、廣瀨王、竹田王、桑田王、三野王,大錦下上毛野三千,小錦中忌部首,小錦下阿曇稻敷、難波大形,大山上中臣大島,大山下平羣子首,撰帝紀及上古事。二十一日庚寅,地震。夏四月三日辛丑,設禁式九十二條,定親王至庶人服色制度。五月十一日己卯,祭皇祖御魂。是日,詔曰:「頃者百寮夤緣宮人,私為請託,納賄結好,執禮過𤰞。自今以後,有如此者,隨事罪之。」六月十七日乙卯,雩。二十四日壬戌,地震。秋七月戊辰朔,朱雀見。四日辛未,以小錦下釆女筑羅為大使,當摩楯為小使,遣於新羅。小錦下佐伯廣足為大使,小墾田麻呂為小使,遣於高麗。丁酉晦,敕天下大祓。國造等各出祓柱奴婢一口。八月十日丙子,詔:「三韓投化民嚮復十年。今期限既過,其始至者之子孫,並免課役。」十六日壬午,伊勢獻白茅鴟。二十日丙戌,遣多禰島使歸,獻其地圖。九月五日辛丑,周芳獻赤龜。放之島宮池。八日甲辰,敕:「凡諸氏有氏上未定者,各定之,申送于理官。」十六日壬子,彗星見。十七日癸丑,熒惑入月。冬十月丙寅朔,日有食之。六日癸未,地震。二十日乙酉,新羅貢調。二十五日庚寅,詔大山以下小建以上,各陳意見。是月,廣瀨野行宮成。十一月二日丁酉,地震。
十年壬午春正月十九日癸丑,地動。三月甲午朔,使小紫三野王,及宮內官大夫等,相新城地。七日庚子,地震。十三日丙午,敕境部石積等造新字四十四巻。十六日己酉,行幸新城。二十八日辛酉,詔停諸王、諸臣著位冠,又詔停親王以下食封,悉納之官。夏四月二十日癸未,筑紫太宰丹比島等獻大鍾。二十二日甲申,越蝦夷伊高岐那等請:「以俘戶七千,
【〇本書一本七千作七十。】
別置一郡。」奏可。二十三日乙酉,詔:「令男女悉結髮。」五月十六日戊申,佐伯廣足等還自高麗。六月壬戌朔,髙麗朝貢。秋七月三日甲午,隼人來貢方物,使大隅隼人與阿多隼人相撲。十七日戊申,地震。二十七日戊午,信濃、吉備並言:「隕霜大風,五穀不登。」八月壬戌朔,敕親王以下羣臣,各陳法式可施於時者。三日甲子,昏有大星,自東流于西。五日丙寅,定法令,殿內虹見。十一日壬申,空中有物如幡,火色北流,諸國皆見。是日,白氣起於東山。十二日癸酉,地大動。十七日戊寅,地震。是日,平且虹見中天。二十二日癸未,定禮儀言語之制。詔曰:「凡應考選者,審檢其族姓景迹,而後考之。若族姓未明者,雖有行能,不在考選之例。」二十八日己丑,以日高皇女疾,赦大辟以下男女一百九十八人。庚寅晦,度僧一百四十餘人於大官大寺。九月二日壬辰,敕:「自今以後,停跪禮、匍匐禮,更用難波朝廷之立禮。」冬十月八日戊辰,大酺。
十一年癸未,春正月二日庚寅,百寮拜朝。筑紫太宰丹比島獻三足雀。七日乙未,宴親王以下羣臣于大極殿觀雀。十八日丙午,詔曰:「朕聞:『行政之理恊于天,則祥瑞應之。』朕登鴻祚以來,祥瑞荐臻,一則以懼,一則以喜。當與天下共享斯慶。小建以上,賜物有差。赦大辟以下,免百姓課役。」是日,奏小墾田舞及三韓樂於殿前。二月己未朔,詔大津皇子,始聽朝政。夏四月十五日壬申,詔用銅錢。是夏,始召僧尼安居于宮中。秋七月四日己丑,臨鏡姬王第問疾。十五日庚子,雩。十八日癸卯,車駕巡幸京師。八月五日庚申,大赦天下。是月,以久不雨,使百濟僧道藏祈之。九月二日丙戌,大風。冬十月十三日丁卯,獵于倉梯。十一月四日丁亥,詔諸國習陣法。十三日丙申,新羅貢調。十二月十三日丙寅,遣五位伊勢王,大錦下羽田八國,小錦下多品治、中臣大島,及判官、錄、史、工匠,巡行天下,定諸國疆域。十七日庚午,詔曰,凡文武官及畿內有位者,當以四孟月朝參。若嬰疾不朝者,官司具記,送法官。天皇欲建都於難波,詔百寮各就擇宅地。 十二年甲申,春正月二十三日丙午,天皇御東庭,召善射者及侏儒、左右舍人等射。二月二十八日庚辰,遣淨廣肆廣瀨王,小錦中大伴安麻呂,及判官、錄事、陰陽師、工匠等於畿內。三野王,小錦下采女筑羅等於信濃。相建都之地。三月九日辛卯,車駕巡幸京師,定宮室之地。夏四月五日丙辰,赦徒罪以下囚。二十日辛未,遣使新羅。小錦下高向麻呂為大使,小山下都努牛飼為小使。閏月五日丙戌,詔令百寮肆進止威儀。又詔曰:「凡政之要在軍事,文武官務習武藝。其兵馬器械,儲蓄勿闕。有馬者為騎士,無馬者為步卒。朕當以時檢閱。若忤詔旨,習練不精者,親王以下至諸臣必罸。大山以下,當罸罸之,當杖杖之。其勤習精練者,雖死罪減二等。伹恃己才而故犯者,不在赦例。」十一日壬辰,三野王等獻信濃國圖。十六日丁酉,設齋宮中。因赦有罪舍人等。五月十四日甲子,安置百濟歸化僧俗男女二十三人於武藏。二十八日戊寅,遣使高麗。三輪引田難波麻呂為大使,桑原人足為小使。六月四日甲申,雪。秋七月四日癸丑,行幸廣瀨。二十三日壬申,彗星見西北。冬十月己卯朔,詔改天下諸氏族姓,定為八等。三日辛巳,遣伊勢王等定諸國疆域。是日,遣使耽羅。縣犬養手繦為大使,川原加尼為小使。十四日壬辰,京師諸國地大震。山崩川溢,人畜多死。伊豫溫泉壅,土左田圃五十餘萬頃陷為海。是夜,東方有聲如鼓。伊豆島西北海中自成一島,長三百餘丈。十月三日庚戌,土左國司言:「海潮暴溢,貢運船多沒。」二十一日戊辰,隕星于東北。七、二十三日庚午,
【○水鏡係明年十月。】
酉時隕星于東方,大如盆。戌時,星隕如雨。是月,有星孛于昴。十二月六日癸未,新羅送入唐學生土師甥、白豬寶然,及百濟之役沒唐者。豬使子首、筑紫三宅得許,至筑紫。十三日庚寅,赦死刑以下囚。
【○水鏡、元亨釋書並曰,是冬,天皇不豫。皇太子奉敕率百官禱于大官大寺。天皇感夢而愈。】
是歳,詔伊賀、伊勢、美濃、尾張四國調役,自今以後,易歳而免之。倭言:「葛城下郡生四足鷄。」丹波言:「冰上郡生十二角犢。」
十三年乙酉,春正月二日戊申,百寮拜朝。二十一日丁卯,改爵位號,增加階級。諸王以上十二階,諸臣四十八階。是日,授皇太子淨廣壹,大津皇子淨大貳,高市皇子淨廣貳,川島皇子、忍壁皇子並淨大參。諸王、諸臣進爵位各有差。二月四日庚辰,賜唐人、百濟人高麗人一百四十七人爵位。三月,信濃雨灰,草木皆枯。夏四月四日己卯,紀伊言:「牟婁溫泉壅。」五月五日庚戌,射於南門。車駕行幸飛鳥寺。二十六日辛未,高向麻呂、都努牛飼等還自新羅。秋七月二十六日庚午,定明位以下進位以上朝服色。二十七日辛未,詔免東山道美濃以東,東海道伊勢以東,諸國有位者課役。八月十二日乙酉,行幸淨土寺。十三日丙戌,行幸川原寺,賜眾僧稻。二十日癸巳,縣犬養手繦等還自耽羅。九月九日壬子,宴於舊宮安殿庭。是日,賜皇太子以下諸皇子布各有差。十日癸丑,始奉神寶於伊勢兩大神宮。
【○十日以下園太曆延文二年引神宮舊記。○按寶基本紀云,是時詔每二十年改造兩大神宮,行遷宮儀,著為永式。延曆儀式、延喜式等書,亦載每二十年修造之文,而不載年月。姑附備攷。】
十一日甲寅,分遣宮處王、廣瀨王、難波王、竹田王、彌努王於京畿,檢民間兵器。十五日戊午,遣直廣肆都努牛飼于東海,石川蟲名于東山,佐味少麻呂于山陽,巨勢栗持于山陰,直廣參路迹見于南海,直廣肆佐伯廣足于筑紫,各副以判官一人、史一人,巡省風俗,問察國司、郡司治狀。十八日辛酉,御大安殿,召王卿,博戲殿前。十九日壬戌,賜皇太子及王卿等四十八人羆皮、山羊皮各有差。二十日癸亥,三輪引田難波麻呂等還自高麗。二十四日丁卯,天皇不豫。誦經於大官、川原、飛鳥三寺三日,賜稻有差。冬十月,將幸于束間溫泉。十日壬午,遣輕部足瀨、高田新家、荒田尾麻呂於信濃,造行宮。十二日甲申,令淨大肆泊瀨王、直廣肆巨勢馬飼等,監掌畿內役。十七日己丑,遣伊勢王等於東國。十一月二日甲辰,輸鐵一萬斤於周芳總領所,又輸鐵一萬斤、箭幹二千連,及絁絲布於筑紫太宰,以充儲峙。四日丙午,詔:「禁諸國大角、小角、鼓吹、幡旗、弩、抌之類藏私家,咸收入郡廨。」六日戊申,行幸白錦後苑。二十七日己巳,新羅遣使貢獻請政。十二月十日辛巳,地震。 朱鳥元年丙戌,春正月二日癸卯,御大極殿,賜宴王卿。九日庚戌,召三綱律師及大官大寺知事佐官僧,飯于宮中。十四日乙卯,難波宮火。十六日丁巳,御大安殿,宴諸王卿,賜絁、綿布有差。十七日戊午,宴于後宮。十八日己未,大酺。是日,御御窟殿,賜倡優及歌謠者物有差。十九日庚申,地震。二月五日乙亥,授國司有功者九人勤位。三月十日庚戌,雪。夏四月十九日戊子,新羅貢調。五月二十四日癸亥,天皇不豫。說藥師經于川原寺,安居于宮中以禱焉。是月,大赦天下。六月二日庚午,授工匠、陰陽師、侍醫、入唐學生等三十四人爵位。七日乙亥,加諸司有功者二十八人爵位。十日戊寅,卜天皇疾,草薙劒為祟。因還納於尾張熱田社。十二日庚辰,雪。十六日甲申,遣伊勢王等于飛鳥寺,禱病。十九日丁亥,遣百官于川原寺,燃燈供養。設大齋悔過。秋七月三日辛丑,詔諸國大祓。四日壬寅,减天下戶調之半,徭役悉蠲。五日癸卯,奉幣於國懸、飛鳥、住吉。八日丙午,召一百僧於宮中,讀金光明經。十日戊申,民部省災。十五日癸丑,詔:「天下事無大小,悉啓皇后及皇太子。」是日,大赦。十九日丁巳,詔:「」天下貧民逋負,在乙酉年十二月三十日以前者,不問公私,一切蠲除。二十日戊午,建元朱鳥。因名宮曰,飛鳥淨見原宮。二十八日丙寅,度淨行者七十人,設齋於御窟院。是月,諸王、羣臣造觀世音像,說觀世音經於大官大寺,以禱天皇疾。八月己巳朔,度八十人。二日庚午,度男女一百人,安百菩薩像於宮中,讀觀世音經二百卷。九日丁丑,禱天皇疾於神祇。十三日辛巳,遣秦石勝奉幣於土左大神。
九月九日丙午,天皇崩于正殿。
【○本書享年闕。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並曰,壽六十五。】
二十四日幸酉,殯于南庭,葬大內陵。
【○延喜式曰,檜隈大內陵。】
追諡曰,天武天皇。
大日本史 卷之第十一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