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第九 本紀第九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皇極天皇
孝德天皇
齊明天皇
皇極天皇,初稱寶皇女。敏達帝曾孫,押坂彥人大兄皇子孫,茅渟王之女也。母吉備姬王。
天皇初適用明帝孫高向王,而生漢皇子。後舒明帝納焉。
二年,立為皇后。
十三年十月,舒明帝崩。
【○一代要記一說,舒明帝臨崩,禪位于皇后。未知何據。】
元年壬寅,春正月十五日辛未,天皇即位,是為天豐財重日足姬天皇。大臣蘇我蝦夷,如故。
天皇稽古施政,然蝦夷子入鹿,自專政柄,威權過父。
是月,百濟弔喪使來。二月六日壬辰,高麗貢獻。二十二日戊申,詔遣津守大海於高麗,國勝水雞於百濟,草壁真跡於新羅,坂本長兄於任那。二十四日庚戌,召百濟王弟子翹岐,安置于安曇山背連家。三月三日戊午,無雲而雨。六日辛酉,
【○本書干支闕,據兼永本補之。】
新羅賀登極使,及弔喪使來。夏四月八日癸巳,百濟翹岐拜朝。霖雨逾月不止。五月五日己未,召翹岐,令觀射獵。十八日壬申,百濟貢調。國勝、水雞還自百濟。是月,有稻熟。六月,大旱。秋七月九日壬戌,客星入月。二十七日庚辰,大臣蝦夷以百姓大雩無應,聚僧大寺讀大乘經,燒香自禱,亦無驗。八月甲申朔,天皇行幸南淵河上,跪拜四方,仰天而祈。雷雨忽至,遂雨五日,遍于諸國。百姓呼:「萬歲。」稱曰:「至德天皇。」十三日丙申,百濟使達率長福入質,授位小德。中客以下,授位賜物,各有差。九月三日乙卯,發近江越之丁,造百濟大寺,複課諸國造船舶。十九日辛未,以將營宮室,下詔諸國:「限十二月取材。」又發諸國丁,東至遠江,西至安藝。二十一日癸酉,越蝦夷數千相率內附。冬十月八日庚寅,地震。九日辛卯,又震。二十四日丙午,又震。是月,無雲而雨。
十二月十三日甲午,始行舒明帝喪事。二十一日壬寅,葬舒明天皇。
是日,天皇權遷于小墾田宮。是冬,數雷雨,暖煦如春。 二年癸卯,春正月壬子朔,五色雲竟天,青霧起於地。十日辛酉,大風。二月二十五日乙巳,雨雹。三月十三日癸亥,難波百濟客館災,延及民家。二十五日乙亥,隕霜傷草木。是月,雨雹,風雷屢作。夏四月七日丙戌,大風。二十日己亥,雨雹凍寒,人襲綿衣。二十一日庚子,筑紫太宰奏:「百濟貢調使來。」二十五日甲辰,
【○本書甲辰條,在丁未下,今推干支訂之。】
近江言:「雨雹,徑一寸許。」二十八日丁未,天皇遷于飛鳥板蓋新宮。六月十三日辛卯,筑紫太宰奏:「高麗貢調使來。」秋七月三日辛亥,遣人於難波,檢百濟調物,責其數減常。茨田池水大臭,至八月,其色如藍。九月六日壬午,改葬舒明天皇。十一日丁亥,皇祖母吉備島命,薨。
【○釋日本紀以吉備島為茅渟王母小墾田皇女,而無確據。今按天皇母曰吉備姬,據孝德帝尊天皇曰皇祖母尊之例,則此所謂皇祖母,疑吉備姬歟。】
十七日癸巳,詔土師豬手視喪事。皇祖母始寢病以至發喪,天皇不去牀側,視養無倦。十九日乙未,葬皇祖母於檀弓岡。是日,雨雹。冬十月三日己酉,賜饗羣臣,議授位事。遂詔國司曰:「今遵前敕,無所改變。各之其任,慎爾所治。」十一月,蘇我入鹿謀立古人大兄皇子,遣巨勢德太古、土師豬手,襲山背大兄王等。王及妻子自經而死。 三年甲辰,春正月乙亥朔,以中臣鐮足拜神祇伯,稱疾不就。三月,倭國言:「菟田山紫芝生。」夏六月癸卯朔,大伴長德獻百合花,莖異末合。六日戊申,劔池生並頭蓮。
四年乙巳,春正月,京師有物,聲如猿,就之不見其形。夏六月十二日戊申,三韓獻調。天皇御大極殿。中大兄皇子與中臣鐮足、蘇我倉山田石川麻呂等相謀,誅蘇我入鹿于朝。天皇大驚,問其故。中大兄皇子伏地奏入鹿罪。天皇起入內寢,賜入鹿屍於父蝦夷,蝦夷亦伏誅。十四日庚戌,天皇讓位於輕皇子。
孝德天皇,初稱輕皇子,皇極帝母弟也。
皇極帝四年,六月十四日庚戌,授璽天皇,令踐祚。天皇讓古人大兄皇子。皇子固辭,入法興寺為僧。於是,天皇升壇即位,是為天萬豐日天皇。是日,尊皇極帝曰皇祖母尊,立中大兄皇子為皇太子,始置左右大臣及內臣。
【始置以下,公卿補任曆運記。】
以阿倍倉梯麻呂為左大臣,蘇我倉山田石川麻呂為右大臣,中臣鐮足為內臣,授大錦冠。以高向玄理、僧旻為國博士。十五日辛亥,賜金策左右大臣。
【○本書一說,賜鍊金。】
十九日乙卯,天皇與皇太子,奉皇祖母尊,盟羣臣於大槻樹下,告天神地祇曰:「天覆地載,帝道唯一。而末代澆薄,君臣失序。皇天假手於我,誅殄暴逆。今共瀝心血,自今以後,君無二政,臣無貳心。若貳此盟,天災地妖,鬼誅人伐。皎如日月。」乃紀是歲,為大化元年。年號始起於此。
【年號始起於此,據日本紀畧弘仁改元詔文。○按濫觴抄、二中曆、和漢合符、如是院年代記並曰,繼體帝時,始建年號曰善記。而舊史無所見,故不取。】
大化元年乙巳,秋七月二日戊辰,立間人皇女為皇后,小足媛、乳娘為妃。十日丙子,高麗、百濟、新羅遣使朝貢。百濟使兼領任那調使,巨勢德太古宣詔責百濟使,卻還貢物。遣三輪栗隈東人、馬飼造,
【名闕。】
觀察任那國界。十二日戊寅,詔左右大臣曰:「當遵上古聖王之跡,以治天下。又宜有信於天下。」十三日己卯,又詔曆問大夫及百伴造,以以悅使民之道。十四日庚辰,右大臣石川麻呂奏:「先祭神祇而後議政事。」於是,遣倭漢比羅夫於尾張,忌部子麻呂於美濃,課供神之幣。八月五日庚子,拜東國國司。仍詔曰:「朕將遵天神之所付託,以修治萬國。凡國家所有公民,大小所領人眾,皆作戶籍,校田畝。其園池水陸之利,與百姓共之。國司在國,不得專判罪,及受賄以致民貧苦。其朝京師,不得多發民以自隨,唯得從國造郡領。若有公事,則食部內粟,騎部內馬。介已上奉法,必須褒賞,違法當降爵位。判官已下犯贓者,二倍而徵之,以輕重科罪。若佯稱國造、伴造、縣、稻置,私領官家,治郡縣者,國司審加考核,具狀奏聞。」又擇間曠之地,造兵庫,收蓄其國郡刀甲弓矢。其邊塞國郡地,與蝦夷接者,撿閱其兵器,而還授本主。倭國六縣,別遣使校田畆、造戶籍。
【○本書註,謂檢覈墾田頃畆,及民戶口年紀。】
因賜布帛於國司有差。是日,設鐘匱於朝,詔曰:「凡憂訴之人,有伴造者,則伴造先議而後奏。有尊長者,則尊長先議而後奏。如伴造、尊長弗達者,納牒于匱,昧爽有司執而上之。朕親記年月,與羣卿共議,罪其伴造、尊長。官司或阿黨稽留、剖斷不直者,當撞鐘。其使天下之民,咸知朕意。」是日,又詔定男女奴婢之法。九月丙寅朔,遣使諸國治兵。
【○本書註,六月至九月,遣使四方,集諸兵器。】
三日戊辰,古人皇子謀反。十二日丁丑,吉備笠垂詣皇太子自首。
【○本書註,笠垂告阿倍、蘇我二大臣。】
使菟田朴室古、高麗宮知,將兵討之。古人皇子伏誅。
【本書註,一說係十一月甲午晦。】
十九日甲申,遣使諸國,錄民數。詔曰:「自古以降,歷世天皇,必置標代民,垂名於後。故臣、連、伴造、國造等,亦各置私民,恣情驅使。且割國縣山海林野池田,以為私財,爭奪無已。或兼并數萬頃田,或無立錐地,及進調賦,亦先自收斂,然後分進。修治宮殿,造營園陵,亦各率私民而從事。易曰:『損上益下,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方今百姓猶乏,而有勢者分割水陸,以為私地,賣與百姓,年索其值。從今以後,宜禁私賣地,以杜兼并之路。」於是百姓大悅。冬十二月九日癸卯,遷都於難波長柄豐碕。是歲,自春至夏,大倭鼠徙于難波。 二年丙午,春正月甲子朔,賀正。
【○公事根源曰,元日朝賀,始于神武帝元年正月。至此又見,可以為朝拜之原始。按白雉元年,天皇觀白雉,儀衛如元會。然則元會之儀,至此既備。然本書此後或書,或不書。天武帝四年正月朔,書百寮拜朝。十一年、十三年,並皆於正月二日,書百寮拜朝。蓋有故延至二日,或有故停禮。故書與不書,一從舊文。】
禮畢,宣詔下新令。其一罷前代所置子代之民,處處屯倉,及臣連、伴造、國造、村首所有部曲、田莊,大夫以上賜食封,官人百姓賜布帛,各有差。其二,新定畿內國界,修京師,置國司、郡司,郡分大、中、小,置大領、小領、主政、主帳。其三,造戶籍,制班田收授之法,定田畆。其四,罷舊賦役,行租庸調之法。是月,行幸子代離宮。
【○本書註一說,壞難波狹屋部邑,子代屯倉,以起行宮。】
遣使郡國,修兵庫,蝦夷親附。二月十五日戊申,天皇御宮東門,使右大臣石川麻呂宣詔曰:「朕聞明哲之馭民也,懸鐘於闕,而觀百姓之憂。作屋於衢,而聽行路之謗。雖芻蕘之言,親問為師。由是朕前下詔曰:『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以通治道。而來諫者,皆所以廣詢于下也。』管子曰:『黃帝立明堂之議者,上觀於賢也。堯有衢室之問者,下聽於民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建鼓於朝,而備訊望也。湯有總術之廷,以觀民非也。武王有靈臺之囿,而賢者進也。此古聖帝明王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亡也。』
【○今本管子,明堂作明臺,建鼓作諫鼓,訊望作訊唉,總術作總街,民非作民誹,之囿作之議,勿亡作勿忘。】
是故朕曩日懸鐘設匱,置收表官。每旦執而省之,庶無冤滯。近日有投匱者,言百姓有事,至于京師者,官司輒留役之。朕亦非始不思之,然遷都日淺,作役未畢,故不得已而役之。朕近得此表,嘉歎不已,其罷處處雜役。」高麗、百濟、任那、新羅朝貢。二十二日乙卯,車駕至自子代離宮。三月二日甲子,詔東國國司等曰:「夫君于天地之間,而宰萬民者,不可獨制,須假輔翼。是以我皇祖與卿祖考共治,朕亦欲賴神明保佑,與卿等共治。故前使良家大夫治東方八道,既而六人奉法,二人違令。朕美彼奉法,疾此違令,皆隨前敕而處斷。」
十九日辛巳,詔東國朝集使等曰:「去年八月,朕親諭曰:『莫藉官勢取公私物。宜各食部內之粟,騎部內之馬。若違所諭者,次官以上降爵位,主典以下決笞杖,其贓物倍而征之。』今問朝集使及諸國造等,備知國司等罪狀,念斯違詔,豈不勞情。凡牧民者,自率而正,孰敢不正?若君若臣,不正心者,當受其罪。凡諸國司所犯之罪,當從輕重正刑典。而其諸國造違詔納賄國司,以求姦利,貪黷污穢者,亦不可以不治其罪。然今始居新宮,將奉幣諸神,且方農月,役民營造。宜大赦天下。其死罪已下,咸赦除之。自今以後,國司等謹尊前詔,勿敢放逸。」鹽屋鯯魚、神社福草、朝倉君,椀子連、三河大伴直、蘆尾直等六人,
【四人名闕。】
優詔褒良政,罷官司處處屯田,免吉備島皇祖母所貸稻,以其屯田,班賜羣臣及伴造等。
二十日壬午,先是命皇太子,議子代入部、御名入部,及屯倉廢置之宜。於是,皇太子奏停之。先獻入部民五百二十四口,屯倉一百八十一所。二十二日甲申,詔曰:「朕聞西土之君,戒其民曰:『古之葬者,因高為墓,不封不樹,棺槨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宍而已。』故吾營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後,不知其所。無藏金銀銅鐵,一以瓦器、合古塗車芻靈之義,棺漆際會,奠三過,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襦玉柙,諸愚俗所為也。又曰:『葬者藏也,欲人弗得見也。』迺者我民由營墳墓,屢致貧窶,蓋是由尊卑無制。故今新立定法,凡王以下至庶民,不得營殯。畿內及諸國,宜定一葬地,不得散在處處。凡自經及絞人為殉,或瘞馬於壙,或藏寶於墓,或斷髮刺股而誄,如此弊習,一切禁遏。若有違詔者,罪逮其族。」又詔:「罷市司及要路津濟渡子之調賦,而給田地。」遣使於諸國,勸農事,禁耕種以前飲酒食美味。秋八月十四日癸酉,下詔諭新設百官,悉改舊職之意于臣、連、伴造、國造。九月,遣小德高向玄理於新羅徵質,遂罷任那調。是月,行幸蝦蟇離宮。是歲,越國鼠晝夜相連東徙。 三年丁未,春正月十五日壬寅,觀射於朝。是日,高麗、新羅遣使貢調。冬十月十一日甲子,行幸有間溫湯。左右大臣、群卿大夫從焉。十二月辛巳晦,還御武庫行宮。是日,皇太子宮災。是歲,天皇遷御小郡宮。新制禮法,定百官朝參時刻,制七色十三階冠。工人大山位倭漢荒田井比羅夫穿溝瀆、通難波,督役失方,百姓疲勞。有上疏諫者。詔:「即日罷役。」造渟足柵,置柵戶。小德高向玄理、小山中中臣押熊還自新羅。新羅遣上臣大阿飡金春秋等護送之,獻孔雀、鸚鵡各一隻,留春秋為質。
四年戊申。春正月壬午朔,賀正。是夕,行幸難波豐埼宮。夏四月辛亥朔,罷古冠。是歲,新羅貢調,治磐舟柵,備蝦夷,選越、信濃民,始置柵戶。
五年己酉,春正月丙午朔,賀正。二月,改制冠十九階,置八省百官。三月十七日辛酉,左大臣阿倍倉梯麻呂,薨。天皇舉哀於朱雀門。二十四日戊辰,右大臣蘇我倉山田石川麻呂為其弟日向所讒,自殺。事覺,貶日向為筑紫太宰帥。夏四月二十日甲午,以小紫巨勢德太古為左大臣,小紫大伴長德為右大臣,並授大紫。五月癸卯朔,
【○今推干支,癸卯當作甲辰。然據舊文,不輒改。】
遣小華下三輪色夫、大山上掃部角麻呂等於新羅。是歲,新羅使沙㖨部沙飡金多遂來質。 白雉元年庚戌,春正月辛丑朔,車駕行幸味經宮,受朝賀,即日,還宮。二月九日戊寅,穴戶國司草壁醜經獻白雉。詔:「養之於園。」十五日甲申,天皇觀白雉,儀衛如元會,乘雉於輿,使羣臣舁之。左右大臣援至御座前,皇太子使左大臣德太古率羣臣上表稱賀,詔曰:「夫聖王出世治民,天應之以祥瑞。昔在西土之君,周成王漢明帝之世,白雉爰見。我日本譽田天皇之世,白鳥巢宮。大鷦鷯帝之時,龍馬西出。自古迄今,祥瑞時見,必應有德。所謂鳳凰、麒麟、白雉、白烏,異草嘉木,諸瑞應之物,皆是天地所生,休祥嘉瑞也。夫明聖之君,獲斯祥瑞,適其宜也。朕惟虛薄,何以致之?蓋是輔翼公卿,臣、連、伴造、國造,各盡丹誠奉遵制度之所致也。公卿百官,其以清白心,敬奉神祇。宜與天下俱受休祥。」又詔改元,大赦天下,禁放鷹於穴戶境,賜公卿以下至令史,各有差。授醜經大山,厚加賞賜,復穴戶三年調役。夏四月,新羅貢調。
【○本書註一說,天皇之世,高麗、百濟、新羅三國,每年遣使貢獻。】
冬十月,將修豐碕宮,使將作大匠荒田井比羅夫立界標,居宅墳墓在其界內者徙之,徙者賜物有差。
二年辛亥,夏六月,百濟貢調。秋七月,右大臣大伴長德薨。
【秋七月以下,公卿補任。】
冬十二月戊午晦,召僧尼二千一百余人于味經宮,讀大藏經,然燈二千七百余於廷內,讀安宅土測等經。於是,天皇自大郡遷新宮,號難波長柄豐埼宮。
【按本書大化三年營小郡宮,此云遷自大郡,蓋小大訓讀相近,非別處也。】
是歲,新羅貢調使至筑紫,以其服用唐制,責還之。
三年壬子,春正月己未朔,賀正。是日,行幸大郡宮。三月九日丙寅,車駕還宮。夏四月二十日丁未,大雨九日,洪水壞屋傷稼,人畜多死。是月,作戶籍。新羅、百濟貢調。冬十二月,召天下僧尼於內裡,設齋燃燈。
四年癸丑,夏五月十二日壬戌,以小山上吉士長丹為遣唐大使,小乙上吉士駒為副使,
【○本書註一名絲。】
又以大山下高田根麻呂為大使,
【○本書註一名八掬脛。】
小乙上掃守小麻呂為副使。是月,車駕臨僧旻房問病。
【○本書註一本云,五年七月,僧旻臥病於阿曇寺,天皇親問之,執其手曰:「若法師今日亡,則朕明日亡。」】
六月,百濟、新羅貢調。是月,僧旻死,遣使賜賻,為使畫工多圖佛像,安川原寺。
【○本書註一本曰,山田寺。】
秋七月,遣唐使高田根麻呂至薩麻竹島,合船漂沒,唯門部金等五人得免。是歲,皇太子奏請,遷於倭京,不許。皇太子奉皇祖母尊皇后率皇弟,移居倭飛鳥河邊行宮,公卿百官皆從。天皇不樂,欲棄天位。造宮於山崎。 五年甲寅,春正月戊申朔,夜鼠徙倭京。五日壬子,授紫冠內臣中臣鐮足。二月,以大錦上高向玄理為遣唐押使,
【○本書註一本云,夏五月,遣大華下高向玄理于唐。】
小錦下河邊麻呂為大使,大山下藥師慧日為副使。夏四月,吐火羅國男女各二人,舍衛國女一人,漂泊日向。秋七月,遣唐使小山上吉士長丹、小乙下吉士駒等,
【○本書上文作小乙上。】
與百濟、新羅送使共歸,獻書籍寶貨。授長丹小華下,封二百戶,授駒小山上。冬十月癸卯朔,天皇不豫。皇太子與皇祖母尊、皇后、皇弟,及公卿等,悉詣難波宮。十日壬子,天皇崩于正寢。
【○本書享年闕。神皇正統記、如是院年代記並曰,五十九。他無所考。】
殯于南庭,使小山上土師土德掌殯宮事。十二月,葬河內大阪磯長陵。
天皇崇佛法,輕神道,
【○本書註云,伐生國魂社樹之類是也。】
為人柔仁好儒,不擇貴賤,屢降恩敕。追諡曰,孝德天皇。
齊明天皇者,皇極天皇重踐祚也。始天皇禪位於孝德帝,帝上尊號曰皇祖母尊。
白雉五年十月,孝德帝不豫。天皇自飛鳥河邊行宮至難波宮。既而帝崩,十二月八日己酉,葬孝德天皇。是日,天皇自難波還行宮。是歲,三韓遣使來吊。
元年乙卯,春正月三日甲戌,天皇即位於飛鳥板蓋宮,中大兄皇子仍為皇太子,左大臣巨勢德太古,內臣中臣鎌足,並如故。
【左大臣以下,公卿補任。】
夏五月庚午朔,有人乘龍,自葛城嶺騰空,而入膽駒山。午時,又自住吉松嶽,向西而去。秋七月十一日己卯,賜食東北蝦夷,因授柵養及津刈蝦夷冠各二階。八月戊戌朔,小錦下河邊麻呂等還自唐。冬,板蓋宮災。天皇遷飛鳥川原宮。是歲,三韓貢調,新羅以及飡彌武為質,蝦夷隼人率服貢獻。 二年丙辰,秋八月八日庚子,高麗貢調。九月,遣使于高麗,以膳葉積為大使,坂合部磐鍬為副使。
【○本書下文作石布。】
是歲,改卜宮地於飛鳥岡本,高麗、百濟、新羅遣使貢調,因幕其地以饗之。遂起宮闕,號曰後飛鳥岡本宮。又起觀於田身嶺上兩槻樹下,周以墻垣,號曰兩槻宮,又曰天宮。又造吉野宮。西海使佐伯栲繩,
【○本書註闕位階級。】
小山下難波國勝等還自百濟,獻鸚鵡一隻。岡本宮災。
三年丁巳,秋七月,吐火羅國人六口漂泊筑紫。遞驛召之。十五日辛丑,假造須彌山狀於飛鳥寺西,設盂蘭盆會,饗吐火羅國人。是歲,遣間人御廄、依網稚子、僧智達等於唐。因命新羅護送,新羅不奉詔。御廄等歸。西海使小華下阿縣頰垂、小山下津傴僂還自百濟,獻駱駝一、驢二。石見言:「白狐見。」
四年戊午,春正月十三日丙申,左大臣巨勢德太古薨。夏四月,阿倍比羅夫,
【○本書名闕,今定書比羅夫,說見本傳。】
率舟師一百八十艘,伐蝦夷降之。授齶田蝦夷恩荷小乙上,置渟代、津輕二郡郡領而歸。秋七月四日甲申,蝦夷二百餘口詣闕貢獻,給賜有加。柵養蝦夷二人,授位一級。其餘渟代郡領等,授冠位,賜旗鼓弓矢鎧等物。詔渟代大領沙尼具那,檢其戶口與捕虜戶口。冬十月十五日甲子,行幸紀溫湯。十一月,有間皇子謀反,留守蘇我赤兄馳驛上變。九日戊子,捕有間皇子,傳致行在。十一日庚寅,絞有間皇子於藤白坂。黨與悉流斬。是歲,越國守阿倍比羅夫伐肅慎,獻羆二、羆皮七十張。僧智逾造指南車。出雲言:「」有魚聚死於海濱,積三尺許。雀喙鍼鱗,其大如鮐。西海使小華下阿曇頰垂還自百濟。
五年己未,春正月三日辛巳,車駕至自紀溫湯。三月戊寅朔,行幸吉野,肆宴。三日庚辰,行幸近江平浦。十日丁亥,吐火羅舍衛國人來。是月,阿倍比羅夫率舟師一百八十艘討蝦夷,降之。置郡領於後方羊蹄而歸。
【○本書註一本曰,阿倍引田臣比羅夫伐肅慎,還獻虜四十九人。】
敕授陸奧及越國司位各二階,郡領、主政各一階。秋七月三日戊寅,遣小錦下坂合部石布、大山下津守吉祥,聘于唐,將陸奧蝦夷男女二人示唐主。是歲,命出雲國造,修繕神宮。
六年庚申,春三月,遣阿倍比羅夫,率舟師二百艘,伐肅慎。夏五月八日戊申,高麗來朝。是月,敕作高座一百,衲袈裟一百,設仁王般若會。皇太子始造漏刻。阿倍比羅夫獻虜俘五十餘人。秋九月五日癸卯,百濟遣使奏:
【○本書註一本曰:「百濟人自避難來。」】
「新羅借唐兵而滅本國。佐平鬼室福信與新羅戰,圖恢復。」冬十月,鬼室福信遣使獻唐俘一百餘人乞救,且請迎其王子餘豐,
【○本書作余豐璋,今訂之。說見百濟傳。】
以為國主。詔許之。十二月二十四日庚寅,將遣兵救百濟,行幸難波宮,簡閱軍器。敕駿河造船。科野言:「有蠅聚飛十圍許,上蔽碧空,西逾巨坂。」 七年辛酉,春正月六日壬寅,親帥舟師西征。八日甲辰,至大伯海。十四日庚戌,次於伊豫熟田津石湯行宮。三月二十五日庚申,遷娜大津,居磐瀨行宮,改號長津。夏四月,百濟佐平鬼室福信上表,乞迎其王子糺解。五月九日癸卯,天皇伐朝倉社樹,造橘廣庭宮居之。神為崇,宮壞,鬼火見。大舍人及諸近侍,病死者多。二十三日丁巳,耽羅始使其王子阿波伎等來貢。秋七月二十四日丁巳,天皇崩于朝倉宮。
【○本書享年闕。水鏡、神皇正統記、一代要記、皇胤紹運錄、皇年代略記並曰,六十八。】
八月,皇太子奉梓宮,遷于長津宮。是夕,朝倉山上有鬼,戴大笠視喪儀。殯于飛鳥川原,葬小市岡上陵。追諡,前朝曰皇極天皇,後朝曰齊明天皇。
初天皇居飛鳥岡本宮,屢興土木。嘗使水工鑿渠,自香山西至石上山,以船二百隻,運石上山石于宮東山,疊以為垣。材木朽腐,委積山椒。工匠役夫十余萬人,費用不貲。士民怨苦,謂之狂心渠。又謗曰:「作石山丘,隨作自破。」
大日本史 卷之第九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